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1
【自學指導】
1.學習本文隨筆式的表現(xiàn)形式,不必拘泥文章中的科學術語及科學原理。
2.感受文中不同表達方式的作用,學習在敘述故事中穿插議論、闡述道理的寫作方法。
3.了解“好奇心”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勤學好問的觀念。
【正音正字】
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
呈勛爵稚愧疚忌諱
【積累詞語】
一時語塞饒有興味聞名于世源源不斷訓練有素不知不覺閉目塞聽
止步不前失之交臂痛心疾首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不得而知難以信服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第一部分(第1-9段),寫拉曼巧遇一對母子,并為他們釋疑解惑。這一部分以記敘為主,并為下面拉曼的質疑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10-15段),舉例證明好奇心的重要性。這一部分以議論為主,兩個反面事例論證有力。
第三部分(第16段),寫拉曼的新探索、新貢獻。這一部分以說明為主。
第四部分(第17-18段),寫拉曼榮獲諾貝爾獎。卒章顯志,揭示文章的主題。
作者文筆生動,中心亦不難看出,但其中隱含的許多意思未必一下子都能注意到。
要在朗誦中感受文章的美,在朗誦中體會作者的深意,在朗誦中提高文學修養(yǎng)。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科學原理,恐怕難以解釋透徹,所以這部分雖然會成為閱讀文本的難點,利用課后自己搜尋資料的方式解決,課堂上只要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不是為了介紹具體的科學原理,而是著重于表達認識就可以了。
【思維訓練】
1.拉曼為什么會獲得諾貝爾獎?
、偎l(fā)現(xiàn)了“拉曼效應”,為人類科學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②“好奇心”將他領上了神圣的獎臺。
2.概述課文內容,“好奇心”有什么作用?如果在科學研究中失去好奇心會怎么樣呢?
拉曼受充滿好奇感的稚童的觸動,喚醒科學的“好奇心”,經過科學的探索,終于探明了“海水為什么是藍的”原因,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里奧居里和李比希兩位科學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錯失機會。這就是失去“好奇心”帶來的惡果,從而強調“好奇心”在探究科學知識中的重要性。
3.圈劃課文的中心語句。這個句子的含義是什么?
全文的末句。
要點:只有始終保持不斷反思、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4.列舉中外科學家因好奇心而獲成功的例子,進一步體會科學發(fā)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
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產生好奇心,進而創(chuàng)立萬有引力定理。
瓦特看到壺水沸騰,產生好奇,進而發(fā)明蒸汽機。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以拉曼的.故事告訴我們:對任何事物始終都要保持“好奇心”,“失去好奇心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與發(fā)展中最大的忌諱!
6.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拉曼效應”。
拉曼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稱為“拉曼效應”。
7.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哪些精神品質?
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有好奇心;有嚴謹細致的研究態(tài)度;不迷信權威、不自以為是,深入探究的精神品質。
8.你從約里奧居里和李比希的經歷悟出什么道理?
