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后感7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1
《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長篇小說,這部百萬字的巨著描述了盧溝橋事件爆發(fā)的一九三七年至日本投降的八年間北京普通市民遭受到的殘酷壓迫與統(tǒng)治,以及他們面對生與死的自尊與自省。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始于一九四三年,當時老舍住在距重慶不遠的北碚,寫一些宣傳抗戰(zhàn)思想的短篇小說和劇本。在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老舍就打算寫一個家庭的故事,反映舊家庭因社會變化而引起的變革。
一九四三年底,老舍夫人設法離開了被占領的北京,帶著孩子歷盡艱辛來到重慶。在夫人的敘述中,老舍了解到日本占領下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苦難遭遇。于是他決定寫一部長篇小說,希望能借此傳播抗戰(zhàn)的力量。他從一九四四年開始寫作,但由于生活不穩(wěn)定,健康狀況差,包括不時發(fā)作的瘧疾,還有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他不得不將小說分為三部出版()。一九四四年下半年開始,第一部以《惶惑》為題在重慶一家報紙上連載,一九四六年稍晚,這一部和第二部《偷生》合并,分為上下冊在上海出版。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和曹禺應邀赴美,在那里老舍完成了小說的最后一部,并和艾達·浦愛德合作完成了英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老舍返回國內并促成了第三部《饑荒》的發(fā)表。
小說所述的故事發(fā)生在北京一個距護國寺不遠的"小羊圈胡同"。祁家守舊的祁老人與兒子天佑、孫子瑞宣、瑞豐、瑞全及曾孫小順兒、小妞兒四代人同居一院,這四代人中的上下兩代人分別代表了新舊兩個世代。祁老太爺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
他怯懦地回避政治與一切紛爭,甚至當日本人打到北京時,他也認為只要準備一些糧食與咸菜,堵上自家院門,就可以萬事大吉。都快當亡國奴了,他還想著自己的生日,"別管天下怎么亂,咱們北平人絕不能忘了禮節(jié)!"盡管自己只是平頭百姓,心里卻總忘不了把人嚴格的地分為尊卑貴賤,忠實而真誠地按照祖?zhèn)鞯亩Y教習俗辦事,處處講究體面與排場。
他奉行著"和氣生財"的人生哲學,"善良"到了逆來順受的地步。他向來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藹的領受"訓示";他非常同情鄰居錢默呤受日軍侮辱的遭遇,又怕連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他的性格特征就是懦弱、拘謹、茍安。祁老人的長孫瑞宣大致也屬于老派市民,但他是較年輕的一代,在他身上集中了更加深刻尖銳的矛盾。
他受過現代的教育,有愛國心,也有某些現代意識,但他又是北京文化熏陶出來的祁氏大家族的長孫,在他身上體現著古老的北京文化在現在新思潮沖擊下產生的矛盾與困擾。
在民族危難的時刻,瑞宣雖然終于"找到了自己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但小說中更多表現出他的性格矛盾和無窮的精神苦惱。
三孫子瑞全對那個變化的社會做出的反應與選擇的道路更為積極一些,他未婚,在國難深重的時候他離家參加了抗日組織。瑞全可以被視為擺脫了傳統(tǒng)束縛的新一代的代表,老舍將這位年輕的革命英雄作為善的道德傾向的例子。
二孫子瑞豐是一個沒有道德脊梁的軟弱男人,他是一個投機分子和趨炎附勢者,他的懦弱和巴結權貴的欲望導致了他的死亡,在哥哥和弟弟之間長大的他,即不受傳統(tǒng)道德的約束,也不盼著新的社會秩序。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2
