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導游,有必要進行細致的導游詞準備工作,導游詞可以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河的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河的導游詞1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海拔約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間。約古宗列盆地海拔高程4500m,是一個東西長20多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的盆狀灘地,當?shù)夭匕Q"約古宗列",意思是"炒青稞的鍋"。在盆地西南山坡有眾多的泉水自地下涌出,合成三股泉流匯入盆地,逐漸形成一條寬6~9米的小河,蜿蜒曲折地向盆地東北邊緣流去。
經(jīng)過宛如滿天星斗的星宿海,逐漸再現(xiàn)規(guī)順的流路,先后進入扎陵湖和鄂陵湖。黃河源頭涓涓細流,水草豐茂,景色人。 關于“河源”,我們的祖先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多有記載。如《山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云:“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河水出東北隅,……即西而北,大禹所導積石山。”《穆天子傳·卷一》曰:“……積石之南河”,即意為黃河從積石山南面流過。西漢司馬遷著《史記·索隱》中也有“河源發(fā)昆侖,禹導河自積石而加功也”之言。這些古籍中的“河”就是指黃河。雖說黃河發(fā)源昆侖山較為籠統(tǒng),但說明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對黃河源頭情況已有了大致了解和認識,知道黃河流經(jīng)積石山(即今阿尼瑪卿山,也稱大積石山)。
我國人民比較明確地認識黃河及源頭還是在唐代以后。因為唐代起,中原人民同邊疆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大大加強,特別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而黃河源頭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要道。據(jù)記載,唐代貞觀年間,大將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必懹^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番王松贊干布在河源親迎。公元821年,唐使劉元鼎出使吐蕃,還曾專門考察過黃河源。至此,人們對黃河源頭已有相當?shù)恼J識。到了元代和清代,中央皇朝曾多次派專使探查黃河源。公元1280年,元朝專使都實奉命查勘河源,發(fā)現(xiàn)河源在“朵甘思西部”、“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渙,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勝人跡,弗可逼視,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
認定星宿海為黃河源頭。清代,黃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濫,災害頻繁,清朝曾先后派專使拉錫和阿彌達到黃河源頭,窮河源,告祭河神。拉錫從星宿海往上走了兩天,發(fā)現(xiàn)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三河東流入扎陵湖。對黃河源頭的認識又進了一步。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彌達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阿彌達西逾星宿海300里,對三條河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查明黃河的真正源頭。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徹底治理黃河,改造黃河,造福人民,國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對黃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勘查。1978年,國家再次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更為詳實的調(diào)查時,再一次肯定卡日曲為黃河的正源。
黃河的導游詞2
尊敬的旅客
你們好。
接待各人光降汾旅游。我是**觀光社的導游員***,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觀光社的資深司機**師傅配合為各人處事,但愿我們的處事可以或許給您的旅途提供利便,讓您游的舒心,玩的安心。
為了利便各人幾天的游覽勾當,我先將臨汾的根基環(huán)境給各人做個簡樸先容,利便各人隨后幾天的游覽勾當。臨汾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生齒約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里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炬的慶幸,傳說黃帝期間的倉頡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漢字,中國汗青上第一帝第一都均降生在這里。帝堯之都平陽就是此刻的臨汾市(堯都區(qū)),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此刻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華夏的基業(yè)就在這里奠基。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呈現(xiàn)彌補了中國舊石器期間中期的那部門缺環(huán),中國汗青好象在當時一下子也就完備了。
久長的汗青,絢麗的山水培育了臨汾市很多聞名的旅游景觀。本日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號稱全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志早已名垂史冊。她包括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力,儲藏著中華民族的富厚伶俐,銘記著迂腐的黃河文化印記?梢哉f,壺口是中華民族成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俊杰,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fā),顛末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游覽車已經(jīng)駛入壺口景區(qū),各人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留意安詳。
進入景區(qū),起首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偏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天然的精品,是滔滔的黃河水萬萬年來沖刷切割的功效。因為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攻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并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好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各人渴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各人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范了,那當列位身臨其境時感受又是怎樣呢?適才在車上有為老師問我為什么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各人一邊瀏覽瀑布一邊聽我的先容。
黃河劈頭于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太古流到本日,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jīng)四川、甘肅、寧夏,在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時因為受到了呂梁山脈的否決,轉南進入聞名的晉陜大峽谷之中,上游數(shù)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流的龍王辿時,因為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滾滾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余米,傾注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因為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占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各人此刻可以看到,水因為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shù)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偶然氣候好時,趕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望見一條彩虹凌駕臺灣。
