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藏戲》讀后感(精選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藏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藏戲》讀后感 1
《藏戲》這篇課文,介紹了藏戲這個劇種的發(fā)源,戲劇的表演形式程序等內(nèi)容。
其中有一部分介紹了藏戲中人物的“面具”。文中說,“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所帶的面具,其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溫順;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舞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兩面三刀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則是用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樸實敦厚。”文中還說,“面具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這是藏戲面具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藏戲的面具是一種“象征物”,面具的背后隱含著一定的象征意義。生活中,有很多背后隱含著一定意義的象征物。比如京劇的臉譜,再比如各大城市的“市花、市樹”等等。
這段話對我們觀察認識生活有這樣的啟示:在觀察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象征物”的時候,不但要看清楚象征物的樣子、顏色,還要去思考、去了解象征物背后隱藏著的意義,也就是它的象征意義──這個象征物“代表”著什么或者“預(yù)示”什么,進一步了解那里的文化。這樣,我們介紹某種象征物,才能夠比較透徹的把這種事物介紹清楚,讓別人明了它的含義,從中受到某些啟示、教益。
《藏戲》讀后感 2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tǒng),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xí)俗、文化傳統(tǒng)、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shù)品種和流派。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shù)的母體,它通過來衛(wèi)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圣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語地區(qū),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為仙女姐妹。據(jù)傳藏戲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劇目內(nèi)容又多是佛經(jīng)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于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shù)。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jié)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演出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頓,主要是開場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為雄,主要表演正戲傳奇;第三部分稱為扎西,意為祝福迎祥。藏戲的傳統(tǒng)劇目相傳有十三大本,經(jīng)常上演的是,即《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戲,此外還有《日瓊娃》《云乘王子》《敬巴欽!贰兜掳偷前汀贰督棸淄返,各劇多含有佛教內(nèi)容。藏戲的服裝從頭到尾只有一套,演員不化妝,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戲有白面具戲、藍面具戲之分。藍面具戲在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覺木隆藏戲、迥巴藏戲、香巴藏戲、江嘎爾藏戲四大流派。
《藏戲》讀后感 3
有人跟我說,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xiāng),就仿佛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著高原的藍天白云。這話并不夸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diào)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郁,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shù),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
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qū)嶋H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diào),一章一節(jié)也許正應(yīng)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說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借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
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zhì)地則多為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quán)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tǒng)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shù),在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fēng)雨洗禮之后,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
可以說,她是藏族群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chuàng)造的一個藝術(shù)奇珍。
《藏戲》讀后感 4
前幾天,我讀了《藏戲》,本來是覺得很無聊,沒有什么事情做,于是就翻了一下語文書,無意間翻到了《藏戲》這篇課文,剛開始我想:切!這作者真無聊,戲有什么好寫的啊,河南頻道晚上《梨園春》欄目不是天天播么?但是我看到了前幾句后,我才知道,“藏戲”,不是普通的戲劇。
文章開頭寫了: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jié)束的呢?只從這幾句話中,我就可以理解到“藏戲”與“豫劇”、“京劇”、“黃梅戲”······相比來說,是比較另類的,因為我想:“藏戲”竟然帶著面具演出,而且還沒有舞臺,更不可思議的是一部戲竟然演三五天還不結(jié)束演員們真厲害啊!
