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大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后會發(fā)生溶化現象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fā)現有些物質能溶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于水,在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物質的溶化現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質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發(fā)現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大小及攪拌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化的特性。
難點:發(fā)現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大小及攪拌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木頭、塑料片、鹽、砂糖、冰糖。
2.勺子、記錄紙、筆、熱水、涼水、抹布7塊、燒杯14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塊木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燒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木頭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并記錄:誰不見了(1)老師:這些材料寶寶要和水來作游戲,我們先用木頭、塑料片、鹽、砂糖做實驗,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2)幼兒猜想并記錄。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并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老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看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分別放進燒杯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后,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發(fā)生?然后,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讓幼兒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并攪拌。
(3)引導幼兒觀察:誰不見了。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溶進水中變樣了,這種現象叫溶化現象。
老師:小朋友,溶化還有好多秘密噢!你們想不想去發(fā)現它們呢?
實驗二:
1.讓幼兒取少許砂糖放入兩個燒杯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于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實驗三:
1.讓幼兒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別放在兩個水溫相同的燒杯里。
2.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導幼兒做記錄,哪種糖溶化得快。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fā)現的現象。
5.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么,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可溶于水的物品顆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物品的`大小有關。
實驗四:
1.讓幼兒取少許鹽分別放在兩個水溫相同的燒杯中,其中一杯進行攪拌。引導幼兒觀察,哪個燒杯里的鹽溶化得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物品的溶化速度與攪拌有關。
三、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用開水沖泡溶化后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味道?(鹽、味精、調味品)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化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回家后,利用洗衣粉溶于水的現象來玩吹泡泡的游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竹子的各種功用,感知竹子用處大。
2、學習初步的分類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擔、竹簍、竹籃、牙簽等,各種竹制品上都貼有標簽;“貨架”三只,上面貼有標簽。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前幾天,小朋友們出去找春天發(fā)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小竹筍長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領!
2、交流調查表:生活中有什么東西是用竹子做的?
請幼兒以小組調查的方式交流調查表:
第一組調查的是廚房用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廚房用具菜板 蒸架 … …
第二組調查的是農用工具:(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農用工具扁擔 竹簍 … …
第三組調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內以繪畫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簽 … …
3、除了以上小朋友剛剛說的之外,你還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東西?請幼兒補充說明,(如窗簾、茶具、工藝品等)(幼兒沒有說到的也可有老師補充)師小結:竹子的本領真大,像扁擔、畚箕、竹籃、牙簽、席子、坐墊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開竹制品商店: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也來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讓我們也來開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請幼兒將竹制品按要求分類擺放:(各竹制品上貼有標簽,如菜板貼上101,就將菜板放到廚房用具柜的101處)
5、師小結,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2、讓幼兒具體感知風,并讓他們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引導幼兒觀察風給外界帶來的變化,如:紅旗、水、頭發(fā)等的變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個氣球,碎紙屑許多,小風車每人一個。
3、有關風的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這幾天老師讓小朋友觀察了樹枝搖動,紅旗飄,水面起波紋,你們知道是誰引起的嗎?
2、讓幼兒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
。1)教師引導幼兒玩氣球,通過玩氣球親自感受空氣流動形成風。
。2)幼兒自己動手做小實驗: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扇動空氣,使空氣流動形成風。
(3)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哪里有空氣流動,哪里就有風。
3、了解風的特性。
。1)讓幼兒用自己的小手當小扇子,扇動空氣,說出扇的快臉上有什么感覺,扇的慢臉上又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扇的快,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扇的慢,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
。2)老師給小朋友扇扇子,請小朋友試一試能不能抓住風?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風?
小結:風看不見,抓不著,只能感覺到。
4、玩紙屑。
。1)分給幼兒每人一小堆紙屑,讓他們想辦法玩紙屑,看誰最聰明,想的玩法多。
(2)討論:玩完后讓幼兒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產生風使小紙屑動的。
5、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
幼兒討論,教師講解。
。1)(看課件)風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風吹干了媽媽洗的衣服;使人涼快;讓風箏飛上天;風車轉動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可是有的風卻做了許多壞事。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樹木刮斷了;打翻了魚船……這樣的風很可恨。
。2)小結:現在的人們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人們建起了防風林,把風擋住,還提前預報風,這就減少了風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6、玩"風車轉轉轉"游戲。
幼兒每人一個風車,想辦法讓風車轉起來。請幾名幼兒到前面演示講解后,幼兒自由玩風車。
帶幼兒到戶外玩風車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線并能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
2.觀察生活環(huán)境中各種線的特性,了解各種線的不同用途。
3.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重點:
認識線并能尋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
活動難點:
觀察生活環(huán)境中各種線的特性,了解各種線的不同用途。
活動準備:
1.事先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線:毛線、棉線、電線、電話線、風箏線、縫紉線、尼龍線、中國結線等。
2.網上下載有關線的圖片:商店懸掛物的繩子、吊飾(風鈴、風箏),工地、菜圃、花園等的圍欄,曬衣繩、手提袋、背包、毛衣、手工藝品、漁網、魚竿上的繩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線。
1.每組放置一盆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挑選一種認識的線給同伴介紹并進行交流。
師:小朋友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請你們每人挑選一根你認識的線,把它介紹給你的好朋友。ㄓ變鹤杂捎^察講述)
2.每人挑選一種線進行集體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線?說說它的名字?有什么作用?(教師把幾種有代表性的線展示在黑板上。)
師:除了這些線外,你還看到過哪些線呢?
