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優(yōu)選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上面、左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同時通過轉動物體,讓學生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面。
一、激趣導入新課。
在教學一開始,我引用了猜謎語導入新課。讓學生在輕松自然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板書時有意將“物體”的“體”字寫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當學生發(fā)現時,及時表揚,并且要求學生觀察物體要仔細,為仔細觀察物體作了鋪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在探究中發(fā)現
通過出示對面是相同顏色的長方體盒子讓學生觀察,讓學生知道觀察物體時,一次可能看到物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物體的兩個面,還可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一次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在次基礎上認識無特殊標記的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并強調它的正面是正對觀察者的這個面;通過觀察小藥箱,并讓學生摸一摸,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知道像這類有特殊標記的`物體,它的正面是固定不變的。
通過課件形式,出示學生經?吹降能,要求學生說出是從那個位置拍攝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操作中感悟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擺一擺”“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動獲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得到的形狀的理解和感悟。 通過觀察物體,課件演示,先讓學生了解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柱體和球體從正面、上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并且課件演示,加深記憶。在學習一個物體的基礎上,學習兩個物體放在一起從不同面去觀察,并且將觀察到的圖形在說出來,讓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四、新知運用,激發(fā)興趣。
通過填空、連一連、猜一猜形式,及時鞏固新知。采用小組合作法,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兩個物體會得到什么樣的圖形。采用猜一猜的游戲活動來拓展本節(jié)課的知識,我發(fā)現這個互動參與式的游戲,學生都很喜歡?此朴螒虻慕虒W設計,其實是一種靈活的練習方式。
五、教學不足。
通過教學,我認為有以下不足之處:
1、考慮問題不周到,預見性不夠,未預先試課件,由于電腦和投影屏幕比例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才發(fā)現課件的長方形變成了正方形,圓形變成了橢圓形,課件圖形的變化,與教學設計所想不同,導致實物觀察和課件演示不一致,學生不易理解所學的知識。
2、教學語言不精練,表述不夠準確,學生掌握知識難點不易突破。
3、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分配不合理,整節(jié)課時間出現前松后緊,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的把握不到位。從而導致教學時間不夠,出現了拖堂情況。
4、處理突發(fā)情況的應變能力與技巧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以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首先,根據我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特別拔尖的學生和特差生不是很多,中等生比比皆是。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yōu)生,哪教育還有什么功能?又談什么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占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yōu)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yōu)生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于發(fā)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yōu)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我注意幫助他們找到優(yōu)、缺點,以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yōu)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我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fā)展。
其次,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注重研究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講臺,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小學數學教學大綱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學科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
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yōu)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fā)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課前做到認真?zhèn)湔n,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經常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最后,能制定好復習計劃,并能認真?zhèn)浜脧土曊n,培養(yǎng)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于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復習內容較多,復習比較倉促,同時發(fā)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班級的差生面積較大,致使無暇顧及,導致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為了讓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我特別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設計也體現了以下特征: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在引入新的數學概念時,適當加大思維的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為直觀。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根據圖示直觀地理解“1/4”的含義,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單元“1”的含義,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利用實物演示將12塊糖平均分成不同的等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是幾分之幾,是多少塊糖。
二、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抽象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
在充分展開直觀教學的基礎上,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由實例、圖示加以概括,建構概念的意義。例如:比較 1/3與1/2 的大小,有學生回答不一定誰大誰小,要看他們分的那個圓哪個大。教師要及時給予說明,指出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指的都是在相等單位“1”的情況下比較的,因此只要考慮怎樣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一、知識性:
《打電話》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中的一個內容,本節(jié)課的教材以“老師接到學校緊急通知,要合唱隊的15人去參加演出,怎么可以盡快地通知到這15個隊員呢?”為情境,讓學生想出打電話的方案。李老師為了讓學生找到事物的規(guī)律,找出多種的解決方法,創(chuàng)設了幾個生活中的情境來進行探究。
⑴、聯系生活中同學聚會的情境,以談話引入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盎然。
、啤⒔又罾蠋煛耙灾蛋噌t(yī)生打電話通知5個護士”和“合唱隊的15人去參加演出”為學習的情境,通過個人思考、同桌交流、小組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眾多的方案中,尋找出最優(yōu)化的方案。為了讓學生鞏固最優(yōu)化的解決方案,李老師又運用了“排練的人增加到50人”時、“增加到120人”時、“做飯”時三個情境來深化和拓展知識,知道的學生層層深入。所以,知識性這個指標,李老師已經達到了1個指標。
二、個性:
本節(jié)課,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充分的張揚,主要表現在:
