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二月二吃什么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那么北京二月二吃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二月二吃什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餅
二月二這天,老北京的民俗活動也是比較多的。首先是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fā)”,就會風調(diào)雨順,才能五谷豐登,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一般要吃春餅,也叫吃“龍鱗;吃餃子,也叫吃“龍耳”;吃面條,也叫吃“龍須”,北京的龍須面,也由此而得名。其中最講究的是吃春餅,俗稱薄餅,這是北京民間特有的食品,是一種用白面烙成的雙層荷葉餅,可以揭開,涂上甜面醬,卷上“盒子菜”,也就是木須肉、豆芽拌粉絲、醬肘子等。味道適口,吃著順味。俗話說“盒子菜樣樣有,五谷豐登好年頭!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zhí)ь^”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在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
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佐料有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烤鴨配甜面醬)。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專家表示,若在二月二這一天吃春餅,北京人還講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nóng)歷二月買“驢打滾”品嘗!绑H打滾”是一種豆面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面,再加入赤豆餡心,卷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經(jīng)營食攤現(xiàn)制現(xiàn)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面,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春龍節(jié)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則比較講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蕓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卜餡;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藥餡;有山藥、苦菜、韭菜餡。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進來都是里香外脆,膾炙人口。
豬頭肉
二月二這一天還要吃豬頭。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nóng)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jié)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nóng)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太陽糕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曰“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后將土地神的生日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稱中和節(jié)!堆嗑q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余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征,雞鳴,則太陽升矣。
餃子
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或耳朵,因此在“龍?zhí)ь^”這一天,人們習慣性地吃餃子,尤其是“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并取“肉菜”的諧音“有財”,寓意新年財源滾滾。
豬頭肉
在北京,二月二吃豬頭肉也是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豬頭肉是祭神的貢品,被視為可以得到神靈保佑的象征。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象征財富與豐收。
面條
面條在北京被稱為“龍須面”,源于山東抻面,因抻出的面條細如發(fā)絲而得名。傳說中,明代御膳房制作了一種細如發(fā)絲的面條,皇帝品嘗后,贊嘆其如龍須,因此得名。
老北京二月初二龍?zhí)ь^習俗和禁忌
1、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diào)雨順,獲得好收成。
老北京人嗜好吃豬頭肉,尤其必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在農(nóng)村臘月廿三過小年時要殺豬宰羊準備年菜,燉豬肉時留下豬頭,在二月二這天祭祀佛祖。城內(nèi)四合院里的百姓也在除夕、二月二有用豬頭供佛祭祖的民俗。在二月二上供后就把豬頭燉煮后加工成美味的醬豬頭肉,老北京俗稱“扒豬臉”,可用豬頭肉就酒,也可用煎餅卷上肉和炒的“合菜”。
二月二這天,理發(fā)店里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fā)。有“正月里不理發(fā)”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fā)后,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yōu)槭裁炊家凇岸露边@天理發(fā)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fā),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北方部分地區(qū)有這樣的習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qū)也很流行,不少地區(qū)一直沿續(xù)至今。
俗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北京的農(nóng)家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射房梁墻壁等處以驅除蝎子蜈蚣,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會掉下來被消滅掉。