這些壯觀的美景,每每是藝術家、墨客們最愛捕獲的剎時,巨大墨客李白就在這里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激情。
接著往前,各人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各人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奔騰黃河不久后,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摩托車也同樣從這里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F(xiàn)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wèi)星收看的全天下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刻看到了這又一奔騰黃河的壯舉。這挑釁自我,戰(zhàn)勝大天然的壯舉,揭示了我們黃河后世的英勇風格。
假如各人細看腳下這黃河石岸,就會發(fā)明斷斷續(xù)續(xù)的摩擦陳跡,這就是壺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國古代,黃河的貿(mào)易浸染很是龐大。明清期間的商品都是依賴黃河水運南下舉辦販賣的?墒瞧饺丈檀烬埻蹀{時,因為壺口落差大,龍槽窄,水流急,貨船基礎無法飛行,只得用人力拉纖拖出水面,延山西一側拉過龍槽,再進入河中繼承飛行。旱地行船時艄公們唱著船歌,纖夫們喊著號子,推、拉、牽、挽相互呼應,時勢極其壯觀。因此,凡到壺口的人都盼愿一睹黃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絕活,痛惜跟著運輸業(yè)的成長這個行當已沒什么傳人了,在古渡的老鎮(zhèn)上只剩下兩位老艄公孤傲地糊口在他們集團宿舍一樣的老窯洞里,任芳華同老鎮(zhèn)的富貴一樣徐徐磨滅。
伴侶們,本日的講授就先到這里了,有人說壺口瀑布是可以觸摸的威風鑼鼓,是可以注視的黃河大合唱。下面給各人30分鐘的自由勾那時刻,讓您隨便的融入這壯觀的情況中照相留念,不外要提示各人的是,各人不要過分靠前撫玩景觀照相留念要留意本身的安詳和掩護您的相機免受水霧的擾亂。愿這次游覽能給各人留下一段柔美的回想!
黃河的導游詞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黃河母親”是何鄂女士20xx年敦煌莫高窟臨摹的藝術結晶。作品以母親的博大、坦蕩、慈愛、端莊,象征著黃河作為中華民族孕育者的母親形象,也象征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氣度大方、不斷創(chuàng)造文明的時代精神!包S河母親”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蘭州的標志性雕塑,也代表著蘭州形象。
1987年,“黃河母親”獲全國首屆城市雕像優(yōu)秀獎;1995年其圖案被我國的第一套“母親節(jié)紀念章”采用;1997年香港回歸,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行的`紀念年歷將“黃河母親”雕像圖片選為首頁;1999年,“黃河母親”漢白玉復制品作為國務院贈品贈予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黃河的導游詞4
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里處,稱“鎮(zhèn)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黃河的導游詞5
各位游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游覽區(qū)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游覽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里過云曾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jīng)常是風沙起時天上、地面、水里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jīng)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已發(fā)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鄭州黃河游覽區(qū)了。
好了,黃河游覽區(qū)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fā)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流經(jīng)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jīng)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泛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nèi)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泛濫成災,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泛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shù)的生命財產(chǎn),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泛濫過,而且,治理后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農(nóng)田灌溉和發(fā)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chuàng)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魏髻,象征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征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周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里曾是荒山禿嶺,經(jīng)過綠化,現(xiàn)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監(jiān)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jù)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里是旅游區(qū)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 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著后人不懈奮斗。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fā)明的疏水導流的科學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里突出地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yè)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nèi)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xiàn)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fā)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nèi)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領導人xx、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xiàn)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把S鼎”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游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鄭州黃河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它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chǎn)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槳產(chǎn)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nèi)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fā)2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zhàn)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黃河的導游詞6
