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精選1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1
作為在云南待了大半輩子的東北人,張桂梅對待學生成績時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強和堅韌。
1974年10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隨姐姐從東北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此后的時間里,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張桂梅放棄了大理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qū)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并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
1997年4月,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初三畢業(yè)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把檢驗結果藏起來,直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住院接受手術。
得知張桂梅身患重病,縣婦聯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時看望了她。幾天后的縣婦代會上,全體代表為這個“外來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錢捐款、有人把給孩子買衣服的錢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費……縣領導說:“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著這山鄉(xiāng)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边@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沒有親生兒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業(yè)。2001年,她一邊在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兼任“兒童之家”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2003年,維持“兒童之家”的資金面臨短缺。為緩解窘境,張桂梅到華坪各部門籌措資金,“求人很丟人,但如果孩子們生活得不好,我這個義務院長更丟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張桂梅在昆明為孩子們籌措到兩萬多元。對此她說,一切辛苦都值了。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2
“每一個孤兒背后都有一個悲劇性的母親,有殺死家暴丈夫獲刑的母親,有因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痹趽巍皟和摇痹洪L過程中,張桂梅對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得愈發(fā)深刻。
這讓她意識到,貧困的女孩成為貧困的母親,貧困的母親又將養(yǎng)育貧困的下一代,“惡性循環(huán)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張桂梅發(fā)現,總有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去大山里找,發(fā)現有的.女孩十幾歲就嫁人了。
“只要母親的素質高,孩子的素質就高。要解決偏遠山區(qū)的貧困問題,就必須從提升婦女素質入手!庇纱耍瑥埞鹈访劝l(fā)了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開始為這個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而四處奔走。
“要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張桂梅的“宏偉藍圖”遭到不少人的質疑,但張桂梅沒有放棄,為此飽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為籌集資金辦學,張桂梅求過很多人。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yè)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辦女子高中的構想說完,企業(yè)的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見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笨粗还匪浩频难澩群土餮哪_,想到自己的委屈,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更多的時候,疲憊、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2008年1月7日,姐姐從哈爾濱打來電話,說哥哥病危,一直喊著我的名字,盼著見我最后一面。恰好當時宣傳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我想北京離哈爾濱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钡搅酥醒腚娨暸_后,熱情的編導找了位企業(yè)家和張桂梅對話,爭取幫她解決女子高中的困難。
一邊是山里的娃,一邊是彌留的兄,張桂梅艱難抉擇。當她把節(jié)目錄完,等來這位企業(yè)家承諾給女子高中提供50~100萬元資助的同時,也等來了哥哥已經火化的消息……
那種錐心之痛,張桂梅至今難忘。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 3
在省、市、縣各級黨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最終實現。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建成。9月1日,來自麗江市華坪、永勝、寧蒗等深度貧困縣的94名貧困女孩走進了女子高中的校園。
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學校是建起來了,如何留住孩子卻成了難題。
為留住這些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學生家的路太難走,連車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個假期甚至兩個假期,即便馬不停蹄,張桂梅也只能走訪完一屆學生的家庭。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親自到每一名學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訪,到了山下,司機告訴張桂梅,車上不去了。學生的家在山頂,僅有一條不到半米寬的山路,路的一邊是萬丈懸崖,走路的話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張桂梅搭乘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爱敃r坐在車上,我都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入懸崖粉身碎骨!毕肫甬敃r的.場景,張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學生下山來接她,在半山相遇時,張桂梅第一句話就問她,“你為什么要回這兒來啊?你怎么還老想回這兒啊?這地方你怎么回來的啊?”女孩低著頭淡淡地說,“老師,我不回來,我上哪兒去啊?”張桂梅無言以對。
這樣的家訪已持續(xù)11年,覆蓋學生1345名,行程近11萬公里,張桂梅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fā)過高燒,還舊病復發(fā)暈倒在路上……可正是這一次次的家訪,更加堅定了張桂梅將女子高中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為沒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歲的年紀就結婚生子,然后將缺失文化帶來的無知和貧困又一代代傳下去……
學校創(chuàng)辦初期各方面都很艱難,整個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擠在教室里睡覺,男教師睡在樓梯間。由于學校的院壩沒有硬化,風一吹,整個校園滿是灰塵,老師每天下午五點半還得清掃校園。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時,17名老師,9人辭職,只剩下8人。
張桂梅坐在學校的旗桿下抹淚:“怎么辦?學校是不是辦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辦公室去整理學校的檔案時意外地發(fā)現,留下的8名教師中,居然有5名是黨員,加上自己,學校有6名黨員。
“只要有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睆埞鹈沸闹邪迪搿!拔艺f我們開始重溫入黨誓詞。我們沒有錢,就在二樓畫了一個黨旗,把誓詞寫在了上面。我們宣誓,沒宣誓完,全哭了。”
從那之后,學校開始了軍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guī)定時間內。看似有點殘酷,但她們對得起自己肩上這份責任和使命。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4
她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起床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
每天,天還沒有亮,張桂梅就佝僂著瘦弱的身子,爬上學校頂層,開始一天的工作。從起床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的聲音一直在校園里回響。
從初建校時的94名學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撐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并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專業(yè)學科,而是讓我們抄寫黨章。”就讀于南方醫(yī)科大學的畢業(yè)生鄧婕回憶,“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熏陶,我變得堅強獨立、吃苦耐勞、勤奮勇敢了!
