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于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diào),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diào)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意的筆調(diào),細致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贊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fā)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為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里》、《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jié)合。
同時,課文內(nèi)容較為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jié)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⒈課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舶凑招〗M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為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惩M里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唇處熝惨曋笇,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并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diào)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其實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wǎng)。語文作為母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只要觀念轉(zhuǎn)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所謂的激發(fā)學生的期待心理,主要是指學生能夠通過“既知”來認識“未知”,也就是他們在原有水平和能力上的進一步探索望。以往我們教學,往往是讓學生從未知到有知,也就是我們不斷地引入新知識,讓學生學得這些新知識。由于我們在引進新知識的時候往往是以“演繹”的方式來呈現(xiàn)的,也就是先出現(xiàn)要領再通過訓練來說學生掌握新知。
因此,學生便產(chǎn)生不了期待心理。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學生在進入每一堂課堂的學習前,就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闹R和能力,他們即使學習新知,也不是由“零”開始的。
因此,教學的過程首先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已知”,由“已知”引入到“未知”,從而促使他產(chǎn)生探索的欲望。由于每個學生的“既知”是不盡相同的,有的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從大多學生的“已知”出發(fā)來設計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提問。只有讓學生對問題本身感興趣,才可能產(chǎn)生期待心理。
從這一意義出發(fā),無論是教師設計問題還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的情況就十分重要。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皇帝的新裝》是安徒生先生的一篇童話,教授這一課時,我大膽地運用了一種新的教學法,即是上課一開始就較全面地對這篇課文的有關問題提問,然后再回轉(zhuǎn)來讀書、補充完善、鞏固、加深。
鐘聲響過,我就走進了教室,問:“同學們《皇帝的新裝》都讀過嗎?”生:“讀過!睅煟骸昂,那下邊我檢查一下同學們掌握的情況!狈謩e提了如下的問題,括號內(nèi)為學生所答。師:本文的文體是什么?(生:童話。)師:請一位同學介紹一下作者安徒生其人其事。(生:答案略。)師:請一位同學復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梗概。(生:答案略。)目的是熟悉課文,為下邊的提問設伏,或曰鋪墊。師:本文這個皇帝的特點是什么?(生:愚蠢,愛好虛榮。)師:**為什么行騙能夠得逞?(生:抓住皇帝及大臣們的虛榮愚蠢的特點。)師:為什么皇帝要選派一個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生:派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的并不存在的'布,回來尚且說謊,騙自己,騙皇帝,其他的大臣們就更不消說了。這樣寫更能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愚蠢、虛偽。)師:皇帝在選派這位誠實的大臣之前的心理活動怎樣?說明了什么?(生:前一問答案略;实鄣男睦砘顒诱f明了他心虛,害怕也不稱職。)師:后來又派了一位誠實的老大臣去,這樣寫的表達作用是什么?寫法上有什么不同?(生:這樣寫的表達作用是進一步表現(xiàn)了皇帝心虛怯懦。寫法上是略寫。)師:后邊接著又寫了皇帝親自圈定了一批人去看**織布,如果不寫這部分行嗎?(生:實際上是從更深更廣的角度來揭露。)師:最終的騙局的揭穿,為什么要由一個小孩的口來說出?(生:小孩子天真無邪,說的話更能揭穿其騙局,暴露統(tǒng)治者的丑惡本質(zhì)。)師:本文語言上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生:幽默、諷刺)師:最突出的修辭方法是什么?(生:夸張。)……
在回答中,同學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后,整個課堂氣氛熱烈積極,課文基本得到了解決。接著我讓同學們翻書,再讀課文,要求進一步加深鞏固,方法是圈點勾劃批注。其二,提出問題。其三,限定時間完成,鼓勵競爭,相互間展開競賽?凑l讀得最認真,速度最快,收獲最大,提的問題最好。有明確的要求,又有強烈的競爭氣氛,所以學生們讀得特別認真,全場雅雀無聲,全神貫注地進入了課文中。結(jié)果只用了一刻鐘多點便全部解決了課文,老師、學生都感到特別輕松,那是因為緊張快節(jié)奏的教學把同學們緊緊地沾住了;也是因為新穎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產(chǎn)生了特別的學習興趣;更是因為時間用得少而收獲特別大,怎么會不輕松愉快呢!
