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tǒng)婚俗的基本婚慶禮儀 推薦度:
- 婚慶禮儀:中國古代新婚之禮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婚慶禮儀
中國婚慶禮儀1
1、定親:媒人提親后,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夾,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定親的憑據(jù)。
2、聘禮:按一般習(xí)俗,用紅紙或?qū)iT雙喜字封箱,里面放進(jìn)適當(dāng)?shù)亩Y金但最好要取雙數(shù),含六為“祿”,八為“發(fā)”,百為“白頭偕老”的意思。
3、回禮:收到聘禮女方要給回禮,有的地方女方家會給訂婚戒指,有一郎到尾的`意思。
4、安床:在結(jié)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個家庭和睦、父母雙全、又育有兒子的男丁安裝婚房里的婚床,再將寓意早生貴子的四品:核桃、蓮子、紅棗、花生鋪在新床上面。
5、嫁妝:娘家給新娘帶去婆家的嫁妝,全部放在紅色的喜箱中交給新娘。
6、吃湯圓:湯圓,寓意甜甜蜜蜜,團圓美滿,祝福新人可以圓滿成婚。
7、燃炮:中國人喜歡在節(jié)慶日放鞭炮來增加喜慶氣氛在傳統(tǒng)的中式婚禮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項目,鞭炮放的越多,越響就越能帶來好運氣。
中國婚慶禮儀2
中國古代號稱禮儀之邦,古人因此時時處處都有講究禮儀的規(guī)范。
《論語·泰伯第八》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痹诖笫ハ葞熆鬃拥难劾,“禮”可以匡正民風(fēng)、教化百姓,是立國安邦的大事情。
《左傳》亦云:“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yǎng)。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因此古人處處以禮為先,有的人就連夫妻行房事也要講禮數(shù)。
清以湉《冷廬雜識·真賞難逢》云:“世俗以夫婦之事為敦倫!鼻逶丁蹲硬徽Z·敦倫》記載:“李剛主講正心誠意之學(xué),有日記一部,將所行事,必?fù)?jù)實書之。每與其妻交媾,必楷書‘某月某日,與老妻敦倫一次’!逼渲兴v的敦倫就是房事。
古代夫妻子敦倫時,男子必須征得女子的.同意。明馮夢龍《古今譚慨·迂腐部·敬妻》記載:“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仆通語再三,然后秉燭造室,高談雅論,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請曰:‘昌緒以繼嗣事重,輒欲卜一嘉會!驁罂,方入,禮亦如之。”
清游戲主人《笑林廣記·腐流部·行房》載:“一秀才新娶,夜分就寢,問于新婦曰:‘吾欲云雨,不知娘子尊意允否?’新人曰:‘官人從心所欲!吭唬骸让筛┰,請娘子展股開肱,學(xué)生無禮又無禮矣!奔词故亲约旱钠拮樱步^不霸王硬上弓。夫妻禮儀有加,可使雙方更容易賞心悅目,身心愉快。
據(jù)有的史料記載,有人敦倫前還要預(yù)先向妻子道歉,請求原諒:“昔有某教官五十續(xù)弦,……教官頂戴袍褂入房,移雙燭于床前,將新娘扶坐床上,舉手捍其褲,分其兩腿,高舉之,詳視其私,點頭贊嘆,于是退三步,恭對長揖者三,祝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某老矣,今日不負(fù)蘀突夫人,而施及下體!
