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

時間:2023-06-14 10:58:31 讀后感 我要投稿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匯編1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匯編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暑假期間,我再次閱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于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

  首先要心存博愛,永不言棄其中“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對我?guī)椭艽。對于后進生,我過去一直認為這是屬于智力問題,還有就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是先天因素,要改變現狀很難。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觀念開始動搖了,我開始相信“后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費加”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和我班上的學困生非常相似,對這樣的學生,我往往采取補課的方式,用帶有強迫性的手段反復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但是,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后來,費加的學業(yè)成績趕上來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對她的教育,為她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發(fā),對于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其次,調動情緒、控制注意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于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采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并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游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緊張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采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后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了解到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

  “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愿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松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于自愿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千萬條根須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yǎng)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為快樂的、誘人的、自愿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為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yǎng)自豪也就會意味著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為思考者的愿望。” 數學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huán),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yǎng)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fā)大腦組織加工,有利于發(fā)現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chuàng)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yǎng)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為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為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fā)學生興趣。 我認為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yǎng)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系密切,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

  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都說好書就像一泓清泉,清澈明凈,可以當鏡子映照自己。這幾天趁暑假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我對這本終身受益的書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有的一以貫之,有些結合了新的模本和背景之后的新的體驗,經典之作永不過時。

  在近四十的教育生涯中,蘇霍姆林斯基始終用心做教育,研究教育。他所總結出的經驗之談,距今雖時跨半個多世紀,但是依然觸動著讀者的心靈。

  一、興趣是教育事業(yè)之源泉

  這本書首先給我心靈沖擊的是他在第二條建議中對年輕人發(fā)出的警示和勸告:年輕人,勸告你們,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興趣,那就離開學校。我想,這是每個在職教師以及將教師作為職業(yè)選擇的人必須直面的課題:你到底熱不熱愛教育?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創(chuàng)造的快樂?畢竟現實中有很多被教育折磨得身心疲憊甚至生病的老師,正是由于缺乏或喪失了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

  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教育工作,如果你的心里充斥的是痛苦、厭惡、想要逃避的情緒,那么你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不愛教育事業(yè),你不適合做一個教育者。那就離開學校,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否則工作會繼續(xù)地使你感到無止境的痛苦,不但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而且你的學生也會收到諸多消極的影響。

  讀到這里,我也暗暗審視了一番自己的內心。慶幸的是,與學生相處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快樂的。盡管也遇到過攻擊性強、對老師惡語相向毫不尊敬的問題學生,但我不會在心底里真正怨恨她。問題學生就像珍寶,作為教育者,不該厭惡、逃避、冷漠,而應去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這會是教育認識和教育能力的一個質的提升,能帶給你巨大的教育成就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如果這一個個世界在你面前,你感到每個兒童都有個性,那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職業(yè)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chuàng)造的喜悅。我想說,這一能力正是基于教師的職業(yè)興趣,只有熱愛學生,才能發(fā)現他們的鮮活個性。反之,你可能會覺得學生們都千篇一律,單調無味,甚至很費力才能記住他們的面貌和名字。

  我堅信,對教育的熱愛會是一股源源不斷的源泉,使得教育長河不斷奔騰,永不干涸。

  二、只有抽象的大綱,沒有抽象的學生

  沒有抽象的學生可以對之機械地搬用一切教育和教學的規(guī)律。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先決條件能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任何一門功課的教學大綱,只不過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圍的知識,而不是活生生的兒童。這是教師必須正視的一個教育現實,我認為針對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四個字:因材施教。

  面對跟不上教學大綱進度的學生,教師首先要理解接受這個事實:即每朵花綻放的時間并不一樣。當遇到后進生,教師應致力于研究用什么途徑、要多久和克服什么困難,學生才能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水平,如何在每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施大綱。

  三、用一輩子換來的15分鐘

  書中談到一個教師的案例:每節(jié)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直接準備這個課題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教研室里的準備,則僅花了約十五分鐘。

  讀到這里,我想肯定有很多讀者跟我一樣,十分佩服和羨慕這個教師的備課效率,也有人可能會持懷疑態(tài)度。但同時我們肯定都會好奇,他所謂一輩子的準備究竟是什么?

