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地球的內部教案及反思

時間:2024-06-01 15:21: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球的內部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內部教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的內部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地球的內部》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3單元《地球大隊表面和內部》的第三課時。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地球表面常見的地形,了解了其變化和形成原因。本課內容深入前兩課本質層面,旨在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和地殼運動模式,初步了解地殼運動會導致地表發(fā)生全球性或小范圍的海陸變遷,能初步從宏觀層面解釋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頻發(fā)的原因。

  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地球內部結構與地殼運動。先讓 學生根據(jù)地表火山噴發(fā)、地熱、地震中的物質和能量推測地球內部可能是怎樣的,再通過閱讀資料認識人類探索地球內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學家對地球內部圈層運動模式作出的猜測。第二部分是模擬地球板塊的漂移與碰撞,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地殼運動時板塊之間或靠近或遠離、或擠壓或抬升的現(xiàn)象,意識到能量來自地殼下方處于對流運動狀態(tài)的巖漿。第三部分是認識地殼運動導致海陸變化,遵循從局部到整體的認知規(guī)律,先讓學生根據(jù)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xiàn)的菊石化石、魚龍化石推測喜馬拉雅山地區(qū)很久以前的情況,建立陸地和海洋會轉化的意識;再觀察地球大陸板塊變化示意圖,比較今天的地球與兩億年前的地球有什么不同,認識陸地的變化趨勢,從而認識海陸變遷、大陸漂移也是地殼運動的結果,為今后繼續(xù)認識地表變遷理論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地球內部結構并不是一無所知,知道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有時會沖出地表,形成火山噴發(fā)。但對于組成地球結構的三個圈層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沒有認識到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會引起地形地貌的變化。本節(jié)課將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未知的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知道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在不斷運動著。

  2.通過實驗,知道地殼運動的能量來自地殼下方處于對流運動狀態(tài)的巖漿。

  3.通過閱讀,知道全球性大陸漂移學說,能簡單解釋海陸變換、大陸漂移現(xiàn)象。

  科學探究:

  1.通過閱讀、模擬實驗,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模式,能解釋地殼緩慢移動的原因和結果。

  科學態(tài)度:

  1.保持對探究地球內部構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 2.樂于參與地球內部運動的模擬實驗,能夠與他人合作、克服困難、積極地完成制作任務。

  3.借助研討與交流,認識海陸變遷、大陸漂移也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

  1.感受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類探索自然、認識自然帶來了可能與便利。

  【教學重點】

  能說明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與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實驗推測、解釋地殼運動的原因和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和視頻,補充閱讀資料。

  學生材料:模擬地殼運動的實驗材料(燒杯、水、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火柴、濕抹布、泡沫塊、膠水或洗衣液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索

  1.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嗎,我們也只是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

  生:地球可以分為三部分:地殼、地幔、地核。

  2.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看課外書看到的。

  3.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很多同學都從一些課外書中知道地球內部由三部分構成。但你知道嗎,地球內部很神秘,我們無法打開地球深入到內部去直接觀察,但是人們對于地球內部的猜想和探索從未停止過。在此之前,對于地球內部的結構,大家都不知道,但科學家能從一些自然現(xiàn)象中去推測出一些結論,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才把這個問題解決。現(xiàn)在來考一考同學們,看看誰和科學家一樣,能通過自然現(xiàn)象中去推測,想試一試嗎?

  生:想。

  4.師:科學家通過我們前面學習過的內容,就能推測出一些結論。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火山和地震,從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推測出關于地球內部的哪些信息呢?

