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教育》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心得體會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教育過程!毒V要》里強調了幼兒的主動性與教育的指導性,不管是內容的選擇、活動的實施及一日活動的安排都是以幼兒為主,根據幼兒的生活、發(fā)展水平、興趣要求等結合教育目標所制定與進行的,是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進行的。
一、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
過去我們都是老師先制定好多種不同的教學內容,并且根據擬定的內容進行教育,教育的靈活性較少,沒有很全面地考慮到幼兒的興趣與要求,脫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使教學內容架空在幼兒之上,以至于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大,變成了一種灌輸式的教育。
現(xiàn)在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很強調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貼近幼兒的生活與發(fā)展水平、興趣及要求,老師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總目標結合起來,制定出一套即科學、完整、準確,也貼近幼兒生活又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的教學內容。
二、在教育活動的實施上
在教育活動的實施上,強調了以游戲為基礎,結合新的教育環(huán)境,通過為幼兒提供形式多樣、豐富有趣、便于操作的材料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與積極性。著重于培養(yǎng)幼兒的全面性發(fā)展,尊重每一個幼兒的需要,滿足幼兒的個體發(fā)展,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成功。
三、在一日活動安排上
新綱要中要求在一日生活中要注意從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滲透了教育,減少幼兒的等待,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減少消極情緒,活動的形式也要多種多樣,有助于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四、在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上
新綱要里提出了根據教育活動的需要,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合理地選擇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與個別活動,并且把這幾個組織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三者互補互足,以提高幼兒的素質。
五、在教育者的要求上
要求老師做好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師互動、家園互動的工作,從中提高教育者的素質與幼兒的技能。
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之后,感觸頗深。確實,人與人之間是建立在平等關系基礎上的,兒童教育也是如此的。在《綱要》總則第五條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币虼耍驹谌说臋嗬妥饑赖母叨葋碇v,兒童教育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愉快的伙伴教育,而不是灌輸的、壓抑的、痛苦的“家長”教育。
在倡導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我們作為幼教工作者就應該著重培養(yǎng)幼兒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提條件就是要給幼兒思考、選擇、批判、懷疑、設問、主動探索的權利和機會。如何以《綱要》為指導,讓幼兒在輕松、平等交往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表現(xiàn)出創(chuàng)新的精神的能力,這就要看我們教師能給幼兒提供什么樣的權利和機會。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起著引導、調整、導向作用的,是為幼兒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和權利的,只有充分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參與、探索,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潛在能力。例如,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每組幼兒提供一個線路板,讓幼兒把兩節(jié)電池的正負極連接起來,使小燈泡發(fā)光。結果,幼兒很快獲得成功并且操作得很熟練。但這一形式只能讓幼兒單一的、死板的掌握,教師所提供的有限教具的連接,這對幼兒又有什么意義呢?假若教師能從為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這一角度來完成這一次科學教學活動,效果就會好多多了。首先,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型號的電池、電線、塑料繩、布條、鉛線、鐵線等教具;其次,讓幼兒自己動手去嘗試、選擇和探索,哪些東西接上燈泡是會發(fā)光的(即能通電),哪些是不能的;再次,讓幼兒自己講解、演示燈泡發(fā)光的整個過程。這種由幼兒自己去找答案的做法,既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又給幼兒帶來輕松、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
二、“對話”在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應是幼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及幫助者,也應是幼兒平等交流的伙伴。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把答案告知幼兒,隨之幼兒就附和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好不好”等等的問題而作一致性地“齊聲回答”,讓幼兒完全跟隨教師的思路而變成“應聲蟲”,缺乏對話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學習和實踐《綱要》過程中,我把教育活動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幼兒雙方的'對話,是教師激發(fā)、發(fā)現(xiàn)幼兒潛能的一個過程。
(1)“對話”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在“對話”中能互相溝通、理解,共同面對、思考當前的事物。例如,在語言教學中,當教師講述時,幼兒為傾聽者,當幼兒表述自己意見或感受時,教師是傾聽者,兩者是彼此的“對話的伙伴”,在言說和傾聽的過程中,共同建構了對事物的認識,達成共識;或者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碰撞、激發(fā),又在對話中產生了新的認識,出現(xiàn)新的矛盾和問題,從而讓幼兒在平等互信、相互激發(fā)、交流溝通的環(huán)境下有了主動思考、探索的余地,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激發(fā)幼兒的潛在能力。
(2)教師是幼兒平等“對話”的伙伴。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師生交往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人際關系,它應該表現(xiàn)為一種平等的關系,表現(xiàn)為兩個主體間的對話過程,只有賦予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平等關系,才能使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才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對話”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幼兒教學方式,只要教師真正把幼兒當作“對話”的伙伴,真誠地做幼兒的“對話”伙伴,那么必將與幼兒拉近距離,受幼兒的愛戴。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 篇2
