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三朝花夕拾的讀后感范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朝花夕拾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朝花夕拾的讀后感范文1
一張張,一頁頁,我看完了這本《朝花夕拾》,樸素簡潔的語言,精彩生動的故事,點點滴滴都流露出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批評與諷刺,他在用筆墨警示著每個中國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觀菜畦,吃桑葚,聽蟬鳴,看黃蜂,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在書屋中讀書寫字,都一一體現了孩子們的天真、自由、活潑,同時也表現出當時社會對孩子們的一種束縛。看到這里,我便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朝花夕拾》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當數《阿長與山海經》了。阿長是一個不知姓名的保姆,她平時對“我”要求很多。她給“我”講給長毛的故事,害死了“我”的隱鼠,睡覺成人字形,擠得“我”沒處睡。但阿長還是一個善良、仁慈的`人,給“我”買了《山海經》。
還有一些人物給我的影響也十分深刻,比如,范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因他在老師被害后滿不在乎而不喜歡他。但是,漸漸地魯迅的看法有了轉變。直到他就義,魯迅便開始景仰他了。還有一位是藤野先生,他是“我”在日本留學時的老師,他對教學十分嚴肅,實事求是。當他發(fā)現“我”的筆記有小錯誤時,立即幫我糾正。他也不因為中國人而看低“我”。這些都是魯迅先生難以忘記的人物。
魯迅用筆代槍抨擊了黑暗的舊社會,他不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
初三朝花夕拾的讀后感范文2
《朝花夕拾》是魯迅一部回憶散文集,較完整的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經歷,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展現了當年的事態(tài)人情、民族文化、流露了他對社會的深刻觀察。
作者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文筆深沉雋永。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其文體基本上是散文與雜感的結合,最典型的是《五猖會》、《無!、《父親的病》、《瑣記》。每篇散文背后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例如第一章《狗·貓·鼠》: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我認為魯迅先生擅長用“興”這一手法。就是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又稱“雙關”。散文是最難寫的了,應為首先要做到“形散神不散”非常難,所以我十分敬佩魯迅先生。
我覺得《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好書。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啟迪思想,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提高文學素養(yǎng),成就完美人生!
【初三朝花夕拾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心得12-13
朝花夕拾讀后感06-05
《朝花夕拾》讀后感07-13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1-10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9-23
《朝花夕拾》讀后感03-11
《 朝花夕拾》讀后感11-04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3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