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初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2-23 17:36:56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數(shù)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數(shù)學教案集合15篇

初中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shù)的運算,發(fā)現(xiàn)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guī)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tài)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chǎn)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么該怎樣化簡呢?

  現(xiàn)在我們來看本章引言中的問題(3):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么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于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類比數(shù)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后,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fā)現(xiàn)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guī)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后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正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shù)是負數(shù),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guī)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二、范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后,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么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后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后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jù)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后,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fā)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于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shù)時,去掉括號后,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shù)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后再去括號,熟練后,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shù)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guī)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shù)字因數(shù)時,這個數(shù)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yè)布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初中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絕對值的概念,會求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

  2.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shù)的大;

  3.在絕對值概念形成過程中,滲透數(shù)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絕對值概念

  既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關于絕對值的概念,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絕對值的幾何定義,還是絕對值的代數(shù)定義,都揭示了絕對值的一個重要性質??非負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shù),即無論a取任意有理數(shù),都有。

  教材上絕對值的定義是從幾何角度給出的,也就是從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的點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出發(fā),得到的定義。這樣,數(shù)軸的概念、畫法、利用數(shù)軸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相反數(shù),以及絕對值,通過數(shù)軸,這些知識都聯(lián)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絕對值是0,從幾何定義出發(fā),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識結構

  絕對值的定義絕對值的表示方法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三、教法建議

  用語言敘述絕對值的定義,用解析式的形式給出絕對值的定義,或利用數(shù)軸定義絕對值,從理論上講都是可以的.初學絕對值用語言敘述的定義,好像更便于學生記憶和運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絕對值的定義,即

  在教學中,只能突出一種定義,否則容易引起混亂.可以把利用數(shù)軸給出的定義作為絕對值的一種直觀解釋.

  此外,要反復提醒學生:一個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不能是負數(shù),但不能說一定是正數(shù).“非負數(shù)”的概念視學生的情況,逐步滲透,逐步提出.

  四、有關絕對值的一些內容

  1.絕對值的'代數(shù)定義

  一個正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零的絕對值是零.

  2.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在數(shù)軸上表示一個數(shù)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shù)的絕對值.

  3.絕對值的主要性質

  (1)一個實數(shù)的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shù),即|a|≥0,因此,在實數(shù)范圍內,絕對值最小的數(shù)是零.

  (2)兩個相反數(shù)的絕對值相等.

  五、運用絕對值比較有理數(shù)的大小

  1.兩個負數(shù)大小的比較,因為兩個負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位置關系是:絕對值較大的負數(shù)一定在絕對值較小的負數(shù)左邊,所以,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比較兩個負數(shù)的方法步驟是:

  (1)先分別求出兩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

  (2)比較這兩個絕對值的大;

  (3)根據(jù)“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確的判斷.

  2.兩個正數(shù)大小的比較,與小學學習的方法一致,絕對值大的較大.

初中數(shù)學教案3

垂線

  教材分析

  《垂線》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相交線。垂線是平面幾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是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的主要內容。垂線的概念、畫法和性質是重要的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空間里的垂直關系、三角形的高、切線的性質和判定以及平面直角坐標系等知識的基礎,與其他數(shù)學知識一樣,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和性質,蘊含著“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作為學習幾何的基礎內容,對以后學生利用準確合理的構造畫出垂線來分析幾何關系、解決幾何綜合問題及相關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教材將本節(jié)內容分兩課時,與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相比,雖然縮短了一課時,但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滲透變換的思想!白鲆蛔觥边@種探究性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機會。垂線的畫法是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一個難點。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及生活實際,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知和感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精心設計投影片和變式訓練,并恰到好處地利用運動變化,體現(xiàn)畫垂線的思維過程,在掌握垂線概念的基礎上,使學生順利自然地突破畫垂線的難點。

  學生分析

  我校屬農(nóng)村城鎮(zhèn)中學,學生全部享受九年義務教育,實行電腦隨機分班,未進行篩選。學生智力水平參差不齊,基礎和發(fā)展均不平衡。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基本上適應了以學習小組方式參與探究活動與班級學習方式相結合的學習方法,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操作的成功體驗,從而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與同學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數(shù)學知識。

  設計理念

  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組織學生實踐、感悟出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發(fā)現(xiàn)抽象的概念,使學生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利用問題探究式的方法讓學生對新課加以鞏固理解。在探究垂線的性質時,采取小組學習形式,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彌補教師在大班額教學中對弱勢學生關注的不足。初步探索在農(nóng)村中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

  教學自標

  1.了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知道過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知直線,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2.培養(yǎng)提高觀察、理解能力,幾何語言能力,畫圖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及不斷發(fā)現(xiàn)、探索新知識的精神。

  4.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變式訓練和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愛學、會學、學會,營造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氛圍。

  教學重點:

  兩直線互相垂直的有關性質。

  教學難點:

  過直線上(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

  【學習目標是從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數(shù)學能力培養(yǎng)和德育目標四個方面,依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關于“垂線”的具體教學要成和各種教學原則,以及本節(jié)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確定的!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投影儀、自制的可旋轉的兩根木條等。

  生活經(jīng)驗準備:旗桿與旗臺邊線線的垂直關系;紅十字會標志。

  以往知識準備:兩條直線相交,產(chǎn)生兩對對頂角,且對頂角相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這是兩幅草坪的圖案。在綠色的草坪上,畫著兩條交叉的道路。你覺得甲圖、乙圖哪一幅更漂亮、更勻稱?這是什么原因?(教師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展示。)

  (學生眾說紛紜,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圖甲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它在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應用比較廣。請你再舉一些類似的例子。

  生:……

  師:讓我們共同探索圖甲這種特殊情況。

  【借助于教具、模型、實物、圖形及幻燈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先得到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方式!

  二、回顧再現(xiàn)。

  對頂角相等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如圖1,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點O,有四個小于平角的角,且。

  三、提高。

  教師演示自制教具,要求學生觀察當一根木條繞著另一根木條旋轉時的變化情況,并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描述。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描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及時予以肯定!

  師:兩直線相交,有兩組分別相等的角,當一個角等于90°時,其他三個角有什么變化?可能產(chǎn)生四個相等的角嗎?如圖2,同時演示教具,將直線CD繞著點O旋轉,當時,是多少度?