二0一一年的四月,一個特殊的原因讓我來到了中心小學幼兒園工作,從此接觸到幼兒教育。從踏進幼兒園的哪一步,我就知道我肩上背負了沉甸甸的兩個字“責任”。做為多年沒在教學一線工作的我來說,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與各位教師之間的差距,理論上略懂一些,可對教學一線情況了解的非常少。我想彌補這方面的差距最快方式就是:多學習,多反思,多研究,這也是我的“三多”原則。因此,從到園的第一天起,我就深入班級,積極的了解學生的情況,努力鉆研教材,認真的聽各位教師的課,苦練基本功,多與孩子進行交流。除了要做到以上這些外,要想使自己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教工作者,還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做為幼兒園中的一名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有愛心。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干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為了能盡快的親近學生,讓學生和我沒有陌生感,因此我就經常抱著他們,和他們有肌膚之親。小朋友也特別喜歡我,有時與我手拉手,有時偎在我的懷里,有時鼻涕、眼淚和手上的灰塵就會蹭到我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fā)生的事。我在想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需要老師來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和關愛。在孩子的.心里有種老師就是他的親人和家長。有什么事都要找你來解決,你在他們的心里也是最神圣,
最受崇拜的人。
幼兒園階段處于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說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所以每當哪個孩子有心事的時候,我就主動的去問,努力幫助他們去調解、去解決。除了心里的之外我們還要注意他的人身安全,現(xiàn)在的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每個孩子如果有點磕磕碰碰的,家長會很心疼的。所以做為教師的我一定要對孩子的安全負責任,因此,每當下課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我總是在外面陪著,讓孩子時刻不離開我的視線,盡量避免由于我的大意而給孩子帶來不該有的傷害。
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心里和身體上都能健康地成長發(fā)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后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說師德更重要。每當孩子在校發(fā)生什么事情時,在家長不滿意的情況下,無論是什么原因,我都耐心的去解釋,理解家長的心情,盡量做到最后的結果讓家長們滿意。好多家長看到我這種態(tài)度,最后就不好意思再說什么了。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是一種服務于社會的工作,為了能讓社會和諧,讓家長工作的放心,孩子送的放心,我們必須的做好這項服務性工作。那么要想做好這項服務,我覺得最起碼的應該先做到以上這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比較合格的幼兒教師。因此,我會努力的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和專業(yè)素質。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讓家長滿意、學校用著放心、孩子們歡迎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有一句話說得好"合適就是最好的",就象我們不能讓剛出生的嬰兒吃他們不可消化的大魚大肉一樣,幼兒的學習也有適合他的內容、方法、途徑。尊重幼兒學習特點,引導幼兒快樂發(fā)展。幼兒的學習特點是由與其相關心理特點決定的。
與學習有關的心理特點主要有:
1.行為的有意性低。即幼兒的許多行為處于無意狀態(tài),如無意注意、無意記憶、無意想象等。有意注意在3歲階段只能維持3—5分鐘。
2.情緒性強。即幼兒的許多行為受情緒控制,這件事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或者是感興趣就干,不感興趣就不干,只有到了5歲以后才逐漸理智起來。這與幼兒思維的自我中心化、注意的廣度比較窄有關。
3.感知覺是主要的信息輸入渠道。感知覺的發(fā)展始于胎兒6個月,而語言的發(fā)展始于1歲左右,即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要大大落后于他的感知覺發(fā)展,因此,幼兒認識事物的信息渠道是感知覺為主,語言為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兒童入小學后的不斷"鍛煉",語言信息逐漸成為其認識事物的主要信息源,感知覺退為輔助信息。
4.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因為幼兒詞匯貧乏,語言能力不夠發(fā)達,所以他們在思維的時候往往以頭腦中的表象進行思維,而非如成人以語言、概念的形式進行思維。而且幼兒也不能理解許多概念。
幼兒以上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過程有其特質。
1.學習的切入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習的切入點。然后成人把他向教育目標方向引導,使他獲得合目的的發(fā)展。
2.學習的途徑:在生活、游戲中學習。因為幼兒的注意多是無意注意,因此你就不能讓他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以后再開始學習,只能在生活、游戲中進行滲透式學習。
3.學習的`層面:獲得豐富的感知、體驗,而非能夠用語言表述的準確知識。
4.學習的內容:發(fā)展各種能力,而非書本知識。5大領域,既健康領域(身體、心理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基本動作;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語言領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喜歡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社會學習領域(情緒積極;會與他人交往;遵守能理解的行為規(guī)則;初步認識周圍環(huán)境)、科學領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及生活用品;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藝術領域(感受和喜愛環(huán)境、生活、藝術中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學習內容極為豐富。尊重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幼兒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成功感和勝任感,逐漸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和對周圍的信任。反之,如果成人一味地以小學的學習內容,如認字、讀拼音、做算術題等要求幼兒,幼兒能夠體會到的只能是學習活動本身的枯燥無味和學習后的挫敗感,這對兒童的終身發(fā)展不利。退一步說,即使幼兒階段認識了不少字,會做數學題,也很難說這些學習對小學學習是有促進作用。因為華東師范大學李季湄教授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幼兒階段是"高識字群"的孩子,小學階段的想象力較差。而想象力與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都有關。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6-04
幼兒教育的心得體會06-04
幼兒教育的心得體會01-17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3-12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6-29
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6-16
對幼兒教育心得體會12-23
小班幼兒教育心得體會01-25
愛的幼兒教育心得體會11-15