這是張桂梅的“特殊教育”。
張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紅色歌曲、憶紅色歷史、讀紅色著作、記紅色名言、看紅色影視、塑紅色課堂、辦紅色校報”等教育教學方針,堅持每周開展“五個一”黨性教育活動(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周開展一次黨員理論學習、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她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yè),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睆埞鹈氛f。
一個叫何先慧的女孩,對11年前的那一幕記憶猶新。
2009年,華坪縣中心鎮(zhèn)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里家訪?吹胶蜗然鄣膵寢屢轮鴨伪,在地里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脫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濕潤了。她家境貧困,初中畢業(yè)后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
現在,何先慧已經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周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為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 5
——燭火云南華坪女高的一天,從清晨五點的喇叭開始,喇叭催促著正揉著眼睛往教學樓走的女孩們。要知道,如果不是這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這些女孩也許會輟學打工,也許會嫁人帶娃,也許會圍著爐灶一輩子,總之,大山會成為她們永遠走不出去的屏障。
是喇叭的主人――女高校長張桂梅重燃了大山女孩的讀書夢。一聲聲喇叭聲,和一個邊陲拉祜小寨里傳出的自行車鈴聲在我耳畔重合。
1955年在小寨泥濘彎曲的山路上,一輛老式自行車,一個瘦高挺拔的背影,挨家挨戶做著思想工作。每進一戶人家,他就用流利的拉祜語勸說著山寨父母讓孩子去讀書,在他的話語聲中,角落里低著頭,捏著衣角的孩子,眼神慢慢亮起。山路上“叮叮當當”的自行車鈴聲點燃了山寨孩子們的希望。小寨是我的家鄉(xiāng),自行車的主人是我的爺爺,他在邊陲講臺一站就是一輩子。彼時的山寨,只有一所很小的學校,爺爺便是唯一教學文化課的老師,那時人們只會說拉祜語,只想讓孩子干農活養(yǎng)家。爺爺就像一盞燭火,給邊陲山寨帶去知識的光亮。這些學生,在文化知識的引導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將貧窮落后的邊陲小寨改造成了秩序井然、信息暢通的社會主義新村寨。
后來我的爸爸接過了這盞燭火,曾是一名中專教師的他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有特別多的孩子”,就像張桂梅校長被稱呼為“媽媽”一樣,我爸爸的學生也叫他“老爸”,燭火帶來的不僅是光亮,更是溫暖。也是這溫暖的`力量,爸爸的孩子們成了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創(chuàng)業(yè)新人。
爺爺點亮燭火,用知識照亮了遠僻山寨的昏暗;爸爸點亮燭火,用摯愛傳承了知識的精髓;我點亮燭火,用他們的情懷繼續(xù)著新時代的立德樹人。
我所任教的學校,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對城市沒有歸屬感,讀書目標也不太明確。但我愿意帶著這盞燭火,學習張桂梅校長甘為人梯的精神。把孩子們看成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小小的稱呼,一次緊緊的牽手,一個深情的眼神,用一顆心包容另一顆心的成長。與孩子們同行,陪伴他們成長。燭火熊熊燃燒的明天,是我不忘初心的薪火傳承。
驀然回首,看育人長河。有無數個以張桂梅校長為榜樣的影子在傳承著教書育人的事業(yè);在教育潤澤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有無私奉獻的教育人。如果說每一位教師就是一盞燭火,那么在育人征程里,新中國教育改革奮進的燭火就未曾熄滅過。燭火雖微,卻點燃希望,筑造夢想。它們燃燒在我的血脈里,也燃燒在祖國的教育事業(yè)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代人的傳承是一個縮影;點點燭光,匯聚力量,無數的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點亮燭火,光照千秋,無數教育人的故事是一個傳奇。我堅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大背景中,點點星火一片光明,點點燭光異常璀璨。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 6
