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當前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有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huán)境保護行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加深對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加深對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課前準備:
配合教學用的錄像、照片及其他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類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huán)境問題。目前,我們面臨著哪些環(huán)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二、關于大氣污染:
1、說一說當?shù)氐目諝赓|量狀況,簡要說說原因。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大氣污染狀況和原因的內容,請學生談一談感想。
3、討論,哪些做法污染大氣?人們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師介紹一些空氣質量好的旅游、名勝地,簡要說明那里為什么空氣質量好。介紹幾個著名的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說一說,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關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嚴重地區(qū)的圖片,討論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白色污染的內容,談一談感想。
3、討論,我們平時的行為在加劇白色污染嗎?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
4、人們想出了什么應對措施?比較、認識可降解塑料。教師介紹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關于物種滅絕速度加快:
1、欣賞教科書插圖中的珍稀動植物。你認識他們嗎?請學生介紹他熟悉的珍稀動植物教師給予補充說明。
2、他們?yōu)槭裁聪∩?閱讀教科書,了解人類活動對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影響。
3、人類現(xiàn)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師介紹我國幾個自然保護區(qū)的情況。
4、討論,人類的活動對環(huán)境起著怎樣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
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觀察蠟燭燃燒過程中的變化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wǎng)。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么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么”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么不同(大、。
二、觀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變化。
。1)觀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fā)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里進行攪拌)師: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了呢?有什么證據(jù)說明沒有發(fā)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攪拌產(chǎn)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tài)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征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chǎn)生新的物質。
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3)、講解給白糖加熱的方法和注意點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
。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并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fā)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xù)加熱,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如果繼續(xù)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狀態(tài)變化:白色————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熱后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么?(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
板書:產(chǎn)生新的物質。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fā)生變化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后又有什么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么?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四、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chǎn)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tài)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板書:物理變化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tài)等,沒有產(chǎn)生新的不同于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有些變化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什么(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五、課外延深:
1、討論:白糖加熱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chǎn)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fā)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chǎn)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么區(qū)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么區(qū)別?
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也可以這么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物質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沒有新物質產(chǎn)生————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chǎn)生————化學變化。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青島版P22~P23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簡單表格整理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的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認識牛奶常見的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
知道牛奶有哪些變化,牛奶的用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同學們喜歡喝牛奶嗎?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處嗎?牛奶中富含維生素A,可以預防皮膚干燥及暗沉,使皮膚白皙,有光滑。
。ǘ┎孪爰僭O
大家收集的資料真全面啊!那么關于牛奶,你還想知道什么問題呢?看來你們都是注意觀察的好孩子,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揭開這些問題的答案!
。ㄈ┲贫ǚ桨
先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誰愿意把我們小組的實驗設計說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小組四位同學每人進行其中一種混合實驗。一定要記錄好實驗現(xiàn)象。
。ㄋ模⿲嵤┨骄
1、能具體說說哪些東西能讓牛奶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現(xiàn)混合物凝集現(xiàn)象。
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有絮狀物產(chǎn)生。
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沒有變化。
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關引用牛奶的知識
有人習慣空腹喝牛奶,這不科學。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熱次數(shù)過多。
。ㄎ澹┱故窘涣
用牛奶做膠水。
誰愿意把你們小組的制作方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一步:將40l的脫脂牛奶倒入一個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攪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紗布過濾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將紗布中收集的固體物質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適量小蘇打,攪拌。
。┩卣箘(chuàng)新
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棒。讓老師來聽一聽,你們都有哪些收獲。那你知道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來的嗎?下面老師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4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發(fā)現(xiàn)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這一現(xiàn)象后,先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排除明顯不合理的猜想后,從中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科學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的研究。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以前的科學課和語文課等的學習中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作用,知道莖有運送養(yǎng)分和水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知道風、雨、蟲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植物產(chǎn)生影響。六年級的學生會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資料。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某一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結果進行猜想的能力。沒有借助資料進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個科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對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
能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借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于植物的書籍,聯(lián)網(wǎng)電腦,準備好的資料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么時候,窗臺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xiàn)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后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請同學們打開電腦,從老師的資料庫中查閱相關資料。)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記錄下來,有利于交流。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三、分析與總結
師:哈哈,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學生迷茫。
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于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后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辦呢?我們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計劃與組織
如果時間充足,詳細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布置成作業(yè)。
師: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可以坐在一起,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坐一組,F(xiàn)在就可以分組了。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么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jié)課后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jié)課的實驗做好準備。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fā)現(xiàn)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shù)剡x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
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shù)哪景逡粔K。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么事?(剪繩、剪指甲……)
那么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么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匯報: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并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4、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jīng)比較熟悉,并且能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后)
三、選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
4、分組發(fā)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shù)墓ぞ邅硗瓿蛇@3項工作。 并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
對于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么問題想研究?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shù)據(jù)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shù)據(jù)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六、作業(yè)布置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
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
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準備】
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guī)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隊成員匯報數(shù)據(jù),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煸谳喩系你^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隊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交流討論數(shù)據(jù)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shù)據(jù)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ò摧啅男〉酱蠡驈拇蟮叫〉捻樞蜻M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guī)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收集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獲取結論、把實驗結論和同學們共享的科學探究過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實驗過程中能與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3、能和小組同學一起,堅持實驗觀察,并做好記載。
4、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5、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chǎn)生新的問題。
6、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一人準備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組準備:探究記錄本;標簽紙4張;紙盒四只;水壺一只;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植物角的植物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變化?
