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

時間:2022-11-24 12:21: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

  電子備課表

  課題(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課型新授課

  年級(班級)三年級科目數學上/下冊下冊

  教學目標

  知識

  與技能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線。

  過程

  與方法訓練學生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路線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準確、簡潔地描述行走路線。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

  師:你去過哪些地方?你是怎樣辨認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新授

  1、創(chuàng)設情境:參觀動物園。

 。1)熟悉導游圖。

  出示例4主題圖。

  動物園里有哪些主要場館,請用八個方位說明每個場館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學生的.參觀意向。

  你最想參觀哪個地方?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

  學生一人當游客,一人當導游介紹行走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引領集體參與。同桌二人各選一個角色參與到游戲中,再換角色,多次練習。

  教師指導,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說清行走方向和經過的地方。

  (3)解決問題。

  文文位于長頸鹿館,她要去看獅子,再去猴山,應該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獅山,再從獅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獅山,要去熊貓館,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館,再從大象館向北走到熊貓館。

  同桌互相提問題時,可以提的問題有很多。例如,從大門到熊貓館怎么走?

  2、拓展。

  師:看著這張導游圖,作為游客,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小結:通過剛才對行進路線的描述,你有什么想說的。

  三、作業(yè)設計

  1、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5—7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集體訂正,敘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2、思維訓練從你所在市區(qū)的地圖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說一說自家相對于學校的位置。

  板

  書

  設

  計解決問題

  行進中以一個地點作為中心來觀察其它物體的位置。

  (觀察點不同,同一物體方向也就不同。)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2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旨在鼓勵學生通過畫圖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列出乘除混合的算式,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關注了下面兩點:

  1.關注畫圖在分析數量關系時的作用。

  在教學中,出示每一個問題之后,都先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呈現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為正確列式計算打好基礎。

  2.關注解題思路的歸納總結。

  本節(jié)課的兩個例題,內容相似,解題思路雖然存在不同,但是也有一定的聯系。在教學中,當學生解決完每一個例題之后,都及時回顧反思,總結解題思路,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親自講過故事嗎?在一次語文課上,淘氣和同學們要輪流講故事,這給淘氣帶來了一個難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難題嗎?愿意幫他解決嗎?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講故事》。

  設計意圖:用談話的方式以及學生熟悉的話題引入新課的學習,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索學習,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19頁情境圖。

  提問:畫面中為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發(fā)現:淘氣5分可以講850字,同學們約定每個故事不超過3分。

  學生可能提出問題:淘氣3分能講多少字?

  2.畫圖分析題意。

  (1)請學生完整敘述題目中的信息和問題。

  (信息:淘氣5分講了850字;問題:淘氣3分能講多少字)

  (2)用畫圖的方式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師: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情境中給出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嗎?比如列表或圖示。

  (獨立構思,動手畫一畫)

  (3)組織學生交流。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并解釋其中的意義,只要能正確表達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即可。

  3.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根據圖示或表格所表示的題目信息,獨立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算出結果。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師:你們是怎樣列算式的?為什么這樣列算式?算式中的兩步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路。

  (3)給淘氣提出建議。

  師:淘氣想要3分把這個故事講完,你認為他應該怎樣做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淘氣可以講得快些或刪掉一些情節(jié)。

  (4)回顧反思,體會解題的思路。

  師: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以后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應該怎樣思考?

  引導學生根據剛才的解題過程總結:解決類似問題一般要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幾份是多少。

  4.即時訓練。

  (1)出示問題:笑笑講一個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講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應講多少字?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寫出答語。

  師:這道題與上面例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嗎?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式解決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

  (3)總結解題方法。

  引導學生比較此題與上面例題的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解決此類問題一般要先求一共是多少,再求一份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huán)節(jié),學生進一步熟悉了畫圖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3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4、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會使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能估計所給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增加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相關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yōu)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能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學“面積單位”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為什么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二是指導每個面積單位是怎樣規(guī)定的;三是了解面積單位與相應長度單位的內在聯系。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不叫容易發(fā)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觀察、聯系生活情景,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發(fā)展初步的計算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教師知道下能提出并解決問題,體會生活里數學問題的多樣性和問題的不確定性。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情境圖并交流感受,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通過聯想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

  1.看教師演示無序上下車情境。

  指名說說車上人數增減情況。

  思考為什么不能確定車上人數增加變化情況。

  2.看教師演示有序上下車情境,說說車上人數的增減情況,猜一猜車上人數大約有多少人。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二、目標驅動,自主學習。

  看教學情境圖,思考問題。

 。1)從剛才的圖中,你看懂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2)你能用學具來擺一擺剛才乘車的情況嗎?