二月二這天有“引龍熏蟲”之習俗,古人認為,龍出則百蟲伏藏,農(nóng)作物可獲得豐收,所以清《帝京歲時紀勝》云:“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蹦茄x也是防止害蟲破壞搗亂確保五谷豐登,明《酌中志》一書云:“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相傳二月初二在宋朝時為“花朝節(jié)”,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jié)”,百姓在這一天要出去踏青郊游。據(jù)說有一個人在踏青時拾得一個被遺棄的嬰兒,抱回家后撫養(yǎng)成人,后來這個人便大富起來,于是后來很多人都在踏青時沿途采摘些“蓬葉”回家,在門前祭拜,以表示祈求“迎富”之意。
在明清朝時有“二月初二龍?zhí)ь^”之說,明清的皇帝在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到先農(nóng)壇、圓明園舉行隆重的“御駕親耕”儀式,皇帝象征性地在那“一畝三分地”或“一畝園”上扶犁耕田,以祈福這一年農(nóng)業(yè)大豐收,百姓能豐衣足食。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zhí)ь^,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后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二吃什么:
春餅:
春餅是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zhí)ь^的日子(“二月二,龍?zhí)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
龍耳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zhí)ь^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在“龍?zhí)ь^”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龍膽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qū),人們有在龍頭節(jié)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油炸糕由黃米面做成,個兒小、皮兒薄、花樣,主要可以分成豆餡、糖餡、菜餡三種。
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蕓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藥、胡蘿卜餡;地皮菜、豆腐干、山藥餡;山藥、苦菜、韭菜餡。
龍鱗
二月二,把吃春餅稱為“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餅皮富于韌性,里面可以卷很多菜:把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切成細絲,配上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或者攤雞蛋,一起卷進春餅里,蘸上放了細蔥絲、淋上香油的面醬,一口就能感受到春意盎然。
龍須
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龍須面,是北方傳統(tǒng)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相傳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發(fā)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見了胃口大開,吃后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從此,龍須面便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點心。二月二食龍須面,取“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龍子
二月二龍頭節(jié),米飯也是二月二龍頭節(jié)的傳統(tǒng)吃食。由于米飯粒粒分明,形若龍子,所以“龍?zhí)ь^”這天,有不少地方都有吃米飯的習俗,取多子多福、好運多多、福氣多多的寓意。
龍眼
二月二這天,人們會包餛飩、吃餛飩。餛飩的形狀圓鼓鼓的,很像是龍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所以人們吃餛飩也是希望日子如龍眼般充滿精氣神。
炒豆子
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區(qū),像西北、山東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慣。這種炒豆子被當?shù)厝朔Q為“料豆”、“蝎子爪”,指黑豆、黃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提前幾天用佐料把黃豆泡好,晾干,這天炒好,人們相遇時
相互交換著吃。也可以用糖炒制,這也是為什么后來會演變成“爆米花”、“糖豆”。孩子們叨念著“二月二,炒蝎子爪,大娘嬸子給一把”,去街坊四鄰家串門,大人們帶著炒豆子去看戲、趕二月二的土地廟會。
爆米花(金豆開花)
爆米花機盛行之后,“炒豆子”就開始被“爆豆子”代替。除了黃豆,大米、玉米等也都可以爆。過去,每到二月二,大街小巷機會出現(xiàn)排隊爆米花的隊伍,爆米花機轟隆作響,孩子們手捂耳朵,嘴里嚼著甜甜的爆米花,與伙伴們嬉戲打鬧——這番熱鬧景象實在令人神往。
糖豆
后來爆米花機逐漸失寵,爆豆子又被各種面點制作的“糖豆”代替。糖豆是一種油炸的甜味面點,外層裹有芝麻,里面沒有內(nèi)陷,香脆可口。孩子們會將嘎嘣脆的糖豆揣進兜里,帶到學校跟別的小伙伴比較,看誰家媽媽做的糖豆好吃又好看。
豬頭肉
二月二這一天要吃豬頭肉。在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時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的農(nóng)戶人家都是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才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就要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只剩下豬頭,但是這豬頭要留到二月二龍頭節(jié)。龍王掌管降雨,農(nóng)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上供給龍王。
芥菜飯
農(nóng)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wèi)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yī)少藥,患上皮膚病(如疥瘡)的人很多,且易傳染。而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jīng)常食用能顯著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對皮膚保健很有好處。故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咸粥
二月二這天,福建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飯。二月二煮咸稀飯,主要是因為古時的福建,物質不豐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時難得吃一次雞鴨魚肉,只能在過春節(jié)前采購一番,為大年三十和正月備足“糧草”。
