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物體間的間隙》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物體間的間隙》,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合理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呢?”
2、教師小結: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把小米抓起來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們,把這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這一個玻璃瓶里,小朋友,你會裝嗎?老師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果,并注意操作規(guī)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教師:“有的小朋友已經裝完了,請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薄皼]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它成功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和討論實驗結果。
教師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教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
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間。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束活動
幼兒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qū)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本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的活動原則,一開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師便開門見山提出問題:你能把這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這一個玻璃瓶里面嗎?在這里,教師不給出假設,而是鼓勵孩子們自己運用已有經的驗進行猜想、假設,在活動中大膽“放手”操作,在親自的試裝中,探索和討論如何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并進行記錄、觀察、比較和交流。本節(jié)課我們設計了簡單、明了的課件展示環(huán)節(jié),以動畫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明確物體間間隙的特點:在瓶中,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給填上了,所以它們都被裝進了瓶子里。
這次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們探索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在量都比較多的情況下,怎樣把它們都裝進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種方法裝的更多。在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還有石頭、石子、沙子、水等物體之間的間隙,以及不同物體量的增多和減少后,還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不足之處:
在幼兒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和關注不夠及時和深入,不能及時發(fā)現和捕捉幼兒的積極信息,在對幼兒的語言表述和引導上,還要再努力研究。
【幼兒園大班教案《物體間的間隙》】相關文章:
物體間的間隙大班科學教案12-12
《轉動的物體》幼兒園大班教案06-08
《物體的下落》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05-22
大班教案:科學物體移動的秘密04-08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魚戲蓮葉間》06-21
下落的物體大班科學教案01-07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的下落05-07
大班科學物體怎樣移動教案04-14
大班科學教案往下落的物體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