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參與家長開放日
作者:孟偉杰時間:2017-10-26
讓家長參與家長開放日 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我一改過去只讓家長當“觀眾”的做法,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當天的活動,做孩子活動的支持者,記錄者,觀察者和參與者,成為孩子學習的好伙伴。
根據(jù)當天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內(nèi)容,我制定好活動記錄表,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的動作發(fā)展,生活能力,學習興趣和能力,語言發(fā)展,情緒情感,交往能力,個性品質(zhì)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并專門安排了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時間,讓孩子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介紹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因為活動室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孩子們自己的“杰作”)。請孩子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看他們的“成長檔案”。當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看到自己平時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資料被收藏在里面,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活動情況所做的觀察,記錄,和客觀的評價時,他們很感動,也很高興。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更主動,興趣越來越廣泛,探索精神大為增強時,都深深地體會到觀察和記錄的方法來記錄孩子的發(fā)展給孩子和自己帶來的好處。
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姍姍是個比較內(nèi)向,適應性較差的孩子,每天早上來園時都要哭鬧一番,每次在老師的鼓勵下都能逐漸融入幼兒園生活,而且也很開心,但第二天早上還是要哭。家長為此不相信我們反映的情況,懷疑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有意隱瞞。我們便主動邀請姍姍的爸爸來幼兒園當“爸爸老師”,請喜歡運動的他組織孩子們玩相關球的游戲。孩子很開心,姍姍也無比自豪。受到這一事件積極情緒的影響,姍姍再也沒有出現(xiàn)哭鬧的現(xiàn)象,而且自從這以后,姍姍也變得開朗多了。姍姍爸爸在活動中不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和進步,更了解了老師對孩子細心的關愛和付出,從而在情感上接納了老師。
有時,家園之間的相互理解,光靠我們老師自己去說,去“標榜”是不夠的。它不僅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換位思考,更需要換位行動,“爸爸老師”正好為家長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爸爸老師”用他們自己的切身感受更真切的理解教師的辛苦付出。只要這樣,才能讓家長更真誠地與老師合作。
建立活而不亂的常規(guī)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不強,往往在游戲的時候?qū)蠋煹恼Z言提示不能留意的聽。因此,在好長一段時間里,每天玩游戲,玩玩具后讓孩子收拾物品總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這一天,我在孩子自由活動時播放了一些輕松的音樂······當錄音機一開,音樂出來的時候,有好幾個孩子同時往錄音機的方向看過來,欣欣小朋友還很留意的聽呢!我想,也許音樂可以代替我說話的聲音,提醒孩子們收拾東西。于是,我先把錄音機的聲音關小一些,等到活動結束時又把音樂聲放大,同時用語言提示孩子們收拾玩具。果然奏效。于是,我和孩子們商量在聽到音樂以后,他們就要收拾玩具。隨后,我又和班級同事一起商量著如何把音樂貫穿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選定了不同的音樂。
從此,在一日生活,學習環(huán)節(jié)過渡時,音樂成了我的好助手。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班的常規(guī)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zhì)量。如果沒有好的常規(guī),孩子們就無法形成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就要分散精力去維持各種環(huán)節(jié)的秩序,進而影響活動的質(zhì)量。所以,常規(guī)培養(yǎng)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曙光第六幼兒園教育隨筆三篇)
根據(jù)當天的活動目標和活動內(nèi)容,我制定好活動記錄表,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的動作發(fā)展,生活能力,學習興趣和能力,語言發(fā)展,情緒情感,交往能力,個性品質(zhì)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并專門安排了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時間,讓孩子向自己的爸爸媽媽介紹活動室的每一個角落(因為活動室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都是孩子們自己的“杰作”)。請孩子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看他們的“成長檔案”。當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看到自己平時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資料被收藏在里面,以及教師對孩子的活動情況所做的觀察,記錄,和客觀的評價時,他們很感動,也很高興。
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更主動,興趣越來越廣泛,探索精神大為增強時,都深深地體會到觀察和記錄的方法來記錄孩子的發(fā)展給孩子和自己帶來的好處。
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
姍姍是個比較內(nèi)向,適應性較差的孩子,每天早上來園時都要哭鬧一番,每次在老師的鼓勵下都能逐漸融入幼兒園生活,而且也很開心,但第二天早上還是要哭。家長為此不相信我們反映的情況,懷疑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有意隱瞞。我們便主動邀請姍姍的爸爸來幼兒園當“爸爸老師”,請喜歡運動的他組織孩子們玩相關球的游戲。孩子很開心,姍姍也無比自豪。受到這一事件積極情緒的影響,姍姍再也沒有出現(xiàn)哭鬧的現(xiàn)象,而且自從這以后,姍姍也變得開朗多了。姍姍爸爸在活動中不僅了解了自己孩子的表現(xiàn)和進步,更了解了老師對孩子細心的關愛和付出,從而在情感上接納了老師。
有時,家園之間的相互理解,光靠我們老師自己去說,去“標榜”是不夠的。它不僅需要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換位思考,更需要換位行動,“爸爸老師”正好為家長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讓“爸爸老師”用他們自己的切身感受更真切的理解教師的辛苦付出。只要這樣,才能讓家長更真誠地與老師合作。
建立活而不亂的常規(guī)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不強,往往在游戲的時候?qū)蠋煹恼Z言提示不能留意的聽。因此,在好長一段時間里,每天玩游戲,玩玩具后讓孩子收拾物品總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這一天,我在孩子自由活動時播放了一些輕松的音樂······當錄音機一開,音樂出來的時候,有好幾個孩子同時往錄音機的方向看過來,欣欣小朋友還很留意的聽呢!我想,也許音樂可以代替我說話的聲音,提醒孩子們收拾東西。于是,我先把錄音機的聲音關小一些,等到活動結束時又把音樂聲放大,同時用語言提示孩子們收拾玩具。果然奏效。于是,我和孩子們商量在聽到音樂以后,他們就要收拾玩具。隨后,我又和班級同事一起商量著如何把音樂貫穿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選定了不同的音樂。
從此,在一日生活,學習環(huán)節(jié)過渡時,音樂成了我的好助手。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個班的常規(guī)好不好,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zhì)量。如果沒有好的常規(guī),孩子們就無法形成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就要分散精力去維持各種環(huán)節(jié)的秩序,進而影響活動的質(zhì)量。所以,常規(guī)培養(yǎng)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曙光第六幼兒園教育隨筆三篇)
上一篇:愛在行動中、嚴慈有度、小鞋子要放好
下一篇:小小班的故事——樹葉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