⑴、在解決“值班醫(yī)生給5個護士打電話”這個情境中,有的學生用了“一個一個通知”的方法,有的'學生用“分組”的通知方法,而在分組這個方案中,有的學生認為分成2組來通知,有的學生認為分成3組來通知比較好,有的學生又認為能用3分鐘就能通知5個人的方案;
、、在通知15個學生進行排練這個情境中,有的學生認為分成3組通知,有的認為分成4組通知,有的認為分成5組合理,有的學生則認為老師和學生同時通知4分鐘就可以通知完了。這兩個情境,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個性這個指標,李老師也達到了1個指標。
三、 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這個指標在本節(jié)課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四、主動:
本節(jié)課,李老師也大膽的交出了主動權,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解決“值班醫(yī)生給5個護士打電話”和“通知15個學生進行排練”這兩個情境中,李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通過個人思考、同桌兩人之間的交流、小組合作探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李老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學生適當的點撥。如果本節(jié)課中,李老師在進行各兩節(jié)的小結點評時,也能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結自評,相信學生的學習會更加的主動。因此在主動這個指標中,我認為李老師達到了0.8個指標。
五、互動:
、拧熒g的互動,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和諧,在復習激趣,引入課題,每個情情境探究后的小結,以及在探究“怎樣分組更合理”時,師生之間的互動體現得非常的明顯;
⑵、生生之間的互動,本節(jié)課有3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第一次是探究“通知15個學生參加排練”的方法時,同桌之間交流自己的通知方法,是一個小的互動。第二次“當排練增加到50人時”用多少時間和第三次“通知120個學生”用多少時間,采用了四人小組的合作學習,本節(jié)課,從個人思考到兩同桌人交流再到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層層深入,學生之間的互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在解決“通知120個學生用多長的時間”這個問題時,已經用同一個方法解決了兩個情境,學生已經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不而需要再用小組的力量來解決了。
、、人機之間的互動。
本節(jié)課,李老師沒有借助多媒體手段來輔助突破教學的難點。因此在互動這個指標中,李老師達到了0.7個指標。
六、 能動:
這節(jié)課學生的能動沒有這課堂中體現出來。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一、教材說明:《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頁至42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物體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三、學生特點:
體積與容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學生只學習掌握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體積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學生空間概念的一次飛躍,其實在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物體占據空間的事例,只不過不會用體積這一數學語言來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這一現象。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這部分內容從平面到空間,知識跨度大、難度高,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理解物體的體積與容積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體積概念,理解體積的大小與形狀變化無關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五、教學理念:
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空間觀念是在經驗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再現《烏鴉喝水》的故事把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然后再通過實物觀察活動、想象活動、操作與表達等活動讓學生感知和體驗體積與容積的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六、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杯子、米、木塊、西瓜、梨、油瓶、茶葉罐等。
學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組12個小正方體。
七、教學過程:
(一)認識物體占空間
1、師:同學們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隨著電腦動畫再去聽一遍好不好?(師出示電腦畫面學生欣賞。)
師:這只烏鴉動動腦,想了個什么辦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師:為什么石頭丟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小結:原來石頭要占一定的空間。
2、師出示裝滿米的杯子。
師:下面請看老師這個杯子,在這個杯子里老師裝了滿滿一杯
米,現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進一塊木塊,你想想,剛才倒出的米還能裝得下嗎?為什么?
師:我把木塊取出,換一包紙巾進去,結果又會怎樣?
3、認識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
師:好,閉上眼睛,想象這個杯子在不斷變大、變大,變得臉盆一樣大了,變得小游泳池一樣大了,最后變得像我們上課的教室一樣大了,睜開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間?
師:水要占空間,人要占空間,米要占空間,木塊要占空間,還有同學們說的物體都要占空間,這說明了什么呢?
師小結:只要是物體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間。(板書:占空間)
(二)認識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
1、師手舉西瓜、梨問:我手上的西瓜、梨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
師:物體不僅要占空間,而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
生齊聲讀體積概念。
2、師:剛才的西瓜和梨,我們可以說西瓜的體積比梨的體積大或梨的體積比西瓜的體積小,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你能像我這樣說給小組同學聽嗎?說一說。
同學交流。
3、師:有些物體的體積大小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而有的物體的體積我們用肉眼一時難以分辨,像這兩個土豆(師手舉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說誰的體積大?
師:到底哪個土豆體積大,你們能商量出一個好的比較方法來嗎。
小組商量。
小組匯報:(可能會想出以下兩個辦法)辦法一、用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裝上一樣多的水,然后把兩個土豆放入兩杯水中,看哪個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個土豆的體積就大。
辦法二、用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滿水,然后分別把兩個土豆放入水中,看誰漏出的水多。
4、學生領取活動材料進行實踐活動。
各組匯報實踐結果。
師:你們組中哪個杯子中的土豆大?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三)認識容積的意義。
1、師:還記得同學們在舉例中說到冰箱、柜子,像這兩種物體打開里面是空的,可以裝東西,容納別的物體,我們稱它們?yōu)槿萜。(板書:容器)你還見過什么容器?
2、師:(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問:你們看,它們可以裝什么?如果我往里裝水的話,誰會裝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證明你的猜測?
老師根據學生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
3、師揭示容積一詞并讓學生說說通過演示活動,你怎么理解容積的意義。
師小結并板書容積的意義。
4、例舉:油瓶所能容納的油的體積就是油瓶的容積。學生試舉例。
5、辨析:出示裝有半杯水的杯子,這時杯中所裝水的體積是不是杯子的容積。
(四)揭題看書。
(五)談談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
(六)練習。
1、書中試一試。
2、用12個大小一樣的小正方體搭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了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請你們小組的同學共同合作,發(fā)揮想象,用這12個正方體搭出美麗的形狀。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師:請各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搭出了什么?
師:你們真不錯,搭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你們所搭物體的體積大小怎樣?為什么?
