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寶寶不聽話怎么辦解析
寶寶不聽話怎么辦
寶寶不聽話這說明寶寶出現(xiàn)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逆反階段,這一階段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運動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寶寶的運動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希望擴大自己的運動范圍,不斷的嘗試去做新的事情,這時,很多媽媽對寶寶的行為會加以阻攔和限制,由于寶寶的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寶寶有了不滿情緒,自然就跟媽媽對著干了,所以“不聽話”。對于這種情況,媽媽應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
1、給予理解和尊重
寶寶開始不聽話的時候,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這么做無非是想獲得成長空間,要求和你有一樣的平等地位,此時對他的行動不要輕易干涉。在寶寶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時候,不妨滿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會使寶寶覺得你尊重他,自尊得到了維護的寶寶會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自然會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2、及時轉(zhuǎn)移寶寶的注意力
當寶寶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時,他會不顧一切地想得到,還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這時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興趣的建議以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時帶他離開目標物品的出現(xiàn)地。比如當寶寶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著玩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皮球。并帶他到另一個房間,陪他一起扔著玩。
3、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在確保寶寶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寶寶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shè)立一定的規(guī)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寶寶對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有效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試著給他多提供結(jié)構(gòu)性玩具,讓他拼拼拆拆;引導他創(chuàng)新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為開心。
當寶寶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別是當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圍可以解決的事情時,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臉等,請及時放手讓寶寶自己去做,這會使他體驗到成就感和愉悅感,也能避免“不聽話”行為的產(chǎn)生。
4、用正確的語言與寶寶交流
用何種方式與寶寶交流,直接影響他的行為表現(xiàn)。
建議多用正面而積極的話語。比如不要對寶寶說“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說“這花朵多嫩呀,寶寶要用手指輕輕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為“不”字會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劇他想嘗試的欲望。
用寶寶能聽得懂的話語。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個和家里一模一樣的玩具時,他非認為那個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這時你如果對他說,“寶寶,小汽車現(xiàn)在想媽媽了,它想趁著你不玩的時候,回家來看看媽媽?墒钱斘覀兓丶視r,媽媽保證,它肯定也會回家的!”這樣和寶寶交流,他就不會賴著不走了。
孩子由誰帶最好?
年輕父母認為自己沒有帶孩子經(jīng)驗,孩子一出生,馬上交給老人撫養(yǎng),認為老人有經(jīng)驗,可以照顧得更好。于是孩子的依戀對象建立在老人身上,老人成了孩子最親密的人、仿效對象。老人帶孩子,對孩子的心身成長好嗎?孩子到底由誰帶才是最好的?
孩子由誰帶最好?
孩子在母親腹中已經(jīng)與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連接,孩子出生后,媽媽會產(chǎn)生催乳素,孩子的哭聲會讓媽媽有生理上的反應,這種連結(jié)促使媽媽很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存活下去的保證。這種連結(jié)給孩子安全感,媽媽身上的氣味、奶味、激素味給孩子安全感。
一位母親,如果自己沒有受過創(chuàng)傷,如果她曾經(jīng)體驗過自己媽媽給過的好養(yǎng)育,她會天然地抱起孩子,與孩子親近,就好像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lǐng)一樣,不需要刻意就能做到?茖W家曾經(jīng)給猴子做實驗,發(fā)現(xiàn)被母親帶大的母猴與配偶有良好接觸,并能很好的養(yǎng)育自己的幼仔。而與鐵絲猴(假猴,身上有奶瓶)長大的母猴則交配困難,對幼仔施虐等缺少情感。如果是一位母親不能親近自己的孩子,不論什么原因,都有找心理咨詢師幫助的必要。走過自己,孩子才能不重蹈母親的覆轍。這需要母親的勇敢面對。只要媽媽好學,肯自我成長,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令孩子幸福的好母親。
由老人帶大孩子隱含的危機:一旦老人過世,孩子尚未成年,將會面臨重大的喪失打擊。那感覺比成年人喪失父母更難受,是心理創(chuàng)傷。需要心理修復。不能說有寄養(yǎng)經(jīng)歷的人都會有心理疾病,但在抑郁癥人群中,小時有寄養(yǎng)經(jīng)歷的比例是非常大的。
還有,當今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有更多焦慮源,亦或是,他們所經(jīng)歷的時代和家庭,使得他們自身的心理創(chuàng)傷遠遠大于孩子的父母,這些負面信息都會在潛意識中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承受太多本不應他們面對的東西;蛘呤悄慕箲],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孩子由誰帶最好?自己的孩子自己帶。
此文對應的不僅僅是剛出生的小嬰兒,即使是成年人也可以回頭檢討自己的嬰兒期、童年是與誰一起度過的,你跟誰最親?你成人后的感覺如何?你與你的孩子關(guān)系如何?
