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6篇(合集)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導入新課:
任何一部小說都存在著“虛構(gòu)”的成分,因為小說家的敘述本身就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我們甚至可以說,“虛構(gòu)”是小說的靈魂,沒有“虛構(gòu)”就沒有小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沙之書》(板書),看看它為我們“虛構(gòu)”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小說作者又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
二、相關(guān)介紹: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散文家,也是20世紀的一位短篇小說大師,被稱為“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 詩歌、散文、短篇小說是博爾赫斯的三大創(chuàng)作成果,有人評價說:“他的散文讀起來像小說,他的小說是詩,他的詩歌又往往使人覺得像散文。溝通三者的橋梁是他的思想!彼脑姼枵Z言質(zhì)樸,風格純凈,意境悠遠;散文構(gòu)思新穎,結(jié)構(gòu)巧妙;小說常在東方異國情調(diào)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短篇代表作:《沙之書》、《小徑分岔的花園》。
三、內(nèi)容探究:
學生朗讀全文,概述小說情節(jié)。
問1: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一下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明確:“我”從《圣經(jīng)》推銷員手里買下“沙之書”,沉迷于它的神秘并陷入了煩惱,最終偷偷把它放進圖書館陰暗的擱架上。
問2:“沙之書”具有哪些特點?
明確:“沙之書”具有如下特點:1、八開精裝的外觀;2、異乎尋常的重量;3、令人陌生的文字;4、沒有重復(fù)的圖案;5、怪異荒誕的編碼;6、無窮無盡的.書頁;7、磨損很舊的頁面;8、粗制濫造的印刷;9、分段擁擠的版面;10、每頁兩欄的設(shè)計。
問3:“沙之書”的名稱緣何而來?
明確:因為這本書的書頁像沙那樣無始無終,無窮無盡(原因6),所以被稱為“沙之書”。如此看來,這確實是一本神奇(或“奇妙”)的書籍。
問4:“我”對“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明確:“我”對“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過程:充滿好奇(按照推銷員的講解找圖案,找頁碼;談話時、購買時都不忘翻弄書籍,欣賞封面)——無比珍視(隨著占有它的幸福感而來的是怕它被偷掉)——癡迷鉆研(成了那本書的俘虜,幾乎不再上街,晚上失眠,偶爾入睡就夢見它)——恐懼煩惱(悟到它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是一件詆毀和敗壞現(xiàn)實的下流東西)——丟棄逃避(付之一炬又擔心燒起來無休無止,污染地球,最后把它帶到圖書館,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偷偷將它放在一個陰暗的擱架上)?傊,作者表達了“我”對無窮無盡的“沙之書”的態(tài)度變化。
問5:“沙之書”雖是作者的“虛構(gòu)”,但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類似的“沙之書”呢?你能不能舉例談一談呢?
明確:“沙之書”代表著無限和神秘,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沙之書”有:永不停歇的時間、無限廣闊的宇宙、浩瀚無窮的知識、永無止境的數(shù)字、無法全知的未知世界、不斷延伸的人類歷史、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shù)、深邃無限的人類思想……總之,“沙之書”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無限和神秘事物”的一種隱喻。
。◣煟┱f:當我們面對那些“神秘而又無限的事物”時,我們一個方面可能會對它無比好奇、癡迷鉆研,一旦深陷其中、無法解答時,我們又往往會感嘆自身的渺小和無知,繼而就想擺脫煩惱、設(shè)法逃避。這種感覺就像小說中的“我”面對“沙之書”時的感覺一樣,真實而又相似。小說《沙之書》借助“虛構(gòu)”,運用“象征”,使“無限而又神秘的事物”通過“沙之書”這個意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并將人們面對“無限而又神秘的事物”時那種無所適從的心理真實地凸現(xiàn)出來,這也就是小說的思想主題。
總結(jié):美國作家納博科夫說:“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里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背后果然緊跟一只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后并沒有狼——這才是文學。那個可憐的小家伙因為扯謊次數(shù)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純屬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點: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棱鏡,這就是文學藝術(shù)手段……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藝術(shù)是魔力在于孩子有意捏造出來的那只狼身上,也就是他對狼的幻覺;于是他的惡作劇就構(gòu)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終于被狼吃了,從此,坐在篝火旁邊講這個故事,就帶上了一層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個孩子是小魔法師,是發(fā)明家!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十三個生字,會寫十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變化。
過程與方法:初步感受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首都是哪兒嗎?說說你對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讀中識字。
1、教師范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3、小組內(nèi)讀課文:互查讀音。
三、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自主識字。
1、出示圖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麗的景物?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師隨即出示詞語。)
2、“讀讀記記”下面詞語。
綠樹成陰 鮮花盛開 風景優(yōu)美 來來往往 高樓大廈 名勝古跡
四、寫字指導。
1、分析字的結(jié)構(gòu)。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筆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師范寫:邊寫邊講解。