  生:……

  師:你們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

  (學生的答案很豐富:用度量的方法;利用對頂角相等;互補的概念……學生回答過程中,只要有道理就應予以鼓勵。)

  【這里希望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師:(1)如圖2,直線AB和CD相交,交點為O,,記為,垂足為點O! ”讀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2)兩條直線,垂足為點O,則。

  【實現(xiàn)數(shù)學的三大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幾何語言之間的切換,并板書,以突出其重要性!

  五、再探究。

  師: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直線的例子;

  生:……

  【希望實現(xiàn)將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并為后繼學習數(shù)學知識增加感性認知!

  師:請同學們用三角尺或量角器:

  (1)經(jīng)過直線 AB 外一點 P ,畫直線與已知直線 AB 垂直,且討論這樣的直線有幾條。

 。2)設這一點在直線 AB 上,重作上述過程。

  【學生分組或獨立探索,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結論:在同一平面內,經(jīng)過直線外或直線上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畫圖,教師在巡視中及時指出、糾正學生發(fā)生的錯誤,訓練學生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且簡單描述一下,上述結論用三角尺的作法過程和“有且只有”的含義。

 。▽W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教師引導歸納出:

 。1)靠已知直線??找待過定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一靠、二過、三垂直)。

  (2)有一條并且只有一條,沒有第二條。

  師:如圖5,請同學們相互比試,誰能更快地過直線CD上一點P作直線AB的垂線。并在小組間進行交流。

  【探究性活動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舉措,并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供了一些機會!白鲆蛔觥边M行小組交流,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使學生更深入理解垂直、垂線的概念!

  六、學生探索。

  學生分小組測量,討論,歸納。如圖6所示,點A與直線DC上各點的距離長短一樣嗎?誰最短?它具備什么條件?(抽小組代表發(fā)言。)

  七、總結歸納。

  教師總結歸納:只有線段AB最短,且當AB與DC垂直時,才最短。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線段AB特征: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

  提高:線段AB的長度就是點A到直線DC的距離。

  思考:點A到直線DC的'距離與點A到點C的距離有什么區(qū)別?

  點A到直線DC的距離:線段AB的長度,A為直線外一點,B為過A向直線DC所引的垂線的垂足;點A到點C的距離: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

  【從生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熟悉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里線的第二個性質,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并適當體現(xiàn)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教學的思想!

  八、較量(練習)。

  1.第170頁第1、2、3題。

  2.應用。

  【帶有競爭性質的練習使學生在相互競爭中,在實踐中應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分享獲取成功的喜悅,并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1)某村莊在如圖7所示的小河邊,為解決村莊供水問題,需把河中的水引到村莊A處,在河岸CD的什么地方開溝,才能使溝最短?畫出圖來,并說明道理。

  (2)教材第170頁“做一做”。

  (3)體育課上怎樣測量跳遠成績。

  【學以致用,學生做個小小設計師.興趣盎然,把這節(jié)課引入高潮!

  學生重溫“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和“如何過已知直線上或已知直線外的一點作惟一的垂線”兩個知識點。

  3.第174頁第1、2題。

  4.學校的位置如圖8所示,請設計出學校到兩條公路的最短距離的方案,并在圖上標出來,并說明理由。

  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了“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垂線的性質,又借助于教具、實物、圖形、幻燈等,從直觀的感性認識中發(fā)現(xiàn)抽象的概念,使他們成為探求知識的主體,同時還利用學生較量形式讓他們對學習內容加以鞏固理解。并設計了變式訓練習題和開放性習題,來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轉化的思想和發(fā)展性思維,這對提高學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從引導學生設疑??感知??概括??應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學生的積極參與、積極思維,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轉化中感受到學習與探索的樂趣,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

  2.本節(jié)課采用不同的反饋手段和反饋練習。(1)設計變式習題、圖形、開放性習題。每次較量主要解決一個重點問題,同時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矯正,掃清后續(xù)學習的障礙。(2)較量方法。如:筆答、口答、板演、快速搶答等,以增加反饋層面。通過練習較量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及時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心中有數(shù)。(3)及時矯正。對每次較量情況進行小組評定和教師點評,對學生中的創(chuàng)新解答及時給予肯定。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3.但筆者根據(jù)上述設計進行教學后,認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放在這里,值得商榷。這是因為:(1)此部分內容與小學距離過大。在小學學習中,對于“點到直線的距離”,學生僅通過一些特殊圖形有了一點感性認識,并未上升到點到線的距離的高度。(2)在本節(jié)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其難度較大。其理由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量大;設計了較多的動手實踐活動;作為學生課后實踐探索的習題,如能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如與家長、同伴),在實際生活中交流、感悟,收效會更好。

  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課標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

初中數(shù)學教案4

  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天山六中裴煥民

  一、分層教學的含義

  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區(qū)別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不僅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法、布置作業(yè),還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fā)展,從而達到不同類別的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與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的、良性的發(fā)展”的教育觀念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所謂分層教學(同班、同年級分層次教學)就是教師在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同一個班內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yōu)、中、差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合講分練,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qū)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從最低點起步,分類指導,逐步推進,做到“分合”有序,動靜結合,并分層設計練習,分層設計課堂,分層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各得進步。

  二、分層教學必要性分析

  1、教學現(xiàn)狀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小學畢業(yè)生全部升入初中學習,這樣,在同一班里,學生的知識、能力參差不齊。但是,應試教育留下的種種弊端抑制了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整齊劃一的教學要求,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為了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減輕部分學生過重的負擔,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又要使有特長的學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因此必須實施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各種層次的有用之人。

  2、新課程改革呼喚分層教學的實施

  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實施,而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歸根到底是要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包括教學方式的轉變——從“教”到

  “引”;知識技能掌握理念的轉變——從“滿堂灌”、“書山題!钡健霸谟H身經(jīng)歷中體會、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強調自我的情感體驗;教材觀的轉變——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變成我們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工具之一;評價機制的轉變——從“唯分數(shù)論”到“適合學生自身特點的發(fā)展”,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但也是現(xiàn)今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難點。

  在新課改中實施分層教學法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擴大優(yōu)生的學習面。為了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我們要采用針對性的矯正和幫助,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及時反饋,從中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子。

  3、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存在的,特別是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教育條件都有所不同,還有社會因素(即環(huán)境、教育條件、科學訓練),這些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數(shù)學能力有明顯差異也是正常的。

  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存在著個體差異

 。1)智力差異。每個學生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鈍,有的人形象思維強;有的邏輯思維強;有的人記憶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較差;有的人記憶力較差,卻推理能力過人。

