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xiàn)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 玩玩小吸盤
1、
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 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 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 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 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 玩玩飲
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 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
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 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是我們的孩子對于水的浮力并沒有太多的認識。
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個現(xiàn)象很感興趣,于是便抓住契機設計了科學“浮與沉”這一活動。本活動通過實驗來探索、豐富孩子們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并培養(yǎng)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大膽探索科學實驗現(xiàn)象,發(fā)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水、小盆、毛巾、水彩筆、記錄卡、塑料吸管、樹葉、鉛筆、泡沫板、鑰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針。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百寶箱,這個百寶箱里裝了好多寶貝,小朋友你們想看看嗎?(教師播放PPT)
2、師: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 請幼兒先猜測一下,哪些會沉,哪些會浮,然后教師動手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3、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幼兒理解“浮”“沉”并認識浮沉符號。
鑰匙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沉;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浮。師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展示記錄卡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做記錄的方法。
。ㄒ唬┓纸M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guī)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用水彩筆在記錄卡上做好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①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實驗,每次只放一種材料。
②實驗室要注意安全,物體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
③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把物體進行分類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左邊,沉下去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右邊,并及時記錄結果完成表格。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xiàn)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ㄈ┓忠环。
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引導幼兒將百寶箱中所有物品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四)延伸拓展。
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問題: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
2、回形針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
。1)讓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將其和鑰匙或石頭等捆在一起。
。2)讓回形針浮上來的方法:放在浮的物體上,如將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鉛筆、吸管上等。
。ㄎ澹┗顒咏Y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xiàn)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放在水中會發(fā)生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多風的季節(jié),孩子們對“風”這種自然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室外組織了活動“好玩的風”。小朋友說,“我們把風搬到室內,我們自己制作風”。于是我與幼兒共同想辦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風,并將這些計劃畫在記錄表中,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計劃收集材料。于是,我們共同開展了“我們來制造風”的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目標:
1、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多種方法。
2、能運用繪畫、語言講述的形式表達制造風的過程。
3、在制造風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感受風、尋找風的經驗,并對如何制造風有了自己的設想。
2、物質準備:
(1)幼兒按照制造計劃收集的扇子、電風扇、打氣筒、氣球、硬紙板、布、吹風機、塑料袋、小瓶子。
(2)小柳樹、大黑板、記錄紙張。
重點、難點:
大膽嘗試、尋找制造風的各種方法。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前些天我們到外面找風去了,你到哪里找到風了呢?
幼兒:柳樹、小草、頭發(fā)、衣服。
教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風的?
幼兒:我看見柳樹、小草、頭發(fā)都動了,衣服都飄起來了。
幼兒分享自己關于“如何制作風”設計記錄。
(1)你們要用什么方法制造風?
幼兒:我想用扇子扇風。
幼兒:我用手抓緊塑料袋的口,然后一捏塑料袋,就有風了。
幼兒:我想用打氣筒打氣,就有風了。
幼兒:我用吹風機,可以有風。還有用布扇。
幼兒:我用硬紙板扇,就能有風了。
(2)你為了制造風收集了哪些材料?
幼兒:我準備了扇子。
幼兒:塑料袋。
幼兒:氣球、打氣筒。
(3)怎么才能知道制造出風了呢?
