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
1、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
① 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
② 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 過程與方法:
要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是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
、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作者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學重點:
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鐘情于山水的情感。
3、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獨特的文風與性情。
4、教法與學法:
由于這是一篇自讀篇目,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⑴ 誦讀教學法,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文章畫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
、 比較閱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
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討論,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掌握通過畫面想象,再現(xiàn)藝術形象,學習賞析寫景文章的方法,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
【過程描述】
一、新課導入
師: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代文人喜歡寄情于山水。我們曾學過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生紛紛舉例作者及作品)
師:今天,我們將來認識一位明代的大文學家袁宏道,看他又是寄寓山水怎樣的情感?(引出課題)
二、感知課文
(說明:這是一篇自讀的文言文,因此文言字詞的疏通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課外完成,在本課時可留適當?shù)臅r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主要由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在疏通字詞后,教師組織學生讀課文,感知文意。)
師:文章記敘何時的景色?請找出你判斷的依據(jù)。
生1:春天的景色,根據(jù)文中描寫景色的語句。
生2:我認為是早春的景色,根據(jù)文中“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知道這時候正是早春季節(jié) 。
師:很好,你讀得很仔細。這是一篇描寫北國早春的游記散文,如此美的文章只有在朗讀中才能感受其魅力。朗讀課文要注意課文的整體感情基調,誰能說說課文各段的感情基調呢?
生1:應是“歡快”的感情,因為文中表現(xiàn)作者熱愛自然景色。
生2:我覺得本文三段話的感情不一樣,根據(jù)內容第①段應用無奈的語氣讀,第②的感情比較熱烈,歡快;第③段要讀出作者寄情山水閑情逸致。
師:請你給全班同學示范朗讀,好嗎?請同學們在聽讀的時候注意完成以下表格的填空。
(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媒體播放配樂 )
(聽讀結束,學生舉手發(fā)言。)
滿井
所見
景物
景色描寫語句
三、品讀課文
師:美文需要用心感受,請同學們自主品讀課文第2段中你喜歡的語句,可從景物特征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品析,并以“我讀習習習習習習習習,讀出了習習習習習習習習”與全班同學交流。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品讀,然后組織班內交流互動)
生1:我喜歡讀“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我讀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樣子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師:同學們還認為這句中哪個詞用的特別妙?
生2:“微潤”,這個詞語表達了早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蘇。
師:一個“潤”字與“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微”字更四凸現(xiàn)了“早春”的季節(jié)特征。
生3:我喜歡讀“于時冰皮始解,……冷光乍出于匣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事物感到欣欣然。
生4:我也喜歡這句話,但我從“波色乍明”中讀出了早春河水的明亮清澈,而且后面還運用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師:你能從文中關鍵詞語和修辭的角度品味語言值得同學們學習。你在朗讀這句話時覺得那個字詞應該讀重音?
生4:(輕讀)我覺得應該是“解”“明”“清澈”,因為這些詞語都寫出了波色的特征。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提示學生放聲朗讀品味)
生5:我在讀“乍”這個字時聲音比較響亮。
師:從這個“乍”字中你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嗎?
(生感到疑惑,師提示:理解“乍”字的含義。)
生5:“乍”這個詞語是“突然”的意思,在文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感到意外,精神感到振奮。
師:品得太妙了,一個看似無義的虛詞居然有如此深刻的內涵。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的感情。
生6:我喜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個句子讓我讀出了作者對能夠欣賞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而無比喜悅。
師:你能解釋“而”字的含義嗎?由此你對這個語句是否有新的理解?
生6:(思考、頓悟)哦!“而”表示轉折,這個句子還表達了作者為“城居者”未知郊田之外的春景而感到遺憾。
……
生7:我 覺得“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寫的很好,因為這句話寫出了鳥魚等景物的悠然自得,而且還運用擬人手法。
師:你能品出運用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嗎?
生7:運用擬人手法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充滿生機。
生8:賦予這些景色以生命和人的感情。
師:袁宏道山水小品善于把人的感情與景物情景交融,把無形的情思化微有形的景物。后人曾這樣評價: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體態(tài)、水有人的情意。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運用擬人手法?請繼續(xù)品讀。
生9:還有“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也運用擬人,這句話也賦予山巒靈氣,并且給人留下煥然一新的感覺。
師: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chuàng)作追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文章用極其清新傳神語言描繪了滿井早春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發(fā)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正印證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
四、拓展延伸
師:面對美景,因作者的個性各不相同,所以進入筆下的景物各不相同,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自然也不相同。請閱讀課文末段,結合相關資料,談談袁宏道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與本單元其它三篇課文的.作者所寄予的感情有何不同?
相關連接:
袁宏道輕視名利,始終無意于仕途,他萬歷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訪師求學,游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游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記,如《西湖游記二則》等。他生性熱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由于所任職務比較清閑,使得他有空閑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于此時。
(生結合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生1:本單元其它三篇文章都是表達作者因被貶官而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心情和感想,而袁宏道是借景抒情,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的熱愛。
生2:《小石潭記》表達了柳宗元被貶官后的凄涼,《岳陽樓記》表現(xiàn)了作者了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報復,《醉翁亭記》也是表達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主張。這三篇文章都與作者的政治追求有關,而《滿井游記》中作者卻表現(xiàn)出自己不慕榮利,追求自由的生活。
師:你能結合文中末段的具體語句加以說明嗎?
生2:文中說“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記?”說明作者喜歡這里的山水,表達自己欣賞山水的閑情逸致。
師:你覺得這句中的“近”應是什么意思?
生2:應該是作者的住處與這里的距離很近。
師:還會有其它深意嗎?
生3:我覺得還應該有作者的心與景色的很近,可以說融為一體。
(全班同學對該同學的回答予以熱烈的掌聲)
師:辛棄疾曾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真是無我相融,相逢如知己呀!
