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
《生命生命》是“生命”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nèi)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課堂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交流、討論,感悟生命力的頑強,理解生命的真諦。通過暢談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抒寫對生命的'感言,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課后,自己靜靜反思,從中悟出一些感受。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牽引的少了,孩子自主的多了,他們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上下文來談感受,在沒有脫離文本的情況下,也能入情入境地讀文,既沒有丟失語文味,也讓孩子發(fā)揮了自己的個性。最重要的是,老師打開了學生交流的平臺,沒有了老師這層屏障,孩子之間的交流更為順暢,交流的空間更為廣闊。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想到達的嗎?與上次失敗的課相比,自己還是前進了一大步,找到了感覺,學生也正在我的指導下,一步步學會自學。正如老師所講,這才是有生命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是主人。
反思這節(jié)課,有些地方還需要提升。課上孩子依賴教輔,要讓孩子慢慢丟掉拐杖,學著自己去走,即使會有跌倒,但失敗過后總有收獲,總會成長。在朗讀方面還要讓孩子潛心多讀,有層次的讀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在交流三個故事時,如果每開始交流一個新的故事,孩子能再突出一下本文的主題,這樣就不會顯得太突兀,這樣教學目標就能在一次次匯報交流中更扎實,更便于孩子進行理解。有了這樣的信心,我相信我能更堅實地走下去,希望我和孩子們一起走得更遠……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
《生命生命》是臺北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jīng)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于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采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jié)課的目標擬定為: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并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jié)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作“圈點批注法”“小組合作探究”“規(guī)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盡管本節(jié)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xiàn)為:
。、教師有些地方的啟發(fā)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師因局限于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场⒔虒W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簽”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并且盡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xiàn)的狀況。
。、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著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3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這篇課文含義非常深刻,短小精悍,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說實在的,我自己也被這篇文章深深的'感染著,但文章的內(nèi)涵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在引領孩子逐步感悟生命的真諦。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去解讀文本,去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提升,師生共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情感達到共鳴。備課時,我重點思考四個問題:1、如何潤物細無聲地滲透課文的主題,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懂得熱愛生命、在遭遇挫折時與命運抗爭。
2、如何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體現(xiàn)教學“不著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3、如何處理課堂上發(fā)生的小“意外”。
4、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精妙,點撥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我在思考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它給我?guī)淼氖斋@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為自始至終我都思在其中。如何鉆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設計大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小細節(jié);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讓我體會了語文的魅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4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我教學生學習的課文《生命生命》,有文章簡潔樸實的語言和含蓄深邃的思想,從教學過程看,我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首先,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并步步推進。
其次,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無論是自讀自悟,交流感受,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完成。
最后、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作“圈點批注法”,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盡管本節(jié)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我感覺有些地方的啟發(fā)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有些局限于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歸納出幾點作為今后教學的參考:備課時除了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盡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xiàn)的狀況,隨即應對,自然不顯牽強?紤]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思維。
任何一節(jié)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淀,知識的廣博,充分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5
光看這課題,我已經(jīng)是感覺有些頭痛了,在我看來“生命”這個話有些太沉重。那么捉摸不定,它又是那么讓人肅然起敬,我覺得從教學經(jīng)驗和課堂駕馭能力上,我都一般般,該怎么詮釋生命的內(nèi)涵呢?何況面對的是那么小的孩子,也許我自己對生命的感悟都無從談起。
課文是臺灣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代表作,也是她對生命的感悟。其實她本身就是生命的一個很感人的例子,于是在上課時我就以介紹她為課的開始: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作家,她就是杏林子……
然后出示課題:生命生命
在字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是出示本課的生字組成的詞語,要求大聲、準確讀,特別是“擾”、“!薄ⅰ白隆;然后出示單獨的生字,讓學生再讀(本意是提高難度,因為學生讀生字時,詞語會讀,而單獨的生字就不會了);接著是給這些生字另外組詞(茁、撼、蹋,是比較難的,所以本意是增加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最后書寫難寫字:蹋。詞語教學要把握好時間,我這堂課詞語教學因第三步而花了太多的時間,影響了后面的閱讀教學,使結尾有些倉促,這都因時間分配上不夠合理。
在閱讀教學時,當學生不能很好地說對句子的感受、體會時,教師該怎樣引導學生呢?比如我這堂課的重點句子: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課堂上,學生對這個句子的感受說的很勉強,沒有我預想中的效果,該怎么引導?