  答案揭曉,這就是閱讀。教師應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江河。我們平時要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把閱讀當成一種甜蜜的“負擔”,首先要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有科學正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要對自己所教專業(yè)融會貫通,同時還要涉獵更多的書籍,形成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里的一滴水,這個時候備課也就無須花多少時間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看來在每個行業(yè)都受用。對教師來說,15分鐘備課可以不是奢談,但要用一輩子的準備作為支撐。

  四、教育工作是一項協(xié)同合作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而在這張白紙上畫上第一筆的正是父母。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父母的畫筆從來不應中斷,他能在孩子的一生中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會持有這樣一種錯誤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孩子入學后,學校就應該“包攬”孩子的教育工作,自己則能徹底省心。這其實就是缺乏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沒能正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種學校、家庭、學生個體的協(xié)同合作。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不良狀況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可以設置家長教育學校,其中分為學前部,一至三年級學生家長部,四至八年級學生家長部等。在送自己孩子入學前三年,母親和父親就開始在家長教育學校里學習。其中包括“怎樣培養(yǎng)兒童尊敬長者”、“怎樣防止兒童冷酷無情”、“學前兒童的大自然教育”等豐富的課程內容。這樣實施以后,就有利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一個連貫的銜接,使教師工作變得更輕松有效。

  五、培養(yǎng)兒童熱愛繪畫

  你也許會納悶,這不是美術老師的工作嗎?其實不然,學科都是相通的,跨學科的學習有時能產生奇效。在我看來,無論什么學科,都可以跟繪畫結合起來,將繪畫融入到課堂中。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很發(fā)達,PPT就可以呈現精致的彩色圖片,但如果教師能在講課過程中畫出相應的情節(jié)圖,一定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首先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也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這么嘗試一番之后,你會發(fā)現,這群可愛的學生,他們有時候會對你的畫評頭論足,甚至躍躍欲試想要自己上來一展身手。

  繪畫是一種美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教師們如果能夠運用好這一工具,將對教學產生不少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4

  今日重溫前蘇聯功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倍感親切。蘇霍姆林斯基在文中的每一個富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每一處生動的教育細節(jié)和鮮活的教育案例,都仿佛跨越了時空,在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究竟應該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這部創(chuàng)作于半個世紀之前的教育經典,之所以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是因為作者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個來自于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22年直至去世,在這期間,他不斷的實踐并完善著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他給我們總結的這一百條建議,既是作者教育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作者教育教學實踐的理性反思。沿著大師的思索軌跡,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立足于教育教學規(guī)律本身,以一種超前的意識,在娓娓的講述中,為我們揭示了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從閱讀開始。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蘇霍姆林斯基用下面的一個案例回答了這個問題。

  1、用終身的時間來備課——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二條建議就是每位教師“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列舉了一個案例:一位歷史老師講了一節(jié)精彩的公開課,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蹦敲矗烤乖趺礃觼磉M行這種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而回顧自己工作后的讀書經歷,卻帶有極強的功利主義色彩。除了一些不得不讀的教學參考書外,自己好像沒有認真地,系統(tǒng)地讀過一本教育類專著。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說法,時間絕不是不讀書的借口,“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也就是說,時間,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那么,我們應該讀些什么書呢?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每個月要買三種書,一種是關于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于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他說,希望你到了你參加教育工作滿十年的時候,因為你讀書,你的教科書在你眼里年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說,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

  現在我們順義區(qū)教委正在全區(qū)范圍內推進“彩虹讀書”計劃,倡導學生和老師一起讀書,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我們正應該以此為契機,多讀一些教育類、學科類的專業(yè)書籍,也可以讀一些非專業(yè)書籍,從教育的范疇(專業(yè)研讀)和非教育的范疇(跳出教育看教育)兩個視角,去把握教育的規(guī)律,認請學科的本質,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2、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我們不僅自己要讀書,我們還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去讀適合他的書。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第18、19條建議中告訴我們,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薄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教育從尊重人開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職業(yè)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復雜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是人學”。因為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精神交流活動。這里所說的尊重,不僅僅包括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尊重學生”,還包括尊重我們自己。

  1、尊重學生就是承認并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

  蘇霍姆林斯基說:“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睂W生個體存在差異,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尊重人的差異,尊重不同的人不同層次的需求,如生存、安全、獲得尊重自我實現等,激發(fā)出潛能,為人的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通過對各種人物的觀察和對一些人物傳記的考察,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任何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作為學生,他需要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自己的能力,成為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基于自己的差異,得到最優(yōu)化、最大化的發(fā)展。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真正的對學生的尊重。

