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野外實習報告

時間:2024-09-08 18:56:11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野外實習報告14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f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野外實習報告14篇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yè)基本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地質地貌學野外實習報告。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野外考察實習使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了我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其一):貴州關嶺花江大峽谷

  花江大峽谷:關嶺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順市西部,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城西南面。東北與鎮(zhèn)寧縣接壤,西南以北盤江為界和晴隆、興仁、貞豐三縣相鄰;ń髰{谷風景名勝區(qū)西北起崗烏鎮(zhèn)的毛草坪,東南至板貴鄉(xiāng)的三江口。全長79公里,平均寬公里,面積300平方公里。共分為5個景區(qū),即夾山景區(qū)、鐵索橋景區(qū)、下瓜寨景區(qū)、盤江橋景區(qū)和古生物化石景區(qū)。

  花江大峽谷風景名勝區(qū)主峰舊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區(qū)最低點是北盤江和打邦河的交匯合處,海拔僅370米。山高、峽深、水急、壯美的自然景觀與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神秘久遠的海百合、龍化石構成“雄奇、宏大、險峻、神秘”的鮮明特色,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實習報告《地質地貌學野外實習報告》。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2)實習單位:09級環(huán)境與生命科學系地理科學專業(yè)一班姓名:王斌學號:03

 。3)實習時間:20xx年6月5號——20xx年6月10號

  (4)實習器材;

  地質羅盤,地質錘;放大鏡,皮尺等

 。5)指導老師:莫世江教授、丁衛(wèi)紅老師等

 。6)實習分組:09地理(1)班第一組

  (7)實習路線;

  畢節(jié)學院——安順市——黃果樹瀑布——關嶺縣城——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興義市——萬峰林——石林——織金洞——畢節(jié)學院

  二、實習內容

  1、花江大峽谷地質地貌概況

  地球的裂縫——花江大峽谷地處貴州高原南部,向廣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在地質構造上位于楊子臺褶帶中的黔南古斷褶來之西部,出露地層中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巖性以碳酸巖層為主,這是形成巖溶地貌的基礎。經過多次造山運動,地殼隆升,海水消退,出露的海沉積物中碳酸鈣含量高,經水的溶解和風化剝蝕,發(fā)育成各種

  奇觀,如溶洞、奇石等,這些奇觀主要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

  花江大峽谷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其發(fā)展演化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大峽谷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其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該區(qū)域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fā)展過程。

  該區(qū)域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xiàn)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2、喀斯特發(fā)育情況

  花江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碳酸巖石出露分布廣泛,巖溶面積92%,號稱貴州省境內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巖溶極為發(fā)育,形態(tài)類型多樣,峰林、峰叢、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態(tài)的鈣質一應俱全,形成貴州喀斯特地貌類型最為齊全的的亞熱帶巖溶景觀博物館。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實習時間:20xx年7月7日——7月18日

  實習地點:國家地質公園秦皇島市

  實習人員: 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學生

  實習目的:1、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地質現(xiàn)象,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練習做野外筆記,鍛煉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xiàn)象

  5、了解實習區(qū)地層發(fā)育情況及接觸關系

  6、了解實習區(qū)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7、初步分析實習區(qū)礦產、地貌、水文地質等的一般輪廓

  實習概況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對地質地貌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在楊東林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100多名同學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地質地貌實習。盡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配合一些背景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當?shù)氐牡刭|地貌知識,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踐,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一、實習區(qū)概況

  實習地點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周圍及海濱地帶,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區(qū)實習區(qū)是本次實習的主要區(qū)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島市撫寧縣境內,南距秦皇島市約23公里。本區(qū)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北依燕山,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qū),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大石河河谷內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xiāng)管轄,有秦青鐵路、地方鐵路與秦皇島市相通,交通便利。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比較濕潤溫和。實習區(qū)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二、實習主要內容

 。ㄒ唬┑貙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它位于華北地臺山海關至遵化之間的`一個隆起構造上,地層序列與華北地臺標準剖面大同小異,見下表

  1、元古界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qū)內的東部地區(qū),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統(tǒng)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fā)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guī)r,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guī)r,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guī)r。沒有發(fā)現(xiàn)可靠的化石依據(jù)。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中統(tǒng)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guī)r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 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qū)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qū)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guī)r為主,夾藻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上統(tǒng)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qū)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guī)r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guī)r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重S富,幾乎每層都可以采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guī)r、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guī)r及生物碎灰?guī)r。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qū)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布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guī)r夾礫屑泥灰?guī)r。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guī)r。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S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guī)r為標志層。厚92m。

  《2》奧陶系

 。1)冶里組

  分布于區(qū)內東、西部,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guī)r夾少量礫屑灰?guī)r及蟲孔狀灰?guī)r;上部為灰色礫屑灰?guī)r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屑灰?guī)r作為底界,此礫屑灰?guī)r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guī)r。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于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下部夾少量礫屑灰?guī)r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guī)r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fā)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huán)境。本組巖性以白云巖和白云質灰?guī)r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云質灰?guī)r;校侯^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云巖具"刀坎痕"。層厚 101m。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qū)的東、西部分布都很廣,發(fā)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fā)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qū)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qū)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guī)r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fā)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wěn)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征,夾少量煤線及灰?guī)r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wǎng)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4》二疊系

  下統(tǒng)

 。1)山西組

  主要分布于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qū)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布于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上統(tǒng)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fā)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層厚72m。

 。4)石千峰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系,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qū)分。厚 150m以上。

 。ǘ⿴r漿巖

  柳江想寫內部與邊緣存在規(guī)模不等時代不同的火成巖巖體。盆地西側有大面積出露的燕山期花崗巖,形成高聳陡峭的地勢;侵入向斜西翼的巖脈巖墻一般偏酸性,向斜動東翼為規(guī)模不大的中性巖脈,巖墻等,中生代的火山噴出巖(鞍山巖)分布于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內的高山。

  1.侵入巖:花崗巖、花崗斑巖、灰綠巖、閃長玢巖

  (1)花崗巖所見出露于東部張崖子村附近,巖石為肉紅或灰白色,巖體分布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跡象和老變質巖的殘留體或捕虜體。西部花廠峪一帶的花崗巖,屬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崗巖。巖體大,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

  2.花崗斑巖

  潮水峪村和沙鍋店等地出露花崗斑巖巖墻。

  3.灰綠瑸巖

  比較集中于亮甲山采石場,巖石呈暗綠色,部分輝石已綠泥石化和硅酸鹽化。

  4.閃長玢巖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鍋店東等地,呈巖墻狀產出

  噴出巖:安山巖

  安山巖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羅統(tǒng)地層中,類型豐富,顏色以灰綠色為主,少數(shù)為暗紫紅色,呈塊狀構造,少數(shù)有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ㄈ嬙

  本區(qū)位于燕山沉降帶東段,山海關隆起的東南邊緣,又因現(xiàn)代燕山隆起與渤海拗陷的過渡帶以及燕山山脈由東西轉轉向北東向的肘狀部位,應力比較集中,故新、老構造均比較發(fā)育。據(jù)地礦部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資料,本區(qū)斷裂構造發(fā)育,其中以 nne向斷裂最為發(fā)育,其次為nw向斷裂、ne--nee向斷裂和ew向斷裂,此外,在山海關之北尚發(fā)育有環(huán)狀斷裂。

  柳江盆地地處秦皇島市北,其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fā)育。(1)褶皺:

  柳江向斜位于華北地臺......

 。2)斷層

  (3)地質構造發(fā)展簡史分析

 。ㄋ模┑孛

 。ㄎ澹┑V產

 。┢渌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今年7月中旬,為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級人文城規(guī)跟隨著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于間歇上升區(qū),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而且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fā)育基本齊全,巖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巖,砂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guī)r為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于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臥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后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fā)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guī)r,厚度都大于1米,屬于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采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于直立,根據(jù)山體兩側巖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為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可以推出,平臥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后,我們來到帽峰公園南部,沿著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巖層產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開始是以泥灰?guī)r為主,伴有粉砂巖、泥質灰?guī)r、頁巖,后來以石灰?guī)r為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于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為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類型,地層由幾厘米的薄層變?yōu)閹酌椎暮駥,說明沉積環(huán)境由復雜多變變?yōu)榉(wěn)定,北側為帽子峰組,南側為天子嶺組。

  最后,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fā)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huán)流,使凹岸侵蝕后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為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tǒng)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為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洼地、峰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jù)為巖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后巖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巖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不過在去的路程中,我們先在國道106線2202公里+250米的地方下了車,這里有一個性質為古湞江河流階地沉積的地貌點。我們對其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它是二元相結構,地層的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地層的下部為河床相沉積,它的成分大多是粘土粉砂粒、鵝卵石、泥沙,而且從鵝卵石有規(guī)律地朝同一方面排列這一現(xiàn)象,可看出古湞江河流的流向是近似水平的。