那個教官和薛昌緒想和妻子行房,都不約而同地以“繼嗣”大業(yè)為借口,其實并不奇怪,《禮記》對婚姻的解釋就是“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有些人總是把他們的故事當(dāng)笑話來講,說他們是假道學(xué),虛偽。但我認(rèn)為,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封建時代,能這樣對待妻子,也著實不易,值得今天的有些丈夫?qū)W習(xí),尤其是那些把妻子簡單當(dāng)成生育工具的丈夫更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這些禮儀。
中國婚慶禮儀3
所謂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婚禮自古代起就是一個嚴(yán)肅而重要的話題。與之相對應(yīng)的,也形成了一整套與婚禮相關(guān)的文化。古人認(rèn)為,家族和血統(tǒng)的延續(xù),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chǎn)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槎Y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
中國的`婚禮就不同于西方。整個婚禮的主色調(diào)是紅色,這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的代表喜氣的顏色。這也就使婚禮變的喜氣洋洋。在傳統(tǒng)婚禮中,新娘一般穿著紅色羅衣,頭戴鳳冠,上面還有一塊紅色絲巾。而新郎就穿著紅色的長衫馬褂,頭戴紅色大沿帽。新娘乘著大紅花轎在后,新郎騎著馬在前,隨著紅娘和迎親隊伍到新郎家中拜堂。雙方家長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個婚禮由司儀主持,在他的指揮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鬧洞房是婚禮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飯飽后,郎在一大堆人的簇?fù)硐聛淼蕉捶俊1娙司烷_始鬧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種游戲……這樣整個婚禮就在一片笑聲中結(jié)束了。
問名
問名是指男家詢問女家關(guān)于女家女兒的姓名、時辰八字,如女家接納男家的提親,就會把女兒的姓名和時辰八字等交給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兇,如卜吉兆的話,就會決定娶女家的女兒。
納吉
納吉,即過文定,有一點像西方人的定婚,這時其實婚事已初步議定。
納征
納征,即過大禮;“納”是的意思是聘財,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說男家需要納聘禮后才可成婚的意思。過大禮時,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完成納征的儀式后,婚約便正式定立。
請期
請期即是“擇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會擇定一個成婚的良辰吉日,再準(zhǔn)備婚期吉日書和禮品給女家,女家受禮及同意后,便可確定婚期。
親迎
親迎亦稱迎親,就是在結(jié)婚之日,新郎會與媒人和親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會先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之禮,然后以花轎接新娘回到男家。新人會在男家舉行拜天、地、祖先的儀式,然后送入洞房。
中國婚慶禮儀4
三書: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禮法,"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
"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
"禮書"——禮物清單,當(dāng)中詳細(xì)列明禮物種類及數(shù)量,過大禮時交換
"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jié)婚當(dāng)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六禮:"六禮"是指從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xù),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yīng)議婚后,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zhǔn)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
"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則隱含不盡之意。
"親迎"——婚禮當(dāng)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與現(xiàn)代結(jié)婚過程有些不同,現(xiàn)代結(jié)婚一般指結(jié)婚當(dāng)日所舉行的禮儀,而三書六禮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jié)婚這一系列的過程。
接親
婚禮當(dāng)天的上午,男方要帶著迎親隊伍來女方家接親。
找紅鞋
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間里找到號準(zhǔn)備好的紅色婚鞋,幫新娘穿上方可帶走新娘。
奉茶
新人需向雙親跪拜,奉茶直到長輩喝下方可站起。
撐紅傘、撒米
新娘新郎出門的時候,要由伴娘撐紅傘陪同,而且要同時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讓雞啄到新娘。注意新娘雙腳不可著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繞吉祥路
新人上迎新車后需要繞當(dāng)?shù)厮屑榈穆访_一圈。
過門:即新娘正式進(jìn)入新郎家門,拜見翁姑(公婆)。傳翁姑不可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jìn)門,需當(dāng)新娘步入新郎家后,從房間出來會見新人。
下轎下車
地鋪紅氈,新娘鞋不沾地。
過火盆
象征日子紅紅火火。
拜堂
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對拜。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xiàn);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
掀蓋頭
用秤桿挑下新娘的蓋頭。
喝交杯酒
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
改口茶
改稱對方父母為"爸媽"。
進(jìn)入洞房
上棗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回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中國傳統(tǒng)喝交杯酒的.由來
提起交杯酒,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婚禮中這是個十分常見的節(jié)目。
據(jù)傳,這一習(xí)俗源于先秦時期。《禮記·昏羲》載:新郎、新娘各執(zhí)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其意是象征一對新人自此合二為一,夫妻間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親相愛,百事和諧。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新婚夫婦喝交杯酒時用的是兩個酒杯,先飲一半后再換杯共飲,飲完后則將酒杯一正一反擲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清末的時候,交杯酒儀式已發(fā)展成為"合巹"、"交杯"、"攥金錢"三個部分。今天的婚儀中,"安杯于床下"之禮已被革除,"攥金錢"則為"擲紙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禮儀仍然實行,為婚禮平添了喜慶的氣氛。
中國婚慶禮儀5
婚禮,無論在古今中外,都被認(rèn)為是人生儀禮中的大禮。但對其的認(rèn)識則古今大不一樣。
古人認(rèn)為,家族和血統(tǒng)的延續(xù),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chǎn)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婚禮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樣,在原始時期經(jīng)歷過亂婚、群婚的階段,進(jìn)入文明社會之后則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禮形式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從相傳始于伏羲時代的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逐漸演進(jìn),到夏商時的“親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備的完整的“六禮”,已初步奠定了我國傳統(tǒng)婚禮的基礎(chǔ)。又經(jīng)歷代的發(fā)展,使各種各樣的婚禮儀節(jié)更趨繁縟、熱烈。