  (2)學習基礎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小學的數(shù)學狀況不一樣:有的學生數(shù)學十分優(yōu)秀,有的學生數(shù)學學習基本還沒入門,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3)學習品質差異。有的學生學習數(shù)學十分認真,有一套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方法,學得輕松愉快;而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入門,數(shù)學學得十分艱難,部分學生甚至對數(shù)學學習喪失了信心。

  4、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的數(shù)學教學采用的是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課時、統(tǒng)一教參,在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產(chǎn)全“顧中間、丟兩頭”。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學生就成了陪讀、陪考。數(shù)學能力強的學生潛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能力稍差的學生就可能變成了后進生。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

  家庭、社會、學生、學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進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來自教師在教學中的失誤。我們的基礎教育既要注意確保學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顧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以進行分層教育確有必要。

  5、分層次教學能夠有效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按照教育家達尼洛夫關于教學過程的動力理論之說,認為只有學生學習的可能性與對他們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從而加快學習成績的提高,而這兩者的統(tǒng)一關系若被破壞,就會造成學業(yè)的不良后果。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由他們生理和心理的一般發(fā)展水平與對某項學習的具體準備狀態(tài)所決定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的構成因素中既有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又有易變的因素。相對穩(wěn)定的因素,決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的范圍,決定了學業(yè)不良學生要取得學業(yè)進步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易變的因素,使學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實際可能性水平,從而促進或阻礙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之間矛盾的轉化,加快學習成績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見,分層次教學是著眼于協(xié)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的關系的一種極好的手段,使它們之間能相適應,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三、分層教學研究的目的意義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十七世紀提出來的班級授課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校工作的計劃性和實際社會效益風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因材施教等種種弊端與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起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班級授課制在我國做出輝煌的貢獻后逐步顯現(xiàn)出其先天的嚴重不足。教師在班級授課制下對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欠佳的學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從心。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yōu)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1.有利于所有學生的提高: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后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2.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

  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zhàn)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1、掌握學習理論

  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安煌瑢W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

  2、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

  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的核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分層教學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之一。

  3、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數(shù)學課程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不僅為數(shù)學教學內容的設定指出方向,而且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需求,并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可能產(chǎn)生的差異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分層教學實施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首先,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

  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yōu)化。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tài)分層的原則。應該向學生宣布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以統(tǒng)一師生認識;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這樣使部分學生既分到了合適的層次上,又保留了“臉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傷害,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其次,在分層教學中應注意下列原則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則:在分層時應將學習狀況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

 、诓顒e模糊原則:分層是動態(tài)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且分層結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則: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方法、練習、作業(yè)時,應使學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蘋果為宜,在分層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④零整分合原則:教學內容的合與分,對學生的“放”與“扶”,以及課外的分層輔導都應遵守這個原則;

 、菡{節(jié)控制原則:由于各層次學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課堂上以學、議為主,教師要善于激趣、指導、精講、引思,調節(jié)并控制止好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做好分類指導;

 、薹e極激勵原則:對各層次學生的評價,以縱向性為主。教師通過觀察、反饋信息,及時表揚激勵,對進步大的學生及時調到高一層次,相對落后的同意轉層。從而促進各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隨時都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與措施

  (一)分層建組

  把學生分層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基礎。學生的分類應遵循“多維性原則、自愿性原則和動態(tài)性原則”,教師通過對全班學生平時的數(shù)學學習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績、在校表現(xiàn)、家庭環(huán)境等,并對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歸檔。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層次的學習小組,讓

初中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們領略數(shù)學隱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處;

  2、培養(yǎng)同學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索、小游戲

  教具安排:

  多媒體、剪紙、小剪刀三把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從小學到現(xiàn)在我們都在跟數(shù)學打交道,能說說大家對數(shù)學的感受嗎?

  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不管以前你們喜不喜歡數(shù)學,但老師要告訴大家,其實數(shù)學很有趣,它不僅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本,更隱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我們仔細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它在我們的周圍閃著迷人的光,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喜歡數(shù)學,與數(shù)學成為好朋友,好好領略好朋友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事不宜遲,現(xiàn)在我們馬上開始我們的數(shù)學探究之旅。首先,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

  請大家拿出筆和紙,根據(jù)下面的步驟來操作,你會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PPT演示)

  [1]首先,隨意挑一個數(shù)字(0、1、2、3、4、5、6、7)

  [2]把這個數(shù)字乘上2

  [3]然后加上5

  [4]再乘以50

  [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經(jīng)過了,把得到的數(shù)目加上1759;如果還沒過,加1758

  [6]最后一個步驟,用這個數(shù)目減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

  師:發(fā)現(xiàn)了什么?第一個數(shù)字是不是你一開始選擇的數(shù)字呢?那接下來的兩個呢?如無意外,就是你的年齡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課后大家仔細想想自然就明白啦,這就是數(shù)學的魅力所在了。接下來我們來嘗試幫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決下面的問題(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爾河岸上。7座橋連接著兩個島和河岸,如圖所示:

  網(wǎng)路圖

  居民們的一項普遍愛好是嘗試在一次行走中跨過所有的7座橋而不

  重復經(jīng)過任何一座橋。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實現(xiàn)這個想法嗎?拿出紙和筆設計的.路線。

  學生思考設計。

  師:同學們行嗎?事實上,著名數(shù)學家歐拉已經(jīng)證明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可是這是為什么呢?別急,我們繼續(xù)看下去。

  1944年的空襲,毀壞了大多數(shù)的舊橋,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橋,如圖:

  B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嘗試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過所有的5座橋而不重復經(jīng)過任何一座橋。

  學生思考。

  師:同學們,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為什么呢?有沒有同學可以說一下他的想法?

  其實,我們的歐拉大師經(jīng)過研究大量類似的網(wǎng)絡,證明了這樣的事實(PPT演示):要走完一條路線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許經(jīng)過一次,只有當奇數(shù)結點的數(shù)目是0或2時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況下,如果不走回頭路,就不能歷遍整個網(wǎng)絡。

  他還發(fā)現(xiàn):如果有兩個奇結點,那么經(jīng)過整個路線的形成必須從一個

  奇結點開始,到另一個奇結點結束。

  師: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這樣的?第一個圖奇結點的個數(shù)為3,第二個圖奇結點的個數(shù)減少到2個了,看來真的是這樣的。

  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在練習本上解決這個問題:(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農(nóng)場的大門的圖。如果筆不離紙,又不重復經(jīng)過任一條線,有沒有可能畫成它?