  隨后,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qū)。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陽元石景區(qū)。陽元石已經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余石柱,其巖性屬于碎屑巖類(包括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礫石巖)。陽元石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兩組巖層相互交叉,流水沿著節(jié)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于巖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為水平韻律層理與節(jié)理發(fā)育的地貌點。它是由于地殼抬升后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巖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fā)黑。巖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為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huán)境;巖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xiàn)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征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采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蘊含知識。在你經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征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沖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獲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說,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自豪的。

  最后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為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

  野外實習報告 篇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xiàn)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我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yè)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煤礦地質學是地質學的一個應用學科分支,是采礦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是采礦工程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之前必修的一門課程。地質學不僅是一門科學理論知識,同時也具有廣泛的實際意義。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科學。無論是進行地質研究還是地質知識應用幾乎都離不開野外地質觀察。通過野外地質觀察和取樣,獲取地質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和實物材料,經室內進一步研究,進而最終獲得地質知識。 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質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本次實習是以獲得地質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野外綜合觀察能力,地質思維能力,野外地質工作基本能力,啟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為目標的地質啟蒙教學實踐。

  第二節(jié) 實習安排和進度

  我們本次的地質認識實習工安排了兩天的時間。實習開始以20xx/9/9號,8號晚上我們領來了實習所要的工具,9號早上開始了第一天的實習。本次實習安排了兩天時間,所以實習也分為兩條實習路線。第一天的實習路線是西山實習路線,首先我們觀看了西山大斷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過程中觀察了西山大斷裂的地層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對滇池進行了觀察。第二天的實習開始于10號,也就是第二條實習路線,澄江實習路線。早上我們到了撫仙湖,,對撫仙湖的幾個點進行了觀察和了解,對撫仙湖的形成和水環(huán)境特征有了大體了解。下午我們去了帽天山澄江動物群,在澄江動物群參觀了化石博物館,還看了澄江動物群的宣傳片,之后就返回學校。實習結束。

  第三節(jié) 實習地的地理與交通概況

  昆明西山古稱碧雞山.為碧蟯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的總稱.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區(qū)15公里,隔滇池與金馬山遙遙相對。北起碧雞關,南至?冢d延35公里.最高峰羅漢峰,海拔2 511米。山巒起伏,彤似臥佛,故也稱臥佛山。隔水相望宛如—豐盈的女子躺臥滇池岸邊,有“睡美人”山之美稱.三清閣上鑿有龍門石窟.為昆明地區(qū)第一勝景.西山之名最早見與明天順六年(1462年),敕賜華庭山,大園覺禪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縣海西山”。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中國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積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跊,稱螳螂川,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區(qū)靠西,交通便利。我們本次實習是學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來也是。

  澄江撫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總面積為212平方公里,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平均深度為87米,最深處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點中較為特殊的一個。湖容量達189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撫仙湖水清澈純凈,透明度平均為8米,最大可達12.5米,是我國內陸淡水湖中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撫仙湖名聲鵲起是因為1992年在湖底發(fā)現(xiàn)“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圖案、類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圖騰、類似于阿拉伯數(shù)字、古羅馬字母的“0”、“1”、“Y”、“I”的符號,以及那些橫七豎八的猜不出功能與用途的刻痕、頗似青銅器一角的金屬碎片,高達19米、底長30米的五層世紀壇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跡象,神秘的澄江撫仙湖水下建筑與古

  滇文明相距不遠,在歷史上它們有何關聯(lián)?為何兩處繁華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這些“未解之謎”和瑪雅文明、百慕大之謎一樣,引發(fā)著人類永遠在追求。但愿通過撫仙湖水下古城遺址的一次次科學和嚴謹?shù)奶矫匦袆,能早日復原撫仙湖一帶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城鎮(zhèn)村落、祭祀活動等,讓又一個中華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撫仙湖山川秀麗,勝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狀如玉筍,雄偉峻峭,被稱為“玉筍擎天”;東部有溫泉,當?shù)亟袩崴,熱水塘位于澄江縣海口鎮(zhèn),泉口甚多,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溫一般在40℃左右,水質含硫,是沐浴、療養(yǎng)的理想之地;東北面的回龍山如大象長鼻,故稱象鼻嶺;南面山間的海門河,僅長一公里多,隔山連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稱“界魚石”,其旁還有一塊石碑。碑上有詩:星云湖棲息之大頭魚,撫仙湖生長的糠蒗魚,以石為界,不相往來。古往今來,“界魚石”曾吸引無數(shù)游人,現(xiàn)已辟為公園,供人們游覽。離“界魚石”西側100多米處,還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門橋,無桅桿的木船可從橋下過往于[1]星云湖、撫仙湖間,橋身精雕細刻,美觀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城東邊6公里處。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聞名,所謂地球生命的“寒武紀大爆發(fā)”指的就是這里。這里埋藏著距今5.41億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該動物化石群再現(xiàn)了距今5.41億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實面貌,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奧秘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證據(jù)。帽天山化石帶,呈帶狀蜿蜒分布,這條分布帶長20公里,寬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實習路線

  第一節(jié)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稱的滇池湖畔,距市區(qū)15公里,北起碧雞關,南達灰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等山峰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羅漢山高出滇池水面約620多米。西山公園東瀕滇池,西迤長坡,占地約889公頃。西山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澗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麗。遠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龐大的睡佛,又似一個仰臥的少女,故稱“臥佛山”,又稱“睡美人”。明嘉靖年間楊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贊美西山“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痹诿鞔,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雞足山,合稱“云南四大風景名山”。 全山除巖石嶙峋的羅漢崖外,均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隨高度變化森林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山體下部有以櫟類為主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體上部是云南松、華山松為主的針葉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guī)r地帶,分布有沖天柏林和多種落葉闊葉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個科、594個屬、1086種灌喬木和其他植物,藥用植物也多達九十余種。還生長了一些珍稀樹種,如臺檜、鵝耳櫪、化 香樹、八角楓、滇紫荊、云南樟、長柄楨楠等四季常青的樹木。1998年起,公園致力于恢復“碧雞秋色”工程,連年持續(xù)栽種漆樹、紅楓樹等彩色樹木。

  第二節(jié) 滇池地理環(huán)境現(xiàn)狀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連同湖西側的西山是著名游覽、療養(yǎng)勝地。由構造陷落而成。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積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谛钩觯Q螳螂川,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過去環(huán)湖地區(qū)常有洪澇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盤龍江上建松華壩,1268年又開鑿?诤樱哟蟮岢氐某隽髁,減輕環(huán)湖澇災。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個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庫,沿湖修建幾十座電力排灌站,解除洪澇災害,并確保農田灌溉和城市工業(yè)、生活用水。湖內產鯉、鯽、金錢魚等。

  野外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1、為了熟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shù)氐刭|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巖、鮞狀灰?guī)r、竹葉狀灰?guī)r等巖石的熟悉,識別節(jié)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fā)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xiàn)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tài)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

  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正確地推算當?shù)氐牡刭|演變歷史。

  二、實習概況

  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xx年xx月xx號開始到xx月xx號結束。 xx月x號到xx月xx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并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qū)和蓮花洞地區(qū)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后我們搜索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

  xx月xx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qū)和蓮花洞地區(qū)的天乳山中實習。xx月xx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1)實習地區(qū)的地形地貌

  本次實習區(qū)域位于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偟牡貏菔俏鞅薄⑽鞑扛,東南、東部低。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滿山蔥郁。進入景區(qū),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xiàn)為AAAA級風景區(qū)。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fā)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qū)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xiàn)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qū)和避暑勝地。

  這里層巒疊嶂,川谷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于景,使人觸景生情。據(jù)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后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稱現(xiàn)名。這里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麗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fā)現(xiàn)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

  (2)京娘湖的實習

  10月20號早上7點,在xx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jié)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并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里和波痕發(fā)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2.節(jié)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區(qū)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巖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jié)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

  節(jié)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xiàn)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jié)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jié)理。

  以節(jié)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jié)理:

  走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jié)理:節(jié)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jié)理:節(jié)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3.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

  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巖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huán)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fā)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xiàn)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qū)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fā)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質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shù)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于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干涸,有的斷斷續(xù)續(xù)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偾治g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qū)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诎徇\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鄢练e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古武當山地區(qū)實習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qū),我們看到的巖層屬于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qū)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巖片麻巖,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jù)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qū)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天乳山實習

  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里認識和了解這里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巖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后出現(xiàn)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巖,崮山組的竹葉狀灰?guī)r;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巖石的溶蝕溝槽等現(xiàn)象。等爬到牙口后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墻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guī)r,等休息完畢后,下午1:30我們繼續(xù)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guī)r,頁巖等巖石以及由于巖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

  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qū)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

  寒武系下統(tǒng)饅頭組:上部泥巖;下部薄層泥質灰?guī)r與微晶白云巖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巖,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guī)r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云巖。

  寒武系中統(tǒng)徐莊組:上部泥巖夾鈣質粉砂巖,含砂碎屑灰?guī)r;中下部含絹云母泥巖,夾海綠石石英砂巖、含砂泥灰?guī)r。

  寒武系中統(tǒng)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層鮞狀灰?guī)r,豆狀灰?guī)r夾厚層灰?guī)r;下部厚層花斑灰?guī)r,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guī)r夾泥灰?guī)r。

