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語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王陽明經典語錄(精選130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是指對那些富有哲理與特殊意義話語的記錄,一般用于正式文體。究竟什么樣的語錄才是優(yōu)秀經典的語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陽明經典語錄(精選130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眼前路徑須放開闊,才好容人來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無展足之地矣。
2、體,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3、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4、人若知這良知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里一覺,都自消融。
5、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只是一“傲”字,便結果了這一生。
6、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7、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8、學者學圣人,不過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猶煉金而求其足色。
9、以言語謗人,其謗淺;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10、思是良知之發(fā)用。若是良知發(fā)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11、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則不至于責人已甚,而自治嚴矣。
13、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義。
14、與愚夫愚婦同的,是謂同德;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
15、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16、人胸中各有個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17、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18、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
19、你看滿大街都是圣人,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0、學是學去人欲,存天理。從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則自正。
21、圣人無所不知,只是知個天理;無所不能,只是能個天理。
22、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
23、凡謀其力之所不及而強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為致良知。
24、不欺則良知無所偽而誠,誠則明矣;自信則良知無所惑而明,明則誠矣。
25、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26、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
27、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29、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30、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31、有心俱是實,無心俱是幻;無心俱是實,有心俱是幻。
32、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3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34、只怕鏡不明,不怕物來不能照。講求事變,亦是照時事,然學者卻須先有個明的工夫。學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變之不能盡。
35、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36、‘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37、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8、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yǎng)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谷,上面被此樹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yǎng)得此根。
39、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于美大圣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yǎng)擴充去耳。
40、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不是著你只恁的便罷。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后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只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后別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么意?某要說做一個,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
41、義理無定在,無窮盡。吾與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八沼衷唬骸笔ト鐖、舜,在堯、舜之上善無盡;惡如桀、紂,然桀、紂之下惡無盡。使桀、紂未死,惡字止此乎?使善有盡時,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見’?
42、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43、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說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講,欲是如此,是以與圣人之學大背。
44、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45、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
46、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舊聞,不求是當?
47、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問立志。
48、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4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0、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
5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5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3、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
54、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須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55、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經典語錄)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56、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57、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58、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59、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謂小道。
60、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繆。所以雖在圣人,猶如‘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jié)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情奉養(yǎng)的儀節(jié)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睈塾谑侨沼钟惺。
61、人心天理渾然。圣賢筆之書,如寫真?zhèn)魃瘢贿^示人以形狀大略,使之因此而討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氣,言笑動止,固有所不能傳也。后世著述,是又將圣人所畫摹仿謄寫,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遠矣。
62、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63、夫學貴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
64、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
65、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66、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寅。
67、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68、求道須深下去
69、只求力所能及
70、耐住寂寞,久久為功
71、若己為君子,而使人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惻怛之心。
72、何為第一等事?當讀書做圣人耳。
73、天理即是仁心
74、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75、不動心,不煩惱
76、靜時存養(yǎng),動時省察
77、昔鏡未開明,可以藏垢。今鏡明矣,一塵之落,亦難住腳,此入圣之機也。
78、世間磨難,皆是砥礪
79、最怕是傲字
80、不做就是不知
81、參破生死,盡性知命
82、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83、一有謀計之心,則雖正誼明道,亦功利耳。
84、后之君子,亦當素其位而學,不愿乎其外。素富貴,學處乎富貴;素貧賤患難,學處乎貧賤患難。則亦可以無入而不自得。
85、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86、嘴巴閉關,身體力行
87、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88、譬之金之在冶,經烈焰,受鉗錘,當此之時,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視之,方喜金之益精煉,而惟恐火力錘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煉之有成矣。
89、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90、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91、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92、自省才能自明
93、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94、凡后生美質,須令晦養(yǎng)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fā)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fā)露耳。
95、路,盡管去走
96、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97、意即圣人的道理并不是向外索求於事物的理,人本來獨立,任何的覺受當由自己承擔,不該只做孤獨的情態(tài)去解釋,另一層意思正是指出人具有自己完成自己的心體,認識此心體才是自家體會的根本關鍵,更是工夫的精要處。
98、切勿得失橫在胸中
99、學為圣人之道,學以致良知
10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101、心外無物,如吾心發(fā)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102、此心無私欲之弊,即是天理
10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10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05、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106、知行本體 ,即是良知良能
107、博學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108、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
109、能戒慎恐懼者,是良知也
110、知善知惡是良知
111、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12、心之良知是謂圣人,圣人之學,惟是致良知
113、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更又一層
114、亭前格竹
115、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116、處朋友 ,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
117、圣人必可學而至
118、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119、克己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120、立學、立言之著,立德、立身之典- ——— 《傳習錄》
121、致知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為致知也。
122、王文成公則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123、王學:心即理;知行合一 ;致良知
124、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125、教育主張: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12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27、有志于圣人之學者,外孔、孟之訓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螢爝之微也,不亦謬乎?