本課教學中我成功的地方是:能結合課文的句子去聯(lián)想課文中的空白,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努力去拓展文本。通過學習本課的文章,學生基本上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和意義。
教學之后的感受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也很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上完一次這樣的課,自己就會進步一點,對教學的思考會更深入、更廣闊一點。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6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個事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jié)課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品讀詞句,感受生命”“拓展資料,情感升華”“回歸課題,感悟生命”三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fā)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上課前,我對自己的設計還是很有信心,感覺設計上有不少亮點。如: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圍繞課題,開課質疑,生命為什么用了兩次?結束時解題是要我們珍愛生命,達到結構的完整。又如:課外資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現(xiàn)杏林子的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她的樂觀;然后老師深情地介紹杏林子的生平,讓學生在強烈地對比中體會杏林子的堅強,感受內(nèi)心的“震撼”;再通過閱讀杏林子的成就,理解杏林子“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保瑥亩(lián)系生活引發(fā)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有限、無限”的`理解則是靠聯(lián)系自己平時所聽、所看的事例來降低難度,深化主題。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但上完課,我感到很沮喪。課堂上我在努力演繹著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的閱讀節(jié)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我就急著實施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殊不知前兩個事例是為最后作者感悟生命做鋪墊,由于開始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努力營造的情感氛圍,直接導致了課的后半部分,學生始終游離與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不足,朗讀也僅僅停留在技巧的指導,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讀。還有最后的練筆,因為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寫,課下細想,其實練筆可以放在感悟杏林子內(nèi)心的想法上,可能會為深挖生命的含義搭建橋梁。
這節(jié)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硬逼"出來,而是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暴露,并經(jīng)歷思維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不是老師“煽”出來的,而是真誠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7
《生命 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作者選取了飛蛾求生、瓜苗從磚縫中長出、“我”靜聽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這三件尋常小事,從動物、植物、人類自身這三個角度,談對生命的認識,并從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苯虒W時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思考,讓學生接觸文本、走進文本,在與文本對話中有所悟有所得。
一、與文題對話,思考生命
課伊始,教師可直接引導學生讀題思考并質疑:1.生命是什么?2.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xù)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教學時,可帶著兩個問題走進文本。當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再回歸課題,進而體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一詞重復表達的`作用,并通過比較朗讀體會作者呼喚生命的強烈意識。
二、與文本對話,感悟生命
為了便于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自覺運用第四組所學的加小標題的方法,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nèi)容并加上小標題,即:飛蛾求生、瓜苗從磚縫中長出、靜聽心跳。
1.飛蛾求生──感悟生之欲望
①抓重點詞語理解文本。教師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表現(xiàn)小飛蛾動作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引導學生結合“掙扎、極力鼓動”等詞語,聯(lián)系事例,結合作者的感受談體會:這是小飛蛾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從中感悟小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
②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角色。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師生展開對話:“小飛蛾,你如此弱小,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你就動彈不得了,為什么還要掙扎呢?”“因為我想活下去,只有拼命掙扎,才會有生的希望!”……這樣,學生在對話中走進文本,體驗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進而獲得“每個生命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的感悟。
2.瓜苗從磚縫中長出──感悟生命力之頑強
第三自然段可以采用“一讀、二畫、三談”的方法進行教學!耙蛔x”,讀課文;“二畫”,畫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三談”,結合具體事例和作者感受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感悟香瓜子頑強的生命力。
3.靜聽心跳──感悟要對生命負責
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談感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朗讀:“咚、咚、咚”,聽著那強有力的心跳,杏林子對自己說______;聽著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杏林子對自己說______,在情境和朗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然后,教師抓住學生畫出的句子,出示“我可以( ),也可以( )”進行語言訓練,加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一切全由自己決定”一句,杏林子選擇的是什么?她是怎樣對自己負責的?從中體悟杏林子的人生態(tài)度──對生命負責,并自然地導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8
《生命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的第三篇,本單元的主題是關注生命。本文針對“生命是什么”而發(fā)出質疑,從飛蛾生命的脆弱、從小瓜苗生命的頑強,從自己的心律跳動,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并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tài)度從客觀上去解什么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說著人生的哲理,而是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在本課教學中我在如下方面收獲較大。
一.注重朗讀,在共鳴中積累。