關(guān)于嬰兒期的回憶,基本都在潛意識層面,是難以回憶的,但當再次經(jīng)歷類似情境的時候,潛意識中的情緒會被激發(fā),當感覺自己與平時反應不同,或與大多數(shù)人反應不同時,則多數(shù)意味著此處有結(jié)。這個結(jié)不是自己找理由可以消解的,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幫助探討。所以,對于年輕的媽媽們,要盡力親身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這是對孩子成長中最好的禮物。
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什么這么說呢?咱們一條條地分析:
“找對了門”自不必說,來咨詢的孩子的確存在這種或那種心理問題,由于“找對了門”,得到正確及時地咨詢與治療,他們深獲其益。目前我國一項調(diào)查表明,僅初中生而言,有20.5%的人有需要咨詢、治療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4.5%情況還比較嚴重(包括各類型的精神疾病)。這些孩子如果“找錯了門”,把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性格問題、軀體疾病而耽擱下去,往往會導致學業(yè)失敗,社會適應困難乃至患上各種神經(jīng)、精神疾病,比如人格障礙、恐怖癥、強迫癥、焦慮癥、藥物或酒精依賴、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等等。所以有心理問題到心理門診來是非常必要的。
“找錯了門”的情況不多,主要是把某些以心理問題、精神障礙為外在表現(xiàn)的器質(zhì)性疾患當成心理障礙來做心理咨詢,比如病毒性腦炎,風濕性小舞蹈癥等。但是不必擔心,如果您找的是精神病學專家做心理咨詢,他們就不會誤診,因為他們都經(jīng)過嚴格的醫(yī)學訓練,有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專家,即使不是學醫(yī)出身,也會有這方面的常識,他們會為您“指對了門”。
那些“來少了”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心理咨詢尚不了解,大多數(shù)心理問題不是一次20~30分鐘咨詢就能解決的,因為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往往比較復雜,障礙存在的時間往往已經(jīng)不短,所以要找專業(yè)醫(yī)師系統(tǒng)地,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治療,不會一蹴而就?赡苓有些家長覺得錢花在買藥、做手術(shù)上合算,為“聊天”花錢,太不值,也就是說,我們的家長雖然開始意識到有些情況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但還不理解心理治療的目的、方式,不了解心理咨詢的含金量。隨著社會文明進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普及,人們在追求軀體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的追求不斷提升,這種認識誤區(qū)肯定會越來越少。
和“來少了”相對還有“來多了”的:本來孩子很正常,最多有點同齡孩子都可能存在的小缺點,卻被家長、教師夸大了,認為是心理問題。比如本來拔尖的學習,一次沒考好或成績剛一下滑,家長老師不由分說,馬上施加壓力,要從“心理”上找原因,于是逼著孩子見心理醫(yī)生,很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時,明智的醫(yī)生應該用勿庸置疑的口氣告訴家長(或教師),您孩子(或?qū)W生)很正常,有心理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您。是您“望子成龍”的過高期待心理承受不了孩子成績下降的打擊而焦慮不安。您把自己不正常的心態(tài)投射給了孩子。真正需要咨詢的應該是您……
“來遲了”說的是由于家長、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匱乏,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業(yè)已存在的心理問題或自己心理抵觸“精神病”這個詞,而遲遲舍不得給孩子看心理醫(yī)生,直到孩子患上精神疾病給孩子本人、社會、家庭帶來重大不幸后才來見醫(yī)生。這時往往不得不住院治療,這就增加了治療的難度,預后也會大打折扣。非常令人痛惜!