傳統(tǒng)的文學主張“文以載道”,唐宋時代的游記重寄托政治理想。袁宏道的山水游記更注重于對自然風景的客觀描寫,表達作者厭倦仕途,輕視名利,鐘情于山水的情感,強調自然、天真、趣味。(板書:獨抒性靈)
師:除《滿井游記》外,袁宏道還給后人留下大量的游記名篇,如《西湖游記二則》請同學們齊讀(西湖一),并用簡潔的語言加以點評,可整體評價,也可抓關鍵語句細品。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生齊讀。然后點品文章)
生1:“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一句句式整齊,并且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魅力,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生2:本文運用比喻句,把山、花、風、波浪的特點寫的恰到好處,并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陶醉語山水之間的情懷。用簡潔干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之情。
生3:文章語言優(yōu)美精練,運用比喻繪聲繪色,句式駢散結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意境。
師:(課堂總結,然后組織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齊讀課文)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體味本文準確的語言,學習幾種說明方法。
【過程與方法】
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f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趙州橋和盧溝橋是石拱橋的杰作,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了解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理清本文說明順序,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學習幾種說明方法,體味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對說明方法的區(qū)分
【課前準備】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橋梁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引入生活中,你見過很多橋,這些橋各有各的特點,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兩幅圖片,說說這兩座橋各有什么特點?(投影拱橋和梁橋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中國橋梁的文章《中國石拱橋》。學生討論并回答它們各自的特點。
小結:橋梁有兩種形式,橋洞呈弧形,中間高起的叫拱橋;橋洞并不彎曲,橋身與水平面平行的叫梁橋。拱橋承受的壓力比梁橋大。就外形看,拱橋具有曲線美;梁橋橋式單調。我國的拱橋大多是用石塊砌成的。石拱橋具有外形美觀、橋身堅固、取材方便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橋梁很多是石拱橋。 激發(fā)動機 運用投影圖片,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盡可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作者:茅以升。
三、交代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教師進行學法指導:這是一篇說明文,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習說明文的方法,對象、特征、順序、方法、語言。
檢測字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范讀課文,并投影下列問題。
、僦袊皹虻目偟奶攸c是什么?
、谟靡痪湓捀爬慷味我猓砬灞疚牡恼f明順序。
③中國石拱橋很多,文章為什么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
3、提問、啟發(fā)、歸納以上問題,并板書。
、傩问絻(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②由一般到個別的邏輯順序。石拱橋——中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典型杰作——中國石拱橋的新發(fā)展。
、圻@兩座橋是我國石拱橋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備石拱橋的共同特點,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以這兩座橋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獨拱,后者是聯(lián)拱,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選擇兩者可以互相對照,互相補充,說明中國石拱橋形式多樣、多姿多彩的特點。
五、重點研讀“趙州橋“段落
本文先概括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又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做了具體說明。那么作為杰出代表,趙州橋和盧溝橋各有什么特色呢?作者怎樣說明的呢?
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
②趙州橋有哪些特點?
、奂偃缒闶菍в,請你根據(jù)課文內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后向游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
學生齊讀課文課文第4、5段,思考左邊的問題,并在小組內討論完成。
歸納:
①先總說、后分說的順序。抓住“著名”“最古”兩個詞語,先概括介紹橋的地理位置、建橋時間;再介紹橋的長和寬;然后逐一分析橋身的結構特點及其科學原理。
②弓形獨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結構勻稱。
、坌〗M交流,全班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和研討,我們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理清了本文的說明順序,領略了趙州橋這座獨拱石橋的獨特魅力。那么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代表,盧溝橋又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魅力呢?下節(jié)課探討。
七、布置作業(yè) :
A(學優(yōu)生):識記說明文知識,深入領會本課內容。
B:(中等生):識記說明文知識。
C:(后三分之一學生):字詞小卷。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為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作者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進行說明。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趙州橋部分,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趙州橋的特點?
過渡: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的杰出代表,那么我們今天來看看作為聯(lián)拱石橋的杰出代表——盧溝橋有什么特點?(播放盧溝橋的圖片,投影本課時目標) 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回答提問。
二、合作探究:
1、小組內交流所查找的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
2、對照圖片,參照課文內容,小組研討盧溝橋與趙州橋的異同點。 學生齊讀第6、7、8段盧溝橋部分;小組內交流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相關資料。思考左邊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探討“盧溝橋”的特點及說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齊讀課文后半部分
解放后,中國石拱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橋梁的畫面。
四、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學生設計橋梁,畫示意圖,寫出介紹文字。
B:(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第三課時
一、探討說明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教師講授
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
2.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教師引導
(1)舉例子:本文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個例子,最具有代表性。
。2)列數(shù)據(jù):第4、5、6、10段都列舉了數(shù)據(jù)。
。3)引用古籍:第7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鷟《朝野僉載》寫盧溝橋的外形,唐代張嘉貞《安濟橋銘》寫橋設計!奥萌藰颉
。4)作詮釋:第5段“大拱的兩肩上……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
。5)作比較:第6段“永定河發(fā)水時……足見它的堅固”。
。6)打比方:第1、5段
。7)摹狀貌:第6段最后一句
3. 小結:
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整理,使人們對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本文就是說明文特征顯著的典范。
二、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語言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舉例說明:
。1)第2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是由外表到內在,是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即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來寫的。它們之間是遞進關系,詞語次序不可移動。
。2)第3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約”“可能”,是根據(jù)寫文章時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jù),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是對“到處都有”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處都有”,因為事實上不可能到處都有,這里用語準確。
。3)第5段“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可算”一詞表示估計,作者在說明事物特點時,既有一定的資料作依據(jù),但又有資料掌握不全的顧慮,故必須留有余地。這 是從時間上相對的說,不犯絕對的毛病。
2. 數(shù)字的精確,是說明文語言準確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第6段對盧溝橋的介紹,從修建年代、長度、寬度、石拱數(shù)、甚至每個石拱的長度,都運用數(shù)字說明,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更精確的了解。
3. 第9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絕不能變動。
△說明文中要準確運用詞語,這樣才能保證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完成課外說明文語段。
B:(中等生):書后習題
C:(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板書設計: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 趙州橋和盧溝橋
對象特征: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 限制性詞語的使用:(大約、幾乎、左右……)
2. 運用數(shù)字說明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3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王維。
2.講析詩歌,清楚詩歌中的“征蓬”這個意象,能賞析頸聯(lián)。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1.導入: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影響了后來的文人墨客,特別是唐朝的幾位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邊塞詩。齊讀題目《使至塞上》
2.簡介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詩歌,理解王維的特定心境。
解題:使:出使;(王維)出使到邊塞。
學生讀詩。個讀+集體朗讀
回答王維為什么出使?(用詩句中的詞回答)——問邊
單車欲問邊——出使時隨從很少。一般作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問,隊伍浩浩蕩蕩,而王維只是“單車”,為什么呢?