  尊重學生,不僅要尊重不同學生需要、發(fā)展的差異,還要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這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維護學生的自尊,采用科學的,人性化的評價學生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這一點各種論述很多,在這就不再贅述。在這里,我想結合這本書中的觀點重點談一談第二點,讓學生有自由的精神生活。學校作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沒有集體的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議的;而個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如果沒有豐富的精神生活,那也是不可思議的。遺憾的`是,我們給了學生學習足夠的關注,卻忽略了他們年齡段應有的精神生活。作為一個年輕人,甚至是兒童的天性,被扼殺在無休止的學業(yè)和訓誡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力興趣的世界僅僅局限于準備功課,如果除了必修課的知識以外,什么別的東西也沒有,如果智力生活只局限在學習的圈子里而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那么學校對一個人來說就會變成毫無吸引力的,陰郁沉悶的地方,而學習就會變成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事情。只有在學校里充滿生機蓬勃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情況下,掌握知識才能變成一種吸引人的、使人愿意去做作的事情!

  所以作為一個尊重學生的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說,要讓學校生活變得有趣,并由此成為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東西。換句話說,“應該使學生的學習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2、反對偽圣化和假崇高(韓軍語):把教師當“人”看。

  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在他的每一本著作中,都飽含著他對教師成長,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關注,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把教師置于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壇,而是首先把教師看成是一種安身立命的普通職業(yè),把教師看成一個人,一個“也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比如他關注教師的時間問題,關注教師的待遇和人格尊嚴問題,他認為,教師,這門職業(yè)的從業(yè)者只有在各種外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能被要求不斷進步和最終升華,說得再通俗一些,就是說要在滿足教師最基本的物質筆精神生活的需要的前提下,再要求教師從內心地去熱愛這門職業(yè),去追求專業(yè)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捫心自問,這是符合普通人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的,也是客觀的。

  但是,我們雖然不愿意被動地被人抬上高高的卻清貧無助的神壇,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我們的職業(yè)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為我們是塑造靈魂的人,是影響孩子們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最多、最大的人,這就使得我們的工作不同公司企業(yè)。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有著比一般人更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我們更渴望被承認,被理解。所以我們尊重自己,就是要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用更嚴格的社會規(guī)則約束自己——用正確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去影響學生,同樣是我們的專業(yè)責任,這同時也是對自己人格的最大尊重。

  縱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雖然沒有揭示出教育的全部規(guī)律和本質,但是卻為我們認識教育的規(guī)律和本質,打開了一道門,開啟了一扇窗。尤其是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頒布,如何促進教育的專業(yè)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被廣泛關注的今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怎么做一名合格、然后優(yōu)秀的教師,或許這才是蘇霍姆林斯基這本書對于我們這些21世紀教師的價值所在。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5

  閱讀安奈特的這本《給教師的101條建議》,讓我想起了很似乎已經淡出我腦海的工作前的設想,也勾起了我工作之后的許許多多成敗得失。本書中那些成功或失敗的故事中仿佛都有自己的身影,這本書有了讓我找回最初夢想的沖動。

  閱讀這本書,我覺得當好老師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與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如“優(yōu)秀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等兩個章節(jié),給予自己做教師應持有的健康心態(tài)和良好的行為,仔細想來,是不是只有具有良好行為態(tài)度,具有魅力的教師,才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一直提倡的“溫馨教室”的軟件內涵。想想,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很直接很真實,很少有學生想去主動適應老師,只有我們去主動改變自己去適應學生,這樣才有機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再如:“關于課堂管理”“實際授課指導”兩個章節(jié),給了不少良好的建議,有的建議正如雪中送炭,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讓我知道怎樣面對我的新學生,怎樣讓自己的工作有一些突破。那么擁有這樣良好的課堂管理和優(yōu)秀的實際授課方法,還發(fā)愁與學生不夠和諧嗎?還會沒有學生喜歡你嗎?師的改變帶動生的喜歡,也就構成了我們期盼已久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同時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如果老師和學生相互不喜歡,關系不和諧,那么我們又何談教育,我們的教學工作又怎樣才能落實了?工作中我們有這樣的體會,班主任所教的科目總是學生最重視的,這里不乏有權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作為班主任的我們還是相對來說做了很多工作的,在朝夕相處中與學生的關系較為密切。反過來說,如果科任教師不只是在教學,同時也在努力的成為學生的朋友,在教學之余也能夠與學生多多溝通接觸,那么她教得也會非常省力。就像今年與我搭班的英語老師陳老師一樣。在教學任務之外她常常做班級學生的思想工作,每次我開班會課、家長會她都會給我提一些意見,我們一起共同商量,班級里出現了什么突發(fā)事件,她也會第一個站出來……因此,她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這一年中進行了兩次最美教師評選,我們班級的學生總會選擇我們兩個人。而且,這個班級的英語也提高了非常多,要知道英語老師從來不會占課拖堂,她緊抓自己的四十分鐘課堂效率。這都得益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正如李鎮(zhèn)西所說“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