最后乘同學們的興趣甚濃,我布置了一個寫作題《>后傳》(正題),“皇帝的游行大典結(jié)束后”(副題),并作了如下的提示:1、受了騙的皇帝回到皇宮,他會想到些什么?有怎一番表演?2、大臣、隨員們在這種尷尬局面下又會作怎樣一番表演?特別是那兩位老大臣又會對皇帝說些什么?3、全城的老百姓又會怎么議論這件事?4、最終**們呢?結(jié)合課文合理的想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濃厚的學習興趣,回味無窮的結(jié)尾。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幾乎有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勁頭。寫作鞏固和加深了課內(nèi)知識,也深化了開去,將讀寫緊密地結(jié)合了起來,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秋天》是學生進入七年級后接觸到的第三首新詩。和前兩首相比,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表達。詩不長,僅三節(jié)。但很精粹,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詩人將視野投向農(nóng)家生活,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在明朗純凈的詩意中表達了對秋天、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全詩以“秋”為主軸,平行地展開三幅畫面。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學生對于秋天的認識比較少,因為溫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秋天的季節(jié)特點并不明顯,而對于生長在城市里的學生來說,農(nóng)家的秋天更是遙遠,所以如何增強學生的對秋天認識,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秋意,感受詩歌所營造的氛圍,是本課要突破的一個難點。
本文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為核心,本課主要采用多媒體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把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實際上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一書、一板、一粉筆”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而把優(yōu)美的詩文、美妙的音樂、美麗的畫面等美好事物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并進而創(chuàng)造美。
這堂課主要包括了引入秋天——尋找秋天(看秋天——品秋天——聽秋天)——感悟秋天幾處環(huán)節(jié)。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就用一曲《秋日私語》配上一幅充滿秋意的唯美畫面,開始秋的旅程,一下子將學生的情緒帶入秋日的寧靜悠遠中,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這片寧靜悠遠的秋意中正式上課,揭開了秋的第一幅畫面,我用帶著恬靜而又悠揚的曲子,用藍天、白云、蜻蜓、稻谷等組成的FLASH動畫,用詩般的語言營造一個詩意的秋天,既讓學生沉靜在詩意之中,又為下面學習詩歌、解讀秋天做好了鋪墊。假若用傳統(tǒng)的方式導入,是將秋天“講”給學生聽,那么秋天也就不能快速地走進學生的心理。有了信息技術的加盟,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學生的情感就會隨信息技術在語言文字的海洋里自由馳騁。
“尋找秋天”是本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尋找詩歌中有秋天意象的詞,通過對這些詞的品味,通過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感受到作者所營造的秋天的意境,并品味到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傳統(tǒng)的教學僅能依靠文字,解讀方法單一,學生會越學越枯燥,而我借助了多媒體手段,介入圖片、文字、音樂,運用對比的手段,不僅讓學生欣賞到美,更讓學生在圖片與文字的比較中,在文字與文字的對比中,在不同音樂的選擇中,更深入理解文字。從而達到對詩歌語言的感悟。以第三節(jié)詩歌為例。前兩節(jié)詩歌側(cè)重于描寫外在的景物和人事,第三節(jié)詩歌則重在寫人的內(nèi)心微妙的變化、感覺,提升了全文的情感。而這種微妙的情感定要借助于多媒體的手段幫助學生解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選擇了用音樂,因為音樂最能走進人的內(nèi)心。我用了兩首不同的音樂,一首是明朗歡快、情感激烈的樂曲,而另一首則是略帶憂傷,情思飛揚的`《少女的祈禱》,讓學生在兩首具有強烈對比的樂曲中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將詩歌中含蓄表達出的少女的思戀之情解讀出來。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朗讀為基本步驟,用個別讀、配樂讀、朗讀評價、朗讀技巧指點、集體讀等多種朗讀方法穿插使用,在課堂最后以仍以學生的配樂朗讀為高潮,避免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忽略語文所強調(diào)的文字本身。課堂結(jié)束時我將秋天進行到底,仍用詩文、音樂、圖片相配合,點出秋天在每個人的心里。秋天遲早會離去,但秋天也永遠不會有終點。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因而我讓學生將秋天的感受延續(xù)下去,在網(wǎng)頁上提供學生大量的與秋天的有關的圖片、音樂、文章等,供學生課后學習,豐富學生對秋天的認識,通過了解不同類型的秋天而逐漸形成自己對秋天的理解。上完課后,我有如下體會。