  學生思考討論。

  師:我們看到它的奇結點個數(shù)為4,由歐拉的證明我們知道不能一筆畫成。

  那如果農(nóng)場主將門的形狀做成這樣呢?(PPT演示)

  學生嘗試。

  師:是不是可以啦,為什么呢?

  生:奇結點個數(shù)為2.

  師:這種不用走回頭路而歷遍整條線路的情況,不僅僅具有趣味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實用性,比如,我們的郵遞員和煤氣抄表員,不走回頭路意味著可以節(jié)省很多寶貴的時間?磥,數(shù)學并不像

  某些時候想的那樣沒什么用處了吧?

  下面我們繼續(xù)我們的奧秘之類吧。

  今天我們班有同學生日嗎?如果你生日,爸爸媽媽給你買了一個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狀的平均大小的7塊,怎么切?能行嗎?嘗試一下。

  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邊(即周長)分成7個等長,定出蛋糕的中心,從周邊劃分等長的標記切向中電,(如圖所示)即可。

  為什么呢?這里我們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積相等的性質。

  吃完了蛋糕,我們來觀賞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個鄉(xiāng)村的池塘里種了美麗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長得很快,使它們覆蓋的面積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長滿了整個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蓋一半時是多少天呢?同學們,你知道嗎?

  學生討論。

  師: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潛意識里我們很難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與30天差一天。但用數(shù)學我們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奧秘就在“它們覆蓋的面積每天增加一倍”這句話里面。你看,數(shù)學是多么聰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實,除了以上我們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影子外,我們的日常生

初中數(shù)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能準確理解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shù)意義。

 、谀軠蚀_熟練地求一個有理數(shù)的絕對值。

 、凼箤W生知道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shù),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數(shù)的概念。

  2.能力目標:

 、俪醪脚囵B(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②初步培養(yǎng)學生由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通過向學生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和分類討論的思想,讓學生領略到數(shù)學的奧妙,從而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谕ㄟ^課堂上生動、活潑和愉快、輕松地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shù)意義,以及求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絕對值定義的得出、意義的理解及求一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式、討論式和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問題:相反數(shù)6與-6在數(shù)軸上與原點的距離各是多少?兩個相反數(shù)在數(shù)軸上的點有什么特征?

 。ǘ┬率

  1.引入

  結合教材P63圖2-11和復習問題,講解6與-6的絕對值的意義。

  2.數(shù)a的.絕對值的意義

 、賻缀我饬x

  一個數(shù)a的絕對值就是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數(shù)a的絕對值記作|a|.

  舉例說明數(shù)a的絕對值的幾何意義。(按教材P63的倒數(shù)第二段進行講解。)

  強調:表示0的點與原點的距離是0,所以|0|=0.

  指出:表示“距離”的數(shù)是非負數(shù),所以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shù)。

 、诖鷶(shù)意義

  把有理數(shù)分成正數(shù)、零、負數(shù),根據(jù)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可以得出絕對值的代數(shù)意義:一個正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shù)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shù),0的絕對值是0.

  用字母a表示數(shù),則絕對值的代數(shù)意義可以表示為:

  指出:絕對值的代數(shù)定義可以作為求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的方法。

  3.例題精講

  例1.求8,-8,,-的絕對值。

  按教材方法講解。

  例2.計算:|2.5|+|-3|-|-3|.

  解:|2.5|+|-3|-|-3|=2.5+3-3=6-3=3

  例3.已知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等于2,求這個數(shù)。

  解:∵|2|=2,|-2|=2

  ∴這個數(shù)是2或-2.

  五、鞏固練習

  練習一:教材P641、2,P66習題2.4A組1、2.

  練習二:

  1.絕對值小于4的整數(shù)是____.

  2.絕對值最小的數(shù)是____.

  3.已知|2x-1|+|y-2|=0,求代數(shù)式3x2y的值。

  六、歸納小結

  本節(jié)課從幾何與代數(shù)兩個方面說明了絕對值的意義,由絕對值的意義可知,任何數(shù)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shù)。絕對值的代數(shù)意義可以作為求一個數(shù)的絕對值的方法。

  七、布置作業(yè)

  教材P66習題2.4A組3、4、5.

初中數(shù)學教案7

  知識技能

  會通過“移項”變形求解“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數(shù)學思考

  1.經(jīng)歷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過程,體會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畫實際問題的有效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意識。

  2.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體會方程模型思想和化歸思想。

  解決問題

  能在具體情境中從數(shù)學角度和方法解決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經(jīng)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

  經(jīng)歷觀察、實驗計算、交流等活動,激發(fā)求知欲,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會通過移項解 “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 知識回顧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0.5x=-10

  4. 3x-7x=2

  提問:解這些方程時,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這些題你采用了那些變形或運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請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2、4題,板演同學講解所用到的變形或運算,共同講評。

  教師提問:(略)

  教師追問:變形的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動中教師關注:

 。1)學生能否準確理解運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列項求解方程。

 。2)學生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變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利用等式性質和合并同類項對方程進行變形,再現(xiàn)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兩邊同時乘以(除以,不為0)同一個數(shù)、合并同類項等運算,為繼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活動二 問題探究

  問題2:把一些圖書分給某班學生閱讀,如果每人分3本,則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則還缺25本.這個班有多少學生?

  教師:出示問題(投影片)

  提問:在這個問題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據(jù)現(xiàn)有經(jīng)驗你打算怎么做?

 。▽W生嘗試提問)

  學生:讀題,審題,獨立思考,討論交流。

  1.找出問題中的已知數(shù)和已知條件。(獨立回答)

  2.設未知數(shù):設這個班有x名學生。

  3.列代數(shù)式:x參與運算,探索運算關系,表示相關量。(討論、回答、交流)

  4.找相等關系:

  這批書的總數(shù)是一個定值,表示它的兩個等式相等.(學生回答,教師追問)

  5.列方程:3x+20=4x-25(1)

  總結提問: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分析時,要經(jīng)歷那些步驟?書寫時呢?

  教師提問1:這個方程與我們前面解過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發(fā)現(xiàn):方程的兩邊都有含x的項(3x與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數(shù)項(20與-25).

  教師提問2:怎樣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轉化呢?

  學生思考、探索:為使方程的右邊沒有含x的項,等號兩邊同減去4x,為使方程的左邊沒有常數(shù)項,等號兩邊同減去20.

  3x-4x=-25-20(2)

  教師提問3:以上變形依據(jù)是什么?