大叫好我叫高瑞鑫,大家就叫我高導吧!是導游得到可不是搗亂的搗,很榮幸與大家見面!接下來就有我來向大家介紹黃河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吉縣城西45公里,距臨汾市165公里處的晉陜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
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nèi)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團團水霧煙云,景色分外奇麗。站在河邊觀瀑,游人莫不唱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的聲。
壺口瀑布的.寬度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通常情況是,寬度在30米左右,汛期可擴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間。
瀑布下方,在連接山西、陜西的七郎窩大橋,瀑布與大橋相映,形成一道誘人景觀。近年來,壺口瀑布已成為中華壯士“飛黃”的圣地,繼柯受良駕汽車飛黃成功后,朱朝暉又成功地駕駛摩托車在這里飛越黃河。
關于壺口瀑布,民間有眾多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禹鑿孟門。相傳堯舜時期,黃河水流到壺口,因受孟門山堵阻,平陽一帶常遭嚴重。堯派鯀治水未成,禹去治水。禹仔細了解了壺口至龍門的地形,決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來治理洪水。孟門山在龍門之北,治水便從孟門山開始。
現(xiàn)在可以活動,請大家注意安全,現(xiàn)在又我想大家介紹幾項安全事項1、不要跨過警戒線!2、參觀游覽請注意安全,小心突漲水或凌汛。3、請您在計劃的安全區(qū)域內(nèi)參觀游覽,安全人員的指揮。一個小時后就在這里,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黃河的導游詞7
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干涸,而卡日曲最長是以五個泉眼開始的,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黃河的正源。古宗列曲,僅有一個泉眼,是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的橢園形盆地,內(nèi)有100多個小水泊,似繁星點點,又似晶瑩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歷史上曾被用來表示整個黃河源頭地區(qū),實際上可以說是黃河出山東行后第一個加油站。
這個“!笔且粋盆形濕地,東西長約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離較短,僅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之間。說是“!辈⒎堑教幱兴,而是在盆地中相對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擁有眾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滿天星斗來比擬也不顯得過分。灌木有的'長到一米高,魚類繁多,水鳥成群,湖邊的草灘上還有黃羊、野驢不時出現(xiàn)。
黃河的導游詞8
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蘭州黃河鐵橋人們都熟悉,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她近百年前那段堪稱創(chuàng)舉的興建歷史。
說它是創(chuàng)舉,是因為她的建設發(fā)生在20世紀初葉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說它是創(chuàng)舉,是因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窮的甘肅與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說它是創(chuàng)舉,是因為她的建設材料,包括一個鉚釘一根鐵條乃至建成后刷鐵橋用的油漆,都是在當時國內(nèi)極其落后的運輸條件下從德國輾轉萬里運至蘭州的;說它是創(chuàng)舉,是因為她的.建設是德、美兩國工程師、華洋工匠與甘肅各界通力合作的結晶;說它是創(chuàng)舉,是因為她的建成一舉結束了黃河上游千百年來沒有永久性橋梁通行的歷史……
20世紀初葉,走過了500年的鎮(zhèn)遠浮橋終于要和金城蘭州人告別了,僻居甘肅蘭州的一批壯志滿懷,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鐵橋,一時間議論紛起。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時任陜甘總督的升允上書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報告說已經(jīng)與德商泰來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簽訂了修建黃河鐵橋的合同。而此時,不但合同已簽,建橋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轉送蘭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顯然有些先斬后奏的意味。
按照晚清的文書運轉制度,欲辦某事,須先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nèi)辦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證明不可行,則停止辦理;如確實可行,則上報上級機關或朝廷。如此看來,自認為“賦性迂謹,凡事未經(jīng)辦妥,不敢遽以上讀宸聰”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是他對建造黃河鐵橋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沖,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jīng)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wèi)指揮僉事楊廉才在現(xiàn)在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zhèn)遠浮橋。據(jù)明人徐蘭的《河橋記》記載,楊廉在黃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備用,將25艘用繩鎖連接,船下以石鱉固定,船上加蓋木板、欄桿,并在橋南北兩岸各樹一根大鐵柱和六根木柱,以鐵鏈將浮橋固定。整座浮橋“隨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shù)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shù)雖有變化,但鎮(zhèn)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F(xiàn)在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鐵柱正是鎮(zhèn)遠浮橋500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
黃河的導游詞9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觀光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我姓高,大家叫我小高或高導就可以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開心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先生呢,就是我們的安全護航大使——安師傅了,安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jīng)驗和嫻熟的駕駛技巧,所以大家對我們的旅途行車安全大可放心。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游”,咱們的緣可不淺!所以,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問題或建議,只要合情合理,我們都將盡力為您解決。在這兒小高預祝大家在河南玩的開心、吃的`順心、住的舒心、行的放心!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的車就要開動了,請大家坐穩(wěn)扶好!