這就要從西藏高僧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了。相傳在雅魯藏布江上沒有橋梁,但是有許多人們試圖想過河,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唐東杰布為了架起橋梁讓人們過河,就許下宏遠發(fā)誓架橋,但當時的.塘東杰布一無所有,招來的只有一陣陣哄堂大笑,唐東杰布在山南瓊結(jié),認識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組成了第一個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演宗教故事,歷史傳說,勸人行善積德,后來人們被塘東杰布感動了,就開始支持塘東杰布,有的出錢,有的捐出鐵塊,有的人跟隨塘東杰布出力幫忙架橋,就這樣,唐東杰布在雅魯藏布江上架起了58座鐵鎖橋,同時,人們也愛上了“藏戲”,當人們被姑娘們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所陶醉的時候,不禁發(fā)出感嘆: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后來,人們就把藏戲稱為“阿吉拉姆”唐東杰布成為了藏戲的開山鼻祖。
看過這篇課文后,我明白了,只要敢于去做,沒有什么事情不可能,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改作業(yè)時,我總是喜歡問別人,很少自己思考寫出來,現(xiàn)在我知道了,只要自己思考也能做出來的。
《藏戲》讀后感 5
今天,我在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藏戲》,這篇文章說的是藏戲是我國最有特色的戲曲之一,首先它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其次,它的`時間很長,一部戲演三五天都演不完,而且它演戲的時候沒有舞臺。
我覺得應(yīng)該把它傳承下來,因為它和我們的國粹——京劇一樣,都是我們中國人值得驕傲的戲曲。它都在我們中國傳承了五百多年了,也算是大半個國粹了吧,不應(yīng)該在我們這一代失傳。
總之,我們要保護我們中國的寶貝,不能讓它消失!
《藏戲》讀后感 6
今天我們預(yù)學(xué)了第十五課《藏戲》!恫貞颉愤@篇課文,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馬晨明。下面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預(yù)習(xí)方法。
我從這邊課文中找出它的優(yōu)美詞語,句段欣賞,和讀書感想寫在了預(yù)習(xí)本上。(.)首先我摘抄了課文的優(yōu)美詞語。有: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吃喝玩耍 毫不嘻嘻 隨心所欲 毫無倦意。
我認為比較美的句子是: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藏戲的種子隨之灑遍了雪域高原,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唄做背景。 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別無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腔調(diào)來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戲班更是有各種風(fēng)格的表演形式。
最后我坐在桌前認真的翻閱藏戲這篇課文。品味著他的思想,我的讀后感受是:唐東杰布是心地善良的人,在他人的嘲笑與不解中不言放棄,發(fā)誓架橋,最后架橋成功。他永不向困難低頭。我收斂了隨心所欲的心情,虔誠的坐在桌前,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為了我的夢想,我要展開翅膀,我要永不止步的前行。
《藏戲》讀后感 7
主要內(nèi)容: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chuàng)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宏愿,發(fā)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點及作用。
然后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jié)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jié)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shù)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fā)展。
這篇課文的作者以生動傳神的語言,具體描寫了有著悠久歷史的.藏戲形成過程以及鮮明的特色。表現(xiàn)了藏戲強烈、鮮明的民族特點,和不可抗拒的藝術(shù)魅力。
《藏戲》讀后感 8
我們這幾天講了《藏戲》這篇課文,讓我學(xué)到了關(guān)于其他民族的知識,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首先運用了三個反問句,寫出了藏戲的三個特點:帶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三五天還沒完,我十分好奇因為沒一部戲曲,都是化妝,把臉畫的白的,黑的,綠的,紅的……而它們卻戴面具。
原來是因為,藏戲的創(chuàng)世人,唐東杰布那時候看見人們坐船過橋,都被大水沖走了,于心不忍,下定決心要建一座橋,但是那時候唐東杰布一無所有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都認為這是一個笑話。唐東杰布為了證明自己,他偶然遇到七位婀娜多姿的姑娘,他們一起說唱,跳舞,就這樣組成了第一個藏戲戲班子。人們都喜歡看他們表演,有的施舍點錢,有的.給點鐵,有的出人力……
我從這個故事里悟出了一些道理:只要有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有一次,我在學(xué)跳繩的時候,一直跳不過,我只能跳一個,跳不了幾個。后來,我下定決心,再加上媽媽的鼓勵,我終于學(xué)會了跳繩,還會一些雜技。
《藏戲》讀后感 9
馬晨明的《藏戲》一文,是總分總結(jié)構(gòu),全文可分四部分:1——3段概括介紹藏戲的三個突出特點;4——8段,介紹藏戲的傳奇來歷;9——20段,具體介紹藏戲的三個特點;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
這篇文章,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第7課,為略讀課文。凡略讀課文,都有課文提示,提示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該文該把握什么。
讀了本文,我弄清了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及它的特點。此外,我還了解了藏戲分三部分:頓——開場白;雄——正戲;扎西——祝福迎祥。懂得了,不同地方的劇種有不同的特點。
閱讀本文,對我而言,特別感興趣的是,文章第二部分內(nèi)容——藏戲的傳奇來歷,它讓我知道了藏戲的'特殊含義——為民造!颂茤|杰布,為了民眾免遭雅魯藏布江咆哮的江水吞噬,發(fā)誓架橋。想不到的是,他本人竟因此成了藏戲的開山鼻祖。
因此,我閱讀本文最大的收獲是:為人要有為他人謀福利的思想,就如唐東杰布,因他的為民造福,使得他的人生價值無限大!使得他名揚四海、永垂不朽!由此,還讓我想到:為人不能自私自利,更不能禍害他人,一如秦檜,死后還讓人鑄成銅像,讓他跪在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的像前,讓他遺臭萬年!