  學生回答:等式的性質1。

  歸納:像上面那樣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師生共同完成解答過程。

  設問4:以上解方程中“移項”起了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師生共同整理:

  通過移項,含未知數(shù)的項與常數(shù)項分別位于方程左右兩邊,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師提問5:解這個方程,我們經(jīng)歷了那些步驟?列方程時找了怎樣的相等關系?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關注:

 。1)學生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設未知數(shù),列代數(shù)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參與觀察、比較、嘗試、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成功的快樂。

  活動三 解法運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師:出示問題

  提問:解這個方程時,第一步我們先干什么?

  學生講解,獨立完成,板演。

  提問:“移項”是注意什么?

  學生:變號。

  教師關注:學生“移項”時是否能夠注意變號。

  通過這個例題,掌握“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驗“移項”這種變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規(guī)范解題步驟。

  活動四 鞏固提高

  1.第91頁練習(1)(2)

  2.某貨運公司要用若干輛汽車運送一批貨物。如果每輛拉6噸,則剩余15噸;如果每輛拉8噸,則差5噸才能將汽車全部裝滿。問運送這批貨物的汽車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時走6千米,則比規(guī)定時間遲到1小時;若每小時走8千米,則比規(guī)定時間早到0.5小時。求A、B兩地之間的距離。

  教師按順序出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實物投影展示部分學而生練習。

  教師關注:

  1.學生在計算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

  2.x系數(shù)為分數(shù)時,可用乘的辦法,化系數(shù)為1。

  3.用實物投影展示學困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鼓勵。

  鞏固“ax+b=cx+d”類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饋學生對解方程步驟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出現(xiàn)的計算錯誤。

  2、3題的重點是在新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活動五

  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方程的那種變形?它有什么作用、應注意什么?

  提問2:本節(jié)課重點利用了什么相等關系,來列的方程?

  教師組織學生就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

  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補充。

  教師關注:學生能否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如果不能,教師則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

  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以便于學生掌握和運用。

  布置作業(yè):

  第93頁第3題

初中數(shù)學教案8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數(shù)學九年級下冊銳角三角函數(shù)——正弦。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就本節(jié)課的教學進行解說。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是在學生已學了一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以及相似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反映的不是數(shù)值與數(shù)值的對應關系,而是角度與數(shù)值之間的對應關系,這對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直角三角形兩銳角關系、勾股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1、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數(shù)學探究活動經(jīng)歷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學生已經(jīng)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邊和各角的關系,能靈活運用相似圖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推理證明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學生要得出銳角與比值之間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關系不同于以前學習的數(shù)值與數(shù)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對學生而言建立這種對應關系有一定困難。

  三、教學目標

  1、理解銳角正弦的意義,了解銳角與銳角正弦值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進一步體會函數(shù)的變化與對應的思想;

  2、會根據(jù)銳角正弦的意義解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邊長求銳角正弦,以及已知正弦值和一邊長求其它邊長的問題;

  3、經(jīng)歷銳角正弦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4、經(jīng)歷由實際問題引發(fā)出對正弦函數(shù)討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重點、難點

  1、重點:銳角正弦的定義及應用;

  2、難點:理解銳角正弦是銳角與邊的比值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

  3、難點突破方法:由特殊角入手開展討論,自然過度到一般角;從具體情境抽象出正弦的概念,并結合多個實例從不同角度深化理解。

  五、教法及學法

  本節(jié)課采用情境引導和探究發(fā)現(xiàn)教學法,通過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fā)新的認知沖突,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同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土暸f知,情境引入(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三)鞏固訓練,落實雙基

  (四)強化提高,培養(yǎng)能力(五)小結歸納,拓展深化(六)反饋練習,自主評價。

  下面就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解說

 。ㄒ唬⿵土暸f知,情境引入

  (二)先讓學生回顧直角三角形知識,再從鋪設水管引入30°的直角三角形中的邊與角的關聯(lián)。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先讓學生猜想,再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角度的'銳角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和這個角的關系。得出結論:

  當∠A的度數(shù)一定時,∠A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值是一個定值。這個比值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當角度一定時,有唯一和它對應的比值。所以∠A的對邊和斜邊的比值是關于∠A度數(shù)的函數(shù)。

  再引出課題和正弦概念,給出正弦的含義和表示方法。認識幾個特殊角的正弦值。

 。ㄈ╈柟逃柧

  講解一道求正弦值的例題。

 。ㄋ模⿵娀岣,培養(yǎng)能力

  出示三道提高題,第一道是關于直接利用正弦值求斜邊的題,然后進行變式,第二題是關于不是直角三角形中求正弦的題,第三題是關于用不同的方法求一個銳角的正弦值。

  (五)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初中數(shù)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guī)律性的數(shù)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ǘ┮胄抡n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tài)”。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jù)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shù)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shù)時,式子在實數(shù)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shù)時,x—3是非負數(shù),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shù)必須是非負數(shù),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shù)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shù)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jù)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shù)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shù)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shù)。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shù)學教案10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能利用乘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shù)乘法運算。

  2、 能力與過程目標

  經(jīng)歷探索、歸納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的過程,發(fā)展學生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3、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出法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的探索過程,符號法則及對法則的理解。

  三、 教學過程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導入新課。

  教師:由于長期干旱,水庫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經(jīng)放了3天,現(xiàn)在水深20米,問放水抗旱前水庫水深多少米?

  學生:26米。

  教師:能寫出算式嗎?學生:……

  教師:這涉及有理數(shù)乘法運算法則,正是我們今天需要討論的問題

  2、 小組探索、歸納法則

 。1)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探索。

  以原點為起點,規(guī)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為負方向。

 、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原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 2 ×(-3)

  2看作向東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 (-2) ×(-3)

  -2看作向西運動2米,×(-3)看作向反方向運動3次。

  結果:向 運動 米

  (-2) ×(-3)=

 。2)學生歸納法則

  ①符號:在上述4個式子中,我們只看符號,有什么規(guī)律?