因此,我希望社會能更多地用平常心去看待那些出入過心理門診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看心理醫(yī)生是文明進步的表現(xiàn)。在發(fā)達國家,每個有穩(wěn)定收入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醫(yī)生,看心理醫(yī)生就像去看感冒一樣,非常自然。我國大城市許多人的收入足以支付這筆非常經(jīng)濟的咨詢費(我國心理門診收費一般只有國外的1/20~1/100)。與其花上數(shù)百上千元錢給孩子買他并不需要的滋補品,不如花幾十元給心理打預防針,為苦惱開個心理處方,讓孩子心理像身體一樣能夠健康地發(fā)育、成長。
哭泣讓孩子更快樂?
會哭的孩子善于表達感情。
哭屬于“喜怒哀樂”感情之一。有的孩子很少哭,表情嚴肅,顯得老成懂事,家長會加以夸獎。其實這樣的孩子內(nèi)心容易壓抑,對感情的宣泄顧慮過多,可能會形成交際障礙,嚴重時會因心理壓力過大導致感情爆發(fā)(如暴力行為)。專家指出,孩子哭的時候,其實是在宣泄負面情緒,事后會心里輕松。會哭的孩子說明其敢于面對自己的真實感情,家長不宜橫加干涉。
會哭的孩子更容易快樂。
有的孩子“會哭”,而有的孩子“不會哭”。會哭的孩子哭得痛快,負面心情宣泄也快,事后很快就心情晴朗起來,性格也更加開朗愉快。而不會哭的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感情,哭起來抽抽啼啼,甚至會伴隨咳嗽、嘔吐等現(xiàn)象。事后要過老半天才能醒過神來,情緒轉(zhuǎn)換慢,對身體也不好。
哭作為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心理起著一種有效的保護作用。當你的精神蒙受突如其來的打擊時,當你的心情抑郁不樂時,不妨痛痛快快哭一哭。不要強忍淚水,那樣會加重抑郁,憋出病來的。強烈的負性情緒舍造成你心理上的高度緊張,而當這種緊張被你壓抑下去得不到釋放時,勢必成為一種積累待發(fā)的能量,引起機體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久而久之,會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促成某些疾病的發(fā)生與惡化。而哭泣則能提供一種釋放能量、緩解心理緊張、解除情緒壓力的發(fā)泄途徑,從而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了此類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有害健康,屬于是慢性影響。他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長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為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哭是有益健康的。情感變化引起的哭是機體自然反應的過程,不必克制。尤其是心情抑郁時。
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因孩子哭就嫌煩呵斥,粗暴打斷孩子宣泄感情的進程。而應該輕拍孩子的肩膀或后背,抱著他溫言勸慰,讓他自己慢慢停止哭泣。事后再冷靜分析孩子哭的原因,找出善后之策。
為什么乖巧的孩子長大了比別人差那么多?
越“乖”的孩子,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么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yè)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的孩子?因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強,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們走在一條可以復制黏貼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理想生活,這就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個從不提問的“乖”學生、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毛豆也是個很調(diào)皮的孩子,上躥下跳上房揭瓦,但我會合理表達我的不滿,從不以“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為要挾條件。因為我們并不因為毛豆“乖”才愛他。我們愛的是那個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愿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我會支持毛豆的決定并提醒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而不是“你就做一個乖孩子,按照我給你指點的人生活下去!
“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贊譽。我從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于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后,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心理咨詢師告訴我,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nèi)心壓抑十分痛苦。
我還是經(jīng)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被蚴恰霸龠@樣做我就不愛你了!焙⒆诱0椭劬ΓR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里一酸,仿佛看到幼年的自己。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愿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偏偏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只會阻礙孩子的心理健康產(chǎn)能工作。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yè)”。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忍受著低效的官僚體制;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jīng)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只有那些去中關(guān)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乖”孩子不懂得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jīng)有一位媽媽向我后臺留言: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后卻出現(xiàn)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么?
