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陶研會有感
作者:無劍時間:2017-01-27
今天有幸代校長參加了陶研會年度工作會議,聆聽了其它學校學陶的情況,很有感觸。大家都認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需要陶行知思想、學校發(fā)展需要陶行知思想、教師成長需要陶行知思想。在交流的幾所學校中,行知幼兒園介紹了他們在學陶過程中注重“真愛”的具體做法。我覺得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陶老思想的核心之一。我作為行知幼兒園的學生家長感到非常欣慰。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師生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chǎn)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余,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于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極端黑暗犯罪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為現(xiàn)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粗言動武,意味著教師自身的失職。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棵成長的幼苗,教師對學生如同農(nóng)民對弱苗一樣,給它多一點保護,多一點澆灌,它就能茁壯成長。教育需要愛,教師需要愛學生,如果沒有愛,哪有幼苗的茁壯成長?如果沒有愛,哪有航帆的風雨漂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未來的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素質。教師沒有對教育的事業(yè)心,對學生的拳拳愛心,對工作的責任心,實施素質教育將是一句空話。
我們作為人民教師,要把愛灑向學生,要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許這顆心,便正是對學生的無私的廣博的愛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師沒有愛也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師生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chǎn)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余,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于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極端黑暗犯罪的深淵。”罰非愛,害也。作為現(xiàn)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粗言動武,意味著教師自身的失職。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棵成長的幼苗,教師對學生如同農(nóng)民對弱苗一樣,給它多一點保護,多一點澆灌,它就能茁壯成長。教育需要愛,教師需要愛學生,如果沒有愛,哪有幼苗的茁壯成長?如果沒有愛,哪有航帆的風雨漂泊?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未來的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師的素質。教師沒有對教育的事業(yè)心,對學生的拳拳愛心,對工作的責任心,實施素質教育將是一句空話。
我們作為人民教師,要把愛灑向學生,要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許這顆心,便正是對學生的無私的廣博的愛吧!
上一篇:有快樂也有煩惱的2010
下一篇:談教師專業(yè)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