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埃菲爾塔談起 閱讀答案浙江杭州中考 推薦度:
- 西江月·題溧陽三塔寺閱讀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會經(jīng)常接觸并使用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1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隸制時代法老(即國王)的陵墓,到目前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跡中唯一僅存的實體。最大的一座就是聳立在開羅附近尼羅河兩岸吉薩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邊每邊長230.38米(原為230.77米)體積252.1萬立方米,整個占地面積達5.69萬平方米,估計是由230萬塊、每塊平均重2.5噸的石灰?guī)r堆砌而成的。最大的一塊重約160噸。有人估計,如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1/3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這些石頭之間之間并沒有諸如水泥之類的粘著物,僅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縫處緊密得連一張薄紙也塞不進去,把幾十萬塊石塊堆成像40層大樓那么高的角錐體,如果在動工前沒有精密的測量,事先不對角度、線條、壓力、沉降等方面進行精密的計算,大金字塔是很難建成的。而且,那時不可能有什么先進的測量技術(shù)和精密的量具。于是,產(chǎn)生了一些大膽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來客建筑的,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測距儀,而且有電子計算機和起重機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來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關(guān)于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沒有蓋的石棺。根據(jù)這點可以確證,金字塔為古埃及所建,而問題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學古代埃及調(diào)查室的一支考古實驗隊伍來到了吉薩胡夫大金字塔前,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擬金字塔。考古實驗的主要內(nèi)容有測繪、采石、運輸、堆砌等過程。通過這次考古實驗,初步揭示了謎一樣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問題。可以這樣說,日本早稻田大學考古實驗隊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當時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會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胡夫大金字塔的。
、
②
、
、
、
2、介紹胡夫規(guī)模宏偉,除了運用確鑿的數(shù)據(jù),在文中再摘錄一句形象性的語言:
3、理解詞義在說明事物中的作用。
、俳鹱炙前<暗南笳。象征的含義是( )
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 B、古埃及人的智慧
C、古埃及人的物質(zhì)基礎(chǔ) 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
、诔醪浇沂玖酥i一樣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問題句中,初步的含義具體指____________
4、說說下列句子中增詞、換詞、刪詞對句意表達的.影響。
①到目前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跡唯一僅存的實體。刪去余一詞,句意與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②底座四邊每邊長230.38米(原為230.77米),體積252.1萬立方米,整個占地面積達5.69萬平方米,估計是由230萬塊、每塊平均重2.5噸的石灰?guī)r堆砌。刪去每、整個、平均后的句子與原句說明上有什么不同?
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據(jù)有二:
6、概括指出本文使用的說明方法。
最大的金字塔
1、①說明胡夫金字塔是尚存的70余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塔。
、诮榻B了胡夫金字塔的地理位置。
、劢榻B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寬度、面積、體積和所用的石塊的數(shù)量。
、芙榻B了修建金字塔的高超技藝和精密計算。
、萃ㄟ^考察,證明古埃及的文明程度。
2、如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1/3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
3、① D ②只針對揭示建筑之謎。
4、①原句指70多座,若刪去余,則表示正好70座整。
②230.38米是指一條邊的長,刪去每則可以理解為四條邊長度之和。整個指全部,刪去顯得說明事物不夠嚴密。原句用平均說明每塊石塊的大小、重量均等,與原事實不符。石塊的數(shù)量、重量不完全精確,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嚴密性。
5、胡夫金字塔內(nèi)有一只無蓋的石棺。日本早稻田大學考古隊模擬建塔。
6、打比方 列數(shù)據(jù) 舉例子 引用
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2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鎮(zhèn),常常能發(fā)現(xiàn)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從文故鄉(xiāng)鳳凰去,果然看見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鎮(zhèn)高坡之上。那塔頂上長著一棵碩壯的樹,正面看像一團綠色的云,側(cè)面看像老人的頭。
船泊碼頭,便要去細看這幅山水潑墨,它是一座七層古塔,雖然已老態(tài)龍鐘,不單磚石風蝕斑駁,而且所有的塔角翹檐都已破損殘缺,僅僅剩下三只孤寂的風鈴,但已啞然失聲。惟有被香燭熏烤得髹黑的塔門及殘存于地縫里的灰燼,才表明也還有人來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凝固了的歷史故事罷了。在湘西山區(qū),這樣的故事也還多著呢。