1.本課成功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這我想是本節(jié)課的最大特色與亮點,優(yōu)美的、處處彌漫秋天的氣息的課件,尤其適合詩歌的教學,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與體會詩歌的意境。優(yōu)美的課件為學生的品味、朗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課件用落葉、楓葉、藍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實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圍;用音樂渲染秋天的意境;對于學生提高興趣及體會詩歌語言和情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2.恰當使用多媒體介入圖片、音樂、文字幫助解讀。圖片、音樂、文字都不是單純地介入,而是運用比較的手段,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大量優(yōu)質(zhì)資源的提供,將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詩歌的語言不能過多地去分析,所以我借助其它手段引導學生去體會。在三段的詩歌中,我分別借助圖片、文字、音樂的介入,引導學生去體會、去品味。如在“看秋天”這環(huán)節(jié)中用圖片和文字相比較,圖片既表現(xiàn)了文字,又有很多文字的留白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品秋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文字的刪減比較,學生馬上領悟到詩歌的意蘊;在“聽秋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兩種不同音樂的比較,學生既提高了音樂的鑒賞力,又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意境的體驗。多種方法、多種角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3.以朗讀貫穿始終,體現(xiàn)語文味。以朗讀為主線,就避免多媒體教學中經(jīng)常碰到的喧兵奪主的尷尬。使多媒體起到真正的輔助教學的作用。詩歌重在朗讀。本堂課以朗讀貫穿始終,在朗讀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又能指導朗讀。每一節(jié)的朗讀指導,為下文的朗讀作鋪墊;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相輔相成;最后的配樂朗讀又使整堂課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與自信心。朗讀與品味相輔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4.尚缺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課堂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jié)課還是缺少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這首詩歌的形式學生比較容易模仿,若能在課堂上展開,讓學生查找到不同的關于秋天的文章,能拓展學生對秋天的全面的認識,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秋天。然后再讓學生寫寫,這樣就能升華學生的情感,并將之表達出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yè)已即將結(jié)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jié)。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yōu)帶新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jīng)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fā)掘。剛畢業(yè)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fā)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yǎng)。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tǒng)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jié)實的基礎。
在總結(jié)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xié)調(diào)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nèi)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nèi)容實質(zhì)。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jié)經(jīng)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jié)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在本次磨課活動中,我講授的是下冊第四單元第19、20、21課復習課,下面,我結(jié)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談談我在本課設計中,體現(xiàn)的教學思路。
一、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根據(jù)三篇文章的共同知識點確立本節(jié)復習課的學習目標:
1、鞏固積累本單元的基礎知識。
2、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
3、品味語言,理解意蘊深刻的句子。
4、復習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中利用小板塊的訓練模式復習。
為了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我將整堂課分為:“整理積累知識”“典型例題剖析”“反饋練習”三大板塊。
1、整理積累知識板塊。
“整理積累知識板塊”分為“字詞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章內(nèi)容回顧”三個小板塊。
。1)“字詞積累”板塊主要是選取三篇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尤其是易錯字詞,生字是以給生字加拼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的形式出現(xiàn),而詞語是以解詞的形式出現(xiàn)。
。2)“文學常識積累”板塊主要是對該篇文章的常識知識的.積累,如:作品的出處、作者簡介等。
。3)“文章內(nèi)容回顧”板塊主要是采用交流句式的形式對文章內(nèi)容及主旨進行回顧。
2、“典型例題剖析”板塊。
“典型例題剖析”又分為“品味語言”“賞析景物描寫”兩個小板塊。
。1)“品味語言”板塊主要是對三篇文章中的精彩語言進行品味,采用“方法回顧———示例分析———反饋練習”的學習模式,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品味賞析。