教學說明:通過談話,喚起學生關于植物角植物變化而產(chǎn)生的問題的記憶,提出研究問題。
學生可能根據(jù)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陽光照射的方向有關;和長期只在花盆的一側澆水有關;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勻有關等。學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據(jù),有的則是無依據(jù)的。如果出現(xiàn)不合理的猜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問:怎樣才能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學生可能會根據(jù)以往科學探究的經(jīng)驗,提出“做實驗”。猜想只有通過實驗才能驗證,本環(huán)節(jié)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驗證意識。
二、設計實驗
1、談話: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小組的猜想是什么?怎樣設計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呢?
教學說明:小組內可能有不同的意見,教師要建議小組內相對集中地研究一個問題。
2、小組討論:各小組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你們打算怎么研究?實驗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們控制的變量是什么?怎樣控制變量?請各小組討論后制定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實驗方案的制定,應該由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學生經(jīng)過三年的科學探究經(jīng)歷,能較好地設計一個對比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你們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什么?你們打算怎樣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哪個小組給大家匯報一下?
教學說明:一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學設計實驗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會發(fā)現(xiàn)一些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有指向地指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
4、全班共同分析:他們的方案設計的合理嗎?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在學生分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敏銳的眼光,及時發(fā)現(xiàn)實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方案進行完善。
5、完善實驗方案:請各小組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
教學說明:學生在分析樣本后,會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后在小組內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三、組裝實驗材料
1、準備實驗材料:我們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準備實驗材料之前,學生要根據(jù)實驗方案,準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2、分組組裝實驗材料。請同學們根據(jù)實驗方案組裝實驗材料。
教學說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可能有一些實驗材料沒有寫進實驗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對實驗方案進行再次修改。
3、小組分工:怎樣操作?怎樣觀察和記錄?
教學說明:組裝好了,小組同學應該有一個分工:有記錄員,有操作員,有觀察員……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對實驗的有序進行將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4、反思與評價:在組裝實驗過程中,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你認為本組同學表現(xiàn)如何?
教學說明:在實驗裝置完成后,有必要對組裝實驗的過程進行反思。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是一個不斷修正實驗方案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經(jīng)歷中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對小組同學、班級同學積極性的評價,對本組同學經(jīng)驗的反思,都會是一種深刻的探究體驗。
第二課時
一、匯報交流
提問: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和觀察,我們各小組都有哪些發(fā)現(xiàn)?
教學說明:學生在實驗和觀察過程中,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把學生這些觀察報告在全班進行交流,有助于學生了解其他小組實驗的成果,也是師生共同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總結的需要。教師應引導向光性小組和向水性實驗小組分別進行匯報交流。
二、歸納分析
1、討論:各小組實驗的情況有相同的地方嗎?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分組實驗實驗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而進一步發(fā)現(xiàn),控制的變量和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
2、思考:這些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xiàn)象和變量之間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陽光控制組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生長向著有光的地方生長,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實;而水份控制組得出的結論是:植物生長方向和澆水的方向無關,這在科學實驗中是證偽。
3、提問:在實驗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教學說明:在實驗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解決新的問題,是科學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的一般經(jīng)歷,這也應該成為小學生在科學探究實驗中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問題。
4、小結:我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過程中,不斷地向有光的地方傾斜,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
三、延伸拓展
問題:植物生長的方向與澆水的方向無關,植物的根的生長方向與澆水的方向有關嗎?怎樣知道?
教學說明:一個研究的結束,意味著一個新的研究的開始。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意在為進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筆。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橋梁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梁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優(yōu)點?