  寒武系上統(tǒng)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guī)r夾泥巖,竹葉狀灰?guī)r,泥質條帶灰?guī)r和鮞狀灰?guī)r;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guī)r;頂部中厚層灰?guī)r夾泥巖。

  2.看到的巖石

 、 鮞狀灰?guī)r,又稱鮞;?guī)r,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guī)r,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guī)r,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

  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tài),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guī)r,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huán)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guī)r。

 、 竹葉狀灰?guī)r,石灰?guī)r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tǒng)崮山組曾出現(xiàn)過大量的竹葉狀灰?guī)r現(xiàn)象。

  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巖。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經海水長年沖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后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yōu)殛懙睾,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模樣。

  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guī)r,在其剛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處于半固結狀態(tài),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并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huán)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guī)r。

  ③ 紫紅色頁巖,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jié)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huán)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

 、 豹皮灰?guī)r,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guī)則斑紋的石灰?guī)r,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guī)r。通;|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guī)r在成巖過程中發(fā)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guī)r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guī)r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guī)r是經韌性剪切作用的灰?guī)r形成的鈣質糜棱巖。

  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fā)生破裂,使巖層連續(xù)性遭到破壞的現(xiàn)象稱為斷裂;绢愋褪枪(jié)理和斷層。

  ① 節(jié)理裂隙:

  巖層發(fā)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fā)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jié)理可分為張節(jié)理和剪切節(jié)理和劈理。節(jié)理常成組出現(xiàn)。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jié)理裂隙

 、 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fā)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

  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xiàn)明顯的褶皺結構。

  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fā)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xù)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tài)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shù)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5.天乳山的巖溶作用

  ①巖溶地貌

  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②地下巖溶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guī)r組成的山地中,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shù)乃诼蛳聺B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fā)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shù)男纬社娙槭?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qū)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tài)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于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石鐘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巖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shù)米,小的只有幾厘米,主要是巖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并在滴水處不斷沉淀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

  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巖溶堆積物,主要是巖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鐘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

  石鐘乳和石筍的橫剖面都具有同心圓結構。

 、蹘r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條件

  1.可溶性巖石

  可溶性巖石是巖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qū)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fā)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異的巖溶景觀。

  2.巖石透水性

  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活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石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巖溶作用越明顯。在溶洞中,巖溶作用愈強,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巖溶地貌發(fā)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網(wǎng)。

  (5)書寫實習報告

  下午4:00下山,坐車回校后根據(jù)自己所見的和自己從課堂學的知識,仔細分析了沉積巖、變質巖等巖石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實習地點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并將照片和自己的筆記逐一對應,通過上網(wǎng)搜查資料,查各種文獻,把實習報告寫完。

  四、實習總結:

  1.通過此次一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鞏固了課堂學到的對巖石巖性,地質構造等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淺。

  2.這次野外實習我們沿途欣賞了秀麗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體驗了登山的樂趣,雖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開心。

  3.本次實習,不僅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和鞏固,也是進一步培養(yǎng)我們的觀察能力,學習并把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野外實習報告 篇6

  實習時間:20xx年6月3日--20xx年6月7日

  實習地點:臨汾霍山興唐寺

  指導教師:閆明

  實習學生:生科院0801班、0802班全體學生

  大三第二學期期末這次的生態(tài)學綜合實習,使我們基本掌握了野外實習考察、實驗數(shù)據(jù)的采集、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等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了我們不畏辛勞、勇于研究的科學精神和進取精神,進一步增強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

  此次生態(tài)學綜合實習的野外實習地點位于霍山興唐寺,太岳山森林公園興唐寺實驗景區(qū)的范圍主要包括洪洞縣興唐寺鎮(zhèn)安子坪村周圍的山峰和峽谷,位于霍山主峰西南。東與古縣相鄰,北與霍州毗鄰。山高谷深,林密峽險,氣候涼爽,景色幽奇。峽谷濃蔭蔽日,峰巔山花爛漫,四時燕鳴雀喧,常年有野獸出沒。景區(qū)海拔1340~2346米,相對高差1000余米。地貌為大起伏侵蝕高中山,巖石以花崗巖為主,土壤多為棕壤。植被屬于針闊混交林,木本和草本共700余種,覆蓋率高達92%。喬木主要有側柏、白皮松、油松、華北落葉松、遼東櫟、五角楓、山楊、白樺等,灌木以黃刺玫、胡枝子、繡線菊、荊條、鼠李、連翹、沙棘等為多。

  4日下午1點,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學校出發(fā)驅車前往霍山興唐寺。經過幾小時的車程,5點多我們到達目的地,由于天色已晚,所以我們對周圍環(huán)境做了大致的了解,于次日開始真正的實習。

  5日一早我們就出發(fā),翻山越嶺,沿途認識植物,我們一方面聽曹老師講解一些植物的辨認技巧以及資源利用價值,一方面通過觀察、采取一些標本識記。在重新識記植物名稱、分類的過程中,老師耐心講解,同學們認真聽取,都為下一步的實地測量做著積極的準備。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也認識了很多植物,收獲不小。接下來的一天半閆老師帶領我們在多個典型的山坡上,對群落結構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并學習如何做樣地。樣地面積分為喬木,灌木,草本三種樣地,因為各種植物大小不一,所以選擇的樣地棉結也有所不同。其中喬木要測量高度、胸徑和冠幅;灌木的包括株樹、高度及蓋度;草本則需測量株高、蓋度。學習到如何選擇及測量樣方后,我們便按照小組開始選擇樣地,開始了第一個樣方的測量。首先,用皮尺量出一個10*10的樣方測量喬木,5*5的測量灌木,1*1測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測量各種數(shù)據(jù),并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此坪唵蔚臉臃皆趯嵺`操作中并不是很簡單,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還是有很多植物不認識,測量不夠熟悉導致速度很慢等等,不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漸漸克服了這些困難。不知不覺已接近傍晚,我們便反折回去,晚上重新回顧白天所采集的標本。

  7日我們上午出去學習了如何測量最小樣地面積,學習完后學習做了一個最小樣地面積。另外還學習了如何使用測量海拔高度,坡度及坡向的儀器。為期三天的生態(tài)學實習也伴隨著當天上午而結束。

  此次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學全部圓滿地完成了實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收獲。同學們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為以后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野外調查實習使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得到鞏固和開拓;實習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漏,必須重拾書本,虛心請教老師,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會了樣方法、最小樣地面積和種-面積關系分析,對于霍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同時在野外較為艱苦的環(huán)境中也培養(yǎng)了我們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優(yōu)良作風,進一步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

  本次實習也為我增加了不少生活閱歷,增加了不少知識經驗,比起在教室的書本學習,實習中親眼見到的植物更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提高了我克服困難的能力,大家的鼓勵、幫助都給了我極大的勇氣和信心。在此我要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此次機會,也感謝在山上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們,也很期待下一次受益匪淺的實習活動。

  野外實習報告 篇7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qū)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這里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guī)r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shù)厝罕娧厣铰芬澜枭蕉吹奶烊恍蝿荩迯R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置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xiàn)有齊云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xiàn)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即屬于太白、華陽巖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于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qū)構造巖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qū)的巖石大部分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同時又有少數(shù)的沉積巖和變質巖。其褶皺形態(tài)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為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巖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qū)域常見巖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xiàn)象:河流山體特征。

 、塾^察巖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jié)理。

 、苁褂玫刭|羅盤測巖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qū)基本地理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xiàn)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xiàn)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shù)膶嵙暰瘛R巴庾⒁獍踩,進入山區(qū)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陜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巖石。

  少華山由于是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巖石多以火成巖為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巖, 少華山區(qū)的巖石主要為玄武巖和花崗巖等火成巖。其中玄武巖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并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鸪蓭r根據(jù)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為超基性巖. 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jù)巖石產狀,分為深成巖.淺成巖和噴出巖;◢弾r是分布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閃石。花崗巖是分布最廣的深成巖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qū)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于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于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于秦嶺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于上古時期形成古地臺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為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著廣泛的巖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xiàn)為中細蜂腰形。腰部為巖漿侵入的火成巖、變質巖構造,少華山區(qū)域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斷層構成復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巖層層理較清晰。巖石表面風華嚴重,節(jié)理較為明顯。

  斷裂是指地殼中的巖石,特別是脆性較大和靠近地表的巖石,在受力情況di下容易產生斷裂和錯動。節(jié)理即斷裂兩側的巖塊沿著破裂面沒有發(fā)生或沒有發(fā)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即巖塊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