(2)“賞析景物描寫”板塊主要是對三篇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進行賞析,同樣采用“方法回顧———示例分析———反饋練習”的學習模式,對文章中的環(huán)境描寫進行品味賞析。
3、“反饋練習”板塊。
“反饋練習”板塊是針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有所側(cè)重的設計反饋練習,以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練習的內(nèi)容包括字詞檢測和課外文段閱讀。字詞檢測是從“字詞積累”板塊選取易錯生字進行檢測,課外文段閱讀是針對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nèi)容,選取相關題型進行檢測。
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課堂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小組里的每個成員都賦予特定的任務,如小組長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組織合作學習,安排發(fā)言,結(jié)對幫教,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結(jié)合自己的講課,今后在如下方面應有所改進:
1、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性。練習設計重視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fā)展。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不同水平的題目,將思考融入到不同層次的練習者,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能解決這一類簡單的實際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2、典型例題剖析中的反饋練習,應從不同角度設計,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全面掌握知識的目的。
3、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時間不超過15分鐘,并且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自己討論不了的問題,講知識缺陷或易混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在沒研究之前不講。所有的教學有學生參加,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提示和補充。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有關子女和父母之間的事情,很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和現(xiàn)在社會中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的熱點話題緊密聯(lián)系,學生對它很是感興趣。根據(jù)本教材的特點和本年級的教學目標,我選擇了從人物入手的方式,將朗讀、情節(jié)分析和主題的感悟作為此文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方式上,將更大的自由給學生,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經(jīng)驗,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驗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欣賞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會如何與他人、家人溝通。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我讓學生在日記中談談自己上初中后在家中的變化,并且讓他們寫了一篇周記《我和我的父母》,說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和父母之間的'一件事情。
這次的課前準備,學生很感興趣,也做得很認真,很多同學通過這次的日記和周記向我說了許多的心里話。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我更加了解了學生,和他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這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學生通過這次的課前準備,對此文也更加感興趣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進一步了。
二.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更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nèi)容。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把朗讀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子上,強調(diào)“以讀為本,以讀帶講,以講助讀!闭n前,先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角色,然后每六人為一組,進行各組間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讀、自評、自講,并評選出最佳的一組。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也很快、很準地總結(jié)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學習,讓學生將自己的寫法和作者的寫法進行比較,從中學習此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巧妙。
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安排了一個讓學生評述此文的環(huán)節(jié),同學在發(fā)言中很機靈地說出了一個看法——課文很精彩,于是我順藤摸瓜,抓住情節(jié)這一重要的內(nèi)容,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時間和相應發(fā)生的事情,一一列出后,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安排情節(jié),將眾多的安排方式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體會本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安排的巧妙。