  我們得承認自己的平凡,得承認自己是個會犯錯誤的凡人,這本書里也一樣,有成功的例子又有失敗的例子,才會讓我有信心讀下去,才會讓我更加信服。雖然,我不能(或者說每個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其中的每一條,但是走到講臺上的平凡的我就得做出一些努力才行,畢竟我是不能魔法棒一揮就能改變一切的,畢竟我們的工作會影響某些人的未來。要構建和諧的師生的關系我覺得以下兩點很重要。

  一、要真誠的對待學生,就像對待你喜歡的朋友那樣。

  試著想一下,在馬路上見到一個陌生人的孩子,他正在亂扔垃圾,或者做了其他一些不文明的行為。那么,這個時候你走上前,像教育你的學生那樣教育他,或者和顏悅色的去給一些建議,你能不能想象得出這個孩子的表現呢?我想多半是無效的,弄不好還會被無禮的說成是“多管閑事”。這是為什么?因為,你們之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兩個人,一個人又豈能隨隨便便的聽另一個人的擺布,而且也令人感覺莫名其妙。就是這樣的,沒有關系的兩個人或者關系不好的兩個人怎能很好的形成良好的知識傳輸和接收系統(tǒng),難以建立情感交流。

  所以,在師生關系上我比較贊成這樣一個觀點——師生應該成為朋友。所謂師生朋友,不是讓我們老師以為的巴結學生,討好學生,而是指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彼此充滿真誠感情的朋友。我們要拿出真誠來對待我們的朋友,才能夠在學海之中“達成共識,共同成長”,從積極意義上為良好的教育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之一,讓我們的教育充滿人性。

  在安奈特這本書中的許多建議也有助于朋友式師生關系的建立。如“貫徹‘你還好吧’策略”、“每天都問候學生”、“采取‘親近’原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你的‘最愛’”、“了解每一個學生”等章節(jié)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都如對待朋友一樣;另外“不要帶著怒氣行事”、“不要把詩人問題帶到課堂上”“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對事不對人”教會我們怎樣正確的對待我們的朋友以取得他們的信任。而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朋友而不是一個,書中又建議我們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及時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給學生比實際情況稍微高一點的評價”,用成功來激發(fā)更多的成功,給每個學生未來的希望,我們“不求完美,只求進步”,讓我們的教育充滿愛和鼓勵的人性的光輝。

  陶行知說過:“我們希望今后辦訓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工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你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你立刻覺得適合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這聽起來有點理想化了,但是每一個有事業(yè)心的教師,都應該試著追求這種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我們不能讓教育向“科學”挺進中,卻讓“人”在教育中失落!

  二、要學會克制自己,讓不合理的情緒在課堂以外消化。

  我想作為教師,我們懂得“愛的教育”,我們也時刻都在無私的的播撒著愛心,用“愛”來感化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常常覺得某個同學太不聽話,屢教不改,或者怎么也教不會,即使再有耐心也被吞噬了。此刻,我們會做出一些讓自己非常后悔,又導致功虧一簣的事情——對學生大發(fā)雷霆。往往只要這樣一做,無論你是出于好心,還是真實氣急了,無論你之前做過多少努力,此時在學生心中就只留下眼前的情景——老師很無禮,老師太過分了,怎么有這樣的老師……你很難或者再也走近不了這個學生的內心了。

  李鎮(zhèn)西有過這樣的教訓,我也有過這樣的血的教訓。那是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有工作熱情和想法的一年,但是我確實不知道是哪一件事情讓這個女學生對我失去了信心,導致他們一起玩的幾個同學都對我不理不睬,我一直很困惑,直到臨畢業(yè)前,因為她不能參加考試退學后,我才松了一口氣,通過她的好朋友得知,這個“結”源自于某一次的嚴厲批評,我覺得很遺憾,我沒能在她走之前將這個心結解開,也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解開,我永遠記得她看我的眼神。

  所以,如果你不想功虧一簣的.話,那么就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讓自己的語言表達不至于過于激烈或者帶有諷刺,學生聽得懂也心里明白;批評學生不要聲音過于高亢激烈,其實最力的是平和輕柔的聲音,高亢只能激發(fā)學生的“攻擊欲望”;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帶到課堂上來,是不是被當成出氣筒你心里明白,學生更明白;要讓自己常常保持愉快,你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學生也會跟著活躍;要常常讓自己跟學生微笑,讓微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對待后進生也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讓他在你的尊重和鼓勵中獲得前進的力量,讓他感恩的心成為他持之以恒的動力……

  當你學會了克制自己的情緒后,一切就皆有可能了!