輕信和自以為是往往會扼殺科學家的好奇心,使他們不能深入研究,最終使他們與科學發(fā)現(xiàn)失之交臂。
9.約里奧居里和李比希的經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從反面說明失去好奇心是科學家發(fā)現(xiàn)與發(fā)展中最大的忌諱,同時與拉曼形成對比,襯托拉曼作為一名科學家而具有好奇心的難能可貴。
10.拉曼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拉曼的成功在于既有好奇心,又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細致的工作方法,不自以為是、馬虎松懈等素質。
11.用日常生活實例,說明好奇心的培養(yǎng)對學習的重要意義。
12.舉例說明“也許新的發(fā)現(xiàn)就在你‘已知’的‘未知’之中”這個觀點。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訴衷情》。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2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印度科學家拉曼從地中海輪船上一個小男孩兒的好奇心中得到啟示,從而研究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并從固體、液體、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表現(xiàn)了拉曼不斷探索,致力于科學研究的精神。
教學目標:
1.學會“惰、忌、諱、液”4個會認字和“惰、稚、疚、液”4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印度科學家拉曼是如何發(fā)現(xiàn)光散射效應的。
教學難點:
理解拉曼的發(fā)現(xiàn)給予人們的警示,體會課文中給人以啟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及拉曼的介紹。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惰、忌、諱、液”4個會認字和“惰、稚、疚、液”4個會寫字,掌握“惰性氣體、愧疚、液體、閉目塞聽、陽光融融、暖風徐徐、源源不斷”等詞語。
2.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脈絡,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4.學習第一部分。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拉曼簡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導語:蘋果熟了會從樹上落下來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而牛頓小時候卻想“為什么它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長天后,他發(fā)現(xiàn)了“地球引力”;水壺里的水開了,壺蓋會不停地跳起來,這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長大后發(fā)明了蒸汽機……凡是有所作為的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從而不斷有了科學的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有了科技的進步,有了人類的現(xiàn)代文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印度著名的物理學家拉曼的故事。
2.簡介人物。
拉曼(1888——1970)。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應的發(fā)現(xiàn),獲得了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亞洲科學家。拉曼還是一位教育家,他從事研究生的培養(yǎng)工作,并將其中很多優(yōu)秀人才輸送到印度的許多重要崗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詞語,自學生字。
2.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找出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4.小組交流自學情況。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懦鍪旧郑瑱z查認讀。
字音:諱、疚
字形:惰、疚
、评斫庠~語
語塞:由于激動、氣憤或理虧等原因而一時說不出話來。
饒有興味:饒:豐富,多。非常有興趣。
愧疚:因自己錯誤而自責,慚愧不安。
頗有作為:頗:很;作為:作出成績。指作出很多成績。
閉目塞聽:塞:堵塞。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鋸埿稳輰ν饨缡挛锊宦劜粏枺撾x實際。
散射:光線通過有塵埃的空氣等介質時,部分光線向多方面改變方向。
殊榮:特殊的榮譽。
5.弄清故事的六要素
、艜r間:1921年。
、频攸c:取道地中海的一艘輪船上。
、侨宋铮豪c一對印度母子。
、绕鹨颍耗泻⑻岢觥昂K疄槭裁词撬{的”這一問題,使拉曼對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原來的解釋產生疑惑,而男孩強烈的好奇心給了他啟發(fā)與警醒。
、山涍^:拉曼回國后,針對男孩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發(fā)現(xiàn)了光散射效應,成為亞洲歷史上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⑹結果:即故事給予我們的啟示:要對“已知”心存好奇,善于從“已知”的“未知”中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
6.根據(jù)故事的六要素,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印度科學家拉曼從地中海輪船上一個小男孩兒的好奇心中得到啟示,從而研究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并從固體、液體、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
7.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寫在地中海的輪船上拉曼向一個小男孩兒解釋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寫拉曼對自己向小男孩兒的解釋產生了懷疑,后來研究出海水對陽光進行散射而出現(xiàn)藍色,從而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
第三部分(第l4自然段)寫男孩兒的故事提醒人們:新的發(fā)現(xiàn)就在你的“已知”內的'“末知”之中。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課文第l—8自然段,說說地中海得名的原因?
2.“饒有興味”是什么意思?
3.拉曼認為海水呈藍色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深人理解。
四、課堂小結
從男孩兒與媽媽的談話中可以看到,他知道這個大海叫地中海后,還要知道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進而還想知道海水為什么是藍的。他總能從已經知道的知識里產生新的問題,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這對母子的對話引起發(fā)拉曼的興趣,并給孩子做出解釋。
五、作業(yè)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拉曼不斷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質疑。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為什么說是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兒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臺?
、抛宰x第9自然段,了解瑞利的觀點。
、评窃鯓影l(fā)現(xiàn)“光散射效應”的?