  少華山屬于秦嶺山系的延伸,而秦嶺是震旦紀時期的晉寧運動形成的,再經過長時間的侵蝕以及地質運動,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概況。少華山區(qū)域內地質構造較為復雜,既有褶皺.也有斷裂,多處呈現(xiàn)背斜.向斜.節(jié)理.斷層等構造形跡。巖石表面風化嚴重,節(jié)理明顯。華山區(qū)的褶皺主要為傾斜褶曲和倒轉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臥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軸向斜向南北縱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蝕作用而參差不齊, 其斷層多為逆斷層中的推覆構造以及平推斷層和樞斷層。

  第四章:地質羅盤儀測定巖石的產狀及測量結果。

  巖層產狀的測定

 、贉y量巖層的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層面貼靠、放平、氣泡居中后,北針所指的度數(shù)即為所求的走向。

  ②側傾向時用羅盤的n極指著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與層面貼靠放平,北針所指的度數(shù)即為所求的傾向。

 、蹨y傾角時將羅盤的長側邊順傾斜線貼靠、層面豎起,并與走向線垂直,羅盤指針上掛的傾斜儀所指度數(shù)既是所求的傾角。

  測量結果

  觀測點

  測定項目

  測量結果

  觀測點一

  走向 傾向 傾角

  ∠

  觀測點二

  走向 傾向 傾角

  ∠

  觀測點三

  走向 傾向 傾角

  ∠

  第五章:實習感想。

  雖然這次實習時間比較短,但是我還是有很多的感想和體會。

  首先這次野外地質實習十分的有意義,我感到收獲很大。它使我們獲得了對實習區(qū)域地理現(xiàn)象,地質概貌的感性認識。一方面,通過野外實習,結合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把我們所學的知識靈活理解,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應用和記憶,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意義。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野外實習方法和技能,學會了一定的觀察要領和細節(jié),以及提高分析周圍自然環(huán)境形成原因和過程、各種地質地貌現(xiàn)象的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同學們考察地理和各種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和熱情,還有增強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野外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地點:鳳凰古城

  (二):實習時間:

  (三):實習的目:

  1.學習并掌握野外實習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2.擴大地理視野,提高地理思維能力。

  3不僅開闊了視野,使課堂上所學餓知識和理論得到印證,而且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出現(xiàn)的許多地理學問題會引發(fā)我們去思索、去探索,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研究、理解和記憶,提高我們的地理思維能力。

  4沿途中的地理景觀,能使我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實習加強我們對區(qū)域地理的理解,了解鳳凰的旅游發(fā)展能力,以及鳳凰的人文資源,了解苗族風俗 。

  (四):實習內容:

  全面了解鳳凰的地質地貌 、氣候氣象 、河川水文、 植被狀況、 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經濟生活等自然人文現(xiàn)象,并依此研究分析鳳凰旅游開發(fā)的具備的歷史和自然優(yōu)勢,思考鳳凰旅游資源發(fā)展的前景與存在的`問題。

  (五)實習方法:

  采取教師指導和個人獨立鉆研相結合,小組活動和集體討論想結合的方式,遵循事實求是的原則,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

  (六):實習路線

  一 鳳凰古城概況

 。ㄈf壽宮):位于沙灣,舊為江西會館,建于清乾隆二十年間。前臨沱江水,背靠青龍山。院內的遐昌閣高聳,河邊的萬名塔拱衛(wèi)。閣樓飛檐斗拱,建筑古雅典樸,風韻別致。

 。ㄌ焱鯊R又名三候祠):在東門外觀景山麓,嘉慶三年修建。從東門井登山進廟,有石階100級,右側有三個臺階,原各有一馬一夫,大小與真人真馬一般,工藝精巧。

  廟內有大戲臺,昔日常有戲班來縣演出,是城內一個娛樂場所。正殿有一尊高大的塑像,長年香火不絕。1911年11月鳳凰響應辛亥革命,田應會等曾在天王廟聚義。建國后戲臺、神像、夫、馬均被拆毀。1962年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廟宇。

  (文廟):位于登瀛街,系古代祀孔之地。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建。保存的大成殿飛檐翹角,蟠龍矯繞。朱漆金紋,浮雕飛動。

 。ǔ枌m):位于西門坳,舊為陳家祠堂,建于民國4年(1915)前有高大的門墻,粉紅色的墻壁上有12副浮塑。宮內是四合大院,頭門有一古式戲臺,兩側有包廂,整個院落的門窗雕刻精湛,朱漆色繪,典雅富麗,宛如宮殿。

  (奇峰寺):位于城外大街南側!耙环逋怀銎降兀偶u回;松蔭夾道,山頂有寺,江水縈同,四山環(huán)抱,秀氣所鐘”。為鳳凰八景之一,名曰“奇峰挺秀”。 (南華山):是縣城南邊屏障!碍h(huán)城皆山,此峰獨竣;草深林茂,翠色千層,朝則薄霧籠青,暮則斜陽凝紫”。山頂過去有小庵,如今建有國營林場,設有招待所接待賓客。這是鳳凰八景的“南華疊翠”。

  虹橋橫跨沱水,長50余丈!按ㄆ斤L靜,皓月當空,清光蕩漾,近則兩岸煙村,遠則千山云樹,皆入琉璃世界中。橋上徘徊,恍似置身蓬島:。這是鳳凰八景的“溪橋夜月”。昔日橋上有亭,店鋪林立,1956年拆除建為公路橋;佚堥w位于縣城東門外,閣下有一深潭,鳳凰八景的“梵閣回濤”就是指的此處。漲水時“兩溪合流,匯于江心寺下,紅黃異色,急流飛濺,觸石漩渦,隨風鼓浪,正如兩龍過峽”。

  二、鳳凰地質地貌

  鳳凰縣地形復雜,東部及東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帶為第一級臺階,以低山、高丘為主、兼有崗地及部分河谷平地、地表切割破碎,谷狹坡陡。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竿子坪、吉信、橋溪口、木江坪、官莊、南華山,新場、廖家橋、七良橋、水打田、林峰、沱江鎮(zhèn)等地,最低的水打田鄉(xiāng)竹子坳海拔170米。地表物質以紅巖為主,夾有部分石灰?guī)r、面巖。氣候較溫暖。從東北到西南的中間地帶為第二級臺階,海拔500-800米,包括茨巖、茶田、黃合、阿拉營、落潮井、麻沖、都里、板畔、千工坪、山江、木里、兩頭羊、火爐坪及三拱撟、大田的一部分,以中低山和中低山原為主,地勢較平緩開闊,谷少坡緩、垅田較多,石灰?guī)r廣布,天坑溶洞甚多,氣候適中。西北部中山地帶為第三級臺階。海拔在800米以上,包括米良、柳薄、禾庫、兩林、臘爾山及太田、三拱撟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地表組成物質石灰?guī)r占95%,地表起伏和緩,坡度在5-20度之間。邊緣地帶,峰巒連綿,谷深坡陡,為中山類型。氣候較寒冷。

  野外實習報告 篇9

  一.實習目的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調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簡單的'技能。

  2、通過野外實習,了解調查地區(qū)氣候、地貌、母質等成土因素的特點及其和土壤發(fā)生的關系。

  3、通過對土壤的觀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類型及其發(fā)生演變和分布規(guī)律,學會土壤剖面點的選擇和修整、土壤剖面層次劃分,形態(tài)描述和記錄。

  4、了解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和變化的影響。

  二.實習地區(qū)自然概況簡介

  地點:浙江省杭州地區(qū)

  時間: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qū)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qū);東北部和東南部屬浙北平原,河網(wǎng)密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蕩、水庫占8%。

  杭州地區(qū)處于中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x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

  杭州地區(qū)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中元古代以后,地層發(fā)育齊全,巖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于現(xiàn)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wěn)定。區(qū)內地層出露和巖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而地貌類型多樣,有火山熔巖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更添人類文化(特別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響之疊加。由于以上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

  上述各內在因素(包括巖石、構造、地貌、氣候、土壤、植被和人類文化等)及其彼此間的共同作用,鑄就了杭州地域綜合體系統(tǒng)(包括杭州自然地理綜合體系統(tǒng))

  三.實習時間、地點和任務

  實習時間

  實習地點

  實習任務

  xx年8月28日

  大奇山

  認識森林土壤,水稻土壤等主要土壤類型,觀察其分層情況,學會土壤剖面的描述、選擇和整修,土壤標本的采集,分析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

  xx年8月29日

  玉皇山

  xx年9月1日

  新沙島

  野外實習報告 篇10

  第一章緒論

  此次實習的城市為杭州市,地點西湖景區(qū);這里是個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文明古城,旅游勝地。在實習中我們還可以“苦中作樂,游山玩水”此次實習自然是不虛此行。

  我們此次野外觀察實習共5天,具體時間為6月29日至7月3日。為了方便我們的實習,我們借住在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學生公寓。按約定我們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點集合,然后根據(jù)實習線路一起出發(fā),完成每日的實習任務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實習記錄筆記。