老舍在北平陷落、抗日戰(zhàn)爭的巨大壓力下,能寫出這樣一部鴻篇巨著,叫我欽佩不已。小說圍繞著一個名叫“小羊圈”的胡同展開故事。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在中國蕩然無存,但從他的文字中,我卻認識到了曾經倍受折磨的中國,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平民百姓,還有只為自身利益而遭到報應的賣國賊。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老舍也常用帶著諷刺意味的語言,批判“刁民”。雖說書中有許多“意難平”,但結尾總是好的——抗戰(zhàn)勝利。
“園內的燈光照到大槐上,大槐的綠色又折倒她的白綢袍上,給袍子輕染上一點灰暗,像用鉛筆輕輕擦上的陰影!崩仙峒毠(jié)的描寫,讓讀者的腦海中,一下子浮現出夜晚寂靜,柔和的'畫面。有影子,但不直接寫出來,而是比作鉛筆擦出來陰影,更是增添了藝術性,有一種優(yōu)雅,輕盈的感覺。
“各種各樣的葡萄,各種各樣的梨,各種各樣的蘋果,已經叫人夠看夠聞夠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聞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蘆形的大棗,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紅那樣大的白海棠,還有只供聞香兒的海棠木瓜,與通體有金星的香檳子,再配上為拜月用的,貼著金紙條的枕形西瓜,與黃的紅的雞冠花!边@是中秋節(jié)前后的北平,熱鬧的、富饒的北平?吹健扒逑闾鸫唷,我已經垂涎三尺;看到海棠木瓜,仿佛空氣中已經飄散著香甜味;再看到“枕形西瓜”,猜測它一定和枕頭一樣,又大又方。老舍文字的魅力是,僅憑描寫就能勾勒出你的想象——各式瓜果,五顏六色,琳瑯滿目。
“天上已有了星,很小很遠,在那還未盡失去藍色的天上極輕微的眨著眼。”天漸漸地黑,送葬的一行人卻遲遲未歸,主人公瑞宣在門口張望著。天空僅剩的藍色,以及“很小很遠”的星星,仿佛微弱的希望,是瑞宣,也是北平的。星星“極輕微的眨著眼”,讀起來是俏皮的,卻也暗含著無力,像極了被日本欺辱的北平人。
“東陽的怒氣像夏天的云似的涌上來!薄皷|陽把臭黃牙露出來好幾個,像狗打架時那樣!薄皷|陽滿臉的肌肉就像服了毒的壁虎似乎全部抽動著!睅拙湓捈系揭黄,會發(fā)現,都是寫藍東陽生氣,可寫法都不一樣,興許就是老舍的寫作技巧。一個討人嫌的角色,于是老舍故意各種諷刺和貶低他,饒有趣味。有時緊張的情節(jié)多了,突然來幾個這樣可笑的句子,難道不是閱讀時的一種樂趣?
“小羊圈里,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币砸痪湓捵鳛槲恼陆Y尾,有意猶未盡之感,也引發(fā)了我的聯想。“起風了”,也許北平的風吹過,帶走了凋零的枯葉,拂去了人們心上的惆悵,茍且偷生的人也隨風而去,小羊圈重新煥發(fā)出它頑強的生命力。
“亂世出英雄”,在我眼里自然是指錢默吟錢先生了。錢先生是個詩人,從不惹事生非?蓛鹤幼菜懒艘卉嚾毡救,專討好日本人的冠曉荷,告發(fā)錢先生并讓他入了獄,受盡毒刑,他有骨氣,堅決不出賣別人。期間,兒子和老婆也相繼去世。小羊圈里的人都以為他已死在獄中。他卻出來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錢先生即使奄奄一息,依然去找冠曉荷,宣告自己活著。鄰居們扶著他,撞進冠家的門,那些尋歡作樂的冠家人倒嚇了一大跳。錢先生靠著特有的智慧,骨氣和果敢,活到最后。我敬重他永遠不會退縮的意志,出生入死,忠于自己的國家和信念,骨子里刻著中國人的魂。
合上厚厚的《四世同堂》,我只想告訴自己:無論什么時候,不要依賴依附于他人,萬事唯有靠自己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活著就一定要有骨氣。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3
瑞宣、瑞豐、瑞全、錢先生、大赤包、冠曉荷、藍東陽、李四爺……這一個個的小人物,在國破之時所表現出的千奇百態(tài)的情形,恰恰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個千奇百態(tài)的人性。從這一個個鮮活的小人物身上,我更看到了現實。在這種感受中,不僅驚嘆老舍他老人家不愧是位駕馭語言文字的高手,同時也是位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人。最大的收獲莫過于,就是在文中的祁瑞宣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他一起痛苦,和他一起掙扎,更和他一起共同守衛(wèi)人性中的哪一點點的正義和善良。