、倌泻旱脑丛床粩嗟摹盀槭裁础币鹆死乃伎,他對自己向孩了的解釋產生了懷疑(第10、11自然段)。
理解句子:“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來的‘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兒那種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理解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學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的最大忌諱,即使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科學家,也會因此而變得閉目塞聽,止步不前!
②拉曼研究的經過和結果(第12自然段)。這一段是分三層來敘述的。
第一層:寫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釋,認為他的解釋證據(jù)不足。
第二層:他經過深入研究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呈藍色的原理。
第三層:后來拉曼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稱為“拉曼效應”。
、劢處熜〗Y:拉曼對自己向小男孩兒的解釋產生了懷疑,后來研究出海水對陽光進行散射而出現(xiàn)藍色,從而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并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俺蔀橛《纫彩莵喼逇v史上第一個”“殊榮”充分表明了拉曼這一研究成果的分量(第13自然段)。
、悄阏J為拉曼能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最關建的是什么?(品讀第三部分)
永遠不要放棄你對“已知”的好奇心,也許新的發(fā)現(xiàn)就在你的“已知”內的“末知”之中(第l4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二、總結全文
“那個有著無窮問題的男孩了的故事”實際上是男孩兒的問題喚起了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拉曼追求“未知”從而獲得新的“已知”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了一個科學家不斷追求,不斷進取的自覺性與探索精神。
三、拓展延伸
老師:同學們還想了解有關科學家拉曼的更多情況嗎?(由老師和同學介紹一些課前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四、作業(yè)設計
1.采集詞語句子。
2.完成自測練習。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好奇心”對于科學探究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勤學好問的求學觀念。
2、學習在敘述故事中穿插議論、闡述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薄⑺伎肌耙阎迸c“未知”之間的關系,讓好奇心成為學生求知的不竭動力。
。病⒅笇W生學習使用在敘述、說明過程中穿插議論、闡述道理的寫作手法。
一、提問導入,引發(fā)興趣。
1、啟發(fā)提問,暢所欲言。
海水是藍色的,這已是一個常識問題。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海水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概述課文內容,強調“好奇心”的作用。
拉曼受充滿好奇感的稚童的觸動,喚醒科學的“好奇心”,經過科學的探索,終于探明了“海水為什么是藍的”原因,也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再讀課文,思考討論。
1、思考:拉曼為什么會獲得諾貝爾獎?
明確要點:
1)他發(fā)現(xiàn)了“拉曼效應”,為人類科學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2)是“好奇心”將他領上了神圣的獎臺。
2、結合課文內容,組織討論:如果在科學研究中失去好奇心會怎么樣呢?
1)再讀課文,尋找課文例證。(重點研讀11——15節(jié))
2)歸納事例,思考舉例意圖。
作者以約里奧居里和李比希兩位科學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錯失機會的事例作為反例,與拉曼的'好奇求知形成對比,告訴人們失去“好奇心”帶來的惡果,從而強調“好奇心”在探究科學知識中的重要性。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列舉中外科學家因具有好奇心而獲成功的例子,進一步體會科學發(fā)明需要好奇心的道理。(例: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產生好奇心,進而創(chuàng)立萬有引力定理;瓦特看到壺水沸騰,產生好奇,進而發(fā)明蒸汽機。)
2、圈劃課文中心語句(18節(jié)),討論句子含義。
明確要點:只有始終保持不斷反思、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精神,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3、學生再舉日常學習生活實例,了解好奇心的培養(yǎng)對學習的重要意義。
【海水為什么是藍的教案】相關文章:
海水為什么是咸的07-20
海水的運動地理教案11-13
藍汽車故事教案03-19
“黃”和“藍”教案02-10
中班社會教案:海水受污染07-16
幼兒園海水受污染教案10-01
《景泰藍的制作》教案12-29
小藍裙的故事教案11-13
《為什么》大班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