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論語讀書筆記

時間:2022-03-22 04:16:26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論語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1

  我的爺爺由于父親早逝,只讀過兩年私塾,但是他卻一直堅持看書,閱讀一切能接觸到的讀物,最重要的是不恥下問,我記得當時他七十多歲的時候看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問題還是總是詢問我們,雖然他有點孔乙己式的思想行為,喜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所以父輩們都接受了在當時很好的教育,雖然由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沒能上大學,可是這個思想?yún)s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父親由于沒能被推薦上大學留在了農村,但是他也沒有隨波逐流,不斷學習農村新的種植技術,村子里每次使用新的種子、農藥、化肥都是他引領的,好多人經(jīng)常過來請教他怎么做,他都很熱心的講清楚注意事項,四十多歲的時候還去報班學習農村財會知識想努力做好村里的會計。他盡最大的努力供我和哥哥讀書,當時村子里嘲笑父親說“花費那么多錢讀書,都可以養(yǎng)老了,那么辛苦干什么,尤其是那個女兒”,可是父親從來沒有動搖過,也許他想在我們身上實現(xiàn)他沒能完成的夢想,也許是讀書打開他開闊的思想,那時他就經(jīng)常說:“你們學到什么時候我就供到什么時候,哪怕留學我也盡力供”。曾經(jīng)我的高中老師還有同學的爸爸(市里組織部長),問過我爸爸是做什么的,我說農村種地的,他們都不信,覺得氣質談吐都像一個有學識身份的人。是的,我想這就是不斷學習帶給他外在的修養(yǎng),雖然生命短現(xiàn),可是村里人提起他很多都說:“我就佩服他一個!蔽視r常想起,如果他能好活到現(xiàn)在,也能很快適應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吧,可惜我沒有繼承他的優(yōu)點。

  剛畢業(yè)時上班的公司老板是研究生畢業(yè),做的也是相關專業(yè),他經(jīng)常和我們一起到工地做事,他的專業(yè)知識很強,我們很佩服他,他也知道這一點,可是有的時候真正動手做事的時候,他還是會問那些沒有學歷的'老師傅“這個是怎么做的”,他也沒感覺丟臉或怕別人看地他,這就是強大的自信,所以更好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而我(相信有些人和我一樣)因為不自信,又由于從小到大經(jīng)常聽到的是我怎么聰明,上班后也是說我學東西快,反而在不懂得時候不敢問,使自己失掉很多進步的機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學到新知識,明白很多道理,找到進步的動力,放飛自己的心里,所以說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

論語讀書筆記2

  從前,《論語》對我來說就像站在諾大的圖書館里,在很高很遠的地方有著一種自己總也觸摸不到的,別有天地的古老神秘感。

  可是終有一天我們面面相覷。帶著小時候在語文課本“日積月累”那一板塊了解到的零星,再次進入孔子的世界。

  原來,它在神秘而古老的面紗背后藏住了這世上最簡單而深刻的故事,在宇宙的某個角落默默訴說著最質樸的“大道理”……其實《論語》在告訴我們,這個世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月亮總是會陰晴圓缺。

  它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說:“就是要學會像君子那樣的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不只一味地追求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

  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處在聯(lián)系之中的,每個人都與世界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君子就會保護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狀態(tài),保持謙和穩(wěn)定,但不會被同化,依然保持自己的閃光點和態(tài)度。就像每個班級里各種各樣的人雖然做著幾乎同樣的事情學習著同樣的知識,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運用都努力著出不一樣的彩,才會有五彩繽紛的情感和感動。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汲取自己的那一份光輝,這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光芒,又何樂而不為呢?學習這樣的道吧,和周邊的環(huán)境和諧相處,人與人也好人與自然也好,和而不同。幾千年的話語,我們今天不也在努力追求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理解,可其中的道理卻是相同的,和而不同啊!

  它說:“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答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說:“是啊是啊,語文課上老師才講過關于‘恕’的故事,原來在今天也可以是改變一生的道啊”。

  語文課上老師分享過一個關于饒恕“敵人”的故事,女主的經(jīng)歷和做法令我久久感懷也不禁使我再次思考孔子的話: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于別人?墒歉杏X并不夠解釋“寬恕”,再想想,翻翻書,問問老師……噢,還有另外一種角度:自己想要得到一些事物的時候也要想想別人幫助別人達到他所想的。再看回來,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故事中的女主角最終原諒了曾經(jīng)自己心中最最痛恨的人,那個“永遠都不會原諒”的人……過程很艱難,像“割肉”一般煎熬,可換來的也是自己心靈上的寬慰與寧靜,多么偉大的一場“抗爭”啊?鬃咏虝覀儯袝r候,事情真的有很多種處理方法,就看這個人愿不愿意追尋并實踐。

