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精選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
一、單元教學意義
當我們輕輕閉合開關:電燈就會發(fā)出光,收音機就會播放動聽的樂曲,電視機就會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畫面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
電的大規(guī)模應用,是基于人類對電的不斷探究。孩子們也對電感興趣。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本單元的第1課“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學生將首先對身邊的靜電現(xiàn)象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靜電現(xiàn)象在學生們的身邊經(jīng)常會發(fā)生。在這一課中,他們將知道靜電現(xiàn)象是物質(zhì)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電荷轉(zhuǎn)移而形成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如果電荷能持續(xù)地向一個方向流動,就會產(chǎn)生電流。這些是學生們建立電概念的基礎。
接下來在“點亮小燈泡”“簡單電路”“電路出故障了”三課中,學生將開展對電路的研究。用一根電線和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fā)光。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四年級的學生仍會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并嘗試著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將使他們連接的電路更加穩(wěn)定,并便于操作。為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學生將探索不同電路連接方式對小燈泡的影響。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接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燈泡不亮!半娐烦龉收狭恕币徽n的學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做為重要的檢測工具。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將形成關于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fā)光、發(fā)熱”“要使小燈泡發(fā)光,電必須流經(jīng)包括電池在內(nèi)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接不同的電路”等。
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將使學生對身邊物質(zhì)性質(zhì)的認識得到發(fā)展,同時對電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單元還在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基礎上,安排了“做個小開關”一課,旨在使學生把已形成的電路概念進一步發(fā)展為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同時也深化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日的是整理學生的發(fā)現(xiàn)和認識,比較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前后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fā)展上的邏輯關系。學生從認識電的本質(zhì)一電荷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qū)﹄姷恼J識。
在本單元中,學生使用的`是電池這樣一個安全的電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用電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220伏交流電的電源是很危險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要把安全用電的教育貫穿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靜電現(xiàn)象是物質(zhì)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fā)生變化所產(chǎn)生的帶電現(xiàn)象。
2、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吸引,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3、電荷持續(xù)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4、要使電流經(jīng)過導線使小燈泡發(fā)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連接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6、有的物質(zhì)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zhì)稱為導體;有的物質(zhì)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zhì)稱為絕緣體。
7、開關通過連接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8、電是一種能量來源,能產(chǎn)生光和熱。
過程與方法:
1、組裝簡單的電路。
2、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3、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4、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5、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6、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7、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2、激發(fā)探究電的興趣。
3、發(fā)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教學準備
氣球、線繩,塑料梳子、碎紙屑、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盒、導線、回形針、小開關、紅燈、綠燈、黃燈、具有4個和6個接線頭的盒子、橡皮、木質(zhì)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屬材料、絲、棉、皮、各類布料(濕和干)、鉛筆、鋼筆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xiàn)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電荷在電路中持續(xù)流動起來可以產(chǎn)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探究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
解釋靜電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認識正負電荷
【教學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靜電現(xiàn)象的相關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體驗靜電現(xiàn)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看老師的表演,問:靠近紙屑,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
教師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fā),頭發(fā)可能會怎樣?----頭發(fā)飄起來了。頭發(fā)為什么能飄起來呢?----出示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2、體驗靜電現(xiàn)象
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jīng)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
發(fā)現(xiàn)了什么?----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塑料棒經(jīng)過摩擦,產(chǎn)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
3、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隨處可見,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認識電荷
1、不一樣的電荷
1)靜電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質(zhì)之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
2)進一步研究靜電現(xiàn)象----小組研討
解釋前面的靜電現(xiàn)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fā),梳子帶負電荷,頭發(fā)帶正電荷,互相靠近時產(chǎn)生互相吸引的現(xiàn)象,所以頭發(fā)就飄起來了。
3)用一塊羊毛皮反復摩擦充氣乞求的一個側面,將氣球的一個側面靠近頭發(fā),發(fā)現(xiàn)了什么?(2人一個小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后互換)
小結:兩個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xiàn)象類似,同一種電荷(都是正電荷或都是負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種電荷(一正電荷和一負電荷)互相吸引。
2、讓電荷流動起來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zhuǎn)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正靜電。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xù)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需要形成電路。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
靜電現(xiàn)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能流動起來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過程與方法: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fā)生和不發(fā)生時的不同現(xiàn)象;能從多個物體發(fā)生的觀察事實中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可以借助其他物體來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準備:
1面鼓、1把鋼尺、2根皮筋、1個音叉、裝水的水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通過不同力量的擊打,對不同物體的擊打都能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那么聲音究竟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繼續(xù)的研究。
二、使物體發(fā)出聲音
1、分組活動:出示鼓、鋼尺、皮筋,你能想辦法使這些物體發(fā)出聲音嗎?
2、記錄并交流我們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對物體用力(按壓、彎曲、拉伸)后,物體沒有發(fā)出聲音,但是我們對物體進行擊打、撥動卻使物體發(fā)生了聲音呢?
三、觀察發(fā)聲物體
1、教師演示實驗1:在水槽里盛約2/3的清水,用輕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較大的力擊打音叉,觀察音叉的振動。
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感覺一下音叉的振動。
觀察:手指有什么感覺呢?水面有什么變化?水面的變化是怎么產(chǎn)生的?
交流反饋:手指有麻麻的振動感,水面產(chǎn)生了花紋,花紋就是由音叉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
2、教師演示實驗2:木板上拴著兩個皮筋。
撥動一個皮筋使它發(fā)出聲音,另一個皮筋保持不動,不發(fā)出聲音。
觀察:發(fā)聲的皮筋和不發(fā)聲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動,還會發(fā)出聲音嗎?皮筋的振動與發(fā)出的聲音有關嗎?
3、小組交流:
擊打鼓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chǎn)生有關嗎?撥動鋼尺時,我們看到了什么?這種現(xiàn)象與聲音的產(chǎn)生有關嗎?
4、小結:當一個物體(如音叉、鼓、鋼尺、皮筋、鐵釘?shù)?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個物體就是一個振動物體。
聲音就是由物體振動而產(chǎn)生的。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xiàn)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xiàn)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并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xiàn)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并思考問題,這是利于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fā)展的因果聯(lián)系,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這本節(jié)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愿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xiàn)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磚后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xiàn)象
、儆矌派
準備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根據(jù)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fā)出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了哪些物質(zhì)?
、隰~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么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jù)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經(jīng)過哪些物質(zhì)?
、鄞髽湔哿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jù)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么進入你的眼里,經(jīng)過幾種物質(zhì)?
、芰信e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光線折射的規(guī)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xiàn)象。分析幾種現(xiàn)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它在傳播時經(jīng)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zhì)?