概略而言,我國傳統(tǒng)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后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準(zhǔn)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jié)。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后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jié)。
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jié),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dāng)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dá)”),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jìn)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jié)。
納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jìn)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jù)祖先遺下的規(guī)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jié)!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后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dá)前來行納采禮節(jié)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并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yīng)允,就告辭回去復(fù)命了。
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jié)在先秦文獻(xiàn)中未見記載,是后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fā)展出來的。
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jié)。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送妝,是親迎前數(shù)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jié)。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蕩蕩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dāng)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shù)歲后,即釀酒數(shù)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shè)新房的儀節(jié),有時和送妝同時進(jìn)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shè)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nèi)器皿,并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后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jìn)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F(xiàn)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jié),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jié)。
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jié)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jié)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zhì)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fā)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后面。 當(dāng)新郎穿著禮服,帶領(lǐng)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shè)有幃簾)、從車、仆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jīng)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后,新娘就從房里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戒她道:“今后要時刻小心、恭敬、謹(jǐn)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蓖瑫r,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戒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系上一條帶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wù)! 隨后,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并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于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zhuǎn)了3周后,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親迎流傳到后世,多以花轎、喜車、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jié)婚禮服多為繡有龍鳳圖案和彩飾的鳳衣鳳冠,垂下絲穗以遮面,也有以紅巾一帕、紙扇一把以遮面的。當(dāng)新郎親迎來到女家時,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新娘的親友則要當(dāng)眾試才——請新郎賦詩,新郎在當(dāng)場吟誦了“催妝詩”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轎。上轎前,女家先使一婦人手持燈或鏡子向轎中照一下,謂之“照轎”,認(rèn)為這樣可以壓邪。 近代,花轎起轎后,女家在門口潑上一盆水,原意是認(rèn)為水可以滌除污穢,當(dāng)然也可以壓邪治鬼,后來演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祈祝女兒出嫁之后和婆家關(guān)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轎在迎歸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擁,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緊隨的是執(zhí)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轎。沿路吹吹打打,呈現(xiàn)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鄰人鄉(xiāng)親還要索取吉利錢,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兒童爭著去搶,叫做“撒滿天星”,另有一個手執(zhí)花斗,將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jù)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jìn)門的煞神——稱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轎了,但雙腳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因古人認(rèn)為,地與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難免會觸犯地神,因此,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xí)俗:“青衣轉(zhuǎn)氈褥,錦繡一條斜!彼未臍譃橄Q做“傳席”或“傳袋”,即以席或麻袋輾轉(zhuǎn)傳遞,直到洞房前,席諧音“息”(即小兒、后代),袋諧音“代”,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后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演變至今,已成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轎、下轎的了。