四.主題思想、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把握,學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對此事的一些看法,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
學生在前面的分析中獲得了很多的感觸,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得很活躍,提出了很多可以很好地避免這次爭執(zhí)的方式,也說出了自己很多的真知灼見,很多觀點甚至是很精辟的,我都沒能考慮到。
通過以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得很靈活,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做到了講課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課前課后都十分活躍,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此刻的七年級教材,與小學的銜接不是那么緊密,有點給人另起爐灶的感覺,再加上十多年來我們的小學都一向取消了留級制度,無論學習基礎及學習潛力有多么欠缺,學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與不懂都一齊學習新的資料,一齊進入初中的學習,這勢必造成學習困難越來越大,越來越?jīng)]有辦法學習。在這種狀況下,是否就應正視現(xiàn)實,擬訂最低要求,提出彈性學習任務,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遠遠沒有完成小學學業(yè)的學生繼續(xù)進行初中語文最低限學習的資料。這對老師是一個挑戰(zhàn)、一次考驗,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運用新課程的潛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到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著“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原則,總結(jié)如下七點: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新學期伊始,不立刻急于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了解全冊書的資料結(jié)構(gòu)。
介紹學習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網(wǎng)絡資源,善于利用校內(nèi)、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周要背誦并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nèi)要閱讀完“名著導讀”中的所有作品,并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學形式上。
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單調(diào)枯燥的教學狀況,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討論會(《風箏》),朗誦比賽(《理想》、《天上的街市》、《靜夜》,并附有必須的評分標準),演課本。ā痘实鄣男卵b》),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里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
4、重視創(chuàng)設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帶給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
如在教室里開設《語文園地》、《優(yōu)秀作業(yè)展》等欄目,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電腦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章。
5、老師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能夠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能夠發(fā)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
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殊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學生經(jīng)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jié)日、紀念日、剛發(fā)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資料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培養(yǎng)用心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好處、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熟悉潛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gòu)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帶給了廣闊的舞臺。
