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14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后感 篇1
《論語》是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在生活中她就像一盞明燈,時刻為我指明方向。
我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幼兒園的閱讀課上。美麗的劉老師每天早上都帶領我們閱讀,F在我能熟練地背誦十章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人行”中的“三人行”。我必須向他們學習。如果我選擇一個好人,我會跟隨他們。如果我不好,我會改變他們!斑@段話告訴我們,當三個人在一起時,其他兩個人或其中一個人必須在某一方面比另一個好。我們應該選擇他的好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的壞方面來糾正我們的缺點。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虛心好學。這樣,無論同齡人是好是壞,我們都可以成為老師,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帶著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我進入了小學。雖然我比其他學生知道更多的單詞,但我從不感到驕傲。相反,我謙虛地向同學們學習。孩子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有了良好的'學習關系,我更有動力學習。
老師經常說:“一半的論語治愈世界”。雖然我還年輕,不能做任何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我們小學生應該從《論語》中學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論語》讀后感 篇2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
《論語》讀后感 篇3
接下來,通過回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關于“孝悌”的問題,闡述了“孝悌”作為為政者的修為問題。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為政者的道德修養(yǎng)最容易從他對待自己雙親的態(tài)度上表現出來。也是從家風、家教中體現。孝悌是孔子認為的倫理道德的.最重要的表現,讀書筆記也體現了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準則。試想一下,一個人對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親都不能孝順、關愛和感恩;那他又怎么能真正關心關愛其他人呢?特別是為政者,又怎么能真心為人民服務呢?
緊接著又通過對顏回的觀察,闡述了察人、識人的方法;闡述了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君子的標準是“君子不器”,君子的行為特點就是“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君子周而不比”。
通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知之為知之”等言論闡述了為政者學習、認知的方式方法和提升自己的途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真知。
孔子在這里還談到處理政務的方法和原則;“人而無信,不可知也”;最后孔子強調為政者不要諂媚,而要見義勇為。
總的說來,為政篇雖是說為政之道,主要是從做人來闡述的,特別是從孝悌、修身、為人處事、學習、誠信等內容的言論中,使我更進一步明白,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定盤芯。
《論語》讀后感 篇4
論語,感覺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智慧的光芒。
一是學習,然后知不足。
學習,然后知道缺點,因此,我想進一步糾正態(tài)度,堅持,在通讀的基礎上,學會結合實際研究,提高自己。
二是思考,然后明確目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忽視……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充耳不聞。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論語》明確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該是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將其定義為內圣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可以是弗邊之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再比如:天行漸漸,君子自強不息,禹,我無間斷……這里可以看到孔子對大禹的高度贊揚,挑不出他的任何缺點,禹治好了黃河長江的`水利,開發(fā)了土地。從禹開始,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yè)社會的基礎,發(fā)展成就了幾千年來農業(yè)國的民族精神。禹之所以在孔子心目中是一個真正的紳士,是因為他是一個外王,也就是說,紳士應該不斷努力發(fā)展,做出貢獻,個人存在應該為社會做出貢獻。
《論語》讀后感 篇5
寒假期間,陳老師陪我們一起讀書;論語>,記錄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我最喜歡的部分之一就是外匯。曾子說: “我每天都在審視自己,我怎么能對別人不忠呢? “我怎么能對朋友不忠呢?怎樣才能對朋友不忠? 這意味著我一天要反思自己好幾次: 我在為別人做最好的事嗎?你對你的朋友誠實嗎?老師教的知識是否按時復習?
于是,我開始反思自己今天并沒有真正做好這些事情。早上,媽媽讓我?guī)徒憬隳靡浑p襪子,我馬上去,我和姐姐感謝我,然后我聽到很開心;中午回家給客人,有一個孩子有點像我寫的女孩,我真誠地邀請我和她最喜歡的`玩具,我想在這里玩;晚上,我想我只是完成了正常的工作日,但沒有復習知識,我感到很慚愧,老師覺得很難教我們的知識,我們總是拋出學習背后的一面,永遠不知道,“復習老”,我想堅持刷我學到的知識,我會越來越好!
