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時間:2022-06-03 21:00:52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導語:提問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導入時——問必簡單有效

  課堂導入的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探究的問題,為新知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的問題一般不需學生作深入思考,問題的答案也簡單明了。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具有明確的導向性。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一課時,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得了一年級借書85本,二年級借書143本,三年級借書126本,四年級借書236本的信息。接下來,一位教師提出了如下的問題:“根據(jù)情境,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結果有的學生說:“一年級比二年級少借多少本書?”

  有的學生說:“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一共借了多少本書?”有的學生說:“你能將一、二、三、四年級借書的本數(shù)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而另一位教師則提出了如下的問題:“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有的學生說:“一年級和二年級一共借多少本書?”有的學生說:“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借多少本書?”教師接著說:“對,兩個年級之間,既可以求一共借書的本數(shù),又可以比較一個年級比另一個年級多借多少本書。還能知道哪兩個年級一共借多少本書呢?”

  在第一位教師的課堂上,雖然教師提出的問題是比較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jù)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但細細推敲,學生的問題雖然都是有價值的,有的甚至還有一定的新意,但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求兩個數(shù)相加的計算方法,因而第二位教師提出的問題更加明確,便于學生及時進入對關鍵問題的探究和學習中。

  二、關鍵點——問需促思有方

  小學數(shù)學學習內容中,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加之學生缺乏生活體驗,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或記憶力不夠持久。教學時,教師可在關鍵處進行提問,以突出重點。

  如“數(shù)對”的概念,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用數(shù)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后,結合方格圖,教師可提問:“數(shù)對(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點嗎?”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或同一行的幾個點的位置的數(shù)對,提問他們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加深對數(shù)對概念的理解,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注意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循循善誘,方能鼓起學生的信心,通過分層啟發(fā),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嘗試后——問求開放有度

  批判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一種反思性實踐。教學不是要求學生對教材內容完全地進行接受式的學習,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反思、批判的方式進行自我意義的生成與建構。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才能更深刻地領會知識,獲得體驗與感悟。

  在平時,常見到不少教師在組織學生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前,怕學生出錯或思維不嚴密,總喜歡暗示幾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實,這樣做恰恰降低了思維難度,不利于思維的發(fā)展。受挫愈深,得益愈豐。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完成,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引導。

  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可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然后提出: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③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在規(guī)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guī)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梗阻處——問要曲徑通幽

  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梗阻或進入狹長地段時,教師要善于“無疑”處設疑,一句引問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使課堂教學時有波瀾。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在引出面積單位時,教師先做好鋪墊,8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長方形,16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一個正方形,10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判斷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

  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數(shù)據(jù),這次先給出了數(shù)據(jù):長方形面積6,正方形面積4,三角形面積10。學生再次判斷: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后,反饋在組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面積大小是不能判別的。這一突如其來的分析,一下子引出了面積的單位,在學生思維異;钴S的情況下揭示其中的奧秘,使課堂思路能夠順利地繼續(xù)下去,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有疑有惑,便出現(xiàn)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課堂提問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往往有相當?shù)碾y度。它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03-08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精選8篇)03-30

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11-19

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03-31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12-26

小學數(shù)學教師如何提問12-08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03-03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有效方式04-26

幼兒教育的有效策略12-08

小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