  生:根據(jù)火山噴發(fā)我們可以推測:地球內部不是空的,溫度很高、壓力很大,存在炙熱的巖漿。根據(jù)地震我們可以推測:地球內部是不穩(wěn)定的,會運動和變化,巖層會承受很大壓力,所積聚的能量需要釋放。(請多個同學回答,教師進行匯總)

  5.師:同學們的推測和科學家一樣,認為地球內部有巖漿物質、高溫高壓、不穩(wěn)定、會運動。在一些地方,我們會看到有一些地熱噴泉,科學家通過地熱推測出,地球內部有大量的熱能,可能比地表溫度高。

 。墼O計意圖:借助地表現(xiàn)象推測地球內部情況,讓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有理有據(jù)地表達。通過對話幫助學生進一步理清思路,引導學生根據(jù)正在噴發(fā)的火山、地震之后坍塌的路面、地熱溫泉這些線索推測地球內部有巖漿物質、高溫高壓、不穩(wěn)定、會運動的特點。]

  二、地球的內部結構

  1.師:僅僅是這些信息還不足以確定地球的內部結構。那科學家是如何確定地球內部的結構的呢?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閱讀教材31頁的內容。

  問題:(1)科學家用什么方法探測地球內部結構?其原理是什么?

 。2)為什么鉆井探測不能了解地球內部構造?

 。3)根據(jù)探測結果,地球內部從外到內分別是什么?

  2.學生閱讀。

  生:(1)利用地震波來探測地球內部的結構。因為地震波在堅硬的巖石中傳播較快,在較軟的巖石中傳播較慢。

  (2)科學家早就想鉆孔探索地球的內部構造了,到目前為止,人類鉆孔的深度只能夠到達12千米,如果把熟雞蛋比做地球,就連蛋殼還沒鉆透呢!

 。3)科學家根據(jù)探測結果,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三個不同的圈層。其中,薄薄的地殼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

  地幔位于地殼和地核之間,是巖漿的發(fā)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溫度和壓力極高。

  3.師:(出示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看到這個地球內部的構造示意圖,你覺得像什么?

  生:熟雞蛋。

  4.師:地球內部的結構就像煮熟的蛋,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地核與蛋殼、蛋白、蛋黃之間有何相似之處?

  生:將地球內部結構與熟雞蛋類比,地殼像蛋殼,地幔像蛋白,地核像蛋黃。

  5.師:閱讀資料中說,到目前為止,人類鉆孔的深度只能夠到達12千米,如果把熟雞蛋比做地球,就連蛋殼還沒鉆透呢!為什么這樣說呢?請同學們觀看視頻,結合視頻相關知識完成活動手冊第1題。

  播放視頻: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生:觀看視頻

  6.師: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12千米就連蛋殼還沒鉆透了吧!但同學們,雞蛋模型幾乎無法真實反映出地殼的厚度。用雞蛋來模擬地球內部構造,地殼的厚度更像蛋白外面的那層膜,而非蛋殼。

  7.師:現(xiàn)在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內部結構,誰能來總結一下?

  生:地球內部結構分為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地殼最薄,地幔其次,地核最厚。越往內,溫度越高,壓力越大。

 。墼O計意圖: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反映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也更適合一部分語言智能略弱的學生進行理解,因此,用學生所熟悉的雞蛋這個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內部結構,建構起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教材的閱讀資料篇幅有限,閱讀時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充,通過閱讀輔助學生完成活動手冊。]

  三、地球板塊的漂移與碰撞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火山和地震的相關知識,知道了火山和地震發(fā)生的原因其實是在地球的內部。結合剛剛學習的知識,你有沒有什么推測呢?

  生:火山和地震需要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來源于地球的內部。

  2.師:是的,正是地球內部的相關運動才導致了火山和地震的發(fā)生。對此,科學家對地球內部圈層運動模式提出了許多假說,請同學們齊讀教材32頁上方的資料。

  3.學生閱讀。

  4.師:材料中,有一個詞語出現(xiàn)了很多次,哪個詞語?

  生:板塊。

  師:什么是板塊呢?