只有學會每天反思自己,我們國家才能知道學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我們需要繼續(xù)教育和保持。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哪些問題,我們必須開始不斷改進和改進。希望看完《論語》,也能把里面的道理運用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我更優(yōu)秀!
《論語》讀后感 篇6
現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現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于眼前。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么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修身、治國的思想流連于語錄的字里行間。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解讀《論語》。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于《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讀后感 篇7
這幾天我讀了《論語》,覺得這句話不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對品德高尚的人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沒讀過書,別人也會認 為他讀過書。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講禮貌,這樣的話,別人才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人。這也是為什么《論語》要這么說的原因吧。
我們每天走進校園時,都要向在大門口值勤的老師問聲好,以表達謝意;老師也微笑著點著頭表示贊許。不管在校園內外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的心理便會有絲 絲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陽光照過一樣。
我認為同學之間也要講禮貌,有一次,一個同學撞倒了我,卻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大家都認為他沒教養(yǎng)。還有一次,在餐廳排隊吃飯時,一個同學突然插了 隊,別的同學讓他按秩序排隊,他竟然還動手打人;這時,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為一個學生,不光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處處有文明,處處講禮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個文明人吧。
《論語》讀后感 篇8
從去年的八月到今天,整整一年的時間。我終于背完了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這里面全是圣人孔子平常講的評論。被他的弟子們編成一本叫《論語》的書。
《論語》內容非常豐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但這本書與別的書不同,別的書都是連貫性的,這一本書每一條就是一章,而且很零散,篇章之間沒有什么聯系,孔子的話大部分是針對人性而說的。
這書里面大部分寫孝道,倫理綱常;蚴菍W習。和君子應該做些什么?這里都有還有一些有趣的辯論故事,比如呢,他怎么機智勸說魯哀公的。
這書里面有許多深刻的道理,每一句話都有一些不易懂的話,比如孔子說的父母唯疾之憂。這句話,乍一看來。有點兒牛頭不對馬嘴,因為孟武伯問孝,可是他卻說父母藝興為子女擔憂。但稍一體會,就發(fā)現圣人和平常人不一樣,他的意思是兒女孝順父母,父母想孩子的健康。這里體現的`是多么令人感動的親情啊。
這一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我也要像圣人說的一樣,有那么的高潔的品質和品德,從古至今世間萬物,滄海桑田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只有人性亙古不變。
孔子說的話真是讓我獲益匪淺,雖然我背的很慢。但《論語》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以后還要慢慢消化,深入的理解。
《論語》讀后感 篇9
去年暑假,讀了一遍《論語》,當時對一些諸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類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誦。對于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過去了。
宋朝宰相趙普研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所以學《論語》對學習及做事很有幫助,我就找出書架上的《論語》書開始了第二次閱讀。
起初,我認為《論語》不是整篇的文章,連貫性不強,比較零散,不便于記憶,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運用起來也不能自如。這第二次閱讀,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論語》中的句子聽起來很深奧,但仔細一想,他講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學習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多是從其自身出發(fā),很接地氣,符合實際。
比如對于“孝”的論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比如,對于治學的論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對于誠信的論述,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說的生活中的道理。所以,讀《論語》,要多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進行比照、思考、理解。學《論語》可治國,我沒有考慮那么高,我覺得更適合來觀照自己,幫助自己修身養(yǎng)性。
《論語》已經兩千多年了,但讀起來,感到他離我們并不遙遠,他說的就是當下。讀著讀著,就覺得書中說的'許多道理就是當今社會做事的準則,書中說的就是身邊的某某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能近取譬”“切問而近思”,多讀幾遍,多想想,反思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字理通順,學有所得。
《論語》讀后感 篇10
眾所周知,《論語》是孔子弟子編寫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經被稱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我們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激發(fā)我們的心靈嗎?還能觸動我們今天的心嗎?南宋光宗紹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學家朱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并為福建漳州的四本書,并作為一套經書出版。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定規(guī)模;讀《論語》,定基礎;讀礎;第二次讀《孟子》,觀察它的發(fā)展;第二次讀《中庸》,尋求古人的微妙。”
不要以為孔子的《論語》高不可及,F在我們必須仰望它。因為我認為世界上的真理總是簡單的,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樣;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你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是告訴你如何過上我們心需要的幸福生活.