 。3)你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圖的意思嗎?

  三、全班交流,提煉建模

  1.交流答案。

  2.認定目標。

  3.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加減混合的算式怎樣計算呢?

  4.一起讀一讀課前讀過的兒歌。

  四、分層練習、內化提升。

  必做題

  1.基礎練習,想想做做1。

  學生看圖說說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列式計算。

  2.基礎練習,想想做做2。

  指導學生說清圖意,再解答。

  3.綜合練習,想想做做5。

  指導學生先看清圖意,再與同桌交流一下看到了什么。

  選擇一組數量進行列式。

  交流圖意。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堂課的收獲與體會。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5

  教學內容:書P41-42

  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發(fā)展數學思考.

  3,進一步培養(yǎng)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獨立思考,樂于交流的習慣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探索

  小朋友們你們經常去逛書店嗎 那知不知道我們學校對面是什么書店 你去買過書沒有 最近書店生意不好,老板為了拉生意,特別推出了優(yōu)惠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凡購買滿50元,就可以送15元,還有機會紅梅公園的游藝活動.我們進去看看好嗎

  十萬個為什么 貓和老鼠 兒童百科全書

  28元 16元 43元

  好多書啊.你想買什么書呢 為什么 根據這兩個小朋友買的書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來呢

  28-16=12

  A,20-10=10 8-6=2 10+2=12 豎式的方法

  B,28-10=18 18-6=12 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C,28-6=22 22-10=12 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

  D,28-20=8 8+4=12 湊整法

  這么多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為什么 用喜歡的方法自己說一說.——指名一兩名說一說

  有沒有買其他書的小朋友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43-28=15

  A,43-20=23 23-8=15 先減整十數,再減一位數

  B,43-8=35 35-20=15 先減一位數,再減整十數

  C,13-8=5 30-20=10 10+5=15 豎式方法 (突出點上退位點)

  D,43-30=13 13+2=15 湊整法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

  除了你喜歡的方法,再找一種方法說給同桌聽聽——指名說說

  剛才通過口算你覺得這兩個減法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揭出課題)

  鞏固深化

  聯合書店是個少年書店.為了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他們和紅梅公園聯合舉辦了游藝活動.凡是在書店買書的小朋友就可以免費到紅梅公園參加游藝活動.想不想去玩

  摘蘑菇

  57-32 76-64 40-27

  57-39 76-68 40-23

  紅梅公園的大草坪上有三個很神氣的會變色的蘑菇.可要使這么蘑菇變色可真不容易,只有做對了蘑菇上的題目經過了它的考驗它才會變色.想試試嗎

  選一組跟同桌說說算法

  在計算每組的兩題時你有沒有發(fā)現什么

  打氣球

  48-5 52-7 80-4 61-6

  48-15 52-27 80-34 61-46

  48-25 52-47 80-64 61-56

  變色的蘑菇可真神奇.看,空中飄著五顏六色的.氣球呢!誰是今天的神槍手能一口氣打中這些氣球

  算第一組.你在計算這3題時有沒有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其他3個氣球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

  釣魚

  你們個個眼睛厲害,槍法如神.不知道你們的釣魚水平如何

  (算第一組)你們怎么會算得這么快的

  摸獎

  74-25 65-13 72-26

  68-9 80-34 43+17

  最激動人心的抽獎時間到了.誰會抽到今天的大獎呢 獎品都藏在得數小于50的算式下面.不計算你能很快找到嗎

  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好嗎

  總結

  今天你們玩得開心嗎 我們不僅學會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而且還用學到的知識在游藝活動中好好露了一手.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

  ”。那“

  ”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

  ”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

  ,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

  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

  ”。)(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

  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40-4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利用連乘、連除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2. 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列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說出算列算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生態(tài)園,在這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板書學生梳理出的數學信息)

  教師適時評價。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2、每個花架擺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你說我講

  1.教學“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1)師:要解決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吭鯓恿惺?

