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新教師如何備課
導語:在思考教法的時候,必然“備學生”、“備學法”。那么新教師應該如何備課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關于備課的重要性不必說了。反正不備課,或者備得不充分,我是不敢進課堂的。下面,我就說說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觀點一:備課不等于寫教案
備課包括鉆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把鉆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
觀點二:隱性備課最重要
我把備課分為隱性和顯性兩部分。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么,鉆研教材、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了。
第一步:鉆研教材。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鉆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備課時,我力求把課文讀“活”。如我朗讀《小稻秧脫險記》,小朋友聽了無不手舞足蹈。朗讀好了,鉆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并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備“朗讀”,一是多讀,用心揣摩課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聽別人朗讀,聽錄音。平時,我特別喜歡聽廣播電臺的小說朗讀、詩歌朗誦,這對提高我的朗讀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準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于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
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fā)揮。否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后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我先努力去做。如《水上飛機》一課,要求學生用“究竟”造句。課文中是這樣寫的:“小海鷗決心去問個究竟!边@里“究竟”當“結果”講,即看個明白,看個結果。但詞典里講,“究竟”還當“追問”講,“因有疑問,而追問”。如:“這種冰箱究竟省不省電?”我弄明白了之后,心里一亮,便有了底兒了,于是每個不同解釋我都造了幾個句子,這就取得了指導造句的發(fā)言權。但我造句的目的,絕不是讓學生抄襲以應付考試,那樣做,就把孩子教“死”了。
此外,隱性備課還包括查閱資料。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備《圓明園的毀滅》時,我專門翻看了《中國通史》中有關*片戰(zhàn)爭的章節(jié);教《海洋——2l世紀的希望》,我在網上搜集到了不少有關海洋方面的資料(如潮汐發(fā)電站等),受益不淺。
觀點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時候,必然“備學生”、“備學法”。上邊說了,課文鉆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隨之有了。
即使教師在教學前沒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學方法,只要朗讀好了,讀出文章的妙處和味道來了,也能把課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有人請教一位臺灣的教授怎樣教語文,該教授說:“跟我讀!边@話真是說到根本上了。
觀點四:教案一定要寫
隱形實際上并不隱形,它指的是在寫教案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其中包括無形的思考。但我認為,備課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顯性備課。所謂顯性備課指的是寫教案。教案一定要寫,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記下的東西都是重要的東西,以防忘記。這相當于“作戰(zhàn)計劃”。教學目標要記,過程要記,關鍵詞語的處理及體會要記,老師要講的重要的話要記;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要求學生寫的片斷、造的句子,我先寫一寫,造一造;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寫下來。我以前書寫較工整,為的是校長檢查能得到好評。現(xiàn)在寫得較隨意,底線是自己必須能看懂。有些課文考慮得比較周密,我只寫個大體教學過程。對已經教過數(shù)次的課文,我只寫新的體會、新的處理方法。
我還喜歡在課本上寫“教案”,美其名曰“備課于書”。我把隱形備課稱為“備課于心”。我是每課都想“出新”的人,想每課都讓學生喜歡,所以更多的是“備課于心”和“備課于書”。教案往往只寫個過程,更細微的東西在書上。總之,備課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從方便教學出發(fā)。
觀點五:討論與自讀尤為重要
鉆研教材時,我喜歡和同事討論。同事間的討?特別是上公開課),很有作用,有時會使我豁然開朗。自己久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會被別人一句話點破。聽別人上課,也有助于對教材的把握,即使上得不成功,但至少幫助你熟悉了教材。我的好多教學方法,是在聽別人的課的時候想出來的。人教版小語課本第八冊有一篇課文叫《全神貫注》,我讀了一遍,就被羅丹的全神貫注的精神所感動。當我又讀了兩遍后,教法一下子就產生了:我打算一開始把文章最后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的兩句話“那天下午,我在羅丹工作室里學到的,比多年在學校里學到的還要多”提出來講。這一課,我備課的時間不過一個小時,教案寫得很簡單。只是個過程,重點記下了要抓的關鍵詞語,記下了怎樣指導朗讀的辦法以及自己讀了之后寫下的“名言”。教案雖然寫好了,而且自己也較為滿意,但出于習慣,我又查找了有關羅丹和茨威格的資料,這些東西雖然上課不一定用得上,但作為老師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之所以舉這個課例,為的是想具體說明我到底是怎樣“隱性備課”和“顯性備課”的。
寫到這里,關于備課的話題似乎可以畫個句號了。但意猶未盡,我就寫“教后記”(即寫所謂的“反思”)說幾句話。我把我為徐州市民主路小學的《教學反思集》上的題詞抄錄下來,作為文章的結束:
“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yōu)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
思考: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球最為精彩?”
貝利說:“下一個。”
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用同一個教案去教不一樣的學生,其教學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正如一位知名老師說的:“備課如同打井,只有深鉆,才能得水。教一課書必先爛于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臺。
【小學新教師如何備課】相關文章:
新教師如何高效備課03-21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03-03
幼兒園新教師如何備課04-23
什么是備課?如何備課?03-18
幼兒園新教師該如何備課09-14
小學數(shù)學集體備課計劃如何制定04-27
如何備課寫教案03-14
如何有效開展集體備課02-18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02-22
教師如何有效備課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