五、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北京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2、用書上的一句話概括?讀出語氣
3、學生質(zhì)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
1、自由讀課文:
北京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么?用書上的一句話來概括。
2、有感情的讀這句話,讀出贊美的語氣。
二、朗讀感悟,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
2、學生討論得出:天安門:莊嚴、美麗,寬闊的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
柏油馬路:又寬又長,綠樹成陰、鮮花盛開。
立交橋:許多、有綠毯似的草坪、拼成圖案的花壇,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讀出立交橋的美)
名勝古跡和公園、高樓大廈:許多、風景優(yōu)美。
3、教師小結(jié)。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實踐活動。
交流有關(guān)的北京變化的資料。
五、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要求寫的字。
2、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們玩耍的樂趣。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教學準備:
師:準備大海、海岸、海灘圖片。
生:預(yù)習課文,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大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孩子們,你們看見過大海嗎?(生自由回答)大海離我們西部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但是咱們從電視、各種圖畫書上是經(jīng)?匆姷,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樣子跟同學們一起交流交流嗎?(生互相交流)
2、是呀,大海是無邊無際的,大海有美麗的`海歐,大海邊有美麗的貝殼,大海呀,還有調(diào)皮的小浪花呢?(板書:浪花),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到海邊,去同三個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ㄑa全課題)
3、齊讀課題。
二、掃清障礙,自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并拿出筆,在字下面作上一個小記號。
2、借助拼音讀自己所勾畫的字,注意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讀流利。
4、指名讀,其余生評。(指導讀好表示浪花聲音的“嘩——嘩——”這里破折號的用法,應(yīng)該在朗讀時體現(xiàn)出來。)
三、品詞引路,感知課文
1、指名讀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話說說誰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個孩子光腳丫,坐在海灘看浪花。(強調(diào)用上自己的話來說)
3、浪花像什么樣呀?(學生說出像問號時,教師板書簡筆畫,并書寫一個大大的問號作對比)
4、指導朗讀好本節(jié)。
5、我們知道,問號就是表示在提問題呀,今天浪花可為孩子們提了一個問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問題是什么嗎?(生提問,注意引導口語訓練)
6、是呀,浪花給孩子們提的這一個問題,孩子們都是怎樣回答的呢?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生交流
A、回答第一個孩子的問題時,抓住“海水”和“淡水”,進行分析,讓孩子明確這兩種水的不同之處。
B、第二個孩子的回答時,故意質(zhì)疑,讓孩子了解海底“火山”和“陸地”的矛盾處,從而理解‘探秘’一詞。
C、第三個孩子的回答時,從挖煤入手,了解礦石,然后理解‘采礦’。
D、假如你也在海邊看浪花,你會想到些什么?你又會怎樣回答。
7、引讀文章內(nèi)容。
第一個孩子回答說:……
第二個孩子回答說:……
第三個孩子回答說:……
……
8、學習第三節(jié)
。1)指名讀第三節(jié),其余生思考:浪花像什么?
句子訓練:浪花像小手。浪花像。
。2)體會“撫摸”,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小孩用手撫摸家中小動物,然后讓孩子用“撫摸”說話。
(3)指導朗讀。
四、品讀詩文,小結(jié)全文。
1、指導有感情朗讀。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詩文背誦下來。
3、小結(jié)。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小結(jié)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提出學習要求:學習生字詞。
二、自畫生字,讀準字音。
1、從文中找出生字,同桌互讀互學。
2、檢查字音。(開火車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3、出示帶生字的詞,自讀詞。
4、交流讀。
三、認準字形,組詞運用。
1、出示生字,讓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
2、組內(nèi)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難記的字。(總結(jié)識字方法)
4、再讀生字詞。
5、用生字自己組詞。
四、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生認讀。
2、觀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重點指導。
家、腳、到
4、學生自己先描后寫。
5、作業(yè)展示。
五、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總結(jié)全文。
2、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11、看浪花
浪花簡筆畫
浪花像問號。
浪花像小手。
浪花像____。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有哪些值得你驕傲的地方?說聽。
2、把你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觀察積累,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習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突出家鄉(xiāng)的美
教具:兩同類佳作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討論、讀議、寫相結(jié)合
教學流程:
一、課前:本單元里我們飽覽了天下美景,讓我們流連忘返。你的家鄉(xiāng)呢,美在哪兒?
二、明確目標:
圍繞“我愛我的家鄉(xiāng)”選取好的材料,寫一
三、習作方法
1、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有哪些值得你驕傲的地方?