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于理想主義。2004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jié)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而且,張桂梅沒有任何學校管理經驗,一直在一線教學,從未進入過學校中層。
回到華坪后,張桂梅就開始四處籌錢,但收效甚微。真正的轉機在2007年,她作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開全國黨代會。會上,她身上的一條破洞褲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張桂梅的“女高夢”于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一夜之間全國皆知。回到華坪后,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議程,市、縣兩級財政共撥款200萬元。2008年9月,女高還沒有完成全部校園建設,就開始招生。當年的開學典禮由華坪縣縣長主持,市委書記也出席,規(guī)格很高,舉辦地點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當時有一半地面還沒有硬化,塵土飛揚。
華坪縣給了女高最大的辦學自由。張桂梅有兩個要求,一是只招貧困女生,不設分數線;二是學雜費全免。按照她的錄取標準,無論分數高低,首屆報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一共有100名女生,此后輟學4名,剩下96名。在聽說女高之前,這些學生中很多都因分數過低而即將輟學,有一個學生中考數學只有6分。但這樣差的成績進入女高后,高考上線率竟達到百分之百。在越來越多家長的眼中,進女高就約等于上大學。
于是從第二屆開始,報名人數開始大于招生指標,此后一年比一年多?h城的學生也想擠進女高,實際上,這些學生中很多家庭并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張桂梅很快發(fā)現無法按最初的設想篩選出學生,因為貧困無法量化。
楊文華現任華坪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2014年之前,華坪縣還沒有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家家都來說自己貧困,后來有了制度性規(guī)定,又家家都能開出貧困證明。女高怎么篩選貧困生?最終只能是擇優(yōu)錄取。每年,華坪縣根據張桂梅的需求為女高分配招生指標,女高根據招生指標將報名的學生分數線從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雖然理論上不設分數線,但最后仍自然出現一個分數線。
女高成立之初就來到學校任教的張紅瓊將其稱之為參考分數線。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些年,縣城學生在女高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張桂梅每年招生時會盡量把控縣城學生的比例,比如她現在帶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縣城學生只有10個。雖然有分數線,但張桂梅每年仍會破格錄取一些學生。女高每屆有三個班,基本上每個班上約有10多個學生沒有達線。
但對于破格錄取的標準,《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后發(fā)現,除了張桂梅本人,無論是女高老師還是華坪縣教育局領導都并不清楚。兩輪摩托、房、車,這些都能成為她評判的參考標準。
“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說家里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后就會去實地走訪,了解學生家里的情況,發(fā)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睆埣t瓊說。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在楊文華看來,中國國情不平衡,上海的“窮”和華坪的'“窮”不可同日而語,華坪縣北部地區(qū)的窮和南部鄉(xiāng)鎮(zhèn)的窮也沒法比較,所以張桂梅只好自己去決定!八H自去看各家的具體情況。你家里有沒有洋房,有沒有車,她覺得你不窮就不應該來女高,有一陣她規(guī)定,家里只要有兩輪摩托就不窮,”他說。
女高至今也沒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破格錄取標準,錄取誰不錄取誰,張桂梅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在縣級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許她每年在招生指標外額外錄取一些貧困生!皩Τ龅娜藬,基本張桂梅上報,縣里就會批,”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畢竟女高能招的人數也有限!