天很冷。一些灰白的云遮住了陽光。水傾倒在地上,馬上便凍成了冰。麻雀藏在房檐下。但是此時祁瑞宣卻一口氣跑回家,滿頭大汗的到頭扎進被窩,淚如雨下。祁瑞宣是愛國的,他一直有一顆想報效國家的赤膽忠心,但無奈于對家庭的擔心和顧慮,使他那顆火熱的心無法無拘無束的在國難之際釋放,此時他才委屈的傷心的把頭埋在被窩里來釋放自己內心的痛苦。
不要說祁瑞宣這樣如此痛苦,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乏也有一些像祁瑞宣一樣的人。他們更是算有氣節(jié)善良的人吧!他們理想往往被現實和擺在眼前的事實束縛,最后被戰(zhàn)敗。他們的堅強往往被人生的小事情小苦惱,給軟化,因此他們往往固執(zhí)己見,而無可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在家庭與社會中且戰(zhàn)且走的活著。但是對于忠奸和善惡,他們可有明顯之分。在這些大事上,他們絕對不允許他心中有什么界限不清楚的條兒,哪怕別人歪曲事實而誤解他們。
每次在讀的時候,尤其是在讀到關于祁瑞宣的章節(jié)部分,我的內心因他的痛苦而痛苦,因他的糾結而糾結。
對于冠曉荷和藍東陽因自己自私的算計,祁瑞宣是不齒的,更不會與之為伍。對于三弟瑞全的勇敢,他是欽佩的,但無奈卻不能加入他。就哪怕在自己家人一個個慘死在日本人的刀槍下時,他只能憎恨、傷心、難過,最后也毅然因為自己家庭的牽掛和束縛未勇敢的走上實際行動的抗日之路。其實想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人,本身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卻因為家庭中或者生活中,更或者說為了自己所認為的要守護自己的'家人理由,不斷地壓抑自己內心的理想和愿望。就連最普通的人兒,比如野球也有一顆想做些事情的想法。他想,要不是八個孩子牽絆,他早逃出北京城,做些有意義的事了。
就在祁瑞宣被日本人莫名其妙的抓起來,最后又被毫發(fā)無傷的放出來時,他都感到無比的恥辱。他多么希望日本人能對他狠狠的實施暴行,這樣在心里方面為國為家庭更為自己的內心也是一種一絲絲的安慰啊!所以當他想把自己在牢獄中的情形告訴他最值得信任的人生伴侶韻梅時,卻因為他自己認為自己的軟弱和恥辱,感覺沒什么值得拿出來分享。……
每次讀老舍先生的文章,內心和靈魂都被老舍他老人家筆下的一個個小人物的人性被拷問著。而這部《四世同堂》通過描寫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給我們生動的展現了在日寇鐵蹄下淪陷區(qū)—北京人們的悲慘生活。尤其是通過祁瑞宣這個知識分子的小人物,更深刻的提醒了新時代的我們,要想有所成就不可左顧右盼,瞻前顧后,否則不會成功!這就是我通過這部書中一個小人物祁瑞宣身上獲得的收獲。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4
用了許久終于把《四世同堂》給看完了,其實好多次都想動筆寫些什么,但又總是不知從何說起。畢竟這故事離我們生活太有點遙遠,想要設身處地的了解,確實是有些困難,只能模模糊糊的感受到一些舊中國的歷史,卻總是若隱若現,不經意間就又回到了現代中來。
我怕非常佩服老舍先生的文筆,樸素幽默中折射出不平凡。優(yōu)秀的作家總是如此,他們總是能以看似輕描淡寫的筆墨寫出令人震撼的故事。
四世同堂,顧名思義嘛,是以祁瑞宣一家四代人為中心的,可是長遠來看呢,又能發(fā)現不少關于他們鄰居——冠曉荷、李四爺、小文夫婦、丁約翰等等人物的描寫。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反應,瑞宣一家可能是那個年代人民最普遍的真實寫照吧:既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可是又不舍家中父老,總為忠孝不能兩全而感到苦惱、煩悶。除此之外呢,以冠曉荷、祺瑞豐為代表的另一類人,卻真實做了“漢奸”們:他們并沒有什么深厚的愛國之情,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能夠好過一些,所以也就甘心為日本人做事、甚至于忘記了自己是中國人。這二者在歷史的任何朝代都是存在的,總會有一些人不在乎是否忠于國家;也總會有一些勇士誓死保衛(wèi)祖國,不愿意國家跟了別人姓。英雄受后世敬仰,漢奸則遺臭萬年。