當(dāng)新娘來到新房門前時,還要從馬鞍上跨過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壓邪的。
拜堂: 是新娘過門后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jié)。
先秦時,新娘拜見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贊者引帶著去見公婆。新娘雙手捧著盛有棗子和栗子的竹盤,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臉向東行拜禮,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盤擺在席上,公公用手撫了一下,站起來回拜,新娘再行拜禮,然后下堂,從女隨從手里接過盛有肉干的竹盤,走到婆婆的坐席前,進(jìn)行如同剛才一樣的儀式。
接著,贊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種以甜酒賜給新娘的禮節(jié),然后,新娘再用根據(jù)規(guī)定準(zhǔn)備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饋食禮”,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來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獻(xiàn)之禮”賜還給媳婦。
再公公婆婆和媳婦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階下堂,新媳婦由東階——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顯示新媳婦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婦的資格。 再拜見公婆后第三個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婦要到夫家的祖廟行“廟見之禮”——即拜見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靈。經(jīng)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媳婦才算正式成為夫家家族中的一員。
從漢魏到唐代,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shè)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公公婆婆則踏著新娘的腳印隨后而入,以壓媳婦的銳氣。新娘入門后,先拜豬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見公婆及親戚。
后來,逐漸把拜堂這一儀式改在新婚之夜進(jìn)行。新郎迎請新娘進(jìn)門后,各執(zhí)一端用紅綠彩緞結(jié)成的同心結(jié),并立在高燒大紅龍鳳喜燭的堂前,請男家福壽雙全的太太,以秤桿或機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見公婆及尊長親戚。這時,拜與被拜的雙方往往要互贈禮物。最后夫妻交拜,禮畢之后,新人由親友送入新房。
婚禮,無論在古今中外,都被認(rèn)為是人生儀禮中的大禮。但對其的認(rèn)識則古今大不一樣。
古人認(rèn)為,家族和血統(tǒng)的延續(xù),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chǎn)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婚禮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lián)系,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樣,在原始時期經(jīng)歷過亂婚、群婚的階段,進(jìn)入文明社會之后則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禮形式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從相傳始于伏羲時代的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逐漸演進(jìn),到夏商時的“親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備的完整的“六禮”,已初步奠定了我國傳統(tǒng)婚禮的基礎(chǔ)。又經(jīng)歷代的發(fā)展,使各種各樣的婚禮儀節(jié)更趨繁縟、熱烈。
概略而言,我國傳統(tǒng)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后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準(zhǔn)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jié)。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后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jié)。
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jié),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huán)節(jié),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dāng)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dá)”),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jìn)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jié)。
納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jìn)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jù)祖先遺下的規(guī)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jié)。”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后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dá)前來行納采禮節(jié)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并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
中國婚慶禮儀6
婚慶禮儀
一、婚禮第一項:新人登場鳴炮奏樂
主持詞:紅杏枝頭春意鬧,玉欄橋上伊人來,身披著潔白的婚紗,頭上戴著美麗的鮮花,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佳人在莊嚴(yán)的婚禮進(jìn)行曲當(dāng)中心貼著心、手牽著手,面帶著微笑向我們款步走來。朋友們,讓我們衷心的為他們祝福,為他們祈禱,為他們歡呼,為他們喝彩——鳴炮奏樂!
二、婚禮第二項:拜天地
主持詞:各位來賓,各位領(lǐng)導(dǎo),從簡約精練到永恒經(jīng)典,精彩演繹出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今天是公元20_年月日,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點分。據(jù)擅觀天象的權(quán)威人士說,此時此刻這是成婚的黃道吉日,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那么今天哪,我們的先生和小姐懷著兩顆彼此相愛的`心,終于走上了這莊嚴(yán)神圣的婚禮圣堂!
這正是,才子配佳人,織女配牛郎,花好月圓,地久天長!新郎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之靈氣,三生石上有姻緣;——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華,萬物生長全靠她;——二鞠躬!
再拜春夏和秋冬,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三鞠躬!