實際上,對于是否劃一條明確的分數線,女高內部也有過討論。但張桂梅認為,“只要劃了分數線,這些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就進不來了,有違女高的初心。”
據女高2015級學生鄭珍珍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女高的參考分數線其實比華坪縣普高統(tǒng)一劃定的分數線要高一些,一般在縣城分數線與華坪一中的重點班錄取線之間。比如她那一屆,華坪縣的統(tǒng)一線是410分,女高的參考分數線是480分,縣一中重點班的分數線則是510分。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雖然張桂梅數次強調女高不搞培優(yōu)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屆比一屆好,這也是女高成績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據楊文華介紹,華坪縣僅有的兩所公辦高中,就是女高和華坪縣第一中學。華坪一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其重點班吸收當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質量在縣城高中里處于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設計的辦學規(guī)模,是開設18個班共900人。但學校成立至今,已招收10屆學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多數時候,女高的校內承載學生都沒有超過500人。對此,楊文華指出,女高一直無力擴大規(guī)模,并非不想,而是資金不夠。
女高辦公室主任張曉峰算過一筆賬。女高每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學雜費大概就要3——4萬,包括課本費、資料費、試卷費、高考報名費等,甚至還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一年的管理費和水電、綠化、維修等維持基本運轉的花費至少就要300萬元。
在這個位于金沙江山谷間的云南小縣,縣財政自身就很緊張。2019年,全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5億元。據楊文華介紹,12年來,僅女高教師工資一項,縣財政的總投入就有1。1億元。
和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華坪縣也經歷了轉型。1990年代,華坪因煤礦帶來了個體經濟的繁榮,一度被譽為云南的溫州,在2013年之前,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達到7個億,但此后因大量關停煤礦,財政收入直線下滑。此后,華坪縣嘗試過很多發(fā)展經濟的辦法,最終選擇芒果產業(yè)作為出路。目前,華坪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年產值超過10億元,種植芒果的農民一戶年收入可達10萬元。但芒果屬于農業(yè),在農業(yè)稅取消后對地方財政并沒有貢獻,也因此,近年來縣財政一直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芒果對氣候水土條件要求很高,只適合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qū)地帶。華坪全縣97%的地區(qū)是山區(qū),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積只占22.4%。在廣泛分布著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高海拔地區(qū),居民依然普遍非常貧困。
女高是邊建邊招,從2008年到2016年,先后分五期建設,共花費6000萬元,其中,云南省財政投入約2000萬元,麗江市財政投入幾百萬,其他約400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負擔,但資金籌集過程非常艱難。楊文華說,女高規(guī)模小,且高中教育并非華坪縣關注的核心,義務教育才是財政必須兜底的重點,是上級考核的硬指標。全縣共有70所中小學,縣財政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小學的危房改造和初中的搬遷合并上。
縣財政財力有限,女高的日常經費來源還有社會捐助。2020年7月,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元,主要用于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但這些錢如果用來持續(xù)擴招,仍然不足。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透露,張桂梅目前暫時沒有擴招的打算。
由于招生規(guī)模不夠,女高一直沒有進入到云南省一級完(高)中榜單。這是由云南省教育廳評定的一個重要排名,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初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于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面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楊文華介紹,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制,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占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yè)水平和統(tǒng)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女高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但入選還有兩個硬指標,一是教學規(guī)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級和中級教師占比至少達到70%,由于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輕老師居多,職稱晉升比較緩慢。華坪縣教育局希望女高能進入排名,但實現的前提是女高擴招。
楊文華認為,女高無法擴招的根本原因在于,女高是全免費辦學,不但免除了學生全部的學雜費,還經常要補助困難學生的生活費。他多次建議張桂梅適度收費,在他看來,女高一些學生的家庭并不太困難,適度收費既能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也能擴大招生規(guī)模,相當于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并不矛盾!暗龍詻Q不干!睏钗娜A說。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張桂梅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堅定,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xié)。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說,最初要辦女高,縣里擔心只辦女子高中被說成封建,社會影響不好,建議張桂梅先在高中辦一個女子班,試驗一下,她堅決反對,說要辦就辦一所學校,多救一些山里的女孩。楊文華建議她不要邊建邊招,張桂梅堅持,她說,你等得起,孩子等不起。
多年來,楊文華覺得張桂梅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逐漸成熟,但在她理想主義的一面,仍葆有不變的天真,“她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7
“我從心底敬佩您這樣的人……您為這些女孩子們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督促她們走向了更高、更遠的地方。您選擇將自己的愛給了山區(qū)的女孩們,讓她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美麗的風景!12月5日,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給飛機上偶遇的一位乘客寫了封信。
為大山里的女孩點亮夢想,張桂梅老師感動了無數素昧平生的人。究竟是什么,賦予一位山區(qū)人民教師如此厚重的力量?