幼兒:可以吹在臉上感覺一下,就知道有沒有風了。
幼兒:讓一個人來試就知道了,把風吹在臉上。
幼兒:可以用吹風機吹我們的門簾,如果門簾動了,就說明有風。
幼兒:還可以吹頭發(fā)、衣服,如果動了就說明有風。
2、幼兒按照計劃制造風。
(1)提出實驗規(guī)則。
、僬堄變河米约合氲降姆椒ㄟM行試驗。幼兒可以在教室里用自己找到的材料進行試驗,當你用完一樣材料后要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②請將實驗方法和結果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怎么樣實驗的,制造出風了沒有。
、塾行┯變旱膶嶒灢牧闲枰玫诫姡堄變鹤⒁獍踩,不要用手觸摸插銷。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的探究并及時支持。
情境一:
葛家佑在用布制造風的時候,用很小的一塊布去扇高處的門簾,門簾沒有動。她很沮喪地回到座位記錄。于是我請她再用布扇扇我,讓我感受一下有沒有風,同時讓她觀察我的頭發(fā)有沒有動。她高興地發(fā)現(xiàn)我的頭發(fā)動了。我又用布向葛家佑扇了扇,她馬上告訴我她感覺到風了:“涼涼的!庇谑歉吲d地把結果記錄了下來。
情境二:
陳頎林用塑料袋實驗時,直接把塑料袋的口部握緊,再用手捏塑料袋,所以制造的風很小,幾乎感覺不到。于是他請我?guī)退芰洗锎禋,然后從吹滿氣的塑料袋中擠出了風,他高興地說:“這回的風大多了。”我問他:“你剛才是請別人幫助你制造風的,你想想有什么方法自己就可以制造出風呢?”他想了一會兒,高興地告訴我:“我想到好方法了。”他用手拿著塑料袋再空中晃動,把空氣裝到塑料袋里再進行擠壓。“風來了!”他高興地大喊,并將把實驗的方法畫了下來。
(3)幼兒分享制作風的過程及結果。
、僬堄變航柚鷮嶒炗涗洷恚蛲榉窒碜约簩嶒炛械陌l(fā)現(xiàn)。
頎林:我把塑料袋口這打開,然后這樣(用動作演示,用塑料袋裝空氣)。然后把口抓緊了,再一捏,就有風了。我在我畫的實驗下面打了個鉤,就是我成功了。
葛家佑:我用布和教師一起做試驗,有風,因為教師的頭發(fā)都動了。(邊說邊為別的小朋友扇了起來)我也畫了個鉤。
②引導幼兒將制造風的記錄貼在記錄板上,同伴相互交流與欣賞。
3、教師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瓶子在空中晃,有的吹氣球,有的用打氣筒打,用吹風機吹,這么多的方法,都制造出了風。
我們在外面找到的風是自然風,我們今天用這些方法制造的風是人造風。你們,還可以開動腦筋再想一想,還有沒有新的方法可以制造出風,下次我們再試一試。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教師的問題具有層次性,引導性,問題層層深入。在活動時教師能發(fā)現(xiàn)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引導,幫助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個活動后能及時小結,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已有經驗。
2、活動中的不足:
(1)活動中提問的準確性不夠。如提問幼兒:“你怎么才能成功?”應說成:“你制造出風了嗎?”這樣會更適宜。
(2)在記錄中,幼兒只畫出了自己是否成功,沒有畫出試驗的過程,在這方面老師還需進一步引導。老師最后總結時,還可以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為什么說有些東西動了(如柳條、頭發(fā)),就證明你制造出了風?”為“風是怎樣來的”延伸活動做準備。
主要內容:
1、教案重點突出、有層次性。教師思路清晰、節(jié)奏準確,但語言要準確,例如,“你用什么方法制造風?”“怎么知道你的方法成功了呢?”用簡單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還可以開展“風的利與弊”的延伸活動。
2、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部分都有小結,及時幫助幼兒梳理、提升幼兒已獲得的經驗。
3、幼兒設計表格中提到的方法都是自己想到的方法。另外,由于材料是幼兒自己收集的,所以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都很愿意去證實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有集體的目標,幼兒有個人的方法,實現(xiàn)了小組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
4、整個活動給了幼兒很大的自由,自由的空間也引發(fā)了幼兒的積極性。在活動區(qū)投人許多有關風的活動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和發(fā)現(xiàn)。
5、教師的引導很有層次,先“讓幼兒回憶”“自己想辦法”“材料是什么”“怎樣讓別人知道有風”。在活動時有幼兒使用吹風機,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感知熱風和涼風。
綜合評析: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學習,表現(xiàn)在活動的來源、活動中幼兒自己對方案的預設、材料的選擇、實驗的方法都源于決定。每個幼兒在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材料和過程不統(tǒng)一,而是富有個性的,即尊重了每個幼兒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案。
活動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是教師的敏銳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在探究中的畏難情緒和挫敗情緒,給予及時的啟發(fā)、鼓勵和支持。如在活動中當一個幼兒扇窗簾而沒有動時,幼兒產生了沮喪的情緒,這時張老師說:“你扇扇我的頭發(fā)吧!苯Y果幼兒試驗成功了,再次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建議:教師讓所有的幼兒都體驗用一個塑料袋制造出大風與小風;教師讓幼兒用同樣的力氣拿布和扇子來制造風,比較哪個制造的風大,哪個制造的風小。之后,再讓幼兒討論制造大風的過程,讓幼兒更深入地理解空氣流動能產生風。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魚》科學教案10-07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6-12
大班科學教案《復制》02-10
【薦】大班科學教案02-08
【熱】大班科學教案02-07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02-28
變化大班科學教案10-23
空氣大班科學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