師;形狀不一樣,體積一樣。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體積的大小和它的形狀無關。
3、書中練一練1、2、3。
(七)總結。
八、教學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設置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認知的構建與知識的獲取之間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我認為多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獲得對數學事實和經驗的理性認知。在導入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學生一年級學過的《烏鴉喝水》故事引入,美麗的動畫緊緊吸引著學生的眼球,熟悉的情節(jié)在耳邊響起,石子投進水后水面的變化清晰可見,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并且學生很自然地運用了空間一詞回答為什么水面會升高。而在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學生可能會膚淺地認為物體要占液體的空間,還不能體會到任何物體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間。于是老師緊接著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米、木塊、紙巾,杯子。讓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一系列生活情境、問題情境中感悟物體并不是在水中才會占空間。最精彩之處還是老師讓學生想象杯子不斷變大,變得教室一樣大時有哪些物體占據空間。使學生們關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體都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突破了任何物體都要占空間這一難點。
(二)突出探究活動,親歷做數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數學課程標準》在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中,十分強調數學學習活動的情境設置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中,教師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讓學生辨別哪一個物體的體積大。再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物體讓學生比較,引起學生思考:這該怎么辦?而教師課始簡短的動畫導入為學生自學探究做了鋪墊,課堂上學生想出了兩個可行的辦法.有了辦法,接下來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主動地進入探究階段。實踐的方法是學生說出的,實踐的過程是學生親自參與的,自始至終老師都只是承擔組織者的作用。是學生在做數學中明白物體占空間有大有小,并學會比較兩個相差不大的物體大小的方法。
(三)激發(fā)情感體驗,學而有興、學而不累
與其他數學內容相比,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情感體驗。在練習中,當老師讓學生用12個正方體搭建不同物體時,學生非常興奮,創(chuàng)造欲望極強。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特別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參觀時,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驕傲的表情。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fā),通過操作、觀察,類比、分析、歸納得出體積大小與形狀的變化無關。這一原理的獲得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四)在教學中也有一點不足之處,當學生想出用兩種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時,教師只給學生提供了第一種方法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集中用第一種方法進行操作。沒有照顧到想到第二種方法的同學實驗需求。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第一課時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能力目標:能讀懂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情感目標: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教學難點】
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1、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
先出示“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有寶塔各層的位置和面積,引導學生比較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攝入量的統(tǒng)計表。
(1)完成統(tǒng)計表。
師:請同學們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種食物攝入量占食物總攝入量的百分比。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運用統(tǒng)計圖表示上表中的數據。
同時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讀懂統(tǒng)計圖,并在與條形統(tǒng)計圖對比中,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
(3)從上面的統(tǒng)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體會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與作用。
二、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1、說一說:觀察下面的統(tǒng)計圖,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書第85頁四幅扇形統(tǒng)計圖。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再說一說,獲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試一試:看圖回答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85頁一年級和五年級兩幅作息時間安排統(tǒng)計圖。
第(1)題讓學生讀圖后交流。
第(2)題引導學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計算。
第(3)題引導學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統(tǒng)計圖,自己畫一幅扇形統(tǒng)計
圖,并與同學交流。
三、作業(yè)設計《新同步》
【板書設計】
扇形統(tǒng)計圖
“我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教學反思】
在統(tǒng)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對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征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這就要老師居高臨下,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我?guī)ьI學生復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tǒng)計圖的作用和優(yōu)點。
接著,我揭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自學教材。在學生自學時,出示學習提綱:
1、扇形統(tǒng)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線來分的?
3、各部分與整個圓是什么關系?
4、扇形統(tǒng)計圖由哪些部分組成?
在學生自學后,交流學習效果。在講到扇形統(tǒng)計圖是把什么圖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線來分的時候,趁機介紹扇形的知識,讓學生感知扇形是圓的一部分。對于扇形統(tǒng)計圖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分組交流討論,憑著自己的發(fā)現、自己的想法來探索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我在這里面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不再是絕對的主體的作用。在教學中,切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厚積薄發(fā),才能有備無患。
第二課時奧運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yōu)榱四承┦虑榛蚰硞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還需要收集數據、分析與整理數據,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統(tǒng)計圖,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都見到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tǒng)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tǒng)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fā)現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有些要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還有要用折線統(tǒng)計圖來呈現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tǒng)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tǒng)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
三、合理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tǒng)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情況,選擇條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tǒng)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tǒng)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tǒng)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tǒng)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情況統(tǒng)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yǎng)的均衡)
。2)中秋節(jié)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tǒng)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09年上黑網吧人數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網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
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運會
——統(tǒng)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各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tǒng)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tǒng)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歷選統(tǒng)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實踐證明,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課的開始,播放04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據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诳諝赓|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敖y(tǒng)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tǒng)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fā)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第三課時中位數和眾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其實際意義能力目標: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標: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并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教學難點】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和區(qū)別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去找工作時,他一般最關注什么?
生:工資。
生:工作環(huán)境和待遇。
師:是呀,找工作時工資的多少往往是人們最關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廣告上寫著:本超市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1000元,現招收工作人員若干。李叔叔一看條件還不錯,就去應聘。超市副經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員的工資表。
某超市工作人員月工資表單位:元
經理3000
副經理2000
員工A 900
員工B 800
員工C 750
員工D 650
員工E 600
員工F 600
員工G 600
員工H 600
員工I 550
月工資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問題1(投影呈現)請大家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討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副經理說:月平均工資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資在1000元以下。廣告是否符合實際?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剛才我算了一下,這11個數的平均數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資是1000元。師:對,我們學過平均數的知識,平均數是1000元是沒有錯的。
生:不過,我還是認為存在欺騙性,因為兩位經理的工資很高,而工作人員的工資都不到1000元。
師: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來這組的數據中,由于出現了兩個很大的數據所以平均數1000不能反映真實超市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水平,你認為應該用怎樣的數反映這個超市的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比較合適呢?請大家觀察這些數據的特點,然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小組討論。)
生1:我們小組討論后認為用600元是比較好的,因為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個人。
生2:我認為650元比較合理,因為它正好是中間那個數。
生3:我們還認為可以把兩個經理的工資去掉再求平均數。
師:大家分析的不錯,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數外,數學上還有兩種統(tǒng)計表可以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數與眾數。(板書)
師:按照你的理解能說說什么是中位數嗎?