然而我執(zhí)意要弄清楚那塔上的樹為什么如此蓊郁如蓋,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著攀援石梯而上。塔內(nèi)盤道狹窄,因為空氣潮濕石壁布滿青苔的緣故,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層即不敢再貿(mào)然上去了。好在這一層有四個拱門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涼,所以趁著休憩之機欲和古塔作無聲的溝通。
這時有陣陣江風吹來。冥冥之中,但聽見塔內(nèi)塔外響動眾多鳥雀的鳴叫。那生靈的叫喚涌動著,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嘰嘰喳喳的叫聲顯得分外急促,充滿焦慮之情。我起初只是詫異,后來才理解到,原來那些飛鳥似乎發(fā)現(xiàn)我騷擾了它們的地盤,急欲驅(qū)逐我這個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覺盤旋于塔外的鳥雀全部都死勁地扇動翅膀向我撲將而來,呼呼生風。其中竟然有幾只勇猛者穿越空蕩的拱門,俯沖于我的頭頂之上。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充滿靈性的飛鳥。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時,忽然又聽得塔的上面三層鳥類的聒噪一片慌亂,但音量比較微弱,仔細辨析,我想,那也許是棲息于塔內(nèi)的幼鳥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愛憐之鳴,其嚶嚶之聲令人不勝惻然。想象它們渴求張大尖嘴或鼓動羽翼的艱難情狀,我后悔不該爬上塔來尋幽探奇,侵犯了它們的家園,擾亂了鳥類家族的和平與寧靜。鳥亦有情,它們的相互關(guān)心和對挑釁者的警覺,已從那塔外憤怒的拍翅和塔內(nèi)的哀鳴體現(xiàn)出來,我本無心、無意,鳥類卻感覺我有心、有意。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xù)肆虐,罪過罪過。
我立馬產(chǎn)生一種負疚感,在徹悟中摸索盤道退下塔去。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磴石都積有多少不一的鳥糞,有些還粘連著羽毛。就在我縮著腿弓身下退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塔壁的縫隙里鼓冒一束樹根,死死地①(扎、長、嵌)在青苔之中。再環(huán)顧四周,依然見著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壯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②(連、纏、擰)在一起。有些樹根還伸展綠瑩瑩的卷須,成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③(掛、沾、滴)在上面,塔內(nèi)如閃著點點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須蔓越見龐雜。登塔時為一覽頂端風景之快,不曾留意身邊之奇,現(xiàn)在才覺得忽略的風景身邊也有,可見人在進退時都萬萬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鉆出塔門,那一叢叢裸露的根須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圍。
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撓、元氣飛動的自然景象啊。圍繞古塔轉(zhuǎn)了一圈,終于覺察古塔是被樹根簇擁著,裹纏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壘的古塔完全被樹根抬舉起來。倘若沒有眾多的樹根以其頑強之力護衛(wèi)這座僵物,這本無生命的石頭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了。
我為這一發(fā)現(xiàn)而感動。但是,當我在琢磨中復(fù)又抬起頭時,仰望高聳于塔上的一團綠蔭以及翱翔在它周圍的鳥兒,我的心頭更為之一亮。我分明感覺飛鳥才是給這樹、這塔以生存的施予者;厥孜以谒䞍(nèi)的整個過程,正是因為塔內(nèi)堆積的鳥糞給盤根錯節(jié)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養(yǎng)分,使細小的根莖不斷延伸。而且推而遠之,這存活于塔頂?shù)木G色華蓋,也不知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鳥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鳥銜落于塔頂?shù)臉浞N,造就了這棵樹的最初生命,日復(fù)一日,由于樹的根須不斷滲入塔的縫隙吸取大地的精華,于是又營造了塔內(nèi)濕潤的空間。鳥、樹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廝守、依存,難割難舍,最終在天地之間頂托了一道秾麗的風景與和諧統(tǒng)一的煌煌氣象。這是天意?這是緣分?我?guī)缀跻p手合十向這座古塔頂禮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別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飄向鳳凰。問船員,這塔上的樹留下什么傳說,他們也說不明白;蛘f樹鳥連理,相倚相偎,像恩愛執(zhí)著的夫妻,或說那塔是守護鳳凰城的忠誠衛(wèi)士。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他們都為樹的精誠、塔的圓融而心懷崇敬。船員的說法雖極為簡單,但給我的思索卻很多,因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萬物的親切默契,它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隨順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寧靜致遠的生命畫面。于是,我忽然覺得這塔,這樹,這鳥,這山,這水,這舟,都留著沈從文筆下的萬種風情。
1.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態(tài)龍鐘”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答: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要點及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對第一問“老態(tài)龍鐘”特點的體現(xiàn),可從“不單磚石風蝕斑駁,而且所有的塔角翹檐都已破損殘缺,僅僅剩下三只孤寂的風鈴,但已啞然失聲”中提煉出重要詞語。第二問,可從文章整體思路來考慮,此處寫古塔的破落,而后文寫塔上樹、鳥的勃勃生機,寫樹、鳥、山、水的和諧美景。因此,作者的用意即為表現(xiàn)后文的和諧美景做鋪墊。
答案:磚石斑駁,塔角翹檐破損殘缺,風鈴失聲。為后文寫塔、樹、鳥和諧共生作鋪墊。
2.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頂,為什么中途而返?