  學生列出算式,教師適時出示課件5×8=40(盆)、3×40=120(盆),追問:你能說一下你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含義嗎?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通過分步列式,先求出1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分布計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兩個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師: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操作的信息。

  組內交流,討論綜合算式的列法,并講解出該綜合算式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綜合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再看情境圖,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導學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列式的基礎上,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學生板演自主學習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96÷2=48(盆),表示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個花架有四層,每層有12盆。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先算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層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演示講解。

  師:誰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小組內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板演展示。

  學生板演:96÷2÷4。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提升:對,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個花架上,每個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個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層,每層有多少盆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講解。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做一張這樣的畫需要多少個貝殼?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每箱8個什么?每盒6個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huán)節(jié)最積極?學生可能說:擺一擺,操作方面。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學生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回答

  學生選擇學具,利用擺一擺,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操作,利用小紙板擺一擺,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探索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學會計算多邊形的周長。

  2、 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能運用學到的周長知識解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分解目標:

  (1) 知道求某一圖形的周長需要哪些數據并會測量。

  (2) 根據已知數據或測量出的數據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多邊形的周長。

  (3) 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的周長時初步會簡便運算。

  (4) 知道周長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圖形的周長。

  本重點包含的要素分析:要分清每條邊長是多少米,再根據數據特點選用簡便方法求周長。

  與其他教學重點的聯系:讓學生初步探索平面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

  突出重點的策略: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分清每條邊長是多少米;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選用簡便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圖形的的特點,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原因分析:

  1、 未充分利用圖形的特點進行計算。

  2、 對乘法意義不熟練。

  解決策略: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各種算法,并加以比較,充分感知和體驗到哪種算法最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周末都有些什么活動?

  學生介紹自己的活動。

  師:淘氣上周末去公園。到門口他仔細研究星湖導游圖。(出示插圖)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二、調動已有經驗,解決實際問題:游園

  1、提煉信息,發(fā)現數學問題:這條小路有多長?

  2、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

  師:我們可以把小路看成一個六邊形。求小路有多長就是求六邊形的周長。

  (1) 獨立思考。

  240+200+560+190+200+410

  (2)交流反饋:可以根據數據特點簡便計算。

  3、小結求六邊形的周長方法:將各邊的長度加起來。

  三、拓展延伸

  1、三角形的周長計算。

  淘氣游玩小湖又看到“吊車”(出示吊車圖片)他被吊車的鐵架吸引住了,他想:“這鐵架是三角形,要圍城這個鐵架要多長的鐵棒呢?”

  師 :同學們,你們知道要求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數據?

  學生回答后,出示三邊的長度。

  學生計算。

  3、 四邊形周長的計算。

  (1) 師:淘氣家門前有一個大花園(出示圖片)這個大花園的圍欄有多長?需要什么數據?學生回答后給出數據,生獨立計算。

  (2) 匯報不同算法。

  4、 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出示一正方形,要求它的.周長該怎樣算?(測出一邊的長度再算)

  匯報算法。

  四、實踐活動。

  師:同桌合作算出你們的筆盒的周長。(先思考需要哪些數據,再想怎樣算,最好是簡便算法。)

  五、鞏固練習。

  書P46 算一算。

  本課相關練習題分析:

  練習六第1題: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可以直接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梢越M織學生討論: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而求梯形的周長卻不是這樣算。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36—38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長、寬和正方形的邊長,能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能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學生能體會到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過程,嘗試反思認識圖形的過程和方法,積累學習經驗,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抽象圖形的初步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圖形來自現實世界,現實生活里充滿幾何圖形,培養(yǎng)認真觀察、比較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空間觀念。

  課前預熱:

  交代一下有哪些工具。把方格紙夾在數學書第一頁。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平面圖形,在教室里找找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呢?

  是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最常見了。老師也找了一些,讓我們乘著動聽的音樂,一起走進美麗的圖形世界。

  老師發(fā)現三( )班的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就讓我們帶著善于觀察的眼睛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剛才的畫面中既有長方形又有正方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 猜測長方形特征:引導學生從邊和角兩個角度進行研究。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平面圖形,都是四邊形,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你能從中找出所有的長方形、正方形嗎?(請一人上臺)

  回答錯誤時:有沒有不同意見?/回答正確時:和你想的一樣嗎?

  老師想采訪采訪你,這些圖形大小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為什么都是長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它們是否具有共同的特征呢?讓我們聽聽其他同學的想法,好嗎?

  預設:

 、 學生可能說長方形是長的。

 、趯W生可能說長方形一條邊長,一條邊短。

  請你來指一指長邊在哪?短邊呢?

  你不僅關注了邊,還注意到長方形有的邊長、有的邊短

  <<<1234>>>

  在他指的過程中你有沒有發(fā)現長方形有幾條邊啊?我們一起類似數一數哪四條邊?

