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語文教案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口技》教學設計
課程名稱 《 口技》 授課人 學校名稱 教學對象 七年級 科 目 語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24課,本文以教讀說明文為主,而這篇文章既可以作為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而初中學習文言文,有兩個方面的任務,除了像閱讀現代文那樣要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外,還要學習與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語言,特別是字詞句的翻譯與理解,所以提高學生學習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下較好的基礎是本課主要的目的。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掌握“乳”“善”“名”“宴”等文言詞的活用,一些通假字和表示時間的詞語等古漢語知識。
方法和過程:了解細膩生動的描寫、清晰明了的思路,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培養(yǎng)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教學重點:區(qū)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課教學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的主要任務是了解作家作品,結合已有知識和注解疏通文意。通過讓學生反復朗讀,能夠復述課文大意,并能夠掌握相關的知識點。第二層次的主要任務是概括三個場面,把握文章主旨,學習前后照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方法:1、情境法:用表演視頻引入新課,這種形式喜聞樂見,益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本課結束前,通過閉目欣賞口技表演,讓學生再次感受口技這種傳統(tǒng)技藝的高妙,學生興趣很濃。2、誦讀法:
以“讀”貫穿,一文多讀,每個人都參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層層推進。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能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課堂效率。3、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分組合作,集體交流,結合注釋疏通文意,質疑問難,發(fā)揮其學習的主體地位,有益于提高學習效率。
四、教學環(huán)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學生準備:課本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資源: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設備資源應用分析
一、導入新課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聽課文朗讀,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四、疏通文意
五、字詞歸類
六、整體感知
七、小結
八、鞏固練習
播放口技表演《哨所的一夜》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竟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tǒng)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huán)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現代藝術家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 怎樣的聲音世界呢?
《口技》作者林嗣環(huán),字鐵崖。清代順治年間進士。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筆記小說集,由清代人張潮所編,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
?囈語yì狺狺yínchì
伸頸jǐng ?嘿嘆mò
齁hōu中間jiàn
意少舒shū
曳屋許許聲yèhǔ?hǔ?
幾欲先走jī
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了解課文大意,之后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句子。
重點講解詞性活用:
(1)婦撫兒乳 :“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2)善口技者:“善”是動詞(原為名詞), “擅長”
(3)不能名其一處:“名”是動詞(原為名詞), “說出”
(4)會賓客大宴:“宴”是動詞(原為名詞),“舉行宴會”
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通“座” ,座位
時間詞: 少頃、既而、當是時、一時 未幾、忽、俄而、忽然
提出問題:
1、這篇文章敘述了哪幾個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概述。
2、全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進行記敘的 ?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贊賞、捶背、僵硬、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義,做有尊嚴的人。
2、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故事導入,復述課文(聽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或想問的嗎?)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哈默年輕時候的一個小故事,從中我們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體會深刻的道理。ò鍟n題《尊嚴》)
二、初讀課文,設疑自探。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正確,讀流利。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表現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過什么寫作方法來表現哈默的尊嚴的?)
三、自學反饋,解疑合探。
1、解答疑難,提示生字詞學習的難點。
2、理清事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并復述。
四、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找出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三次對話,并用筆在書中標注出來。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三次對話
1、探究問題一:通過三次對話這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問題二:杰克遜大叔怎么知道年輕人將會是百萬富翁?
二、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讀一讀、演一演這三次對話。
三、師生互評,質疑再探。
1、師:正是由于年輕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動了杰克遜大叔,愿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正是對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贊揚。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杰克遜大叔是怎么夸他的?(“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保┠闶窃鯓永斫膺@句話的?
2、師小結:年輕人擁有了這么多的高貴品質,但是它的成功還要經過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板書:努力
四、總結課文:
是。∧贻p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哪怕從一件小事中葉要保持做人的尊嚴,堅持做人的原則,最后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尊敬,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板書設計:
尊嚴
。ㄗ粤+講原則+自強+自尊)x努力=成功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二、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寄情酒更濃、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舍”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fā)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3、“三分詩,七分讀”。這堂課要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當堂會背。
三、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明確多音字“舍”的兩個讀音,明白“使”、“浥”、“更盡”幾個詞語的意思,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采用層進式引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境,導入新課
1.師: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能告訴我他們的名字嗎?
師: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于轉學、升學等原因你得朋友就要離開你,也許很久才能再見面,也許永遠都不會再見了,你的心里會怎么想?你會怎樣表達你的情意呢?