  生:板塊構造學說將全球的巖石圈劃分為六大板塊。相當于把巖石圈分為六個部分,一個部分為一個板塊。

  師補充:1968年,勒皮雄將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大洋洲)和南極洲板塊。

  5.地球的表面的地形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生:板塊在相對移動的過程中,或向兩邊張裂,或彼此碰撞,從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6.師: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板塊運動,再此理解何為板塊。

  播放視頻:一分鐘了解板塊運動。

  7.師: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模擬一下地球板塊的運動,這是模擬裝置。在盛有水的燒杯里放一些泡沫塊,給水加熱,觀察泡沫塊的運動。

  實驗要求:觀察泡沫塊的運動,要從不同泡沫塊的運動發(fā)現(xiàn)相同的運動規(guī)律。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注意事項:實驗時,燒杯里可以少放一些水,或者用溫水,這樣酒精燈加熱所需時間會短一些。另外,實驗過程中燒杯溫度較高,不宜觸摸;使用酒精燈也要注意安全。

  8.學生實驗。

  9.師:請同學們思考,這個模擬實驗中,泡沫塊、水(加入紅色色素的膠水、洗衣液)、酒精燈分別模擬什么?

  生:(1)泡沫塊模擬地殼中的地球板塊;

 。2)水(加入紅色色素的膠水、洗衣液)模擬的是地球內部可以流動的巖漿;

  (3)酒精燈模擬的是可以提供高溫的地核。

  10.師:這個模擬實驗中,是什么讓泡沫塊運動起來的?怎樣證明?

  生:是水的對流運動讓泡沫塊運動起來的。當水沒有被加熱時,水的對流不明顯,泡沫塊運動也不明顯;當水溫升高,水的對流明顯,泡沫塊運動速度加快;當水沸騰時,水的對流非常明顯,泡沫塊的運動尤為劇烈。由此說明是水的對流運動讓泡沫塊運動。

  11.師:這個模擬實驗對理解地殼運動有什么幫助?

  生:這個模擬實驗說明,地殼運動,需要有流動的物質去支撐。并且,地核的溫度越高,巖漿流動越快,地殼板塊的運動越劇烈。

  12.師:請同學們完成活動手冊。(師生一起總結)

  泡沫塊運動的力量來自水的對流運動。

  地球板塊運動的力量來自巖漿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產生的運動。

  地球板塊運動引發(fā)的自然現(xiàn)象有火山噴發(fā)、地震。

  13.師:在這個實驗中,如果把水換成比較黏稠的液體,泡沫塊會怎樣運動呢?

  生:運動的速度會更加緩慢。

  師:如果換成粘稠的液體,前期能量慢慢積累,運動會比較緩慢,但能量釋放時現(xiàn)象也會更明顯。

  14.師:通過模擬實驗,你能說說板塊分離、板塊碰撞、板塊交錯是什么嗎?

  生:板塊分離:板塊分離指兩個同類型板塊在持續(xù)外推力的作用下相互遠離的過程。

  板塊碰撞:板塊碰撞是指兩個同類型板塊發(fā)生會合、相互擠壓,形成造山帶的作用和過程。

  板塊交錯:板塊交錯反映了板塊的升降運動,表現(xiàn)為地殼的抬升或下沉,從而引起海陸變遷,下沉形成海溝,抬升形成海岸山脈或島弧。

  [設計意圖:因為地殼不斷運動這一既定事實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距離,所以直接采用資料閱讀的形式去了解。在資料閱讀的時候,重點讓學生理解“板塊”這個詞語。通過觀察模擬裝置能直觀感受泡沫塊和液體的運動,呈現(xiàn)地殼運動時板塊之間或靠近或遠離、或擠壓或抬升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建立地殼運動的能量來自地殼下方處于對流運動狀態(tài)的巖漿的意識。]

  四、地殼運動導致的海陸變化

  1.師:板塊分離會形成裂谷,板塊碰撞會形成山峰,板塊交錯會形成海溝或海岸山脈。我們來欣賞幾張由于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自然景觀吧。ㄕ故緰|非大裂谷、海溝、海盜、喜馬拉雅山)

  生:好漂亮啊!好美麗啊!

  2.師: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雄偉、高大的山系。關于喜馬拉雅山,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這么高的山峰,形成應該需要很長的時間吧!

  3.師:沒錯,如此壯觀的山峰,形成的確需要很長時間。但是,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采集到魚龍、菊石類、雙殼類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資料:菊石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生存于泥盆紀至白堊紀。魚龍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

  生:喜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嗎?