  2條長的邊怎么樣?短的邊呢?(板書:邊、長邊、短邊)。

  像這樣的兩條長邊我們可以叫一組對邊,還有一組對面你發(fā)現了嗎?誰來指一指

  同學們發(fā)現長方形長邊相等,短邊相等,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是對邊相等。

  ③ 除了邊還可以觀察哪個角度?

  生:角是直直的。

  請你指一指哪個角是直直的?還有補充嗎?

  像這樣直直的角我們給他個名稱,叫什么角?

 。ò澹洪L方形的特征)

  小結:(指著板書說)同學們想到了長方形有這些特征。

  二、 驗證長方形特征。

  這些是我們用眼睛觀察到的,是不是這樣呢?有辦法驗證嗎?

  請大家從學具籃中,拿出長方形紙片,舉起來。在操作之前,老師想給大家一些建議。(屏幕展示:溫馨提示)

 。ń處燑c讀:先……再……)

  有想法了嗎?好,開始。(學生獨立操作)

  反饋:下面,誰先來說說你是怎樣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的?

  (1)量一量:

 、俜答仈祿耗隳苷f說量的結果和發(fā)現嗎?

  ②還有誰也用了量的方法?說說你的結果。

  小結:剛才幾位同學用量一量的方法(板書:量一量)發(fā)現長方形上下兩邊相等、左右兩邊也相等。

  過渡:老師發(fā)現你的方法和他們的不一樣,你能上來和大家分享嗎?

  (2)折一折:

 、偕吓_演示。

  他是用折一折的方法來驗證的。

 、谠蹅円黄鹪囋囁姆椒。先上下對折,這兩條邊……(完全重合),說明……(相等);打開,再左右對折,發(fā)現……(完全重合),說明……(相等)。

  小結:我們通過折一折的方法(板書:折一折)也發(fā)現長方形對邊相等。

  過渡:那你又是怎樣來驗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

 。3)比一比:

 。ㄕ堃蝗松吓_演示,要標出直角符號)通過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教師舉出三角板)他想到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比一比的方法。

  你們都是用這個方法驗證的嗎?發(fā)現了什么?

  都想到了用一個直角去比一比(板書:比一比)驗證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征: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驗證了長方形……(學生接著說)拿出你的長方形,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它的特征。

  三、 研究正方形特征。

  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從哪些方面來驗證長方形特征的,又用了哪些方法呢?現在,咱們就用這些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獨立操作。

  誰先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發(fā)現了什么?

  反饋預設:

 。1)采用量的方法。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每條邊都相等)

 。2)兩邊對折,你發(fā)現了什么?(請學生上臺折)

  (屏幕展示)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上下對折,說明……,左右對折,說明……,就能說明四條邊都相等了,紅邊和藍邊可沒比過,怎么折能說明它們相等?

  (學生說對角折)發(fā)現紅邊和藍邊……(完全重合),就說明……(相等)?磥碚叫尾粌H對邊相等,而且這兩條相鄰的`邊也相等,所以(稍作停頓)每條邊都相等。

  看來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得周全一點。

  提問:還有其它折法嗎?(學生不出現時,教師演示)

 。3)正方形角的特征,你是怎么驗證的?你們也是這樣嗎?

 。ò鍟核膫角都是直角)

  小結特征:現在能說說正方形的特征了嗎?(指名說)

  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發(fā)現正方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老師一開始給出的圖形中,哪些圖形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呢?

  說說你的理由

  四、 介紹四邊名稱。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每條邊的長都有名稱,想知道嗎?答案就在大家的數學書里,請把書翻到59頁,找到了就把它劃出來。找到了嗎?讀讀看。

  變式:(橫著放)老師手里的長方形這一條叫做……,這一條呢?(四條全部指一指)(再豎著放)現在你能找到它的長和寬嗎?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們來判斷下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呢?

  看來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形或者長方形,既要看邊的特點還要看角的特點。

  五、練習

  (1)在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我們班的同學是最聰明。你能用兩副一樣的三角尺,拼成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同桌合作完成動手拼一拼。

  反饋:(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都放在展臺上,教師指著屏幕說)

  選出的是兩塊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能說說為什么這樣拼嗎?(引導學生用特征說出)這樣拼就能使它的邊怎么樣?角呢?

  你能說明它是正方形嗎?

 。2)剛才我們用三角尺拼一拼,現在咱們來剪一剪,你能在長方形紙上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說說你怎么折的?為什么是正方形呢?