“書讀萬遍,其義自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注重的是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實際,不斷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反復品讀重點的語句,讓他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如何珍惜生命, 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為什么飛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在學生品讀如何向珍惜生命而做出成績的人學習,學習他們堅強不屈的品質,從而升華文本的主題思想。
二.教學中結合學生自己對大自然中的生命及身邊的人事的感悟進行深入學習。
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學生各自交流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的理解,逐步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
三.適當運用資料,加以拓展。
由于學生在課前搜索并整理了資料,讓他們通過名人故事(如文中的杏林子,外國的保爾、海倫凱勒,還有國內(nèi)的張海迪,亞殘會中的人物等)感受珍惜生命就會活出光彩;讓他們通過自己整理并背誦的名人名言(如關于時間、理想的、讀書的等名言)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真諦。
語文學科是個語言積累的學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表達語言的表達、引用,培養(yǎng)了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學生的寫作也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從他們對課后小練筆情況看,也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9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jié)課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后讓學生認讀上節(jié)課學過的生字詞,并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匯報過程中進行了說的練習,并為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nèi)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并在讀中積累內(nèi)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nèi)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并引導學生說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中,我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diào)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后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0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是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jīng)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于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采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jié)課的目標擬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1、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并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jié)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jié)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作“圈點批注法”“小組合作探究”“規(guī)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盡管本節(jié)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xiàn)為:
1、教師有些地方的啟發(fā)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2、教師因局限于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3、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簽”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并且盡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xiàn)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著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1
《生命生命》是篇充滿哲理的課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感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我這節(jié)課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本節(jié)課,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入手。
一、課前備好朗讀。
認真?zhèn)?朗讀",是指導學生讀的前提。如果自己不掌握正確的重音、停頓、語調(diào)、語速等朗讀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在課前,我充分對課文進行朗讀,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時,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恰當?shù)攸c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我在備朗讀時,注重了以下幾點:
1、課前把課文讀懂、讀順、讀通,明確與閱讀、習作相關的朗讀教學目標。
2、全面了解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及尺度,對文中不同的語氣、重輕音、停頓、力度等指標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3、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并安排好實施朗讀指導的手段、方法等,確定朗讀教學的重點、難點及時間安排等。
4、課后注意掌握基礎較差學生的朗讀進展情況,為下一課時朗讀指導打下基礎。
二、課中注重"范讀"。
范讀是朗讀教學中任何指導方法都無法取代的。范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欣賞水平。好的范讀,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美的熏陶。
我在上課時,先進行了全篇課文的范讀。其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這時的范讀,平穩(wěn),速度略微緩一些。如果這時速度過快,學生聽起來跟不上進度,就會影響范讀效果。
然后是部分內(nèi)容的范讀。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掌握一定的朗讀技能。這時的范讀注重指導,講究方式、方法的多樣性。
其實,在講讀課文后的也可以進行范讀?梢允侨n或片斷的范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欣賞課文精彩之處。這時的范讀要求能以聲傳情,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感染力。
在范讀時,也應該注意學生的參與。學生可以是靜靜地聆聽;可以是邊聽邊看課本;可以是輕聲伴讀;也可以是逐句跟讀。
三、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指導。
。1)基礎的訓練:朗讀最基礎要求是正確,也就是用普通話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字句。