二、探索線的不同特征。
1.師:現在請你們一組上的小朋友合作,根據線的長短來幫它們按順序排一排隊!(幼兒操作)
2.比一比,說一說:
——哪一種線最粗?
——哪一種線最細?
——哪一種線顏色最多?
——拉一拉,哪一種線最容易斷?哪一種線不容易斷?
——每一種線都有哪些作用?
三、尋找圖片中的線并了解其作用。
請幼兒觀察圖片中各種線的使用方式。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線,請你們從這些圖片里來找一找,說一說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出示圖片)
——文具禮品店里的.線:包裝禮物、搖動懸掛飾品。
——手工藝品店的線:編制毛衣。
——服裝店的線:縫衣服。
——運動用品店里的線:跳繩,可以用來運動。
——魚竿上的線:釣魚。
(根據圖片內容師幼討論各種線的用途)
四、分類整理材料,將各種各樣的線擺在展示區(qū)供大家欣賞
活動延伸:
美工區(qū)可以提供一些毛線制作毛線貼畫或者繞相框,暫短游戲繼續(xù)練習挑花線。
家園共育:利用雙休日時間收集各種各樣的線,為開展活動做準備。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設計意圖:
前幾天的下午,突然下起了雨。有的孩子則特別興奮,高聲叫到:“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悶悶不樂的說“:下雨就沒法出去玩了”,這時一個孩子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天空為什么會下雨呢?”孩子們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帶著這個問題,我設計了這次的活動。
活動《雨從哪里來》選自主題十二《下雨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發(fā)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推測、操作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了解“蒸發(fā)”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知道雨與人們的關系。
三、活動分析:
重點:通過幼兒的主動實驗,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難點:在實驗過程中讓幼兒大膽操作,細致觀察試驗現象。
“雨的形成”這一問題對于5、6歲的幼兒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弄明白,如果僅憑教師枯燥的講述,幼兒被動的接受,不但達不到活動目標,更讓幼兒對這節(jié)活動產生厭煩,所以我就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簡單的實驗,自己得出結論,既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又讓幼兒學會尋找問題,不怕困難,根據問題難易程度來尋找答案。5、6歲的幼兒好動,對新鮮事物、現象雖充滿好奇,但往往沉不住氣耐心的觀察、探索,所以,本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大膽操作、耐心細致的觀察。
四、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課件:小水滴旅行記,雨聲的錄音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夾子、水等
五、教學方法:
教學中我運用了實驗法、講述法、直觀法,引導幼兒了解雨的形成過程,活動中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的'實驗,大膽的推測、遷移的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六、活動過程:
。ㄒ唬┱堄變郝犛甑穆曇簦龌顒觾热荩
師:小朋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得聽,這是什么聲音呢?
幼兒:下雨的聲音。
提出疑問: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呢?(允許幼兒充分想象和猜測)
。ǘ┮龑в變毫私庥甑男纬稍
1、教師介紹實驗器材,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了解“蒸發(fā)現象”。
1)教師把燒杯里的水加熱,讓幼兒仔細看看有什么現象?讓幼兒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說說感受到了什么?
幼兒1:有氣泡
幼兒2:有氣從試管口冒出來。
幼兒3:有水蒸氣
幼兒4:感到熱了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fā)。
2)你在那里看見過水“蒸發(fā)”的現象?
。⒅箫、晾衣服......)
。ㄓ捎趯嶒炛行杈凭珶簦瑢τ變旱陌踩紤]所以使教師操作。)
2、幼兒自己操作實驗——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教師每組發(fā)一個燒杯和一片玻璃片,燒杯中倒有熱水,先讓尤爾摸一下杯子,感到熱,再摸一下玻璃片,感到涼,請幼兒將玻璃片蓋在燒杯上,說說又發(fā)現了什么?