  它還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

  我說:“君子對于天下事,不會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遠近,沒有親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這就又使我想起,當長沮、桀溺庸庸碌碌回避紛擾世俗的時候,孔子卻懷抱不滅的理想,面朝著相反的方向踏入這人間。有人問長沮桀溺的做法有合理之處嗎?回答當然。但那只是一味地逃離,囿于自我。而孔子理想主義的衣袂飄揚在亂世的風里,無論多少風雪,無論多少冷眼,也要遵從內心道義的指引,正是這心中的義,讓他成為歷史暗渠中一束驚人的光。

  正是孔子心中義的堅守,才給了他看到不同人情冷暖的反思與獨到的眼界。也正應了莊子的話:“井魚不可以語于冰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睕]錯,君子有了義便更加堅定了通往仁的腳步,才會有其獨立的思考和感悟,這也是道啊。

  落到實處的體驗才能是真理的發(fā)源地。

  然而歷史所銘記的,永遠不會是光線奪目的外在才華,而難以窺伺的道德與人格,方才似玲瓏剔透的琥珀,在人類精神的長空中熠熠生輝。

  端視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如一片波浪洶涌的汪洋,而我們不過是一鰭鰭小魚,想要乘風破浪談何容易。萬幸,孔子智慧的光輝在遠方指引著我們,他啟示我們:以仁義作尾,以謙遜作鰭,以平等為鱗,定能搏向那裂海颶風,沐浴蔚藍的光明!

論語讀書筆記3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典籍不計其數(shù),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論語》就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書籍之一。

  學習《論語》內容,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的本分。本學期我們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論語》十句經(jīng)典,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邊感嘆的,他告誡我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是。r間飛速流逝,一去不復返。有一句名言:請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會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延長,出彩。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崇拜“游戲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導致學業(yè)荒廢,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樣年華,卻被白白浪費在虛擬的游戲中,被白白浪費在渾渾噩噩中。年輕時代,時間不能太隨性去支配,要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過得踏踏實實。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濒斞傅某晒,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后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位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不是珍惜時間,忘我勤奮的楷模。時下,不少中學生缺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們沒有人生理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一上課就萎靡不振,無心聽講;镜膶W習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用業(yè)余時間讓自己有所作為。長此以往,豈不是毀了自己的一生。

  年輕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為了自己充實的人生,讓我們攜手,一起珍惜時間,一道務實奮進。來展現(xiàn)自己靚麗的青春,實現(xiàn)自己成功的人生。

論語讀書筆記4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并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在必須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歡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后復習,不僅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齊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齊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歡樂。別人不理解自我,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當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能夠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能夠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此刻,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進取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fā)揮著進取的作用。

論語讀書筆記5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子,灑進寬敞的教室,暖暖的。沐浴著日光,我翻開了《論語》的第一張,開啟了一場思想和心靈之旅。

  再讀《論語》,這一次,經(jīng)歷了更多的生活磨練后,我對書中的內容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深深地被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古代的禮儀道德所吸引。閱讀著一句句充滿智慧的言語,我受益匪淺,其中,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眲e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行為嗎?這個世界紛紛擾擾,復雜多變,誰也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誰也不是鏡子里的另一個你,不會有人完全讀懂你,欣賞你,甚至還會誤解你,傷害你,可我們?yōu)榇硕鷼狻⒂魫,真的值得嗎?在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沒必要因大眾而隨波逐流;也沒有不要為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而改變原本優(yōu)秀的自己。人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了別人,始終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就永遠無法成為最優(yōu)秀的自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何必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生氣、郁悶呢?

  前幾日娛樂圈內一位著名演員、歌手喬任梁因抑郁癥而自殺身亡,這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久久不敢相信一顆隕星就這樣墜落。從前的他陽光、帥氣、有才華,是娛樂圈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他是父母最大的驕傲,可再優(yōu)秀的他也被脆弱的心靈所打敗,他承受不住巨大的輿論,他痛恨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他傷心別人對他不理解。最終,他選擇提前離開這個壓迫得他無法呼吸的世界,在痛惜這個年輕生命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為此深切地思考:為何輿論會使一個年輕的生命走上絕路?這實在讓人痛心。

  世間充滿了不解或誤解,有時候,僅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做抵抗是不夠的。由于“病毒”無孔不入所以經(jīng)常性的給自己打“預防針”,并且應隨著“病毒”的升級而更新?lián)Q代,是自己變得更強,百毒不侵。

  如今的我們風華正茂,處于人生中的花季,但也處于一個心靈脆弱的時期。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不解而悶悶不樂,也會因為別人的誤解而傷心落淚。別人的不知都是正常的,畢竟我們無法看透別人的內心,我們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態(tài),努力做好自己,解釋清楚,沒必要為之氣憤,這樣,別人的行為就與自己無關了。

  這個世界是雜亂多變的,當我再次受到別人的不解或誤解時,我想我不會再氣憤,而是放平心態(tài),提升自己,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然后笑著感嘆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讀書筆記6

