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知道教育活動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和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一起參與、相互支持與作用的過程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教育工作由單一評價主體漸漸地向多元化評價主體方向發(fā)展,幼兒的評價主體地位日益得到凸現(xiàn)。但幼兒作為評價者主要體現(xiàn)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方面,幼兒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者幾乎無人論和。幼兒能夠評價教育活動嗎?幼兒是怎樣評價教育活動的?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具有什么意義?
一、幼兒評價教育活動的可能性
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類似于基礎教育中的教學評價。由于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幼兒園教育活動除了學習活動以外,還涵蓋了游戲、生活等活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小同學、中同學、大同學已經成為教學評價必不可少的評價者之一,而幼兒卻在教育活動的評價中缺席了。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教育者對幼兒評價能力的不信任。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標明,幼兒的自我評價具有易受暗示性、外表、籠統(tǒng)等特點,他們對自身的評價是不準確、不深刻、不堅定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跟幼兒的自我評價比較起來,評價對象要復雜和籠統(tǒng)得多,所以,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能力受到質疑,幼兒作為主體對教育活動的評價被擱置一旁。
從實質上說,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對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程度的判斷。評價的兩個基本構成要素為評價主體與評價對象,評價就是主體和客體的一種特殊的相互作用,是評價主體的需要水平與評價對象的服務水平的比較過程。從評價概念的要素分析上來看,幼兒為評價主體,教育活動為評價對象,幼兒根據(jù)教育活動是否滿足了他的需要而做出判斷,是可以成立的。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身的興趣、喜好、意愿。如同一個健康的嬰兒會在饑餓時對食物表示出急切的接納態(tài)度,而在飽食以后面對食物會閉緊嘴巴,兒童天生就能用行為來表示外界事物與他們的內在需要的吻合程度。杜威認為兒童能夠清晰分辨由個人權力和欲望引起的行動和公正的、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行動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例如,當兒童在游戲時,他們往往特別愿意接受那些能夠增加他們經驗的有價值的建議,而從那種被人指手畫腳的活動中退出來。馮曉霞也確認了幼兒在幼兒園課程中的評價主體地位,她指出:“幼兒作為評價的主體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自身的行為反應和發(fā)展變化來‘發(fā)表’對課程的看法的。他們的行為和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教師應把它看作重要的評價信息和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庇變涸诮逃顒拥倪^程中,對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結構、資料等的適宜性有著切身的體會,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可自然而真實地傳達教育活動與他們的內在需要的符合程度。幼兒這些反映教育活動與他們的需要之間的吻合程度的行為,就是他們所做出的對教育活動的評價。與成人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比較起來,幼兒所做的評價還不幼稚、不規(guī)范,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不能夠作出評價。從幼兒特殊的年齡特點動身,以一種不同于成人評價的方式來認識幼兒的教育活動評價,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
二、幼兒評價教育活動的方式