有時候讀到瑞宣的心理描寫時,我的心仿佛也被揪在了一起——他愛國、他有才華,他有著文人逸士所有的特性,他理應去為國效忠!可是它還有著肩負整個家庭生活的重任。那可是四世同堂啊,是祁家生生不息的命脈!所以對他而言,他不能像老三瑞全那樣毫無顧慮說走就走、也不能像老二瑞豐那樣為了生存而給臣服于日本人。他有骨氣、有責任,他不能拋妻棄子為國盡孝,更不能茍且偷生給日本人做事!他就是家庭的頂梁柱,更是抗日年代的當家人。所以他不能走,空有一腔愛國熱血卻揮灑不出,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安慰自己:我是當家人,我走了這一下老小如何生存?所以每每講到瑞宣時,我都不由得沉默下來。是啊,作為當家的人,哪有容易二字可言?即使心里再苦悶、再煩躁,也不得輕易流露出來,總歸要撐起整個家啊!昨天早上就是如此,我心里說不出的悶,甚至都要透不上氣來,只能騎著車出去四處轉一轉,以此來告訴自己:放心吧,你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些故事已經遠去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說不出的痛。像書中描寫的那樣,因受到日本人的羞辱而被活活氣死的、因吃不飽飯而被生生餓死的、甚至因拉肚子卻被當作傳染病而后被活埋的等等等等。現在的.我想都不敢想這樣的故事,那些事情離我們太過遙遠,沒有親身經歷過,怎么能談感同身受呢?沒有扛槍上過戰(zhàn)場、沒有經歷過國恥,怎么能說了解呢?和平年代的我們?yōu)榱顺浴榱舜、為了住,為了人生存的資本而奔波;我們單單為了生存嗎?并不,我們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為了更好的吃、穿、住,甚至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人生而為人,并非是來享福的。難處人皆有之,也不一定就是你最難。總有一些先驅烈士為國效力,也總有一些甘愿逆流而上的勇士。
突然想起來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5
小學段期間,我讀完了整本老舍先生寫的《四世同堂》。從看到厚厚書本的不愿讀;到漸漸被情節(jié)吸引后的認真讀;又漸漸了解、感悟、體會、思考;最終,放下書本,心中剩下的,只有惆悵。
小說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陷落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的人在亡國下榮辱浮沉、生死存亡,在亡國下的種種。
讓我感覺惆悵的,正是這些人物在這樣的現狀下選擇,在戰(zhàn)火下的彷徨,在亡國下的改變……
日本人來后,動不動就關城靜街,拉洋車的小崔掙不出份子錢,站在當街發(fā)牢騷……馬老太太走到小崔的身旁,輕輕拉了他一把。
祁老人,他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在國破的情況下卻只擔心他的八十大壽。祁老人最大的驕傲就是他的四世同堂,而在亡國下,四世同堂漸漸破裂了。生離開始,死別也慢慢到來。祁老人所滿足的現狀一個個被打破,希望也一個個落空。
祁瑞宣,亡國對于他,則是矛盾的導火索。小說在他的性格矛盾上下筆頗多,他一方面受過現代的教育,有愛國心,可是他又是封建大家族中的長孫,他走不出來,他在盡孝與盡忠之間因不能兩全而徘徊,深陷在偷生的恥辱之中,所以他支持他的三弟走出家門投身革命,而他則在現實的逼迫下,一次次折磨自己,懷疑自己,時時刻刻地擔負家族的重擔,丟不掉,不能丟掉。
錢先生,不諳世事的他,在被出賣、被敵人嚴刑拷打、失去了所有家人后,從此不再吟詩作畫,不再清閑度日,他拿起了武器成為最堅強的.斗士,戰(zhàn)爭讓他蛻變成身體羸弱但內心堅韌的勇士。
還有小羊圈胡同里的小崔、小文、李四大爺和孫七,都是在臨死前才驚覺"國破,家必亡"的鐵理。
日軍來抓捕錢先生,除了懶散,別無任何罪名的詩人。冠曉荷領路,他本不愿出頭露面,但是日本人一定要他領路,似乎含有既是他報告的,若拿不住人,就拿他是問的意思。他惟恐被鄰居認出來。而白巡長面無血色,像失了魂似的。
被放回來的錢先生遍體鱗傷,掙扎著去冠曉荷家:"……我來,是為看看你,也叫你看看我!我還沒死!……"
對于瑞豐、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之流,亡國對于他們便是一場機遇。作為中國人,卻在都城剛淪陷就滿心歡喜的開始為日本人做事,去攻擊自己的同胞。他們絲毫不感到慚愧,反而互相吹捧,攀附富貴,還以此為榮。他們當著日本人的走狗,卻自以為是英雄,這是何等的諷刺。
戰(zhàn)爭改變著人們,也反映著人們,他們或是抗爭,或是隱忍,或是認賊作父,或是茍且偷安,他們都在戰(zhàn)爭面前顯露出了真實的人性。
瑞宣剛走進自己的屋子,冠先生,大赤包,藍東陽一起來到。