《藏戲》讀后感 10
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區(qū)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劇種。
關(guān)于藏戲的起源問題,有人竟與八世紀時蓮花生在桑耶寺開創(chuàng)的跳神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兩者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
八世紀,赤松德贊執(zhí)政時期,桑耶寺落成之后,從天竺請來的高僧蓮花生,根據(jù)佛祖關(guān)于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學(xué)說中的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里金剛舞一節(jié),組織跳神法會,驅(qū)鬼酬神,為寺院開光。蓮花生的傳記中說:譯經(jīng)師在桑耶寺‘慈氏洲’譯經(jīng)完后,由長老手持經(jīng)繞‘務(wù)孜’殿三周,排成行列,戴上假面具,擊鼓跳舞,為所譯經(jīng)典開光。從此沿襲至今。這是西藏各寺院跳神的來歷。
藏戲恰恰相反,是以民間歌舞形式,表現(xiàn)故事內(nèi)容的綜合性表演藝術(shù)。從十五世紀起,噶舉教派僧人唐東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條江河建造橋梁,為眾生謀利。他煞費苦心,募籌造橋經(jīng)費,雖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來,他發(fā)現(xiàn)虔誠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聰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來組成戲班子,以佛教故事為內(nèi)容,自編自導(dǎo)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jié)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以化導(dǎo)人眾、募集經(jīng)費。這就是藏戲的雛形。為此,人們把唐東杰布視為藏戲的祖師;又因藏戲最初由美貌出眾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們又把藏戲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語意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為仙女。當然,經(jīng)過很多民間藝人的加工、充實、豐富和提高,藏戲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了。但是,藏戲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藝術(shù)形式,恐怕也是十七世紀以后的事情。
西藏民間藏戲劇團是十分普遍的。隨時隨地可以見到農(nóng)村的廣場上,或搭大帳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沒有什么遮蓋(更不用說什么布景和臺幕了),藏戲班子就地演出,周圍方圓十里的群眾都會來觀看,常常是圍的水泄不通。在近代歷史上,由于各地業(yè)余的、自發(fā)劇團的演出很多,慢慢形成各自的特點和風(fēng)格,從而形成不同的流派。解放前西藏著名的藏戲劇團有:江孜的江嘎爾、南木林的香巴、拉薩的覺木隆和昂仁的迥巴。現(xiàn)在,藏戲業(yè)余劇團十分普遍,有的地方幾乎每個社隊都組織了一個戲班子,象拉薩郊區(qū)的墨竹工卡縣,就有二十來個業(yè)余藏戲隊。
【《藏戲》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藏戲》教案02-26
《藏戲》教學(xué)反思04-13
藏戲教學(xué)反思04-10
《藏戲》教學(xué)反思09-22
藏戲教學(xué)反思07-01
《藏戲》優(yōu)秀教案03-30
藏戲教案6篇03-10
藏戲教學(xué)反思優(yōu)秀05-26
《藏戲》教學(xué)反思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