幼兒1:玻璃片上有水
幼兒2:玻璃片上有氣
。ㄟ^了幾分鐘)
幼兒3:我發(fā)現玻璃片上有水珠
幼兒4:我發(fā)現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來了
(很多小朋友都發(fā)現了這個現象)
2)讓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小水珠呢?
共同得出結論:許多水蒸氣在一塊遇冷變成小水滴。
3、幼兒觀看雨的形成的課件:小水滴旅行記,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請幼兒結合剛才的實驗,再來說一說:雨的怎樣形成的?
幼兒:水加熱以后,形成了水蒸氣,水蒸氣漸漸多了,他們抱在一起,當遇到冷空氣,形成了小水珠,當他們快托不住的時候,小水珠就落下來,這就是雨。
(三)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ㄋ模┮怨旁娊Y束,通過雨聯想到帶雨字的古詩,讓幼兒復習、背誦。(《春曉》《夜雨寄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
2、軟件
3、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
活動過程:
一、交流已積累的經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天空的眼淚是什么?
你認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1、老師做小實驗。
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并用語言大膽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老師用示意圖記錄。(示意圖:→→→)
師告訴幼兒此小實驗就是雨的形成過程。
2、觀看圖片:雨的形成示意圖。
請幼兒比較兩個示意圖,表揚幼兒觀察仔細,并從小實驗中準確地發(fā)現雨的形成過程。
小結:地球表面的水經過太陽照射等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來越厚,在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水滴落下來,那就是雨。
三、拓展經驗。
1、觀看軟件:豐富有關經驗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
2、討論: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問: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教師列表記錄幼兒的回答)
根據表格小結:雨對自然界、人們的生活、動植物的生長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時下雨也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會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東西需要防霉。幼兒在軟件中游戲。
小結:關于雨的知識、游戲和實驗還有很多,小朋友還可以繼續(xù)探索,互相交流。
說課:
一、關于內容的選擇:在創(chuàng)編兒歌:“我們的.家”活動中,幼兒對“云是雨的家,還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盡管雨和云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幼兒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并沒有關于雨形成過程的一些相關經驗。分歧和討論使他們產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學活動“天空的眼淚——雨”適時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也將引起幼兒探究的欲望。
二、關于目標的確定: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興趣。第1條是知識目標,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動中涉及到的資料搜集、記錄、實驗、比較、討論以及簡單統計等。第2條是情感目標。在《綱要》關于科學章節(jié)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
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蔽艺J為,一個好的教育活動,應該是在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經驗的同時促使幼兒長遠發(fā)展,所以制定了以上兩條能促進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三、關于教法的運用:
1、在活動中,主要運用了實驗的方法,向幼兒演示雨形成的過程,因為,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的,直觀的教學方法幼兒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運用先進的教學軟件,向幼兒展示正確的示意圖,引導他們通過比較來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同時活動中還通過資料搜集方法的記錄、簡單統計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學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方法,使他們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3、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拓展相關經驗,并通過討論和列表幫助幼兒梳理和豐富原有的生活經驗,實現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
四、關于學法的思考:在《綱要》指導要點的第2條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因此,
1、將搜集資料的要求放在課前請幼兒準備,目的是讓幼兒在此過程中對搜集資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徑有所了解和體驗。
2、幼兒也曾經進行過一些簡單的記錄,但示意圖平時接觸不多,因此,他們通過描述實驗的現象和過程,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一種新的記錄表示的方法,而思維的有序性和語言的表達概括能力也能從中得到提高。
3、幼兒通過操作電腦軟件游戲,輕松的與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進行學習,獲取更多的信息。
五、關于過程的設計:
本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毒V要》中關于科學目標中指出“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的第一部分是讓幼兒互相交流已積累的經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ハ嘟涣鞯幕A是活動準備中的第3點:“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睔w納的方法是,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知道的,老師幫助記錄下各種不同的方法。活動的第二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了解雨的形成過程,目的是幫助幼兒整理、提升經驗,現成概念。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觀察描述小實驗的現象,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雨的形成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開放式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仔細觀察的習慣,同時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將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滿足。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在軟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圖,并和剛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圖進行比較。活動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幫助幼兒拓展和雨相關的經驗,如:了解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實現這一目標采用了三個不同的形式:看錄像、討論和游戲,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始終主動積極地去參與,同時形式的變換可以不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4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6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10
大班科學教案06-28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大班科學教案04-09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魚》科學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