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孩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雪教學反思
導語:雪教學反思?《雪》是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詩。本文通過對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壯美的細致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體現(xiàn)了作者敢于直面慘淡人生、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
雪教學反思
一、因材施教定目標 魯迅的文章一向以晦澀難懂而讓學生望而卻步,因而在設計《雪》這堂課的時候,我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降低對文章背景內(nèi)涵的解讀,而更多的注重從文本本身出發(fā),更傾向于學生對文本“語文”味的解讀——通過語言的品析來解讀作者的情感。 因此,《雪》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于此:
1、熟讀課文,賞析雪景特點
2、精讀課文,品析作者情感
二、四環(huán)節(jié)教學主旋律 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但關注小組活動,也更加傾向于學生的個體學習。我這節(jié)課結合了小組合作與個人檢測兩種形式,通過合作學習掌握文章主體,結合當堂練習檢測學習成果。一課一練,一堂一過關,更加貼合我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
基于此種情況,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1、明確目標,激情導入
以本冊書中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導入,引導學生走進雪的世界。
2、設臵情境,自主學習
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對文本的解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讀”課文。因而我首先讓學生“問讀”——即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因而我設臵了兩個主要問題:(1)文章的題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寫到了哪些地方的雪?(2)我讀出了江南的(朔方)雪具有____特點,表現(xiàn)在:____(語言) 學生可以采用自由朗讀,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對文本語言的賞析,來初步解讀魯迅筆下的雪具有什么特點。
3、學生通過展示學習成果來達到學習共享、提高的目的。學生通過分析文本語言從而把握課文內(nèi)容,這種能力的訓練也將對今后現(xiàn)代文的閱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點評學生的過程中,我又生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占用兩個自然段的篇幅來描寫雪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作者情感的解讀。
4、當堂檢測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有一定的掌握,因而我設計的當堂檢測的題目不但檢測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關涉的是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當堂檢測的題目設臵如下: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注音寫出字詞
2、在作者的筆下,這兩幅雪景圖都很美,你覺得作者更喜歡哪一幅雪景圖?你從文中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來,作者為什么會喜歡這一幅圖?
問題2的設臵仍然立足于文本語言而深入至作者情感,可以說是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賞析文章。
課后作業(yè)的設臵則針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通過積累有關雪的名句達到知識與美的共享,閱讀與寫作的交融。
三、教學相長促提升
1、在設計本課時,我的初衷是通過對語言的品析來達到對文章整體把握的目的,然而由于對四環(huán)節(jié)課型的生疏,我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學生的自我能力的檢測上,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語言點。如“滋潤美艷”的解讀,如色彩的分析。這都是江南雪的重要特點,也是魯迅語言的豐富之處,我都做了輕處理,而沒有重點解讀。
2、本節(jié)課的除了學生自主學習之外,當堂檢測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課文本身的晦澀以及課堂內(nèi)容的安排,導致學生的當堂檢測并沒有很好的完成,多數(shù)學生只昨晚了問題1,而問題2只是簡單的思考了一下,沒有形成個人的意見,更沒有進行當堂點評。而四環(huán)節(jié)課型對學生能力提升的一個亮點本身正是當堂練當堂講,使學生可以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當堂檢測來達到一個能力的提升。因而在日后的授課過程中,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解讀教材,以重點促學習,以練習促提升。
雪教學反思
《雪》這篇課文,比較短。沒想到的是,越備課就越覺得難。
一、對課堂深度的把握 對于《野草》,一直有著許多不同的解讀,這本體現(xiàn)魯迅全部生命哲學的小冊子也因此被文學界公認為“世紀性的文學猜想”!堆冯m然是其中色調(diào)相對明朗的一篇,但也有著諸多解讀:說寬度,有學者甚至提出了“愛情的宣言”一說;說深度,錢理群將其上升到中華民族對宇宙基本物質(zhì)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可是,對于初二上的學生,在一堂沒有前后呼應的獨立的課上,如果對文本的開掘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價值呢?再三考慮,我最終選擇了“魯迅的自畫像”這種解讀。
原因一:《野草》與《彷徨》作于同一時期,集中體現(xiàn)的是魯迅在“五四”退潮之后空前的孤獨與絕望以及對“絕望的抗戰(zhàn)”。一直以來,魯迅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孤獨意識,這是一種先驅者的孤獨、一種探索者的孤獨,這種孤獨帶有屈原式的憂憤深廣,表現(xiàn)為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和不與渾濁現(xiàn)實同流合污、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品格,在《彷徨》的扉頁上他便援引了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應該說,這樣的思想在《雪》這篇文章中也有著較為集中的體現(xiàn)。
原因二: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對魯迅的了解還是比較概念化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甚至還有學生認為是政治家。
基于這兩點,我決定把本堂課教學設計的立足點定位在幫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精神。
二、對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對語文教學,我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我認為語文教學的本真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于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內(nèi)化的,只有從文字上站起來的魯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于是又確定了本課從品味語言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縱向深入的思路。整個教學設計則定位在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的文本探究上,使學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轉換過程中領悟文章內(nèi)涵。其中通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對情感的體驗和對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為基點。
緊扣文字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學究,但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
三、對課堂呈現(xiàn)的反思
本著以上的理解對文本進行了教學設計,從教學展示的效果看,應該說已經(jīng)較好地得到了落實,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讓人高興。文章雖然難,但是因為起點設得低,大家都覺得有話說,有話想說。隨著和“雪”的對話的逐層深入,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在今后重讀《雪》時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不是現(xiàn)在一堂課所能夠涵蓋的。
