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范文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說出吃過的早餐名稱及味道。
2、初步了解食物的營養(yǎng)知識。
2、體驗做點心師的愉快情感。
活動環(huán)境及準備:
ppt圖片、面團若干、餡料若干、每桌一個盤子、油泥板人手一塊、帽子圍裙一副。
活動過程:
一、 看ppt圖片引出主題
1、 看圖片了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吃了什么?
師:吃完早飯寶寶來到草地上,寶寶們邊鍛煉邊告訴小伙伴們早飯的時候自己吃了什么……
2、 通過看圖片幼兒了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
二、 幼兒討論自己的早餐和味道
1、 回憶早上吃的早餐
提問為什么每天要吃早餐?
師:我們寶寶們?yōu)槭裁匆刻斐栽顼垺?/p>
幼:……
師:早飯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yǎng)。吃了吃飯,我們就有了營養(yǎng),就會長個子,變得強壯。玩玩具有力氣。
2、說一說吃的是什么早餐?味道怎樣
師:那我們小朋友們早上吃的是什么早飯。课兜涝趺礃?
幼兒自由回答
三、資源介入
1、這些豐富的早餐是誰做的?
師:這些營養(yǎng)的早餐是誰做的呢?(激發(fā)幼兒做點心師的愿望)
幼:……
師:哦,點心師阿姨做的。寶寶們,我們來學點心師阿姨做早餐吧。
2、點心師阿姨做早餐點心。(師充當點心師阿姨,頭戴帶廚師帽。)
四、行為操練
1、提供好面團、盤子、面板(油泥版替代)餡料若干
2、師充當點心師阿姨做早餐。
3、幼兒學習做點心。
4、幼兒自由操練,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賞析幼兒的作品
1、通過視頻展示儀器展示幼兒有創(chuàng)意作品,師幼共同賞析作品。
2、通過象形詞描述結束活動
圓圓的餅干 彎彎的餃子 大大的饅頭 小小的雞蛋
六、活動反思
幼兒的游戲充滿了教育的契機,教師應善于觀察幼兒的游戲,并努力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因素生成教育活動。教師要支持和推進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這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從幼兒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教師通過細心的觀察,發(fā)現幼兒對品種豐富的早餐非常感興趣,于是就針對吃早餐這個生活環(huán)節(jié)的內容預設了一次集體學習的活動。
在設計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早餐材料,給了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從活動的效果可以看出,幼兒基本能說出早餐的名稱和味道。初步了解營養(yǎng)知識。
在快樂的點心制作活動中,利用了家長資源介入活動,滿足了幼兒做點心師的愿望,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獲得了生活的經驗。了解了營養(yǎng)常識。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能夠長期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
2、能夠對動植物前后發(fā)生的變化進行比較。
3、能夠觀察并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4、能夠比較出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3、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4、知道一些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變化,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養(yǎng)成記錄觀察現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 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象。
2、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準備:
1.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2.有關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3.關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等視聽資料和設備
4.確定觀察的對象,準備好觀察記錄的`工具。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提問: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
嗎?
2、說得真棒!你能再說一說秋季是
什么樣的嗎?
引起學生對氣候與季節(jié)的興趣。
二、探索和調查
1.小組討論匯報: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樣的?
認識秋季的氣候特征。
2.誰能再說一說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是什么樣的?
認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氣候特征。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補充。
5.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認識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6.學生看圖或音像資料后說,再適當補充。
7.小結。
三、回顧和解釋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柟趟鶎W,課外拓展。)
2.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板書設計:
氣候與季節(jié)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概念
學生通過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觀察認識常見的幾種礦石。知道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利用工具,多種途徑發(fā)現巖石的成分。通過對巖石的觀察,收集記錄巖石的一些性狀。通過閱讀資料,能夠確定一些描述礦物特征的標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對研究身邊的礦物有濃厚的興趣,將生活中的發(fā)現利用所學知識檢索定位。
教學重點:觀察幾種常見巖石,了解巖石的組成。
教學難點:能描述常見的礦物。
教學準備:花崗巖、云母、長石、石英、小刀、放大鏡、閱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花崗巖是由幾種不同顏色的顆粒組成的,那么這幾種顆粒是什么樣的?它們又是什么呢?今天這節(jié)課來研究巖石的組成。
二、探究過程
1、研究花崗巖
師:請大家拿出花崗巖,仔細觀察花崗巖,我們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比一比那個小組發(fā)現花崗巖的秘密多。
。1)學生進行觀察活動,師巡回指導。(準備:放大鏡)
。2)匯報交流。小組派一代表,參加其他組的討論研究,交流發(fā)現所得。
。3)教師提供云母、長石、石英礦物標本。
投影圖片:云母、長石、石英標本
(4)學生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交流、匯報:云母有閃亮的薄片;長石有肉紅色顆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顆粒。
(5)利用提供的礦物標本再次鑒定花崗巖的成分。
比較:花崗巖中的什么物質與這三種礦物中的哪一種礦物最為接近?