 。+)×(+)=( ) 同號得

  (-)×(+)=( ) 異號得

 。+)×(-)=( ) 異號得

  (-)×(-)=( ) 同號得

 、诜e的絕對值等于 。

 、廴魏螖(shù)與零相乘,積仍為 。

  (3)師生共同用文字敘述有理數(shù)乘法法則。

  3、 運用法則計算,鞏固法則。

 。1)教師按課本P75 例1板書,要求學生述說每一步理由。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例子中兩因數(shù)的關系,得出兩個有理數(shù)互為倒數(shù),它們的積為 。

 。3)學生做練習,教師評析。

  (4)教師引導學生做例題,讓學生說出每步法則,使之進一步熟悉法則,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多因數(shù)相乘的符號法則。

初中數(shù)學教案11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一)內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數(shù)軸上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ǘ﹥热萁馕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關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關系.本節(jié)課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導入常見行程問題的不等關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再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與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幾個概念.前面學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過類比教學、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幾個概念不難理解.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又進行數(shù)形結合,用數(shù)軸來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直觀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對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幫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地表示在數(shù)軸上.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ㄒ唬┙虒W目標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理解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數(shù)軸來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ǘ┠繕私馕

  1.達成目標1的標志是:能正確區(qū)別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數(shù)式.

  2.達成目標2的標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3.達成目標3的標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個過程.

  4、達成目標4的標志是: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數(shù)形結合的又一個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學習不等式的一種重要工具.操作時,要掌握好“兩定”:一是定界點,一般在數(shù)軸上只標出原點和界點即可,邊界點含于解集中用實心圓點,或者用空心圓點;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jié)課實質是一節(jié)概念課,對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過類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類比教學,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以及在數(shù)軸上正確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課前引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赢嬔菔厩榫凹とざ嗝襟w演示:兩個體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蹺蹺板上做游戲,現(xiàn)在換了一個大人上去,蹺蹺板發(fā)生了傾斜,游戲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從“等”過渡到“不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ǘ┝⒆銓嶋H引出新知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然后小組反饋交流結果.最后,老師將小組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學生沒有討論出來的思路老師進行補充)

  1.從時間方面慮:

  2.從行程方面:<>50 3.從速度方面考慮:x>50÷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習慣,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梳理與補充,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o扣問題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

  設問2:能否舉例說明?由學生自學,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設問

  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嗎?由學生自學再討論.

  老師點撥:由x>50÷得x>75說明x任意取一個大于75的數(shù)都是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集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設問

  2:不等式的解集與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由學生自學后再小組合作交流.

  老師點撥: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個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4.解不等式

  設問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學生回答.

  老師強調:解不等式是一個過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意識、有計劃、有條理地設計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老師再適當點撥,加深理解.

 。ㄋ模⿺(shù)形結合,深化認識

  問題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數(shù)軸上如何表示x>75呢?問題

  2:如果在數(shù)軸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師講解,注意規(guī)范性,準確性.老師適當補充:“≥”與“≤”的.意義,并強調用“≥”或“≤”連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數(shù)軸的直觀讓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進一步加深理解,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

 。ㄎ澹w納小結,反思

  提高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什么是不等式?

 。嫉慕饧彩遣坏仁剑50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與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用數(shù)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設計意圖:歸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交流心得,不斷積累學習經(jīng)驗.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反饋

  教科書第119頁第1題,第120頁第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yè),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恼{整.

  六、目標檢測設計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屬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賦 +7>

  ②②x≥ y + 2 = 0④ 5x + 7設計意圖:讓學生正確區(qū)分不等式、等式與代數(shù)式,進一步鞏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① a與5的和小于7 ② a的與b的3倍的和是非負數(shù)

 、壅叫蔚倪呴L為xcm,它的周長不超過160cm,求x滿足的條件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既要正確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大于(小于)、非負數(shù)(正數(shù)或負數(shù))、不超過(不低于)”等等,正確選擇不等號,又要注意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的實際意義.

初中數(shù)學教案12

  一、課題

  略。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例子,體會數(shù)學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

  2.通過對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歸納,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促進了我們的成長。

  3.嘗試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方式(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決問題。

  4.通過對數(shù)學問題的自主探索,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習促進了我們成長,發(fā)展了我們的思維。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難點

  1.結合具體例子,體會數(shù)學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

  2.通過對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歸納,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促進了我們的成長。

  結合具體例子,體會數(shù)學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

  四、教學手段

  現(xiàn)代課堂教學手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剪刀、長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

  預習、剪刀、長方形紙片

  五、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展示圖片并播放錄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鈹原子、氯化鈉晶體結構),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變(隕石坑),生物之謎(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間,無處不有數(shù)學的貢獻,讓我們共同走進數(shù)學世界,去領略一下數(shù)學的風采,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

  觀察圖片,聽錄音。

  二、板書課題。

  三、導學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現(xiàn)在讓我們進入時空的隧道,回憶我們的成長歷程:

  出生——學前——小學(板書),我們每一天都在接觸數(shù)學并不斷學習它,相信嗎?不妨大家從不同階段來舉出一些我們身邊或親身經(jīng)歷的例子,試一試。(積極鼓勵)

 。◣、生共同討論交流,從具體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數(shù)學信息。)

  2.進入小學,我們正式開始學習數(shù)學,回憶一下,在小學階段我們學習的主要數(shù)學知識有哪些?

  3.指定若干名學生口答,師生共同系統(tǒng)歸納:

  數(shù)與式:認識、計算、方程、解應用題;

  圖形:圖形的認識、圖形的畫法、圖形的計算;

  統(tǒng)計知識。

  4.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不僅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而且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了。發(fā)揮一下我們的聰明才智,嘗試解決下面的2個問題: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問題:

 、儆嬎悴⒂^察下列三組算式:

 、谝阎25×25=625,則24×26=(不要計算)

 、勰隳芘e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芨话愕,若a×a=m,則(a+1)(a-1)= 。

 。ɡ蠋燑c評、表揚)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13頁第4題。

  通過剛才的解題,可以看出同學們都非常聰明,其實不僅我們每個人離不開數(shù)學,而且整個人類、整個社會也離不開數(shù)學,同學們課后可以閱讀一下第1節(jié)第2點《人類離不開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對促進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大作用。

  布置作業(yè):

  (1)談一談你對數(shù)學的興趣、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以及學習中存在的困難等;

 。2)習題1.1第2、4題。

  1.回憶、交流、積極大膽發(fā)言。

  2.回憶、交流。

  3.觀察、計算、思考、探索。

  4.學生取出剪刀和長方形紙片,小組合作,動手嘗試解決。

  學生1

  學生2

  學生拼圖(略)

  七、練習設計

  課堂基礎練習

  1、下列圖形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相等的是.

