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導語: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契約,是讓學生思維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呢?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一、提問的目的
數學教學活動都需要提問這個紐帶來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數學討論活動、實驗活動、探索活動等。即使是教師想要了解一下學生的預習狀態(tài)、對知識的掌握狀態(tài)以及復習狀態(tài)等,也需要借助提問這種方式來進行。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對學生進行精深的、機動靈活的提問,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和掌握新的知識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數學課堂提問對提高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效提問的含義
高效提問,從廣義上講,就是通過使用有詢問功能或詢問形式的語言來引發(fā)他人進行思考并作出相應回答的一種活動。而所謂課堂提問,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為了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并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課堂提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1)在備課中提前設置好教學問題。即: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計好在課堂上準備向學生提問的內容。(2)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階段是師生互動的階段。(3)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相應的評價。即:在課堂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之后,教師要就自己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展開評價。
高效提問,應當符合下列四個條件:
(1)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有目的性
教師應當對數學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把握教材重、難點內容,然后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在關鍵的地方引發(fā)學生思考,增加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
(2)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
帶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才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思路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梢姡行У恼n堂提問離不開啟發(fā)性。
(3)設置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
教師要根據小學階段孩子們年齡和心理特征設置他們感興趣的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以使孩子們對數學課程更感興趣,能夠更加輕松和快樂地學習。
(4)設置的課堂提問難度要適中
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太過簡單,會讓孩子們掉以輕心,難以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很可能會讓學生形成傲慢、浮躁的不良習慣;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超過了孩子們可以理解的范圍,孩子們通過努力也找不到答案,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偠灾,高效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有目的`性、有啟發(fā)性、有趣味性、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的一種課堂活動。
三、高效提問的設計策略
1.入課時的提問策略
入課時進行教學提問,要本著兩個目的來問:
(1)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而進行提問。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先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解。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及學生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比如說,教師在講《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些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東西有哪些是圓形的”“同學們對于圓形,你們都想了解什么?”“同學們認為學習圓形對我們有什么幫助呢?”等等。
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到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對圓形這個知識點的看法和掌握情況,就可以根據這些內容更好地實施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關于這節(jié)課的知識。
(2)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走進課堂而進行提問。通過提問,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將學生的鉆研興趣激發(fā)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人們幣的時候,可以提出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同學們,錢可以做什么呀?”“同學們手里有錢嗎?都有多少錢啊”等等。
這樣,讓實際生活走進課堂,可以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很輕易地把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當中。
2.數學活動中的提問策略
結合上文中提到的高效提問的內容,筆者認為,在數學活動中的提問首先要具體、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特點。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還是有限的。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和挑戰(zhàn)性。最后,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指向同一個教學目標。
比如,教師在講《圓柱》這一課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到底什么樣的物體是圓柱體呢?”“搞清楚了圓柱的平面圖,那我們怎么計算它的表面積呢?”“計算圓柱的面積有什么用呢?”等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zhàn)。同時,這些問題背后都指向了一個知識點,即圓柱的相關知識。
3.活動將結束時的提問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快要結束時的提問,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次概括提升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講《小數的加法》這一課的時候,在經過入課階段和教學活動之后,學生已經對小數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能夠自己總結小數加法的一些規(guī)律和計算方法了。這時,教師就要用簡單明了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對小數點加法的規(guī)律和計算方法進行總結。
比如,教師首先可以問學生:“孩子們,這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誰可以告訴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孩子們回答完之后接著問:“我們學習這個有什么用?”孩子們會回答出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在買東西結賬的時候,就能夠用到這些知識。然后老師可以接著問:“那么,誰可以告訴我,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小數的加法計算呢?”引導學生進行最后的概況和總結,深化學生對小數的加法這個知識點的記憶。
四、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提問的設計模式
筆者根據教學研究需要,將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分為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和小學高端三個階段。其中小學低段主要是指小學一年級和小學二年級;小學中段是指小學三年級和小學四年級;小學高段是指小學五年級和小學六年級。下面,筆者將分別詳細論述入課時、教學活動中以及教學活動結束時低、高、中段課堂提問模式。
1.入課時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入課時小學低段的提問數量位居第二,小學中段位居第一,小學高段排名第三。這就說明了在中段和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要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存在,要在入課時用科學有效的問題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
而小學高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成熟了,有了自律意識,注意力保持時間較長,教師較少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鑒于這個研究結論,教師在對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在入課時,要多使用課堂提問的方法,注重課堂提問的有趣性、啟發(fā)性和難易程度,充分發(fā)揮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在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方面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數學學習狀態(tài)。
而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已經不再太過于依賴教師在入課時的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適當地安排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內容,這些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啟發(fā)性,同時,要將大部分提問放在教學活動中。
2.數學活動中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經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數學活動中,由于小學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的不同,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到這個情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提問的時候考慮這些因素,注重不同階段學生的差異。
比如,要對小學高段學生加重提示學生回憶原有知識和呈現(xiàn)有組織的信息的課堂提問實例方面的比例,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從這些數據或者是圖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幾個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結論?”這樣的提問模式,而對于較小的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孩子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引起注意與告知目標的課堂提問實例。比如,“大家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大家來看這個圖片”等這樣的提問模式。
3.數學活動結束時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于小學中段和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還比較匱乏,認識和分析相關數學知識的水平較低,故而教師要提問一些基礎性的、理解層次較低的、相對簡單的問題。
而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除了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提問之外,還要對其進行綜合性提問。因為高層次的提問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
所以,它適合小學高段的學生。只有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課堂提問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階段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將提問教學合理地運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其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08-13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03-31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03-08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提問12-08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12-26
小學數學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11-19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技巧12-28
小學數學老師課堂提問的技巧04-07
幼兒園課堂提問技巧03-29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精選8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