一個月以后,年前儲存的食物大多已經(jīng)吃完,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將腐爛變質的時候。于是,節(jié)儉的家庭主婦就在二月二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飯,全家人圍在一起把它吃完,避免浪費。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源于堯王的誕辰
龍?zhí)ь^(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jié)、農(nóng)事節(jié)、春龍節(jié),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龍?zhí)ь^是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傳說是龍?zhí)ь^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龍頭節(jié),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qū)也有二月二龍?zhí)ь^,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zhí)ь^是什么意思:這一天升起了龍角星
二月二,龍?zhí)ь^是一句古老的諺語。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jù)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qū)(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zhí)ь^。民間又傳說這一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于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這一天也稱為龍頭節(jié)和青龍節(jié)。
龍?zhí)ь^的由來故事
傳說有一年民間大旱,地里干旱地里根本沒法下種子。老百姓紛紛上街祈福求雨,請求龍神賜雨。祈福祭奠什么方法都想過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連連,來年定要忍饑挨餓。這時天上守護天河的青龍王得知后看著百姓受苦十分不忍,擅自做主將天河翻了個個倒出了一半的天河水。天降大雨,滋潤大地。百姓們歡呼雀躍感謝龍王賜雨賜福。這一年百姓們糧食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糧食吃不必擔心忍饑挨餓了。
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十分惱怒大發(fā)雷霆責怪龍王私自做主天降大雨。玉皇大帝命太上老君即可將青龍王壓在神山之下永世不得抬頭,除非金豆開花。
得知此事的百姓就感到非常難過,想方設法地尋找什么是金豆,如何讓金豆開花?嗫鄬ひ捲S久不得其法。有一天一百姓家中孩童將家里的干玉米粒放進熱鍋里加熱,隨著鍋里溫度升高。玉米爆裂變成了玉米花。家中父母聞聲而來問其原因,得知孩童將玉米粒放進熱鍋,玉米粒爆裂。其父一拍大腿驚呼,這不是就是金豆開花么。隔日百姓家家戶戶上街支起鍋罩做玉米花。高聲大喊告知天庭,金豆已開花請求釋放青龍王。
玉皇大帝得之后撥開云霧一看,果真玉米為金,爆開像花。故此為金豆開花。玉皇大帝召來太上老君說到,我身為玉帝要一言九鼎,即刻釋放青龍王并官復原職。
壓住青龍王的神山被移走,于是青龍王抬頭一飛沖天回到了天庭。那天正是二月初二,故此民間流傳二月二龍?zhí)ь^。
二月二龍?zhí)ь^6大習俗
1.剃龍頭
二月初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農(nóng)歷的二月初二,無論是走在鄉(xiāng)間集市,還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人都在排隊理發(fā)!一為兒童理發(fā),叫剃“喜頭”,借龍?zhí)ь^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fā),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2.擺圍倉
二月二圍倉是村民勤勞的象征。
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
圍好倉后,把家中所有的糧食都找出來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征著當年的大豐收,糧食已經(jīng)多得茓子和斗都盛不下了。預祝當年五谷豐登,倉囤盈滿。
3.吃龍食
二月二還有吃豬頭肉、啃豬蹄和咬豬耳的習俗,都是象征著日子過得吉祥富足。人們形容龍也是從很多動物身上找到特征,在龍形象里,可以找到蛇、魚、鳳、麟、鹿、馬、牛多種動物的影子。人們用豬頭代替龍頭,也是這個原因。
4.帶姑娘
“二月二,帶姑娘”
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在被接回來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
5.放龍燈
一些沿河地區(qū)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里或灣里點燃,為龍照路,借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愿。
6.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
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nèi)容,F(xiàn)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龍?zhí)ь^”習俗各不同
這一天全國各地對吃食都有一些講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據(jù)了解,“二月二”北方以卷春餅、吃面條等面食為主,而在南方,米飯、咸粥等稻谷類食物則是“二月二”的主打。
北方春天氣候干燥多風,多食一些“湯面”也順應了養(yǎng)生理念。據(jù)了解,被稱為“龍須”的面條,是民間最長見的“龍?zhí)ь^之日美食”。另外,一些小吃也成了“二月二”這天不可或缺的“龍食”。如吃餃子、吃春餅,餃子餡中有肉又有菜,春餅有韌性,內(nèi)卷很多菜,不僅鮮香爽口而且做到葷素搭配和營養(yǎng)膳食的平衡。
在南方吃芥菜飯成為一種習俗,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和葉綠素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而此時正值春寒料峭,在民間食用薺菜飯也有“吃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北京二月二吃什么】相關文章:
二月二吃什么02-21
二月適合吃什么蔬菜02-01
二月二龍?zhí)ь^吃什么好04-12
北方二月二龍?zhí)ь^吃什么02-21
北京立夏吃什么04-29
北京立春吃什么04-24
二月份吃什么水果好02-27
北京清明節(jié)吃什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