2、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3、把你說的內(nèi)容寫下來。注意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語句要通順。
四、資料共享
1、先確定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再分小組交流討論
2、交流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材料,并對小組內(nèi)同學的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議,供其。
五、佳作賞析
六、重點關(guān)注:
1、別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
2、別人的感受是否真實、發(fā)自內(nèi)心的?
七、開心練筆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構(gòu)思、佳作的鑒賞、教師的點撥,著手寫
八、交流探究
1、學生以四人小組交流所的片斷。
2、小組推薦寫得好的學生在全班交流。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xiàn)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yīng)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古詩的韻律,領(lǐng)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過程與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lǐng)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nèi)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yǎng)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法學法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積淀,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yīng)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為輔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xiàn)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nèi)容作總結(jié)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并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里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了解學習完字詞后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了解字詞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抵:值渾:簡直勝:承受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jié)合課下的注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為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
C、講解詩歌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確定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的聯(lián)系,首聯(lián):一幅國破后的衰敗凄涼的畫面
頷聯(lián):以“花”“鳥”作為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lián)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lián)我們可看到“花”“鳥”
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為何濺淚,鳥又是為何驚心?這樣兩聯(lián)的聯(lián)系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里主要的提問有:
首聯(lián)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花為何而濺淚,鳥又是為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lián)之后可讓學生朗誦首聯(lián),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才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lián)。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
F、講解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確定這兩句的聯(lián)系。頸聯(lián):國家戰(zhàn)亂,思念家人尾聯(lián):一個頻頻搔頭的白發(fā)老人的形象,頸聯(lián)的.結(jié)果!鞍最^搔更短”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以及對戰(zhàn)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為連接點建立兩聯(lián)之間的聯(lián)系。
主要的提問設(shè)計:
為什么會“家書抵萬金”;體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jù)兩聯(lián)之間的聯(lián)系朗誦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腦海中浮現(xiàn)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lián)。
H、據(jù)剛才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于為國事?lián)鷳n,為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為此驚魂。
B、分析尾聯(lián)“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shù)形象:詩人滿頭白發(fā)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4、課堂總結(jié)
這是一首抒發(fā)(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么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根據(jù)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5、課后練習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xiàn)愛國情感的詩歌,并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xiàn)愛國情感的。
板書設(shè)計
板書設(shè)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shè)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lián)描述的主要內(nèi)容,并使這些內(nèi)容能夠建立起聯(lián)系,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
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lián):一幅國破的衰敗凄涼的圖畫↑↓畫→觀畫
頷聯(lián):以“花”“鳥”為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lián):國事戰(zhàn)亂,思念親人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贊美和執(zhí)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來組織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和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藉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
1916年考進北京大學預(yù)科學習,參加五四運動。
1925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致力古典文學研究,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學英國。抗戰(zhàn)前對前途充滿勝利信心?箲(zhàn)勝利后,反對國民黨打內(nèi)戰(zhàn)。
1948年6月,在拒絕“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簽字。臨終前囑夫人:“有件事要記住,……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8月12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澤東高度評價他說:“我們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lǐng)美國的‘救濟糧’!覀儜(yīng)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
2、時代背景介紹。
《綠》,寫于1924年。當時,南方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戰(zhàn)爭已在醞釀之中。盡管朱自清并沒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對中國社會的前途,時刻都在關(guān)心著;對于以統(tǒng)一為大業(yè)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持態(tài)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基本上還保持著“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于進取的勢頭。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則表現(xiàn)為格調(diào)的明朗,節(jié)奏的明快,滿蓄著“為人生”、“寫實”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毒G》雖然不過是一篇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還是很容易觸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動著的脈搏,看到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讀(聽錄音、配音樂及畫面)
思考: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幾個?每個立足點寫了什么景物?