3、學習小組討論、匯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zhì)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zhì)時,傳播的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xiàn)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wǎng)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jié)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xiàn)象,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huán)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shù)據(jù)。
2、 揭示學習課題。
二、 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shù);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nèi)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nèi)高?測量室內(nèi)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
4、測量室內(nèi)溫度,記錄、交流。
5、 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匯報交流,室內(nèi)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
三、氣溫的測量
1、 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
2、 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shù)氐臍鉁,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 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 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
5、教師小結。
四、課后總結
五、課后作業(yè)
1、我會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氣溫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
2、我會選。
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時 (2)中午12時 (3)下午2時
六、課后反思。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2、過程與方法: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
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nèi)容:
(一)傾聽周圍的聲音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jīng)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二)聽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
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diào)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教師演示實驗1:出示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教師演示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教師演示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圖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
三、課后總結。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體的各部分;學會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體驗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認知。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認識到植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
對植物“身體”的組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
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
教學準備:
課件、各種植物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1、(出示課件小茶壺):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小茶壺是有幾部分組成的?
。▔厣w、壺身、壺嘴、壺把)
2、(出示課件):這只小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六條腿)
3、師:那么,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植物的“身體”。
。ò鍟n題:植物的身體)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
2、學生談觀察后的體會,認識到植物世界的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
3、教師出示課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們已知的`大約有30多萬種。
4、去戶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1)觀察前要想好觀察什么,觀察時要認真、細致。
(2)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要按一定的順序,別忘了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注意保護好植物。
2、教師出示實物:辣椒的植株,讓學生觀察,提醒學生觀察時要認真、仔細。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暾闹参,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組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問題:
。1)植物的身體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
(2)指說各個部分。
。3)小組討論植物身體的構成。
師小結:這棵辣椒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你還見過那些植物具有這六種器官?
4、教師出示其它綠色植物的圖片,師:對,(出示課件):像向日葵、鳳仙花、辣椒、蘋果樹這樣的植物,它們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板書)
5、師: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成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這六部分構成的呢?
6、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7、匯報結果。
8、教師小結:常見植物的“身體”一般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這六個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時間可同時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別出現(xiàn),不能同時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沒有根、莖、或不開花、不結果。這需要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觀察。
。ń處煶鍪咎μ\、蕨類植物圖片)
苔蘚植物有兩個器官,分別是:莖,葉。
蕨類植物有三個器官,分別是:根,莖,葉。藻類植物有一個器官,無根,莖,葉的分化。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9、今天我們了解了植物的身體結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討論、交流)
10、教師小結:植物可以給人類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環(huán)境,為人類呼吸提供氧氣等,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家具都離不開植物,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課后拓展
1、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你感覺自己表現(xiàn)如何?
2、課后制定一份觀察計劃,繼續(xù)對植物進行研究。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它們能夠幫助植物滿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觀察一株油菜上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
花到形成果實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演示: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課件。
分組:開花的油菜植株,鑷子、放大鏡、膠帶、剪刀,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單元概述: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單元。本單元共有7課,我們要一起來研究植物和動物是怎樣繁殖后代的。請一位同學朗讀單元導語:“春天……”
出示開花的油菜植株。這是什么植物?同學們平時認真地觀察過花嗎?讓我們一起進入花的世界吧!板書課題:油菜花開了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請同學們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區(qū)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2)油菜和鳳仙花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這樣的植物叫綠色開花植物﹙板書﹚,它們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構成。
(3)請同學再說出幾種綠色開花植物。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 觀察:
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讀音。
(2)解剖:
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將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膠帶貼在觀察記錄表上。
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填寫“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 數(shù)數(shù)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一個花蕾;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
畫油菜花變成油菜莢的變化順序圖。
三、小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實的過程中要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
四、布置課外活動作業(yè):
采集各種各樣的花,下節(jié)課帶來。
五、板書設計
油菜花開了
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qū)τ绊懶≤囋谛泵嫔稀⑵矫嫔线\動的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jù);
4.能夠測量小車通過給定距離所需的時間;
5.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shù)據(jù),并選擇有效的數(shù)據(jù)支持證據(jù)。
科學知識:
1.知道小車從斜坡上滑下,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2.知道小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3.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jù)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小車、各種木板(有長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墊木塊等。
2.小車、尺子、墊圈若干、計時器。
教學活動:
一、復習導入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說)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么?
(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么方式?)
二、觀察并提出假設
1.師做小車從斜坡滾動實驗,讓學生觀察。
2.師質(zhì)疑:小車從斜坡上沖下來,向前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1)與坡度有關,坡度越大,沖出去越遠;
(2)與斜坡長短有關,斜坡越長,沖出去越遠;
。3)與坡面有關,坡面越光滑,沖出去越遠;
(4)與車子重量有關,車子越重,沖出去越遠;
。5)與車型有關……
(6)與輪胎有關……
。ㄗ⒁猓捍颂幾寣W生自行假設,學生假設的內(nèi)容可能會很多,教師要注意選擇所作的假設,要盡量適合所準備的材料能夠操作驗證)
三、實驗驗證假設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ㄗ⒁猓航處熞鶕(jù)所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堂上可以實驗驗證的假設,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方法上的正確指導,尤其要讓學生知道每種實驗哪些是要變化的,哪些應該不變?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第37頁下圖所提供的實驗報告記錄讓學生逐一討論各種實驗時應保持不變和需要改變的條件。)
3.學生分組進行不同實驗,領取相應材料,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ń處熞笇W生多做幾次,以防數(shù)據(jù)出現(xiàn)的`偶然性,數(shù)據(jù)測量時要做到認真、準確、記錄真實)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讓全體學生弄清小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5.布置課后任務:同學們,我們剛才做了一些實驗去驗證了我們的假設,但還有一些假設我們還沒驗證,課后同學們?nèi)绻信d趣,可以選擇一些假設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并做好記錄。(教師課后可作適當指導)
四、研究影響載重汽車行駛快慢的因素
1.我們研究了影響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因素,現(xiàn)在再讓我們來研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與動力有關,動力越大,走得越快;
與路況有關,路況越好,走得越快;
與貨重有關,貨物越輕,走得越快;
3.實驗驗證:
。1)師:我們采用什么方法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實驗方法,教師指導。
。ㄌ嵝褜W生汽車的動力可用加墊圈的方法,如課本第39頁上圖所示,定好起點和終點,確定好行駛距離,指導學生使用計時器,用好計時器。)
。3)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報告,師巡回指導。
(4)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4.布置課后任務: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假設,但有些假設我們還沒去驗證,課后也請同學們選擇一些假設去做實驗驗證,并做好記錄。
五、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兩大項的研究:
一、研究了小車從斜坡上沖出去的距離與什么有關;
二、研究了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通過學習我們已經(jīng)有了清醒的認識,更學會了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再設計實驗驗證,并總結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希望我們同學能在以后的科學學習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來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學認識和科學研究能力。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通過前面6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充分認識了食物、食物的營養(yǎng)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吃進去的食物在人體內(nèi)還會經(jīng)過一系列的變化,轉(zhuǎn)化成養(yǎng)料和能量供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消化,承擔消化工作的器官叫消化器官。本節(jié)課要研究食物在消化第一站——口腔中的變化。
聚焦板塊通過回憶一天的食物,并思考“吃下去的食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引出學生對消化器官的探究。
探索板塊分兩大活動,活動一主要通過觀察食物從進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變化,了解口腔的初步消化功能,并體驗牙齒、唾液的作用;顒佣饕ㄟ^角色扮演游戲,了解口腔內(nèi)牙齒、舌頭和唾液的協(xié)調(diào)作用。
通過探索活動后的研討,學生可以認識到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以及口腔各器官的功能,并進一步理解口腔的消化對整個消化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學生對食物在口腔的變化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食物被咬碎、嚼爛等,也有一部分學生知道口腔里牙齒的類型和作用,但是對食物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真正細致的觀察很少,對食物中看不見的變化更是了解不多,口腔內(nèi)唾液的作用也容易被忽略。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食物在口腔里會經(jīng)歷初步的消化過程。
2.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齒有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保護好牙齒,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以及牙齒形狀的特點、分布,能對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進行簡單的記錄。
2.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舌”,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過程,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3.能夠在角色扮演中不斷完善對牙齒結構及運動特點的認識,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原有觀念進行補充或修正。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能夠認真細致地觀察和實事求是地描述牙齒的結構和運動特點。
2.愿意與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過程的研究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口腔對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識。
重點
觀察食物在口腔的變化,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難點
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舌”,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過程,感受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新課聚焦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首先進入了口腔,食物在口腔里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消化器官可以將食物轉(zhuǎn)變成我們可以吸收的養(yǎng)料和能量,這一過程叫做消化。吃食物時,食物首先進入口腔,口腔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
今天一起學習《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板書課題劉老師工作室制作。
被咀嚼、融化了...