現(xiàn)在我們的車正在駛向黃河小浪底的途中,距離景區(qū)還有一段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河南:
河南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17位,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簡稱豫,素有“中州”“中原”之稱。
一部中原河南史,半部華夏中國史。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fā)源地。據(jù)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證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先河,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8000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號和樂器都足以震爍古今。在華夏文明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河南作為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而全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了4個: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悠久的歷史使河南成為文物資源大。褐腥A第一笛、第一龍、第一劍都在河南出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被譽為“中國歷史的自然博物館”。河南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百家姓中有70多個起源于河南。河南還是中國功夫的故鄉(xiāng),享譽海外的少林武術和陳式太極拳也起源于河南。
現(xiàn)在我們已進入洛陽市境內(nèi),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總面積15208平方公里,因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城市,歷史悠久,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起,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時間長達1500多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天下名都,位居我國八大古都之首。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所以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發(fā)生在這里。歷史學家司馬光曾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您一定要來洛陽看
黃河的導游詞10
各位游客朋友們: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qū)位于孟津縣小浪底村,是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特大型省級生態(tài)旅游區(qū)。說起這個小小的村落,還和一個治水名人有關呢!相傳4000多年前,這里還叫做“丹陽”,大禹治水經(jīng)過此處,同丹陽村村民一同舍小家為大家,終于平息水患,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成小浪底啦。
黃河小浪底景區(qū)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qū)組成,是大黃河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qū)位于黃金旅游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治黃文化,興利除害、福澤人民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為之奮斗不息的歷史縮影。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災難。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沖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寬就可以繞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黃河自有史記載以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按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治理好黃河。在世紀之交,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真正開辟了黃河安瀾、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紀元。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放蕩不羈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fā)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游景觀。
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杰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地下發(fā)電廠房,平均年發(fā)電量51億千瓦時,高281米,長1667米的黏土斜心墻堆石壩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群等,小浪底大壩工程創(chuàng)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項全國第一,5項世界第一。同時,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购得娣e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fā)電總容量可節(jié)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旅游者觀賞黃河滄桑巨變的一大景觀。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些工作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實在建造大壩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最終都被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壩下還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泄漏在壩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滲墻,最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墻,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情況。整體設計施工又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chuàng)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朋友們,小浪底的建成不僅有效地治理了黃河,還造就了許多優(yōu)美的景色。比如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三峽,就是融小浪底與王屋山和荊紫山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于一體的精華景區(qū)之一。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八里峽位于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涌;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回。峽谷景觀獨特,兼具我國山水風光中“南雄北秀”兩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區(qū)即迎來了又一個居“五一”黃金周之后的旅游熱潮――“觀瀑節(jié)”。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調(diào)水調(diào)沙資源,策劃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獨具特色的“旅游節(jié)慶產(chǎn)品”。
調(diào)水調(diào)沙原理就是根據(jù)黃河下游河道的輸沙能力,利用水庫的調(diào)節(jié)庫容,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泄水時間和數(shù)量,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盡量多地 送入大海,沖刷河床,減緩泥沙的淤積。經(jīng)過幾次小浪底水庫跳水調(diào)沙的成功運營,黃河中下游“地上懸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增加了6萬多畝,黃河入?谙虿澈M七M的1公里。同時,“觀瀑節(jié)”正是盛夏時節(jié),天氣炎熱,酷暑難耐,景區(qū)內(nèi)溫度比景區(qū)外溫度要低10攝氏度左右,可謂是“消夏”的好去處。
好了游客朋友們,黃河小浪底的講解就要到此結束了。接下來各位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再見!