答:
【解析】瀏覽文章,可從第3段中找到“為防止滑倒”這個原因;而第4段中寫鳥類對作者的襲擊,致使作者逃遁而下,這也是原因;第5段中“我后悔不該爬上塔來尋幽探奇,侵犯了它們的家園,擾亂了鳥類家族的和平與寧靜”,這也是作者決定返回的原因之一。所以,歸納整理前面所說的三點原因即可。
答案:①因有青苔,防滑倒;②躲避鳥的襲擊;③避免再擾亂鳥的和平與寧靜。
3.請為第6自然段空缺處分別選擇一個最為恰當?shù)脑~。
答:
【解析】選詞時,要注意語境中“死死地”“相互”等詞語的暗示性作用,所選詞語要有針對性及符合客觀實際,如“纏”“掛”。
答案:嵌纏掛
4.請細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一段80字以內(nèi)的賞析性文字。
答:
【解析】最后一段船員們的話,觸發(fā)了作者的思緒而有所感悟。寫到沈從文,自然照應(yīng)了文章第一段。其間作者又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如“或說樹鳥連理,相倚相偎,像恩愛執(zhí)著的夫妻,或說那塔是守護鳳凰城的忠誠衛(wèi)士”。賞析時,盡可能尋找文段中富有意蘊的要點進行闡釋。
答案:要點:①借助傳說,進一步領(lǐng)悟到世間萬物和諧共生的道理,升華了主題;
、诖瑔T的話增添了浪漫色彩;
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苈(lián)想沈從文,首尾呼應(yīng)。
5.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更換文章題目?若無必要,請說明理由。若有必要,請擬出新的題目。
答: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但也需對文章主旨充分理解。只要提出充分的理由就行,有無必要皆可。但回答時,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自圓其說。
答案:示例一:無必要。理由:①以“塔上的樹”為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②樹是引起作者登塔和發(fā)現(xiàn)塔、樹、鳥三者和諧相融的起因。
示例二:有必要。題目:略(擬題要求:符合文章內(nèi)容,有文采)。
6.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文敘寫了作者探訪塔上的樹的所見所感,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蘊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這幅山水潑墨”比喻塔和樹構(gòu)成的風景。
C.第5自然段中“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xù)肆虐”,表明人類曾屢屢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從視覺、聽覺角度,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了富于靈性的鳥雀,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它們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描繪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生活和自然風光,語言平實簡明。
【解析】選C、E。C項,“表明人類曾屢屢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文章主旨”分析不當。“剎那平常行為”在文中是指作者登塔卻無意冒犯鳥類,說成“人類曾屢屢冒犯自然”有些言重了。對文章主旨的概括也不準確,其主旨應(yīng)是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E項,“湘西生活和自然風光,語言平實簡明”表述不當。文章只是描寫了一處和諧的自然景致,且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文采。
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3
塔木德難題
在猶太教典籍《塔木德》中,有一則三妾分產(chǎn)的故事。說的是一名富翁在婚書中向他的三位妻子許諾,死后將給三老婆100個金幣、二老婆200個金幣、大老婆300個金幣?墒歉晃趟篮笕藗兎指钇溥z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他的遺產(chǎn)根本沒有600個金幣,那么他的三位妻子各應(yīng)分得多少金幣?