小說在對比錢先生與冠曉荷一流時有這樣一句話:"文化是應當用篩子篩一下的,篩了之后,就可以看見下面的是土與渣滓,而剩下的是幾塊真金。"戰(zhàn)爭也是一把篩子,各種人,各種對待,各種人性,示眾般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真?zhèn)危鎸﹀e。
戰(zhàn)爭這把火,燒盡了美好的愿景,燒出了人性的弱點,也煉出了真正的"黃金".戰(zhàn)爭這把火,讓"人"這個字眼徹底顯現。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6
中國式的大家庭里,講求一個“家和”。所謂“家和萬事興”,便是中國式的大家庭里所追求的至上的一種穩(wěn)定的情感維系,而“國”,則是有無數個小分支匯成的命運共同體!靶奚恚R家,治國,平天下”,在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里,“家”便是最牢固不過的存在,人與人組成了“家”,家與家組成“國”,家國一體,構筑成中國人獨有的宗族與家庭觀念。
一個傳統(tǒng)中國式的四世同堂,關于小羊圈胡同里的祁家祖孫四代的故事,在那風云起伏的北平城里,如同一面鏡子,倒映著北平人日常生活方式,呈現出當時的人民既遵循傳統(tǒng),又不斷變化、與時俱進的面貌。書中的人物百態(tài),也生動再現了人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思想覺醒歷程。
大抵是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是復雜多變的,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都被他手中的筆所驅使,從書中走到那座城里,掙脫著這可怕的戰(zhàn)爭、動蕩的社會以及生活的貧苦加諸給他們的不幸。在這北平小羊圈胡同里,有著歷盡滄桑,固守傳統(tǒng)的祁老爺子。對于北平城里的一切,都帶著些許天真的態(tài)度。日本軍隊打進來了,也只是認為“北平的災難恰似一個人免不了有些頭疼腦熱的,過幾天自然會好了的!倍鵁o論小羊圈胡同外是怎樣一片天地,他也只是偏居一隅,享受著四世同堂的榮光,希望著這個四世同堂之家能在戰(zhàn)爭中安然度日;而飽含著一腔愛國熱忱、心懷希望的.祁老爺子三孫子祁瑞全,則對這個混亂的北平,以及造成這一局面的入侵者,充滿了憎恨,并在大哥祁瑞宣的幫助下逃出了日軍占領的北平,投身抗戰(zhàn),在烽火的磨礪中變得成熟而富有擔當……孤傲清高,寧死不屈,有著極高民族氣節(jié)的錢老爺子;正直樸實,勤奮工作,私底下協(xié)助抗日志士的冠高第;出身卑微,是非分明,最終壯烈犧牲的尤桐芳。在《四世同堂》里,也正是有這群不一樣的小人物,通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反映著家國一體,人民的命運與國運緊緊相連。
回憶起,那些在抗戰(zhàn)中為掙脫黑暗,反抗侵略而奉獻或犧牲的人,在那漫漫長夜里仍為了光明而奮斗,那從心靈里激蕩起的民族氣節(jié),那顆為之付出的心是如此炙熱。正因如此,才有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有了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風霜雨雪而不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軍事強大,還在于每一個人的付出與努力。沒有國哪來的家,“國家”,這個振聾發(fā)聵的詞語,在老舍先生的書里,也貫穿了整個故事,叩擊人心。一個四世同堂的家族在戰(zhàn)爭中支離破碎、奮力圖存的命運,也是整個華夏在抗日戰(zhàn)爭到全面爆發(fā)到勝利時期,在等待黎明前的那個最黑暗的時光里,無數個小家的真實寫照。
合上書,我從那小小的小羊圈胡同里走出來,體會著老舍先生在書中傾注著的,對無力反抗黑暗現狀,隨波逐流的人民的嘆息、悲哀,對勇于反抗,懷著愛國熱情人們的贊揚和憧憬,以及對中華民族翻開新的歷史篇章的未來的期望與希冀。面對著他筆下這個如此沉重的世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羊圈里,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這意猶未盡的結局,讓我深深嘆息。中華民族走過了那段艱難、晦澀的黑暗時光,走向了新的時代,新中國的命運也由此掀開了它嶄新的篇章。起風了,吹開了那加諸在人民身上黎明之前籠罩的濃霧,吹散了百姓心頭的陰霾,它吹起了新時代的號角,帶來了煥然一新的面貌,迎來發(fā)展的榮光。
《四世同堂》讀后感 篇7