“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我”
陳法羽一輩子也忘不了在華坪女子高中入學時那張貼在床邊、寫著自己名字的小紙條。她是女高的第二屆畢業(yè)生,如今是麗江市永勝縣一名民警。
2009年,陳法羽初中畢業(yè),中考沒達到高中錄取線。父親對她說:“自費讀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過幾年找個好人家嫁了。”
那一年,陳法羽16歲,心有不甘。此時有人告訴她,華坪建了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qū)初中畢業(yè)的女孩,想讀高中可以去試試。這對陳法羽來說,無疑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開學報到,宿舍的床已經鋪好了。被褥嶄新整齊,床位上貼著名字。陳法羽輕撫寫著自己名字的字條,忍不住哭了:“這張小床讓我感到安全和溫暖,這張紙條為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幾乎每個從華坪女高畢業(yè)的學生,都有和陳法羽相似的感動,她們對張桂梅的敬重無以言表——有什么比改變命運更重要?
張老師對學生的愛真摯熱烈,又一以貫之。拖著病體,她堅持為畢業(yè)班的孩子上課;節(jié)衣縮食,她把省下來的`錢捐給學生……有人曾說,張老師快枯竭了,人的愛是有限的。張桂梅聽后說:“不會的,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愛奔向我、鼓勵我!”
“堅持,再堅持一下唄”
進入女高的陳法羽很快發(fā)現:關愛的同時,是嚴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點半起床,課間出操1分鐘站好隊。張老師每天拿著小喇叭,不厭其煩地喊學生起床、跑步、吃飯、睡覺,“你們遲到一秒鐘我也不干!”
張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貧困較勁:“挽救一個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對學校老師、學生要求嚴格:“堅持,再堅持一下唄!”這是張桂梅勸慰大家最多的話。
陳法羽說:“我們來女高讀書是來改變命運的,不拼拿什么和別人比?張老師也在拼啊!”
校辦主任張曉峰告訴記者,張桂梅老師是在拿命辦學,師生們服氣。
張桂梅的言傳身教也感染著女高老師們。韋堂蕓老師受傷左腳骨折,想到還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楊曉春老師悄悄給學生墊付醫(yī)藥費、生活費,卻從不往外說——這樣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還有很多。
張桂梅宿舍里有4張床鋪,1張自己睡,3張留給“不聽話”的和生病的學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張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張老師怎么關心她、開導她,她都不怎么說話。張老師疾病纏身,每天早晨5點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還和她聊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痛哭,說一定好好讀書。
“女高的許多學生家庭貧困、變故多,她們的心要好好去焐!睆埞鹈氛f。
“走出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來,張桂梅老師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走進1000多名學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車司機都不愿意去,張桂梅雖然因小腦萎縮導致行動失衡,卻跋山涉水堅持家訪。她握住學生家長黝黑皸裂的手,脫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在她看來,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連接黨委政府和山區(qū)貧困群眾的橋梁。
“女高能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的后盾。”各級黨委政府對女高關愛有加,當地為女高解決了50個教師編制,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撥款。
在女高教學樓走廊的墻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記錄!皩W生們每天經過這條‘愛心長廊’,會記住得到的幫助!睆埞鹈氛f。
有人聯系張桂梅,表示要給女高捐款,但條件是提供學生家庭地址和貧困情況的照片。對于公開學生信息的行為,張桂梅并不同意。她說,對學生的信息要嚴格保密,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又保護她們的隱私。張桂梅也經常對畢業(yè)生說,“走出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畢業(yè)生遍布全國,她們把艱苦樸素、發(fā)奮圖強、堅忍不拔、感恩回報的精神帶出了大山,又帶回到山里。