M·塞廖的價值等級理論將價值分為四個層次:最下層是滿足感或非滿足感的價值;第二層是生命的價值;第三層次是精神的價值;最高層次是宗教的價值。塞廖所說的最下層的價值就是指那種由感官所體察,由情緒所分辨的愉快與否的價值。杜威將這種較為粗淺的價值稱為直接價值,直接價值“就是需要的滿足,就是興趣所向,就是享受,等等都屬此類”,這種價值意味著“當一種存在滿足了我的需要時,這種東西對我而言是有價值的”。塞廖和杜威對最低層次價值的認識具有一起性,這種共性表示在低層次價值的存在與獲得價值感的人之間,并不存在思維和行動這一中介。換言之,對于最低層次的價值,我們有的是一種情感態(tài)度,而不是理智態(tài)度。我們只是感受它、享受它,而沒有通過我們對它的判斷和由此采取的行動來發(fā)明它。這種直接的價值感是人類經驗中再自然不過的一種感受,是一種幾近天性的反應。幼兒由于自身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所限,他們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就停留在杜威所說的直接價值的水平上。他們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更多地依賴于他們的情緒和感覺,而不是理性的思維。雖然幼兒還不能夠用清楚的語言或文字來表達他們對教育活動的價值判斷,但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能夠體現(xiàn)他們對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的價值判斷。聚精會神地傾聽、專注地做事情、開心地拍手或笑、積極主動地答問或提問、自發(fā)地用動作表達內容、用語言表達在活動中的積極情感等行為是幼兒對教育活動的積極評價;而目光游離、發(fā)呆、做小動作、說出表達消極情緒的語言、交頭接耳、不回應教師的提問或指令等表示則是幼兒對教育活動的一種消極評價。
囿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更像是一種準評價。與以教師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教育活動評價比較起來,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具有以下特點: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情緒性的,成人的教育活動評價則理智成分重;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通過行為來表示的,成人則是用清楚的語言或數(shù)字來判斷的;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個人化的,他們憑借自身的個人需要和感受做出判斷,成人的評價則會從社會的需要動身: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即時性的,是融合在教育活動過程之中的,成人的評價多為延時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結束之后才進行的;幼兒的評價針對當下的活動情景,而成人的評價還會兼顧活動的久遠效果。
當然,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還只是停留在較為低級的價值層面上,還只是幼兒對教育活動的一種粗淺、籠統(tǒng)的感受,這種評價還需要在成人,尤其是專業(yè)教師的識別下,才干夠發(fā)揮評價的積極反饋作用。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課程的研制過程中,有段時間教師自行其事,課程編制紊亂不堪。這時,是一個幼兒提供了課程研制者解決問題的動機。研究人員追憶道:“一個4歲的男孩在我們這個項目中度過極其亂哄哄的6個星期以后,有一天把一張折疊椅從教室的這一頭扔到那一頭,以此來表示厭倦和挑釁!比右巫拥男袨槭怯變簩ι碇闷渲械慕逃顒拥囊环N情緒反映,是他們對教育活動自身的一種原始判斷。當幼兒扔椅子的行為與教師對幼兒行為的辨析相結合,于是,教師們開始深刻地反省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真正開展實在的合作性計劃,使海伊/斯科普課程研究項目最終走上了正軌。
三、幼兒評價教育活動的意義
評價的含義首先是覺得東西可貴;其次就是進行估價。換句話說,評價就是一個喜歡一件東西的行動,維護這個東西,還包括和別的東西比較,對它的價值的性質和分量作出判斷的行動。從后一種意義說,評價就是估量價值。這兩種意義的區(qū)別,有時等于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之間的區(qū)別?梢,杜威將評價分為兩種,即對事物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的評價。內在價值是珍視一個事物的態(tài)度,是覺得事物自身有價值,對內在價值的評價就是欣賞。而工具價值是一種比較和判斷的行動,是估量事物的價值。杜威把事物的內在價值看作是工具價值的重要前提,“對所有各種不同的經驗的內在價值作出貢獻,是決定許多科目的工具的價值和派生的價值的唯一規(guī)范!痹诙磐磥恚魏我粋教育活動只要能夠立刻吸引人,就不需要問它有什么用處。只有兒童能在某一個具體的教育活動中體會到快樂和成果,這個教育活動對兒童的未來發(fā)展才會具有意義。作為工具價值的基礎,教育活動的內在價值表示為幼兒對活動的喜好程度,而幼兒是否喜歡教育活動,只有幼兒自身才干夠做出回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是判斷教育活動內在價值的絕對權威。無論是幼兒還是教師都無法確切預計教育活動將來要達到的目的,只要幼兒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堅持熱切的學習態(tài)度,就不用發(fā)愁這種教育活動有什么特殊的用處。假如幼兒真心地關心某一活動,這自身就證明了這一活動有價值。