《論語》最終傳達了一種態(tài)度,一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生活,培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其目的是在快樂的生活中度過這個周期。冷漠的.思想,寬廣的思想,優(yōu)雅的氣質和休閑的心態(tài)生活,他們的情感和生活進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值得和祖先,也像孔子教我們快樂生活的秘密,找到你內心的和平。
我從書中了解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宣揚了一個完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沒有生存?zhèn)θ嗜,殺人已經成為仁人?鬃铀枷氲谋举|已經成為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也應該學習古人的精神來傳播仁慈,不是嗎?
《論語》讀后感 篇11
說了這么多,不舉例子就全是空談。所以下面我就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讀論語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論語》中記載孔子評詩經,“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第二)。如果要問我,讀了《論語》,如何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讀到了什么呢?我覺得,我讀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幾個字以說得詳細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使用的恰當與否,會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
其次,說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雖不是小說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后世卻影響甚遠。
最后,《論語》限于其采用的文體結構,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
以上幾處,足可見《論語》敘事的精彩和洗練。
上面這段話中的“無友不如己者”一句,很多書(例如我為寫這篇文章參看的《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P4)譯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边@種說法難以令人接受,至少我是如此。而南懷謹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則將它譯為(大意):沒有朋友會在每個方面都不如自己。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憑感覺判斷哪一種譯法更正確。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前一種譯法呢?顯然是因為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導致。
《論語》讀后感 篇12
你應該聽說過論語!
論語是孔子寫的,分別有20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政治第二,第三篇是八義第三。
今天看了第一篇,心里有很多感受。讀《論語》—學而有感作文。其中一段讓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有朋從遠處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悶,不亦君子?”
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后,總是復習它,不是也很高興嗎?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一起學習,不是也很高興嗎?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但不抱怨,不是一個紳士嗎?”第一句是我最深刻的句子。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出了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如何改正。以前學過的東西都扔在一邊,現在知道學完的東西要時刻復習。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在幾次考試中都沒有得到滿分。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期中考試做準備,但我一個人在漫不經心地讀課外書。我想:我在課堂上很認真。我一定贏得了這次考試。我越來越驕傲,慢慢地放松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天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自信地走到考場,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看到問題擺在我面前。我很著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地寫了起來。我寫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最后,我還有幾個問題沒有寫,我的頭了鍋。結果可想而知。
這次失敗加上我“學而時習不也說說!蔽乙欢〞m正這句話的缺點。
《論語》讀后感 篇13
當又一次翻開《論語》時,這句話———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讓我感慨萬分。
父母的生日必然銘記于心,開心慶祝的同時,又想到父母會漸漸老去而感到恐懼。
小時候,母親總在耳旁說:“馬上自己就進30歲了。”那時在一旁的我十分開心,覺得母親老一歲我便可以長大一歲,我變又可以逃脫父母的約束,自由自在的玩耍。那時自己卻心中還想讓母親多老幾歲,我便可以多長大幾歲,F在想想,那時真是聰明的過分!
漸漸長大,當打開那一本本承載著回憶的相冊,看到相冊中的父母與現在對比,臉上的皺紋增多了,雙手也為了操持家務粗糙了許多。記得一次,我跟父親時隔兩個月沒有見,每天視頻通話中我總感覺父親老了許多,當他回來時,我發(fā)覺父親瘦了許多,滄桑了許多,不再是兒時那個陪我在院子里玩耍的父親了,心中頓時酸楚,不想讓父親變老。
每次父親送我上學,我總在他后面跟著,看著父親的背影,覺得父親的`背影更加的低沉,失去了年輕時那種活力了。父親嘴邊總是掛著一句:“人老了,女兒長大了!泵慨斅牭竭@句話心中的擔子也重了些。父親不管如何,總是在我前面為我遮風擋雨,也是我堅強的后盾。
《論語》讀后感 篇14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干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里,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里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yè),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類型,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于推卸任務,也許源于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系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柜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里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02-25
經典論語座右銘01-14
《論語》教案08-04
論語教案04-09
《論語》教案02-12
論語的經典句子10-03
《論語》讀后感01-05
論語的讀后感01-02
《論語》的讀后感04-08
論語讀后感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