 。3)接下來我們再來量一量

  請一個同學來讀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看明白了嗎?好,開始。

  說說你量出來的結果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

  的確長方形的每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那你知道我們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嗎?

  你估一估大約是多少厘米?請你再量一量。

  說一說你是怎么量的?

 。4)老師這有一張方格紙,有一個要求,誰來讀一讀

  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每個小方格的實際變長不是1厘米,但他們都表示變長1厘米的正方形

  請你在這張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好后說一說你畫的長方形長和寬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呢?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指出:某條邊占據幾個方格的長,它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六、全課總結。

  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們是怎樣研究的?你還知道了什么?我們以后還要學習更多的圖形,等待大家去探索、去發(fā)現。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0

  閩侯實驗小學 執(zhí)教老師: 陳春華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88-89頁。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學會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的學習,為今后系統(tǒng)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從學生生活實際來看,學生對小數并非一無所知。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多的購物經歷,學生最熟悉的小數就是商品價格。但是,學生在此積累的關于小數的認識還屬于“街頭數學”,我們的數學課堂,需要建立在“街頭數學”的基礎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學生從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的理性認識,即讓學生獲得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學習特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北京奧運會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喚起學生對已有小數表象的回憶,從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認識,進而引出小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鄉(xiāng)的情懷。

  2、聯系經驗,學習讀寫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試讀小數,自己進行分析、判斷。由于在四年級還要具體認識小數,所以在這里只是對小數的讀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初步感知該如何讀小數。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1)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由于學生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所以通過課件展示商品價格,放手讓學生試著填寫價格表,再說說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導學生知道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元”,右邊第一位表示“角”,右邊第二位表示“分”。讓學生產生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意義的感受。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也是放手通過“做一做”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1分米、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guī)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因此,在教學用“米”作單位的一位小數時采取接受性的學習方式,而在教學用“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時采取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步一步引導,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左邊表示“米”,右邊第一位表示“分米”,右邊第二位表示“厘米”。學生就會很快明白小數在長度單位中的實際含義,以及初步感知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4、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通過課件展示奧運會開幕式上姚明與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場的畫面,吸引學生的眼球,再通過猜一猜、寫一寫、說一說,以及緊接著的介紹自己的身高、猜老師的身高,既是鞏固小數讀法與意義,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形式活潑,吸引學生。

  同時,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通過課件適時地展示小數的發(fā)展歷史,豐富學生對數學發(fā)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xù)學習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5、總結評價,促進發(fā)展

  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用小數的形式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既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需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會知識的快樂,又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欲。

  預設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

  2、在合作與探究過程中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

  2、會用小數表示簡單的米數和元數。

  教學難點: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教學預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介紹有關奧運會中的數據

  北京奧運會我國榮獲51枚金牌。福建小將何雯娜,以總分37.80 為中國奪得奧運歷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實現了歷史突破。 何雯娜,20歲,身高1.61米, 體重49.5千克。在比賽中她空翻高度驚人,最高蹦達8.65米。她的成功,使全體福建人為之歡呼雀躍。

  2、引出課題

  二、聯系經驗 學習讀寫

 。ㄒ唬┳x一讀

  嘗試讀——分析比較——總結提升

 。ǘ⿲懸粚

  介紹書寫——收集典型作業(yè)——展示——評講

 。ㄈ┱f一說

  1、出示商品與價格,說說這些商品的價格是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2、介紹課前收集的商品價格。

  3、小結

  小數點的左邊是表示多少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表示幾角,第二位是表示幾分。

  (四)憶一憶

  超市中的商品價格都是用小數表示,請你們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三、突出重點 理解意義

  (一)、教學用“米”作單位的一位小數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這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寫成0.1米。

  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表示的長度相等嗎?所以這句話可以用一個式子來表示:(板:1分米=1/10米=0.1米)

  0.1米有1米那樣長嗎?所以小數點左邊寫0,小數點右邊的1是表示1米還是1分米?

  (二)、教學用“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

 。ㄈ⒆灾骼斫庖浴霸弊鲉挝坏囊晃、二位小數的含義。

  (四)、觀察比較 發(fā)現規(guī)律

  像0.1 、0.2、 0.5 、0.8 、0.9這樣的小數,因為小數部分只有一位,我們把他們叫做一位小數。其實一位小數表示的都是什么樣的分數呢?