王維當時的背景資料:開元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二十五年,受張九齡提拔的王維也遭牽連,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隱——《無題》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一聯(lián)詩句由兩個畫面組成。
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直”:《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鼻迦粟w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調動審美體驗,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讀課文,從語言表達角度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意蘊的語句。
3.感受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從語言表達角度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意蘊的語句。
教學難點:
以審美視角形成對橋之美的系統(tǒng)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橋之美》這篇課文,同學們能不能試著在標題后加上一個字,使之構成一個短語。
(橋之美態(tài)、橋之美蘊、橋之美感、橋之美境、橋之美形、橋之美趣……)
美態(tài)、美蘊、美感、美境這些詞語我們都可以把它視作美學的范疇,美學是研究自然界、社會領域中美的規(guī)律,探討美的本質的科學,下面我們就跟隨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去感受“橋之美”,進行一趟美學之旅。
二、橋之美態(tài)——美態(tài)尋蹤
(一)進入文本
1.先熟悉課文,請大家輕聲的、自由的朗讀起課文,隨著畫家的構圖框,腦海中再現(xiàn)出美的畫面。
2.美詞美讀。
前瞻后顧(zhān) 纖細(xiān) 點綴(zhuì)
飛瀑流泉 曉風殘月 險峻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二)瀏覽全文,提煉歸納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態(tài)”進行提煉概括。
1.讀完文章,我們先來推敲這樣一個詞語:美態(tài)。
(美態(tài)即為美好的、美麗的姿態(tài)。)
2.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尋并勾畫出文中描寫橋的美態(tài)的語句,讀語句,并以“橋之美態(tài),美在 ”的句式說話。
(1)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踏實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
(橋之美態(tài),美在對比,美在形式變化,美在線面轉變。)
(2)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xiāng)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
(橋之美態(tài),美在形式,美在結構。)
(3)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guī)律往往與美感的規(guī)律相拍合。
(橋之美態(tài),美在和諧、得體,美在合拍。)
(4)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橋之美態(tài),美在對照,美在映襯。)
(5)矛盾的發(fā)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lián)系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難怪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jīng)常碰見橋。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xiàn)一座小橋,橋下小河里映著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
(橋之美態(tài),美在形象的重疊和角色的交錯,美在形與色的搭配。)
(6)為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系,因而構不成畫面。
(橋之美態(tài),美在襯托、呼應,美在構圖的畫面。)
三、橋之美境——美境體味
(一)引導深入
對比、搭配、襯托、呼應這些足以構成一個畫面和層次和結構,但對于一個畫家來說,對于中國畫來說,這樣的畫面未免缺乏一點詩意,缺乏一點靈動。所以畫家更著眼于什么?
(著眼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這句話表明了作者的寫作重點、寫作意圖。此句中的“作用”作何解釋?
(結合全文,此句中的作用應是指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帶給人美的感受和體會。)
(二)精讀語段,表達運用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境”進行體味。
1.我們再來推敲這樣一個詞語:美境。
(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美好的意境。)
2.請同學們精讀課文第四、第五段,看看作者重點描寫了哪些橋,美美地朗讀語句,并以詩意的語言再現(xiàn)這種美!皹蛑谰常涝 ”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
(橋之美境,美在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美在疏密有致、張弛有度,這是一種疏朗開闊之美。)
(2)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xiàn)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橋之美境,美在石橋與細柳合作創(chuàng)造的動人景致,美在動靜結合,這是一種剛柔并濟之美。)
(3)頤和園里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
(橋之美境,美在長橋打破了背景的單調,富有靈氣和生命,這是一種豐富想象之美。)
(4)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山區(qū)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
(橋之美境,美在風雨橋形成形式獨特,美在氣定神閑窺山水,這是一種安閑自若之美。)
(5)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里將橋作為畫卷的高潮,因橋上橋下,往返行人,各樣船只,必然展現(xiàn)生動活潑的場面,兩岸街頭濃厚的生活情調也被橋相聯(lián)而成濃縮的畫圖。
(橋之美境,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美在它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是一種生活情趣之美。)
四、橋之美蘊——美蘊涵詠
(一)引導深入
作者是一位畫家,著眼于畫意去描述橋的景致,橋之美態(tài)、橋之美境帶給我們一種寧靜、淡美的境界,同時畫家的審美慧心、人們的審美感受又使得這些橋煥發(fā)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富于濃濃的情味,這情味便是“橋之美蘊”。
(二)涵詠美句,品味欣賞
指導學生對“橋之美韻”進行品味涵詠。
請同學們勾劃出最能引起你審美體驗的語句,品讀語句,從語言表達的角度,欣賞文字美和手法妙,去品味“橋之美蘊”。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這是擬人的修辭,其實,葦叢不會“發(fā)悶”,也不會做“深呼吸”,也是作者移情的表現(xiàn),把人的感受投射到蘆葦身上,表現(xiàn)了作者與周圍環(huán)境已融為一體,此境令人神清氣爽。)
(2)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石橋”“細柳飄絲”“纖細”“拂”“堅硬的石塊”一系列詞語,勾畫了一副小巧玲瓏而又古樸典雅的畫面,細柳拂石橋,剛柔相濟、厚重輕盈、寧靜鮮活。)
(用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化用宋詞名句,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橋與流水的配合比作一支樂曲一樣,寫出它們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形與色的搭配,動與靜的結合,顯得神奇而壯觀。)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說明了畫家對橋的熱愛,是橋的美吸引了畫家們在追尋著橋的身影。)
美態(tài)、美境、美蘊,這些都是橋之美的表現(xiàn)形式,或是姿態(tài),或是情境,或是意蘊,其實只要有審美的慧心參與其中,也就具備了橋之美。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凡是起到構成及聯(lián)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句話收束全文,是全文的文眼,也是全文的總結。
五、課堂小結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lián)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這句話真是別有深意啊,是因為人的審美慧心賦予了橋之美,換而言之,只要有了審美的眼光,生活中凡是能夠與之構成關聯(lián)作用的形象也就具備了美。愿今天的美學之旅能夠伴我們一生,讓我們的生活也呈現(xiàn)出一種美態(tài)、一種美境、一種美蘊。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已學的新聞知識分析課文,并從文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過新聞傳達的事實及新聞立場。
2.學習消息的語言特點。
3.學習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教學重點:
1.學習消息語言的特點。
2.學習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寫作方式。
教學難點:
學習消息語言的特點。
教學創(chuàng)意: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較閱讀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照片,問:圖片上的這兩個人同學們認識嗎?他們獲得了什么榮譽?
學生回答。明確:莫言和屠呦呦,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二)追問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為諾貝爾獎可謂是家喻戶曉,諾貝爾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呢?同學們了解諾貝爾獎嗎?