讓幼兒成為教育活動的評價主體之一,不只可以發(fā)揮評價的反饋機制,為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信息,更為重要的是,當教師把幼兒置于教育活動評價者的位置,他才干夠更多地聽到兒童的“聲音”,關注教育活動的內在價值,尊重兒童的活動需要。例如,在一個集體活動中,教師在閱讀一篇故事時,幼兒慢慢變得不安心和相互打鬧。假如教師把幼兒的這種不安分解釋成幼兒的評價,是他們對不符合需要的活動的一種正常反饋,他就不會責罰幼兒,他可能會和時地改變計劃,通過讓幼兒唱一首他們喜歡的歌等方式,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如若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和尊重幼兒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教育活動就會成為幼兒真正喜歡的活動,能夠促進幼兒久遠發(fā)展的活動。
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 2
一次,我在某幼兒園看到教師讓幼兒用牙刷清洗石頭,一開始,幼兒興致勃勃地刷著石頭,還討論怎樣才能把石頭洗干凈,但很快幼兒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不多久,他們便對這個活動失去了興趣,去其他區(qū)域游戲了。當時我就在問自己,這樣的活動有意義嗎?幼兒能從中獲得什么?也許有人會說,這個活動可以有效鍛煉幼兒的大小肌肉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能讓幼兒了解到石頭的一些物理特性等,但如果認為這就是“活動的意義”,可能就失之膚淺了。
什么是活動的意義?對于幼兒而言,活動的意義應是指能讓幼兒獲得經驗提升,或日獲得關鍵經驗。幼兒之所以很快對“清洗石頭”這個活動失去興趣,原因在于這個活動并不能讓幼兒原有的經驗得到提升或獲得什么關鍵經驗,如此,活動便失去了意義。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提供刷子、海綿、布、松果、貝殼、樹枝等材料,就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經驗。比如,幼兒可以比較哪種工具適合清洗哪種物體,觀察干、濕物體的區(qū)別,討論物體的沉浮問題,等等。
判斷活動有沒有意義的關鍵在于幼兒在活動中能否獲得高質量的經驗,還必須看幼兒獲得的經驗的變化和發(fā)展情況,也就是經驗的廣度與深度問題。經驗的廣度指幼兒的經驗在量上的增加,經驗的深度則指幼兒能夠把新舊經驗相融合,內化新經驗,使經驗結構發(fā)生變化。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既要像網(wǎng)絡那樣相互牽連、向外擴展,又要像爬樓梯那樣不斷向上,同時還要像梯田那樣具有層次性。總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應具有立體感。
活動要有意義,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有意義。單獨追求過程或者結果,都有可能讓活動失去意義。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幼兒園里的一些活動把重點放在結果上,忽視過程,幼兒被填塞了許多他們并不理解的知識。例如,科學活動中,幼兒在座位上聽教師講解水的三種形態(tài);美術活動中,幼兒看教師調配顏色,或機械地剪某種形狀的紙片;語言活動中,幼兒不斷重復學習某種句式或某些字詞……這類活動因缺乏過程意識、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而對幼兒的發(fā)展缺乏意義。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另外一種現(xiàn)象,即不管活動的結果,為過程而過程,讓過程成為了形式。例如,種植園地中,教師隨意讓幼兒用工具進行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幼兒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毫無目的地活動;集體教育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指揮下走馬燈似的變換活動內容……有行動不一定就會有充滿意義的結果,但有意義的結果一定是通過有價值的過程而得到的。要使活動有意義,就必須把知識還原到過程中,讓幼兒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通過操作、探究、交往、體驗等方式獲得經驗。例如,在“裝米”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充分理解“圓錐形的工具往小口容器中裝東西效率最高,也不會把東西灑在容器外面”的生活常識,教師設計了如下活動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幼兒用A4紙自由地往礦泉水瓶中裝米,教師在旁邊用相機記錄幼兒的各種裝法;接著,教師播放先前幼兒裝米的照片,組織幼兒討論哪些裝法速度快、裝得多;然后,幼兒按照討論的方法來裝米,教師繼續(xù)觀察、記錄,并再次組織幼兒討論,慢慢引導幼兒得出“把紙卷成圓錐狀來裝米效果最好”的結論;最后,幼兒又一次裝米,檢驗剛才得出的結論。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把需要幼兒獲得的經驗還原到了過程中,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究、交往和教師的有效指導,活動目標得以自然實現(xiàn),活動的意義自然生成。所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依然是教師在設計和實施幼兒園各種活動時的重要指針。