。2)節(jié)奏的訓練:書面文字對有聲語言的節(jié)律一般是不加表示的。朗讀者通過輕重、快慢、停頓、連接等語言節(jié)律來表現(xiàn)文章思想感情。同樣一個句子,由于重音不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小學生的朗讀容易產(chǎn)生一字一頓,或者無停頓地連續(xù),或者自由停頓而讀破句等現(xiàn)象。讓學生形成"詞"的概念,指導學生掌握句子中重點詞的朗讀技巧,使學生知道句子之間的句號、嘆號、問號一般停頓稍長,頓號、逗號、分號、冒號停頓略短一些,句子中的詞或詞組之間還要有長短不一的語氣和語法停頓。從而才能使學生的朗讀做到有節(jié)奏的流利。
。3)語調(diào)的訓練:小學生朗讀時語調(diào)較平,沒有層次,而且不會控制音量。對音量的控制訓練比較容易。告訴學生,自由練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聲音要輕;集體齊讀的時候,聲音不要太響;指名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但不要直著嗓子喊。對沒有層次的平調(diào)朗讀的學生,要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漢語所固有的四聲,理解后讀出揚調(diào)、曲調(diào)和平調(diào)。
(4)、情感的訓練:有感情朗讀是朗讀教學的最高層次。要達到這一點,必須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有較深刻的理解,把握住文章的基調(diào),找出文章的情感旋律,分析出相似句式在文中的變化,才能在朗讀中自然流露出相應的情感。
。5)出示朗讀指導中常用的符號,便于學生操作。
"|"--表示邏輯的停頓,打在該停頓的字行之間。
"v"--表示感情的停頓,打在該停頓的字行之間。
"凵"--表示前后句子關系銜接緊密,中間停頓極短,劃在該連的字行下面。
"●"--表示語法、感情的重音,打在相關字詞下面。
"○"--表示重音輕讀,打在相關字詞下面。
"→"--表示平調(diào),即句尾的音平而穩(wěn)。一般用于陳述句,劃在句尾。
""--表示揚調(diào)(升調(diào)),即句尾的音先低后高。一般用于疑問句,或表示感情激動、亢奮、驚異和呼喚等句子。劃在句尾(也可在句中出現(xiàn))。
""--表示降調(diào)(曲調(diào)),即句尾的音先高后低。一般用于肯定的語氣,感情強烈的感嘆句,或表示愿望的祈使句等。
"‖"--表示節(jié)拍(節(jié)奏),一般用于詩歌。劃在詞后。
總之,朗讀教學作為一項語文基本訓練,應常抓不懈,應在"訓練"二字上下功夫,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質的要求。同時在朗讀教學中,還應結合課文的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和閱讀重點進行教學,朗讀教學如果離開了一定基礎知識的教學,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把朗讀指導變成游離于詞句之外的純方法的指點,也偏離了朗讀教學的宗旨。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2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jié)課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關注生命”“品讀詞句,感受生命”“拓展資料,情感升華”“回歸課題,感悟生命”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fā)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上課前,我對自己的設計還是很有信心,感覺設計上有不少亮點。如: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圍繞課題,開課質疑,引發(fā)思考;結束時給課題加標點,表達個性的感悟,使本課結構完整。又如:課外資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現(xiàn)杏林子的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她的樂觀;然后老師深情地朗讀杏林子的生平,讓學生在強烈地對比中體會杏林子的堅強,感受內(nèi)心的“震撼”;再通過閱讀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從而聯(lián)系生活引發(fā)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但上完課,我感到很沮喪。我感到現(xiàn)實的課堂與理想相去甚遠。課堂上我在努力演繹著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的閱讀節(jié)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我就急著實施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開始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就急著引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努力營造的情感氛圍,直接導致了課的后半部分,學生始終游離與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不足,朗讀也僅僅停留在技巧的指導,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讀。
這節(jié)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硬逼"出來,而是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暴露,并經(jīng)歷思維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不是老師“煽”出來的,而是真誠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生命,生命原文: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只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騷擾著我。趁它停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那?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了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活了幾天。
有一次,我用醫(y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3
一、我對作品的理解
《生命生命》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杏林子的一篇精短美文,表達了她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索和決心與命運奮力抗爭的堅定信念。我們都知道,杏林子從12歲起就患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這種病完全無藥可治,發(fā)病時手腳腫痛行動不便,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我們可以想象杏林子身心飽受的病痛煎熬!拔也恢裎夷菢蛹葲]有念過多少書,又癱瘓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著到底是干什么?僅僅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嗎?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輩子,永遠做一個廢人嗎?”——這是杏林子曾經(jīng)最真實的想法。如果這樣的命運落到我們?nèi)魏我粋人頭上,冒出這樣的想法,都是自然的事情。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便是極好的證明。
然而,杏林子在一番極痛苦的掙扎之后,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無論身份貴賤,無論身體健康與否,都可以體現(xiàn)出自己的生命價值!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領悟!因此,杏林子在信念的指引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戰(zhàn)勝了病魔,戰(zhàn)勝了自己,取得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項項輝煌!杏林子的人生令我們每個人肅然起敬!
在《生命生命》一文中,開篇就擺出了作者自己長期以來思索的一個問題:“生命是什么?”其實,這就是作者在思考:我的生命意義究竟何在?我為什么活著?我這病殘的身軀存活在這世上有什么意義?……也許是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特別敏感吧!世間的萬事萬物總會引起作者的無限聯(lián)想。在“我”手中奮力掙扎的飛蛾,磚縫中的瓜苗,這些弱小的生命對生命的渴求和所迸發(fā)出的頑強生命力,令“我”震驚、讓“我”震撼!在我看來,飛蛾、瓜苗,就是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影,也許,杏林子就是這么想的:“我”的生命不就是像飛蛾、瓜苗一樣卑微、一樣脆弱、一樣短暫嗎?接著,作者筆鋒一轉,寫到自己強有力的心跳,幡然領悟:“我”雖然病痛纏身,但是“我”與常人沒有區(qū)別!最后在結尾表明自己的堅定決心:決不讓生命白白流失,一定要讓自己活得光彩有力!自此,一篇美文渾然天成!