  在這一百零一條建議中,我們沒有發(fā)現任何一條是鼓勵教師要如何嚴厲的懲罰學生的,他在書中時刻建議我們:“保持微笑”“經常向學生表示感謝”“平和青樓的聲音最有力量”“對待學生要‘人性化’”“切忌冷嘲熱諷”“不要帶著怒氣形式”“時刻保持鎮(zhèn)靜”“不要挑起學生的‘攻擊欲’”等等。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條建議也同樣,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的思想,也從沒有有一條提到要如何嚴厲、激烈的批評才能獲得學生的進步。不是他們有意規(guī)避了這個問題,而是生氣發(fā)火真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冷處理,對于學生的一些挑釁要學會隨機應變,或者裝作沒看出來挑釁,當做正常事件處理,學會打太極,學會以柔克剛,學會化骨綿掌,讓挑刺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磨平棱角,讓懂事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中感受你的人格魅力,成為你的忠實擁護者,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會更有效更水到渠成的開展。

  仔細看看這一百零一條建議,其實當初工作的時候都是這么想的,但是面對不可預知又千變萬化的情況,我們的初衷在不斷被改變,閱讀這本書,從中找回自己最想要的自己的形象,讓那些不知不覺中成長出來的不該有的東西克制下去,做一個健康的老師,做一個愉快的老師,做一個有愛的老師,做一個有效的老師,讓自己的學生和自己一樣能夠健康的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6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有利于教學的建議與方法。在這100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較多的是讀書和勞動。下面我想結合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些建議談談我自己對讀書和勞動的一些粗淺想法。

  一、對于教師來說,“閱讀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要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地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的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到這個時候,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

  在平時教學中,我總要花上至少兩個小時去備一節(jié)課,往往花費了力氣、絞盡了腦汁也得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要上公開課時,不知道該從哪著手,沒有自己的主見,總以為他人的意見就是對的。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平時的.知識積累太少了。因此我覺得平時應該多閱讀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充實自己的知識海洋,也可以多學習別人的一些成功教學經驗,使自己在教學中盡量少走彎路。

  二、對于教師來說,“要進行教育,首先要關切地、深思熟慮地、謹慎小心地觸及青年人的心靈,為掌握這一門藝術,應多讀書和多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你的科學知識每年都應加以充實,你在教學工作滿10年時,應覺得教科書像識字課本一樣簡單,只有這樣你才能說,你一輩子都在為教好書而備課,只有經常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科學知識,你才能在講述教材的過程中看到學生的腦力勞動,這時,你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考慮授課的內容,而是在考慮學生的思維。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生活。因此,除了要研究教學,還要更多地研究學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理解學生的一切活動思維,幫助學生解決除學習以外的困難,而不是盲目地將知識直接灌輸給他們,應使自己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三、對于學生來說,“智力發(fā)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地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快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愈是困難的學生,他在學習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難愈大,他就愈需要讀書;閱讀的東西越多,思想就越清楚,智力就越積極。

  只有引導學生多閱讀,他才會對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學生能越出教科書的范圍,才能對知識有持久的興趣。在平時教學中,總會出現一些困難生,他們之所以學習暫時存在困難,是由于他們沒有很好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也相應地差一些。要讓學生擺脫成績不良的狀態(tài),只有多閱讀。

  閱讀是要有針對性的,能幫助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此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一些對自己發(fā)展有用的知識。

  同時,只有教師在書的世界里享有豐富而充實的生活時,才能影響學生的思想,讓每個學生成為讀書迷。

  四、對學生來說,“只有通過汗水、有老繭和有疲乏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把兒童、少年、青年的勞動納入家庭經濟物質生活,使它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使母親和父親把它看作是子女的神圣義務,這一點是有極其重大意義的;只有當勞動對于一個人不是抽象的教育練習,而是缺少它就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的事情時,他才能成為真正的勞動者,成為真正的人。