  6月29日實習線路南山公墓――玉皇頂;主要實習任務:認識葉家塘組、黃龍組、船山組、棲霞組巖性及其所含化石;觀察小背斜、小平臥褶皺,玉皇山向斜。這一天我們定了定了5個點,在得意亭處觀察了葉家塘組巖性,在收費亭處觀察了黃龍組巖性,在停車場處定了黃龍組和船山組的分界點,然后來到了紫來洞,進行了對溶洞形成的描述.在離休息亭東南100m處觀察了斷層,并對斷層進行了產狀測量,和正逆判斷。第一天實習就算結束了。

  這一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在野外辨別三大巖類,怎樣測量產狀,怎樣辨別正逆斷層等,通過這一天實習,讓我們學會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

  6月30日,今日路線起于石屋洞途徑水樂洞、煙霞洞再到南高峰頂。由于天氣惡劣,加大了我們實習的難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變了原定實習計劃,于是今日定了四個點分別為石屋洞的構造觀測點,水樂洞巖溶觀測點,煙霞洞溶洞觀察點,南高峰巖性觀察點。此行我們途徑青龍山、煙霞三洞,并觀察了青龍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煙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樂洞附近灰?guī)r中的縫合線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線起于紫云洞終于寶石山,今日任務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觀察其巖性,到寶石山學習后方交匯定點法。在紫云洞我們觀察到崩塌的巖洞有斷層,有三組解理面,是熔結凝灰?guī)r,斷層間有角礫,有擦痕,沒有位移的為解理,有位移的為斷層,斷層附近也有小的解理。從棲霞嶺至初陽臺的石階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寶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寶石山的蛤-蟆峰我們學習了后方交匯定點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這樣就完成了我們當天的實習任務。 7月3日,實習路線為:錢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務是認識志留―碳系部分地層巖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錢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運堆積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這樣,我們的杭州實習就算結束了。

  第二章地層

  1、概述

  杭州的地層簡述:以吳山、龍塢、錢江、古蕩為東、西、南、北之界線,在此區(qū)內可見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層:

  1、奧陶系(o)(僅見上統(tǒng),分布在區(qū)西南一隅)分為文昌組和長塢組;

  2、志留系(s)(出露比較齊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為康山群、大白地組和吉安組;

  3、泥盆系(D)分為西湖組和唐家塢群;

  4、石炭系(C)分為船山組、黃龍組、葉家塘組和珠藏塢組;

  5、二疊系(p)分為丁家山組、茅口組和棲霞組;

  6、侏羅系(J)僅見上統(tǒng)第一段,分布在寶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堊系(K)下統(tǒng)朝川組,沿錢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廣泛,成因類型復雜;

  2、地層巖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層分布位置、巖性特點(描述)、巖層產狀等。主要地層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組)巖性為白色石英砂礫巖、粗砂巖夾砂質泥巖。厚度176~300米。主要為老和山。

  C2h(黃龍組)巖性為淺灰色生物碎屑灰?guī)r、白云質灰?guī)r,底部為白云巖,產紡錘、莫斯科小紡錘,犬齒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盤山―龍井―飛來峰一帶。

  C3c(船山組)巖性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guī)r,藻灰結核灰

  巖。產中華麥、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黃尖組)分布在寶石山、葛嶺、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據(jù)火

  山噴發(fā)間斷及巖性特征,可分為三個亞段

  第三章巖漿巖

  實習區(qū)巖漿巖以酸性噴出巖為主,侵入巖不發(fā)育,地表均以脈巖產出。從巖漿巖特征化學成分,以及與圍巖、地質構造關系,結合區(qū)域對比分析,均屬燕山期巖漿活動產物。

  實習區(qū)脈巖:分布零散,種類較多,從基性到酸性都有發(fā)育,以中酸性為主,多數(shù)受構造控制。計有:輝綠巖脈,安山玢巖,英安玢巖,高嶺石化霏細斑巖等。

  實習區(qū)噴出巖:晚侏羅世早期的噴出巖以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主,是實習區(qū)火山巖最發(fā)育的一類,分布在寶石山、葛嶺、孤山等地。巖性有熔結凝灰?guī)r、流紋質含碧玉團塊玻屑熔結凝灰?guī)r。葛嶺、寶石山一帶角礫熔結凝灰?guī)r的巖性特征為:灰紫、紫灰色,呈角礫狀結構,具假流紋構造,有玻屑、晶屑(斜長石、石英、黑云母、角閃石)、巖屑(安山玢巖)和微量磁鐵礦褐鐵礦組成,少量隱晶質物質膠結,熔結凝灰?guī)r的巖性特征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結構,具假流紋構造。玻屑主要,晶屑(斜長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巖屑(安山玢巖、凝灰?guī)r)零星,褐鐵礦、磁鐵礦微量,由少量隱晶質物質膠結,有些凝灰?guī)r含碧玉團塊。碧玉由玉髓和細粒石英組成,有方解石、黃鐵礦、有機質和粘土混合物,顏色多樣,常為紅色,致密堅硬,具貝殼狀斷口,常具隱晶質和膠狀結構,顆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認為與海底火山作用有關,即火山噴出的凝灰物質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進入海水,當它達到飽和時,在適當條件下即沉淀下來而成。早白堊世晚期的噴出巖有流紋質凝灰?guī)r、流紋巖。安山質熔巖(輝石安山玢巖、安山巖)和基性熔巖(玄武玢巖、玄武巖)等四類,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橋、杭一中等地。

  第四章構造

  1、概述

  杭州市位于揚子準地臺東部錢塘臺褶帶,包括安吉――長興陷褶帶、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帶、華埠(開化)――新登(富陽)陷褶帶、常山――諸暨拱褶帶、余杭――嘉興臺陷等五個三級構造單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斷褶束等七個四級構造單元。

  一、褶皺

  杭州市區(qū)包括三個褶皺區(qū):西湖復向斜、石龍山褶皺區(qū)和半山―皋亭山褶皺區(qū)。

  二、斷裂

  杭州在印支運動以前基底固結程度較低,地殼變形以褶皺方式為主,斷裂不很發(fā)育,主要是一些長期活動的同沉積斷裂或基底斷裂,但它們都控制著構造單元邊界和古生代地層的發(fā)育,如臨安――馬金斷裂、蕭山――球川斷裂、昌化――余姚斷裂、印渚埠――開化斷裂,畢浦――雙溪口(淳安)斷裂等。

  三、節(jié)理

  杭州市區(qū)節(jié)理以葛嶺―寶石山構造節(jié)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東東向兩組剪切節(jié)理形跡構成小型“棋盤格式構造”。在寶石山,北東70°~80°的節(jié)理密集,北西向節(jié)理稀疏;葛嶺附近,北西

  40°~60°、北東70°~80°的兩組節(jié)理均較明顯;而葛嶺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節(jié)理卻變得密集,北東東向節(jié)理變得稀疏。

  1、節(jié)理與斷層

  棲霞嶺介于掛牌山和葛嶺山之間,這里發(fā)育有蝙蝠洞、華嚴洞、紫云洞、棲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這些洞泉的發(fā)育都在一條直線上,若與其北東的臥云洞相連,則其走向為北東。沿線不僅發(fā)育有洞泉,而且還明顯地可見斷層擦痕,斷層角礫巖、斷層糜棱巖,因此這洞穴泉水的發(fā)育與斷層有直接關系。此斷層即為棲霞嶺斷層。

  近棲霞嶺最高處,紫云洞牌坊前,此處可找到侏羅系火山巖系第二亞段和第三亞段的分界面,兩亞段之間可明顯地見到一層紫紅色的沉凝灰?guī)r,這是在火山噴發(fā)間隙時期形成的。

  斷層和裂隙(節(jié)理)統(tǒng)稱為斷裂構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水出來時冒泡則是上升泉(承壓泉),水澗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開次量很大。巖縫的水開采量校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紫云洞(圖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棲霞山,洞穴主體長約80m,洞型平直簡單,走向NE35°―45°洞頂平整如板且向東南傾斜,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巖層面發(fā)育的,受沉積巖夾層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棲霞嶺一帶布滿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夾1至2層凝灰質砂、泥巖或沉凝灰?guī)r,單層5―10m,經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環(huán)對松軟的沉積巖夾層進行剝蝕、侵蝕和浸泡軟化,其碎屑物質被水流搬運帶走而淘空,逐漸刻鑿出傾斜狀深槽。

  深槽頂板為堅硬的火山碎屑巖,并發(fā)育有NEE、NNW、NW向X節(jié)理(圖3-2.3),大大降低了頂板的穩(wěn)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巖洞初具雛形,由淺入深由小到大向縱深方向發(fā)育與擴展。然而,巖洞并非無止境的發(fā)展下去,隨著深度的增加,X節(jié)理趨于減少或呈閉合狀,風化作用、流水侵蝕和水的循環(huán)交替隨之變弱,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紫云洞。我們組選在紫云洞進行巖石的走向、傾向、傾角三組產狀的測量,我們組所測數(shù)據(jù)為巖層傾向:130,傾角45