通過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思考意識,并認識到口腔是人體消化的開始。
2.科學探索
探索一:咀嚼一塊饅頭,觀察、描述饅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準備:饅頭、鏡子
觀察方法:咬一口饅頭,對著鏡子咀嚼5下,先觀察饅頭的變化,接著一邊咀嚼,一邊感覺饅頭發(fā)生的變化,并把看到的和感覺到的變化記錄下來。
觀察記錄:
觀察分析:
牙齒用來撕咬、切碎、嚼爛食物。
(2)舌用來攪拌食物。
(3)唾液中有溶菌酶、淀粉酶等,除了用來清潔口腔、消化食物,還有潤滑作用。
觀察總結:口腔中的牙齒、舌、唾液在咀嚼食物時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
【思考】饅頭為什么吃起來甜甜的呢?
【點撥】饅頭是面粉做的,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谇焕锏耐僖褐泻械矸勖,這種物質(zhì)可以把淀粉轉(zhuǎn)化成麥芽糖等,因此在咀嚼過程中,我們感覺有甜味。
探索二:觀察牙齒
播放視頻《了解牙齒》
門齒:切斷食物
犬齒:撕開食物
臼齒:磨碎食物
探索三:模擬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
實驗材料:大塑料口袋、硬紙板
實驗猜想:牙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舌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食物。
實驗步驟:
(1)用硬紙板模仿門齒和犬齒的外形,用大塑料口袋裝滿空氣模仿臼齒。
(2)學生分角色扮演“饅頭”“牙齒”和“舌”。
(3)觀察“饅頭”在口腔里發(fā)生的變化。
實驗分析:
吃“饅頭”時,門齒和犬齒會將“饅頭”切斷、撕碎,讓“饅頭”進入口腔,舌將它送到臼齒處磨碎,并攪拌食物。
實驗結論:牙齒的功能是切割、撕碎、咀嚼食物,舌的功能是傳送和攪拌食物。
準備實驗材料,并按照觀察方法完成觀察實驗
記錄數(shù)據(jù)
思考問題
觀看視頻
了解牙齒
準備實驗材料,并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nèi)容
觀察饅頭從進入口腔到被咽下去之前的變化過程。
注重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
逐步低進,研究口腔中食物的變化情況。
清楚牙齒特點和作用為后續(xù)模擬實驗做準備。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過程。
3.科學研討
研討一:食物在口腔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點撥】食物在口腔里的牙齒、舌和唾液共同作用下變成濕軟細小的食物糜。在口腔里經(jīng)過牙齒撕咬、切碎、嚼爛;舌配合傳送和攪拌食物;唾液使食物濕潤,并通過溶菌酶、淀粉酶等初步消化食物。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需要牙齒、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食物在口腔中經(jīng)歷了變小、變軟、水分變多等變化。
研討二:根據(jù)“饅頭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擬活動,說一說牙齒和舌都擔負了什么工作?
【點撥】牙齒中的門齒切割食物、犬齒撕碎食物、臼齒咀嚼食物,舌起到傳送和攪拌食物的作用。
研討三: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除了牙齒和舌以外,還有其他參與者嗎?
【點撥】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過程中,除了牙齒和舌以外,口腔會在咀嚼的過程中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多種消化酶將分子結構復雜的食物水解為分子結構簡單的營養(yǎng)素。
研討四: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為進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條件?
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咀嚼過程所起到的作用是預先消化一部分食物,減輕消化道的負擔。唾液分泌還有利于食物的濕軟,不至于傷害到食道,有利于下咽。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交流、討論、回答
通過交流、討論,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學生們能夠用簡要的語言描繪食物在口腔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牙齒、舌和唾液的功能。
4.拓展提高
播放視頻《愛護牙齒》
1.牙齒會生病
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是在口腔內(nèi)細菌的作用下,牙齒硬組織脫鈣和有機質(zhì)分解使牙齒組織破壞、崩解,在牙齒上形成齲洞的一種疾病。齲齒的患病率在兒童中可達90%以上。
形成條件:
細菌、食物、宿主(牙齒)和時間
齲齒的成因:
人口腔中牙菌斑或唾液中的細菌利用糖類發(fā)酵,經(jīng)過新陳代謝后產(chǎn)生酸,長時間與牙齒接觸進而破壞牙齒表面,使牙齒產(chǎn)生脫鈣及齲蝕。
齲齒的危害
當齲病破壞了牙釉質(zhì)侵入到牙本質(zhì)時,患者遇冷、熱、酸、甜的刺激時會感到牙齒疼痛,此階段若不治療,齲洞會強漸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這時出現(xiàn)自發(fā)痛,還可能引起同側頭痛,患者坐臥不安。若再不治療,炎癥繼續(xù)向牙根方向發(fā)展引起牙根部腫痛、牙齒松動、咬痛、牙周流膿,嚴重者面部腫脹、、發(fā)燒、張口受限,細菌入血甚至可引起菌血癥而危及生命。此外,齲齒多,必然會影響嚼碎食物,增加胃腸負擔,容易引起胃腸疾病。
2.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常刷牙,保持口腔清潔。
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堅持早晚必須刷牙、漱口。有條件者,每餐之后應立即刷牙。每次刷牙時間不少于3分鐘,臨睡前刷牙最為重要。
、谡莆照_的刷牙方法。
錯誤的刷牙方法會造成牙面損耗和牙齦萎縮,所以我們不僅要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還要講究正確的刷牙方法。要注意不能有遺漏的區(qū)域,不能只刷牙齒的外面,要徹底地刷干凈牙,用力要輕柔。
、鄄灰^多地吃甜食。
過多地吃甜食容易出現(xiàn)蛀牙,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強口腔黏膜的抗病能力,同時對牙齒起到機械洗刷和摩擦的作用。
、芏ㄆ谶M行口腔檢查。
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口腔檢查能及時發(fā)現(xiàn)牙齒是否存在疾病,牙齒有病者要及時就醫(yī),這樣對牙齒的長久健康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猜測
交流
討論
通過觀看視頻了解齲齒以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愛護牙齒,保護口腔健康對身體是有益的。
作業(yè)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題
課后作業(yè)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牙齒有三種:門齒、犬齒和臼齒,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我們還了解了食物在口腔里經(jīng)歷的初步的消化過程,知道牙齒、舌和唾液共同參與了食物在口腔里的
消化,它們的功能也各不相同;我們知道了牙齒會生病,保護好我們的牙齒,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思考小結內(nèi)容,鞏固學習知識。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0
授課時間:
累計1課時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電從能夠持續(xù)提供電能的電池的一端經(jīng)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2.知道可以在電路中安裝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電池盒、燈座和開關的結構,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能將電池盒、燈座和開關連接到電路中,讓小燈泡亮起來。
3.會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能畫出簡易電路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進一步培養(yǎng)探究電路的興趣。
2.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知道科技在不斷的需求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2.體驗電池盒、燈座等的發(fā)明給人類帶來的便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將電池盒、燈座和開關連接到電路中,讓小燈泡亮起來,并能用開關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難點:用簡易符號畫出簡易電路圖。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燈座、電池盒、干電池、導線、開關、小燈泡、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1套、小電風扇或小電動機、教學課件。
聚焦
1.回顧:上一節(jié)課我們是怎樣點亮小燈泡的?(預設:電池正、負極通過導線分別與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相連。)小燈泡和電池的連接點在哪里?(預設: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分別在小燈泡頂端和燈口,電池的連接點分別在正、負極。)電流是如何通過小燈泡的?(預設:電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導線流到小燈泡的一個連接點,再經(jīng)過與連接點相連的金屬架流到燈絲,并從另一個金屬架流到另一個連接點,最后通過連接點回到電池的負極。)
2.活動:通過上次課的學習,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電路是由什么組成的。你們能組裝一個電路嗎?(教學提示:給每組分發(fā)一節(jié)干電池、兩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比一比哪個小組能最快把小燈泡點亮。)
3.揭題:大家都完成得很迅速。這種由電池、導線以及小燈泡組成的電路稱為簡易電路,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簡易電路。(板書:簡易電路)
【設計意圖】通過問答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上一課獲得的知識,分享點亮小燈泡獲得的經(jīng)驗;然后通過快速點亮小燈泡的活動,幫助學生從理論走向?qū)嵺`、從獲取知識走向遷移應用以及投入后面的科學實踐活動。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組裝一個電路
1.過渡: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很不方便呢?(預設:是的。)請大家觀察教室里的燈或回憶家里裝的燈,有什么辦法讓我們更方便地操作呢?(預設:可以用膠帶之類的東西把導線和小燈泡的連接點固定。)
2.提問:(教學提示:逐個出示電池盒和燈座,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工具分別是電池盒和燈座,大家猜猜它們是干什么用的?(預設:固定電池和小燈泡。)它們的結構有什么特點?(預設:電池盒中間有一個大凹槽,兩端分別裝有銅片,并連接著外面兩個接頭的彈簧夾;燈座中間有一個螺旋狀的螺口,旁邊是兩個接線頭,分別連接有一個彈簧夾。)
3.演示:請學生上臺演示電池盒和燈座的安裝方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學會使用電池盒和燈座。
4.布置任務:請大家利用電池盒和燈座組裝一個簡易電路。(教學提示:出示組裝簡易電路的步驟。)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電池盒和燈座的結構,思考這些構造的用途,并邀請學生演示安裝方法,讓學生理解這兩個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電路組裝。再通過組裝活動強化學生對電路的各部分要相互連接、形成完整通路的認識。
探索二:在電路中安裝開關
1.過渡:現(xiàn)在,不用我們用手按著,小燈泡也能一直發(fā)光了。
2.提問:如果現(xiàn)在想讓小燈泡熄滅,我們該怎么做?(預設:把導線從彈簧夾上拆下來;將電池拆下來。)
3.追問:這樣是不是也很麻煩?有什么方便控制小燈泡亮與滅的好方法嗎?(預設:在電路中加一個開關。)
4.活動:出示開關,引導學生觀察開關的結構,分析其特點,并討論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的。(預設:開關中間是一個一端帶塑料按鈕的金屬簧片,不帶按鈕的一端連接在彈簧夾上。有按鈕的一端抬起,下方對準另一個彈簧夾的接頭。用手按住塑料按鈕,電路接通;松手后金屬簧片彈起,電路斷開。)
5.布置任務:接下來,請大家嘗試著把開關連接在電路中,并使用開關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開關的結構,思考開關的用法,然后嘗試把開關連接到電路中,并使用開關控制小燈泡的亮與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路概念的理解,同時感受開關具有控制電路的`作用。
探索三:畫電路連接圖
1.過渡:我們已經(jīng)能用導線、電池、小燈泡和開關組成一個電路了,如果要把我們的連接方法都記錄下來,我們可以怎么畫?(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28電路實物圖。)
2.講解:如果我們在實驗記錄時都畫實物圖,會比較費時間。因此,我們可以用簡單的、特定的符號來表示電器元件,將實物電路畫成簡易電路圖。通常,我們用代表小燈泡,代表電池,代表開關,再用畫線來代替導線,將它們連接起來,最后用小圓點標出連接點。
3.活動:指導學生在學生活動手冊上畫出簡易電路圖。
【設計意圖】通過認識常用的電器元件代表符號,引導學生用符號繪制簡易電路圖,記錄自己的連接方法。指導學生用箭頭標出電流的路徑,為學生今后組建和連接更加復雜的電路打好基礎。
拓展與小結
1.小結:在電路中,電是持續(xù)流動的,電流動的路徑是從電池的正極出發(fā),經(jīng)過導線和用電器,再流回電池的負極。開關能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
2.提問: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電路是一個閉合的回路,在電路中哪些電器元件是必備的?(預設:用電器、電源、開關和導線。)
3.追問:如果我們將小燈泡換成小風扇或小電動機,會有什么現(xiàn)象?(預設:小風扇或小電動機會轉(zhuǎn)動。)
4.拓展:出示小風扇或小電動機,連接到電路中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將用電器拓展到小風扇或小電動機,拓展學生對電路的認識,提升學生連接電路的能力。
板書設計
2.3簡易電路
電路概念:電從電池正極出發(fā),經(jīng)過導線和用電器回到
電池負極,形成閉合回路
電路組成:電源、導線、用電器、開關
電器元件符號:簡易電路圖:
教學反思
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對于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燈座和電池盒,并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在使用這些電器元件組裝電路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組裝電路的經(jīng)驗。根據(jù)這樣的理念,本課首先讓學生點亮小燈泡,再通過討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用一根導線和電池點亮小燈泡很不方便,順勢引入電池盒和燈座。接著讓學生利用電池盒和燈座連接一個能點亮小燈泡的電路,使學生掌握電池盒和燈座的安裝方法。再引入開關,使學生發(fā)現(xiàn)開關能控制電路中電流的通與斷。最后學習繪制簡易電路圖,加深學生對電路概念的理解。