追求活動的意義,教師是重要的保障。在談到瑞吉歐教育經驗時,我們總會被他們教師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高水平的專業(yè)能力所折服。瑞吉歐的教師總是讓幼兒在充滿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實際上,我們也能夠成為他們,只要我們多聽、多看、多記錄、多思考,成為日本幼教先驅倉橋物三先生所說的“非顯性的存在”,善于與幼兒“周旋”,那么幼兒就可能在有價值的活動過程中獲得充滿意義的結果。
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 3
一、0至3的親子活動課程被列入國家發(fā)布的正式文件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中國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特別是教育部關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從行政規(guī)劃的層面上對幼兒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標準,北京市教委在制訂綱要的實施細則,對于3歲以下幼兒作了進一步明確的規(guī)定,使得過去對低齡幼兒的養(yǎng)育單純強調吃好、玩好的傳統(tǒng)觀念受到了猛烈的沖擊。
二、“關鍵期”理論是親子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
新的低齡幼兒能力發(fā)展測評標準,重視嬰幼兒肢體發(fā)育、認知能力發(fā)展以及對周圍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理論,發(fā)現(xiàn)了科學養(yǎng)育的重要性。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其它原因,把育兒的責任推給了上一代人或者是保姆,自身疏于關注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結果是使自己的孩子與同齡幼兒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幼兒對群體生活的抵觸,拉長入園時“分離焦慮癥”過渡時間,延續(xù)的不良后果是容易導致兒童人格上的某些缺失,有的孩子會因此而顯得不合群、孤僻、自閉、缺乏自信等等。
三、親子活動課程
有助于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專注力、獨立性、協(xié)調性,有助于幼兒性格的完善與發(fā)展。
0-3歲的親子教育活動能幫助家長帶領孩子走出狹小的天地,接受新型的幼兒教育模式,通過親子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健康、活潑、自由、快樂地成長,發(fā)展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從中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親子活動的各類游戲都圍繞著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跑跑跳跳可以讓幼兒的大肌肉動作得到發(fā)展;做做玩玩可以讓幼兒手指的精細動作得到鍛練;說說唱唱: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藝術才能;涂涂畫畫可以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想想算算可以激活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
四、腦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親子活動能促使幼兒大腦神經網(wǎng)絡快速建立與發(fā)展。
嬰幼兒期是一個充滿活力、具有極強可塑性、對于人的一生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時期。作為家長,對嬰幼兒期身體與大腦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性應當有充分的認識。腦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是大腦發(fā)育、智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新生兒的腦細胞已經很完備,但大腦在兒童生長發(fā)育階段仍然比原來的要大,與身體其它部位的增長所不同的是,大腦的增長是伴隨幼兒對世界的認識在一天天增長,這個過程中,大腦形成了新的神經元連接。從嬰兒到成人,腦容量要增大四倍,雖然神經元的數(shù)量與出生時相比沒有很大的變化,但神經元的連接在這段時間有快速的變化。神經元主要有三類:一類叫連接神經元,一類叫感覺神經元、還有一類是運動神經元。神經元是神經細胞的主要成份,以它為主組成的神經網(wǎng)絡以閃電般的速度同大腦互相傳遞信息。所以,我們強調,在這一段時間家長和老師要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對嬰幼兒的大腦形成足夠的良性刺激,促使其大腦神經網(wǎng)絡快速地建立與發(fā)展。
當我們用《綱要》附錄中“幼兒教育訓練指導”中的標準,去測評同一年齡段的孩子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孩子運動神經發(fā)展得很好,其他方面相對較弱。另一些孩子視覺神經細胞的發(fā)展具有超強的優(yōu)勢,但是運動方面表現(xiàn)不佳,也有的孩子兩方面都好,也有的孩子兩方面都很弱。