指名回答。
2.師:是!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后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為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于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
3.師:這濃濃的友情,這難以割舍的友情,就這樣在人們之間一直傳遞著。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三首》的第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師:看課題,你知道課題告訴了我們什么?(齊讀課題)
師補充:安西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師:這是我國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王維所寫的一首送別詩。打開書,結合課后注釋和插圖,反復的讀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6、指名讀
7、古詩欣賞(播放課件)一邊聽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情讀古詩,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ㄒ唬┯|景情更深。
1、詩中哪里描寫了這樣的景色。(課件出示前兩句)
師:讀完了嗎?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板書)它們在詩中怎么念?指名認讀。
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個字的發(fā)音,并提醒學生注意它們是多音字。
2、師:好,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4.師:嗯,讓我們閉著眼睛想一想,這景真美。你再來讀讀前兩句。(學生讀詩)結合課下注釋,你能把前兩句的意思講講嗎?(學生講詩意)
5、指名美讀。
6.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著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
生齊讀。
7.詩人要表達自己離別的憂傷,為什么還要寫這一處美景呢?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蒙蒙細雨更襯托了離別之情。這是“借景抒情”
。ㄕn件出示)這樣的天氣可以表達怎樣的心情?
8、再讀前兩句,讀出景色的優(yōu)美,讀出離別的惆悵。
。ü膭顚W生熟讀成誦)
(二)寄情酒更濃。
1.就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師:我們來看地圖,從地圖上看,只有這么短,而實際距離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們來看這段文字
那時火車只通到西安,從西安到新疆,我們有時搭車,有時還步行,整整走了二個多月,終于來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說。
──《母親和我們》。韓天航
這是我國當代作家協會會員韓天航描寫他小時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多少艱辛、多少危險啊。在這樣的情形下,怎能不讓人滿懷傷感。正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3、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里。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后兩句。一起讀一下。課件出示后兩句詩。
4、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朋友保重啊!這酒中有一份祝愿,這酒中有一份情意,千言萬語、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ㄈ┳ァ皠瘛、“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ò鍟皠瘛保┪覀兿胍幌逻@是誰在勸?怎樣勸?
(1)難忘當初我們一起飲酒賦詩,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可這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怎不讓人有種落花流水的傷感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元二啊,你這一走,我們再難相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就此分手吧,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只有王維在勸嗎?還有誰在勸?
。1)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干了這杯酒。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2)我實在舍不得你們啊,此去再也找不到如王兄這般情投意合的兄弟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生齊讀)
3.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F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著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舍,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
生齊讀
4.師:就這么喝啊說啊,說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么也不說了,什么也不能說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里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ò鍟案弊郑
5.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板書:友情)
三、音樂渲染,品味詩境,情讀古詩。
1.讓我們在靜靜的讀古詩,體會一下詩的意境。
師放音樂生默讀古詩。
2.學生展示讀古詩。
3、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師出示四首送別詩。
四、總結升華
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xiāng)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閱讀積累。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
2.通過朗讀、想象、聯想體會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感情。
3.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了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感情。
課前準備:學生查找有關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體會他那種不愿屈己從俗、決然舍去的高尚節(jié)操。
教學過程
導入:
我們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了解了一些詞的知識,也知道了唐詩宋詞元曲這種說法。唐代以前很多題材的詩歌,唐代的時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惟獨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chuàng)的,并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峰。梁·鐘嶸說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那么,陶淵明是怎樣的一個詩人,他的人生經歷、他所處的環(huán)境對他的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請同學們交流一下檢索到的有關資料、信息。
陶淵明生平陶潛,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但到陶淵明時,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41歲以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干一番事業(yè),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后期(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高傲的脾氣使他不愿迎合官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終于辭官歸田園,躬耕隴畝,不再出仕,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與官場徹底決裂!讹嬀啤吩娨唤M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淵明的詩作有兩類題材:
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wèi)銜微木》等篇,寄寓抱負,頗多悲憤慷慨之音。
二、通過反復朗讀,體味詩人的感情和詩的意境美。
1.散讀課文
2.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語氣和節(jié)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語氣和節(jié)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潔身自好不受塵俗的煩擾。起句應讀的平靜些,轉折句也可處理為平靜的讀法,但體現出得意感。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何能爾”設問,爾,代前句,寫出了反常,與眾不同,故應讀重音。
“心遠地自偏”此句為全篇之骨,要讀出一份自豪,體現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讀這兩句之前,應有個停頓。因為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
這兩句是頗有意境的詩句,要讀出你的想象和聯想來,要讀出“見”字的“悠然”、怡然自得來。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朗讀時應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與歸巢的'鳥兒的自在快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結句應一字一頓,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
3.散讀課文
4.聽錄音范讀
5.跟讀
6.散讀課文
三、通過想象、聯想,體會詩的意境美,體味詩人的心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景、情、理交融于一體的名句,富有意境。請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體會這份意境美。
。▽W生可以有各自的想象聯想,只要與詩句的淡然悠閑、物我合一的意境即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時俯時仰,“采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這不經意之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意境寧靜清遠。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意境體寧靜恬淡。