教師補充:諾貝爾獎是世界各類獎項中地位的獎項,截止xx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892個人和24個團體,通常被認為是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有著公認的性。
(三)那么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時時什么樣的呢?英國的通訊社,也是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做出過報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則消息,《首屆諾貝爾獎的頒發(fā)》
(設計意圖及建議:由同學們熟知的名人導入,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借機簡介諾貝爾獎及路透社)
二、自主學習,理清結構
(一)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勾畫出本則消息的結構。
1.第一課我們學過消息的結構有哪些?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消息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2.請勾畫出本則消息的結構。
(設計意圖及建議:溫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則》中已經(jīng)學了消息的基本結構,這里再次鞏固,學生在分析結構的同時也學會了快速閱讀消息的方法)
(二)結合課文旁批,說說各段分別傳遞了什么信息?
明確:
第一段介紹了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紹了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的頒發(fā)機構及授獎儀式的相關要求。
第四段介紹了諾貝爾獎金的來源,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
(設計意圖及建議:此處旨在教會學生利用課文旁批的輔助作用,來快速理清課文內容)
3.如果讓你給上述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會怎么排呢?
明確:重要性依次遞減,由主到次。這種由主要到次要的結構我們稱之為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下面我們通過微課一起來學習“倒金字塔結構”。
4.播放微課《新聞的倒金字塔式結構》。
教師總結: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倒金字塔結構是按照新聞價值的大小,即新聞事實的重要程度、新鮮程度,以及讀者感興趣的程度等,依次將新聞事實寫出的一種結構形式。由于這種結構格局前邊重、后邊輕,上頭大、下頭小,所以稱之為"倒金字塔"。這種結構在消息中比較常見,需要同學們掌握。
(設計意圖及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培養(yǎng)學生新聞閱讀能力,篩選信息能力,提高學習自信心。給學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講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對本則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讓學生在實例中理解這一概念,并通過微課的學習加深對“倒金字塔式結構”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消息語言的特點。
1.倒金字塔結構,就是將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由主到次來排列的一種消息寫作模式,這種固定的結構方式有利于人們快速篩選信息,符合消息時效性強、快等特點,這些特點就使得消息在語言上與一般文學作品不同。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句子,分析劃線詞語的特點:
第二段中句子示例: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建樹。
明確:這一句中“頗有建樹”,意思是在事業(yè)上有很大成就,這里用來評價普呂多姆的詩歌創(chuàng)作,很有分寸,體現(xiàn)了消息語言客觀、準確的特點。
2.文中還有很多詞句,分別體現(xiàn)了消息語言的不同特點,請同學們再細細研讀課文,用三五分鐘來仔細揣摩文中消息的語言,再將你的發(fā)現(xiàn)與小組同學分享。
學生分享內容可能有:
客觀:評價各位科學家的成就時,遣詞造句客觀,準確嚴謹。如:兩個發(fā)現(xiàn);頗有建樹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陳述句。引用諾貝爾遺囑內容,表明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真實。
“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lián)盟”,簡練,準確,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飾語,顯得很客觀。
準確:電頭中時間地點與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體,報道的及時。
具體:第二段一一列舉的國籍,姓名等信息;括號里的補充內容說明了消息語言的具體。
簡練:對于頒獎時間和地點的介紹;括號內語言;作者巧妙用新聞背景來表現(xiàn)諾貝爾獎的公正與,客觀簡練。
通俗:作者用“黃色炸藥、多種炸藥”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專業(yè)的知識,讓讀者易于理解。
樸實:從全文來看,大部分是短句子,顯得非常簡練;用樸素的語言給我們闡述了新聞的事實,大部分使用陳述句,顯得樸實而又客觀。
3.教師總結: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我們發(fā)現(xiàn)消息的結構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語言具有客觀、簡練、準確、具體、樸實、通俗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建議:自主學習,揣摩消息語言特點;合作探究,總結消息語言特點,學習新知。)
四、拓展閱讀,評價人物
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小組合作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每年發(fā)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yè)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jīng)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yè),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闭钦軐W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fā)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jīng)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zhàn)爭中三大戰(zhàn)役的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況。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zhàn)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相關作業(yè)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yǎng)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征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搜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體感悟。
1、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3、學生再進一步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和討論:這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畫。以時間為序,文章著重刻畫了幾個場面?在不同的場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樣的表現(xiàn)?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 聯(lián)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贊歌。
3、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讀、勾畫、體會和品味其形象給人帶來的美感。師生共同評析。
預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閃電”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給人一種足以體現(xiàn)海燕的矯健、勇猛之美,“閃電”使人眼前閃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擲地有聲,這是海燕的戰(zhàn)斗宣言,體現(xiàn)一種豪情與力量之美,是全詩豪壯之美的最高點。
示例三:海鷗的“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的“呻吟、嚇壞”、企鵝的`“膽怯、躲藏”與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之美;寫大海,寫風、云、雷、電,是渲染一種激烈的斗爭環(huán)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础W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寫話“海燕的宣言”(結合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一、學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領會海燕的內心活動。(師生共同評點,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化見解,肯定學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薄⒁龑W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關鍵詞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種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動作、感情,也就是說,擬人化使象征體具備了被象征體的特點?偟膩碚f,“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毕笳鲝V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精讀第三個場面,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著重啟發(fā)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增強文章語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品讀、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預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用擬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皑D―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復的手法,以強烈的感情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了革命暴風雨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已不可逆轉。