  2、褶曲

  西湖復向斜,即杭州復向斜在杭州市區(qū)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皺區(qū)的主體,組成西湖復向斜翼部最老地層是上寒武統(tǒng)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層是下二疊統(tǒng)的丁家山組,出露在西湖畔的劉莊附近)。西湖復向斜的形態(tài),順西南方向收斂,樞紐仰起,向北東方向展開、樞紐傾伏,樞紐總的方向為北東50°,傾伏角15°。復向斜傾沒部分為下白堊統(tǒng)火山碎屑巖所不整合復蓋,又為一隱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斷裂所橫切。龍井――翁家山――南高峰――三臺山――丁家山一帶為西湖復向斜核部,地形坡度與復向斜傾伏角相適應。西湖復向斜由一系列單體褶曲組成,從北西到南東計有飛來峰向斜、天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龍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將臺山向斜,鳳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遠離西湖的另一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塢背斜,直塢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復向斜的北東方向,可視為西湖復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五章地質發(fā)展史

  前人對杭州地區(qū)做了大量的地質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因此本區(qū)的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高。在杭州地區(qū)進行地質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質工作者和單位。

  1924年朱庭祜調查了西湖一帶地質情況,將石炭、二迭系灰?guī)r稱為“飛來峰層”;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塢砂巖”、“西湖石英巖”,并分別劃歸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吳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導下,對杭州地區(qū)進行較詳細的調查,并編制1:5萬杭州地區(qū)地質圖。

  1951年盛莘夫對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層進行了詳細研究,劃分出黃龍灰?guī)r(C2h)、船山灰?guī)r(C3c)、棲霞灰?guī)r(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組灰?guī)r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學師生多次來杭州實習,填制了1:1萬地質圖;

  1970-1973年浙江省區(qū)測隊開展杭州幅1:20萬區(qū)域地質調查,對實習區(qū)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和礦產都作了大量而系統(tǒng)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質大隊做了杭州市地熱普查,收集了豐富的地熱資料。

  目前,仍有許多院校師生在杭州進行基地地質實習,如東華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地質系、同濟大學、工業(yè)學校。

  第六章資源環(huán)境地質

  杭州地區(qū)的地質景觀極為豐富,如杭州西湖,錢塘江,九溪等均為杭州有名的旅游勝地,奇特的地質景觀給杭州的`旅游業(yè)帶來了勢不可擋的發(fā)展趨勢,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廬縣瑤琳鎮(zhèn)的瑤琳洞,有巖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國特大型水陸兼?zhèn)涞娜芏粗。眾多地質景觀不僅使杭州的旅游業(yè)得到發(fā)展同時是杭州的人文景觀也得到了發(fā)展,自然環(huán)境也得到了保護,各種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七章結束語

  為期5天的杭州實習很快結束了,也許實習給我們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點累,這也許是我們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們實習的4天氣候條件相當惡劣,前兩天是陰雨綿綿,中途還突遇過暴雨的侵襲,后兩天是高溫,相當容易中暑,還好各位同學都做好了防暑準備。由此,讓我聯(lián)想到的是作為地質工作者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地質學知識,更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以及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作為地質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須接受各種惡劣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鍛煉好身體。當然通過此次學習我們也或多或少的學到了一些東西,尤其是一些課堂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實習讓我們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地質工具的使用,嘗試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也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難度,對于理論知識我們應該經常適當?shù)呐c實踐聯(lián)系,才能達到我們的學習目的。

  野外實習報告 篇11

  前 言

  本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活動是在大學學習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專業(yè)課程,對氣象、土壤、植物、綜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學習完成后,于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陳群利副教授、丁衛(wèi)紅副教授、張群生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畢節(jié)學院地理與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地理科學本科班同學,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等地區(qū),主要針對土壤、植被、氣候、地貌、地質、人文景觀的實習活動。

  1.實習目的和意義

  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本科專業(yè)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考察和調查,能夠獲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調查方法和步驟。

  2.實習時間、地點和線路

  2.1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13日至20xx年xx月19日

  2.2實習地點:廣西北海

  2.3考察路線: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地貌

  3.實習區(qū)域概況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所轄地級市之一,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面向東南亞,位于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54′~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海運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貴、川及廣西各省區(qū)對外貿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fā)港之一。

  3.2面積: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總人口135萬,其中市區(qū)人口43萬

  3.4氣候:北海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南部沿海地區(qū)、北部灣東北岸,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光、雨源充沛,氣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濕度變大,有時會出現(xiàn)

  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溫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溫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溫也不過36-37℃,但由于濕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濕。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節(jié),時常出現(xiàn)大到暴雨,月雨量可達300-400毫米,此時出門需要注意攜帶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銳減,秋高氣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約20-30毫米,天氣不冷,平均溫度在15℃左右。

  3.5概貌:環(huán)視市區(qū),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四季飄香。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凈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并存的市區(qū)建筑,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住宅小區(qū),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組合和諧,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xiāng)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鄉(xiāng)”之稱,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陲,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約有139.46萬人口,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鄉(xiāng),這里出產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稱,為珠中極品。北海盛產優(yōu)質亞熱帶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貝雕、角雕、竹編工藝品美倫美奐。北海同時是中國煙花炮竹生產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煙花炮竹,五彩繽紛的煙花令你童心大發(fā)。

  3.6景觀:北海市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儒艮(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qū)和大士閣、東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著名的旅游景區(qū)(點),集“海、灘、島、湖、山、林”于一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zhèn)。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島湖是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水滸》拍攝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島的周圍淺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國最靠近大陸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開發(fā)價值。

  4.實習觀察路線及其描述

  4.1第一觀測點:海底世界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4日中午

  觀測點編號:01

  觀測點路線:水產展覽館——海獸廳——珊瑚!汉骱:Q髣稣箯d——高科技打造的無水水族館——負壓缸——海底隧道海——人鯊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場。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

  觀測點的地理內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分為A、B兩區(qū)。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魚)、鯨魚骨骼、龍蝦標本、千年海龜標本和奇特的亞熱帶魚類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種海洋生物;還有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潛水表演、喂魚表演和人鯊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觀測點:北海銀灘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4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2

  觀測點路線:沿海岸和銀灘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臺、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銀灘度假村位于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內,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zhèn)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qū)、東區(qū)和海域沙灘區(qū)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銀灘度假區(qū)內的海域海水純凈,陸岸植被豐富,環(huán)境優(yōu)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钡奶攸c,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guī)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所以被海內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銀灘的沙質,均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灘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達98%以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難得的優(yōu)良沙灘”。沙子晶瑩潔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鹽一般。因為沙子細膩致密,游人在潮水剛退去的平坦寬闊的海灘漫步,甚至連腳印也不會留下。這一灘碎銀,便是無價的富礦。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學儀器等工業(yè)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觀測點:北海老街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5日上午

  觀測點編號:03

  觀測點路線:沿珠海路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風格的特殊,于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該路建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并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筑。這些建筑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響,臨街兩邊墻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墻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

  4.4第四觀測點: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及海岸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5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4

  觀測點路線:紅樹林——紅樹林海岸

  觀測點的意義:金海灣紅樹林生態(tài)休閑度假旅游區(qū)是我國極富濱海濕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

  觀測點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區(qū)東南方約15公里處。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金海灣紅樹林景區(qū)內有紅樹種類7種:白骨壤、桐 花樹、秋茄、海桑、鹵蕨、木欖和紅海欖;整個景區(qū)面積約20平方公里,由紅樹林觀光帶、金灘和主園區(qū)三部份構成。區(qū)內擁有一片2019多畝的海上“森林衛(wèi)士”——紅樹林,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是我國罕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qū)。

  景區(qū)內的紅樹林屬于沙地紅樹林,約2019多畝。金灣沙地平坦、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宜紅樹林的生長。紅樹林也是陸地與海洋間特有的景觀。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紅樹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紅樹種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fā)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將胎根暴長成莖,上端生出兩片葉子,變成一棵幼樹。幼樹一旦長成,便自行從母樹上脫落。由于莖和根較重,幼樹便垂直下墜,幼根很好地插入海灘泥中,繼續(xù)獨立地生長,一至二年后便可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紅樹的這一系列創(chuàng)造生命的過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動物生養(yǎng)后代的行為相比。適應海水,胎生幼樹,紅樹的這兩種特性是植物中獨一無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科學家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此外,紅樹林還有個奇特的功能,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長于熱帶地區(qū)沿海灘泥和海水中的綠色灌木。

  在金海灣郁郁蔥蔥的紅樹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間,是一望無際的迷人沙灘,金海灣的沙灘遼闊、純凈,雖然和與沙質細白著稱的銀灘相隔不遠,卻呈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令人驚艷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鑲在岸邊的一條金色絲帶,這片沙灘因此得名金灘,金海灣紅樹林生態(tài)休閑度假旅游區(qū)也由此命名,金灘綿延20多里,灘平坡緩,沙質細膩,因為紅樹林的原因有著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退潮時寬廣的沙灘上留下無數(shù)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當?shù)氐臐O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門拿著工具準備去趕海,他們的工具分為兩種鋤頭和鏟子,男的力氣大用鋤頭,女的力氣小用鏟子?吹缴碁┥嫌行《,洞口里有水并有小氣泡,那就說明洞里有東西,這時要求動作非?彀研《赐陂_,迅速掏出里邊的東西,有時是沙蟲,有時是貝類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說到這時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躍躍欲試了,那么一會我們到主園區(qū)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這報名領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簍跟隨漁民一起在沙灘上去趕海,摸螺、捉蟹、挖沙蟲、挖泥丁,體驗漁民生活。經常有很多游客在趕海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摸螺、捉蟹、挖沙蟲的技巧,而且還確確實實收獲了不少的海產品,樂趣無窮!

