- 相關推薦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導游,可能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1
在北緯30度安徽西南部,有一塊令人神往的地方,群山連綿,溝壑縱橫,生物繁茂,文化獨特,這就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自然保護區(qū)---黃山祁門牯牛降保護區(qū)和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牯牛降總面積153平方公里,主峰海撥1728米,是安徽三大高峰之一。在這塊神奇的地方,兩大地質板塊在這里碰撞,兩大生物群在這里混生,兩大江河在這里分流,兩大文化在這里交融。
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華南地質板塊與揚子地質板塊的結合部,處于“江南古陸”北緣。抬升、冰融、沖刷、剝落、溶蝕---大自然漫長的地質演變,賜予了牯牛降謎一般的神奇、夢一般的畫卷。牯牛降自然景觀古樸原始,集雄、奇、險、幽于一身,奇松、怪石、飛瀑、云海和佛光為牯牛降風光“五絕”。
清晨牯的牛降,用氣象萬千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人們大多還在夢鄉(xiāng)時,第一縷陽光已經喚醒了牯牛降。群峰突云破霧,迎接新一輪朝陽。有霧的清晨,霧氣蒸騰,橫無際涯,如千軍萬馬,呼喊沖殺,蔚為壯觀。
牯牛降首先奇在牯牛降的松,鋪天蓋地的牯牛松,蒼勁挺撥,郁郁蔥蔥,有的樹冠如華蓋,有的干枝似虬龍,或似怪獸張牙舞爪,或似仙女輕舒廣袖。一日日,一天天,默默無語的牯牛松,期盼著人們欣賞的目光。
牯牛降以峰為體,花崗巖奇峰林立,絕壁千仞,怪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或獨自成景,或與青松相伴。飛來石、天狗望月、烏龜拜壽、二仙弈棋、王母梳妝、中華石、渡仙船---一塊塊石頭形神兼?zhèn),讓人想象無窮。牯牛降峽谷眾多,深幽曲折,跌宕起伏。谷內怪石遍布,瀑布成群,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景區(qū)大小瀑布達百余處,眾多瀑布中,尤以九龍池群瀑為代表,從倪村入口,沿河而上,遠見瀑布從山間跌落,潭深水急,終年不涸,清幽深邃。三龍瀑水流湍急,落差數(shù)丈,幾經轉折,形成一瀑三折。七龍瀑布在九龍池瀑布中最具特色,山溪從兩峰之間奪路而出,浩浩蕩蕩,勢若奔馬,聲若洪鐘,噴霧飄云,瀠回直瀉,真可謂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鐘天地之靈秀,牯牛降精華所在的觀音堂景區(qū),群山逶迤,竹海松濤,澗泉淙淙,是牯牛降的核心景區(qū)。牯牛湖碧波瀲滟,青翠的山峰與碧綠的.湖水互為映襯,山因湖而妖嬈,湖因山而嫵媚。船在湖上,人在畫中,令人心曠神怡。
沿湖畔棧道進入峽谷,潺潺的水聲不絕于耳,清澈澄碧的潭水,水花飛濺的瀑布,洗盡了心中的煩憂,沖去了塵世的喧囂。
牯牛降氣候溫暖濕潤,四季景色獨具魅力,春山如夢初醒,淡妝含羞;夏山碧綠青蔥,滴翠生涼;秋山萬嶺紅遍,層林盡染;冬山玉樹瓊花,分外妖嬈。二十世紀的一個春天,當代嶺南畫派巨擘楊善深,著名畫家、美國華人藝術家協(xié)會會長蔡楚夫先生,相約來到牯牛降。相見恨晚的楊善深先生即興賦詩道:“何處桃源許問津,移家便作避秦人。洞門一片紅云影,遮住中原逐鹿塵”。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2