  答案:A與B;C與D

  2、三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和是21,它們的積為

  答案:315

  3、計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課后延伸練習

  1、猜謎語(各打數(shù)學中常用字)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邊

  答案:①乘;②倍

  2、在與伙伴玩“24點”游戲中,使數(shù)1,5,5,5通過運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許添兩個“一”、一個“十”和一個括號,不改變數(shù)字順序,把1,2,3,4,5,6,7,8,9這九個數(shù)字連成結果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它可能是幾邊形?

  答案:三邊形,四邊形,五邊形.

  5、有一個正方形池塘如圖1-1-2,在它的四個角上有四棵大樹,現(xiàn)在為了擴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積擴大一倍,但是,這四棵樹不便搬動,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擴大后的池塘還是正方形,這該怎么辦呢?

  答案:

  能力提高訓練

  18

  19

  

  答案:7個,邊長從大到

  小依次為11、8、

  7、5、3

  1、一個長方形,長19cm,寬18cm,如果把這個長方形分割成若干個邊長為整數(shù)的小正方形,那么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個?如何分割?

  2、在操場上,小華遇到小馮,交談中順便問道:“你們班有多少學生?”小馮說:“如果我們班上的學生像孫悟空那樣一個能變兩個,然后再來這么多學生的,再加上班上學生的,最后連你也算過去,就該有100個了.”那么小馮班上有多少學生?

  答案:36

  八、板書設計

  (一)知識回顧(四)例題解析(六)課堂小結

 。ǘ┯^察發(fā)現(xiàn)例1、例2

 。ㄈ┙夥匠蹋ㄎ澹┱n堂練習練習設計

  九、教學后記

初中數(shù)學教案13

  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qū)實驗中學 章福枝

  一、內容與內容解析(一)內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及解法

 。ǘ﹥热萁馕

  上節(jié)課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關概念及解法,本節(jié)課主要是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這是學習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教材通過一個實例入手,引出要解決的問題,必須同時滿足兩個不等式,讓學生經(jīng)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進而通過一元一次不等式來類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些概念.學習不等式組時,我們可以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利用數(shù)軸很直觀,這是一種數(shù)與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不僅現(xiàn)在有用,今后我們還會有更深的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二、目標及目標解析(一)目標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等概念.(2)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會用數(shù)軸確定解集.(二)目標解析

  達到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能說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特征.

  達到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能在數(shù)軸上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并獲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但是對于學生用數(shù)軸來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時還不夠熟練,理解還不夠深刻.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數(shù)軸上找公共部分,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

  四、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岢鰡栴} 形成概念

  問題:用每分鐘可抽30噸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的積存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超過1200噸而不足1500噸,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的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設問(1):依據(jù)題意,你能得出幾個不等關系? 設問(2):設抽完污水所用的時間還是范圍?

  小組討論,交流意見,再獨立設未知數(shù),列出所用的不等關系. 教師追問(1):類比方程組的概念,說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怎樣表示? 學生自學概念,說出表示方法.教師追問(2):類比方程組的解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 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老師點撥: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組x的取值范圍. 教師追問(3):怎樣解不等式,并用數(shù)軸表示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追問(4):通過數(shù)軸,怎樣得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點評 教師追問(5):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什么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學生自學概念.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猜測、概括和自學能力.并且滲透類比思想,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其解集的概念,利用數(shù)軸的直觀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ǘ┙夥ㄌ接 步驟歸納 例1 解下列不等式組

  學生嘗試獨立解不等式組,老師強調規(guī)范格式

  設問1:當兩個不等式的解集沒有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設問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學生總結歸納,老師適當補充,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是:(1)求每個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數(shù)軸找出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3)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方法和步驟.

 。ㄈ⿷锰岣 深化認知

  例2 x取那些整數(shù)值時,不等式5x+2>3(x-1)與

  都成立?

  設問1:不等式都成立表示什么意思? 小組討論

  設問2:要求x取哪些整數(shù)值,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學生先合作交流,再獨立解不等式組 設問3.怎樣取值?

  學生在不等式組的解集范圍內,取整數(shù)值.老師強調即求不等式組的特殊解. 設計意圖:通過例2可以讓學生構建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同時根據(jù)解集求出不等式組的特殊解,這是對學生解不等式組的一次提高訓練.

 。ㄋ模w納總結 反思提高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般步驟?

  (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一般規(guī)律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

 。ㄎ澹┎贾米鳂I(yè) 課外反饋 教科書習題9.3第1,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yè),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恼{整.

初中數(shù)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guī)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后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2、能力目標: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

 、冢瑢M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并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復制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jīng)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fā)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xù)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課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

  (1)這個圖案有什么特點?

  (2)它可以通過什么“基本圖案”,經(jīng)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并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jīng)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掘他們的想象力。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啟發(fā)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于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內容并不是很復雜,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shù)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初中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難點為在較復雜的圖形中辨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掌握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相關概念是進一步學習平行線、四邊形等后續(xù)知識的基礎、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構成八個角(簡稱“三線八角”),其中同位角4對,內錯角2對,同旁內角2對、

 。2)準確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關鍵,是弄清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線所截、也就是說,在辨別這些角之前,要弄清哪一條直線是截線,哪兩條直線是被截線、

 。3)在截線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內角,在截線的兩旁找內錯角、要結合圖形,熟記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位置特點,比較它們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在復雜的圖形中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時,應當沿著角的邊將圖形補全,或者把多余的線暫時略去,找到三線八角的基本圖形,進而確定這兩個角的位置關系、

  三、教法建議

  1、上節(jié)課討論了兩條直線相交以后所形成的四個角,這一節(jié)課是進一步討論三條直線相交后所形成的八個角,所以在教課過程,要運用基本圖形結構將所學的知識及其內在聯(lián)系向學生展示、

  2、在講三線八角概念時,一定要細致地分析、顧名思義,把握住兩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三條線與一條線”,盡量給出變式的圖形,讓學生分辨清楚、

  3、這節(jié)課雖然不涉及兩條直線平行后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的問題,但在可能的情況下,將平行線的圖形讓學生見到,對下一步的學習很有好處,例如,平行四形中的內錯角,學生開始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在這一課時中,出現(xiàn)這個基本圖形,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

  2、結合圖形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變式圖形的識圖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

  2、通過例題口答“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ㄈ┑掠凉B透點

  從復雜圖形分解為基本圖形的過程中,滲透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化歸思想;從圖形變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ㄋ模┟烙凉B透點

  通過“三線八角”基本圖形,使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位置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嘗試指導,討論評價、變式練習、回授、

  2、學生學法:主動思考,相互研討,自我歸納、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c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

 。ǘ╇y點

  在較復雜的圖形中辨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ㄈ┮牲c

  正確理解新概念、

 。ㄋ模┙鉀Q辦法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三類角的特征,并以練習加以鞏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三角板、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一組練習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基礎知識,引入新課、

  2、通過學生閱讀書本,教師設問引導,練習鞏固講授新課、

  3、通過師生互答完成課堂小結、

  七、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線八角”,并能在圖形中進行辨識、

  (二)整體感知

  以復習舊知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以指導閱讀、設計問題、小組討論學習新知,以變式練習鞏固新知、

 。ㄈ┙虒W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與∠3,∠2與∠4是什么角?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2、如圖,∠1與∠2,∠l與∠4是什么角?它們有什么關系?