周云麗是女高第一屆畢業(yè)生,2015年大學畢業(yè)后考取寧蒗縣一中數學教師崗位。正當她準備上崗時,聽說母校數學老師緊缺,她毫不猶豫放棄“正式編制”,回到女高任代課教師。陳法羽將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寄給學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在校貧困學妹,“女高改變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們也要把張老師的精神傳下去。”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8
“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
張桂梅18歲隨姐姐從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1990年從麗江教育學院畢業(yè)后,張桂梅隨丈夫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zhèn)第一中學任教。孰料,丈夫被診斷出胃癌晚期,于1996年去世。她從大理調到華坪教書,“逃避過去的生活”。1997年,她查出患子宮肌瘤,但為帶好畢業(yè)班,仍然堅持上課,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她才住院,手術取出的肌瘤重達兩公斤。現在,她患有嚴重的肺纖維化、肺氣腫,每天離不開止痛片。
不幸沒有打倒張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燒自我的柴火,轉機就在于華坪這方熱土和這里的好心人。
1998年縣里婦代會上,全體代表和縣領導主動為張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掏光了衣兜,沒有留錢坐車,走幾個小時路回到山里。手捧著這山鄉(xiāng)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
民族中學里有不少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有的家長帶著一包鋼镚和角票交學費,有的孩子只吃飯、舍不得吃菜?丛谘劾,疼在心里,為幫助孩子們,張桂梅節(jié)衣縮食。
1998年入黨后,她對工作更加投入。她為每堂課設計開場白,有時朗誦小詩,有時唱支歌謠,有時講個故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教班級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
2001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張桂梅任院長。第一天就收了36個孤兒,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愛干凈的她變了。2003年到2007年,她四處籌集資金,給孩子們改善生活,平時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民族中學里女生很少,兒童之家的孤兒各有各的不幸,這讓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qū)母親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2002年,她開始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大家都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到哪里找錢!
“她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這片山”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開會時,一位細心的記者發(fā)現,這位女代表穿的牛仔褲,居然破了兩個洞。于是,一篇“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讓她和她的女子高中夢在全國傳開。
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張桂梅告訴記者,這所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靠的是黨委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子高中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密密麻麻掛滿了捐款人姓名。各方的關心張桂梅都記在心里。女高學生在校三年,只需付生活費。這給每個貧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費用。
11年來,張桂梅和學生一起住宿舍,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夜里12點后才休息。她是校長,是保安,每天檢查水電安全、熄燈與否,趕走路上的.蛇,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起床吃飯做操。11年來,她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里,走過11萬公里山路。爬山一爬就是幾個小時。一次家訪,脫下外套塞給貧困戶,自己凍成傷寒……
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多年來跟著張老師家訪,吃了不少苦頭。他感慨:“張老師最懂山里孩子的渴盼,最懂這片山!
“有種精神撐著我,那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縣城邊上,初冬的獅子山挺拔秀麗、色彩斑斕。采訪中,突然傳來一陣旋風般的咚咚聲。張桂梅微微一笑:“是課間操,走,下去看看!