  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自己的才能,只有在勞動中個性得以發(fā)揮時才能實現。然而,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除了學習很少參加實踐勞動,由于沒有勞動體驗,他們便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果實,他們視野受到了限制,思維有也不夠靈活。班上由一位小男孩的家長就明確對我說:“我不需要孩子參加什么勞動,只希望他能把學習學好就可以了!比欢@位家長卻不知道,勞動能為學習提供更豐富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習進步,同時學習也是為更好地勞動和生活而服務的。這樣的家長大有人在,天天灌輸給孩子的觀念就是“你只要好好學習,別的都不用管”,結果導致孩子認為學習是為家長而學,跟他們自己沒有任何瓜葛。成績好的孩子家長便慶幸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則只能怪小孩沒出息。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7

  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了深深感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他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guī)椭屛页錆M信心……

  書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真?zhèn)ゴ螅娌焕⑹鞘澜缰慕逃碚摷液蛯嵺`家。他的每一句話是那么實在又那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tài)度不得不讓人欽佩。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就是發(fā)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苯酉聛,我想借著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你是否做到了教育公平?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這些同學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今年,我也已經是一名任教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老師,因為班里也有這些讓人頭疼的學生,所以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都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都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孩子?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的個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施恩或者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份陽光,給那些“無藥可救”的“后進生”。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他們遇到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yè)題。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yè),那么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就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光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著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師,能做到這一點,反正我覺得我還沒有很好的做到,仍就成為了“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雖然有時也想改變,比如在給一些后進生布置作業(yè)時,也減少了閱讀、寫作方面的作業(yè),但這恐怕離蘇霍姆林斯基的要求差的太遠了。我想,我做不到這些,大概就和我缺少教育素養(yǎng)有關吧? 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多數時候都忙著批改作業(yè)、教育孩子、上課、聽課,有多少時間在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在閱讀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總結或上公開課時,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真是太可悲了。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二、你是否在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

  書中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教學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像往常一樣聽完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歷史老師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后有聽課的老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jié)課?”他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初聽這句話,我十分詫異,因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每次在上公開課前都已經將一堂課的教案背得滾瓜爛熟,準備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星期,幾個月,但往往不需要所謂的一輩子的時間。匆匆忙忙,課堂完全按照預設的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卻忽視了課堂是一個生成的過程。而這段話向我啟開了一個窗口,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我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真正的優(yōu)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jié)課!

  三、你是否缺了時間?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說。試想: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yè),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照顧自己的父母,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來,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總之,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是不斷接受新知識的帶頭人,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他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不僅是輸送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情感交流的心理學家;不僅能夠了解各種社會信息,更是信息知識的應用者,主宰者。我相信,只要我們抱著"一切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么我們一定會邁著扎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后,我深受啟發(fā)。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fā)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于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后進生的幾條建議。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后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

  對這些兒童來說,我們首先是要改變我們的看法了,對“后進生” 的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簡單地認為轉變"后進生"就是為其補課,提高成績。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們應該知道,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那么該如何做呢?

  對于學生我們應更多的是要發(fā)現他們的的優(yōu)點,哪怕是肯定平常學習生活中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也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得到教師的肯定是對他們一種莫大的鼓舞。小學生年齡小,易受暗示,喜歡被肯定。例如,在一次的數學課堂中,我發(fā)現一個平時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勇敢地舉起了手,并在大家的鼓勵下正確地回答了問題。當場我就讓全班同學表揚了他,課后,我又單獨以進步獎獎勵了他。從此,他上課的積極性高漲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其次,精心地為所謂的`“后進生”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耐心地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癥下藥,各個擊破。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弱勢也是不同的。對于這些后進生們,應當經常注意平時作業(yè)錯誤的地方,總結歸納弱勢所在。然后進行有針對的練習,加強鞏固。

  再次,借助集體的力感染后進生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操作起來也是有很多難度的。首先要把學生按照成績分成小組,要以好帶差;讓學生養(yǎng)成互助互學的良好風氣,讓好學生理解“教學相長”的內涵。自然他們就愿意交了。要讓學生們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大家庭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樣整個班級的學期氛圍也會越來越高漲,后進生也能得到充分的幫助。

  當然,最重要的還要做好長期"戰(zhàn)斗"的準備,不要妄想速成,短時間見成效,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他們,教育他們,只有這樣,轉變后進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9