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后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chǎn)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實際例子說明。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么優(yōu)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后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么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么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制作橋
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制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么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shù)據(jù)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shù)據(jù)。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1. 了解什么是彎曲,了解物體受力后產(chǎn)生的變化。
2. 掌握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3. 通過實驗、討論、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實驗和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1. 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實驗過程的操作方法和結果的記錄和分析。
教學難點:
1. 考慮不同材料對彎曲的抵抗能力的差異。
2. 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思考實驗結果和結論的合理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物品受力造成的`變形,讓學生觀察和思考。
二、探究(25分鐘)
1. 通過實驗探究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選擇不同材料,探究它們的強度和抗彎曲能力。
3. 學生要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并討論和分析實驗結果。
三、總結(10分鐘)
1. 根據(jù)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
2.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材料的彎曲抗力不同?
3. 分享實驗結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和結論。
四、練習(10分鐘)
1. 跟學生一起做幾個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2. 讓學生在家里或學校里尋找一些具有抗彎曲能力的物品,并記錄它們的特點和使用方法。
總結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實驗和探究,讓學生了解了抵抗彎曲的方法和原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思考、實驗和探究能力。但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讓學生思考不同材料對彎曲的抵抗能力的差異,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在實驗和探究中逐漸形成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同時,這節(jié)課的練習部分可以加強,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根據(jù)觀察到的拱形產(chǎn)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邊實驗邊思考,對不斷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做拱形的紙,鐵墊圈若干。
教師自己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學生自己準備: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學生看一些拱橋的`圖片。問為什么橋要做成拱形,特別是在古代,材料還不是很多,強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學們原意和老師一起來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嗎?
二、拱形承受壓測試
1、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壓力嗎?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要求:測試紙拱能承受多大壓力。觀察紙拱隨著壓力的增強,形狀有什么變化。
4、 分組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三、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
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
1、怎樣使紙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2、提示:根據(jù)拱形受壓變形的現(xiàn)象,尋找克服變形的方法。
3、學生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變的。
四、長壽的石拱橋
通過資料讓學生感受我國歷史上豐富多彩和發(fā)達的造橋工藝。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5
教學內容:
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目標:
1.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
2.掌握植物的生長需要的條件。
3.能夠進行觀察實驗,了解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通過多媒體資料和問答互動,讓學生了解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和植物的生長過程。
二、知識講解。
介紹植物的種類、形態(tài)結構、生長條件和生長過程,結合圖片和實物展示,讓學生感性認識植物的變化和生長規(guī)律。
三、實驗環(huán)節(jié)。
讓學生進行觀察植物生長的實驗,記錄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從而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生長需要的條件。
四、總結反思。
讓學生總結本次實驗中的經(jīng)驗和體會,回答問題并展示實驗結果。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和反饋。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非常積極,他們能夠認真觀察植物的變化,記錄觀察數(shù)據(jù),并能夠自己分析實驗結果,總結經(jīng)驗教訓。
但是,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些粗心大意,數(shù)據(jù)記錄不準確,還有些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總結不夠詳細。我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我在實驗的'前期沒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操作技巧。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并提高她們的實驗技能。
教學不斷需要改進和完善,我將會繼續(xù)努力,讓我的教學更加優(yōu)秀,讓學生更加快樂地學習科學。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6
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qū)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區(qū)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chǎn)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guī)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chǎn)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chǎn)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發(fā)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7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的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和試驗報告。
2、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能力(學會制作電磁鐵的方法)、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4、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本課通過課題直接引入新課,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教師在組織制作電磁鐵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做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本課教學時,教師可課前組裝好電磁鐵,課上實驗完畢后,讓學生自己拆開電磁鐵,觀察結構,再組裝好。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課前收集的各種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板書通電的線圈)
2.提問: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二、猜想假設
學生質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學生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實施探究
1.演示實驗:
。1)做個電磁鐵,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你認為這與什么有關系?