我直截了當?shù)恼f:“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沒有安全感。正常孩子兒童心理情緒下的孩子,沒人愿意去幼兒園。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么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她知道不哭鬧才會讓你們更喜歡她。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想法?墒牵⒆拥母惺苤荒芡ㄟ^其他的方式宣泄出來。她上幼兒園以后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nèi)心的宣泄。
每次聽到看到有家長說“愛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隨便哭”一類的話,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接納的孩子才會順利的哭。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yǎng)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chǔ)。
合格的父母,絕不會以“乖”之名來要求孩子!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zhì)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后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向后輩學習,而不是我們向父輩聽話。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并不多,大多數(shù)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wěn)穩(wěn)妥妥的路——越穩(wěn)妥的職業(yè),越以犧牲創(chuàng)新能力為代價。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fā)現(xiàn)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yè)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當硅谷的大街小巷已經(jīng)充斥著無人駕駛汽車,當googleX實驗室進行著震撼世界的100個創(chuàng)意時,中國父母的“乖”,卻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jīng)驗,去指路后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有千千萬,最壞的那個就是“乖”小孩!
接受了自己的成長教訓的我,終于讓毛豆做了一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健康自由的孩子。這天吃過晚飯,毛豆拿著一個堆砌的很奇怪的小車來給我看,本是車窗卻堆到了尾巴上,車頭卻倒裝在車身,姥姥一看就皺起了眉頭,“車哪有長這樣的。來,姥姥幫你按畫冊上的砌好。”毛豆才不肯聽話,繼續(xù)往車身上堆砌大人無法理解的功能零件。
我笑了。這車堆疊的算不上巧,毛豆也絕對不乖,可這輛看起來丑陋的小車,在這個創(chuàng)新以指數(shù)級變化的時代,就像googleX實驗室的創(chuàng)新構(gòu)想,一定能通往我們這一代人無法理解的未來。
孩子,你可以做生氣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獨,不要做一個乖小孩!
七歲兒童認知世界的13條清單
艾博士的新書《七歲兒童的認知世界》,其中詳細列出了德國一位7歲兒童的必修課和教育清單。這份教育清單是艾申波茜博士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
1.體驗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聽別人說過“你要是在場該有多好啊”、“我們上次聚會就是少了你”等稱贊的話語。
2.既有贏的意愿,也能承受輸?shù)慕Y(jié)果。
3.體驗過壓抑的心情。不會把饑餓誤認為是憤怒,把勞累誤認為是悲傷。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間的基本聯(lián)系與影響,諸如情緒波動有可能導致尿床等。
4.原諒過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懲罰。
5.知道表示情緒波動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氣球‘砰''地一下炸了”,“像水滿得從桶里溢了出來”。
6.有過情緒體驗。例如,自己學習進步曾引起周圍人愉悅滿意的情景。
7.有過親情體驗?催^父親刮胡子。
8.曾與父親一起做過家務。例如,做飯、擦桌子、鋪床、做手工;曾單獨與父親度過整整一天的時間;生病時得到過父親的悉心照顧。
9.有過身體體驗。體會過人體在水中的浮力;會蕩秋千,體會過身體與秋千之間相互的作用力。
10.在床上打過枕頭大戰(zhàn)(即與1人或若干人把枕頭扔來扔去地瘋玩)。
11.冬季堆過一個雪人,在沙坑里挖過一個沙碉,在小溪中搭過一個水壩;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滅火的技巧;嘗試過做風車和風燈。
12.有關(guān)于廚房的基本常識。例如,什么是味道濃厚;什么是食物發(fā)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體;掌握基本廚藝;攪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篩子過濾;懂得烹飪用語(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許”鹽的用量。
13.有過旅游的體驗。在變化了的環(huán)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體驗舒適方便與將就湊合的反差,體驗過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別;能粗淺地意會一些概念,如思鄉(xiāng)、遷移、借宿、無家可歸。
一個7歲孩子應該經(jīng)歷什么?學會什么?又應該知道些什么?至少應該接觸過什么?看了上述七歲兒童認知世界的介紹,相信你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答案。
【寶寶不聽話怎么辦解析】相關(guān)文章:
寶寶不聽話怎么辦才好06-03
面對不聽話的寶寶該怎么辦06-04
如何教育不聽話的寶寶04-30
寶寶不聽話的教育方法05-30
對付寶寶不聽話的妙招05-31
孩子叛逆不聽話怎么辦03-26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么辦06-03
孩子不聽話叛逆怎么辦05-02
寶寶不聽話的解決方法05-24
寶寶不聽話的應對方法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