三、婚禮第三項:拜高堂
主持詞:水有源,樹有根,兒女不忘養(yǎng)育恩,今朝結(jié)婚成家業(yè),尊老敬賢白發(fā)雙親,接下來是二拜高堂,父母雙親,一鞠躬,感謝養(yǎng)育之恩,再鞠躬,感謝撫養(yǎng)成人,三鞠躬,永遠(yuǎn)孝敬老人!
一拜父母養(yǎng)我身,——一鞠躬!
再拜爹娘教我心,——二鞠躬!
尊老愛幼當(dāng)銘記,和睦黃土變成金!——三鞠躬!
四、婚禮第四項:拜謝娘家人
主持詞:好接下來拜咱們今天遠(yuǎn)道而來的親愛的娘家客人,她們把這一位溫柔漂亮的小姐從小養(yǎng)到大,今天呢高高興興送到了你們家,在這里咱們首先要向他們道一聲謝謝,好,二位新人向咱們今天親愛的娘家客人深深的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五、婚禮第五項:答謝大紅娘
主持詞:打魚要靠網(wǎng),劃船要靠槳,新郎新娘入洞房,怎能離開大紅娘。那么請二位新人的介紹人站起來讓大家認(rèn)識一下,哪位,您好,我代表二位新人非常感謝您這位介紹人,剛才二位新人說了,如果沒有您牽線搭橋,她們今天也不能在這里喜結(jié)連理,那么在給您三鞠躬的同時,要由我代表二位新人獻(xiàn)上您三句話,好,下面向親愛的介紹人三鞠躬:
——一鞠躬,感謝您,是吧?——二鞠躬,再謝您,——三鞠躬,不理您,結(jié)完婚了用不著您了,開句玩笑,不要新人進(jìn)洞房。
中國傳統(tǒng)婚俗
1.三書六禮
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jié)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shù)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jié)婚當(dāng)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采,今稱“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乞日”、今稱“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
2.換庚譜
媒人提親后,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沒有相沖,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作為訂親的最初憑據(jù)。
3.過文定
為“過大禮”之前奏,通常在婚禮前一個月舉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備三牲酒禮至女家,正式奉上聘書。
4.過大禮
訂親之最隆重儀式,約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進(jìn)行。男家擇定良辰吉日,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擇定良辰吉日,在婚禮前數(shù)天由好命佬將新床搬至適當(dāng)位置。然后,在婚禮之前,再由好命婆負(fù)責(zé)鋪床,將床褥、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紅棗、桂圓、荔枝干、紅綠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進(jìn)入新房及觸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結(jié)婚當(dāng)晚進(jìn)房為止。
結(jié)婚當(dāng)晚,新人進(jìn)新房后可讓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稱為“壓床”,取其百子千孫之意。
新郎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新房,古時認(rèn)為“新人不鬧不發(fā),越鬧越發(fā)”,并能為新人驅(qū)邪避兇,婚后如意吉祥。
6.嫁妝
收到大禮后,女家的妝套須最遲于結(jié)婚前一天送到男家。這批大箱小箱的嫁妝,為女家身份與財富之象征。嫁妝除珍貴的珠寶首飾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蝴蝶雙飛)、痰盂(子孫桶)、尺(良田萬頃)、片糖(甜甜蜜蜜)、銀包皮帶(腰纏萬貫)、花瓶(花開富貴)、銅盆及鞋(同偕到老)、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兩雙用紅繩捆著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蓮子、龍眼(豐衣足食)。
7.上頭
男女雙方在婚禮前夕,擇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即一小時前),進(jìn)行上頭儀式。這種儀式須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別是男女雙方的長輩或親友,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
一對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應(yīng)選擇一個看見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龍鳳燭,點起清香一炷,連同蓮子、紅棗、湯丸三碗,每碗六個或九個、生果、燒肉及雞心向天參拜。男女雙方并要準(zhǔn)備尺、鏡、剪刀、即所謂“龍頭鏡、較剪尺”,取其光明繼后之意,讓“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biāo)齊。
上頭象征一對新人已步入“成人”階段,并祝福他們同偕白首。
8.迎親