(6)學生再次觀察并進行匯報。
小結:石英、長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礦物。礦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單獨存在,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花崗石就是由石英、長石、云母組成的。
2、常見的礦物
教師提供一些礦物標本,學生試著觀察,進行描述兩塊不同的礦物標本。(描述中要求學生不是比較它們的異同,而是分別描述他們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鐵礦、方解石
。2)師解說:世界上已發(fā)現的礦物近4000種。我們身邊有許多礦物制成的物品,如我們吃的鹽,點豆腐用的.石膏,做鉛筆芯的石墨,中藥用的雄黃,做首飾的金、銀和鉆石等。
。3)你對礦物知道什么?請大家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了解人們是怎樣描述礦物特征的。
(4)學生閱讀單元資料庫《礦物特征卡》。
(5)交流匯報: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描述礦物?(學生:名稱、性狀、用途)
(6)教師提供礦物,學生明確描述礦物著重于哪些方面后,試著模仿描述。
。7)學生制作礦物鑒定分析卡。
。8)匯報交流,教師與學生共同修正。
三、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并能夠確定一些礦物的特征。
四、課外延伸
制作自己帶來的巖石礦物鑒定分析卡。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沉和浮》的第三課。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深入研究造成馬鈴薯在水中沉浮的條件和變量,從改變液體成分達到改變物體沉浮的目的。在本課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一定的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對一些浮力現象已有所認知,知道木頭、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鐵、石頭等會沉入水中;知道物體的體積、大小、重量決定了它的沉浮關系。但對于馬鈴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可能會發(fā)生爭論,當然學生可能會在課外知道雞蛋能在鹽水里浮起來,物體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定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目標是可行的。
設計理念
科學課從走進教室就深受學生的喜愛,究其原因,因為在科學課中可以動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實驗,自己設計實驗的方法去尋求問題的解決,科學課中的活動性、探究性、主動性深深誘發(fā)著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在這堂課中教師有意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實驗現象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后由學生商討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改計劃。鑒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可能猜測出是鹽水溶液使馬鈴薯浮起來,應該說本課的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并不會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著重考慮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并把這種意識落實到探究過程中去,從而,使學生對浮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知,使我們的科學課能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識物體的沉浮與液體的成分有關。
2、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師:兩個200毫升的燒杯,定為1號和2號(分別盛有100、150毫升的純凈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為飽和鹽溶液);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一幅天平(備用)。
2、四人小組:一只盛有150毫升純凈水的燒杯,一個馬鈴薯,一根筷子;實驗袋(一支蠟燭,兩個不銹鋼調羹,一包火柴,一把藥匙);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觀察質疑、提出假設
1、教師提問:你知道有哪些物體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W生羅列出許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體。)
2、師出示兩個大小不一的馬鈴薯,叫學生判斷是沉還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會沉。
生:都會浮。
師:(疑惑)這兩個馬鈴薯的沉浮究竟會怎樣,我們怎么來驗證你們的觀點?
生:實驗。
師:好辦法。我們只要將馬鈴薯放進水里就能看出來?
生:不對。如果放水的東西不一樣大就不能比了。
生:對呀,應該用一樣大的東西盛。(其他的學生此時也議論紛紛)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實驗的時候還應該有一些條件,這些條件應該公平,對嗎?還應該有哪些公平的條件呢,各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體現實驗的公平性
、鸥鶕䦟W生的交流情況,教師一一板書:
實驗名稱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鹽,再燒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進馬鈴薯,再加鹽,看它會不會浮起來。
生:可以把他們的方法和起來。
師:這個建議不錯,我們可以試試,你們覺得呢?
。ㄉ鹇裕
師: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得——
生:制訂實驗計劃。
師:如果老師給你們一杯150毫升的純凈水,一個藥匙和一個馬鈴薯,你們認為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研究哪些項目?