2、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4、這篇散文上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三、學生精讀課文,討論并歸納
1、作者寫景有三個立足點。
第一個立足點是山邊,寫梅雨潭的遠景。
第二個立足點是梅雨亭邊,寫梅雨潭的環(huán)境:山、巖、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個立足點是梅雨潭邊,寫梅雨潭的綠: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聯(lián)想。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2、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3、作者是這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文章開頭點題: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便按游蹤之先后,遠寫飛瀑及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實際上仍抓住“驚詫”來寫:“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則是有不盡的活水深潭,是充滿生機之綠,這也是梅雨潭可愛之由。其瀑流飛瀉而下的氣勢、威力令人“驚詫”,水花飛瀉情景更可“驚詫”。然而寫到梅雨潭的綠招引我們?nèi)ァ白纷健睍r,“我心中已沒有瀑布了”,這顯示作者先寫瀑布,不過是用作陪襯,強調(diào)了“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驚詫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顯示“驚詫”這“文眼”貫穿始終,而在“驚詫”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綠”的強烈印象。
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課文結(jié)構(gòu):(投影屏幕顯示)
開頭點題: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結(jié)尾扣題: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4、本文是這樣做到情景交融的:(以課文第三段為例)
我們先看作者怎樣寫景: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時,“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首先看到那醉人的綠,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然后作者用博喻來描寫了潭水的水波、水光、水色,但還覺得未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這綠的可愛,于是用了一連串的比較,通過這比較,突出地說明了梅雨潭的水色不淡不濃,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恰到好處。
通過比喻和比較,這奇異的綠,可愛的綠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面對這奇異、可愛的綠,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時,“我們開始追捕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作者用“招引”一詞是擬人用法,把靜態(tài)的“梅雨潭閃閃的綠色”寫成動態(tài),反襯“我”急于領(lǐng)略那可愛的綠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著”、“攀著”、“探身”、“鞠躬”等動詞,準確、自然地寫出了探奇攬勝的急切心情。這時,“我的心隨著潭水的綠而搖蕩”,看著那醉人的綠,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當作者盡情地欣賞發(fā)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后,當作者又用心地比較了水光、水色之后,那種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終于傾瀉而出,達到了高潮:“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那醉人的綠呀!……我含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這感情的傾瀉,不但表現(xiàn)在語言上直接抒發(fā),更表現(xiàn)在動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還忍不住要從此叫你‘女兒綠’!
這樣,作者在描繪景色的過程當中,就把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梅雨潭的一片綠色之中,情與景交織在一起。
四、談?wù)劇毒G》的抒情特色
學生討論并歸納。
朱自清散文《綠》中關(guān)于梅雨潭之綠的一段文字,高超地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無不與景物特征相吻合;對綠的特征描寫得真切,尤其能體現(xiàn)作者地景物綠的`感情。作者描寫綠的潤澤光亮,正是為了抒發(fā)對綠的傾慕、熱愛、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沒有直接地、靜態(tài)地表達感情,閱讀時,我們會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動的、發(fā)展的。朱自清緊緊地扣住了接觸之前、初次接觸、不斷感受、完全融入景場這一時間過程來抒發(fā)情感。表達了感情的流程,豐富了感情的層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現(xiàn)一種自由而細膩地展開心理流程的美感效應(yīng)。
1、接觸景物之前,表達對景物的神往之情。作者尚未到梅雨潭邊,就感受到有“閃閃的綠色”、“離合的神光”在吸引著他。于是開始“追捉”美的誕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過了石穹門——這一系列動作,既寫出了潭邊之路的奇險,到潭之邊行程的艱難;又突出表現(xiàn)了景物“綠”對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對景物“綠”的無比神往;同時也確定了讀者的審美方向。
2、接觸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邊,親眼見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拔业男碾S潭水的綠而搖蕩”,這是第一感受!澳亲砣说木G呀!”“滿是奇異的綠呀!”醉人和奇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學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體現(xiàn)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對景物“綠”所作的具體描寫,就是這一特征的展開。第一感受,不斷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聯(lián)想,表達對景物的熱愛。為了突出描寫梅雨潭之綠的醉人和奇異,作者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從不同角度來顯示潭水的綠:“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油一般……”這是對梅雨潭的漣漪以及顏色的亮度、純潔的比喻,集中寄寓了作者的熱愛之情。作者又用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以北京什剎海綠楊之淡、杭州虎跑寺綠壁之濃、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與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點的濃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為寫綠色平添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感,而且也能在廣闊的背景中,引導讀者透過作品的語言文字,展開再創(chuàng)造的想像力。這一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作者對梅雨潭之綠擋不住的贊美。
4、感情逐步投入,探求景物特征的來源。為什么有這樣奇異的醉人的綠呢?是潭水深吧!為什么會這般鮮潤呢?是藍天融了一塊在里面吧!這種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問,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感情已慢慢放開,從景物聯(lián)想到景物的來歷,“愛屋及烏”,已投入到癡迷的狀態(tài)。
5、刻畫景物神奇的魔力,抒發(fā)作者和景物為一體的感情狀態(tài)。朱自清熱情奔放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個舞女,手持綠水裁成的絲帶,一定能臨風飄舉,翩翩起舞;如果有一個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睞。綠是生命的靈動之氣,萬物賴綠而生機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連串行為莫不是潭水之綠的魅力所致。至此,作者的感情也至高潮,讀者也久久不能平息,和作者一起共鳴了。
五、小結(jié)
這篇散文熱情地描寫了梅雨潭之綠,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綠的傾慕和向往,表現(xiàn)了作者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shè)計。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03-07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guān)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小學教案05-30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1-08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1-29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2-11
(精選)語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