人們?nèi)フ依,拉比是猶太人中的博學之士,拉比規(guī)定的財產(chǎn)分配方案如下(簡稱塔木德方案):
按常理,這三人得到的遺產(chǎn)比例應(yīng)為1:2:3,而在猶太拉比的裁決中,只有當遺產(chǎn)數(shù)為300個金幣時,這一比例才成立。人們不明白這個與常理相悖的方案是如何制訂出來的,它背后是否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分配原則?為此,兩千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求謎底。
1985年,羅伯特·奧曼和另一位數(shù)學家解開了這個謎。
《塔木德》中有則故事:甲乙二人共同抓著一件大衣來找法官,若甲乙都發(fā)誓自己擁有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權(quán),法官會判定甲乙分別得到這件大衣的二分之一。若甲發(fā)誓自己擁有這件大衣的全部所有權(quán),乙發(fā)誓自己擁有二分之一所有權(quán),則法官會判定甲擁有大衣的四分之三,乙擁有四分之一。
奧曼深入研究了《塔木德》,并根據(jù)這個故事,總結(jié)出古代猶太人解決財產(chǎn)爭執(zhí)的三個原則:
一、僅分割有爭議財產(chǎn),無爭議財產(chǎn)不予分割。
二、宣稱擁有更多財產(chǎn)權(quán)利一方最終所得不少于宣稱擁有較少權(quán)利一方。
三、財產(chǎn)爭議者超過兩人時,___________。
以三妾分產(chǎn)為例,根據(jù)塔木德方案:當遺產(chǎn)只有100個金幣時,由于三位妻妾都宣稱有權(quán)利獲得100個金幣,這時如果按照第三條原則來分割財產(chǎn),要求最少的三老婆得到50個金幣,而要求更多的二老婆和大老婆反而一共才得到50個金幣,違背了第二條原則,所以三人應(yīng)該平分,各得33.3個金幣。
當遺產(chǎn)為200個金幣時,由于三老婆宣稱自己有權(quán)獲得100個,因此剩余100個可以明確分給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為一組,兩組分割三老婆宣稱有權(quán)繼承的那100個金幣,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個金幣,三老婆剩50個金幣,三老婆的財產(chǎn)繼承結(jié)束。此時,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150個金幣,由于二人都宣稱擁有這150個金幣的繼承權(quán),因此這150個金幣二人平分,二人各得75個金幣。
當遺產(chǎn)為300個金幣時,由于三老婆宣稱自己有權(quán)獲得100個,因此剩余200個可以明確分給二老婆和大老婆。然后,三老婆自成一組,二老婆和大老婆合為一組,兩組分割三老婆宣稱有權(quán)繼承的那100個金幣,二老婆和大老婆再得50個金幣,三老婆剩50個金幣,三老婆的財產(chǎn)繼承結(jié)束。此時,二老婆和大老婆共有250個金幣,由于二老婆宣稱擁有200個金幣的繼承權(quán),因此其中50個金幣可以明確分配給大老婆。然后,二老婆與大老婆繼續(xù)分割二老婆宣稱有權(quán)繼承的那200個金幣,雙方各得100個金幣,二老婆的財產(chǎn)繼承結(jié)束。此時,三老婆擁有50個金幣,二老婆擁有100個金幣,大老婆擁有150個金幣。
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塔木德方案給財產(chǎn)爭執(zhí)提供了一個出色的解決方案,它擁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原理,一旦接受這一原理,則爭執(zhí)方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都會發(fā)現(xiàn)這一解決方案是公正的。
1.本文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什么?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根據(jù)后文財產(chǎn)爭執(zhí)的解決方法,在文中空格處填入合適的句子。
3.文中加點的按常理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4引述的第一個故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1.列數(shù)字。運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說明。
2.將所有爭議者按照其訴求金額排序,最小者自成一組,剩下所有爭議者另成一組,爭議財產(chǎn)在兩組間公平分配。(意思相同即可)
3.不能。按常理指的是在一般情況下的情形,準確說明1:2:3是正常情況下的財產(chǎn)分配情況,去掉后就變成所有情形下都按此分配,去掉后不合實際。
4.引出下文要討論的問題和問題的解決方案,使文章更富有可讀性。
關(guān)于塔的閱讀答案4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鎮(zhèn),常常能發(fā)現(xiàn)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從文故鄉(xiāng)鳳凰去,果然看見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鎮(zhèn)的高坡之上。那塔頂上長著一棵壯碩的樹,正面看像一團綠色的云,側(cè)面看像老人的頭。