7、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資料。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出色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能夠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好處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熟悉,填補空白一堂好課,除了目標明確,教師更應關注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應及時地接住拋出的“球”,在課堂中做一個好球手,時時注意找個適合的點與學生對話。比如,這堂課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將夸父歸為一個“失敗的英雄”,應對失敗不氣餒。在“說說夸父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已有學生提到夸父是一個自高自大的人。教師也追問:你從什么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他敢與太陽賽跑,是個自高自大的人。此時的教師沒能很好接住這個“球”,應再次追問:為什么你認為敢與太陽賽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師為急于點其他學生回答,未能接住這個球,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失敗英雄”的形象,當回過神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球”從身邊滑走。而正因為這個球未能接住,所以導致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受到必須的影響,甚至于本堂課的亮點沒能充分展示出。學生也只能勉強認同教師引導出的“失敗英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zhì)。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fā)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zhì)。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里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著意刻畫了背的'細節(jié),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并要把這種優(yōu)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柳葉兒》以一個兒童的視角,回憶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饑荒嚴重,人們借柳葉兒生存的情景。比起八歲的“我”過著無油無豆饑餓難耐、每天一大早在寒涼的天氣里搶摘柳葉兒,偶爾吃飽都不敢亂跑怕跌倒了,把紙一般的肚皮摔破的日子,現(xiàn)在的孩子過的不啻為“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這篇文章尤其具有“審苦”價值。作者在寫的時候,偏偏又不全以“苦澀”之筆渲染,反而不停地強調(diào)“那些天全家最樂的是我”,這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孩童說出來的“樂”反讓讀者更深地體會到了辛酸,這種筆法之妙也是值得品味的。
所以在教學時,我就抓住了“苦”與“樂”的品讀,來體會艱辛歲月里人們的不易,來感受以樂寫苦手法的藝術效果。
我在兩個班上時分別采用了這樣的流程:
(一)
1、快速導入:見過柳葉兒嗎?(見過。┏赃^柳葉兒嗎?(沒有。┙裉煳覀冊跅盍酪赖娜兆永,學習宋學孟的《柳葉兒》。
2、以“兒”帶情:“柳葉“和”柳葉兒“讀起來有何不同?(作者把柳葉稱為柳葉兒,讓人感覺比較親切,且含著某種感情。)是哪種感情呢?抑揚頓挫地讀文章,把最能表達作者對柳葉兒感情的詞句進行圈點勾畫。(學生會找到“樂”、“苦澀”等詞,但這不是對柳葉兒的感情,引導學生繼續(xù)找。)(順勢分析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尤其是表現(xiàn)關注之情的“又是”,表現(xiàn)情感深厚的“每當,我總?cè)滩蛔 、表達感激之情的“多虧”等。從而體會明明苦中帶澀,作者卻總要細細咀嚼,他人只見柳之美態(tài),我卻見其救命功能的特殊情愫。)
3、概括事件:作者圍繞柳葉兒這條線索寫了哪幾件事?(搶柳葉兒、吃柳葉兒。)(“搶”字學生很容易忽略之,會概括為“摘柳葉兒”,引導。)
4、苦樂思辨:讀這篇文章,你感覺到了什么滋味?是苦多一點,還是樂多一點?(令人意外的是,學生統(tǒng)統(tǒng)說是“樂”多)于是我說:“我卻覺得是苦更多,比如三個‘吃光了’,這幾樣東西一個比一個難吃,居然都吃光了,最后只有靠吃柳葉兒求生,而且還要用‘搶’的,想想這是怎樣的生活?(學生說是饑荒極其嚴重,民不聊生。)接著我們就一起來品味“苦澀”的詞句,找找、圈圈、品品、讀讀,感受到了搶摘柳葉兒的時間之早,天氣之涼,腹中之餓,奶奶加工柳葉兒的程序之繁,黑豆、油、肉的極端可貴,我的瘦削至極……然后再來看爬樹逞能之樂,放開了肚子吃的'快樂,并討論:為什么這么苦的日子我卻感到快樂。(少年不識愁滋味,備受呵護不知愁)探討這種快樂是不是真的快樂,這種寫法讓我們讀者有何感受。主要引導體悟:前面因為爬高逞能而挨打的我,卻成了搶摘柳葉兒的全家的“功臣”,之前爸媽的擔心去哪了?(以樂寫苦更顯苦澀,兒童視角倍覺辛酸。)
5、了解歷史說感悟:你了解那段日子嗎?(有學生答:三年自然災害。)教師補充了一些資料,如因饑餓死去了三千萬人,沒有樹葉的日子,人們吃觀音土,很多都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學生談感悟,有從珍惜今日來談的,認識到我們浪費的一粒米是當年人們的奢侈品;有從苦難中人們的堅韌和呵護孩子這方面來談的。)所以,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我,每當看到柳葉兒,總?cè)滩蛔∫黄聛,細細咀嚼一番,因為那樣的歲月,怎能輕易忘懷,怎樣不讓我深深感念柳葉兒!
6、推薦相關文章和書籍:還有很多人寫了同樣題材的生命體驗,有一篇文章叫《榆錢樹》,有一篇叫《挖薺菜》,任大星寫過《小小男子漢》和《三個銅板豆腐》,還有一本小說,是余華寫的,叫《活著》,建議大家課后都找來看一看。(尤其是《三個銅板豆腐》,也是以兒童視角寫,也是以樂寫苦惹人落淚。)
(二)
另一個班在1-3步基本相同,第4步問到學生苦與樂時候,仍舊是全班同學都舉起了“認為樂更多”的小手。我就讓他們先找樂,結(jié)果在分析“樂”上用時顯多,在“苦澀”上感悟不夠充分,詞句的品讀上與寫作技法的總結(jié)過于追求面面俱到,板書的歸納上拋棄了之前的疏朗,顯得過于精細,從而消解了共鳴與感動的力量!以至于最后的背景補充和書籍推薦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
反思:有時候也不能一味順著學生的思路走,還是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方面,可以追求更簡潔,怎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勿求面面俱到,要作重錘深鑿。要給學生充分的自讀和自我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彼此之間思維碰撞,而不是老師憑一己之力不斷引導,即使游刃有余也不能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于是,我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假如我拋去前面的1-3步統(tǒng)統(tǒng)不做,又會怎樣?