樓山書亭位于進入牯牛降風景區(qū)的新火吳村的村口。樓山書亭曾經是吳應箕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吳應箕以身殉國之后,當時的社會名流以及吳家的后人,就把他生前所作的《泥灣觀兵》題壁詩,臨摹勒石,做成一塊很大的石碑,安放在亭子的正中間;同時,還有時人因敬佩吳應箕的“詩文”和“為人”所做的對聯(lián),也刻在一塊打磨平整的、長方形的條石上,存放在樓山書亭中,以此作為對吳應箕永久的紀念。兩幅對聯(lián)的內容分別是:
書與劉城稱二妙;
謚同黃觀號雙忠。
另一幅對聯(lián)的內容是:
擊筑為屈秦千載以還懷易水;
揭竿思復漢百年仍是仰高田。
現(xiàn)在的這座“樓山書亭”,是村民們集資于20xx年在原址上復建的。復建后的書亭基本上保持了舊亭的式樣和風貌。
二樓山橋,
眼前這座橋,是因紀念當?shù)貧v史文化名人、明末文學家、復社領袖、中國十大古典悲劇《桃花扇》中的重要角色吳應箕而命名的。吳應箕,字次尾,又字風之,號“樓山”。過了橋,標志著進入牯牛降風景區(qū)的主景區(qū)。
橋南頭的景區(qū)標志牌有關于這座橋梁名稱的具體內涵,但此處不妨略作補充:原池州市西門大街曾因紀念吳應箕的抗清義舉而取名“樓山街”,這個名稱從明末清初一直沿用到公元20xx年底。20xx年初因撤鄉(xiāng)并鎮(zhèn),原“樓山街”、“樓山居委會”的名稱,方才被“杏村路”和“古舜居委會”的名稱所取代。剡溪河畔開闊的山間盆地和龍門里幽深的峽谷,曾經是吳應箕起兵抗清大后方,據此,特將池城一條古老街道的名稱移植于此。
三石公橋:
位于剡溪河干流上的這座橋名叫石公橋。明代萬歷年間,牯牛降山南有位才子,名叫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他在寓居剡溪河畔時編創(chuàng)了《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并因此而一舉成名。當?shù)乩习傩諏λ浅W鹁础榱司拺阉,就將他當年曾經經常走過的這道橋取名為“石公橋”。當然,原來的橋是木板橋,現(xiàn)在這座簡易鋼混橋是在原址上復建的。
四戲鱷灘
戲鱷灘。河中數(shù)塊凹凸不平的巨石,形似噴泉自河中斜噴而出,人們因物象形取名“石瀑”。前面兩塊狹長的巨石,背面有條形花紋,很像兩條鱷魚爬向河岸,鱷魚身后緊追不舍的形似兇猛的河馬,正追著鱷魚戲耍,故名“河馬戲鱷”灘。
五、五福泉:(五福亭)
這泓清泉名叫五福泉。“五!币辉~,典出《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用白話文表述也就是:構成幸福完美人生的五大要素是:長壽,富貴,健康平安,修行美德,善終。
不過,這泓“五福泉”的內涵,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鄭之珍是牯牛降山南祁門清溪人,但他卻長期活動在牯牛降山北剡溪河畔一帶的村落中,并且在剡溪河畔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在中國戲劇發(fā)展史上極富盛名的鴻篇巨制《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一舉成名之后,太平焦村的蘇氏家族又把他請去為他們家族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的“子代父死”的孝道故事,編撰了他的第二部作品《五福記》。剡溪父老鄉(xiāng)親為了祝賀鄭之珍《五福記》的誕生,就把這眼泉水取名為“五福泉”。