五、親子教育活動及課程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親子活動課程可以有效地縮小嬰幼兒在早期成長發(fā)育過程中呈現(xiàn)的明顯的差異。這里,我們著重討論幼兒園開設的親子活動課程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首先,我們看到,幼兒園開設的親子活動課程基本上是依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要求來制訂的。其整體內容體現(xiàn)了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素,運動和精細動作。親子課程的內容中有很多是關于這方面的,由老師組織家長帶領孩子走一走、蹲一蹲、爬一爬、跳一跳、蹦一蹦。這些都會有助于大肌肉的發(fā)育,有助于大腦運動神經的發(fā)育,有助于幼兒體格的生長。還有一組活動會要求孩子用手搓一搓球,用手握筆點一些點,用手抓豆子從一個碗放進另一個碗,用線串珠等等。這些加強手部精細動作的鍛練,其直接的好處是刺激大腦感覺神經元與連接神經元的發(fā)育,它產生的正面效應遠遠超出了運動的范疇,而對大腦其它部位的發(fā)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老師都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第二要素,語言的發(fā)展。親子課程中親子教師從一開始的導入語就會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來吸引孩子進入狀態(tài),她們會用一些動物手偶切入話題,與小朋友打招呼,鼓勵他們講話。老師會創(chuàng)設一些場景,讓小朋友去分辨顏色、圖形,感知和比較物體的大小、軟硬、輕重,掌握一些簡單的分類,通過這樣一些活動來豐富孩子的詞匯,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教唱兒歌、背誦古詩都會穿插其中,如此下來,一堂親子課會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第三要素,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上親子課雖有家長陪同,但對于孩子來說依然是面臨了一種新環(huán)境,大部分孩子初次上親子課都不同程度的焦慮與煩躁。個別孩子還會哭鬧。這些現(xiàn)象證明,當前社會6加1現(xiàn)象非常普遍,導致的后果就是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普遍降低。長期的獨生子女環(huán)境以及城市建筑群近距離聚居方式的改變,造成幼兒缺少玩伴,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很差。而親子課程本身就營造了一個讓幼兒群體活動的大環(huán)境,參加親子活動的小朋友從開始的羞怯、膽小、不敢說話,到逐漸變得開朗、大方、樂于表現(xiàn)自己。顯示了幼兒對環(huán)境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親子活動為幼兒和幼兒之間,幼兒和家長之間搭建了人際交往的平臺,有助于幼兒社會性關系的良好發(fā)展。
六、親子課程把游戲從課堂引入到家庭,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情商,營造家庭中民主平等的氣氛,加速幼兒社會性成長的步伐。
以上分析了0到3歲親子教育活動及課程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下面我們再來討論親子教育活動及課程對幼兒人格形成的意義。
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孩子在家里能說著呢!一到外面見了生人就像個小啞巴。心理學的研究表明,0-3歲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啟蒙階段,也是生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同時又是心理發(fā)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潑、開朗、陽光,如同一棵樹苗,希望它向上,挺拔、強壯。但是家長過度的溺愛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剝奪孩子成長發(fā)展的空間,讓這棵小苗長歪了,顯得非常羼弱,有不少孩子到了該自己吃飯的年齡仍然是飯來張口,到了該自己穿衣的年齡還仍然是衣來伸手,他們幼小的軀體得不到鍛練,發(fā)育中的大腦得不到足夠的刺激,久而久之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還會沉淀下來成為心理隱疾,形成性格的內向、自閉、扭曲,自信心的失落等等。
孩子上述種種問題究其實都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而是家長或家庭成員中主要負責養(yǎng)育孩子的成人的過失。許多事情都讓大人給包辦代替了,其結果如同無形的繩索捆住了孩子的手腳,孩子就長不大了,能力退化了。親子教育活動讓家長看到了科學的養(yǎng)育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幫助家長讓幼兒在群體生活中學會適應,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孩子在熟悉與適應環(huán)境以后,會逐漸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通過親子課程,幼兒的認知能力,專注力、獨立性、協(xié)調性都會較前有所加強。親子活動還能聯(lián)結和增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有助于幼兒性格的完善與發(fā)展。