比如,我在上課伊始就提出:《柳葉兒》這篇文章中有不少“矛盾”,你能找出幾處嗎?(如有“苦中帶澀”卻“總?cè)滩蛔〖毤毦捉馈保槐热缗栏叱涯,明明回家被打得“嘴上哇哇大哭”,心里卻“美滋滋”的;如“苦中帶澀的滋味兒”和“全家最樂的是我”……)然后就讓大家來思、辯:我的童年生活究竟是“苦”還是“樂”。進行充分的自讀,圈點,然后對這個問題展開充分的辯論、品讀、比較、探討和感悟,會不會更能把握字詞句情的意蘊呢?
繼而又想到還有幾篇記敘文,可以借助“主問題”的設計,牽一發(fā)動全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到“三味書屋”一段,可以問:三味書屋的生活快樂嗎?在學生探討“快樂”與“不快樂”,兩軍對壘時,把事件的歸納、老師形象的分析、師生讀書場面不同的探討,統(tǒng)統(tǒng)解決。如《我們家的男子漢》,抓住一句“他是一個男孩子,他是一個男人”,提問:他的男人氣質(zhì)表現(xiàn)在哪些事件、細節(jié)和詞句上?請圈點勾畫。然后順著學生的回答,順勢把相關小標題內(nèi)的事件歸納、人物描寫全搞定!度w枸杞豆》可以分成三塊,分別提三個小的“主問題”:
1、遇見三叔之前,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從而把作者對“樂園”和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寫,對“我”人物描寫進行品味。
2、初遇三叔,他是個怎樣的人?
3、三叔的好幾個“謎語”,你都能解答嗎?
不講已知講未知,不講學生已發(fā)現(xiàn)的表面化的東西,不提學生輕而易舉就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不追求課堂的一提問就小手紛紛。要追求培養(yǎng)學生沉浸文字、全面思考、善于質(zhì)疑的能力,才會讓師生共同享受在語文學習的迷人境界中。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擔任七(2)班語文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同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鉆研教材,虛心向各位同事學習。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一、要上好課得備教材和備學生。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接觸教學的時候,我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平時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通過實踐,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二、要上好課得備教學方法。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本人講授《愛蓮說》時,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zhèn)湔n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zhèn)湔n對教學十分重要。
三、要上好課得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要求教師把課標中定量性的規(guī)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從而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四、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單調(diào)枯燥的教學狀況,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知識擂臺賽、新聞發(fā)布會、故事會、討論會、朗誦比賽并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劇、編輯語文單元試卷。從中學到學習方法指導、閱讀古今中外名篇與美文、語文系列題型訓練,并通過每次語文定期的系列之星評比進行激勵教學(如“書法之星、課堂之星、演講之星、識記之星、閱讀之星、作業(yè)之星、作文之星、考試之星及一學期的兩次“才子與才女”評比,在知識攝取上,在能力培養(yǎng)上,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出政策、講落實,取得很大的效果。另外利用作文課進行創(chuàng)作輔導,并堅持每2天寫感受日記,及時批閱并學生范文朗讀,而且作文質(zhì)量日益提高,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
總之,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chǎn)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很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jié),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jié)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為了尋找標準答案
一直淡淡地喜歡著李清照,對她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記住了她的幾句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是最先進入我靈魂深處的,但那時是不理解她“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來漸漸知道了她少年時的快樂,新婚時的甜蜜,中年時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李清照的《如夢令》。
一
也許是過分喜歡吧,當學生無法確定“如夢令”詞牌名還是題目時,我就隨手在黑板上寫下了“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告訴他們這是李寫的另一首《如夢令》,學生咿咿呀呀地讀著,一臉的笑意說是詞牌名。我也不急,進入了課文的教學。
二、
由于預習,詞早就會背了,詞意也早就寫在書上了,孩子們都很得意,大有“你不教也沒關系”的感覺。于是我檢測了幾個重點字詞,逐句讓他們說說意思,可他們搬來的要么是《課課通》上的,要么是拓展閱讀上的,似乎也是一首首“清詞”,學習底子薄的同學就只有聽的份了,于是我直接進入了下一步教學:仔細觀察畫面,按照你的觀察順序用自己的`畫描述畫面。嘰里呱啦,全員參與,每每說到我的困惑處,我就說“是嗎?”請了三四個同學說過后,他們叫了起來:到是喝醉了“不知歸路”還是天晚了“不知歸路”?“興盡”到底是高興極了,還是興致未盡呢?其實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我進教師前,依然不明確,網(wǎng)上關于此的爭論也很多,我似乎無法定奪。