那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對北平,對中國,都是悲慘的一年。所有的中國人民都不得不面對侵略者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橫行霸道。災難下,有人誓死為國,不怕拷打,而有人依然追求著榮華富貴,置國家利益于不顧,自私自利,令人不齒。
這些人有一個名字,叫漢奸。冠曉荷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他自詡為文化人,的確讀過一點書,寫得了文章,也明白點事理。只可惜,他把這僅存的知識用在了討好日本人上,甚至還為此沾沾自喜。他欺軟怕硬。在他眼中,日本人就是最厲害的。因為他堅信,只要日本人高興,他就能做所謂的官兒,享受一生的富貴?擅鎸χ袊,他去出賣,去逼迫,毫不把他們的生命看在眼里。的確,這樣的做法使他風光了一陣子?伤,他身處于中國,中國永遠是中國人的.地盤,中國人終究會戰(zhàn)勝侵略者;奶频氖牵谒淖詈笠豢,他還向中國人維護著日本人的形象,口口聲聲地說日本人一定會好好待他。那他是怎么死的?被日本人用泥土活埋的!
與冠曉荷一樣可笑的,還有他的女兒招弟。招弟是個外表漂亮的姑娘。在她看來,生活的樂趣就是搓幾局麻將,找?guī)讉與她一樣淺薄無知的朋友聊聊天。什么國家的苦難,侵略者的無恥都與她無關,畢竟她還有個漢奸爸爸。在其他中國人窮的吃不起白面,穿不起衣裳的時候,她在試戲服,學唱戲,想給日本人表演,好打出名聲來,登上報紙頭條。在媽媽被抓走時,她也不想著自己去找事做來養(yǎng)活自己,只覺得沒了媽媽來賺錢,她就沒法兒活。最終,她選擇去當日本人的特務,來監(jiān)視中國人,盡管她自己也是個中國人。最終,在抗戰(zhàn)勝利之際,她被真正有骨氣的中國人瑞全掐死了。
同樣生在冠家的,還有招弟的姐姐,高第?墒,她卻成了與家人截然不同的一種人。她是這個家中唯一的中國人。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妹妹,更看不起他們那種不可一世,虛偽狡詐的性格。她愛家,但她更愛祖國。對家的愛不過是一個子女、一個姐姐應盡的責任,而愛國,才是一個中國人骨子里流淌的熱血與激情。她表面上與招弟一樣做了特務,可她暗地里與錢默吟先生聯合起來做事,抨擊日本,守衛(wèi)中國。作為冠家人,她一開始是遭到鄰居們唾棄的,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同樣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中國,同樣生在冠家,有人成為了英雄,有人成為了狗熊。明明是同樣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就在于個人的選擇。生活環(huán)境的確決定了很多,也能影響很多,可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高第推翻了這個道理。即使生在只懂吃喝玩樂的冠家,她同樣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貢獻。一個追求正義的人,即使生在邪惡的環(huán)境中,一樣能夠擁有一顆正義的心。
往小了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是這樣。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堂,有的人能夠學好,可有的人就是學不好。責任不在老師和同學,而在自己。高第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一樣闖出一番事業(yè),更何況在如此舒適的環(huán)境下的我們呢?或許有人會覺得,現在上網課效率很差,作業(yè)正確率很低,可你要明白,全班、全市甚至全國的學生,都和我們一樣,坐在電腦前上課。既然別人能學好,為什么自己不能?還是得反思一下自己,網課有沒有好好聽,作業(yè)有沒有好好做。
同樣的中國,不同的國人。同樣的網課,也會出現不同的學生。我們要做的,不是被環(huán)境戰(zhàn)勝,而是堅定自己的內心,用行動去戰(zhàn)勝環(huán)境。
【《四世同堂》讀后感】相關文章:
《四世同堂》讀后感08-17
四世同堂讀后感10-13
四世同堂的讀后感02-21
四世同堂讀后感09-15
《四世同堂》讀后感08-13
《四世同堂》讀后感【精】01-01
【薦】《四世同堂》讀后感03-16
【熱】《四世同堂》讀后感03-20
《四世同堂》讀后感【推薦】03-19
2022《四世同堂》讀后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