生1:中位數可能就是中間的那個數。
生2:我要補充一下,應該是按大小順序排好后,中間的那個數。否則,如果把經理的3000元放在中間,就不行了。
師:對,中位數就是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于中間位置的一個數。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650。
師:在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數1000元和中位數650元哪個數表示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更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數更合適,兩位經理的工資太高了,平均數太大。
師:對,平均數會因為一些特別偏大或特別偏小的數據的影響,不能很準確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而這種極端的數據對中位數沒有影響。數據650處于中間,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資,能表示這組數據的中等水平,李叔叔應當關心中位數。
師: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眾數?
生:眾是多的意思,應該是出現最多的一個數。這里600出現4次,眾數600元體現的是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李叔叔應該關心眾數。
作業(yè)設計《新同步》
【板書設計】
中位數和眾數
中位數和眾數
。650)(600)
。ㄏ扰判颍
奇數個,取中間的一個數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個數。
偶數個,取中間兩個的平均數
【教學反思】
中位數和眾數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中位數和眾數的意義,能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并能在實際生活中理解三種統(tǒng)計量的意義,準確的運用統(tǒng)計量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在使用教材時,我對教材使用了如下處理:把兩個內容在一個課時上完,創(chuàng)設了一個用月平均工資來反映超市員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眾數和中位數產生的必要性,讓知識的產生聯系生活實際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拋給了學生一個思考題:你覺得用月平均工資來反映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合適嗎?如何表述這個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呢?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在此基礎上理解眾數、中位數的意義,怎么求中位數和眾數。緊接著通過三組練習題,讓學生了解到特殊情況下中位數和眾數的求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鞏固運用,通過生活中的中位數和眾數運用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最后我設計了生活中一個常見的記分法則的題,讓學生了解到,三種統(tǒng)計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靈活選擇統(tǒng)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我能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望強烈,能聯系生活來理解中位數和眾數,效果比較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覺得到,由于時間的問題,最后一個練習題沒有達到我預設的效果,我沒有去挖掘這個題更深層次的意義,如果花兩分鐘,讓學生了解到,為什么不選用平均數?為什么不選用眾數或者中位數?而要選用這種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再求其他評委的平均分作為選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練習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看懂統(tǒng)計圖,體會統(tǒng)計圖的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看懂統(tǒng)計圖表、分析數據、簡單推斷的過程中體會數據統(tǒng)計的必要性,發(fā)展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
情感目標: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統(tǒng)計圖的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在看懂統(tǒng)計圖表、分析數據、簡單推斷的過程中體會數據統(tǒng)計的必要性,【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整理本單元的內容。
二、基本練習
1、教科書第90頁第1題。
。1)學生理解題意,然后討論:用什么統(tǒng)計圖表示比較好?并說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3)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有關問題。
2、教科書第91第2題。
先讓學生說出從圖中得到的信息,再解決第(2)個問題。
3、教科書第91頁第3題。
。1)讓學生計算出每個店營業(yè)額的平均數。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應該關閉哪個店?”
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觀點,但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學生能否用數據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而不必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評判。
三、鞏固練習
4、教科書第91頁第4題。
先讓學生自己讀圖,再組織交流。
四、作業(yè)設計《新同步》
板書設計每題的演算過程
第四課時練習七的練習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練習中位數和眾數的作用。
能力目標: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標: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統(tǒng)計意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重點】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進一步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難點】在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體會每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數和眾數?其他同學評議和補充。
2、折線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評議和補充。
二、教學練習七。
1、第一題。
、拧⑼队皟x出示統(tǒng)計表,用什么統(tǒng)計圖表示去年涼鞋銷售量的變化情況呢?引導學生討論,指名說出理由。
、、因為這里要表示去年涼鞋銷售量的變化情況,所以要用折線統(tǒng)計圖。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組織學生討論其他兩個問題。
2、第二題。
先讓學生說說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計算其它問題,全班交流。
3、第三題。
⑴、讓學生計算出每個店營業(yè)額的平均數。
、、組織學生討論應該關閉那個店?
4、第四題。
出示兩個統(tǒng)計圖,讓學生讀圖,交流圖中的各種信息,教師適時引導。
三、課堂總結,教師評價。
板書設計:
練習七的練習課
第三題甲:(7+7.6+6.4+5.6+4.8+3.2)≈5.8(萬元)乙:(2+2.6+3.6+3.8+4.6+5.6)=3.7(萬元)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由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處于起步階段,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為此我主要采取兩個措施。第一,充分利用教具以及師生親自動手做了許多學具,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表面積展開圖、無蓋的正方體、兩頭空的長方體以及若干個小正方體,通過實物、教具,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物體,豐富學生腦中的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第二,讓錯誤引發(fā)創(chuàng)造,善待學生的錯誤給學生“說理”“講理”的機會,充分挖掘錯誤中的合理因素,在多種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引導學生走向創(chuàng)造、走向成功。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新教材中的“數學廣角”一直是教師感嘆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內容,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我在教學本節(jié)課后,感觸很多。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生有了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悅的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苯處煹囊龑茏寣W生對學習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為此,本節(jié)課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探索、盡量地顯現他們的不同稱法,最后通過對比發(fā)現結論。如我首先安排了從3瓶、5瓶藥中找次品,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學。其次安排了9瓶藥中找次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說出各種找次品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要求學生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多樣化過渡到優(yōu)化的思維過程。如分幾份最好?每份幾個最好?引導學生發(fā)現把藥瓶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進一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法來。
隨著課后進一步的研討和交流,特別是自己一個人冷靜地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思考后,發(fā)現諸多問題:
1、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有低走的嫌疑;整堂課學生的情緒是比較低的,課堂氣氛也是較緊張的。學生情緒最高的是玩游戲的時候,在課堂的后段,學生的情緒沒有開始高。2、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我發(fā)現,過多的師生對話充斥整堂課,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沖突,這是這堂課的'癥結所在。從聽課老師的反映和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看,問題還較嚴重。
3、教師語言的把握和引導還要加強。一個深刻的數學思想確實能快捷地解決一個復雜的問題,而且這應該也是數學課堂教學追求的方向。但一個深刻的數學思想,想要讓學生在這一堂課上理解,消化并能在日后的問題解決中加以運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有著高超的語言藝術,以什么方式詮釋,什么時候,說到什么火候,很關鍵。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面對新的教學內容,我們習慣性的反應就是“難”,可經過這次歷練,我才發(fā)現不是教材難,而是自己太“懶”,不愿意去學習,不愿意去思索,其實方法總比困難多。有效的課堂需要精心的預設,有效的課堂需要不斷反思。
我想感謝,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難得可以鍛煉的好機會.正因為如此我深刻的體會到當老師不容易,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教學《倍數與因數》,這是一個非?菰锏恼n題,但我巧妙地運用課文中的情景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通過水果店各種水果的單價所顯示的數進行分類,得出自然數、整數、小數、分數和負數,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數。為了讓學生理解倍數與因數的含意,教學過程中,我立足體現一個“實”字,讓學生從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倍數、因數之間的.關系,再通過舉例去驗證倍數與因數之間的聯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識的規(guī)律。學生在學習中實實在在經歷了一個探究的過程!皠幽X筋出教室”這一游戲的設計,學生在積極參與探討、質疑、創(chuàng)造的教學活動,既鞏固了知識,又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
在授課時,我體驗到了學生的快樂。當學生用自己的學號說整除、因數、倍數之間的關系時,由于像順口溜,很有趣。每個學生都很感興趣,說得很努力。原來,數學也很有趣……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這節(jié)課主要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首先出示兩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讓學生先分組計算再觀察每組算式有什么特點,實際上這三組算式分別運用的是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但是這三組算式都是小數乘法,也符合嗎?通過讓學生觀察、計算,自己找出每組中兩個算式的關系,自己探究出“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迸囵B(yǎng)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點撥,決不把規(guī)律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計算、觀察、發(fā)現。學到了知識,然后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才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既然發(fā)現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再運用這些定律使小數計算變得簡便,這一步教學能激起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欲望。接著出示:
0.25×4.78×44.8×0.25
0.65×20xx.2×2.5+0.8×2.5
在簡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足之處:只重視了運算定律,而忽視了口算能力,在練習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應用不夠靈活.。 針對這一現象我認為在練習課時要加以改進。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3 的倍數的特征》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展開探究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正確性。我是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維度進行觀課的,本節(jié)課有五個環(huán)節(jié)包括:一、復習舊知,直接導入。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三、總結提升,共同驗證。四、運用結論,鞏固訓練。五、全課小結,課后延伸。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設計合理。下面就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以舊帶新,引入新課。
趙老師先復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趙老師以學生原有認知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學生剛學完“2、5的倍數的特征”遷移到“3的倍數的'特征”的問題中,由此萌發(fā)疑問,激發(fā)強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學生很快進入問題情境,猜測、否定、反思、觀察、討論,使得大部分學生漸漸進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二、親身經歷,探索規(guī)律。
本節(jié)課教師努力嘗試構建數學生態(tài)課堂,讓學生繼續(xù)利用小棒擺一擺,進而發(fā)現不止是3根、6根小棒能擺出3的倍數,9根也能“只要小棒的根數是3的倍數,擺出來的數就是3的倍數!苯處煂ⅰ皠邮謹[小棒”升級為“腦中撥計數器”,將“直觀性思維”升華為“理性思維”,通過小組交流、集體驗證,學生的探索發(fā)現離“3的倍數的特征”只有咫尺之遙。整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舉例驗證——歸納總結”的探究過程,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等多層次的互動。
三、精心選題,鞏固新知。
習題的設計力爭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靈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節(jié)課教師設計了3道練習題。在鞏固練習部分,第(1)、(2)題是基本題;第(3)題,教師努力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數學和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作用和價值,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樹立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志趣。
四、回顧梳理,舉一反。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舉一反三,真正做到觸類旁通。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讓學生靜靜的回顧這節(jié)課的學習歷程“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舉例驗證——歸納總結”,使其在數學思想上做進一步的提升。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第一課時 分數乘法(一)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依據知識的遷移,我首先進行了必要的鋪墊,復習整數乘法的意義,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順利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同時,復習分數加法,為后續(xù)教學鋪墊。
在教學分數乘法在過程中約分時,書上的例題是:6×5/9,并且列出兩種做法讓學生進行比較。但我覺得這道題并不能體現在計算過程中先約分的優(yōu)越性,因此,我在教學完例題之后將題目深化,變成“6×17/18”,并且和同學們一起比賽誰做得快。如果哪位學生是用整數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當然會很慢,當做得最快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做法時,其他同學恍然大悟,深刻體會到計算過程中先約分,可以化繁為簡。這樣,學生在做分數乘法時,不僅僅滿足于“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而是記住“能約分的要約分”這一要點。
第二課時 分數乘法(一)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內容是分數乘法(二),重點是分數乘法意義的拓展——“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部分內容既是這個單元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難點。
從學生認識過程來看,這部分知識的基礎是分數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我突出了類比遷移和數形結合的方法,教材的例題是——“小紅有6個蘋果,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3”,根據呈現的已知條件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笑笑有幾個蘋果?淘氣有幾個蘋果”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先用圖形表示出“笑笑的蘋果數是小紅的2倍,淘氣的蘋果數是小紅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嘗試解釋算式表示的意義。這樣把將分數意義以圖的形式呈現,做到“以形論數”,再通過對圖的理解抽象出問題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是多少”,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進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數表形”,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在教學中出現生活中的數學,“一個書包原價30元,打九折的價錢是多少元?”其中打折的意思部分學生還是難以理解,應該再鞏固打折類型的題目。