  那些話語在無聲中穿越四季,比曾經(jīng)更永恒,延長到了下個冬季!}記

  “溫故而之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反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一條條古訓在耳邊輕吟,每一條都富含著深刻的道理,引人沉思,《論語》中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領悟明白的,它跨越了千年塵埃,吹散了腐朽陰霾鑄成了不朽的千古絕唱。曾經(jīng)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一種叫做”永恒”的東西的,那些一直被人們都傳通的事都發(fā)生在看不見的地方,讓我們無從感觸,而直到我接觸《論語》后,才知道為什么它要以流傳千古,因為它的一切內涵都是與生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息息相關的。一直在努力的'表達著,用僅存的溫暖去書寫。

  它讓我們懂得了什么呢?和那片天空一樣柔軟的感受,它們一直帶著”有意義”快活的前行,無所顧盼的前行。簡潔的話語中透出須臾般永恒的真諦,它讓我懂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它讓我懂得了什么呢?天空的尉藍,云朵的匿跡,暗影收斂的腳步,知道與理解的誠實,父母與親人的憂慮與愛,學習與思考的正比性。它讓我懂得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堅持最初的方向。

  它讓我懂得了做呢?還以為道路一直都會平坦,航程一直都有光束,行途一直都有溫暖,自己會一點點放棄。它讓我懂得了五彩與繽紛的夢,雖然喜愛,卻是為了更有意義的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論語》寬闊的道路上前進,總會路過那些溫良與美好,總會學會善良高尚,去相信航程絕不會是無盡天光,去相信幸福的曙光。

  《論語》使我懂得的,使我堅信的,就隨著它的流傳而日久彌新,不被風化。

論語讀書筆記7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鬃釉f:“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币源私逃跻┬腥收,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鬃幼约汉髞硪矊嵺`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边@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痹诮裉爝@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8

  《論語》的編輯者不止一個人,有千千萬萬的人。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被世人視為至理。它以極具典范意義的語言。《論語》中所記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其中不少對話場景栩栩如生,生動傳神。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論語》成功描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變,顏回的溫雅賢良,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讓我知道了,孔子是個十分守禮節(jié),連顏回死后,他都還守著禮節(jié),不肯把車子賣掉,可見孔子多么深明大義!

  《論語》是國學經(jīng)典,涉及到人們生活諸多方面,如:如何從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與人交往,堪稱中國傳統(tǒng)智慧的源泉和寶庫,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人們修身養(yǎng)性,治國安邦。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精論,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展現(xiàn)。

  讓我們慢慢的開始背《經(jīng)典》,從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從世代相傳的經(jīng)典中,學習到人生的哲理,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書筆記9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學而第一,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為政第二,主要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第三,主要記錄孔子談論禮樂;里仁第四,主要講仁德的道理;公冶長第五,主要講評價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記錄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記孔子和曾子的言論及其對古人的評論;子罕第九,主要記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鄉(xiāng)黨第十,主要記錄孔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先進第十一,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顏淵第十二,主要講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實行仁德,如何為政和處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記錄孔子論述為人和為政的道理;憲問第十四,主要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修身為人之道,以及對古人的評價;衛(wèi)靈公第十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國時的關于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季氏第十六,主要記孔子論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禮法治國;陽貨第十七,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fā)禮樂治國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記錄古代圣賢事跡,以及孔子眾人周游列國中的言行,也記錄了周游途中世人對于亂世的看法;子張第十九,主要記錄孔子和弟子們探討求學為道的`言論,弟子們對于孔子的敬仰贊頌;堯曰第二十,主要記錄古代圣賢的言論和孔子對于為政的論述.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而后時不時的實習,不一樣是很令人自得其樂嗎?有同道從遠方來,可以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不一樣是很令人拍手稱快嗎?別人因為不了解我,而我能夠做到不怨恨、不惱怒,不一樣是一個謙謙君子嗎?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边@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沒有威嚴: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則不頑固。信奉忠信宣揚忠信。不要跟和自己志向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自重威嚴、好好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wěn)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于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tài)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

  全科5班 胡徐靜 13810531

論語讀書筆記10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xiàn)代社會,我從它簡潔樸實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痈袊@時光飛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

  時間雖然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認為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鐘,可時間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就像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人生中我們走過很長很遠的路,一步兩步,一秒兩秒,一年兩年,一直積成我們煙花般燦爛輝煌的人生。

  世事變遷如此之快,我們要好好珍惜,雖然我們沒有超能力讓時間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們可以過好每一秒鐘。在這大好青春年華里,我手持一本書——《論語》,坐在夢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讀書中教給我的人生真理。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雖說時間無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將會回報你的付出,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不會辜負你。時間會幫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真正寶貴的,人生是珍貴的!