  像0.01 0.06 0.10這樣的小數,小數部分有兩位,我們把他們叫做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幾。

  四、實踐應用 鞏固提高

  1、理解“何雯娜身高1.61米”、“空翻最高達到8.65米”中兩個小數表示的意思。

  2、改寫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

  3、介紹自己的身高。

  4、用小數猜老師的身高。

  5、介紹小數發(fā)展的歷史。

  五、總結評價 促進發(fā)展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如果把這節(jié)課的最佳表現定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請用一個小數來表示。

  教后反思: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積極倡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參與。要達成這一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努力走進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

  首先,我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從新課引入到新課的展開,再到練習鞏固,無不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自己“看到過”、“用到過”、“聽到過”、“查到過”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奧運會及超市中的商品,介紹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介紹自己的身高等,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承載著小數,現實中孕育著小數,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理念。

  2、借知識經驗促正遷移。

  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與他們所學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本節(jié)課通過鼓勵學生讀小數和啟發(fā)探究式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基礎知識,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本次課堂中發(fā)揮了積極的正遷移作用,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比如,小數的讀法,學生似曾相識,通過分析比較學生中產生的兩種正誤讀法,喚醒生活經驗,并借整數讀法形成知識經驗的正遷移,明確小數的正確讀法。再比如,運用1米的直尺這一學生熟悉的實物,根據米和分米,厘米間的進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通過板書和課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經過“觀察-猜想-嘗試-初步認識-運用-總結-深化理解”這一系統(tǒng)過程,順利完成了由整數、分數到小數的自然過渡。并通過拓展練習,提高了學生將理論認識升華為實踐的能力。

  3、還學生課堂的主動權。

  本課在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于難點知識,本人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僅把學習的時間、空間留給了學生,而且教學內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饋強化,拓展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同時,整節(jié)課沒有教師的說教,只有師生間的探討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沒有教師的尖刻批評,只有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生動簡練,及時捕捉學生學習的錯誤,機智地加以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新知,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升了數學素養(yǎng)。

  其次,整個教學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資源”方面,本人做得還不夠,比如,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當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過到8.65米,讓學生說說“8.65米是表示多少時,一個學生說成865米,此時本人只是簡單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果課堂中巧妙地說:“看,對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樣高嗎?那她豈不是成了孫悟空?其實8.65米只比我們的兩層樓高一些,那8.65米應該表示多少呢?”通過如此引導,想必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創(chuàng)設合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1

  教案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xù)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tǒng)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tǒng)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fā)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fā)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特征及平面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等數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以及運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guī)讉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tài)(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fā)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huán)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guī)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guī)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噸的認識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

  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復習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強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關分數的知識。

  2. 能力目標: 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3.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折紙游戲

  A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B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C 1米長的紙帶被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紙帶的長度是1米的( ),是( )米。

  二、鞏固新知

  1. P67/1 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說說錯的理由(沒有平均分)。

  (2)你是怎么想的?

 。3)說說錯的理由。正確的應該怎樣寫?

  小結:只有在把這個整體平均分的時候,才能用分數表示。還要看清楚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一份是多少。

  2. P67/2 說說3/8、2/5、4/5分別表示什么? 按所給分數涂色,在組內交流。

  小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

  3. P67/3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1)你是怎么想的?(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43 )

  (2)對部分學生容易寫錯的2/5進行糾錯。

  (3)學生匯報,這幅圖你是怎么看的.?怎樣用分數表示?學生常見的回答是:

  生1:有 21個長方形,其中紅色的有9個,就是9/21。

  生2:把3個長方形看作1份,共有7份,紅色部分占其中的3份,就是9/21。

  4. P67/4

 。1)你是怎么想的?(要圈1/4,就是把8朵花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2朵,所以圈2 朵)學生圈。

 。2)學生獨立完成后核對。

  三、拓展練習

  折一折,涂一涂,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

  1. 長方形的3/4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都能用3/4表示?

  2. 等邊三角形的1/3學生介紹方法。

  3. 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張(圓形和正方形),選一張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幾分之幾。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覺得對于“分數”這個知識,有些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5

  教學內容: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關鍵:能熟練八個方向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4、每個動物館的行走路線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說出了幾條?你在說同一動物館而不同的幾條行走路線時,有什么發(fā)現嗎?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認識簡單的路線。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的位置上。講評。

  四、總結:

  說說今天的收獲?指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作業(yè):課堂作業(yè)本

  板書:認識簡單的路線

  東、南、西、北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教案02-25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教案12-09

數學三年級教案01-18

大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

小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6-29

中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9-10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07-13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