  認真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會使人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yè)、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F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fā)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

  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tài)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xié)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fā)事件和偶發(fā)事件,常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呢?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興趣的秘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于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yè)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jié)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這樣說有什么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里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辦法去創(chuàng)設情景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把握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只有深入學生的'主體,了解學生所想,所需,所愛,針對孩子們的興趣特點把握主教材,才能真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學到新知識。那么就讓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再不斷實踐,用有效的教學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他們封存的記憶,開啟他們幽閉的心智。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以前就聽說過,但從來沒有靜下心來真正去閱讀過,最近有幸拜讀了這本教育書籍,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振撼著我。

  其中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這篇文章使我感觸頗深: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

  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在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那么,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蓖ㄟ^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苯處煹慕虒W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那么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松、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1.把微笑帶進課堂,讓學生親其師

  教師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和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使這些十來歲左右的學生感到格外的親切。若能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歡樂帶給學生,學生就會格外親近你,格外喜歡你。

  2.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信其師

  教師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制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甚至恐懼,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同時教師的尊重、愛護,有利于保持學生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取得學生的信任,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3.參與學生的活動,做學生的朋友,讓學生愛其師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外,還要重視與學生課堂外的情感交流。若能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更能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fā)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和快樂,成功感是一個人保持對于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原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1

  這幾天,我又將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拜讀了一遍,越讀越是景仰敬重,越讀越覺得韻味無窮。真是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說到:“在絕大多數下,數學教師和語文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所講的時間,不應超過5至7分鐘。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東西”。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抡n標同樣也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通過課前質疑、讀中釋疑、學后小結,這樣全程參與,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怎能不高呢。我認為,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做為教師,就必須學會“放棄”。常說放棄是一種美麗,而教師如果放棄的是一直以來主宰的地位,我想這也是一種美麗。

  那教師的任務是什么呢?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不。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不斷地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熱愛,點燃創(chuàng)造性的火星,設法使它們熊熊地燃燒起來。這與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到的創(chuàng)新、個性發(fā)展不是同樣的道理嗎?我想只要教師主動從“首席指揮”退居到“幕后策劃”,把發(fā)展的空間全部留給學生,將心比心,以情換情,那我們的課堂內外就將永遠如沐春風,充滿歡笑了。

  在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豐碑。他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熱情。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善于思考的人,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2

  談到學習有困難的兒童,我想這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這都應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許多學;虬嗉壷,總有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成年累月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過著壓抑、苦悶、甚至沒有自尊的生活。教師們出于職業(yè)的道德和責任,常利用休息時間幫他們補課,但不管怎樣努力,從一年級到小學畢業(yè),他們依然是所謂的“差生”。假期再次拿起《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我感觸頗多。在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時,我不再是苦惱、不再是埋怨,相反則更多的是信心和耐心。

  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待學困生,首先,我們應該找出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原因,讓這些孩子不要感覺到自己是一個不夠格的人,要使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歡樂。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所說:“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兒童的家長和教育者所接觸的,乃是自然界里所有的東西中最精細、最敏感、最纖弱的一樣東西——即兒童的腦。如果兒童感到學習困難,如果別人都能夠接受的'東西他卻不能接受,那就說明,他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對于他的發(fā)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是呀,兒童早期獲得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同齡的孩子,因為接受的教育少,甚至根本沒接受什么教育,孩子的認知水平遠遠低于別的孩子,以至于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讀書……這也就是說,孩子學習困難不是與身俱來的,而是后天環(huán)境所致。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學困生,可能教師和家長更多的是埋怨,或者將原因歸咎于孩子的智力問題,從而間接的否定了孩子。因為教師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顧到每個孩子,所以最容易忽視學困生。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教師的建議是“對于每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平的、民主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弊屛覀兊暮⒆痈惺艿娇鞓,生活的樂趣。

  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學習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歡樂的源泉。我們教育者應該幫助學困生愛上閱讀,并且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得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銳,自然我們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在他的實踐中,甚至把讀書作業(yè),而是唯一的作業(yè),這一做法收到了好的效果。這一做法確實有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嘗試引導學困生進行閱讀,有些孩子也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漸漸地愛上了學習。當然,除了讓學困生愛上閱讀,我們還需要多關心、幫助學困生,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困生學習不再困難。

  讀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賞識每一個個體,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呵護與珍愛每一個孩子。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3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第75條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師要有學習的愿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求和明白智力活動的奧秘的志向,只有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我想告訴你,年輕的朋友一個簡單而又極其復雜的教育秘訣。