  如果我們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顯得空虛,我們要珍惜它,不要看著時間讓它從我們指尖流逝。每天中我們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可他們并不知道那些浪費的時間對那些已經(jīng)到生命盡頭的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曾經(jīng)聽我班主任說過:“時間不會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時間。如果你浪費別人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謀殺,如果你浪費自己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自殺!彼自捳f: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墒郎喜粫泻蠡谒,也不會有時光機,如果不想讓未來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時間是寶貴的,但它總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溜走。為了讓將來的自己感謝現(xiàn)在的我們,所以此刻要珍惜時間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論語讀書筆記11

  自從200X年1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紀》全文以來,得到眾多朋友的支持。許多朋友更是參與討論,其中的許多問題也引發(fā)了我進一步的思考。原本沒有計劃再續(xù)寫一些內容,但是這段時間與眾多朋友的交流所引發(fā)的思考似乎很有必要加以整理。于是,就以附錄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主要是因為這之中所牽扯的題目可能與“道紀”的論述沒有必然的關聯(lián),而這之中的內容又是“道紀”的延伸。

  關于“道紀”如何來指導生活是經(jīng)常被提及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只要多讀一讀《老子》、《論語》就可以了。就像我在第五章和第八章中所說的那樣:“孔子思想與絕對光速宇宙觀的符合使我們有了一個完整而豐滿的思想用來替代與絕對時間宇宙觀一起退到歷史背景中的哲學”;“將‘孔老’思想組合在一起,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思維之路。在宇宙觀轉換的時候,在我們揮手告別哲學的時候,‘孔老’思想使我們有信心走向前方!钡,通過前面對孔老思想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兩千多年的傳承已經(jīng)將其中的很多思想改變得面目全非了,因此與其回答如何用道紀來指導生活這個問題,不如將《論語》之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用道紀的方法整理清楚,如此一來,《論語》就可以方便地指導我們的生活了。

  學而時習之

  雖然在第八章中給出了我對“學而時習之”的理解,但我還是認為有必要在此處重提。作為《論語》的第一句話,它實在是太重要了。對這句話理解的誤差,會直接影響我們對《論語》的整體看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第一章。

  這幾句話太過熟悉,特別是前兩句,熟的讓人從來不想其中的含義,習以為常自然地認為完全理解。還有些人認為這不過是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思想無關,他們認為一個如此平常的現(xiàn)象,孔子有必要這樣大呼小叫“不亦悅乎”、“不亦樂乎”嗎。但是我們真的理解了嗎?

  讓我們試著解釋一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進而采用道紀的方法,也就是用自身的體驗加以印證。上小學時,老師將其解釋成:學習而經(jīng)常復習,不是很快樂嗎?不知道你快樂不快樂,反正我不快樂,每次為復習而復習,總會使我打瞌睡。后來我又得到了這樣的解釋:學習而后經(jīng)常實踐不是很快樂嗎?試想,如果你學得一門技藝,而后就不停的實踐,最后你不煩我都煩了,這快樂從何而來呢。起初我以為孔子所說的快樂也許不是我們能夠簡單體會到的,但是讀了幾遍《論語》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孔子在用最為簡單的語言闡述生活、社會中的種種道理,如此一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孔子對生活的體驗同我們有著這么大的差別呢?如果這是因為我們同圣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別,那為什么在讀到后面類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觀點的時候又覺得孔子同我們的體驗是那么的相同呢?也許我們將這個“學而時習之”給誤讀了!這句話位于《論語》的開篇,如此之簡單,簡單到了成為我們學習《論語》的障礙。

  于是有必要翻看一下不同版本對“學而時習之”的解釋,看來主要的問題出在“時”字上面。中關村圖書大廈里有一面書架擺著眾多版本的《論語》注釋,從一方面可以看出如今國學的火熱程度,可這眼花繚亂出版物對于一個想挑一本來學習的讀者來說,不能不說是。

  一種挑戰(zhàn)。不過這樣的狀況對于我來說到是方便得很,因為可以很快地翻閱不同版本對同一句話的解釋,從而對關于這句話的認識情況有一個總體了解,而更好的是還不必買任何一本書。于是,我看到了對“學而時習之”總體認識情況。這些解釋通通 將“時”解釋為時時、時常、經(jīng)常,只有一個版本將“時”解釋成時代。如果我們追根循源,最后會追蹤到宋朝的朱熹,朱熹所作的《論語集注》中是這樣寫的:“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心中喜悅!焙髞淼娜藗儾患铀妓鞯慕邮芰酥祆涞倪@個注解。但如果查《辭源》,“時”具有“時時”這個意思最早源于唐代。如果孔子要說明“學習而后經(jīng)常實踐”的意思,他應該用“常”字,而不是“時”字。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論語》來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找一找“時”字出現(xiàn)在《論語》中其他地方所具備的含義。就在同一章,三個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時”字:“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倍莻時的解釋是時節(jié),時機!如此一來,問題就明了了,這個“學而時習之”的“時”也應該也解釋成時機!由此,它的解釋就變成了:“學習到的東西,在適當?shù)臅r機,被用上了,不是很快樂嗎?”當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理解的時候,其震驚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如果使用道紀的方法,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快樂之事時,都是學習,時機,實踐三者遇到一起時產生的,孔子的人生體驗一霎那間與我們接得如此之近。不僅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一下就變得不那么平常了。它不僅在描述學習,時機,實踐與快樂的關系,而且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孔子用最簡單的話闡述了“快樂人生”這一個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實際上是人生觀。如此一來,它出現(xiàn)在《論語》的最開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來,《論語》給我們的感覺就完全改變了。