每個孩子都存在巨大的潛能,他們幼小、稚嫩的心靈,不只需要成人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顧和呵護,更需要被理解、被尊重。低齡幼兒處在心理發(fā)展的敏感期,只有珍重幼兒的精神世界,讓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人格得以完善的發(fā)展,他們才能擁有快樂的童年。幼兒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是人生命全程中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我們的教育應著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和發(fā)展,所以,陳舊、落后、無所作為的養(yǎng)育觀念是應當被拋棄的,而代之以先進、積極的科學養(yǎng)育觀。
七、親子教育活動課程是一種先進的集體科學養(yǎng)育的理念與方法,值得大力推廣。
從半個多世紀以前,奧地利動物行為科學家洛倫茲發(fā)現(xiàn)動物行為的“關鍵期”現(xiàn)象以后,人類對于自身早期的成長、發(fā)育、發(fā)展規(guī)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早期教育從理論到實踐有了嶄新的進展,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只要照顧好他的身體就行了”的傳統(tǒng)養(yǎng)育觀念正遭受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zhàn)。親子教育活動及其課程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作為新時代的幼兒家長,我們不能不認識到時代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家長的角度,更應認清21世紀家長、幼兒、家庭、幼兒園等諸因素之間的關系,從家庭樸素、自發(fā)的育兒走向滲透早教理念的科學養(yǎng)育,形成現(xiàn)代幼兒家庭教育的新觀念。
目前,0-3歲親子活動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和重視,親子課程在大城市已經普遍為家長所接受。幼兒園要致力于提高親子課程的質量,作為親子課的教師,需要認真地備課、每上一堂課都要做好物質方面的充分準備,為孩子獲取精神食糧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以自己身教言教,孩子的進步來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促進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健康、快樂、全面地發(fā)展。
在親子活動課程中,教師應通過組織家長參加親子游戲,講解教師對活動內容安排組織的理由、讓家長能感受教師指導方法的意義之所在,在與幼兒愉悅、互動的過程中,讓家長獲得科學肓兒的經驗,提升親子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的親子教育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幼兒成長歷程的規(guī)律,越是低齡的兒童越是要以游戲的方式作為學習的手段,家長應當從親子課程中體會到,親子活動是家庭內成員與幼兒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幼兒園倡導親子游戲,通過親子教師把游戲從課堂引入到家庭,對于促進幼兒的成長具有特殊而深遠的意義,它有助于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氣氛,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fā)育,有助于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fā),有助于加速孩子社會性成長的步伐。我們希望以親子教育活動為紐帶,讓家長與幼兒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合作伙伴,為了雙方一致的目標——給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共同努力。
當今中國的幼兒園,正經歷著一場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大變革。親子教育活動課程作為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先進的集體科學養(yǎng)育的理念與方法,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在幼兒教育領域已經占領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相信并期待它有更好的發(fā)展,在幼兒教育中彰顯自己的重要意義。
【幼兒對教育活動的意義】相關文章:
具有教育意義幼兒小故事08-03
幼兒教育的意義有哪些02-22
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意義05-08
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和有效對策06-04
幼兒園幼兒語言教育的意義和方法03-11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意義和策略03-29
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