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優(yōu)秀【2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1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道德經(jīng)》,看完后雖然覺得不能完全地讀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還是感覺一片坦蕩,覺得此書對我們深有好處。
《道德經(jīng)》這部著作是老子所寫,但不是介紹老子生平事跡,而是講道論德,所以叫做《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全書原本分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講德。老子說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是無為而治和敬重自然規(guī)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敗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樣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夠醒悟,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就須要人生的大才智,而《道德經(jīng)》就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啟示。
人在得意的時候,家庭、事業(yè)順風順水,此時的人簡單目空一切,目空一切,傲慢自大。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會樹敵太多,甚至招來殺生之禍。在老子看來,福氣來臨時,我們要提示自己禍根也來臨了,自己不要那么不可一世,要懂得謙恭,否則失意時就會走投無路。還有不能傲慢自大,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得,天下無敵,強中自有強中手,確定有人比你會更厲害,更精彩。但我們達到目標時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負,不能傲慢,要有虛心之心。
老子說是以圣人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認為,我們應當用順其自然的無為的看法去處理世間事務,這就是不言的教育;只有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干涉,而生養(yǎng)的萬物又不據(jù)為自己全部;為萬物的生長盡力而為卻不認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勞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一個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總是不會失去,而是永存。
無為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修養(yǎng)。假如我們能夠做到無為,那么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的穩(wěn)定。如今社會物欲橫流,許很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們能夠做得到無為,那么我們也將活得更輕松、更歡樂。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2
從初中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學習過許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統(tǒng)完整地閱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還是在這次暑假。閱讀完后,被其中所蘊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留傳給后人豐富的遺產,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tǒng)、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當數(shù)老子的《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極其精煉,只有八十一章,總字數(shù)加起來不過五千。但老子用這極其精煉的五千言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生、發(fā)展、改變的規(guī)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構造出了一個樸實、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尚不能一一參透。在這里只能憑自己理解寫下感受最深的幾點。
體會《道德經(jīng)》,主要也就是體會老子的道,體會老子。
道,這個頗帶東方神奇主義的名詞,在《道德經(jīng)》一書中頻頻出現(xiàn)。老子對道有種種構想,從老子對道的種種構想之中,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對道的那種近乎虔誠的膜拜和敬畏。因為虔誠的推崇,他給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義,也使得這個概念成為了他的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
總的來說,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修身養(yǎng)性、立身處世、安邦治國。先說安邦治國!兜赖陆(jīng)》中有言: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是說圣人沒有固定的想法,以滿意老百姓的想法作為自己的心愿。在治國的過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國者的地位雖高而人民負擔不重,遇到災難站在前面帶領人民群眾去救災,所以人民不受其害!兜赖陆(jīng)》還說:故以知治國,國之賊。不以知治國,國之福。,以自己的學問治理國家,則國家盜賊四起,不以自己的學問,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國家,則國家就華蜜昌盛。還有,只有以正治國,即以正直不阿的.看法治理國家,為政清廉,處事大公無私,執(zhí)政為民,執(zhí)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擁護,這樣,執(zhí)政者的江山才穩(wěn)固。君王順著老子安邦治國的思想而行,則天下太平,國運昌隆。中國歷史上的漢初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就是明證。
而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說,更多的是學習其中的立身處世,修身養(yǎng)性之道。《道德經(jīng)》中可以提煉出來的立身處世,修身養(yǎng)性之道非常之多。而且其中所載的修道之法,多為老子自身的體驗,文字不多,但方法完整,從確立目標,到調心、調氣,解除干擾,正確把握各種功境,最終完成與道,真理相合,無所不及。一般人順著老子修身養(yǎng)性思想而行,可以正心、正法、正行,成就正果。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
《道德經(jīng)》的第一句,也是被世人提及最多的一句道,可道,特別道;名,可名,特別名。告知我們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無限和肯定永恒的,是難以描述的。難以描述是因為我們人類思維、語文是具有極大局限的,是片面的。由此,不管我們對道的相識如何,都是局限的,還有更高深的道是我們未能理解的。所以,不應當停留在原地不思進取,而應當不斷地發(fā)展和壯大自己,不斷地加以相識。這也是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里的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相通的。但是這種發(fā)展應當是建立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的,因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宇宙和自然的規(guī)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需要遵守的。對自然和自然規(guī)律的推崇也是老子一切哲學思想的最本源。
老子還給我們供應了修身的準則,或者說榜樣。上善若水他說天地間至高至極的善可以用水來形容。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具有滋潤萬物的本性,卻與萬物毫無利害沖突;水具有寬廣的胸懷,毫無所求,甘居眾人厭惡的卑下,污濁之地,所以它可以算是至高的善了。居善地,心善淵,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老子通過這個句子具體地指出了人應當效法水怎樣的德行,首先要效法水的不居高的精神,要時刻讓自己保持虛心卑下的看法。有了功勛卻不占據(jù),不與人爭,不自以為是,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其次應效仿水的沉靜沒有物欲。人類應當復原自己心靈的透徹明凈,拋棄眾多物價的束縛。并不是說一點物欲都沒有,但是要限制自己,不貪圖,不強求。身處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的我們,更應當以此為標準,諦視自己的心靈。除此,還應效法水的仁愛之情,帶著一顆不求回報的心真誠地幫助別人、關切別人。還要效仿水的誠信,水的平正,水的能屈能伸,水的擅長把握時機。
在第四十六章里,老子提出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世上的許多事并不是肯定的。很多看上去很好的事往往會變成壞事的開端,而不好的事在肯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好事。所以如老子一樣的智者說,禍和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生活中不開心的事情,經(jīng)常發(fā)生在那些得意的事情之中,這是由于人們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看不到禍害的一面,只知道生存的歡樂,所以人即使生活在安樂的環(huán)境中,也應居安思危,因為災禍隨時可能駕臨。同樣,面對不開心、災難也不必無望,因為災禍背后常倚伏著華蜜。但福禍誰都不能說得很精確,所以到最終還不如和諧地去面對一切,通過長遠時空、利弊并重地思索問題,這樣自然就產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這種平常心會帶給我們和諧以及待人的寬容心。
除開這幾點,《道德經(jīng)》中還蘊含了很多的生活哲理。盡管道家思想在幾千年來不斷豐富與發(fā)展,但老子的修身養(yǎng)性學說及其境界始終高山仰止,不行動搖!兜赖陆(jīng)》的內容不僅是人類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類由平凡、卑微走向宏大、神圣的科學方法之一;是才智之源,是安家立命、立身處世、安邦治國思想的源泉和基礎。弘揚它,不僅對修身養(yǎng)性,而且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在科學地諦視宇宙、社會歷史、自然萬物的前提下重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志向,將有不行估量的意義。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04-04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06-01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09-12
道德經(jīng)心得04-21
道德經(jīng)的經(jīng)典語錄11-13
道德經(jīng)心得14篇04-22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12-16
研讀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4-01
讀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4-07
(必備)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