  孔子告訴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快樂人生?鬃硬粌H要闡述快樂人生的主題,而且一語中的,指出人生為何而樂,原來樂在學、時、習的交匯,這三者中的任何一項來得過于容易,都會使快樂大打折扣。學、時、習與快樂之間似乎有某種乘積關系。在這三者之中,學和習是人主觀可以把握的,而時機不僅要靠天時,還要靠我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即洞察力。但這三者之中“學”是基礎,只有具備一定素質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時機,付諸實踐?鬃映姓J在這個世界中存在天才,即生而知之者。但更多的人,包括孔子自己都是學而知之者。因此孔子強調“學”的重要性,強調“好學”的重要性。于是才有了貫穿《論語》全篇關于學習的論述。

  我們不僅面臨一個精彩紛呈的快樂人生,還面臨一個色彩斑斕的快樂社會,這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前在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腦子里反映的實際上是“友朋自遠方來”。難怪每當我們接待遠方賓客的時候,喜歡脫口而出的總是這句話,但這恰恰是對這句話的誤讀。同“學而時習之”一樣,“有朋自遠方來”也可以分為三個要素:“有朋”、“遠方”、“來”,三者和一,不亦樂乎!坝信蟆北硎救松杏兄就篮系娜,這個“有”字格外重要,也許我們會有很多朋友,但不一定志同道合,不一定可以交流思想,因此“有朋”中的“有”就顯得格外珍貴。同時它又是“德不孤,必有鄰”中的“有”,孔子告訴我們這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定存在的。而“遠方”的意思是只有相距的遠,才能有個人的空間,才能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各有所悟,古代的“遠”可以等同于地理上的遠,在信息,通訊發(fā)達的今天,長久不聯(lián)系即是“遠”。即使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天天在一起,沒有了創(chuàng)造不同領悟的各自不同的環(huán)境,那交流的樂趣也會打折扣。最后的“來”也很重要,來是大家相聚一起,相聚的方式、場合、時機都會給相聚的快樂帶來影響。因此,同“學而時習之”一樣,“有朋”、“遠方”、“來”與快樂之間也存在著某種乘積關系。而“有朋自遠方來”所帶來的快樂是交流的快樂,是人與人互動的快樂,是快樂社會。因此,出現(xiàn)在《論語》中的這個第二句話是社會觀。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非常容易理解,它講的是做人。什么是君子,如何成為君子是貫穿《論語》的一個主題,而在這里孔子提出了一個簡明扼要的方法去觀察君

  子,讓我們馬上有一個對君子感官上的認識。

  以人生觀、社會觀、做人為開始的《論語》,就是用這樣簡單的語言展開了我們通常為之困惑一生的問題。因此,“學而時習之”這一段作為《論語》的開篇當之無愧,“學而時習之”這一段有著與“道可道,非常道”在《老子》中相同的地位。

  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在《道紀》的第五章,我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那就是“《論語》不僅僅是一部言論集”,我認為《論語》是孔子用對話體來寫的議論文。于是,許多朋友質疑我的這種判斷。當然,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從考古的角度都可以得出“《論語》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編纂而成”這樣的結論。但是,我想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雖然《論語》最終定稿于諸弟子之手,但是誰又能夠保證,這本書的結構不是孔子在世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了呢?要搞清這樣的問題實在很傷腦筋,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在歷史問題上兜圈子,如果我們就把《論語》當作一篇邏輯清晰,有明確的前后關系的議論文來學習,是不是會產生效果呢?這個出現(xiàn)在《論語》第十章最后的“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論語》第十章中的`言論以討論各式各樣的禮儀為主,除去這最后一句,其余的段落基本上是一種模式。我們可以先試舉幾例,好對這第十章有個初步了解:

  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

  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

  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在這一章中,孔子的言論不多,主要是孔子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然而,奇怪的是在這一章的最后出現(xiàn)了與上述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一段話:

  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這段話并不難解,奇怪的是它為什么出現(xiàn)在這里,有什么意義。先看看這段話說了些什么:飛鳥展開翅膀飛了起來,盤旋了一陣就落下集中?鬃诱f:“山梁上的雌雉鳥,時哉時哉!”隨后與子路一起,作了個儀式。這個儀式是“三嗅”,好象是嗅了三次鼻子。我們且不管孔子和子路作了什么儀式,只看這段話的整體內容就很奇怪,不知道它要說什么。首先它和第十章中其他的段落很不一樣,即使歷來將《論語》看成是言論集,但這言論集中還是將相近的言論放到了一起。其次,這段話所描述的內容似乎與思想毫無關聯(lián),這也與《論語》的決大部分內容的風格不相符。倒是有些像日記,記載了莫種奇遇。而且,孔子和子路和行為也很怪異,他們走到山中看到一群鳥,孔子大喊:“山梁雌雉,時哉時哉!”然后和子路一起嗅了三次鼻子。要是我遇到了這樣的情景,肯定以為是丁春秋的星宿派在搞什么活動。 果然,關于這段話的解釋就變的五花八門了。大部分的解釋認為這是筆誤,將別的地方的言論錯抄在這里,或是根本不應該記錄到《論語》里的奇聞逸事誤記在這里。在我們搞不清含義的時候,就開始懷疑古人的能力和智慧。況且,孔子不會喜歡記載什么奇聞逸事的,因為《論語》第七章中就有,子不語:怪、力、亂、神。

  再看看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里是怎么說的:

  野雞站在山崗上面,顯得很神氣,假使它站在中央菜市場的雞籠旁邊,你說它的后

  果是什么?它站在那山崗上,就大有鳳凰之象。正如晉代左思的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币环笞匀坏漠嬅,上是千仞崗,下是長江浪,一人怡然自得地站在上面,真是神仙中人,了不起,這就是得時、得位。孔子指著那山崗上美麗的雌雉對子路說:“時哉!時哉!”意思就是說,你看,那只雌雉正在這個時候飛起來,然后又降落在那么一個好地方,這一幕活動的畫面,影射了人生處世之理?鬃又苡瘟袊刖冗@個時代,救這個世界,救這個歷史文化,但卻深感回天乏術。他藉著這一幕景致對子路表達這個意思,而不從正面講,好像釋迦牟尼拈花微笑的手法。不用語言,就用目前這個事實指示給子路,你要懂得這個,要立足,要站穩(wěn),要站得好,早一點站到你的好位置!皶r哉!時哉!”要把握時機。子路這時候拱手:“是!”三嗅是子路聽懂以后,恍然領悟而生感嘆的反應。

  南懷瑾先生在試圖賦予這段話一些思想意義,但還是沒有解決這段話與第十章其他言論毫不相干的問題,況且將“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解釋成“子路聽懂以后,恍然領悟而生感嘆的反應”也有些牽強。而子路的反應想象上去還是有些怪異。

  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這段話,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呢?現(xiàn)在,我們假設《論語》不是一部言論集,而是一部議論文。那么在第十章的全部論述結束的時候,應該出現(xiàn)的是這一章的結論,結論與論述過程在形式上的不統(tǒng)一是很常見的。于是,我們有必要仔細審視一下第十章的內容。正象前面講的,這一章中孔子的言論不多,幾乎看不到“子曰”。這一章中的內容主要是孔子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從穿衣到吃飯,從走路到睡覺,從上班到休閑,如何站立、如何行走、如何坐、如何臥,別人送禮應如何回應,遇到了緊急情況如何處理等等,事件具體而且瑣碎。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寢不尸,居不容”這樣的語句就出現(xiàn)在第十章。這與《論語》其他章節(jié)中那些談天論地,談古論今的言論完全不同,就像是孔子在諄諄教導著一群學子,就像是孔子在上一堂行為規(guī)范的課程。于是,我們就找到答案了:這完全是一組關于人在社會中交流時所需的素質教育的課程。如果我們用這第十章的內容和現(xiàn)今國際流行的素質教育(Liber-Arch)作比較的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相似之處。如果第十章的內容是素質教育的課程,那么在第十章結尾出現(xiàn)的這段話就應該是畢業(yè)典禮了。飛鳥寓意的是即將畢業(yè)的年輕人,盤旋了一陣就落下集中,老師孔子發(fā)表講話:“準備好了的年輕人,學業(yè)已經(jīng)完成,以后就要看你們如何把握時機了!”這里的“時”當然是“學而時習之”的“時”。然后老師孔子和助教子路一齊行禮,以表祝福、勉勵之意。關鍵的是這個“三嗅”作何解釋,我查了《辭源》,沒有找到“三嗅”,卻找到了“三揖”,《辭源》上說“三揖”是古時候的一種拱手禮,據(jù)此,我推測,“三嗅”也是這樣的拱手禮。于是,我對著鏡子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作拱手禮時,雙手抱拳恰恰位于鼻子之下。當然,你也可以雙手抱拳舉得高一些,甚至高過頭頂,然而,你馬上可以感覺到,不同的高度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而舉到鼻子之下的拱手禮恰恰反映的是送別的祝福和勉勵。最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孔子為什么一定要用飛鳥來寓意即將畢業(yè)的年輕人,搞得后來的人胡亂猜測。前不久,同《與霍金對話——中國自然哲學之于新宇宙學》的作者天河水先生交流對“學而時習之”看法,天河水先生完全同意我對其中“時”字的解釋,并提出了一個佐證:“‘時習’符合《周易》乾卦精神,也就是待時而飛”。而這個待時而飛用在這里,用于解釋“山梁雌雉,時哉時哉!”也非常合適。原來孔子和子路所行的這個“三嗅”之禮,不僅包含了對躊躇滿志的學子的祝福和勉勵,還包含了對待時而飛的青春的禮贊!