于是他們再讀詩,靜心思考,原來在“溪”“亭”“夕陽”“藕花”的美景中,和知己出游,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陶醉于濃情。在美景中和知己游賞,心情愉悅到了極點,可是天色“晚”了,只能意猶未盡、戀戀不舍地回家了。這因為這份“愉悅至極”和“意猶未盡”“戀戀不舍”,詞人在事隔許久后依然“常記”。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更多程度上說,是孩子們開闊了我的思維。我覺得只要進入情境,感悟合情合理就行了,似乎不需要什么標準答案了!因為我覺得孩子的,合理的,就是標準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孫權(quán)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quán)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學,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fā)之處,有不足之處。
聽課老師指出本堂課的優(yōu)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環(huán)節(jié)設置到位。缺點是:問題設置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老師在導入、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方面還應講究些藝術性,小結(jié)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
經(jīng)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nèi)ヌ剿魅L試,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nèi)ψ。M麄儼凑瘴业乃悸啡ソ鉀Q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于培養(yǎng)發(fā)展型、學習型的'人才?晌以诮虒W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傁氚呀滩奶峁┑闹R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jié)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穎不新穎,而在于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最后,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開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從教學方法來說,80年代以來變化最為顯著,但其主要變化是一種聯(lián)式的變化,例如,由教師的講轉(zhuǎn)變?yōu)榻處煹膯枺山處煹膯栟D(zhuǎn)變?yōu)閷W生的問,由教師的答疑轉(zhuǎn)變?yōu)閷W生的討論等等。這里所要探討的,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怎樣運用課堂的方法、手段,通過正確的途徑來促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
1.怎樣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有其不可測的方面,例如,也許學生對這一些課有興趣,但對整體的語文學習沒有多大的興趣;有的學生對某些內(nèi)容興趣,對其他內(nèi)容就不感興趣。從教學策略的角度來說,應該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保持這一興趣。這就要研究怎樣的教學才能激發(fā)和保持學生興趣。
要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幾個方面是不可忽視的,這也不是課堂教學評價中關于教學策略的重要評價依據(jù)。(1)引發(fā)學生的新鮮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所謂的新鮮感,也就是學生對所接觸的學習內(nèi)容中可能是陌生的,例如一個故事,一則寓言,一個成語,一段富有哲理的話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接收大量的信息,就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當然,激發(fā)學生的新鮮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還必須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不能游離教學內(nèi)容旁逸斜出地引出許多的幽默、笑話,因為,引發(fā)學生的新鮮感畢竟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促使學生投入到學習內(nèi)容中中去,同時,也能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擴充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的新鮮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并不是只由教師來完成,在很多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先來表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由學生引發(fā)的內(nèi)容,有時更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2)激發(fā)學生的期待感,滿足他們的期待心理。
先是引發(fā)學生的新鮮感是遠遠不足以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新鮮感的產(chǎn)生畢竟是有限的,不能期待每堂課都能引發(fā)學生的期待心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在分析、把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期待感,滿足他們的期待心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21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05-05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學反思03-29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04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28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8-13
語文的教學反思04-17
語文的教學反思12-27
七年級個人語文教學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