船泊碼頭,便要去仔細看這幅山水潑墨,它是一座七層古塔,雖然已老態(tài)龍鐘,不單磚石風蝕斑駁,而且所有的塔角翹檐都已破損殘缺,僅僅剩下三只寂寞的風鈴,但已啞然失聲,惟有被香燭熏烤得髹黑的塔門及殘存于地縫里的灰燼,才表明也還有人來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過是一個凝固了的歷史故事罷了,在湘西山區(qū),這樣的故事也還多著呢。
然而我執(zhí)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樹為什么如此蓊郁如蓋,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著攀援石梯而上。塔內(nèi)盤道狹窄,因為空氣潮濕石壁布滿青苔的緣故,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層即不敢再貿(mào)然上去了。好在這一層有四個拱門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涼,所以趁著休息之機欲和古塔作無聲的溝通。
這是有陣陣涼風吹來,冥冥之中,但聽見塔內(nèi)塔外眾多鳥雀的鳴叫。那生靈的叫喚涌動著,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聲顯得分外急促,充滿焦慮之情。我起初只是詫異,后來才理解到,原來那些飛鳥似乎發(fā)現(xiàn)我騷擾了它們的地盤,急欲驅(qū)逐我這個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覺盤旋于塔外的鳥雀全部都死勁地扇動翅膀向我撲將而來,呼呼生風。其中竟然有幾只勇猛者穿越空蕩的拱門,俯沖于我的頭頂之上。
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充滿靈性的飛鳥。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時,忽然又聽得塔的上面三層鳥類的聒噪一片慌亂,但音量比較微弱,仔細辨析,我想,那也許是棲息于塔內(nèi)的幼鳥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愛憐之鳴,其嚶嚶之聲令人不勝惻然,想象它們渴求張大尖嘴或鼓動羽翼的艱難情狀,我后悔不該爬上塔來尋密探奇,侵犯了它們的家園,擾亂了烏亦家族的和平與寧靜。烏亦有情,他們的互相關(guān)心和對挑釁者的警覺,已從那個塔外憤怒的拍翅和塔內(nèi)的哀鳴體現(xiàn)出來,我本無心,無意,鳥類卻感覺我有心,有意。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xù)肆虐,罪過罪過。
我立馬產(chǎn)生一種負疚感,在徹悟中摸索盤道退下塔去,這時,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磴石都積有多少不一的鳥糞,有些還粘連這羽毛,就在我縮著腿弓下身退下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塔壁的縫隙里鼓冒一束樹根,死死地①(扎、長、嵌)在青苔之中,再環(huán)顧四周,依然見著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壯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②(連、纏、擰)在一起。有些樹根還伸展綠瑩瑩的卷須,成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③(掛、沾、滴)在上面,塔內(nèi)如閃著點點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須蔓越見龐雜,登塔時為一覽頂端風景之快,不曾留意身邊之奇,現(xiàn)在才覺得忽略的風景身邊也有。可見人在進退時都萬萬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鉆出塔門,那一叢叢裸露的根須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圍。
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撓、元氣飛動的自然景象啊,圍繞古塔轉(zhuǎn)了一圈,終于覺察古塔是被樹根湊用著、裹纏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樹根抬舉起來。倘若沒有眾多的樹根以其頑強之力護衛(wèi)這座物,這本無生命的石頭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為這一發(fā)現(xiàn)而感動。但是,當我在琢磨中復(fù)又抬起頭時,仰望高聳于塔上的一團綠蔭以及翱翔在它周圍的鳥兒,我的心頭更為之一亮,我分明感覺飛鳥才是給這樹、這塔以生存的施與者;厥孜以谒䞍(nèi)的整個過程,下在是因為塔內(nèi)堆各的鳥糞給盤根錯節(jié)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養(yǎng)分,使細小的根莖不斷延伸。而且推而遠之,這存活頂?shù)木G色華蓋,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鳥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鳥銜落于塔頂?shù)臉浞N造就了