  3、如圖,三條直線 AB 、CD 、EF 交于一點 O ,則圖中有幾對對頂角,有幾對鄰補角?

  4、如圖,三條直線 AB 、CD 、EF 兩兩相交,則圖中有幾對對項角,有幾對鄰補角?

  5、三條直線相交除上述兩種情況外,還有其他相交的情形嗎?

  學生答后,教師出示復合投影片1,在(1、2題的)圖上添加一條直線 CD ,使 CD 與EF相交于某一點(如圖),直線 AB 、CD 都與EF相交或者說兩條直線 AB 、CD 被第三條直線EF所截,這樣圖中就構成八個角,在這八個角中,有公共頂點的兩個角的'關系前面已經(jīng)學過,今天,我們來研究那些沒有公共頂點的兩個角的關系、

  【板書】 2.3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教法說明】通過復合投影片演示了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產(chǎn)生過程,并從演示過程中看到,這些角也是與相交線有關系的角,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是相交線的又一種情況、認識事物間是發(fā)展變化的辯證關系、

  嘗試指導,學習新知

  1、學生自己嘗試學習,閱讀課本第67頁例題前的內容、

  2、設計以下問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

  (1)同位角:∠4和∠8與截線及兩條被截直線在位置上有什么特點?圖中還有其他同位角嗎?

  (2)內錯角:∠3和∠5與截線及兩條被截直線在位置上有什么特點?圖中還有其他內錯角嗎?

 。3)同旁內角:∠4和∠5與截線及兩條被截直線在位置上有什么特點?圖中還有其他同分內角嗎?

 。4)同位角和同分內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5)這三類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對上述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然后學生間互相評議、

  4、教師對學生討論過程中所發(fā)表的意見進行評判,歸納總結、

  在截線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內角,在截線的不同旁找內錯角,因此在“三線八角”的圖形中的主線是截線,抓住了截線,再利用圖形結構特征( F 、Z 、U )判斷問題就迎刃而解、

  【教法說明】讓學生自己嘗試學習,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幾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深化教學重點,使學生看書更具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學生互相評價可以增加討論的深度,教師最后評價可以統(tǒng)一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議議評評的過程中明理、增智,培養(yǎng)了能力、

  投影顯示(投影片2)

  例題?如圖,直線DE、BC被直線AB所截,(1)∠l與∠2,∠1與∠3,∠1與∠4各是什么關系的角?

 。2)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嗎?∠1和∠3互補嗎?為什么?

  [教法說明]例題較簡單,讓學生口答,回答“為什么”只要求學生能用文字語言把主要根據(jù)說出來,講明道理即可,不必太規(guī)范,等學習證明時再嚴格訓練、

  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投影顯示(投影片3)

  【教法說明】本題是對簡單變式圖形的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第2題指明第三條直線是 c ,即 a b c 所截,如 c a 被占所截,則結果截然不同,因此遇到題目先分清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直線所栽,這是解題的關鍵和前提、

  投影顯示(投影片4)

  【教法說明】本組練習是由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找出構成它們的“三線”,或是由“三線八角”圖形判斷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這兩者都需要進行這樣的三個步驟,一看角的頂點;二看角的邊;三看角的方位、這“三看”又離不開主線——截線的確定,讓學生知道:無論圖形的位置怎樣變動,圖形多么復雜,都要以截線為主線(不變),去解決萬變的圖形,另外遇到較復雜的圖形,也可以從分解圖形入手,把復雜圖形化為若干個基本圖形、如第2題由已知條件結合所求部分,對各個小題分別分解圖形如下:

  投影顯示(投影片5)

  【教法說明】學生在較復雜的圖形中,對找這一類的同位角,找這一類的內錯角,找這一類的同旁內角有一定困難,為此安排本組選擇題,有利于突破難點,第2題中學生對 C 、D 兩個圖形易混淆,要加強對比以便解決教學疑點。第3題讓學生掌握三角形中的3對同旁內角。另外本組練習也為后面的練習打基礎。

  投影顯示(投影片6)

  【教法說明】本組題目是上組題的延伸,再次突破難點,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學生解決此類題常常因考慮不全面而丟解,要使學生養(yǎng)成全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第2題以裁線為標準分類求解,分別把 AB 、BD 、EF 看成是截線找三類角,這樣既不遺漏又不重復、

 。ㄋ模┛偨Y、擴展

  1、本節(jié)研究了一條直線分別和兩條直線相交,所得八個角的位置關系,掌握辨別這些角位置關系的關鍵是分清哪條線是截線,哪些線是被截直線,在截線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內角,在截線的不同旁找內錯角,只要抓住三線中的主線——截線,就能正確識別這三類角、

  2、相交直線

  3、教師指著圖中的一條被截直線,問:“這條直線繞著與截線著與截線的交點旋轉,當同位角相等時,兩條被截直線是什么關系?”

  【教法說明】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加強了知識問的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了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最后用是合式小結、可使學生課后自覺地去看預習,尋找答案。系統(tǒng)性,最后用懸念式小結,可使學生課后自覺地去看書預習,尋找答案。

  八、布置作業(yè)

  課本第72頁B組第4題、

  【教法說明】課本練習穿插在課堂練習中完成,故只留一道提高題,讓學有余力的同學繼續(xù)探究,提高學生思維廣度

  作業(yè)答案

  4、答:(1)設 E BC 延長線上的一點,∠ A 與∠ ACD 、∠ ACE 是內錯角,它們分別是由直線 AB 、CD 被直線 AC 截成的和直線 AB 、BE 被直線 AC 截成的。

 。2)∠ B 與∠ DCE 、∠ ACE 是同位有,它們分別是由直線 AB 、CD 被直線 BE 截成的和直線 AB 、AC 被直線 BE 截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