  通過這樣基于《論語》不是一部言論集假設的分析,我們很好地解決了第十章最后一段話與全篇的關系。不僅如此,我們還得到了一個副產品。社會上似乎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孔子思想中有很多繁文縟節(jié),限制了人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而大家所認為的那些繁文縟節(jié)基本都出于第十章,F(xiàn)在,我們明白了,這個第十章,原來是一組素質教育的課程。而如何使用這里學到的行為規(guī)范,就要看每個人在生活中如何靈活運用了。就像是武功,師傅教的是死招,臨戰(zhàn)操練的是活用。

  《論語》的第四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這段話看上去并不難解,原本以為可以一帶而過的,沒料到稍稍停留片刻,深入地想了一下,卻引發(fā)了一連串復雜的思考活動。先看一看對這句話目前流行的解釋:“能以禮讓治國嗎,這有何難;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闭б豢,這解釋得很合理,沒有什么可以深糾的地方。但我總覺得哪里有些別扭,將譯文和原文對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別扭的地方是將“何有”解釋成“有何難”了,如果是“有何難”的意思難道孔子不會使用“難”字嗎?顯然不是,《論語》中曾多次出現(xiàn)“難”字。翻一翻眾多的版本,幾乎眾口一詞都是這樣解釋的,再翻看《論語集注》,發(fā)現(xiàn)這樣的解釋也是源于朱熹:“何有,言不難也”。

  雖然大家都選擇了朱熹的解釋,但我還是感覺不太對。首先,將“何有”解釋成“有何難”或“不難”,用口語的話講,就是有點兒愣。其次,“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這樣的語氣不太像孔子的風格?鬃又鲝垺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不怨天,不尤人”。而按照上面的解釋,“能以禮讓治國嗎,這有何難”好象沒說清楚,沒有說明禮讓治國如何不難。而“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又有些怨天尤人的意思。如果我們認可這樣的解釋,那么這段話所能帶給我們的信息非常少,只有“應該以禮讓治國”這樣一個信息,如此一來,在惜字如金的《論語》里就應該寫成:子曰:“以禮讓為國。”不僅如此,“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從邏輯上講也有缺陷,它為什么不說:“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如讓何?”怎樣才能解開這一系列的疑問呢?看來“何有”是個突破口。如果我們先不管前后文,就說這個“何有”,恐怕有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是“哪有?”的意思。采取用《論語》學習《論語》的方法,我們在《論語》里找找其他地方的“何有”: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第七章。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論語》第九章。

  從第七章和第九章出現(xiàn)的“何有”來看,它就是“哪有”的意思,連朱熹也在這兩處將“何有”解釋成“哪有” 的意思。現(xiàn)在將這樣的解釋帶回到我們正在研究的句子里:“能以禮讓治國嗎,哪有?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毕炔还苓@段話的意思,上面的解釋從邏輯上講除了“如禮何”翻譯不出來,其他三段是說得通的。于是,我們需要按照這個思路,考慮一下“如禮何”怎么解釋。當然,將“如禮何”解釋成“要禮有何用”是不能帶入我們剛剛做的那個句子里的,況且這樣的解釋似乎也不太準確。如果我們將“如禮何”之中的禮字去掉,就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熟悉的詞:“如何”?瓷先タ鬃拥倪@段話是一個商量的口氣,是提了一個建議。好象問題出在對“如”字的解釋上,但這并不難,只要查一查《新華詞典》,“如”字的第一種解釋是:依照、順從。好了,我們將這樣的解釋帶入:“能以禮讓治國嗎,哪有?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依照禮怎么樣?”這實在是一個出乎意料的結果,難道孔子認為不能以禮讓治國嗎?但不必心急,且看一看它與我們的體驗是否相符。

論語讀書筆記12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chuàng)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jīng)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苍趶娬{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jīng)驗?鬃拥倪@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xiàn)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v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yǎng)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jīng)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jīng)典古文中較優(yōu)秀的一部,經(jīng)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讀書筆記13

  《論語》既是通俗的,也是典雅的。常讀常新。

  攬《論語》全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夫子是那樣的可親可敬,童真的爛漫和深刻的哲思天成一體,堅毅的性格與隨和的態(tài)度共伴一生,嬉笑怒罵無不真摯自然。

  《論語﹒八佾(音義)篇》所載: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3鲈唬骸岸,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已,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古代木舌銅質的吊鐘)。”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儀地的一個官員想(通過夫子學生的介紹)見夫子,他說,凡大德之人來到此地,我還從來沒有未見到的。學生就把這個官員引見給夫子(注:可以肯定他們談的很投機),官員出來后說,你們這些弟子啊,何必整天哭喪著臉,天下遺失道統(tǒng)已經(jīng)很久了,夫子是上天派來向世人敲響警鐘的!”