  4.5第五觀測點:潿洲島地貌特征

  觀測時間:20xx年xx月16日至20xx年xx月17日

  觀測點編號:05

  觀測點路線:火山口地質公園——潿洲島燈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灘

  觀測點的意義: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潿洲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現(xiàn)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潿洲島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選擇潿洲島作為重點觀測點,對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觀測點的位置:潿洲島是南海北部灣中的最大島嶼,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濱外淺海,離岸直線距離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別為26海里和36海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潿洲島由第四紀玄武巖漿噴發(fā)時在水下堆積而形成。該島經受長期的地質作用和演變過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類型。據(jù)調查、分析,該島地貌可分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蝕地貌、海積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積一沖積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類型。潿洲島總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蝕地貌為主,北部沿岸以海積地貌和珊瑚礁地貌為主,島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動的遺跡?偟牡貏輨t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緩緩傾斜。

  火山噴發(fā)加上隨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態(tài)的火山熔巖、火山灰、火山彈以及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臺,那一壁壁因火山爆發(fā)的燒灼,擠壓留下的線條怪誕,色彩絢麗的巖紋和多姿多彩的海蝕,海積地貌隨處可見。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最為出色,成為島上豐富的旅游景觀。潿洲島因此被譽為“難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館”。經地質專家考察認定,潿洲島及相鄰的斜陽島為距今第四紀海底火山噴發(fā)沉積,后經構造運動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巖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huán)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臥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xiàn);浪涌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于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游覽區(qū),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臺聽濤、百獸鬧海等。

  在港口東拱手與西拱手下,有幾處景點:有個山洞傳說是反清武士的駐地,叫“賊佬洞”;有個狀似臥龜?shù)氖,叫“海龜窿”;一個形像仔豬的小島,叫“豬仔嶺”;一個酷似一張長著寬額、高鼻、翹下腭的人臉的巖石,叫“洋人頭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蝕下,潿洲島海岸基巖出現(xiàn)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臺、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地貌。

  從整體山巖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海水旋流沖刷剝蝕下,形成頭大腰細的海蝕蘑菇。島上西港碼頭有高3米、寬6米的巨型海蝕蘑菇。當幾個海蝕洞受侵蝕而連成一體時,就成為凹進陸地的槽形穴,它被稱為“海蝕龕”。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圣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5.體會與收獲

  這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北海之行不僅讓我們豐富了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地理科學這個專業(yè)的認知程度。在這個野外實習實踐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對我們生活或專業(yè)領域內碰到的一些現(xiàn)象及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并尋求出呵護主客體雙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機制。

  本次野外實習,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畢業(yè)旅行,沿途到處流溢著無限的地質地貌和海灘風光。在看過很多地方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差別的地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域發(fā)展前景,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觀——建筑景觀上看出來。當?shù)氐臍夂颉⑺、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決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個地域所具有的特點。

  任何在地理空間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中找到能與之對應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動物、植物),而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產生各種地理人文景觀現(xiàn)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則是在本次實習過過程中感覺到應該鍛煉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后要通過綜合地理學各種理論、方法來綜合分析各種地理空間現(xiàn)象。

  野外實習報告 篇12

  前言

  20xx年8月1號早上,我們一個班的同學準備前往拉薩周邊三個地方進行為生物專業(yè)的野外實習,此次實習是我們第一次外出實習,也是我們生物專業(yè)的一次很重要的專題實習。此次實習共三天,地點分別是拉薩地區(qū)的甲瑪溝、羊八井和扎耶巴溝。主要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標本采集制作。

  1 實習的簡要概況:

  1.1實習時間:20xx年8月1日---20xx年8月3日。

  1. 2地點:拉薩周邊的甲瑪溝、羊八井、扎耶巴溝。

  1. 3參加人:全班29人,共分三個小組,每組10人,由兩名老師帶領。

  1. 4任務:常見動植物分類,外出辨別野外動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2 標本的采集:

  2. 1動植物標本的辨認:通過第一學期所學的《植物學》和《動物學》內容以及平時積累的專業(yè)知識,為這次野外實習特別準備的知識和有關的資料,通過動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比較分析辨認其所屬的科。在實習過程中,老師每天都帶我們外出認識動植物,老師出了介紹它們的特征外,還教我們如何去辨認各科的特征。

  2. 2標本的采集和制作:在這次野外實習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很多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動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標本的,所以在采集標本時,一定要選擇其特征明顯的部位或具有代表意義的生長期的動植物,以便于將來的標本鑒定。采集完好的標本知識制作標本的開始,在制作標本時,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一定要講究技巧,對于不同的動植物有不同的做法,在壓制植物標本是還要經常換紙。因此,要制作一個成功的標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需要我們去努力學習和實踐。

  2. 3動植物的分類:在這次野外實習中我們一共辨認了動植物各十幾個科的,所達的種類接近一百種,其中大多是西藏特有的高山動植物類群,這些動植物都需要我們能夠加以辨認和牢記,想要記住并辨認出這么多的動植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需要我們的努力學習和足夠的實踐。

  3實習的.行程及內容:本次野外實習共經歷3天時間,三個站點,走過了甲瑪溝、羊八井、扎耶巴溝等三個地方,主要進行的是動植物的調查、認識和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3. 1 8月1日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拉木區(qū)甲瑪溝

  早上九點自西藏大學新校區(qū)出發(fā)11:00到達甲瑪溝,然后徒步沿山路行走,進行動植物的觀察和辨認,并采集植物標本。下午2:00在海拔高度為4057m,北緯29度43分37.12秒,東經91度40分24.63秒處休息吃飯,并采集動植物標本.晚上八點回到學校實驗室學習動植物標本的制作(在該地區(qū)所見動植物見附表1、2)。

  該地區(qū)為藏南河谷灌叢草原區(qū).氣候特點:1氣候比較溫和,年平均溫度為7.5攝氏度-17攝氏度.2河谷地干燥,溫度高.3是農業(yè)中心區(qū),有西藏糧倉之稱.

  3.2 8月2日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

  早上出發(fā),十點左右到達目的地,該地區(qū)為高山草甸景觀,特有植物為松草微孔草等低矮植物.常見動物為鼠兔高原蛙紅嘴山鴉高原兔等.期間還做了關于該地區(qū)植物種類多少情況的樣方調查,并做出了一個圖標(見附表3),在該地區(qū)見到的新的動植物種見附表1、2。

  3.3 8月3日扎耶巴溝

  早上出發(fā),十點左右到達目的地,然后沿山路上山,邊走邊觀察辨認動植物,并采集標本,期間見到了肉質雪兔子等西藏特有植物。中午一點半休息吃飯,然后下山。下山后在河邊一處草地上進行動植物野外實習考試,下午五點左右回到學校.這標志著我們?yōu)槠谌斓囊巴鈱嵙曅娼Y束。

  4 小結

  為期三天的生物專業(yè)野外實習,在3號下午考試并回到學校后,然后制作標本,在標本制作完成后,此次野外實習宣告結束了。此次的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開拓了眼界,更讓我們對野外的動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的野外實習收獲很大,我學會如何通過動植物的外部特征去邊人他們的種類,是屬于哪個科那屬。如辨認植物時,先觀察花,在觀察葉和根等特點。了解了西藏特有的動植物和高山特有植被分布;以及高原特有動物,如牦牛、鼠兔等。還學會了如何制作動植物標本,如何使用一些精密儀器等等。

  通過此次野外實習,無論《動物學》方面還是在《植物學》方面的知識,對我來說最大的體會就是:西藏的動植物種實在是太豐富了,或許對于其他學科的人沒有多大意義,但對于一個生物專業(yè)的人來說,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大省,還有這么好的機會去親身經歷大自然的神奇,實在是太幸運了!