第三課時 分數乘法(二)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通過操作活動,借助圖形語言,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計算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其中理解意義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這一難點一旦突破,計算方法也將隨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學生的操作中,讓學生充分的動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開觀察所涂部分與整張紙的關系。這樣,通過圖形語言,學生們體會到了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到分數乘分數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折紙的過程中,還體驗到:不管是3/4的1/4還是1/4的3/4,結果都相同的道理。 因為本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作用,所以學生們學習探究的愿望非常強烈,討論也比較積極,算理說得頭頭是道。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四課時 分數乘法(三)
【教學反思】
1、每節(jié)課的內容不易過多,不能貪多 ,貪多嚼不爛,學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細致一些,以便學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識的擴展與深化。
2、分數乘法中: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本冊中的重點。本冊所有數與代數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著這一中心展開的。
3、整數乘分數這塊內容學生在約分中書寫還是有不規(guī)范情況出現:課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整數約分后的結果往上寫,分母約分后的結果往下寫,結果還是有學生把整數約分后的結果寫在下方,計算時就出現了把它當分母乘了。并且有些學生最后結果不寫最簡分數。
針對以上失誤,在今后教學中要補充一定的內容。
第五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反思:
教學中滲透給學生數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使用各種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不光理解了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些數學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向指路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用“試一試”、“比一比”、“做一做”等體驗方法,將“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再現”,使之成為豐富思維的活動。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體驗性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思維是獨立的、獨特的,很容易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其創(chuàng)新的潛質有條件得到開發(fā)。在體驗性學習中,教學中滲透給學生數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我使用各種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學生不光理解了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些數學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引向指路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信息、資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用“試一試”、“比一比”、“做一做”等體驗方法,將“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再現”,使之成為豐富思維的活動。學生正是在這種“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體驗性學習中,由于每個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思維是獨立的、獨特的,很容易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其創(chuàng)新的潛質有條件得到開發(fā)。在體驗性學習中,通過交流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想方法,每個學生又能夠充分地表現自我,學生的思想、能力、個性都是發(fā)展的。每一個學生又都在不同的學習層次上得到自我實現,學生的體驗也是發(fā)展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了解決問題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從而在使用方法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過程意識!皯撟寣W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币簿褪钦f在教學中應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逐步感受,逐步領悟,逐步形成,逐步發(fā)展。幾何圖形是很抽象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手摸,用眼觀察去體驗立體圖形,循序漸進最后抽象出長方體,并總結出長方體的特征。這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思考——實踐——總結”這一探究過程。整個過程,從觀察思考,到討論、操作、探索發(fā)現,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經歷了探索長方體棱、頂點及特點的全過程。只有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煥發(fā)創(chuàng)造力,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
第六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1、充分讓學生進行操作
教材安排了兩個活動,一個是正方體的展開,一個是長文體的展開。教學過程中,我從正方體的展開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間,讓學生借助昨天實踐活動所制作的棱長是5厘米的小正方體來展開,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和質疑:怎樣展開?有多少種展開的結果?之后留足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并要求同學最好能六個面連在一起,不要斷掉。同樣的一個正方體,通過不同學生的剪,卻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展開圖。我通過巡視收集不一樣的展開圖,一一貼到黑板上進行了展示,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觀察,有幾種不同的結果,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展開圖雖然不同,但他們有沒有存在著什么共同點?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2、充分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
為了讓學生自主的發(fā)現這些展開圖有沒有共同點,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在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操作、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有學生發(fā)現,有的是三個面在一起,有的有四個面在一起。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我又提示到,其他的面是怎么分布的?慢慢的有學生又發(fā)現,其實它們都可以看成是四個面在一起,三個面的可以通過移動得到,其他的兩個面分別分布在這四個面的左右兩邊。就這樣,在共同的探究研討之下,發(fā)現這些展開圖的共同特點。我們師生之間都感到非常的有趣和開心。
雖然有了以上的成功體驗,可也還存在著不足,如由于讓孩子們充分的進行操作和探究,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因此在練習時就顯得有點倉促,沒辦法把所安排的內容全部上完,因此如何處理好即充分的讓學生進行操作探究學習,又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關系上,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七課時 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反思:
長方體表面積教學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展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舊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但空間思維
還沒有真正形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首先出示一個禮品盒,如果在禮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層精美的包裝紙,包裝紙的面積有多大呢?你知道怎樣求嗎?這時,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長方體的六個面的表面積。這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禮品盒,測量禮品盒的長寬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積,然后求表面積也就是包裝紙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完成這一系列的過程并不困難,在大家的共同討論、歸納下,學生們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知道了什么叫長方體的表面積并且還總結出了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寬×高+長×高)×2或長×寬×2+寬×高×2+長×高×2利用公式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通過練習,學生們對于誰乘誰能求出哪個面已經相當熟練了,可以說是脫口而出。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漏洞百出,例如:在長方體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層商標,商標紙的面積是多少?在長方體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積是多少?在長方體的游泳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積是多少?等這方面的問題,學生不知是否有考慮,不管說什么,學生們總是求六個面的表面積,和實際相脫節(jié)。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這是為什么呢?