課后作業(yè)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P22第二題。
判斷題。
1.連接電路時,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與燈座的兩個連接點要相接觸。( )
2.開關的連接點只有一個,在開關的一端。( )
3.一個完整的電路不能缺少開關,否則小燈泡不能被點亮。( )
4.在電路中,電是持續(xù)流動的,從電池的負極流出,回到正極。( )
參考答案
二、1.√2.×3.×4.×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1
【教材簡析】
《種子長出了根》是《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的第3課。
教科書中從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入手,提出本課的研究任務:植物根的生長變化、類型和作用。書中安排了大量的主題研究活動:1.研究植物根的生長。這是一個交流活動,交流的內(nèi)容是觀察前一課中已經(jīng)種下的種子的變化,因此前一節(jié)課的課后延伸與本節(jié)課的課前作業(yè)是一致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鳳仙花根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2.分析歸納根的類型。師生共同收集一些帶根的植物,讓學生全面觀察,利用簡單的表格對根進行記錄、分析、歸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3.研究根的作用。我們從教科書中遴選部分資源,再結合本地植物根的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了解植物不同的根以及根的作用。
【學生分析】
本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種植鳳仙花》兩課的基礎上展開的,是單元教學中承上啟下的一課,承上是需要用到前兩節(jié)課學生種植后對植物的觀察記錄,啟下是為后面能夠有序地研究莖和葉的變化及作用做好鋪墊。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身邊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積累了一些觀察經(jīng)驗,已經(jīng)初步領悟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會發(fā)生變化的,但存在對植物觀察、描述不夠具體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前,教師要讓學生聚焦觀察植物的根部變化,從根的生長、類型和作用三方面進行觀察與思考,引發(fā)學生對植物根的生長變化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種子可以萌發(fā)成幼苗。
種子萌發(fā)先長根、再長莖和葉,根總是向下生長。
根能夠吸收水分、礦物質(zhì)以及固定植物,維持植物生存。
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態(tài)具有不同的特點。
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基于觀察描述種子的萌發(fā)過程。
能用畫圖的方法記錄根吸收水分的實驗現(xiàn)象。
能以實驗現(xiàn)象和生活現(xiàn)象為依據(jù)說明根的作用。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在科學探究中,能以事實為依據(jù)調(diào)整自己的觀點。
樂于運用實驗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知道環(huán)境影響植物生存,具有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植物根的生長變化并做好記錄,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難點:通過實驗驗證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前一節(jié)課的課后觀察記錄表,鳳仙花種子發(fā)芽實驗觀察杯,一些帶根的植物。
教師準備:種在玻璃杯中的鳳仙花的種子,一些帶根的植物。
【教學過程】
一、聚焦觀察、尋找規(guī)律
1.談話:通過精心培育,我們播下的鳳仙花種子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F(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鳳仙花種子萌發(fā)的情況。(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通過交流學生總結種子萌發(fā)的過程。
種子先長小芽,這個小芽逐漸長大就會變成根,鳳仙花的根就是由這個小芽長大形成的。
。2)大家能不能給這個小芽起個名字呢?
學生:對,這個小芽叫根芽!
教師:你知道根芽是種子里的哪部分變成的嗎?(胚根)
2.上節(jié)課,大家觀察了不用種子也能發(fā)芽的植物,F(xiàn)在,我們來交流討論一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總結出,根生長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我們發(fā)現(xiàn),根都是向下生長的。也就是說,不管我們種的時候怎么放種子,它的根永遠是向下生長的。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根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幾天時間就長出來了。
3.研討:為什么剛才匯報的同學有的說種下的種子有些沒有萌發(fā),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針對問題、分析歸納
1.說一說,除了剛才觀察的鳳仙花的根,你還見過哪些植物的.根?(學生回答)
2.老師課前讓大家?guī)б恍┍容^完整的植物的根,大家?guī)Я四男┠兀?/p>
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蔥、菠菜、香菜、狗尾草、胡蘿卜、甘薯等常見植物的根。
3.觀察植物的根,填寫實驗觀察表。
植物名稱
根的形態(tài)特點
4.先根據(jù)植物根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分類,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起個名字。
5.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歸納出直根系、須根系、變態(tài)根這三種根的類型。
6.留心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的根,它們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的根。
三、實驗總結、發(fā)展思維
1.同學們想想,植物為什么能固定在土壤中?它的什么部分起了關鍵的作用?
2.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可以作為證據(jù)證明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8頁右下圖,種子萌發(fā)先長出了根,推測根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完成學生活動手冊)
拿出課前布置的根的作用實驗記錄表,觀察記錄表上的數(shù)據(jù)和我們畫圖記錄所看到的現(xiàn)象并思考:試管中的水位變化說明了什么?
4.同學們都養(yǎng)過花,在養(yǎng)花的時候是需要細心呵護的,例如定時給花澆水施肥、松土等。想一想,我們給花澆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呢?