3、朗讀課文。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朗誦語調的處理,共同編注朗讀腳本。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與編注,善加引導。
腳本示例一:“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保ā/”表示很短的停頓,不換氣!啊北硎菊Z氣加強。)
腳本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詩的最強音,應蓄積力量以最豪壯的語氣,最強烈的感情,一字一頓讀完這個感情十分強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學生用個人表情朗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朗讀評點。
三、拓展延伸。
結合練習四,以“面臨生活的暴風雨”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充分肯定“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勇者風范。
四、小結:
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解讀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作品運用多種手法,使全詩集詩情、畫意、理趣為一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其產生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是無比巨大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生活的暴風雨中也做那勇敢飛翔、搏擊長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誦讀課文,為參加本單元散文詩朗誦表演比賽作準備。
2、 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寫一首散文詩,字數(shù)不定。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8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意韻豐富的散文詩,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從體味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控制好課文的語速、節(jié)奏與感情,以提高朗讀的質量。讓學生在課文的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課文的能力,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促進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初步了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練、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力融為一體;品味語言,理解本文語言中的寓意;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 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朗讀,感知全文。
、 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 品味語言,理解本文關鍵性語句的寓意。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難作斗爭、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僬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以讀品詩。
、诖ψ髡邔δ媳眱傻夭煌┚暗拿枥L,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搜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了解散文詩,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一、導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顯示雪的圖片)
這一首《塞北的雪》曾經(jīng)傳唱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今天聽來仍然分外動人,聽著歌曲,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那飄飄灑灑的漫天飛雪,那雪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結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歲末北京的一場大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記里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畫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題為《雪》的優(yōu)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讓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當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課題)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偉人,我們曾在他的文中感受過童年的活潑與可愛。今天,讓我們再來走近這位堅強而又對人生滿懷熱情的偉人。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了解。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說、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們所學習就是選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在蓬勃地發(fā)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而,北方還卻處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和酷冷的季節(jié),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的姿態(tài)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爭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體感知:
1、這是一首散文詩,風格柔婉中又見剛健,美艷中更現(xiàn)壯美,我們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好它,在讀中品味詩歌,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們應當怎樣進行朗讀呢?(老師給大家范讀一段,再請學生互相交流聽后的感受,同時指導學生從語速、語氣、重音、節(jié)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談論,并在此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
。ù_定全文的朗讀基調:
江南:婉約、柔和、舒緩,又有雪后消融的無盡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氣勢,具有堅強的戰(zhàn)斗力。)
2、再請學生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朗讀,讀出感情。(生自由讀書)
3、思考:
、僮髡邽槲覀兠枥L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明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谧x了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最能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讀、賞析:
指名生讀課文的南方的雪的畫面,分小組探究相關問題:
。1)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江南雪景滋潤美艷特質的?(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明確:(可提示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品味這一幅江南雪景圖)作者首先概括描寫江南雪的特點――滋潤美艷,接著用兩個比喻讓我們既感受到朦朧的美景,又感受到這雪里也孕育著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銀白的背景下,居然點綴著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臘梅,還有冷綠的`雜草,這就是江南的雪,這又是多么絢麗的雪。
。3)花叢中紛飛喧騰的蜜蜂給這幅雪景帶來了些什么?
明確: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這一“飛”一“鬧”霎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xiàn)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里,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仿佛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
(4)為什么要寫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雪羅漢的情景?
明確: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于寒夜的襲擊,終于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么”。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抗議。
(5)江南的雪蘊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作者特別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板書:南方的雪 美艷 有生機 有活力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挑選《野草》中描寫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掌握相關詞語;
3. 學生能夠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內容:
1. 課文:
《登高》
2. 生字:
1) 登 (dāng)
2) 峰 (fēng)
3) 超 (chào)
4) 越 (yù)
3. 詞語:
1) 攀登
2) 峰巒
3) 豪邁
4) 陶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登山的經(jīng)歷?登山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2. 出示課文,講解重點內容:同學們,你們看,這一篇課文就是描寫了作者登高的經(jīng)歷,你們看,作者怎么寫的'?
(二)學習課文
1. 學生朗讀課文,教師給予指導和評價;
2. 學生交流朗讀體會,教師指導:
1) 讀準字音;
2) 讀好節(jié)奏;
3) 體會作者的情感;
3. 教師講解生字,學生鞏固練習;
4. 學生默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教師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6. 學生運用所學,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
1.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鼓勵學生多讀多練;
2. 教師指導學生制作登山筆記,記錄自己的登山經(jīng)歷和體會;
3.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鼓勵學生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評價:
1.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生能夠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掌握相關詞語;
3. 學生能夠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用恰當?shù)恼Z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通訊基本常識,學習本文將重大題材的新聞事件寫成一篇好通訊的寫法。
2、體會、學習本文具體、形象、生動、詳盡的描述。
3、感受祖國在富國強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可播放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新聞視頻,或介紹遼寧艦的有關情況來導入,為感受驚心動魄、振奮人心的“一著”作渲染鋪墊。
2、知識鋪墊。
。1)艦載戰(zhàn)斗機是航母實施艦隊防空、抵近威懾、縱深打擊和戰(zhàn)場控制任務的核心裝備。沒有艦載戰(zhàn)斗機,航母的戰(zhàn)斗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進行了艦載戰(zhàn)斗機著艦試飛,在形成戰(zhàn)斗力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本文是一篇通訊。如果說消息是“報道新聞事件”,新聞特寫是“描繪新聞瞬間”,那通訊的主要任務就是“講述新聞故事”。既然是講故事,就要吸引人,通訊就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手法,詳細、生動、形象地報道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但通訊不同于小說,不能虛構內容,也不能夸大縮小,只能通過對事實的`組織安排,來獲得引人入勝的效果。通訊中的抒情與議論,也要以事實為基礎。
3、學習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詞。
重點詞語:
架次:飛機出動若干次架數(shù)的總和。例如,一架飛機出動三次與三架飛機出動一次均為三架次。
澎湃(péng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擊。“澎湃”也指“聲勢浩大,氣勢雄偉”,如“激情澎湃”等。
凜冽(1ǐn1iè):冷得刺骨!百迸c“!弊中蜗嘟,意思不同!百敝浮袄洹,“!敝浮扒濉薄
一絲不茍: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茍,隨便、馬虎。
浩瀚(hàn):水勢盛大。
承載(zài):承受事物的重量。“載”讀“zài”時,可以表示“裝載”(如“載客”“載運”)、“充滿”(如“怨聲載道”)、“且、又”(如“載歌載舞”)等;讀“zǎi”時,可以表示“年”(如“一年半載”)、“記載、刊登”(如“刊載”“載入史冊”)等。
墜(zhuì)毀:飛機等掉下來毀壞。不要寫成“墮毀”!皦嫛焙汀皦櫋倍加小奥洹钡囊馑,但在使用上有區(qū)別。例如,“墜落”指具體事物掉落,“墮落”則指思想、行為等往壞里變。
捏(niē)著一把汗:因擔心而手上出汗,形容心情非常緊張。
咆哮(páoxiào):猛獸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騰轟鳴。
驚心動魄(pò)。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盎辍焙汀捌恰钡囊馑枷嗖畈淮,都指精氣、精神,但“魂”可以離開身體而存在,“魄”則要依附于身體,所以說“驚心動魄”“魂飛天外”。
定格:指電影、電視等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泛指確定在某種狀態(tài)、格式上。
象征勝利的巨大“V”字:“V”是英語“Victory”(勝利)的首字母,在歐洲其他一些國家的語言中,也代表著“勝利”“勇氣”等。1940年年末,比利時已被納粹德國占領,逃亡到英國的比利時人維克托·德拉維利在短波廣播中號召同胞們在公共場所廣泛書寫“V”字,以表示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后來英國首相丘吉爾用食指和中指做出“V”形手勢以象征勝利,使得“V”字的象征意義更加廣為人知。
白手起家:形容原來沒有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chuàng)立起一番事業(yè)。殫(dān)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青絲:比喻黑發(fā)!扒唷痹跐h語中并不指某一種固定顏色,可以指綠色、藍色、黑色,甚至白色。
攻關:攻打關口,比喻努力突破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難點。
爭相(xiāng):互相爭著做某事。詞中的“相”不要讀成“xiàng”。相讀“xiàng”時,多指“外形”“外貌”(如“長相”“相貌”)、“宰相”、“拍照片”(如“相片”“相機”)等。
風采:風度神采!安伞背吮硎尽罢薄伴_采”等之外,還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因此“神采”“興高采烈”等詞要用“采”。“彩”則指“顏色”(如“五彩”“彩云”)、“表示贊賞的歡呼”(如“喝彩”)、“精妙的成分”(如“精彩”“出彩”“豐富多彩”)。
鐫(juān)刻:雕刻。
字形辨析與詞義辨析:
桿—竿冽—洌茍—荀瀚—翰載—裁揪—鍬循—徇
魄—魂鳴—嗚殫—撣—憚怨—怒采—彩鐫—雋
呼嘯—呼叫承載—承擔期盼—渴盼嫻熟—熟練殫精竭慮—聚精會神風采—豐采
4、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1)速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可以讓學生試著進行概述。
。2)結合課文,理解題目的含義與作用。思考:“一著”指什么?為什么說“驚”?“海天”有什么含義?這個題目好在哪里?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一著”是指我國利用阻攔索使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绑@”生動地寫出了此舉的影響之大,有震驚、驚喜之情流露出來!昂L臁奔仁侵负侥概炤d戰(zhàn)斗機著艦的大環(huán)境,也指整個世界。
學生齊讀題目,教師指導重讀“驚”字,要讀得慷慨、激昂,讀出驚喜、自豪之情。小結:題目新穎,含義豐富,富有氣魄。
5、理清順序,梳理結構。
。1)學生再讀課文,批注,討論,交流問題一:這篇文章以什么為敘事順序和線索?明確:時間為序,以艦載戰(zhàn)斗機著陸的過程為線索。
戰(zhàn)艦航行、等待戰(zhàn)斗機是開端,艦機協(xié)調、準備降落是發(fā)展,戰(zhàn)機下降、成功著艦是高潮,人群狂歡、爭相合影是結局。
。2)問題二:本文作者集中筆墨敘寫的是哪些內容?為什么這樣寫?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明確:重點寫塔臺指揮和著艦動作這些環(huán)節(jié),將最重要的過程清晰完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寫法參見課文詳解內容。
6、作業(yè)布置。
。1)抄寫“讀讀寫寫”字詞并分別造句,或者選用其中的幾個詞語寫一段話。
。2)從文中摘抄寫得生動的句子或段落,給出摘抄的理由。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1
【活動目的】
1、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同學們對戰(zhàn)爭的認識,培養(yǎng)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活動開闊同學們的文化視野,增加有關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積累。
3、培養(yǎng)資料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鍛煉圍繞某一事件進行評說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針對某一問題闡明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4、在系列活動中,同學們可以提高興趣,增強在各個情境中的體驗,并使相互之間增進友誼,感受合作交流的快樂。
【活動步驟】
1、體驗老師課前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興趣。
2、從老師處了解活動的目的及要求。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定活動專題。
3、同學們按自選專題分成若干小組,開展合作、交流。
4、以小組為單位,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課外時間,或收集有關古今中外戰(zhàn)爭的文字或音像資料;或展開考察、訪問、觀賞等活動。
5、成果展示:
老師根據(jù)所掌握的同學們課前準備的反饋信息安排。
附:參考展示方式:
、 呤唱會:
歌詠革命戰(zhàn)爭歌曲或朗頌古今表現(xiàn)戰(zhàn)爭主題的詩歌。
、 故事會:
講自己收集的戰(zhàn)爭故事,包括成語故事、英烈故事等。
⑶ 演講會:
用演講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戰(zhàn)爭的理解。
、 辯論會:
正方:戰(zhàn)爭可以促進科技發(fā)展,產生豐富的戰(zhàn)爭文化;
反方:戰(zhàn)爭阻礙社會進步,傷害人民身心。
、 圖片、實物展示會:
展示自己考察、走訪過程中收集到的'實物或收集、拍攝的圖片。
、 模擬“記者招待會”:
就某一專題調研,接受其它同學的提問。
(可以有其它更豐富的專題形式。)
6、專題小組內推薦若干代表,代表本小組在全班交流:
組內和全班交流時,可根據(jù)各組專題內容,選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7、自評、互評,評出本次活動中的“一級戰(zhàn)斗英!,“二級戰(zhàn)斗英!钡鹊,最后由老師講評。
8、預期效果:
、 同學們能全部動起來:
具有較強的興趣,積極開展合作、交流,在互動中達到“活動目標”。
、 課堂展示活動中,會說的說,會唱的唱,會演的演,同學們表現(xiàn)出高度的參與熱情,體驗深刻,對戰(zhàn)爭有了自己的思想。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 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
、俨檎易髡叩挠嘘P資料及寫作背景,了解“說”這一文體特點。
、诶首x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欣賞課本一幅蓮花插圖,引導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W生吟誦詩句……)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贊美過它,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題解
1、簡介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2、說說本文寫作背景。
3、“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含義: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
三、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讀(注意聽準字音,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
2、掃清生字詞
yífán yū zhuó 1ián xiè yìyīxiǎn
頤 蕃 淤泥 濯 清漣 褻玩隱逸 噫 鮮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參照注釋,疏通文意并翻譯課文。
重點講解兩個重要的文言句式:
。1)“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句型為“……,……也”可譯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眱删渑c此相同。
。2)“菊之愛”,倒裝句, “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譯為“愛菊” 。“蓮之愛”、 “牡丹之愛”與此相同。
5、指名朗讀
四、 探究課文
。ㄒ唬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文中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
2、作者對蓮花的描寫中賦予蓮的哪些品質? 你能讀出來嗎?