第八課時 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本著“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貫穿于課的始終”的原則,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研究、討論、操作,從而得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總結出了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會運用。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著許多不足。我們說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那么我們學的數學知識不就是要運用于生活中嗎?不正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而我們的學生卻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到的知識不會靈活運用,不會舉一反三,導致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是否有必要讓學生去參觀一些實物建筑,讓學生們在參觀中學習計算獲取知識,加強直觀教學,這樣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第九課時 露在外面的面
教學反思:
這節(jié)數學課,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親自實踐觀察,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
1、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
本節(jié)課我側重教學的活動化,把課程目標由“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教學過程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進活動”,讓學生在人人參與的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在活動中學會質疑、解思,體現了建構數學思想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真正地發(fā)展。課堂上,我讓學生自主去擺放長方體,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的觀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幾個面,再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這樣的設計,學生樂于動手去活動,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在探索中獲得了結論,這樣得出的結論要比老師告訴學生結果、學生再記憶結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這樣的訓練,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yǎng)了學生會自覺解決問題的能力。
2、深挖教材,拓展學生的思維。
本節(jié)課是新課改中新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存在原有的教學經驗,所以在教學這種全新的內容時,更需要教師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節(jié)課的精髓所在,才能有意識引導學生掌握本課重點、突破難點,才能將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推向深處發(fā)展。在讓學生探究規(guī)律時,不僅僅讓學生發(fā)現“每增加一個小正方體,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個”等淺層的規(guī)律,更注重讓學生挖掘規(guī)律后面的本質東西:3n+2、4n+1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這部分知識。
3、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這節(jié)課,如果沒有課件,很難讓每個學生都弄清弄懂。如:演示幾種擺法各有幾個面露在外面等。我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大屏幕顯示,陪以師生的講解,使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掌握了本節(jié)的知識。 第三單元 分數除法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十課時
教學反思:
倒數的意義的教學是在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為后面學習分數除法的準備,這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包含兩部分:一是倒數的意義,二是求倒數的方法,內容看似簡單但是我卻把“小事情做出了大文章”.
本節(jié)課我從幾方面入手:一是創(chuàng)設了恰當的問題情境,使數學研究直逼數學的本質,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雖然和生活聯系密切,但數學真正的發(fā)展卻來源于數學自身。本節(jié)課緊緊抓住這一點,先是讓學生回憶數的運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比如:一個數和1相乘還得原數;一個數和零相乘結果得0;一個數除以它本身結果得多少,讓學生明確:在運算中兩個數的關系往往有非常穩(wěn)定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兩個數的關系,從數學發(fā)展源頭入手,單刀直入,直逼數學的內容,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的一致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二、我注重學生的思維推進有效的實現概念的自我建構。在學生觀察出教師出示的兩個數的關系時,教師適時的拋出問題:在這個概念中你覺得那個詞比較關健,引到學生的思維逐步推進,順利的解決了“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這三者的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緊接著通過探究0和1的倒數問題,使學生的思考進一步深刻,從而使學生對倒數的概念完成了真正的意義上的自我建構。
第十一課時
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一)
教學反思:
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復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后,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后續(xù)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著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涂一涂、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tài)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借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方法的合理性。接著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第十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除法》中的第三節(jié)課。本節(jié)課旨在借助圖形語言,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為此,根據本節(jié)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個體經驗,本節(jié)課做了如下三個層次的設計:
第一層次:“分一分”的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分餅活動,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與思考,發(fā)現整數除以整數與整數除以分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借助圖形語言,初步感知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系。這樣做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更好理解分數除法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系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最后,通過啟發(fā)性的問話:“觀察這一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激發(fā)學生思考、求知、解答的愿望,為下一步的探究做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層次:“畫一畫”的活動。在第一層次分餅的基礎上分線段,雖然線段圖比圓形圖更抽象,但學生已有分餅的經驗,所以學生根據問題不難列出算式,怎樣求出結果就成為這一操作活動要解決的問題。其中
。1)(2)小題比較容易,學生從圖上可以看出結果,關鍵是第三小題不容易突破,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主要是讓學生弄清第(2)小題的算理,再將此方法遷移到地(3)小題。
第三層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動。由于學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礎,這部分比較大小的題目,他們不難填出答案。但關鍵是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發(fā)現題目中蘊含的規(guī)律。這一活動是學生對前面問題思考過程的整理,對分數除法意義進一步的理解。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第四層次:實踐應用活動。是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內化知識的過程。
第十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三)
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呢?教學時,我沒有采用書上的情境,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教學一開始我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例如:我們班有多少女生?有多少男生?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現在知道“全班人數”和“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女生有多少人,怎樣求?學生很快就知道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反過來,知道“女生人數”和“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全班人數呢?這樣引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在生活中學數學,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讓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是解決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教學中,我通過省略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親自感受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聯系,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體會并歸納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從題目的關鍵句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本課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分數問題,體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借助線段圖的直觀功能,引導孩子們理清解題思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解題方法,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使學生經歷獨立探究、小組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對“分數除法問題”的算法有初步的感悟,對這類應用題數量關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為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十四課時 數學與生活:粉刷墻壁
教學反思:
《粉刷墻壁》是數學活動課,就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真理,掌握規(guī)律,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多種思維方法,讓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本內容是全面展示學生知識綜合應用的過程,而非一般的知識教學,它需要利用課內和課外的時間,把課內和課外調查的結果結合起來加以集中應用,因而時間也不僅限定為一節(jié)課。
本內容是一項綜合性極強,對學生要求極高的活動,體現在思維,操作,基礎知識的掌握,綜合能力等方面,粉刷墻壁的活動,是對學生上述各方面的一次綜合性考驗。我發(fā)現學生雖然能在小組內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由于本內容的設計遵循的是化整為零,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小組合作的原則,因此對每個學生個體來說就欠缺整體感,這一點將在練習中加以彌補。
第十五課時 折疊
教學反思:
《折疊》這課思考良久之后,還是上了下來,感覺挺難上的。這課設計為一節(jié)活動課,課堂組織比較亂,沒有調控好。第一次在上的時候,對課本第39頁“做一做”的處理是挺粗糙的:學生先思考判斷后折疊驗證,再閉眼回想折疊過程。“回想”這個步驟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但究竟學生有沒有回想思考我還真顧不著。如果沒有實物操作,如何引導學生看平面圖想象折疊過程?有沒有一個簡單、好的步驟?第二次在上,我引導學生先定一個“中心圖”,即一般情況下把周圍連接最多小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圖形定為下底,后把“中心圖”周圍的圖形依次折疊,“中心圖”上邊的為后面,下邊的為前面,左邊的為左面。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
這節(jié)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這兩點:
一、游戲導入,深深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過程中,我特別設計了學生比較熟知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充分體驗什么是相反意義的量。例如:方位上和下,前和后,電梯的上升和下降,存錢和取錢,得分和扣分,盈利和虧損等。特別是溫度計中零上和零下的引用既讓學生很好的感知相反意義的量,又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利用溫度計探索正、負數的有關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情景教學,大大提高學生的思考質量。面對熟知的教學情境,學生是充滿自信的,始終以一種積極地心態(tài)面對問題,從而思考問題的質量也是相當高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熟知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舉完例子以后,體現相反意義時,引導性不夠好,應多舉幾組例子后,在進行板書(板書太早),目標達成度不夠高。
很多時候,因為教師的急于求成導致整個課程的教學不夠完美。這是年輕教師教學的弊端,對一些關鍵性的東西往往“火候“不夠。所以,要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的把一節(jié)課上好。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典型的概念教學課。本節(jié)課有單位“1”、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幾個抽象的概念需要學生熟知。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其中,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最難突破的'一個難點。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單位“1”是一個物體,這節(jié)課的單位“1”指的是一個活若干個物體。學生在單位“1”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難。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ㄒ唬⿵膶W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逐步滲透單位“1”的具體含義。從第一組例題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分析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引導學生這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第二足例題也是特別注意這個整體指什么?怎樣得到分數的?學生只有在找到單位“1”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把誰平均分,才能知道分數是怎樣來的。在知識的生成過程中,我能夠根據知識的產生過程逐步的展現在學生的思維中,這對孩子理解分數的意義是非常有益的。
。ǘ┳⒅卦诰毩曨}的挑選上側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jié)課選擇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有精彩的現實情景,有利于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理解。在做每一道題以前,先讓學生自己說單位“1”在題中指的是什么?在讓學生充分的分析分數的意義。
(三)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總結結論。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很多“拋磚引玉”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的說,教師適時總結引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當然,課程在設計上還有很多不足。就目前來說,我在研究怎樣設計能使我的教學設計更合理,讓孩子在接受新知識與技能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一、充分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觸摸、測量、類比等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實際大小的體積觀念。學生真正是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下認識體積單位,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積累經驗,有助于以后計算和估算物體的體積。另外,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將三個體積單位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并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遷移。
在認識三個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新知教學中,我采用了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老師先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舉個例子等學習活動,認識并學習1立方厘米。然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認識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組內自主活動,認識1立方分米,最后認識1立方米。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其參與嘗試的興趣。
三、分層中及時匹配練習,使所學知識得到有效地鞏固。
學生學完常用的三個體積單位以后,我設計了一道看圖填合適的單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加深理解。然后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重點認識1立方厘米,深化對體積單位的認識。在學生理解了“物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以后,又及時跟進了一組練習,再一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這樣層層遞進,每個層次都匹配相應的練習的做法,有利于學生及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另外,在處理課本練習第4題時,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分層數方塊的方法,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作了一個鋪墊,注重了知識的前呼后應。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展開與折疊》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空間觀念要求比較高,部分學生會感到很困難,但同時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知識基礎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強的自我發(fā)展意識和挑戰(zhàn)意識,對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很感興趣。為了二者兼顧,我特設計了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且效果非常理想,為我以后上數學課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師生共同做好課前準備
在學習《展開與折疊》內容一周前,我就提前了解本單元的內容,備好課。把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讓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畫下來,回去利用卡紙剪好(展開圖正方形的邊長為5厘米)。當我在上本節(jié)課前一天進行檢查的時候,發(fā)現每個同學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令老師十分滿意。有的還做好了正方體,這樣為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以免在上課的時候措手不及。
二、充分相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教學讓學生自己把手中的正方體沿著一條棱剪開得到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然后到前面老師準備的教具中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展開圖把它貼在黑板上這個環(huán)節(jié)時,當時真有點提心吊膽,害怕學生做不好。但為了真正讓學生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能親身經歷這個過程,經歷即經驗,我毅然放手讓學生去剪!捌孥E”出現了,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剪出了我想要的11種正方體展開圖。這對我的觸動很大,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不時摒棄自己的思維枷鎖,松開孩子們的手腳,讓他們在課堂中不斷地釋放自己。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
面對黑板上雜亂擺著的11種正方體展開圖,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還真不簡單,可如果不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以后就會很迷惘。于是,我決定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試著給它們歸類。剛開始,只有一個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而且分類也不成熟。隨后,我繼續(xù)組織同學們觀察,比較,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同學們把正方體展開圖的規(guī)律找的'淋漓盡致。與其千萬遍地描述花兒的美麗,還不如讓它一瓣一瓣地開放,讓我們的學生也每天在課堂上盡情地綻放吧。
四、滲透遷移的思想
本節(jié)課還要學生掌握長方體的展開圖,但我沒有講,而是讓學生自己借助已學的方法、知識,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說出什么樣的展開圖能折成一個長方體,因為我充分相信學生會做的很好。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教學反思03-18
數學教學反思06-12
數學的教學反思04-20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5-21
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8-21
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3-2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4-05
(必備)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7-08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5-17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