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調理脾胃病的方法
中醫(y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體的五臟六腑都靠它提供營養(yǎng)物質。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現為面黃肌瘦、五臟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這些令人頭疼的癥狀,都可能出現。若脾胃出現病變,身體健康便會受到影響。治療脾胃病,中醫(yī)也很在行。
選方用藥師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氣、建中氣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經驗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傷寒論》小建中湯;金元時期李東垣重視脾氣升發(fā)一面,用藥輕靈,健脾益氣藥的使用亦多藥量不大,補而不滯。經驗方加減薏苡竹葉散即化裁于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中濕熱相關內容。古人的經驗雖然寶貴,但在臨床應用時,又靈活化裁,圓機活法,本著“有是證用是方,有是證用是藥的原則。
具體用藥方面
健脾補氣藥
臨床上常用黃芪、黨參、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氣虛重者,黨參可易紅參粉3克沖服。對于偏于陽虛的患者,補氣即可溫陽,尤其是黨參、黃芪,而少用附子、肉桂等溫燥藥,益氣健脾即可達到回陽的目的,而過用溫燥藥往往會導致溫燥傷陰之弊。
行氣和胃藥
輕者多用厚樸、清半夏、砂仁、木香,重者加用檀香、沉香。
化瘀藥
久病虛者加生蒲黃、五靈脂;實證多用三棱、莪術;三七粉虛實均可用。
制酸藥
實證用吳茱萸、黃連;虛證多用川貝粉、海螵蛸或紅豆蔻。
清利濕熱藥
常用生薏苡仁、竹葉、白豆蔻,清熱解毒用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該三味藥同用有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
消積導滯藥
常用炒谷芽、焦四仙、萊菔子、雞內金、大黃炭。
此外,應善用現代藥理知識:川貝粉、紅豆蔻有較好的抑制胃酸作用,傳統(tǒng)的具有抑制胃酸作用的烏貝散,浙貝母改用川貝母效果更好,且一定要用川貝粉,不僅抑制胃酸而且解痙止痛;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有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在辨證的前提下應用,可使幽門螺桿菌轉陰。
脾胃不好試試中醫(yī)按摩法
如果你看到一個人比較瘦的話,相信很多人都說它脾胃不好,真的是這樣嗎,小編告訴大家,脾胃不好其實就是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的證候。
造成脾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以及久病等。那脾胃不好如何調理?試試中醫(yī)按摩法。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松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采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樞穴
此穴位于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證包括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復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癥!饵S帝內經》就記載:“腹部按揉,養(yǎng)生一訣。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選擇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3、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厭食積滯等病癥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的作用。
4、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按捏這一部位,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捏按此處可治療胃部疾患。當然這僅適用一般胃病,能緩解輕微的胃痛,對嚴重胃病者,則應去醫(yī)院診治。
溫馨提示,以上即是對脾胃不好中醫(yī)按摩的詳細介紹,按摩調理脾胃的同時,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每天堅持按摩2-3次,過一周就可以有所緩解。
【調理脾胃病的方法】相關文章:
如何調理胃病05-06
慢性胃病如何調理05-06
關于胃病如何調理05-06
胃病該如何調理05-06
脾濕如何調理04-09
6種胃病要怎么調理05-10
脾虛的調理方法03-30
調理陽氣的方法03-23
寶寶脾肺虛的處理方法05-22
寶寶脾大解決方法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