  4.師:沒錯,早在4000萬~5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所處地區(qū)是一片湛藍的大海。那為什么發(fā)生海陸變化,從海洋變成了現(xiàn)在的山峰呢?

  生:因為地球板塊的運動。

  5.師:由于地殼的運動,喜馬拉雅山每年以0.33厘米—1.27厘米的速度上升,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每年仍以1.82厘米的速度上升。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的海拔高程為8844.43米;2021年,我國測量登山隊隊員再次登頂,測得珠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6.師:同學們再看看地球大陸板塊變化示意圖,比較今天的地球與兩億年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兩億年前,地球大陸板塊是連接在一起的,現(xiàn)在則是相互分離開來的。

  7.師: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地球33億年來大陸板塊運動的過程。

  播放視頻:5分鐘還原地球33億年大陸板塊運動全過程

  8.師:你能解釋一下這種現(xiàn)象嗎?

  生:因為地球板塊的運動,大陸板塊相互遠離,形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9.師: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對這種想象提出了大陸漂移說,和同學們的想法差不多。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你認為地球大陸板塊以后會怎么變化?

  生:會不斷分開。

  10.師:因此,地球板塊運動還可以引起海陸變遷、大陸漂流。請同學們把這兩個現(xiàn)象也寫在活動手冊上。

  [設計意圖:雖然五年級學生已經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力引起的,但是已有生活經驗并不足以讓他們意識到整個地表都會改變。讓學生根據(jù)喜馬拉雅山脈的化石推測這一帶過去的樣子,能讓他們知道海陸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局部地區(qū)會發(fā)生轉換。讓學生觀察地球大陸逐漸分離的大陸板塊變化示意圖,知道全球性大陸漂移,能促進學生應用上面所學到的地殼運動知識來解釋海陸變換、大陸漂移現(xiàn)象。]

  五、總結拓展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人類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內部構造的?

  小結:地殼、地幔、地核的劃分是根據(jù)地震波在不同物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推測出來的。

  2.這節(jié)課你還收獲了什么?

  3.教師總結:地球從外到內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越往里,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地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地球表層的變化。對于地球的內部,還隱藏著許多的秘密沒有揭開,科學家從未停止對地球內部的探索,希望同學們能努力學習,平時多關注科學家的新發(fā)現(xiàn),或許多年以后,你們成為科學家,繼續(xù)探索地球的內部,為我們認識地球內部提供新的信息。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激發(fā)出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在課堂上時我設計了一個“解暗箱”的活動,事先,我在盒子中放進了沙子、小石塊、圖釘、海綿等物品,并將盒子封住。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學生都搖頭說不知道,這時,我抓住契機對學生說:“科學家從來沒有到過地球內部,他們卻了解到地球內部的情況,你們想不想當一回小科學家,采用各種方法推測一下這個暗箱里裝的是什么?但有一個要求不可拆開暗箱!贝藭r,教室里沸騰了,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已經被我鼓舞起來了,然后我又讓學生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推測盒子里的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有的說掂輕重,有的說聽聲音、有的說聞味道,都非常有科學道理,望著學生們熱情的小臉,我一聲令下:“實驗開始!”孩子們有的摸、有的搖、有的聽、有的聞、還有的用水澆,甚至還有的用針在暗箱上扎小孔……。探究的熱情十分高漲,整個課堂個性飛揚。我覺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是科學課的最大教育價值,作為教師必須呵護學生對科學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于參與,積極參與,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從中體會到什么是科學。

  至于本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在解暗箱時所用的方法過于單一,這和老師的準備工作也有很大關系,如果我給每組學生都準備充足的材料,也許他們的方法會更多樣一些。

【地球的內部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地球的內部教學反思04-15

可愛的地球反思11-17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4-15

幼兒園世界地球日教案反思05-02

地球的運動教學反思09-17

地球的結構教學反思08-27

地球的公轉教學反思12-07

我們的地球教學反思05-19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01-28

《地球家園》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