來到院壩,學生們早已列隊整齊,她們的課間操是歌舞“南泥灣”,陽光下紅校服熠熠生輝。
10多年來學校堅持每周“五個一”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為鮮明的女高特色。語文老師韋堂云說,女高老師團結如一家,黨員帶頭,張老師身先士卒。
2008年剛辦校時只有一棟教學樓,吃飯、上廁所都在校外。張老師讓女老師住女生宿舍,晚上好陪學生上廁所。不到半年,17名員工跑了9個,剩下的8個人里有6名黨員,張老師把他們找來,“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員在陣地就在,今天,我們要堅守這塊教育扶貧的陣地。”
從那時起,紅色教育在這里生根,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如今,華坪女子高中連續(xù)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1645名學生從這里走進大學。
而年邁的張桂梅,沒有孩子,沒有家庭,把自己所有的工資、獎金累計100多萬元,全部捐給山區(qū)教育和社會事業(yè),坐著4塊錢的“摩的”,每天往返于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
張桂梅不覺得苦,因為“有種精神支撐著我,那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 9
張桂梅是一位來自云南的鄉(xiāng)村教師,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教育改變命運”。
張桂梅在云南的一個偏遠山區(qū)長大,家境貧寒,父母只能靠種地維持生計。在那個時候,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她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于是,她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并成為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
張桂梅一直致力于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接受教育,她不僅教授語文、數學等學科,還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們能夠全面發(fā)展。在她的帶領下,很多孩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教育改變命運”。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幫助孩子們打開通往未來的大門。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整個社會的命運。
張桂梅的事跡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機會,努力學習,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幫助他們接受教育,讓他們也能夠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總之,張桂梅是一位偉大的'教師,她的行動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機會,努力學習,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幫助他們接受教育,讓他們也能夠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 10
這些年,張桂梅把自己的工資、獎金、捐款等100多萬元,全都捐了出去。總工會給她慰問金,她一分不要,過年時一人1200元給了女高老師。有人送她新衣服,她轉身送給了女高和育幼院的孩子,甚至是學生家長。大雪天去家訪,看到學生和家長穿得單薄,她馬上脫下棉衣,還讓身邊的人把棉衣脫下來,留給了這一家人。
提起把去世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毛線背心給了生病的學生,她有點黯然神傷,但卻說:“放那里也是放著。紀念死人不如給活人解決問題!彼幌M莻孩子知道這件事,她希望他永遠不知道。
當天這位頭發(fā)花白、皮膚黝黑的老人從椅子上起身,需要借兩個人的力攙扶著!胺鏊龝r要特別小心,不能碰到她右手上臂一個饅頭大小的鼓包,會痛!比A坪縣紀委監(jiān)委干部吳燕說,張桂梅的雙手常年痛得伸不開,貼滿了膏藥。
吳燕說:“她現在渾身上下都痛,有時候走路還要人扶。有的東西不能用錢來衡量。她為孩子們的付出,是真的把命搭進去了。”
張桂梅每天最多睡4個多小時,5點鐘就起床,是全校起床最早的人。為的是給學生們摁亮下樓梯的路燈,只因為以前有孩子在那里摔過跤。
有學生突然生病被送去醫(yī)院,她就擔心得整宿睡不著:“等接到老師報平安的電話,我一看天已經亮了!
張桂梅是全家最小的孩子,結婚前有哥哥姐姐寵,結婚后有丈夫寵。在喜洲時,她常下館子,曾拿著4000塊錢去成都,只是想吃頓豆花。而現在她卻說,希望把人生奢侈的那一段省略掉,她想從一開始就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吃苦。
前幾年,有朋友和她一起去家訪?吹郊彝剿谋诘膱鼍埃笥颜f:“老百姓苦成這樣,黨員干什么去了!边@句批評像針一樣扎進了她心里,也更堅定了她要幫助大山里女孩的決心。
她須臾沒有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黨徽她現在每天戴著睡覺,換衣服后第一件事,是把黨徽別在胸前,因為“看著就有力量”。
那天,有個年輕小伙看到她胸前的黨徽,管她叫老黨員,還說自己也是黨員。黨徽成了這位老黨員和青年黨員的“接頭暗號”。張桂梅說:“現在大家說愿意說自己是黨員,覺得好光榮,挺好!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 11
近期,教育部下發(fā)通知,要求在全國教育系統(tǒng)深化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活動。
相信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每位老師對“張桂梅〞這個名字都不生疏,對張桂梅的先進事跡都能說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對張桂梅先進事跡進展學習,我都發(fā)現自己對她又認識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假如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老師,扎根貧困地區(qū)全身投入教育事業(yè),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典范。她響應黨的號召,到云南支援邊疆建立,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chuàng)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決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qū)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2000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后,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浸透在血脈里,在她身上充分表達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余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fā)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y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y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本來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扎根貧困地區(qū)40多年,不遺余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qū)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相關文章:
“時代楷!睆埞鹈防蠋焸ト耸论E03-24
“時代楷!睆埞鹈肥论E03-24
時代楷模張桂梅事跡材料09-25
時代楷模張桂梅人物事跡04-21
“時代楷模”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優(yōu)秀(通用10篇)06-07
學習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05-22
張桂梅老師偉人事跡09-11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張桂梅事跡學習心得01-11
張桂梅人物事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