  野外實習報告 篇13

  一、實習的目的

  1.通過實習可以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植物學理論知識。

  2.通過實習初步掌握生物學的形態(tài)鑒定方法,掌握標本的采集和壓制。同時,鑒別各種植物,了解其用途,提高對植物學學習的積極性,為以后的專業(yè)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4.通過野外實習,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活,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增強我們獨立思考能力好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習的意義

  1.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實習過程

  植物對很多人來說就是被人們種植的綠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實植物的概念并不是這樣,有的細菌如藍藻也屬植物的范圍。植物是指能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一類自養(yǎng)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產者,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喜歡植物,我喜歡研究它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喜歡了解植物的藥用價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學的野外實習,這樣我就可以實地考察它們,近距離接觸它們,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書本知識。

  為了提高我們對動植物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我們生物技術班開展了為四天的野外實習,實習地點是湖北應山,在這里植物種類繁多,為我們的實習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此次實習,我們班共分為四個小組,兩組進行植物實習,兩組進行動物實習,每組有一個組長和一位老師帶領,我說在的組是在后兩天進行的植物實習。

  野外實習是植物學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一個理性的認識。

  XXXX年五月28號中午十二點我們生物技術班全體同學在學校八餐門口集合坐上了去應山實習的大巴,一路上我們都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經過了半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了實習地點應山,應山位于廣水市區(qū)北35公里,離河南信陽37公里,這里動物植物繁多,非常適合進行動植物的實習。景區(qū)內松柏青青,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一到這里我們就喜歡上了,因為這里的風景優(yōu)美,空氣清晰。

  植物學野外實習不僅擴大和鞏固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而且可以使我們更多的認識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樣性,激發(fā)對植物學的興趣。利用野外實習,我們得以將課堂上所學的分類原理與活材料相對應,使這些抽象的原理具體化,提高了我們鑒別植物的能力。我在第三小組,與盧東升老師一起“最早出發(fā),最晚回來”,鍛煉的不僅是鑒別能力,還包括身體素質。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把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五月28號下午和29號我們進行了動物學的實習,30號下午開始,我們組開始進行植物的學習,30號下午我們跟著盧東升老師外出采集植物標本,一路上我們能學習到了很多在課堂上了解不到的知識,雖然很累,但我們所有人都覺得是值得的。采集標本回來后,我們有學習了怎樣制作植物標本,給植物編號等。我學會了如何通過植物的外部特征去辨認植物的種類,如先觀察是單子葉植物還是雙子葉植物、看葉子是對生還是互生、看果實的類型…在采集標本時,不同種類的植物要求也不同,對于禾本科的要求根、莖、葉都要齊全,而對于木本植物,則需要花、果,還要完整的葉子生長,能夠讓我們辨認出其葉子生長類型,而且在采集標本時,我們不要選取那些比較嫩的植物,因為如果植物太嫩,在壓制標本時不好壓,很容易變形,而且植物太嫩,它的特征也不夠明顯,因此,選取植物標本,一定要選取其特征明顯的部位,這樣既方便我們辨認標本,而且在壓制過程中不易變形,容易壓成標本,而那些果實就可以另外晾干,不必放在標本夾內,等制作標本時在放回原位。31號上午我們有跟著老師出去采集了植物,壓制了標本,這次實習我們組一共才采集了92種植物,我們一邊辨認植物的科名,一邊記錄,時間很快過去了。六月一號上午我們進行了植物野外實習的測試,我們的應山實習就這樣結束了。此次的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開拓了眼界,更讓我們對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這次的野外實習,我對植物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專業(yè)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采集植物的匯總

  種名科名主要特征

  萹蓄蓼科雙子葉植物,是一種多年生挺水植物種類,高從40厘米到160厘米以上都有。葉子通常呈現(xiàn)兩兩互生及長針狀,有柄。花朵則通常長成穗狀。一般來說,該種植物都生長在水田,人造溝渠或濕地。

  羊蹄

  稀花蓼

  銀杏銀杏科葉:扇形,有柄,長枝上的葉大都具二裂,短枝上的葉常具波狀缺刻。

  孢子葉球:單性,異株。

  井欄邊草鳳尾蕨科陸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外被有關節(jié)毛或鱗片。葉同型或近二型,葉片一至二回羽狀分裂,稀掌狀分裂;葉脈分離;有柄,與莖之間無關節(jié)相連。

  金爪兒報春花科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稀為亞灌木。

  莖直立或匍匐,具互生、對生或輪生之葉,或無地上莖而葉全部基生,并常形成稠密的蓮座叢。

  過路黃

  杉木杉科常綠或落葉喬木,樹干端直大枝輪生或近輪生。葉螺旋狀排列,散生很少交叉,球花單性,雌雄同株。

  柳杉

  益母草唇形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籐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jié)毛、甚至于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

  野芝麻

  瘦風輪

  法國梧桐懸鈴木科高大的落葉喬木,具大型而掌狀裂的葉片,有長葉柄,果體藏在膨大的葉柄基部,托葉大,上部平展而張開,下部鞘狀。花雌雄同株,頭狀花序。

  一年蓬菊科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第一大科。為草本植物。葉;ド瑹o托葉。頭狀花序單生或再排成各種花序,外形由一至多層苞片組成的總苞。花有兩性,單性或中性,還有極少的雌雄異株;ㄝ嗤嘶院螅W儜B(tài)為毛狀、刺毛狀或鱗片狀,稱之為冠毛;花冠合瓣,有管狀、舌狀或唇狀;

  辣子草

  野茼蒿

  包莖苦荬菜

  泥胡菜

  湖南楠木樟科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科。大多為喬木或灌木,花黃色或淡綠色。

  枸骨冬青科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冬青目。常綠、落葉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稀對生。聚傘花序、傘形花序或簇葉腋,稀單生;ㄐ,輻射對稱,單性,稀兩性或雜性。

  小葉女貞木犀科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常綠或落葉喬木或灌木,有時為藤本,一般路旁的樹很多都屬于木樨科植物。葉對生,很少為互生,單葉或羽狀復葉,無托葉。圓錐花序、聚傘花序或花簇生,頂生或腋生。花輻射對稱,兩性或有時為單性。

  野外實習報告 篇14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xx年1月16日至XX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 三水木棉圍 崗美 東崗村 三榕峽公路旁

  二、肇慶地區(qū)主要地貌類型

  第一天,經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zhèn)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里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 七星巖風景區(qū)具體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guī)r(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布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里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洼地地貌。

  緊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系中上統(tǒng)的壺天群灰?guī)r,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jié)理、褶皺均有。在這里,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紀下統(tǒng)的壺天群石灰?guī)r,主要是由白云石灰?guī)r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云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雙源洞位于兩節(jié)理的交匯處,裂隙發(fā)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jié)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吹较裨谏降谋砻骈L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guī)r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guī)r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 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后留下來的,屬于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過石灰?guī)r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guī)r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tǒng)沙頁巖風化后形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遷,現(xiàn)在已經遠遠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jù)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里是沙頁巖與石灰?guī)r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fā)育到現(xiàn)在就成為現(xiàn)在的馬欄崗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里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匯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沖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fā)育于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guī)r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里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著,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峰連接 而成山脈。天柱巖高 108 米,由下而上有 4 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遠, 這是由于抬升運動造成的, 現(xiàn)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停 止了發(fā)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 洞比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里 有多深,我們在洞里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 在洞里,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 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 個倒扣的"臉盆" ,即石鍋,這是由于過去經 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qū)又受到 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 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 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fā)育有石鐘 乳,但是目前已經停止發(fā)育。四周也是比較光 滑,并且發(fā)育有石幔,這是由于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 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xù)往上, 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過長期的風雨 侵蝕,現(xiàn)在已經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 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里面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 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 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說這一層以前經過很多河流 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 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 老師說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過大概 1 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shù)恼峭。從?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 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沖積平 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 積平原上是市區(qū);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 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后的兩翼形成 山巖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 是由于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fā)育 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于風 化和搬運作用,就發(fā)育成今天的五個大 湖。老師還在這里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 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 地貌知識,這里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 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 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 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 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于是主干 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shù)貜碗s的巖性。而階地級數(shù)越高,形成時間越 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 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后來由于構造運動和 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 現(xiàn)在的二級階地。此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西江是擺 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 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xiàn)此處 基巖的多樣性。然后,我們還到一些村莊 里面觀察了不少階地。 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 參觀考察, 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 西江從肇慶 市的西部流進, 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 市的南端流過, 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 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 再到沖積平原的 過渡。洪積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 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 扇面上水系不發(fā)育。由于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shù)百 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shù)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lián)結形成 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 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guī)模,幅度均較大時,老 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fā)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 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 老扇體并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tài)。簡單來說,洪積扇是由于 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后,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 量堆積, 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 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 如果面積繼續(xù)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于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里 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徑較大,較疏松,大多 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 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jié)理,巖層及滑坡 等地貌。 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 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羅 盤定地物方位。然后,我們沿著公路一直走我們 所在考察的地點位于背斜的北翼, 面前的大山是 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 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 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jié) 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洼的地區(qū)。該背斜發(fā)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 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于在公路旁 200 多人在走,警察也 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 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后,我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 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 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率切 坡巖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 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 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率俏覀兊孛矊W第一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現(xiàn)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 撼。而 3 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三、結語

  這次肇慶地區(qū)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 成,有賴于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布置等各種 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 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 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驗 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 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里的石頭與地貌, 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鞏固了我對 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總的來說,這一次的實 習是一次美好的經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 希望再有機 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野外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野外實習報告08-28

動物野外實習報告12-17

(精品)野外實習報告12-09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09-20

野外地質實習報告06-30

野外生存實習報告01-13

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01-31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02-04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優(yōu)選[2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