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該如何保護孩子的隱私
爸媽要懂得最終孩子的隱私
1、未經寶寶允許,不查看他的私人物品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越來越普遍,同時也占據(jù)了很多孩子的大部分童年時光。孩子從電視、網(wǎng)絡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的信息,從而變得比較早熟,有了心里的小秘密,也不想跟他人分享。他們中的大部分孩子,會選擇寫日記的方式來抒寫自己的小秘密。
被排出在孩子秘密范圍之外的父母,一旦發(fā)現(xiàn)了一點小苗頭,就變得焦慮起來,擔心自己的孩子誤入歪道或不幸交到損友。一旦孩子將自己的日記本藏起,父母更是懷疑孩子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可見人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抱著這么一種心態(tài):“我是你媽媽,我為什么不可以看?”“到底有什么事情是連父母都要瞞著的?” ,在他們看來,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應該無所保留,呈現(xiàn)透明化的狀態(tài)。于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去上學之后,就打開孩子的日記本進行偷看。
其實,幼兒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上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變化: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少,獨立意識更加強烈,同時,也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們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如果父母,還是把他們當成嬰兒一樣來看待,會讓他們覺得不受尊重,一旦發(fā)現(xiàn)家長偷看了他們的隱私,他們會變得無比惱怒。對孩子的秘密,家長應該予以適當?shù)年P注,但這種關注需要采用更藝術、更有效的方式,而不能簡單采取查看孩子私人物品的這種干預措施,這樣只會招致負面效果。
2、給寶寶獨處空間
寶寶一個人在擺弄玩具,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媽媽突然進來說::“寶寶在玩什么呢?讓媽媽看看吧!”“寶寶餓了沒啊?要不要吃點什么啊”。媽媽是出于好意,害怕寶寶肚子餓了或者覺得孤單,但父母過分的關懷,卻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長期下去,容易造成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懷毛病,對寶寶日后的學習、生活有負面影響。
很多媽媽會擔心,寶寶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會不會是有自閉癥呢?其實,家長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作為大人,有時候心情不好還會喜歡一個人走走,有自己的獨處空間,何況寶寶呢?
寶寶獨處好處多多,適當讓孩子在自己的小王國中獨處,更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性。
就拿寶寶的小玩具來講,很多時候家長會陪同寶寶一起堆小積木,寶寶搭起來可是是一板一眼的。小屋子是小屋子,小塔是小塔。在家長面前,寶寶并不敢“犯錯”,即便是寶寶按照自己的思維來進行,媽媽也會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而在寶寶獨處的時候,他就可以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力了,這樣更加有利于他智力的開發(fā)。
在獨處的過程中,寶寶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體驗環(huán)境,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玩耍與解決困難,沒有了大人的幫助,寶寶需要自己來動手動腦。不僅能幫助他在生活上獨立,也有助于他在思維上的獨立。
3、呵護寶寶私處
孩子的性教育,讓很多中國家長覺得難以啟齒。也有部分家長認為,不知道該怎樣教孩子這方面的知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不斷開放,性方面的知識不能再對孩子只字不提了,而兒童性侵案例的不斷上升,為了防止兒童受到不必要傷害,家長更應該盡早對寶寶們進行性教育。
首先,要清楚地告訴寶寶哪里是屬于私隱的、不能暴露的部位,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告訴寶寶的過程中,家長態(tài)度要大方,不能含糊地一筆帶過。
其次,需要告訴寶寶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的私處。比如,什么人可以接觸寶寶的私處,什么人不可以。必須明確的告訴他,只有父母或者照顧寶寶的人才可以幫寶寶清洗私處。其他人如果要觸碰、或者撫摸寶寶的私處,寶寶要學會勇敢的拒絕,堅決的說“不”。
媽媽們也要注意,在給寶寶打扮的時候,也不要過于注重好看性,而忽略了對他私處的日常呵護,日常著裝,應盡量選擇寬松、舒適的衣服。
對于喜歡玩微博或者其他網(wǎng)絡社交的父母來說,在公布寶寶的照片時,也要盡量遮掩好寶寶的隱私部位。
4、保護寶寶自尊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犯錯。即使家長很生氣,也都不要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地呵斥他,不給寶寶留有情面。因為,幾歲的小朋友已經有了自尊心的概念,家長太粗暴,將孩子的過錯公之于眾,也在無形之中侵犯了寶寶的隱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在教育寶寶的時候,家長需要就事論事,明確告訴孩子那件事情做錯了,需要孩子怎么改正。而不是不問緣由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那樣做的話,孩子可能會誤讀為家長不喜歡他本人了。
5、孩子不可觸碰的底線
底線一:一些丟人的小習慣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伙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底線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癥、抑郁癥、多動癥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愈,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樣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線三:孩子曾經的傷疤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戲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底線四:被懲罰的經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chuàng)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底線五:身體缺陷殘疾等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丑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盡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家長該如何保護孩子的隱私】相關文章:
如何保護手機隱私06-03
家長該如何正確愛護孩子07-28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朋友05-11
家長該如何面對即將畢業(yè)的孩子04-14
家長該如何指導孩子寫作業(yè)02-03
家長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07-19
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愛看電視09-29
家長該如何陪孩子玩游戲08-01
家長該如何給孩子從生活中尋找閱讀06-01
孩子該如何減肥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