史有明載:鄭之珍小時候因為出天花,留下嚴重的目疾后遺癥,給他帶來終生之痛。他本來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但卻終生不第。為什么?一是不能排除當時的考風不正,二則因為他的目力不好使然。從一般常見情況說,目力不好的人是不能用冷水洗臉的。然而,鄭之珍當年寓居剡溪河畔編撰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時,就經常到這眼泉水處來,掬這泓清泉洗臉,借以滌除疲勞。久而久之,目疾竟然痊愈了,使他不僅順利完成了洋洋數(shù)十萬言《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并且接著又完成了《五福記》的創(chuàng)作。其人其事,追本溯源,有奇跡誕生,就會有傳說紛起:有的人說是鄭之珍寫了《目連救母》勸人為善的好戲,感動了佛祖,是佛祖保佑了他的眼疾痊愈的;有的.人說是這股“靈泉”洗祛了鄭之珍的目疾,賦予了他“靈氣”!ぁぁぁぁぁふf來也怪,這泓清泉打從叫著“五福泉”之后,還真的給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帶來不少福祉:誰家大人或小孩頭疼腦熱,取這里的泉水煨制一些土方中草藥,服下之后,還真能藥到病除。如今,牯牛降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借助旅游開發(fā)的好時機,將這泓歷史名泉,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各位游客,是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為各位游客祈福的真誠表示。同時,又在這泓清泉旁邊建了這座“五福亭”,給各位游客提供一個從容納福的場所。此刻,以泉凈手或是在亭中小憩,都可以認為是與福祉的一次“無縫對接”。
亭柱上有聯(lián)一幅,歡迎評點:孝由心動生百善;亭傍泉筑名五福
六、龍門潭
龍門潭。此處兩岸危崖高聳,碧流深潭橫亙,渾如兩軍對壘,一觸即發(fā)。因其形勢險要,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把這道景觀叫著龍門。龍門,既是龍門景區(qū)名稱的由來;同時,又似乎具有某種特殊的象征意義。從特定的層面說,它是整個明朝歷史的最后一道門:——龍門以內深藏著朱明王朝最后的悲壯;龍門以外在當時則完全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的天下。
話題似乎應從這個地方開始:
朱明王朝從朱元璋1368年正式稱帝到1644年農歷3月19日崇禎皇帝朱由檢景山公園上吊自殺,其間連頭帶尾經歷了277年的時間。但,這只是出于歷史紀年層面的一種表述口徑;其實,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還是被控制在福王——南明弘光小朝廷朱由崧的權力轄區(qū)之內。弘光小朝廷覆滅之后,繼之又有僻處福建的唐王朱聿鍵,以“隆武”帝的名義組織反清復明的武裝斗爭。吳應箕當時所組織的抗清復明武裝,就是這種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既是他與同仁一種自覺的行動,又與隆武帝的“圣旨”密切相關。撇開歷史的局限性不說,吳應箕投筆從戎,組織抗清復明武裝斗爭,并不意味著他知其不可而強為,關鍵在于他要用自己淋漓的鮮血和堅強不屈的氣節(jié)踐行自己的生命承諾。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在現(xiàn)存《吳氏宗譜》中有著詳細的記載;后來在章建文先生編著的《吳應箕研究》一書中也有著詳細的論述,這里就不細說了。再把話題折回到“龍門”與明朝歷史關門大吉的事件上來。
現(xiàn)今貴池區(qū)泥灣一帶曾經是吳應箕抗清復明軍事部署的第一道防線,而這龍門以內漫長幽深的峽谷,則是吳應箕的復營——密議軍機的指揮部所在地。當隆武帝的圣旨輾轉傳遞到吳應箕的復營——總指揮部時,不慎被叛徒告密,立即引來清軍的重兵圍困。終因寡不敵眾,兵敗龍門。當時在隱蔽處局部目睹了那慘烈場面的吳應箕的長子吳孟堅,事隔30年后故地重游時,曾寫下追述當時場面的《壓氣培歌》,就是今人讀來,也仍然令人蕩氣回腸!