這四句,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個恬靜優(yōu)游的情景。
四、藝術特色鑒賞
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敘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自然引出后面兩句。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五至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水乳的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后世所稱道!吧綒馊障眩w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于景中。詩的最后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小結:
這首詩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詩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地自偏”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啟發(fā),就是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F代化的、非常喧鬧的這樣一個社會當中,我們已經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我們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實當中,只要我們每個人他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質的追求、遠離了一些世俗的官場,那么我們住的地方也會變得偏僻起來,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起來。我們也會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緒,這樣使自己變得非常的寧靜,這個對于我們自己人生的修養(yǎng),對于我們社會的安寧都是很有好處的。
陶淵明的詩文我們接觸不多,同學們可以去找些來讀讀。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詞上下闕的含義
2。理解李清照在詞中的表達出的“愁”
教學重點
李清照此詞表現出來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同上
1課時
賞析、誦讀法
第一課時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一、 作者簡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過很好的教育,其父親李格非是學者兼散文家,母親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學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說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崩钋逭帐藲q嫁了太學生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楹,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
但作為一個才華出眾、情感豐富的女子難免對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所以盡管生活是滿足的,李清照也常常會感到一種惆悵。這種惆悵是來自社會對女子的壓抑還是由于她對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不能實現,就不得而知。只是這種惆悵常常出現她前期的詞中,與溫馨、喜悅相互交織。她的兩首《如夢令》似乎正好反映出這種復雜的情感: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前一首表現了無憂無慮、開朗活潑的性格,后一首則流露了她對年華變遷的悵惘,似乎青春也在這暮春的風雨中被摧殘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于詞的傳統(tǒng)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fā),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醉花陰》
但其后不久,時代的巨變打破了李清照閑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這初,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著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后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錄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筆調回憶了她與趙明誠烹茶賭勝、賞玩金石的歡樂,敘述了南渡后輾轉流離、坎坷不盡的經歷,抒發(fā)心中郁積的哀慟。由于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郁,如今的情懷正如《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李清照居金華時。久經飄泊,獨在異鄉(xiāng),盡管春日雙溪風光綺麗,但在她的眼中,卻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觸景生情,越發(fā)感到愁苦。在李清照的這一類詞中沒有正面描寫民族災難的場景,也沒有直接呼喚英雄主義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個人遭遇,在她心靈深處刻下抹不去的傷痕。她的詞中這樣寫道: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清平樂》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閑愁”,而是由鄉(xiāng)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后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厲。
二、 全詞賞析
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環(huán)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愛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于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漬、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么,結果卻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huán)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說,由環(huán)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著“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huán)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開頭王句,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緊接著寫詞人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罢眱删洌緫f由于環(huán)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里不說境之冷清,心之慘戚,而獨歸之于天氣之“乍暖還寒”。接下來,本應說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纱颂幉幻髡f,卻言談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雁過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說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群征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xiāng)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匯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過片直承上文。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憔摔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搞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惟淬,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風欺人,淡酒無用,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笆刂皟,獨自怎生得黑?”孤孤單單地靠著窗兒,怎樣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么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凄清的苦況蘊含于平淡語言之中,發(fā)人深思。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靡靡,更添愁緒。這里將凄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最后一句,總括上文,是說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fā)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難道除了“愁”外,還有什么難以言傳的心事?這明明是提醒人們,這里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尾,能調動讀者的思想活動,從而擴大并深化了主題,大有“回腸九疊后,猶有;啬c”的藝術效果。
三、 作業(yè)
1. 背誦這首詞
2. 課外閱讀李清照的詞,體現其藝術風格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堵暵暵齩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綜觀李清照這首寫于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為李清照,易安詞不愧為易安詞。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堵暵暵齩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墒枪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綜觀李清照這首寫于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為李清照,易安詞不愧為易安詞。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聲聲慢o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綜觀李清照這首寫于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為李清照,易安詞不愧為易安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樂園》教案08-29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下冊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