二、我對教學的設想
接到上課的工作,我對教學產(chǎn)生了如下幾個想法:一是就文本的.理解而言,學生達到怎樣的程度為宜?二是就語文而言,本課的訓練價值何在?也就是說,我應該拿它來培養(yǎng)學生哪幾個方面的能力?三是就教學方法而言,如果摒棄傳統(tǒng)的串問串答模式,還能做出什么突破?
基于以上思考,我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在文本內(nèi)容理解方面,對四年級學生來說,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頑強和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即可;第二,在本課的訓練價值方面,我覺得應該著重體現(xiàn)對學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上;第三,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方面,我主張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在有趣有益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增長本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少提問,少灌輸,應該多激勵,多引導,多點撥,保證讓學生學得積極,學有所獲。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4
執(zhí)教了《生命生命》這節(jié)組內(nèi)課后,受益匪淺。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并閱讀有關生命的格言或精品短文用心品讀,讓學生對人生,對生命有一些初步的情感體驗,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減少課文教學的難度。開始授課時,我自己用杏林子寫的生命格言激情導文,借“題”發(fā)揮,故意將第二個“生命”用有不同顏色的`粉筆寫大一點,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讓學生再次感受生命,思考生命,從而順理成章進入文本。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思路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并動手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含義深刻、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通過抓其中的關鍵詞咬文嚼字談感悟,并進行范讀、個性化朗讀、賽讀、評讀等方式,體會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瓜苗頑強的生命力和作者積極的生命觀。最后將總結段同一組有關生命主題的圖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議和觀賞的基礎上談全文讀后的收獲。
應該說,課前我做的準備是充分的,課中我的思路是明晰的,但縱觀全課,仍感覺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的調(diào)動未能達到期待的效果。這使我大為震驚、深感疑惑。經(jīng)過反復思考,我認為問題出在以下兩個方面:
讀中質疑不到位:課文一開始,作者就設問:“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此處完全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對每一種回答予以充分關注和肯定。這樣就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表達的欲望,并激發(fā)他們探索文本的興趣。再如,第一個事例不妨設問:作者起先是怎么對待那只飛蛾的,為什么這樣對待?后來又是怎么對待的,那又是為什么?從而讓學生想作者之所想,深深地感悟到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欲望,感受到“螻蟻尚且惜生”!
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體現(xiàn):比如,飛蛾奮力求生和瓜苗冒出磚縫兩個事例讀完后,完全應該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說說自己曾經(jīng)感受過什么小生命的可貴、可敬。同樣的事例,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說出來比課件中出示,效果明顯不一樣。再如,學習4、5節(jié)由物及人時,應充分讓學生談珍愛生命、珍惜時光、奮發(fā)有為的人和事。這樣不僅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也讓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得到提高,同時也為本單元習作作了準備。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5
胡佳敏鑒于所承擔的匯報課任務,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思路是:首先引導學生通過三個事例,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接著體現(xiàn)清華附小的“群文閱讀”最后要根據(jù)文本特點推薦相關書目。 在本課教學中我體現(xiàn)了如下幾點:
1、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chuàng)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和發(fā)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并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2、反復品讀重點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復品讀文中2-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學生進入情境,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1
遺憾之處:1、由于時間的關系,考慮到后面的群文閱讀的匯報體現(xiàn),本課教學中,語文知識點有遺漏之處。個別地方處理地有些粗糙。比如理解“糟蹋”“有限”“無限”等詞沒能引領學生深入理解。
2、感悟生命的價值的文本內(nèi)容對于四年級孩子來說的確有些深。部分學生思維不夠活躍,教師的點撥調(diào)動的能力還需提高。
總之,我盡所能地展示了外出學習中竇桂梅團隊的教學走向,對于群文閱讀。清華附小也在探索之中,有限的40分鐘能否進行群文的比較閱讀。怎樣進行群文閱讀,并讓群文閱讀體現(xiàn)價值,還有待于探索!我旨在拋磚引玉地告知大家,無論是擠在課內(nèi),或是聚在課后,今后依據(jù)文本適時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走向。
語文教學任重道遠,莘莘語文人將上下求索!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5-06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5-13
《生命 生命》教學反思04-04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5-03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課文生命生命的課后反思05-22
談生命教學反思04-08
《談生命》教學反思08-31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12-21
《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