現(xiàn)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攜著花球迎接新娘。當(dāng)?shù)诌_(dá)女家后,第一關(guān)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jīng)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是”,眾姊妹滿意后才開門。入門后須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過開門利是后,應(yīng)從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給男家兄弟,上寫“姊妹茶點金”。
新郎應(yīng)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順利入門后,姊妹應(yīng)以茶點招待兄弟。
開門后,新娘應(yīng)由大姐或伴娘帶領(lǐng)出來交給其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正式行夫妻見面禮。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若依照舊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應(yīng)站著奉茶給岳父岳母。不過現(xiàn)時已沒有這么講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準(zhǔn)備兩封利是,分別為威旺金及滿堂利是,過門后交予家姑。
9.出門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撐起紅傘護(hù)著新娘,意指開枝散葉。大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可加紅綠豆),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后便不會啄新娘。
吉時,女子出門時須由大姐背著上花轎,據(jù)說新娘雙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則便會帶來麻煩。但現(xiàn)時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車的。最后上花車前,新娘子應(yīng)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10.過門
過門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其它長輩。
11.三朝回門
三朝回門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婦由夫婿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隨夫婿回家。
中國婚慶禮儀7
1、迎親:婚禮當(dāng)天凌晨或早上,男方帶著迎親隊伍來女方家接親。
接新娘絕對算得上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門”。新郎要想順利接得新娘歸,可不是進(jìn)門帶出那么容易的呀。
想要通過伴娘團的考驗,不光需要腦力和體力,還要唱情歌,說情話。這些都不是重點,只有紅包才有可能打動新娘的伴娘團們,這就是所謂的開門紅包。
2、找婚鞋:伴娘團們會把新娘的新鞋藏起來,新郎和伴郎團們需要找到新娘的婚鞋,然后由新郎為新娘穿上婚鞋后,才能帶走新娘哦。
3、敬茶:兩位新人要向女方雙親跪拜,奉茶直到女方雙親喝下才能站起來。
4、過門: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見男方雙親及男家其他長輩的習(xí)俗。
5、抬轎起程:在鑼鼓、嗩吶、舞獅的'伴隨下,花轎開始起程;ㄞI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兩家特別近,要不從上海這頭抬到那頭,肯定累趴下。不過按照慣例是要給轎夫紅包的,否則他們會有意顫動花轎,讓新娘“好受”。
6、跨火盆和射箭:古禮中是新娘坐花轎過炭火盆,不過現(xiàn)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攙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轎之前,新郎還得拉弓朝轎門射出三支紅箭,用來驅(qū)除新娘一路上可能沾染的邪氣。
7、婚禮儀式:傳統(tǒng)的中式婚禮儀式重要的一環(huán)當(dāng)然是拜堂和交杯酒啦;鹋柚笥械倪要跨過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條紅布包著的秤桿挑開新娘頭上的喜帕,這時,一對新人就該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巹酒),而是給雙方高堂敬茶,通常在這個時候都是弄得一群人聲淚俱下,場面之感人,熱烈而喜慶氣氛中也透滲透著濃濃的親情。
8、敬客:婚禮儀式結(jié)束后,酒宴正式開始,新娘要換上傳統(tǒng)的敬酒服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酒,在座親朋送上祝福。
9、回門:指在結(jié)婚后,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帶上禮物等回去見女方父母和長輩。
【中國婚慶禮儀】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傳統(tǒng)婚俗的基本婚慶禮儀02-21
婚慶禮儀:中國古代新婚之禮02-20
婚慶禮儀范文06-26
婚慶禮儀新娘姿態(tài)禮儀02-21
婚慶禮儀用品廣告口號12-28
婚慶禮儀廣告語01-02
婚慶禮儀公司方案08-12
包頭市婚慶禮儀02-20
中國禮儀08-10
中國禮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