5.小結: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四、拓展應用、實踐體驗
1.課后了解植物根的有關知識。
2.制作不同植物根的標本。
3.不同植物的根,形態(tài)特征不同。可以讓學生收集更多根的圖片并分類,說說根在維持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
4.繼續(xù)觀察實驗瓶里植物吸水的實驗,想想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再把它畫出來。
【板書設計】
種子長出了根
胚根—根芽—根
生長變化根向下生長
速度比較快
直根系
植物的根類型須根系
變態(tài)根
固定植物
作用
吸收水分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2
教學設想
《水流有力量》是青島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17課。是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進行水流是否有力量的觀察、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的記錄。知道影響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理解水流力量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
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決定教學的特點,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1、始終貫徹“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探究活動。”指導學生認識水流產(chǎn)生力量就是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之上進行科學探究,所以教學時我以探究為核心,引導學生親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制定計劃—實驗驗證—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的探究過程。
2、“以人為本,注重方法和過程”的理念。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要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薄端鳟a(chǎn)生力量嗎》一課是通過探究影響水流力量的大小的因素,向?qū)W生滲透“對比”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知道除驗證的那項內(nèi)容外,其它條件都要相同,才能比較。例如要想驗證水流力量大小與水流量多少的關系,必須讓水流量大小不同,水位高低相同,沖擊水輪部位相同才能比較。
3、“注重合作共享、注重成功體驗”的教學理念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樂于與人合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的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痹谔骄克髁α看笮∨c哪些因素有關時,讓學生打破小組界限,合作對比,現(xiàn)象更明顯。學生在研討中學會合作交流、成果共享,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快樂,學生得到這種快樂后,便會為下一輪探究添加動力。
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一套。
實驗材料:
水槽、帶槽的小水輪、漏杯、水杯、毛巾、注射器等。
制作材料:
紅蘿卜、硬塑卡、小刀、鐵絲等。
教學過程
。ㄕn前活動:為了滲透“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了比較兩個風車哪個轉(zhuǎn)得快和在什么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才合理,兩個教學活動,過程略。)
一、證明水流有力量
師:(出示小水輪)同學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什么禮物?生:小水輪。
師:在你們的實驗桌上有一些水、一個水杯、一個安裝在水槽上的小水輪,一個漏杯(漏杯底部有兩個小孔,一個小孔漏水少,一個大孔漏水多)、注射器等。你能用這些器材讓小水輪轉(zhuǎn)起來嗎?生:能。
師:同學們對自己很有信心。那你們想過沒有,實驗時應注意點什么?生:不要碰壞器材。生:應合作完成這個實驗。
師:同學們想的很周全。馬上就要動手了,老師也給你們提點建議:當水槽內(nèi)的水碰到小水輪的時候,把水倒出來再做。(生實驗,師巡視)
師:請同學們停下來,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的小水輪都轉(zhuǎn)起來了。誰能說一說,你怎樣讓小水輪轉(zhuǎn)起來的?小水輪轉(zhuǎn)動時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用水沖擊小水輪的葉片,水輪就會轉(zhuǎn)動。生:用注射器吸滿水,沖擊小水輪,小水輪轉(zhuǎn)動起來。生:小水輪有時轉(zhuǎn)得快,有時轉(zhuǎn)得慢。
生:用水沖擊小水輪中間轉(zhuǎn)得慢,沖擊扇葉轉(zhuǎn)得快。師:用水沖擊小水輪就會轉(zhuǎn)動,這說明什么?生:水流能產(chǎn)生力量。生:水流有一種力量。(板書:水流產(chǎn)生力量)
師:生活中,你感受過水流產(chǎn)生的力量嗎?生:洗手時,水沖在手上有點兒疼。生:洗澡時,水能沖掉身上的泡泡。生:沖浪時,水能把人沖動。
生:潑水時,水能把地上的灰塵沖起來!
二、猜測、驗證水流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力量大
1、根據(jù)經(jīng)驗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作出猜測
師:同學們的經(jīng)驗非常豐富,生活中就應多觀察、多體驗。那你們想過沒有水流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力量大?生:水位高的時候產(chǎn)生的力量大。生:我認為水流量多的時候產(chǎn)生的力量大。生:我認為水流快的時候產(chǎn)生的力量大!
板書:水量多
水位高產(chǎn)生力量大?
水流快……
師:同學們的猜想這么多!也很有研究價值。對于你們的猜想,老師也想知道是不是這樣。研究問題僅憑猜想是不行的,我們還應怎么辦?生:做實驗。
2、設計實驗,驗證水流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力量大。師:同學們的猜想很多,但由于我們時間有限,不可能一一驗證,所以每個小組先選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然后再討論一下怎樣去研究。(生討論)
師:誰能介紹一下,你們打算驗證哪個問題,怎樣驗證?
生:先用漏杯在低處沖擊小水輪,再在高處沖擊小水輪,觀察小水輪轉(zhuǎn)動的情況,驗證水位高水流產(chǎn)生的力量大還是水位低產(chǎn)生的力量大。
師:對他們設計的實驗,你們還有沒有什么補充?
生:我認為應在漏杯中裝同樣多的水,沖擊水輪相同的部位這樣才合理。
師:你想的非常嚴密,研究這個問題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我們打算兩個組合作,一起研究。用兩個漏杯裝同樣多的水,一個放在低處,一個放在高處,同時沖擊兩個同樣的小水輪,觀察小水輪的轉(zhuǎn)動情況,驗證水位高水流產(chǎn)生的力量大還是水位低產(chǎn)生的力量大。
師:你們小組合作非常好,方法也很合理。為什么想兩個組一起做?生:這樣比較著做現(xiàn)象明顯。
師:這個方法很好。還有驗證其它問題的嗎?
生:我們打算把一個漏杯放在同一高度,一次用大漏口漏水沖擊小水輪,一次用小漏口漏水沖擊小水輪,觀察小水輪的轉(zhuǎn)動情況,驗證水量多產(chǎn)生力量大還是水量少產(chǎn)生力量大。生:我們的方法是:找兩個同樣的漏杯,放在同一高度,一個用大漏口,一個用小漏口,同時沖擊兩個同樣的小水輪,觀察小水輪的轉(zhuǎn)動情況,驗證水量多產(chǎn)生力量大還是水量少產(chǎn)生力量大。
師:你們也想到了兩種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一個問題,這很好。
生:用兩個同樣的注射器吸同樣多的水,在同一位置,一個用大力氣壓活塞,水流快沖擊小水輪;一個用小力氣壓活塞,水流慢沖擊小水輪,觀察小水輪轉(zhuǎn)動的情況,驗證水流快產(chǎn)生力量大還是水流慢產(chǎn)生力量大。
生:用一個注射器吸同樣多的水,在同一高度,先后兩次用不同的力量壓活塞,使水流速度不一樣,沖擊小水輪,觀察小水輪的轉(zhuǎn)動情況,驗證水流快產(chǎn)生力量大還是水流慢產(chǎn)生力量大。
師:同學們思路非常清晰,想出這么多的辦法。不但想出了用不同的辦法來驗證同一問題,而且想到了用相同的辦法驗證不同的問題,老師很佩服你們。希望你們實驗時,如果有問題,小組內(nèi)先想辦法解決,也可以借鑒一下其他組的辦法,實在有困難,就舉手示意老師,我們再共同解決。(生實驗,師巡視)
3、匯報交流,體驗成功的快樂。
師:剛才同學們研究得非常投入,相信你們都有了不少的收獲。請先把你們的器材和實驗記錄整理一下。
師:因為用的方法不同,研究的問題不同,希望你們在別的同學匯報時,要注意傾聽。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在實驗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水位高小水輪轉(zhuǎn)得快,水位低小水輪轉(zhuǎn)得慢。生:水流量多,小水輪轉(zhuǎn)得快;水流量少,小水輪轉(zhuǎn)得慢。生:水流快,小水輪轉(zhuǎn)得快;水流慢,小水輪轉(zhuǎn)得慢!
師:同學們雖然做了不同的實驗,但都發(fā)現(xiàn)有時小水輪轉(zhuǎn)得快,有時小水輪轉(zhuǎn)得慢。小水輪轉(zhuǎn)動的快慢不同說明了什么?
生:水輪轉(zhuǎn)得快,說明水流力量大;水輪轉(zhuǎn)得慢,說明水流力量小。師:也就是說,水位高、水流快、水量多時水流力量大。
師:現(xiàn)在通過實驗驗證了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之后,你們心情怎樣?通過這次實驗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非常高興,我用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猜想。
生:我知道研究問題僅憑猜想是不夠的,必須用實驗來驗證。生:做一做,才能知道想得對不對。生:兩個小組比較做實驗,現(xiàn)象比較明顯。
師:同學們對科學有這么濃厚的興趣,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搞實驗的。
三、了解水流力量與人們的'關系
師: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水流力量大小與什么有關。同學們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水流產(chǎn)生的力量?生:水流力量可以發(fā)電。生:可以利用水流力量沖浪。生:可以運用水流力量搬運木材!