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
1、教師激情有所欠缺,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這絕對是我的硬傷,雖然可以找借口說是性格原因,但即使“秉性難移”,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移”,我一定要把它作為必須克服的問題來對待。
2、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例如對朔方的雪的分析不夠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分析之前沒有好好讀一讀。在我的設想中是打算在分析完“江南的雪”之后先讀一讀描寫“朔方的雪”的內(nèi)容再深入品味語言,沒想到寫完板書一轉身就看到已經(jīng)有十幾位同學舉起了手,如果這時要求他們放下手去,很可能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但是,缺少了朗讀這一必要的過渡,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江南的雪的“美好”上,從而造成對朔方的雪的理解也慣性地滑向“美好”這個方面;二是在“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一句上糾纏太久,沒有及時引導,因而耽誤了時間,使得對朔方的雪理解還不透徹就匆匆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
3、對文本的反復切入還需加強。同一個語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會有不同的收獲,例如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征,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課對語言的品味太局限于“雪的特征”,對魯迅情感的體驗幾乎是直接從“雪的特征”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本的脫離,這也使得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提升到魯迅的精神前的鋪墊不夠到位,材料的出示也相應顯得較為生硬。雖然對魯迅精神的把握是源自文本,但在課堂呈現(xiàn)時卻顯得有些割裂。如果說本課在課堂設計時關注到了“深度”,但在課堂呈現(xiàn)時卻缺乏一定的“厚度”。
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這次歷練對我的教育意義很深刻,很多老師善意的批評也為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也真誠地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克服弱點。我相信自己能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穩(wěn)健。
雪教學反思
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同時被選進了人教版、江蘇版的語文教科書,這并不奇怪。但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同樣依據(jù)新課標,而對于同一篇課文,不同的版本卻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的編排體例。下面試做一些說明。
一、散文詩《雪》教學要求的差異性
人教版教學目標有三點:一是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豐富而深厚的內(nèi)涵,品味文章清新而優(yōu)美的語言。二是感悟文章內(nèi)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三是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邏輯,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教學重點是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蘇教版教學目標也有三點:一是讀懂《雪》的文字,了解寫作年代和背景。二是理解作者所描寫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情感。三是背誦課文有關段落。教學重點是品味文章精練傳神的描寫語言。教學難點是品味在含蓄的議論中抒情的語言。
人教版的教學要求與過去大綱版的教學要求一脈相承。強調(diào)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理解文章深意。而江蘇版的教學要求,則強調(diào)了解作品的寫作年代和背景,品味語言,理解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獨特感悟。
二、散文詩《雪》編排體例的差異性
人教版把《雪》一文編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為一篇講讀課文,放在散文詩單元之首。單元要求學生在文中捕捉作家的情感律動,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蘇教版把《雪》一文編在九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之首。作為這個單元進行文學鑒賞而用來解剖的一只麻雀。這個單元其他的課文都是對這篇課文的評論。
從編排體例的角度來看,《雪》一文的教學也同樣存在諸多的不同之處,值得執(zhí)教者認真對待。
三、散文詩《雪》(人教版)課堂教學實踐
魯迅的文章歷來不容易讀懂,《雪》一文尤其如此。執(zhí)教這篇課文,我是頗費心思的。通過反復思考,我找到了兩條途徑:
其一、從淺顯的容易把握的地方入手。我引導學生首先是分析了“冬花雪野”圖。從這一處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著手,為本文的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分析了“塑雪羅漢”的這個場面描寫,進一步地深入到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
其二、從文章的情感邏輯線索入手。作者在文中寫了暖國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運用了鋪墊、比襯的手法。如果引導學生沿著這條線索探尋下去,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應該是很清楚的。具體的某一個句子放到這個線索中去,也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通過我的努力,散文詩《雪》一課的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四、對照蘇教版《雪》一文的課堂教學,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教學蘇教版《雪》一文,著眼點應該是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對一篇文學性文章進行評論,教學設計與人教版必然是完全不同的。比較兩個版本的不同教學設計,我得到的啟示如下:
(一)課文只是文本。對文本的開發(fā),是每一位教師的自由。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把握,可以根據(jù)班級的學情,可以根據(jù)教師自己的獨特感悟,可以根據(jù)變化的情況做出一些具體的決定。教師要把每篇課文都看成是一個有待開發(fā)的`文本。這是實施新課程標準時,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一個觀點。
(二)課堂教學既要預設也要生成。課文都在一定的編排體例中,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編排體例中,具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如上面所說的《雪》一文,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散文詩這種文學樣式的閱讀能力。在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評價能力。我們的語文書中還有許多課文搬家的現(xiàn)象。如《藤野先生》一文,過去是第六冊的課文,F(xiàn)在是第四冊的課文。教學當中,語文教師確實要從預設、生成的角度來考慮怎么教的問題。這是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又一個觀點。
(三)課堂教學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為根本。自由與集中是相統(tǒng)一的。教材不考課內(nèi)的白話文,一時間似乎使執(zhí)教者迷失了方向。到底教師應該在什么地方下力氣,這好像一下子成了問題。還以《雪》一文的教學為例,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是萬獸之王,一切都要服從于它。因此,新課程標準是現(xiàn)行課堂教學必須確立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
以上是我對散文詩《雪》一文的課后教學反思,很粗糙、很淺陋。只是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各位同仁對教學反思這一新事物的重視。希望我們能在相互研討中相互促進。
【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雪》教學反思12-20
魯迅雪教學反思04-10
《雪孩子》教學反思05-17
美術《雪》的教學反思02-01
《看雪》教學反思06-22
有趣的雪教學反思11-24
《雪孩子》教學反思06-16
雪孩子教學反思06-02
雪孩子教學反思03-26
看雪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