4.談話:
你想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嗎?實驗完畢后,請你拆開這個裝置,看看它的結構是怎樣的?還要把它組裝好。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學生自己動手做個電磁鐵,(分有鐵芯和無鐵芯兩種情況)
五、展示交流
小組匯報結果
。1)有鐵芯的電磁鐵磁力大。
(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通電有磁性斷電沒磁性。
六、拓展創(chuàng)新
生活中利用電磁鐵來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說一說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知道了電能產(chǎn)生磁,學會了制作電磁鐵,了解了電磁鐵的應用。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chǎn)生、響度與音高的區(qū)別。
2、使學生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到人的耳朵。
3、學生能區(qū)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chǎn)生、響度與音高的區(qū)別。
2、學生能區(qū)分樂音和噪聲,了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展示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制作的各種樂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二、展示交流。
1、教師公布規(guī)則。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并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3、師生共同評出“創(chuàng)意獎”、“制作獎”。
三、拓展。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并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第二課時
一、舉辦演奏會、組間互評
◆模擬課堂
師: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了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樂器。
活動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fā)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tài)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將評選出優(yōu)秀制作獎和優(yōu)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jù)其他小組的表現(xiàn)在不同數(shù)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評價內容
我們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資料 ☆☆☆☆☆
我們能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了驗證 ☆☆☆☆☆
我們的樂器演奏效果還不錯 ☆☆☆☆☆
我們小組能密切合作 ☆☆☆☆☆
二、小組自評
◆模擬課堂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xiàn)得怎么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評價內容
樂器的外形美觀 ☆☆☆☆☆
樂器的設計有創(chuàng)意 ☆☆☆☆☆
樂器演奏的聲音準確、優(yōu)美 ☆☆☆☆☆
小組成員在演奏時能做到團結、合作 ☆☆☆☆☆
三、改進樂器
◆模擬課堂
師:經(jīng)過近三周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么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1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人類發(fā)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fā)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fā)展。
3、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zhí)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
自制簡易顯微鏡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卡紙(或現(xiàn)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自制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如顯微鏡的歷史等)。
【教學過程】
一、顯微鏡的發(fā)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欲望總在不斷地發(fā)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xù)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1) 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制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后來光學顯微鏡經(jīng)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shù)可達1500倍左右。
2)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shù)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么辦法在現(xiàn)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制顯微鏡
1)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shù), 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shù)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jīng)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么辦?
2) 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么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借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制一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夠)
3) 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
。保肥兰o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20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依據(jù)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對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釋。
2 、能夠制作火箭及其發(fā)射器裝置。
3 、能夠設計出能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關系的實驗方案。
4 、能夠選者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書研究能量知識的過程和結果。
5 、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能量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
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體做不同的工作或運動。
4 、知道能量大小對物體運動有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愿意合作與交流。
2 、意識到能量對于人類和自然界的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
知道能量能使物體工作或運動。
三、教學難點:
能控制變量研究能量對于物體的影響。
四、教學準備:
卷尺筒芯、吸管、橡筋、尺子、筆、膠帶。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讀詩:神奇的能量。
2 、過渡: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一起踏入能量世界。
二、初步建立能量的概念
1 、出示 P42 頁的.圖片。
2 、提問:這些物體靠什么“工作或運動”?
3 、學生看圖分組討論。(認同的觀點進行記錄)
4 、師生小結:什么是能量。
5 、討論:能量看得見嗎?
你能做個小實驗證明給大家看。
6 、小結。
三、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和作用
1 、過渡:生活中存在著各種能量,它們又有什么作用?
2 、小組比賽: 說說能量,講講它的作用。
3 、畫卡通:能將一種能量表現(xiàn)出來,并能反映出作用。
4 、學生繪畫。
5 、展評,思考:這種能量會給物體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這種變化你還在其它地方見過嗎?
6 、提問:如果這個世界,我們這個社會沒有能量會怎樣?舉例。
7 、小結。
四、探究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 、過渡:出示小水車,用怎樣哪些方法可以讓它轉的更快?
2 、學生上臺演示并說出方法。
3 、思考:這個實驗我們有沒有用到能量?
4 、過渡:通過實驗我們再一次證明了能量就在我們身邊,能讓物體運動起來,那能量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通過下面實驗來進行研究。
5 、制作火箭和發(fā)射器。
教師說明制作方法及具體步驟。
學生制作。展評。
6 、設計方案。
我們利用這套裝置來研究什么?
。ㄏ鸾罾詈螽a(chǎn)生的能量與火箭發(fā)射高度的關系)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ㄍㄟ^它來了解能量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設計研究方案(預測、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
學生匯報研究方案。實驗中我們還注意什么問題?
7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指導。
8 、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9 、小結。
五、鞏固應用
1 、什么是能量?
2 、太陽能熱水器工作需要哪些能量。
六、布置作業(yè)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10-08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案11-21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精選11篇)09-21
小學六年級上冊學生評語06-05
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20
小學六年級上冊倡議書01-19
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5-23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02-20
小學六年級的音樂上冊教學計劃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