。ǘ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映襯的作用。
1、文章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2、作者主要描寫和贊美蓮花,為什么還寫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來正襯蓮花,用“牡丹”來反襯蓮花。
。ㄈ┌盐罩髦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ㄋ模⿲φ瞻鍟,齊背課文。
五、總結:
談談學完了課文后的一點收獲?
六、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因為它。
七、作業(yè)
1、加強背誦,認真默寫。
2、完成《愛蓮說》練習冊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2、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師】(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設氛圍)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幾首歌詞:“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shù)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書課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jié)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bēn)喪(sāng) 差(chāi)使(shi) 狼(1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貼(tiē) 躊(chóu)躇(chú) 迂(yū) 蹣(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瑣(suǒ)屑(xiè) 晶(jīng)瑩(yíng)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guī)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ㄟ@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fā)現(xiàn)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guī)孜煌瑢W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fā)言。教師可根據(jù)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清文章結構層次,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過程與方法
1、聯(lián)系社會背景,來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
2、通過私反復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賞析課文重點語句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作者棄醫(yī)從文的思想原因。
導入新課
1、魯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進入初中以來我們學過了寫魯迅的文章和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學生讀有關注釋,要求學生考慮,注釋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處,選自《朝花夕拾》。說明這個集子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這個集子的。
(2)說明了文章的體裁--散文。
(3)介紹了文章的寫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寫的對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貫。
學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學生了解文章體裁介紹時代背景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到日本學,本想以學醫(yī)來救國救民,可在仙臺醫(yī)學專科學校學習時,有一次觀看反映日俄戰(zhàn)爭的影片,片中中國人看日本槍斃給俄國人做偵探的中國人的.麻木神情給魯迅以很大的刺激。從此,他棄醫(yī)學文,決心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從而喚起國民的覺醒。魯迅寫此文時,正當“三一八”慘案發(fā)生之后,魯迅積極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與反動軍閥以及反動文人進行英勇斗爭,用戰(zhàn)斗的文章來抨擊“正人君子”的迫害,抒發(fā)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指導預習
1、做到借助課文注釋和詞典對文中字的形、音和詞的含義有清楚明白的了解,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考慮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記敘的線索是什么,變換了幾個地點,記敘了哪幾件主要事情,表達了作者怎樣情感,贊揚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貴品質,怎樣來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要求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教師巡回輔導,學生自習。(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學生閱讀的時間與速度。)
進行研討:
1、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和學生提問,補充書中沒有的注釋。
(1)緋(fēi)紅:鮮紅。
(2)宛如:好像。
(3)會館:舊時同鄉(xiāng)或同業(yè)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進行研討
(4)遺民:
、倭粝碌脑趪獾娜;
、诟某瘬Q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jù)的壞話。
(6)陌(mò)生:不熟悉。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8)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隱藏真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遠得不見蹤影;無影無聲。
(12)瞥(piē)見: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è)彩:大聲叫好。
(15)決意:拿定主意。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學生結合課文理解并掌握補充注釋進行研討
(1)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
(3)變換了三個地點:
、佟拔摇痹跂|京;
、凇拔摇痹谙膳_;
、邸拔摇彪x開仙臺后。
(4)與藤野先生相處寫了他四個典型事例,贊揚他認真負責、正直熱情、嚴謹求實的精神。還寫了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5)段落層次的劃分以“我”活動地點的變換為標志。
可分成三個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以及轉到仙臺求學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結識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贊揚先生的崇高品質,以及“我”棄醫(yī)學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弄清左邊的這些問題和內容教學后記:學生能聯(lián)系社會背景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能通過私反復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能對課文中重點語句進行賞析。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調動訓練學生聯(lián)想想象思維,身臨其境地閱讀文本。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句,細品文本語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入發(fā)掘解讀文本的個體生命意識及民族文化內涵,熏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心懷天下的歷史責任擔當。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本語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教學難點
深入發(fā)掘解讀文本隱含意蘊,理解其個體生命意識和民族文化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夜伏案,掩卷靜思,阿來筆下的麗喚醒了屬于我的詩和遠方。如夢如幻,多么美好!沉醉之中,我頭腦中浮現(xiàn)出這樣的字句:“何妨去做個詩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詩氣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一滴水經(jīng)過麗》,盡情暢游在麗的詩情畫意里。
二、浸潤經(jīng)典賞畫意
作者筆下的麗,我心中的日月,是陶淵明筆下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聰慧的你漫步在作者筆下的麗,捕捉到了怎樣的風景呢?
請你選取形象鮮明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想象,簡潔生動地描述畫面。
提示:注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
預設:
1、玉龍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瑩、霧氣繚繞,巍峨挺拔矗立在蒼茫云海間!搬纷诜蛉绾危魁R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2、四方街我赤腳輕踩在鋪滿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觸到千百年前麗的'清涼,嗅到家家戶戶沁人的花香,聽到院落里悠揚的古樂和鳴!疤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
3、馬幫行色匆匆的馬幫翻山越嶺,和著百靈鳥的歌唱,杜鵑和山茶的舞動,消失在落日余暉中!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詩情
麗風光無限,風情怡人。讓我們帶著初遇麗的歡喜,細細咀嚼這座古城的悠悠詩情。請細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讀文本,抓住重點字詞句,品析本文的語言之美。
預設:
1、“又”“想”“被”
2、“看見了”“來到了”“經(jīng)過”“看到了”“喧嘩”
“一滴水”“麗壩,麗壩”“麗,麗”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來之不易。它帶著美好的夙愿,經(jīng)歷著漫長的黑暗與等待,為即將開始的長途旅行積蓄能量。
3、“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他們的內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換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示例:對比,讓你感受麗古城凈化心靈,安頓靈魂的靜謐純凈,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麗古城的贊美和敬意。
4、“一些薄云掠過月亮時,就像麗古城中,一個銀匠,正在擦拭一只碩大的銀盤!