  當年的夫子和我們當下一樣,都處在社會的大轉型時期,面對“禮崩樂壞”時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但以一己之力向時代發(fā)出吶喊,惟夫子一人。

  我常為《論語》開篇三問而擊節(jié)——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初讀此文,頗有疑。問自己,學習怎么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呢?干巴巴的書本啃到何時?朋友來了好好招待,噢,還說的過去吧……如果別人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誤解了我的良苦用心,我還要當做沒事人一樣,這可能嗎

  重讀這段話,甘似飴。原來,在古代“學”和“習”是兩種功課,古人稱理論知識的受教掌握為“學”,生活實踐的訓練體驗為“習”,二者缺一不可,不僅學得理論,更要反復練習運用于實踐,“習”的古義是鳥的羽毛,當鳥兒學會飛翔,自由遨游在天空,那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啊?!

  夫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庇终f,“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惫胖嚕恕岸Y、樂、射、御、書、數(shù)”,何止是光啃那些干巴巴的書本。夫子的`時代還沒有線裝書,“有教無類”的思想,首倡私庠之濫觴,使王公貴胄之學走入尋常百姓之中,學其藝、觀其性、察其道,在反復的教習中,感悟、俯拾人生的味道,那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啊?!

  同樣,“朋”和“友”古義里也是兩個概念,“同門曰朋,同志為友”,當志同道合的同窗師兄弟相聚在一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探尋世間的真理,學問的要義,這何嘗不是一種快樂……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澄懷觀道,玉宇清明。再來體會“人不知而不慍”,不會在為“誤解”而陷入煩惱執(zhí)著,夫子還言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樣一個推己及人的胸懷,不正是夫子文質彬彬、謙謙君子的真實寫照嗎?!

  再讀此篇,淡如水。這三問,好似人生三境,反復玩誦每每都有收獲,好比“詩無達詁”,意猶未盡,經(jīng)過歲月的磨洗,人性之真、人性之美、人性的淡泊,愈發(fā)凸顯了。

  夫子是可愛的——諷其弟子宰予(白天睡大覺)“糞土之墻,不可圬(音烏,涂飾之意)也”;他是美食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還是音樂發(fā)燒友(在齊國聽到《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位十足的書呆子“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夫子是現(xiàn)實的——他教子說話辦事“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他直指人心“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為了生存,自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做過魯國的司法部長(大司寇),直抒自己的法治理想“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更有窮途落魄時,路人的哂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

  夫子更是中華先民在追求美好理想過程中實現(xiàn)人格升華的典范——“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他初衷不改,一路前行,一次次振聾發(fā)聵的呼喚和追問,化作中華民族獨有的深入骨髓的精神氣質,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氣概,壯言壯志壯行,終成“萬世師表”,為后世景仰!

  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已打下《論語》等儒學經(jīng)典深深的烙印,許多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成語多出于此,如見賢思齊、循循善誘、克己復禮、見義勇為、任重道遠、溫故知新、禍起蕭墻、當仁不讓……

  許多名言、警句更是至今發(fā)散著智慧的光芒,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些成語、箴言辭簡而意深,作為我們思想和行動的指南非常適宜。

  夫子就是這樣一位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深邃而又質樸的人。往事越千年,重拾國學經(jīng)典,重樹文化自信,中華兒女有足夠的智慧與底蘊實現(xiàn)自己的百年復興夢!再讀《論語》,木鐸鏗鏗,聲猶在耳——

  這是一位慈悲老人的諄諄教誨,頁頁叮嚀。 這是中華民族跨越千年的精神浩嘆……

論語讀書筆記14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资ト藥Ыo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一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追蜃邮且粋特別講信念的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jīng)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jīng)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論語讀書筆記15

  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有子說:“做人,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的,這種人是很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和上級,卻喜歡造反作亂的人,這種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所謂‘孝、悌’可為‘仁’的根本吧。”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人之根本。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這是永遠都無法回報的。不孝敬父母的人,永遠不能和他做朋友。尊長愛幼是做人的根本之一。

  所謂”仁、義、禮、智、信!庇锌赡苁钱敃r缺失的東西。當時亂世,缺失的東西太多,所以被提倡的東西也多。當今社會亦是如此,問題嚴重了,就會被重視起來,大家都提倡的、都重視的,恰好是人們缺失的。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08-23

《論語》讀書筆記09-22

論語的讀書筆記02-24

《論語》讀書筆記11-14

《論語譯注》的讀書筆記04-01

關于論語讀書筆記06-15

論語讀書筆記范文06-06

論語讀書筆記15篇10-06

《論語》讀書筆記5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