基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一個時代結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所以說,龍門不僅是這個景區(qū)內一處頗富刺激性的景觀;同時,也是兩個不同時代互易其位的一道“標志性”關卡。
龍門下方的碧水深潭,就是龍門潭。潭中之水澄碧透亮,美如翡翠。從特定環(huán)境層面上說,這因該是華東地區(qū)最好的水,——因為這是從華東地區(qū)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中滲流出來的特級水。
七、龍門石谷
這里的石頭姿態(tài)各異,色彩豐富,黑灰色的石頭最多。它們叫變質巖。這些石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酸鈣,是由石灰?guī)r變質而來;換句話說,是牯牛降地區(qū)在擺脫海水侵襲之前長期沉積的碳酸鹽類物質。假如從科普的角度說,這些顏色各異、成分復雜的石頭們,又給從事地質科學研究的工作者們,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情的平臺。
八、勸善橋駐馬亭
勸善橋。因紀念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問世而命名。當然,現(xiàn)在此處舊名重提,更兼有與時俱進的內涵,做人總是要多多與人為善為好。比如,經過這座吊橋時,不要擁擠,彼此互相謙讓,為他人的安全著想,自己也安全。
駐馬亭。龍門以內是吳應箕的復營,換句話說就是吳應箕組織抗清武裝的后方總指揮部。據說,當年,吳應箕所部將領進山密議軍機時,經常將戰(zhàn)馬羈放在這個地方,F(xiàn)在,牯牛降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結合旅游開發(fā),把此處建成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游憩場所,給人們懷古探幽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
九、中流砥柱
一塊扁平的巨石屹立于河道中間,逼得河水從它的兩側繞過,使人覺得它頗為“霸道”;山洪爆發(fā)時,波濤翻滾,似野馬奔騰,橫沖直撞,而這塊巨石卻能巋然不動,又使人覺得它挺講“原則”的。因為它不愿輕易隨波逐流,故而人們就把它叫著“中流砥柱”。它與河中黑灰色石頭一樣,都是大自然造山運動的杰作。
十、鐘鼓石碧玉潭
河對岸一塊扁平的巨石,形似鼓,故名石鼓。這邊一塊巨石,朝向河床的一面圓圓的,且上小下大,形似一口鐘,故名石鐘。將這兩塊石頭合并取名,叫做“鐘鼓石”!扮姟迸c“鼓”之間有一潭清水,像翡翠一樣碧綠,人們便很自然地叫它“碧玉潭”。無論是鐘聲還是鼓聲響起,這潭碧水都不可能無動于衷。所以,游客們便習慣地把這組景觀叫做“鐘鼓聲震碧玉潭”。
十一、香果墩
這個平整的小高地,當?shù)鼐用窳晳T上把它叫著“墩“之所以取名為“香果墩”,就是因為它置身于香果樹叢生的特定環(huán)境之中。牯牛降作為安徽省境內第一個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樣性為特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香果樹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香果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屬于落葉大喬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葉對生,橢圓形;ò咨,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序上有多枚白色大苞片,結果時變?yōu)榉奂t色并留在果實上。果實紡錘形。種子有不規(guī)則的翅。為我國特產植物。香果樹材質優(yōu)良,用途廣泛;枝皮纖維柔細,可制作蠟紙或人造棉原料。
在景區(qū)峽谷深處,香果樹家族的“高祖”、“曾祖”們,恭候岸畔林間,隨時接見進入景區(qū)造訪的各路游客。
十二、迷宮
這里有一個迷宮,里面七彎八拐,稍不注意,就會迷路。據說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些當?shù)鼐用癫厣矶粗,還真得避過了不少的殺身之禍呢。據地質考察得知,在古代,這座山體結構極不穩(wěn)定。地殼變動時,山體相互擠壓、沖擊,在向下滑坡滾動過程中,“搭建”起大小不等的地上洞穴。這個迷宮就是這樣自然形成的。誠然,雖然是“迷宮”,但無論游人走在它周圍的任何一條木質棧道上,或者是穿越“迷宮”,最終都能夠到達石板步道上。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十三、栓牛石
拴牛石。據神話層面的傳說,在皖南境內之所以有這么一座形似一頭神牛的大山屹立此處,主要就得益于這根巨大的“拴牛石”。
據說,遠古的時候,從天而降的“牯牛”,起初并不安心于民間的勞作。于是,玉皇大帝一怒之下,便將手中的龍頭拐杖扔下凡間,化作了這根巨大的栓牛石,將“牯!庇肋h地拴在了這個地方。后來,由于這頭牯牛長期身處民間,由原來的高高在上而逐步轉化為腳踏實地,對民間的疾苦有了深入的了解,善良的天性獲得了徹底的覺醒,真心誠意的為當?shù)乩习傩辙k了許許多多的好事。玉皇大帝賞罰嚴明,準備給原本是天界的“牛倌”扎扎實實的提拔一下,可是這牛倌的“牛脾氣”又上來了,好歹不肯上天赴任。玉皇大帝寬仁為本,認為這牛倌作為“空降干部”為民間百姓確實做了不少好事,與老百姓相處得可以說是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很給天宮長臉的,于是就成全了這頭牯牛的心愿;并且,念動咒語,將最初的栓牛石一變而為功德碑,把牛倌的許多好處都記載在這塊功德碑上面。如果誰能識得天文,肯定能夠讀出其中的“天機”;否則,就只好把這個問題帶回家從容研究了。
十四、田園風光
在兩座小山崗之間,有一片梯田。梯田上方,是散落在林間的民房,粉墻黛瓦、錯落有致。這個地方原來叫著檀家園。春暖花開時節(jié),梯田中油菜花一片金黃,流光溢彩,耀人眼目。放眼望去,山林滴翠,黃花耀金,粉墻黛瓦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
十五、西風廟
西風菩薩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民間神話人物,在《康熙石埭縣志》上有關于“西風菩薩”的記載。因為他不是“國家級”的“名神”,所以對于外地的游客來說,不一定有多少了解。然而,人們對“濟公”這個神話人物,卻是耳熟能詳?shù)。從類比的角度說,“西風”就是石臺當?shù)鼐用褡约旱摹皾薄?/p>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3
大家好!