示例:詩意的比喻,精妙的聯(lián)想,把薄云掠過月亮的景象比作麗古城的銀匠擦拭銀盤,突出薄云掠過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飄逸之美、靈秀之美,讓人慨嘆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見到作者對麗之美的陶醉。
四、醍醐灌頂見真諦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家國天下在我心中!盁o盡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相關。”
我們旅行,讀書,并不是為了從中訴求什么,而是因為:世界如此美麗,生而為人,我們應該用心去欣賞它,觸摸它,更幸福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獲益匪淺,愿分享給大家,請善思的你靜靜聆聽,希望拋磚引玉,讓你重新審視文本的意蘊之美。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昂投煌币呀(jīng)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命題之一。它不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種對待世界的哲學態(tài)度,也是修德養(yǎng)性的關鍵,還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是國與國共處的原則。反復閱讀文本,我在字里行間讀出了傳統(tǒng)文化“和”。
(一)從個體角度來看
1、個體與自我的和諧。譬如,經(jīng)過麗的這滴水,它執(zhí)著尋訪四方街的夢想,經(jīng)歷山高水長,激流淺灘,最終美夢成真,回歸入海,完成了生命歷程,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
2、個體與他人的和諧。譬如,遠方來的游客和民居的主人親切交談,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鄰里和諧融洽的閑聊,歡聲笑語……
3、個體與自然的和諧。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間的亭臺樓閣……麗滋養(yǎng)了人們,人們也美麗了麗。人們在永恒美麗的大自然的懷抱里像個純凈安然的嬰孩,返璞歸真,找到了心靈安適之所,建構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園。
(二)從民族文化角度來看
1、麗古城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逐步融合。譬如,麗四方街白須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樂,也有華燈初上時燈紅酒綠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由此,得以窺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脈絡。
2、麗古城以其亙古不變的歷史積淀和文化魅力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吸引著古今中外的人們前來觀覽膜拜。麗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變遷的縮影,當下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一樣堅定有力,彰顯了我們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懷和傳統(tǒng)文化中“和”的智慧。
五、情真意切詠家鄉(xiāng)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毙凶呤篱g,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親吻大地。我們的生活的這片土地和麗一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一樣博大盛情,笑迎中外游客,四海賓朋。
請熱情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陽的宣傳志愿者,學習借鑒本文擬人的手法,為美麗的古城洛陽一句話,為美麗的洛陽花會添光彩!
示例:
1、我愿意是古城河邊的一株垂柳,春風拂面,撫慰那遠行的天涯游子。
2、我愿意是古城花園的一只夏蟬,守候在凋零的落紅身邊,初心不改。
3、我愿意是古城天空的一朵云,為姹紫嫣紅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陰涼。
作業(yè)布置:
1、復習再讀《一滴水經(jīng)過麗》,并參考課外閱讀書目,完成課外閱讀。
2、選擇課外閱讀的一篇文章,寫一篇讀后感。(字數(shù)不少于300字)
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我孤獨地漫游像一朵云》威廉、華茲華斯
《一棵開花的樹》席慕蓉
《我愛這土地》艾青
《牡丹的拒絕》張抗抗
《赤壁賦》蘇軾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下列詞語讀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2.結合注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瑣屑
3.品味賞析文章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
1.體會關鍵詞語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內容及作者心境與感受的表達。
2.指導學生的朗讀。
3.學習文中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文章蘊涵的父親對兒子的真情摯愛,兒子對父親的深深眷戀,啟發(fā)學生感恩父母,激發(fā)學生的報德之心、報德之行。
二、教學重點:
平淡之中的濃情;對"背影"深情而細致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內容,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四、教學方法:
朗讀、點撥、討論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懂你》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百年來撥動著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為人們所傳頌,它的魅力就在于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誦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母愛。自古以來人們都歌頌母親的慈愛和溫柔,歌頌父親的剛毅和堅強,可是朱自清卻用細膩溫婉的散文,寫出一個同樣細致入微,溫婉如母的父親。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背影》。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第一次讀課文,建議大家做兩件事:
1、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并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勾留 賦閑 蹣跚
2、用一句話說出本文寫的事
作者奔喪完畢,父子在浦口車站依依送別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感悟真情
1、朱自清曾說過:“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遍喿x課文,看看《背影》中作者哭了幾次?
四次: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第二次我的眼淚很快又來了。第三次,我的眼淚又來了。第四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2、比較一下,四次落淚,文字是否雷同?四次寫流淚,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
第一次是作者從北京到徐州見到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剛逝,父親失業(yè),禍不單行,于是一股憂傷襲上心頭,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第二次車站,望父買橘,這是全文的高潮。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臺,步履蹣跚買橘時的背影映入我的眼簾。父愛的感動撞擊著我的心靈,感激的淚水奪眶而出。
第三次是車站別離,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回想起過去種種,回想起父親的關懷體貼,一股愁緒襲上心頭,于是流下了悵惘的淚。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親的來信,特別是“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去之期不遠矣。”的話語又一次牽動作者的傷感的思緒,想到父親的頹唐,家境的慘淡,晚景的凄涼、抑郁的情感一時迸發(fā)。心酸的淚水又一次的流出了眼眶。
概括、板書:
徐州見父——難過的淚望父買橘——感激的淚
父子分手——悵惘的淚北京思父——心酸的淚
3、總結
作者四次流淚,感情是豐富真摯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寫真情,以情動人。四次流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這四次流淚,造成感情上的波瀾迭起,一次又一次強烈的撞擊著讀者的心扉,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默的翻開書本,誦讀課文,讓我們通過那晶瑩的'淚光,去體味文章中那真摯永恒的父子之情吧。
四、三讀課文,理解背影
三讀《背影》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見解。現(xiàn)在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飾的定語,談談你對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學生同桌討論)
可以從內容、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角度去思考、探究。如:“探”,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總結: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自己對背影的理解,有內容的、有情感的。從文本中,我們不難看出:“背影”既是文題,也是文章組織材料的線索。文章中背影總共出現(xiàn)四次:開篇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寫出了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間車站買橘時的背影,寫出了父親的一片親子深情;車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寫出了惜別時對父親的無限憐惜依戀;結尾淚光中的背影寫出了別后對父親的深切思念。文章截取了人物狀態(tài)中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既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形”的方面的特點,也向我們展示了父親“神”的方面的本質特征。給讀者留下了極其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父愛如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父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請用一個比喻句,說說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
示例:
父親
你是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為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六、布置作業(yè)(播放背景音樂《父親》)
父愛是一把結實的傘,你有困難了,為你遮風擋雨;父愛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你冷了,為你抵御嚴寒;父愛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張柔軟的床,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父愛是一條干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父愛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里甜到心里……
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表示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予感激,哪怕是給父母夾次菜,倒杯水,道聲辛苦……好嗎?
【初中八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2-01
初中語文經(jīng)典的教案12-29
初中語文狼教案03-21
初中語文教案01-06
初中語文教案11-15
語文教案初中范文04-07
八年級語文教案12-07
八年級語文教案04-22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