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上課如何提問
導語: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活動中,無論教法怎樣選擇和運用,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總是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恰到好處的提問,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初中語文上課如何提問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堂提問是非常必要的。在課堂上,教師要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活躍氣氛,然后教師就要去引導學生學習。有技巧的提問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語文教學大都是文字教學,可能對有些學生來說有些枯燥,思想上容易開小差,所以假如老師只是一味的講課,而不去提問學生,那么學生根本就學不到知識,就算是學到了,也都是死知識,是老師強加于他們的,學生并不能很好的去運用。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加上適當?shù)奶釂,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不僅能夠活躍可能氛圍,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還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畢竟初中生的年齡還小,思維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大腦中有待開發(fā)的地方還很多。如果在這個階段,教師能夠盡到自己的職責,認真教學,在課堂上有技巧的進行提問,必然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由被動的去學習,變成自主的學習,并且愛學習。
二、結合文本,擴大問題設計的內(nèi)涵,尤其注意“主問題”的設計
文本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心靈世界或隱或顯的滲透,在形簡義豐、體約文博的語言文字里,我們都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影子。它是學生與作者、教師對話的媒介。王富仁教授:“尊重課文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我們感受和理解課文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確發(fā)揮教師的教學主體和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唯一途徑。"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立足文本,因文解道。如介紹時代背景的'方法。像魯迅的《藥》是一篇時代特征顯著的小說,我們可以設計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一是在小說中劃出能表明辛亥革命時期特征的句子。二是回憶《故鄉(xiāng)》一文,說說辛亥革命結農(nóng)村帶來的變化?課文中”“掏出一包洋錢”,“眼前后一個大白圈”,“這大清天下是我們的”,“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村莊”等句子直接表明了辛亥革命的時代特征。
立足文本是基礎,設計問題還要打破以往教學中“碎句問答”的桎梏,擴大問題的內(nèi)涵,追求“妙在這一問”的境界。真實,“這一問”指的是牽一發(fā)而卻全身的“主問題”,它是課堂教學的導火線,有以一抵十的藝術效果。
如教學《祝!窌r,我向?qū)W生拋出兩個“主問題”:(1)文中沒有直接交代祥林嫂的死,《祝福》電影作了如此處理:寒風大雪交迫的夜晚,在祝福聲中,祥林嫂又窮又冷又餓,死在魯鎮(zhèn)街上。你贊同嗎?你認為祥林嫂是怎樣死的?(2)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這些問題似橋梁,既能溝通學生與老師、文本三者間的對話,又能引導學生走進思苦的王國;有學生認為祥林嫂是自殺,想不開而死的;也有學生認為她是被人遺棄,心靈上受到創(chuàng)傷,活在世上猶如行尸走肉,受精神打擊死的;也有學生認為祥林嫂覺得自己對不起毛毛,由于內(nèi)疚的心情死去的……只要我們教師能吃透文本,像這樣“四兩拔千斤”的“主問題”還是能為我們所發(fā)現(xiàn)的。如《雷雨》周樸園對魯侍萍究竟有沒有感情?《項鏈》小說結尾點明頂鏈是假的,從全文情節(jié)看,是否合理?余秋雨的《老屋窗口》從河英的一生看,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舉綱張目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它的提出需要教師高瞻遠矚地吃透教材。
三、富有啟發(fā)性
引導式提問是最具啟發(fā)性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引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特級教師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課時的提問:“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魯迅先生在他所寫的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呢?他是怎樣以成功之筆來塑造這個藝術形象的呢?當我們讀悲劇時,眼淚一般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墒牵覀冏x《孔乙己》,眼淚卻流不出來,這又是為什么呢?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問題的悲劇。那么,《孔乙己》小說所寫的悲劇,究竟是哪一種悲劇呢?”這樣提問便形成使學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孜孜以求,加速思維。
四、注意調(diào)控,運用追問策略深化文本理解
新課標揭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說的形象些,教師是一個導演,一個主持人,必須要有較強的調(diào)控能力,要運用一份智慧去把握課堂,照顧全局。當學生思維的大門已被打開,如果追問不講求藝術,只信口而來就隨口而至,往往會窒息課堂教學的氣氛,顯得毫無美感毫無激發(fā)力。在《將造酒》教學中,學生照老師要求找出幾句含有“樂”,“愁”感情字眼的詩句后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繼續(xù)發(fā)問"請同學們聯(lián)系李白的狂妄性格和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說說還有哪些詩句也能體現(xiàn)詩人的感情?學生的討論發(fā)言仍走不出死胡同。顯然,如此追問有些大而無當,沒有給學生搭建合適的腳手架。
問題提出了,學生啟而不發(fā),或回答錯誤,怎么辦?不妨讓學生再熟悉內(nèi)容,通過變換角度或降低難度來追加提問!堕L亭送別》一文,一學生質(zhì)疑:“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一句中,“節(jié)”為何意?另一學生脫口而出:節(jié)約的意思。我提示學生重新朗讀全曲,再追問:這一曲子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該怎樣理解才與語境相吻合?學生明白了這一也是鶯鶯叮囑張生路上自我保重。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馬上更正是調(diào)節(jié)的意思。再者,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篩選、主導學生的口答,從中捕捉學生回答的傾向,組織合理的新的問題。如學生評價祥林嫂悲慘的一生時,有一學生說:“祥林嫂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卻難以滿足,這又說明了什么?在談論誰是祥林嫂的兇手時,有學生回答是黑暗的社會,也有學生回答是社會冷漠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老師可以評點后,再追問:小說中提及了哪些人?他們是怎樣對祥林嫂的?從他們身上反映出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這些追加的問題都為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搭建了腳手架。
【初中語文上課如何提問】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如何提問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如何有效提問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應如何提問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如何進行提問06-03
初中語文上課提問的有效策略06-03
初中語文課堂如何提問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提問的方法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的提問技巧06-03
初中語文教師上課提問的策略06-03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有效提問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