這棵樹的最初生命,日復(fù)一日,由于樹的根須不斷滲入塔的縫隙吸取大地的精華,于是又營造了塔內(nèi)濕潤的空間。鳥、樹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廝守,依存,南哥難舍,最終在天地之間頂托了一道秾麗的風景與和諧統(tǒng)一的煌煌氣象,這是天意?這是緣分?我?guī)缀跻p手合十向這座古塔頂禮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別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飄向鳳凰,問船員,這塔上的樹留下什么傳說,他們也不明白,或說樹鳥連理、相依相偎,像恩愛執(zhí)著的夫妻,或說那塔是守護鳳凰城的忠誠衛(wèi)士,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他們都為樹的精誠。他的圓融而心懷崇敬,船員的說法雖極為簡單,但給我的思索卻很多,因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萬物的親切默契,它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個隨順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寧靜致遠的生命畫面,于是,我忽然覺得這塔,這樹,這鳥,這山,這水,這舟,都留著沈從文筆下的萬種風情。
——選自《中華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刪節(jié)
16.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態(tài)龍鐘點”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
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1)磚石斑駁、塔角翹檐破損殘缺、風鈴失聲
3.為后文寫塔、樹、鳥和諧共生作鋪墊
【解題思路】結(jié)構(gòu)作用要注意本身在文中的位置,與題目、開頭、上文、下文、結(jié)尾、主題的作用。注意回答結(jié)構(gòu)時的術(shù)語:總結(jié)、起領(lǐng)、承上啟下、揭示中心、照應(yīng)、鋪墊、伏筆、懸念、突轉(zhuǎn)等。
(二)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頂,為什么中途而返?(3分)
【參考答案】(1)因有青苔,防滑倒;(2)躲避鳥的襲擊;(3)避免再擾亂鳥的和平與寧靜。
A.請為第六自然段空缺處分別選擇一個最為恰當?shù)脑~。(3分)
【參考答案】嵌纏掛
【解題思路】要緊扣語境
B.請細讀最后一的自然段,寫一段80字以內(nèi)的賞析性文字。(5分)
【參考答案】(1)借助傳說,進一步領(lǐng)悟到世間萬物和諧共生的道理,升華了主題;
6.船員的話增添了浪漫色彩
7.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8.聯(lián)想沈從文,首尾呼應(yīng)
【解題思路】本題解答的角度比較多,可從主題、修辭、寫作手法、篇章布局等方面入手,要言之有理。
11、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更換文章題目?若無必要,請說明理由。若有必要,請你出新的題目。(2分)
【參考答案】沒必要。理由:(1)以“塔上的數(shù)”為題,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2)樹是引起作者登塔和發(fā)現(xiàn)塔、樹、鳥三者和諧相溶的起因。
有必要。理由:擬題要求,符合文章內(nèi)容,有文采。
【解題思路】本題是一道讓考生自我探究的開放性的題,這類題雖然有其開放性,但并不是“無拘無束”的,一定要結(jié)合要求,扣住文本思想內(nèi)容,明確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并能自圓其說。
21.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敘寫了作者探訪路上的樹的所見所感,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蘊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這幅山水潑墨”比喻塔和樹構(gòu)成的風景。
C.第5自然段中“剎那平常行為竟變成相續(xù)肆虐”,表明人類屢屢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從視覺、聽覺角度,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寫了富于靈性的鳥雀,表現(xiàn)了作者它們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從文的《邊城》一樣,描繪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詳細生活和自然風光,語言平實簡明。
【參考答案】C E
【塔的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從埃菲爾塔談起 閱讀答案浙江杭州中考02-28
西江月·題溧陽三塔寺閱讀答案11-08
《等》閱讀答案04-28
黃土閱讀題答案 黃土閱讀答案04-02
《閱讀的愉悅》閱讀答案02-02
觸摸春天的閱讀答案 觸摸春天閱讀答案04-02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01-15
《南轅北轍》的閱讀及答案11-22
石碣閱讀答案11-26
詠史閱讀答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