。ǜ餍〗M制訂計劃并展開討論應有哪些實驗項目,如何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然后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實驗計劃進行交流,博采眾長;重點講講自己的計劃中哪部分實驗成功的關鍵。)
生:我們認為要弄清要幾勺鹽。
生:每次應該是一平勺。
生:要等前一勺鹽沒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準了。
生:還要記錄馬鈴薯浮還是沉。
……
。ㄍ队俺鍪疽环萦媱潱
實驗名稱
科學教案 篇5
過程與方法:
●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fā)現,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量!衲軌蛟诮忉屩蝎@得新結論或新發(fā)現。
科學知識: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樂于拓展,增強本領,豐富知識。●進一步增強對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科學的熱情。
教學準備: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教學步驟:
1、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
2、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fā)展之意《現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3、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書上的現象。
瓶中的草為什么和外面的長的不一樣呢?
4、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填寫在活動記錄上。
5、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容的拓展。
7、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并將自己的發(fā)現和解釋記錄下來。
(1)兩人小組完成尺挑報紙的實驗
(2)四人小組完成金魚在試管中存活的實驗
。3)每人單獨完成氣墊汽車的.實驗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實驗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8、像這樣在探究活動中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也是一種拓展。
9、你還能對生活中發(fā)現的哪些現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2、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分析,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記錄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盒子、燒杯
板書設計:
綠豆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陽光
水分
空氣
教學過程:
一、承接上一課,學生把綠豆種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綠豆種在土壤中的情況和發(fā)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學生描述自己的綠豆長勢情況,再看看別人的,進行比較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可能會提出綠豆生長需要陽光、水等,并讓學生說出推測的理由是什么
。ㄒ鈭D:讓學生把綠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讓學生獲取一定的感性認識,為研究綠豆的生長需要的條件奠定基礎)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紙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記錄單1:例如:
綠豆芽生長需要( 陽光 )一周后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各種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態(tài)的過程中,也會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
人類自身的活動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tài),我們要盡量減少土地遭受侵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實驗,檢驗自己的家園能否經住暴雨的侵襲。
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并尋求改進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各種力量在重塑和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認同人類活動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減少因自身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的觀點。
認識到土地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關注人類為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地不被破壞而采取的各種措施。
【教學重點】
通過模擬實驗,檢驗自己的家園能否經住暴雨的侵襲。
【教學難點】
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并尋求改進的方法。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長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盤子)、土、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師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圖片、錄象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侵蝕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變了地形地貌,同時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人們想辦法盡可能地減少侵蝕。出示預防水土流失的圖片、錄象或課件。
2、今天我們就運用我們在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在一個大水槽里建造一個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選擇地形中的一個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將來臨,我們的家園能經得住風雨的襲擊而不被破壞嗎?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比一比吧。
二、設計和建造我們的家園
1、我們建造什么樣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選擇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組討論并畫出設計圖。
2、全班交流展示設計圖,并描述為什么這樣建造地形,解釋為什么這樣選擇家園的位置,以及選擇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評價、小結。
4、預測暴雨過后,我們的家園會怎樣?
三、暴雨對我們的家園有什么影響
1、思考:在比賽實驗中,每組的什么條件應該保持相同,為什么?
2、學生進行比賽實驗:用噴水器裝水模擬暴雨降臨,觀察自己的家園能否經得住暴雨的襲擊。
3、交流討論并評價比賽實驗結果。
4、反思:如果重新設計建造自己的家園,我們會對地形做哪些改進?我們仍將房子建造在最初選擇的地方嗎?為什么?我們將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總結、拓展延伸
1、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力量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各種力量包括人類自身在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時,會對我們造成哪些災害?
3、調查一下,人們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止這些災害的發(fā)生,以及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危害。
科學教案 篇8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的過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第二課 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教學的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的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的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據;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
在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fā)展變化特征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fā)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fā)現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fā)現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美麗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
同學們發(fā)現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歷發(fā)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fā)展階段。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經歷的過程.
人的身體特征發(fā)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據你感覺到什么?如果利用這些數據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統(tǒng)計表、條形碼統(tǒng)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fā)現
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加強鍛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咨詢)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6、拓展創(chuàng)新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梢詫懗鲅芯繄蟾嬖谌嘟涣,也可以出一期專題研究。
7、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重個人保健。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8-11
(經典)科學教案09-10
科學教案(精選)10-09
(精選)科學教案10-03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經典]科學教案09-01
科學教案【精選】09-19
【經典】科學教案10-15
科學教案(經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