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茯苓與茯神的功效
茯苓與茯神的功效非常多,茯苓不僅是一種保健藥物,它還具有的祛斑,祛痘和美白滋潤肌膚等美容功效,并且具有瘦身作用。而茯神最顯著的功效是能治療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心悸、眩暈等癥狀。
茯苓與茯神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
1、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適量服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jié)的調(diào)養(yǎng)佳品 。
2、可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等癥。
3、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腫瘤以及鎮(zhèn)靜、降血糖等的作用。
4、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
5、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對消化道潰瘍有預(yù)防效果;對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有抗腫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對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能使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并有鎮(zhèn)靜的作用。
茯神的功效:
1、茯神性味甘、淡平。有滲濕、健脾、寧心等功能。用于痰飲、水腫、小便不利、泄瀉、心悸、眩暈。茯苓皮,利水消腫,用于水濕浮腫等癥。
2、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
3、療風(fēng)眩,風(fēng)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yǎng)精神。
(一)茯神的作用
鎮(zhèn)靜作用。
實驗動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進入安靜欲睡狀態(tài),但無睡眠現(xiàn)象;對苯甲酸鈉興奮之小鼠,以茯神煎劑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鎮(zhèn)靜,鎮(zhèn)靜率為90%,鎮(zhèn)靜指數(shù)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則鎮(zhèn)靜率為為85.7%,鎮(zhèn)靜指數(shù)1.64。
抑制腫瘤作用。
茯苓糖的結(jié)構(gòu)為β(1一6)吡喃葡甙的支鏈,當(dāng)支鏈切斷變?yōu)閱渭兊摩?(1—3)葡聚糖(即茯苓多糖),對肉瘤180抑制作用率達98.88%。
養(yǎng)心安神。
茯神味甘淡,性平微溫,入心經(jīng),養(yǎng)心安神。如《藥品化義》曰:“戴人曰,心本熱,虛則寒。如心氣虛怯,神不守舍,驚悸怔忡,魂魄恍惚,勞怯健忘,俱宜溫養(yǎng)心神,非此不能也。”失眠、驚癇、健忘等證,常用本品治療。
利水消腫。
治水腫。人體水液代謝之調(diào)節(jié),責(zé)于肺、脾、腎及三焦。肺主宣降通調(diào)水道,敷布津液;脾主運化水液;腎陽主水液蒸化;三焦為水液通調(diào)之道路。若其中之一(或更多)氣化功能失常,則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津停滯,而成水腫。治用茯神,其味甘淡性平,利水而不傷氣,故主治之,又因其有健脾之功,故脾弱運遲。水濕停蓄者用之,有標(biāo)本兼顧之效,故更宜選茲。
補虛治勞。
本品味甘,性平微溫,入心、脾兩經(jīng).補益心脾,而治虛損。心脾兩虛,多由病久失調(diào),或勞倦思慮,或慢性出血所致。癥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眩暈健忘,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舌質(zhì)淡嫩,脈細弱。治宜益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茯神具此功效,故可投用。
療風(fēng)眩,風(fēng)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yǎng)精神。
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
(二)茯神的功效
【性味】 甘淡,平。
《別錄》:"平。"
《藥性論》:"味甘,無毒。"
《藥品化義》:"味甘淡,性微溫。"
【歸經(jīng)】入心、脾經(jīng)。
《藥品化義》:"入心、脾二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大陰脾經(jīng)。"
《要藥分劑》:"入心經(jīng),兼入肝經(jīng)。"
【功能主治】寧心,安神,利水。治心虛驚悸,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
《別錄》:"療風(fēng)眩,風(fēng)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yǎng)精神。"
《藥性論》:"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
《本草再新》:"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綱目》:《神農(nóng)本草》止言茯苓,《名醫(yī)別錄》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潔古張氏謂風(fēng)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
《本草經(jīng)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別于茯苓。《別錄》謂茯神平,總之,其氣味與性應(yīng)是茯苓一體,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藥品化義》:茯神,其體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溫補。補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熱,虛則寒。如心氣虛怯,神不守舍,驚悸怔忡,魂魄恍惚,勞怯健忘,俱宜溫養(yǎng)心神,非此不能也。
《別錄》:療風(fēng)眩,風(fēng)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yǎng)精神。
《藥性論》: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
《本草再新》: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濕。
茯神與茯苓的區(qū)別
【生藥材鑒定】
茯神干燥的菌核形態(tài)與茯苓相同,惟中間有一松樹根貫穿。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質(zhì)堅實,具粉質(zhì),切斷的松根棕黃色,表面有圈狀紋理(年輪)。以肉厚實,松根小者為佳。
《本草經(jīng)疏》曰:“茯神搶木心而生,以此別于茯苓!庇衷啤败蜍呷肫⒛I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此即為茯苓長于滲濕利水;茯神長于寧心安神。
茯苓: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味甘、淡,性平。歸心、脾、腎經(jīng)。功能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適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諸證如脾虛食少、便溏帶下,以及心脾兩虛見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
茯神:
呈方塊,為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既“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性味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而茯神則入心之用多,有寧心安神之功,專用于心神不安、健忘、驚悸、失眠等證。用量為6——9克。茯神也有利小便的作用,只是弱于茯苓皮而已。
茯苓皮:
為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外皮,加工茯苓時將茯苓的紫色外皮削下,陰干或曬干,體軟質(zhì)松,略具彈性。性味同茯苓,功專行皮膚之水濕,多用于皮膚水腫,用量15——30克。常與陳皮、五加皮、桑白皮等同用,組方為五皮飲,是治療皮水一身悉腫、胸腹脹滿、小便不利的名方。
中藥茯神的臨床應(yīng)用
治心神不定,恍惚不樂:
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并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參湯下。(《百一選方》朱雀丸)
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
人參(去蘆頭)、茯神(去木)、黃耆(蜜炙)、熟干地黃(洗,焙)、當(dāng)歸(洗,焙)、酸棗仁(去皮,炒)、朱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下。(《楊氏家藏方》茯神丸)
治虛勞煩躁不得眠:
茯神(去木)、人參各一兩,酸棗仁(炒,去皮,別研)五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二夜一。(《圣濟總錄》茯神湯)
治諸風(fēng)恍惚,心神煩亂,志意不安,或臥驚恐:
茯神(一兩) 石膏(研.二兩) 龍齒(二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半) 黃蓍(一兩) 甘草(炙.半兩) 石菖蒲(一兩) 人參(去蘆.一兩) 防風(fēng)(三分) 遠志(去心.半兩) 熟干地黃(一兩) 羚羊角屑(一兩)。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茯苓與茯神的功效】相關(guān)文章:
茯神有什么功效04-17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04-06
朱茯神的做法和功效簡介03-22
茯神的藥用價值有哪些06-04
怎么自制茯苓餅06-04
孕婦能不能吃中藥茯神02-21
孕婦能吃茯苓餅嗎03-20
孕婦能吃茯苓粉嗎03-27
土茯苓煲湯的做法08-16
土茯苓煲湯做法大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