128、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129、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130、即良知之體,用,即良知之用,寧復有超然于體用之外者乎?
131、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132、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
133、精精明明,無纖介染著,只是一無我而已。
134、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
135、一念開明,反身而誠。
136、惡念者,習氣也;善念者,本性也。
137、勾頭女子挺胸漢,一生富貴半生閑
138、心之良知之謂圣。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39、謙受益,滿招損,器虛則受,實之不受,物之恒也。
140、若是良知發(fā)用之思,則所思莫非天理矣。
141、相思不作勤書禮,別后吾言在訂頑。王陽明
14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王陽明
143、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144、嗚呼!六經之學,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王陽明
145、心無外物,物以心生。王陽明
146、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王陽明
147、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王陽明
148、去年今日臥燕臺,銅鼓中宵隱地雷。王陽明
149、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王陽明
150、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王陽明
151、布衾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曙明。王陽明
152、莫辭秉燭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隴煙。王陽明
153、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王陽明
154、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155、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陽明
156、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王陽明
15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先戰(zhàn)者勝。王陽明
158、俯仰天地間,觸目俱浩浩。簞瓢有余樂,此意良匪矯。幽哉陽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陽明
159、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王陽明
160、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
161、忽向山中懷舊侶,幾從洞口夢煙蘿。王陽明
162、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
16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王陽明
164、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陽明
16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16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陽明
167、樽酒無因同歲晚,緘書有雁寄春前。王陽明
168、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王陽明
169、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王陽明
170、雪滿山城入暮關,歸心別意兩茫然。王陽明
171、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172、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173、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王陽明
174、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王陽明
175、謙虛其心,宏大其量。王陽明
176、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王陽明
177、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相上則損。王陽明
178、克己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王陽明
179、若是者,是并其所謂記籍者,而割裂棄毀之矣,寧復之所以為尊經也乎?王陽明
180、客衣塵土終須換,好與湖邊長芰荷。王陽明
181、為學大病在好名。王陽明
182、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王陽明
18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王陽明
184、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王陽明
185、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而為恥。王陽明
186、雖萬千人過,吾往矣。王陽明
187、尚功利,崇邪說,是謂亂經。王陽明
188、及門真愧從陳日,微服還思過宋年。王陽明
189、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王陽明
190、省察是有事時存養(yǎng),存養(yǎng)是無事時省察。王陽明
191、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192、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王陽明
193、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王陽明
194、游絲冉冉花枝靜,青壁迢迢白鳥過。王陽明
195、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方能靜亦定,動亦定。王陽明
196、蹊路高低入亂山,諸賢相送愧間關。王陽明
197、丈夫落落掀天地,豈顧束縛如窮囚!王陽明
198、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王陽明
19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陽明
200、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王陽明
20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象而求,咫尺千里。王陽明
20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陽明
203、是陰陽消息之行也,以至于誠偽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謂心也,性也,命也。王陽明
204、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難,則其失之必易;其積之不久,則其發(fā)之必不宏。王陽明
205、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王陽明
206、凡學之不勤,必其志未篤也。王陽明
207、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王陽明
208、善念發(fā)而知之,而充之;惡念發(fā)而知之,而遏之。王陽明
209、習訓詁,傳記誦,沒溺于淺聞小見,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謂侮經。王陽明
210、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王陽明
211、克己須要掃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王陽明
21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
213、吾于是蓋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王陽明
214、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王陽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陽明
215、君子之愛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烏,而況于圣人之弟乎哉?王陽明
216、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217、侈淫辭,競詭辯,飾奸心盜行,逐世壟斷,而猶自以為通經,是謂賊經。王陽明
218、溪云壓帽兼愁重,風雪吹衣著鬢斑。王陽明
2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陽明
220、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欲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王陽明
221、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無些障蔽,兢兢業(yè)業(yè),????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學。王陽明
222、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陽明
223、一念開明,反身而誠。王陽明
224、心清意凈天堂路,意亂心慌地獄門。王陽明
225、布裘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黎明。王陽明
226、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王陽明
227、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王陽明
228、靜處體悟,事上磨煉。王陽明
229、學為圣人之道,學以致良知。王陽明
230、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王陽明
【王陽明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王陽明經典語錄3篇12-30
王陽明讀后感07-06
經典語錄04-15
的經典語錄09-05
經典經典語錄03-25
國外名人經典語錄名人經典語錄04-12
明曉溪經典語錄成長的句子經典語錄01-29
白說經典語錄 白巖松經典語錄大全03-11
蕭伯納經典語錄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