師:生活中人們用水流力量做很多事情,那么水流力量能給我們帶來危害嗎?
生:洪水能沖毀農(nóng)田,毀壞房屋。生:暴雨能形成泥石流。生:海嘯能沖毀家園,淹死牲畜!
師:同學們舉了這么多例子,看來水流的力量確實和我們有密切的關系。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水流的力量。(課件展示:有關水流力量與生活關系的畫面)
、倨俨硷w流直下的場面
師:看到這幅畫面你想到李白的哪句詩?
、谌藗兝盟髁α繘_浪的畫面。
師:你看這些人的心情怎么樣?可見水流的力量有時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③水流沖擊卵石的畫面。
師:我們見到的卵石那么光滑,主要靠水流力量沖擊而成。
、艽蟮虥Q口的畫面。
師:這是洪水沖毀房屋,淹死人畜……師:看完這段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水流力量能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帶來危害。生:我們應利用水流力量給人們做貢獻。生:我們應多植樹造林,避免洪水發(fā)生!
四、拓展活動
師:水流力量對我們的影響這么大,可見我們今天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實驗桌上的材料袋內(nèi),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胡蘿卜、硬塑卡、小刀、剪刀、鐵絲等,課下請同學們制作一個小水輪,利用它繼續(xù)研究水流的力量,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經(jīng)歷《水流產(chǎn)生力量嗎》一課的教學,有得有失,回顧教學過程,留下許多思考:
1.關于教學目標定位的思考
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第一次試教時,仍把知識作為教學目標的重點,其次是能力目標,最后是情感目標。而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把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目標融為一體。所以我們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排在首位,其次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最后是知識目標,主次分明,以實現(xiàn)以人為本、立足教材、突破教材進行教學的目的。
2.由過程和方法引發(fā)的思考。
最初教《水流產(chǎn)生力量嗎》一課時,在實驗前,我先介紹什么是對比試驗,以及對比試驗的注意事項,反復強調(diào)對比試驗的特點是除要驗證的那項內(nèi)容外,其它條件要相同。如要驗證水流力量的大小與水位高低有關,必須水位高低不同,水流量及沖擊水輪部位相同。結果只少數(shù)學生按要求去做,多數(shù)學生仍我行我素,不理解什么是對比試驗?偨Y課堂得失后,再上課時我沒有介紹什么是對比,而是讓學生討論實驗中哪個條件不變,哪些條件可以改變,怎樣比較才合理。這次學生興趣很高,在相互評價中體驗到什么是對比的方法。學生后來設計其他實驗都是對比的方法。
試教成功后,我想在教學探究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使學生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
3.由高估學生能力引發(fā)的思考
不同年齡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有不同的認知能力,所以每一課教材的編排都是在此基礎上給孩子進行能力目標定位的,而且每一課都有側重點!端鳟a(chǎn)生力量嗎》一課是通過探究活動初步向?qū)W生進行對比方法的滲透。最初教學時高估了學生的比較能力,讓學生“放任自流”,在不知道怎樣比較的情況下,盲目去操作,結果是方法不嚴密,比較不合理,結論不成立。
人們常說,低估孩子的能力比高估孩子的能力更可怕。我想高估孩子的能力同樣可怕,我們在教學時,應正確評估孩子的能力,明確一課應側重培養(yǎng)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按由簡到繁,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給孩子一個由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一步到位,操之過急。所以本課教學中,應先引導學生設想,然后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再讓學生去做,孩子的目的會明確一些,操作時才不會盲目,因為本課是培養(yǎng)學生對比實驗能力的起始課。
4.由使用教材引發(fā)的思考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探究空間和探究的指向。因此我本著立足教材、突破教材的觀點改變了活動內(nèi)容的順序,把活動一的內(nèi)容放在了活動三之后。讓學生探究水流力量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之后,再了解水流力量與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學生通過觀察一幅幅畫面,真正感受到水流力量給人們帶來的利害,體會到研究水流力量的重要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此啟發(fā),課后我對活動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發(fā)現(xiàn)在教學設計時還是習慣依賴于教材,被教材的指向所捆綁。如探究水流力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我僅根據(jù)教材的指向用一種材料(漏杯)讓學生設計沖擊水輪的實驗。因材料單一,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方案不多。如再提供一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去探究,我想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開闊,設計的方案會更多、更完美。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巖石,知道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2、觀察常見巖石的標本,了解巖石的外形和特點。
3、選擇一種常見的巖石,仿照花崗巖的示例,使用科學的語言對巖石進行準確、全面的描述。
4、學會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教學重點】
1、認識巖石,通過觀察,了解巖石的基本特點。
2、學會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巖石。
【教學難點】
了解巖石的基本特點,學會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巖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巖石標本、學生自己搜集的巖石、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本47頁上的一首小詩。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處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嗎?
造房、鋪路、裝飾……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紀?
嗯——
讓我想想。
2、學生自由讀一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描述的是什么物質(zhì)?
巖石。
3、這首小詩寫出了巖石的哪些知識?
這首小詩寫了巖石來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巖石可以造房、鋪路、裝飾,巖石的年齡很大很大。
4、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了解常見的巖石。
5、板書課題:
16、常見的巖石。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初識巖石
1、同學們,你們見過巖石嗎?你在哪里見過巖石?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哪里見過巖石?自己見過的巖石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出示課本48頁有關巖石的圖片,學生仔細看一看,初步了解這些巖石的樣子。
4、出示課本48頁下面的一段文字。
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5、學生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進一步了解巖石的有關知識。
活動二:觀察巖石標本,了解巖石特點
1、教師引導:巖石究竟有哪些特點?下面我們通過觀察一些巖石的標本,來了解一些常見巖石的.特點。
2、出示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guī)r4種巖石的標本,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們本次需要觀察的常見巖石的標本。
3、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觀察這些常見巖石的標本呢?又通過什么方法來觀察呢?
全班交流,預設:
使用放大鏡觀察巖石斷口上有幾種顏色,顆粒是大還是小。
通過使用巖石在紙上畫線等方法,來觀察巖石是什么顏色的。
通過敲一敲、聽一聽的方法,來觀察巖石相互碰撞的聲音是清脆的還是沉悶的。
使用滴管在巖石上滴水的方法,來看一看巖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細觀察巖石,看一看巖石上有沒有氣孔、條紋或者其他花紋。
觀察巖石上是否有動物或植物的痕跡。
4、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一邊觀察,一邊完成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
5、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本小組觀測的結果以及得出的結論。
活動三:使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常見巖石
1、剛剛我們觀測了幾種常見巖石的標本,初步了解了這些巖石的一些特點,那么我們該怎樣對這些巖石進行準確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課本50頁上面花崗巖的描述范例。
3、學生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看一看這段文字是如何科學全面地介紹花崗巖的?