黃河的導游詞11
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都市手刺,怎樣讓這張手刺變得越發(fā)靚麗成為介入蘭州市“兩會”政協(xié)委員思索和熱議的話題。3月23日,在蘭州市政協(xié)十三屆五次集會會議大會講話時,蘭州市政協(xié)委員張新耀提議,蘭州該當晉升黃河風情線文化元素,把黃河風情線建樹成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區(qū)。
張新耀說,面臨蘭州成長出格是文化旅游財富成長的新要求,黃河風情線面對著嚴峻的不順應,首要是缺乏高站位的同一籌劃和建樹,旅游辦法開拓滯后,原有的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景區(qū)體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意和開拓建樹遲鈍,旅游處事、停車場等配套辦法缺失,打點體制不健全,沿岸樓盤開拓導致旅游資源被支解等各種題目。
為此,張新耀提議,對黃河風情線舉辦從頭定位,從都市手刺、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閑旅游勝地等角度,確定黃河風情線的建樹方針。從打造高程度文化旅游景區(qū)出發(fā),對市區(qū)黃河臺灣做出同一籌劃,對沿岸土地開拓、生態(tài)綠化美化、景點建樹、配套辦法建樹做出專項籌劃,規(guī)定紅線,擬定法則,嚴酷按籌劃建樹和打點,嚴禁不切合籌劃的建樹項目落地。在黃河風情線景區(qū)內(nèi)籌劃建樹一批文化內(nèi)在富厚、特色突出、上風明明、品牌影響力大、開拓潛力大的焦點景區(qū),因時制宜地開拓一批與休閑、度假、商務、娛樂、養(yǎng)生等相團結的復合型產(chǎn)物,以富厚旅游文化內(nèi)容。他還提議以黃河風情線為平臺,培養(yǎng)一個或幾個有特色、有質量、時刻短、場景不偉大的演藝品牌,用旅游演藝留住留宿旅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閑,讓旅客樂意留下來。
黃河的導游詞12
黃河石林景區(qū)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nóng)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qū)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巖、休閑度假以及地質考察并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wèi)沙坡頭等旅游景區(qū)相毗鄰,形成黃金旅游線路。
黃河石林景區(qū)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nóng)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景區(qū)適宜觀光旅游、探險獵奇、度假休閑、宗教旅游、“絲綢之路”游、會議旅游等.
龍灣古水車
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年來在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自明嘉靖年間段續(xù)發(fā)明水車至今,幾百年來世事滄桑,黃河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游內(nèi)涵。
人間仙境盤龍洞
黃河石林,山峰林立,座座相連,峰林之中有一仙洞名曰:“盤龍洞”。洞頂有天然形成的太極圖,圖內(nèi)龍鳳呈祥。盤龍洞深16米,寬13米,高3-4米,最高處達8米,洞內(nèi)常年恒溫在17O左右。洞內(nèi)有一寺“興龍寺”,此處歷代以來為附近百姓的宗教圣地,內(nèi)供神像與神龕,百年來敬受四方香火,靈氣畢露,每至初春、初秋便有霧氣自洞口漂出,如龍口之仙氣,十分神奇。實因洞內(nèi)外溫差較大,外界濕度變大后,自然形成霧氣。
宗教圣地清涼寺
黃河北岸有一佛教圣地清涼寺,經(jīng)歷數(shù)次浩劫,但在信徒虔誠的保護下,依然屹立,這里梵音漂渺,吉祥和瑞,是喧囂紅塵之外的一方靜土。
大神龜
位于甘肅中部白銀市景泰縣境內(nèi)的甘肅省重點風景旅游區(qū)——黃河石林風景區(qū),距省會蘭州不遠,是以蘭州為中心的甘肅省旅游輻射圈及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經(jīng)過幾年的持續(xù)開發(fā)建設,于2004年1月被正式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已被列為白銀市旅游文化支柱產(chǎn)業(yè)重點項目及景泰縣旅游提速戰(zhàn)略的龍頭景區(qū)。
為進一步挖掘景區(qū)的旅游文化內(nèi)涵,塑造景區(qū)全新的品牌形象,打造嶄新的旅游休閑娛樂項目,景泰黃河石林風景區(qū)管委會委托國內(nèi)著名旅游文化專家對該景區(qū)進行全面的包裝策劃,并以“黃河石林浮出天下第一大神龜”的驚天大發(fā)現(xiàn),率先在全國提出“中華黃河神龜文化”這一具有唯一性、壟斷性、不可替代性的旅游文化概念,將景區(qū)定位為“中國西北自然文化奇觀地”;“中華民族神龜文化發(fā)祥地”。并將結合黃河石林地質奇觀與綠洲風光,圍繞“游黃河石林綠寶地,觀天下第一大神龜”這一嶄新的品牌形象,陸續(xù)推出一系列旅游觀光與休閑娛樂項目,在甘肅黃河流域乃至整個中國西北地區(qū)掀起一股驚艷強勁的黃河石林與神龜文化的旅游熱潮。
軍儺表演
為傳承黃河文化精髓,弘揚華夏千古文明,再現(xiàn)大漢歷史風云,黃河石林管委會特邀蘭州西固軍儺藝術團在景區(qū)表演
《出征》、《霍去病過黃河》、《黃河魂》等再現(xiàn)霍去病西征、絲綢之路興起、大漢文化昌盛的軍儺舞。讓游客在“五一”黃金周感受遠古文化的神秘,大漢文化的蒼桑、黃河文化的`深邃。
軍儺舞是一種古老的儺文化形式,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起源于蘭州、白銀一帶,主要內(nèi)容為狩獵、征戰(zhàn)、祭祀英烈、慶賀勝利等。表演者頭戴儺面具,身著深藍色戰(zhàn)衣,在鼓聲中舞蹈,模仿各種動物和原始人的行動姿態(tài),跳躍騰挪,模仿原始人狩獵、征戰(zhàn)時的吶喊聲。現(xiàn)在仍有許多人認為軍儺舞是霍去病祭祀祈求天宮諸神仙為民解苦解難的“神舞”。
黃河石林導游詞優(yōu)秀范文
黃河的導游詞13
各位朋友:
古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苯裉欤覀兙鸵街腥A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游覽區(qū)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游覽區(qū)位于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jīng)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
好了,黃河游覽區(qū)到了。
黃河,我們現(xiàn)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著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發(fā)髻,象征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征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下周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里曾是荒山禿嶺,經(jīng)過綠化,現(xiàn)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里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著后人不懈奮斗。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號召人民治里洪水。他發(fā)明著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里突出的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nèi)チ私庖幌掳伞?/p>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yè)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nèi)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xxx、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xiàn)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chǎn)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fā)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nèi)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領導人xxx、xxx、陳云同志的題詞,體現(xiàn)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把S鼎”文化內(nèi)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chǎn)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漿產(chǎn)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里無法行駛,一般船只在這里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征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shù)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xiàn),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03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zhàn)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黃河的導游詞1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zhèn)遠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zhàn)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后經(jīng)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蘭州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中山橋位于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nèi)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衛(wèi)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稱為[鎮(zhèn)遠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蘭州衛(wèi)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xiàn)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wèi)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于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米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米。寬7。5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τ觿趧颖Wo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1949年。鐵橋受戰(zhàn)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后經(jīng)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qū)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河的導游詞15
石林景區(qū)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xiàn)在獨特的景觀。黃河石林規(guī)模宏大,景色優(yōu)美。整個石林景區(qū)千峰競奇.峽谷蜿蜒.陡崖凌空,各種各樣的石峰風格神奇獨特,造型逼真.活現(xiàn)。遠看群峰如波濤奔涌,近看其形似生動雕塑,漫步景區(qū)曲徑通幽,如入迷宮。
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已開發(fā)的飲馬溝大峽谷內(nèi)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fā)、西天取經(jīng)、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p>
景泰黃河石林位于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xiāng)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guī)模宏大,占地約10平方公里。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巖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余米。景區(qū)內(nèi)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景區(qū)內(nèi)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兩種生態(tài),一河之隔,對比強烈,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黃河九曲,龍灣多嬌。徜徉景區(qū),色彩、形態(tài)、險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變化,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景區(qū)內(nèi)有自然景點多處,各具特色。
談到石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云南的石林和關于“阿詩瑪·阿黑”的美麗傳說。在甘肅省景泰縣,有一個與云南石林比肩而立、雙峰并峙的景泰黃河石林。
黃河石林是亙古曠世的獨特地貌奇觀,是籠罩在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造物杰作,是風格迥異的高品位自然景色優(yōu)越組合。在這個神奇的世界里,挺拔偉岸、牽人心魄的峽谷石林與迤邐綿延、蕩氣回腸的黃河曲流山水相依,動靜結合,剛柔互濟;古樸潤澤的龍灣綠洲與疏放干亢的壩灘戈壁隔河而望,兩種生態(tài)對比鮮明,反差強烈。景區(qū)集中展現(xiàn)了純天然、大構造、多層次、緊界面的優(yōu)越組合,浸透著濃厚的原始古韻,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內(nèi)地質、旅游專家多次考察后認定,黃河石林集中國地質地貌之大成,國內(nèi)罕見,西北獨有,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有望成為全省、全國又一知名旅游景區(qū)。
第一次看到黃河石林,便被它那氣象萬千、雄渾壯觀的景象所震撼。黃河石林與國內(nèi)其它知名景區(qū)相比,以古、奇、雄、險、野、幽見長,充分體現(xiàn)了粗獷、雄渾、樸拙、厚重的西部特色,使游客在回歸自然、領略奇異風光的'同時,陶冶性情,修養(yǎng)身心。徜徉于黃河石林景區(qū),但見長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聳奇,危崖橫斷,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平疇十里,小村安臥,老屋舊椽,新灘故道,濃蔭鋪地,綠蔽河灣,繁棗滿枝,瓜果溢香,水車唱晚,浪遏皮筏,真乃世外桃源。若沒天橋古道拾級登上南山之巔,則峰林、曲流、綠洲、戈壁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而滄桑之變中不曾嬗變的原始力量,峽谷間透出的窮靈,陽光里蕩溢的繁麗,又教人于感悟時慧眼頓開。至于觀音崖的兇險,老龍溝的深邃,盤龍洞的神奇,清涼寺的幽寂,還有環(huán)村十溝的撲朔迷離和峽谷內(nèi)景象萬千、古韻猶存的石林峰柱的磅礴氣勢,以及整個34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山的夢幻、河的靈秀,綠洲的靜謚,戈壁的逍遙,不僅令人在沉思遐想中忘卻煩憂,超脫塵俗,更能引人向上,催人奮進。
悠久歷史的時空,造化神奇的偉力,撼動山川骨架發(fā)育成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造型。自然的神工,啟迪了人們的智慧,觸發(fā)了人們的靈感。繁衍生息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純樸善良的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積淀了景區(qū)深厚的文化底蘊。景區(qū)內(nèi)“觀音打座”、“屈原問天”、“木蘭還鄉(xiāng)”、“大象吸水”、“月下情侶”、“神女望月”、“金龍一線天”等擎天拄地、形態(tài)萬千、鬼斧神工的石柱石筍石林,都有一個個美麗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猶如當?shù)氐尼劸、果品一樣,散發(fā)著原本濃郁的醇香,能使人們普遍感受到它的甘甜。
【黃河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黃河導游詞08-20
黃河母親導游詞11-27
寫黃河的導游詞12-04
黃河壺口瀑布導游詞06-04
黃河母親旅游導游詞08-07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05-09
黃河風景區(qū)的導游詞08-21
黃河母親導游詞10篇01-06
永靖黃河三峽導游詞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