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福州過小年吃什么
民間里過小年比較熱鬧的就是數(shù)老福州了,按照老福州的習(xí)慣,到了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灶糖灶餅,那么除了灶糖灶餅,福州過小年還吃什么?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列出福州人過小年都吃些什么。
福州過小年吃什么 篇1
老福州的年貨花樣很多,比如蘿卜卡、芋泥、春卷、肉燕、佛跳墻等等,但最看重的有三樣,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會準(zhǔn)備,那就是灶糖灶餅、米齊(讀zie)以及年糕。
福州小年吃什么——甘蔗
福州人祭灶還要專門供甘蔗,而且一定要完整地保留甘蔗頭。這是因為相傳在宋朝時,吉庇巷(今吉庇路)有一個叫鄭性之的窮書生,祭灶那日買不起供品,看到別人家中丟掉的甘蔗頭,就撿了起來;丶液,他點上香,用那截甘蔗頭當(dāng)供品,又剪了一匹紙馬,在紙上寫道:“一匹烏騅一條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灶公上天后,把此事告訴了玉帝,玉帝聽后十分同情鄭性之。第二年,他便中了狀元。如今福州人愛用帶頭的甘蔗祭灶,寓意吉利。
福州小年吃什么——灶糖灶餅
按照老福州的習(xí)慣,外公、外婆要在祭灶這一天向外孫、外孫女送灶糖灶餅以及花花面殼(面具),此俗富含民間親情。方炳桂說:“可惜現(xiàn)在外公外婆都不太了解這些習(xí)俗,反倒覺得無事可做了!
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述職,用年糖年餅為灶公踐行,讓他為百姓多說好話,在北方被稱作過小年,福州人則把它當(dāng)作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關(guān)于祭灶,福州老話是:“官三民四曲蹄五,祭菜祭葷有先后。
裁得蔗鞭焚紙馬,送君騎去上青天。”也就是說,身份不同,在臘月祭灶的時間也不同,縉紳(有官職的人)之家為臘月二十三,編氓(平民)為臘月二十四,疍民(水上居民)為臘月二十五。用牲畜當(dāng)祭品的叫“祭葷灶”,用蔬果當(dāng)祭品的叫“祭菜灶”。老百姓常用的有灶糖灶餅(年糖年餅)、甘蔗、荸薺、豆腐、菠菜、腐竹等。祭灶日供完了灶公灶婆,就可以享用這些食品了。
福州小年吃什么——年糕(女兒要給娘家送)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春節(jié)食品。年糕多為方塊狀,顏色有黃、白兩色,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吃團圓飯時,年糕是必備主食,此外魚丸、肉燕、線面也可作為主食。
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每年春節(jié)還要給娘家送年糕,感謝他們的撫養(yǎng)之恩。當(dāng)然這還不夠,她們還要給父母送上草魚、豬蹄、線面、鴨蛋、福橘等。這些年貨都有著美好的寓意:送年糕,希望娘家生活年年高;送草魚,希望父母年年有余;送豬蹄,希望父母腿腳健實;送線面,希望父母健康長壽;送鴨蛋,希望父母平平安安;送福橘,希望父母福氣多多。
為了讓年糕更好吃,生活逐漸富足的老福州人也讓年糕有了升級版——“金包銀”,做法也相當(dāng)簡單,5—6分鐘即可完成。具體來說,就是把年糕切成塊,放在打好的蛋液里沾一下,然后放到油鍋里炸,等到年糕表面顏色變得金燦燦時就可以出鍋了。
福州小年吃什么——米齊(全家齊做樂融融)
現(xiàn)在很少有人家會自己動手做米齊,都是買現(xiàn)成的。尾牙以后,家家戶戶就開始為做米齊、炊糖粿(年糕)而忙碌。磨漿、洗甑、揉粿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聞到濃濃的年味。小孩通常會圍在家長身邊,觀摩做米齊的'全過程: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后,裝入一個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里面的糯米成團;揪一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墊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后,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做米齊的本意是供奉祖先,大年三十供過祖先以后可以吃到正月,可以煮也可煎炸。此外,老福州還有相互討米齊的風(fēng)俗,其實也不是因為窮困,而是為了討個吉利。他們會把討回的米齊分給孩子們吃,以求新一年平安發(fā)財。
福州小年吃什么——送燈
福州話里“燈”與“丁”諧音,意在希望女兒早生貴子,所以就有了“親家舅送燈”的習(xí)俗。“送燈”的時間在年后,一般在正月十一左右,娘家在這段日子必須送花燈到女兒夫家!八蜔簟焙苡兄v究。姑娘出嫁頭一年,送的是“觀音送子”燈,第二年送“孩兒坐盆”燈,第三年送“狀元騎馬”燈。
如果第二年仍未生養(yǎng),就加一盞桔燈,這是因為福州話“桔”與“急”諧音。如果已有子女,一個孩子就加送一盞,燈的盞數(shù)要超過子女?dāng)?shù)量,如關(guān)刀燈、走馬燈、綿羊燈等。送燈時,將燈掛在兩根甘蔗兩頭,由親家舅扛著到親家母家里去,燈送到時,親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給親家舅吃,還要給壓歲錢。
舊時,老福州在備好以上三大樣年貨以后,還會根據(jù)家庭實際情況,到一些老字號繼續(xù)添置所需年貨。例如德余京果店(主營食雜,如冬粉、肉皮等)、民天食品店(主營調(diào)味品)、蘭記醬鴨店、玉春酒庫、聚春園菜館(賣佛跳墻等)、蘇蘇醬鴨店、都會臘味店、鼎日有肉絨店、蔡大生炮仗行、大同燭行、慶香林香燭店、依幼魚丸店、同利肉燕店、歡我頤(賣糕餅)、美且有糕餅店、五和瓜子店、世利花生店、賽園橄欖店、中亭街魚貨一條街等等。這些老字號當(dāng)時的生意相當(dāng)興隆,目前僅鼎日有肉絨店、聚春園菜館、同利肉燕店等少數(shù)幾家在仍在營業(yè),不少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
福州過小年吃什么 篇2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福州小年的時候家家必備的年節(jié)食品。年糕多為方塊狀,顏色有黃、白兩色,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尾牙以后,老福州的家家戶戶就開始做米齊。
浸泡糯米,用石磨碾磨出米漿后,裝入一個大大的`白色米袋(只透水,不透物);用石頭或椅子將水分壓出,讓里面的糯米成團。糯米成團后,逐一揪塊壓扁,包入適量紅糖糯米餡,收口搓成圓形,按在正方形的艷山姜葉上,入蒸籠蒸熟;出籠后,再用筷子逐個點上紅點,有見喜太平的寓意。
擴展資料: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由于各地風(fēng)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在北宋時,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節(jié)”,意為立春前后,年節(jié)之交。南宋時則稱為“小節(jié)夜”。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lián),掃塵,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南京地區(qū)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為小年,云南部分地區(qū)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zhǔn)備年貨,準(zhǔn)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dá)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福州過小年吃什么】相關(guān)文章:
福州夏至吃什么06-22
過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的食物01-16
過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2-03
過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1-24
上海人過小年吃什么01-26
北方過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7-31
過小年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3篇)02-07
福州旅游攻略07-20
大暑吃什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