  這個秘訣就是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位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著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我認為這個秘訣十分重要。我們完全應當建立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那種只要帶領孩子去玩,和孩子們一齊分享快樂就行了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要建立與孩子間的真正友誼,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信心和我們的情操去鼓勵孩子的行為和情感。為了建立師生之間的偉大的友誼,教師務必付出巨大的精神財富。

  要想建立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梁,我們的教師務必付出真誠的、真心的愛。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愛,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則更加高尚。這種愛集中地反映了社會進步的要求,蘊含著更加廣泛的社會好處,這種愛,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有了它,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愛,贏得學生的依靠,使學生樂于理解教誨,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后感9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這樣一句話:“復習是學習之母,可是,善良的母親常常變成兇狠的后娘”。此語不僅生動有趣,而且“一語道破天機”:當學生被迫在一天或幾天之內做完曾經在幾個星期和幾個月里所做的'事情,大量的事實和結論一下子壓到學生肩上,在他的頭腦里把一切都攪合在一起了,正常的腦力勞動無法進行,學生的力量被使用得過了頭。也就是說,復習是很重要,但要講究方法,不能硬灌給學生所有學過的知識,在他還沒來得及咀嚼就咽下去時,只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產生疾病。

  復習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應考之前的一個必經階段。良好的復習可以彌補學生以往的學習漏洞,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文學科的復習具有另一種性質”、“要復習分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須站得遠一點來看它,以便使主要的東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東西則不那么顯眼,如果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把所有的東西從頭至尾的反復地讀,那就不僅會出現負擔過重現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會被學生忽略過去,從而消弱了它們的教育作用”。這無疑是告訴我們:文科復習的方法很特殊,內容既多又雜,那我們就該有主次之分,把重要的東西擺在學生的面前,不能本末倒置。相反,如果在復習時,讓學生大量的去記、去背、去寫,點滴不漏地讓學生全部掌握,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們會覺得又累又煩,不要說彌補漏洞了,就連鞏固基礎都很難。這時的復習就演變成了一種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那么到底應該怎樣才能達到復習的目的呢?除了上述所說的要分清主次之外,他還告訴我們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從他的建議中我有了以下啟示:

  一、在復習時要有一定的次序。所謂的次序是指按課時或單元進行復習。不能雜亂無章,使學生摸不著頭腦;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果學生被動地復習,是否有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二、在復習時應分類型進行。把學生學過的知識分為幾個類型,不同類型的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復習。讓學生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什么知識掌握的好,什么知識掌握的不好,應如何去加強,這樣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復習時要因人而宜。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計劃進行復習,因為他們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基礎牢靠,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自然就略勝一籌;但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就要遜色一點,這時就需要我們有耐心地、循序漸進地、由淺入深地進行復習,決不能要求他們“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由此才不至于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

  四、在復習時要講求效果。我們每復習一段時間之后,就要對學生進行檢測,看看他們復習的質量如何,針對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督促和幫助學生搞好學期復習。

  “復習”這個詞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字眼,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認真計劃過復習,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蘇霍姆林斯基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固步自封,現在我真正領悟到:在復習時,如果方法得當,那么達到我們所說的教育目的就會有許多捷徑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4

  站在如今時光的高度,俯望經歷過的夏日,一個學期就快結束,那時為了應付初入教學時的膽怯,在網上瀏覽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是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有關教師教學的方法與建議。我?guī)е姸嘁苫箝_始閱讀這本書,漸漸填補著我腦海里關于教學的`空白。

  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辈诲e,的確是這樣。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每一條推薦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讀完此書發(fā)現,雖然此刻教育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應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

  推薦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例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fā),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催^之后,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很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身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本科呢?這對教師明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fā)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里,他也明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身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學很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

  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身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關于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身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那,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鉆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閱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蓖ㄟ^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但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向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含談話的藝術!苯處煹慕虒W效果較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明確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那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松,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但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松、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tài)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身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蔽覀儜摻洺T谡n后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玩耍等,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們,進而喜歡我們的課。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后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們應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fā)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我們都應去贊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身的進步。結果會收到很好的成效。我們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推動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很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使自身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身;又像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身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教師讀書心得02-10

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02-12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心得02-23

《給教師建議》讀書心得04-01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15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13

《給教師的閱讀建議》讀書心得03-18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范文11-29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4-06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精選15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