預設:
介紹巖石一般的從分布、組成、質(zhì)地、聲音、吸水性強弱、是否有氣孔等幾方面進行。
4、下面我們選擇一種巖石,仿造花崗巖的例子對這種巖石進行科學、全面、準確地介紹。
活動四: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1、展示各種各樣的巖石標本,激發(fā)學生制作巖石標本的興趣和意念。
2、教師引導:看到如此美麗的巖石標本,大家想不想動手制作巖石標本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做一做巖石標本吧。
3、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巖石,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收集的巖石給老師看一看。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各種巖石。
下面,我們就把大家收集的這些巖石制作成標本。
4、出示課本50頁的下面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圖,學生認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
預設:搜集→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
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按照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對自己搜集的巖石進行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然后形成巖石標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組制作完成的巖石標本。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解了巖石的一些基本的特點,學會使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見巖石。最后我們還按照步驟制作了一些巖石標本。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巖石等方法,進一步探究巖石。
【板書設計】
16、常見的巖石
巖石的分布
觀察、認識巖石
描述巖石
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 篇14
【教材簡析】
《莖和葉》是《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的第4課。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了解了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莖和葉的作用。教科書從觀察一株完整的鳳仙花入手,聚焦到莖和葉的作用上。本課引導學生通過借助工具解剖,對莖的內(nèi)部構造進行觀察,并通過實驗現(xiàn)象,推想植物體內(nèi)水分運輸?shù)倪^程,通過課前給葉片上套塑料袋和用黑色卡紙遮住葉片這兩個實驗,引發(fā)學生的科學思維,通過對比實驗的分析與推測,得出葉有吸收陽光和蒸騰水分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到科學研究要尊重證據(jù)。
【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身邊的植物并不陌生,也積累了一些觀察經(jīng)驗,已經(jīng)初步領悟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會發(fā)生變化的,但存在對植物觀察、描述不夠具體的現(xiàn)象。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前,要讓學生聚焦觀察植物的莖、葉的變化,利用“把植物的莖泡在紅墨水里、用黑色卡紙遮住葉面、用干燥的塑料袋罩住大的葉子”等課前準備活動,引發(fā)學生對莖、葉是否會變化的思考及持續(xù)觀察的動機,激發(fā)學生對植物莖、葉的研究興趣。通過學生對植物的莖和葉的對比觀察、解剖,知道莖和葉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從而更進一步認識植物的生命特征,增強學生熱愛植物、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莖和葉是植物體的營養(yǎng)器官。
不同環(huán)境中植物的莖、葉外部形態(tài)不同。
莖具有支撐植物以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葉能吸收陽光制造養(yǎng)料維持植物生存。
葉能蒸騰水分調(diào)節(jié)體溫維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動。
科學探究目標
能基于觀察描述鳳仙花葉在莖上分布的樣子,發(fā)現(xiàn)其生長規(guī)律。
能夠基于觀察及已有認知推測莖與葉的功能。
能夠利用實驗收集證據(jù)驗證推測,得出結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莖與葉的作用表現(xiàn)出探究的興趣。
尊重事實,能依據(jù)事實調(diào)整自己的想法。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環(huán)境影響植物生長,具有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植物的莖和葉的作用。
難點:
1.引導學生用橫切和縱切的實驗方法探究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2.通過觀察探究,引發(fā)學生科學思維,推測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
1.選取一段浸泡過紅墨水的鳳仙花的莖,一把小刀。
2.課前一周,在鳳仙花植株上選一片葉子用黑卡紙遮住。
3.選一種葉片較大的植物,在其中一片葉子上套上干燥的.塑料袋。
4.課前導學:學生觀察鳳仙花形態(tài)特征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種植的鳳仙花,莖越長越高,葉越來越多,你們想過莖為什么會長高,葉為什么會越來越多嗎?它們對植物生存分別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探究植物的莖和葉。
1.學生匯報課前所觀察到的鳳仙花的形態(tài)特征。
2.教師引導學生推測莖和葉的作用。
學習新知
。ㄒ唬┨骄壳o的運輸作用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把植物的莖浸泡在紅墨水中。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莖有什么變化?
2.學生回答:莖的內(nèi)部變紅了。
3.提問:莖為什么會變紅?這個紅色是從哪里來的?
4.學生猜想。
5.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莖的內(nèi)部呢?
6.可以有幾種切莖的方法?
7.學生交流、徒手演示。
8.教師邊講解邊演示。
切莖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橫著切,這種方法叫“橫切”。你能猜出來第二種方法怎么切嗎?可以豎著切,這種切法叫什么?科學上這種切法不叫“豎切”,我們把它叫做“縱切”。
教師強調(diào)注意事項:
(1)先橫切,再縱切。
。2)在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傷著手。
(3)切完后,認真觀察切面莖內(nèi)紅色的部分,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并畫在實驗記錄表上。
(4)實驗完成后整理好實驗器材,保持桌面的整潔。
9.學生分組探究、觀察并交流。
10.小結: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ǘ┭芯咳~的蒸騰作用
1.大家想一想,莖把根部吸收的水分運送到哪里去了?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選一種葉片較大的植物,在葉片上套一個干燥的塑料袋。你們在塑料袋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什么?(塑料袋內(nèi)壁有小水珠)
2.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小水珠是哪里來的?
3.小水珠是從葉子上散發(fā)出來的。在科學中,我們稱葉子這種散發(fā)水分的本領叫蒸騰,葉的這種作用叫蒸騰作用。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面溫度,對植物起保護作用,同時還可以濕潤周圍的環(huán)境。
(三)研究葉的吸收陽光作用
1.7天前,老師安排同學們在鳳仙花上選一片葉子用黑色卡紙遮住,使它見不到陽光。現(xiàn)在,猜一猜這片葉子和其他葉子相比,會有什么變化?把你們的猜想記下來。
2.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吧!(取下黑卡紙,進行觀察)
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
4.小結:葉有吸收陽光的作用。
三、研討交流
1.不同植物的莖葉各不相同,你見過哪些?學生交流匯報。
2.(播放教學課件)觀察這些不同形態(tài)的莖,說說它們的特征,并給莖分類。
3.(播放教學課件)觀察不同形態(tài)的葉,說說這些植物的葉子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它們分別適合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舉例說明哪些植物適合生活在水中、沙漠等環(huán)境里。
四、拓展延伸
1.植物的莖和葉除了運輸水分、吸收陽光、蒸騰作用外,還有什么作用?(繁殖后代)。
2.課后,我們還可以進行小調(diào)查,看看哪些植物可以用莖或葉繁殖。
【板書設計】
莖和葉
支撐
莖的作用
運輸水分
吸收陽光
葉的作用
蒸騰水分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通用16篇)06-16
小學科學教案05-28
小學科學教案11-16
小學科學教案模板05-29
小學科學教案(精選21篇)12-05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2-14
小學科學教案15篇02-06
小學科學教案精選15篇02-14
小學科學教案【共15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