很榮幸能成為諸位此次牯牛降之行的導游,我衷心的祝愿大家能有一次愉快的旅行。接下來,請各位聽我介紹一下牯牛降景區(qū)。
牯牛降坐落于安徽省境內,地跨石臺、祁門兩縣,是一片風景怡人的寶地。從石臺縣進入牯牛降,我們就感受到了漫山遍野的`參天古樹和濃綠的茶樹,二者高低錯落,相映成趣。
走過此處平坦的石路,就到了四疊瀑。一股急流從天而降,在懸岸上折為四段,然后注入深潭。一株不屈的樹木劈開巖石,在峭壁中生長,體現(xiàn)了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各位游客請注意,前方是一段天梯,它帶我們躍過深澗,到達另一座山頭,在這天梯上,我們可以看到碧綠的溪水中樹影搖曳,怪石嶙峋,水流拍打巖石,飛濺起一顆顆水珠。
朋友們請大家放慢腳步,前方就是密林一片了,想知道牯牛降的由來嗎,向右邊看,那邊有一塊巨石,相傳為老君栓柱青牛之所,千百年來,這個神話傳說在此廣為流傳,被當?shù)厝擞浽谛闹小?/p>
走過栓牛石,我們走在山腰的石路中,兩邊高大的古樹遮陰,溪水伴在腳下,蟬鳴鳥語花香,薄霧清風陣雨,是不是似神仙的意境呢。
我們可以沿著山路盤山而下,也可以坐滑道直沖山底,我們的旅程就在歡快的節(jié)奏下結束了,我再次祝各位能在次放松心情,留下美好的記憶。
祝朋友們,旅游快樂。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4
據說,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著一只名叫雀的怪鳥!渡胶=洝氛f這種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種飛禽走獸為食,連人也敢吃。弄得方圓幾百里的山中,鳥獸絕跡,不見人煙。話說春秋時期的老子為了傳授教義,他辭官歸隱,云游四方,到各地傳經授道。一日,他騎著青牛,路過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見飛鳥,地上不見野獸,水中不見一個活物,甚感奇怪。當他跨下坐騎,準備打尖休息時,忽然一聲怪叫,狂風呼嘯,一只巨大的怪鳥從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撲來。正在吃草的青牛,對天一聲長哞,瞪圓雙眼,張開四蹄,騰飛而起,用雙角向怪鳥頂去。這雀平日見啥吃啥,驕橫慣了,哪把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頂折了翅膀,怪叫一聲跌落在一道山梁上。青牛見狀,縱身躍上山梁,將怪鳥緊緊壓在身下,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時間一長,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鳥的.尸骨爛成了泥土,羽毛變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樹。為了紀念這頭大青牛,人們便把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石臺牯牛降經典導游詞】相關文章:
安徽的牯牛降導游詞08-15
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09-20
安徽牯牛降導游詞01-18
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5篇04-13
安徽牯牛降的導游詞9篇01-20
降龍木是什么09-14
降租金申請書12-06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03-31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